❶ 我国五六十年代拍的电影有哪些
林则徐、小八路、英雄儿女、女理发师、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天山的红花、朦胧沙、奇袭、上甘岭、红孩子、南征北战、葡萄熟了的时候、内蒙人民的胜利、等等。
❷ 六十年代电影有哪些
老电影是一种情怀一种回忆,它带着属于它的年代感见证着时代的成长。老电影就像一瓶拉菲,年代越久远越浓厚,每次的触碰都带来异样的惊喜。今天我们就开一瓶六十年的拉菲,来品尝一番它带来的味道。
1、龙门客栈
该部影片上映于1961年4月,至今在豆瓣的评分有8.9分。大概讲述的是武士三十郎来到一个小镇,看到两家恶霸在为争夺地盘精彩争斗,弄得民不聊生。三十郎决定设计造成两方拼斗坐收渔翁之利的故事。整部影片看下来,不论是摄影、配音还是表演都很棒。放到现在也是能收获大票房的影片。并且这部剧不像那个时代的日本黑白武士片那么严肃,而是带有美国西部的游侠成分和喜剧色彩。所以才会被莱昂翻拍成荒野大镖客。经典中的经典。
❸ 中国50至60年代电影有哪些
订阅
其中不少影片,我们曾看过或听说过。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经典,回忆一下童年和青春吧!
我叫《小铃铛》,家住《槐树庄》,左邻《白毛女》,右邻《李双双》,屋前《分水岭》,屋后《沙家浜》,东望《龙须沟》,西看《汾水长流》。
75折大优惠,点击实景看房
广告
我出生在《革命家庭》,爸爸是《县委书记》,妈妈是《党的女儿》,哥哥是《铁道卫士》,姐姐叫巜赵一曼》,弟弟《小兵张嘎》,妹妹《女飞行员》。
《今天我休息》,正在思考《家庭问题》,突然来了《七十二家房客》,他们都是《冰山上的来客》,据说丢了《秘密图纸》,让我《跟踪追击》。
我带上《鸡毛信》和《神秘的旅伴》,《快马加鞭》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追了《七天七夜》,冒着《暴风骤雨》,穿过《上甘岭》和《青松岭》的《边寨烽火》,走过《风雪大别山》《寂静的山林》和《林海雪原》,渡过《金沙江畔》和《金银滩》的《岸边激浪》,《逆风千里》,《飞越天险》,途经《万水千山》,来到《箭杆河边》,听到了《红石钟声》和《古刹钟声》,遇见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李小李和老李》。
我们分别加入到《延安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独立大队》、《回民之队》、《洪湖赤卫队》、《铁道游击队》和《红色娘子军》等革命队伍中,先后参加了《和平保卫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黑山狙击战》,曾经《智取华山》和《奇袭》《无名岛》,在《沙漠里的战斗》和《湖上的斗争》中,经历了《雾海夜航》和《渡江探险》,终于在《激战前夜》布下《天罗地网》《斩断魔爪》,《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江山多娇》。
《为了和平》,《人民的战士》《董存瑞》、《英雄坦克手》、《狼牙山五壮士》、《吕梁英雄》、《暴风雨中的雄鹰》、《海上神鹰》和《地下尖兵》等战友都表现出了《英雄虎胆》,《他们在战斗》中谱写了壮丽的《英雄诗篇》和《青春之歌》。
..........................在《葡萄熟了的时候》,《太阳照亮红石沟》,我和《患难之交》的《三个战友》《胜利重逢》于《战斗的山村》。
..........................
我们在战斗中结下了《永恒的友谊》,使我们永远《心连心》,继续迈着《青春的脚步》《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续写《战火中的青春》和《生命交响曲》。
...........................请您《千万不能忘记》,我一直在《战斗里成长》,我《以革命的名义》将我们《年轻的一代》在《大风浪里的小故事》、《渡江侦察记》和《红灯记》讲述与您。
❹ 我国五六十年代拍的电影有哪些
《白毛女》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 编剧:水华、王滨、杨润身导演:王滨、水华 主演:田华、张守维、赵路、李百万、胡朋、陈强、李壬林
《南征北战》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摄制 编剧: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 导演:成荫、汤晓丹 主演:陈戈、冯喆、张瑞芳、项堃、汤化达、王力
《董存瑞》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出品 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导演:郭维 主演:张良、杨启天、张莹、周凋、任颐
《祝福》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桑弧 主演:白杨 、魏鹤龄、李景波、管宗祥、邸力
《上甘岭》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林杉、曹欣、沙蒙、肖予 导演:沙蒙、林杉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
《铁道游击队》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6年出品 编剧:刘知侠 导演:赵明 主演:曹会渠、秦怡、冯喆、冯奇、冯笑、邓楠、仲星火、陈述
《柳堡的故事》 八一电影制片厂1957年出品 编剧:石言、黄宗江 导演:王苹 主演:陶玉玲、廖有梁、徐林格、张璋、康天申、陈东岗
《永不消逝的电波》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8年出品 编剧:林金 导演:王苹 主演:孙道临、袁霞、王心刚、陆丽珠
《青春之歌》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杨沫 导演:崔嵬、陈怀皑 主演:谢芳、于洋、康泰、于是之
《林则徐》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吕宕、叶元导演:郑君里、岑范 主演:赵丹、韩非、秦怡、蓝谷、钱千里
《林家铺子》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水华 主演:谢添、张亮、林彬、马薇、韩韬、于蓝
《五朵金花》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赵季康、王公浦 导演:王家乙 主演: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
《今天我休息》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1959年出品 编剧:李天济 导演:鲁韧主演:仲星火、上官云珠、马骥、李保罗
《战火中的青春》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编剧:陆柱国 导演:王炎 主演:王苏娅、庞学勤、林农
《红旗谱》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胡苏、凌子风、海默、吴坚 导演:凌子风 主演:崔嵬、蔡松龄、鲁非、赵联
《刘三姐》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乔羽 导演:苏里主演:黄婉秋、刘世龙、梁音、张巨克、贺汝瑜
《红色娘子军》 天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梁信 导演:谢晋 主演:祝希娟、陈强、王心刚、向梅、金乃华
《革命家庭》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夏衍、水华 导演:水华 主演:于蓝、孙道临、于洋、田方、秦汉
《甲午风云》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2年出品 编剧: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杜梨 导演:林农 主演:李默然、浦克、王秋颖、李颉、庞学勤
《冰山上的来客》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乌·白辛导演:赵心水 主演:梁音、阿不都力密提、谷毓英、恩和森
《小兵张嘎》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徐光耀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主演:安吉斯、吴克勤、李小燕、李健、张平
《红日》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瞿白音 导演:汤晓丹 主演: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里坡、杨在葆、舒适
《早春二月》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谢铁骊 导演:谢铁骊 主演: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高博
《野火春风斗古城》 八一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李英儒、李天、严寄洲 导演:严寄洲 主演:王晓棠、王心刚、陈立中
《阿诗玛》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葛炎、刘琼导演:刘琼 主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黄琼英、柳杰、冯奇
《英雄儿女》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毛烽、武兆堤导演:武兆堤 主演:刘世龙、刘尚娴、田方、周文彬
《烈火中永生》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周皓 导演:水华 主演:赵丹、于蓝、张平、项堃、蔡松龄、方舒
《舞台姐妹》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林谷、徐进、谢晋 导演:谢晋 主演:谢芳、曹银娣、李纬、冯奇、上官云珠
❺ 中国50至60年代电影有哪些
摘要 《革命家庭》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夏衍、水华 导演:水华 主演:于蓝、孙道临、于洋、田方、秦汉
❻ 60年代中国电影
60年代中国电影正好处在“十七年”时期,这时的电影政治色彩比较浓,主要有《早春三月》、《小兵张嘎》、《舞台姐妹》、《农奴》、《李双双》、《刘三姐》、《红色娘子军》、《革命家庭》、《红旗谱》、《北国江南》、《英雄儿女》、《霓虹灯下的哨兵》、《阿诗玛》、《林家铺子》等等
66年以后,中国电影几乎全面停滞 全国人民只能看8部革命样板戏,所以几乎没什么电影问世了。
❼ 60年代有哪些电影
1、《桥》
《桥》是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战争影片。由哈·克尔瓦瓦茨执导,斯·佩洛维奇、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伊·加洛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期,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将德军撤退途中一座必经的桥梁炸毁的故事。
❽ 60年代有哪些电影
《舞台姐妹》《李双双》《刘三姐》《红色娘子军》《革命家庭》《红旗谱》《北国江南》《英雄儿女》《霓虹灯下的哨兵》《阿诗玛》《林家铺子》
《新街口》
❾ 60年代人民公社电影
《天山红花》是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部以新疆哈萨克族生活为主题的电影,片中“阿依古丽大嫂”、“阿斯哈勒大哥”等形象,曾深深定格在许多人的脑海里。
由陈怀皑,刘宝德,崔嵬导演执导的《天山的红花》别名(天山的红花),0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至今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由法蒂哈,阿力别克,木特里夫,萨黑妲,周文杰等主演的一部不错的剧情,剧情片电影。《天山红花》是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部以新疆哈萨克族生活为主题的片子,片中“阿依古丽大年夜嫂”、“阿斯哈勒大年夜哥”等形象,曾深深定格在很多人的脑海本故事。
30多年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举办的档案展览中,一张这部片子的老剧照使人记忆犹新,良久以前的片子画面又在面前浮现,故工作节也一点点被记起。《天山的红花》在中国大陆发行,破晓电影收集了天山的红花网页端在线观看、手机mp4免费观看、高清网络云播放等资讯信息,如果你有更好看更高清的天山的红花影视资源请联系破晓电影。
❿ 1966年至1976年拍摄的故事片电影有哪些
谢谢提问,就个人看到过的如下,欢迎补充。
火红的年代、春苗、艳阳天、青松岭、长城新曲、侦察兵、金光大道、红雨、闪闪的红星、打击侵略者、奇袭、飞虎、激战无名川、南海长城、南海风云、海霞、海岛怒潮、乡村新人、征途、黑三角、猎字99号、405谋杀案、沸腾的群山、枫树湾决裂、欢腾的小凉河、创业、沙漠的春天向阳院的故事、平原游击队(新)、渡江侦察记(新)、南征北战(新)、延河战火、小字辈、雁鸣湖畔、刑场上的婚礼、红牡丹、伤痕、生活的颤音、天云山传奇难忘的战斗、年轻的一代(新)、红河激浪、她从雾中来、海外赤子、柳暗花明、天山红花、自豪吧!母亲、
在特殊的十年,中国的电影市场,并不像某些人说的,只有八个样板戏,有些电影拍摄的相当不错,堪称经典。
其中的代表作是《闪闪的红星》,电影内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画面干净,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是电影中的三首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星歌》和《映山红》至今传唱不衰。
还有一部戏剧电影,河北梆子《宝莲灯》,郭德纲演唱的《叫小番》也是河北梆子唱腔,这部拍摄于1975年的电影,唱腔优美,扮相俊俏,尤其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出场,每次都能引得观众们哄堂大笑。
在那个年代,除了样板戏,还有一类题材,也受到观众的追捧,那就是战争片。50年代,一些经典的黑白战争故事片,重新拍摄成彩色电影,《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总体来说,翻拍的不如老版的经典,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
还有一部《平原作战》
,虽然是新电影,却是向50年代拍摄的《平原游击队》致敬的作品,《平原作战》中的赵永刚,虽然塑造的英雄形象完美无缺,但和致敬作品中的双枪李向阳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我个人觉得,当时最出色的
战争片,是《激战无名川》,那时候的演员是真正的赴汤蹈火,爬冰卧雪,志愿军战士用高射炮打飞机,拆除定时炸弹,当时看的紧张的不得了,虽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这些经典镜头还历历在目。
这十年不就是文革十年的电影吗!有哪些不知道,肯定也不会少吧!有些还是翻拍的呢!如《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等!这里就说本人看过的,小学一年级时包场看电影,看过的是《青松岭》,此外还有《红雨》,看的最多的就是样板戏《沙家浜》、《杜鹃山》《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还有好像是《磐石湾》吧?有一次还包场两部样板戏,一下午!
1966年—1976年拍摄的电影故事片按顺序是:1966年长影《雁鸿岭下》、北影《红色邮路》《女飞行员》《红石钟声》、珠影《大浪淘沙》,1973年长影《艳阳天》《青松岭》(重拍)《战洪图》(重拍),1974年长影《钢铁巨人》《向阳院的故事》《创业》《平原游击队》(重拍)、北影《侦察兵》《南征北战》(重拍)、上影《火红的年代》《渡江侦察记》(重拍)《无影灯下颂银针》《一副保险带》、八一《闪闪的红星》,1975年长影《车轮滚滚》《长城新曲》《金光大道》(上集)《黄河少年》《沙漠的春天》、北影《烽火少年》《海霞》《红雨》《决裂》、上影《第二个春天》《小将》《战船台》《春苗》、八一《激战无名川》《雷雨之前》、珠影《小螺号》、西影《碧海红波》《阿勇》,1976年长影《雁鸣湖畔》《长空雄鹰》《锁龙湖》(上集)《芒果之歌》《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集)、北影《沸腾的群山》《牛角石》《青春似火》《海上明珠》《山花》《反击》(未发行)、上影《征途》《难忘的战斗》《金锁》《年青的一代》(重拍)《阿夏河的秘密》《欢腾的小凉河》《江水滔滔》《新风歌》、八一《南海风云》《南海长城》、珠影《枫树湾》《山里红梅》、西影《开山的人》、峨眉《寄托》、广西《主课》。
不管有哪些,凡正这一时期拍摄的影片是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不管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正能量,能鼓舞启迪人的智慧和力量。
《金光大道》《艳阳天》《青松岭》《年青的一代》《第二个春天》《春苗》《红雨》《火红的年代》《山村新人》《无影灯下颂银针》《长城新曲》《牛角石》《雁鸣湖畔》《渡江侦察记》《侦察兵》《红灯记》《沙家浜》《海港》《龙江颂》《战洪图》《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沂蒙颂》《红云岗》《向阳院的故事》《祖国啊母亲》《豹子湾的战斗》《沙漠里的春天》《闪闪的红星》《杜鹃山》《盤石湾》《平原游击队》《平原作战》《红石村》《反击》《盛大的节日》《创业》《海霞》《小螺号》《奇袭白虎团》《审椅子》《长空雄鹰》《激战无名川》《沸腾的群山》《渔岛怒潮》《决裂》《青春似火》《 难忘的战斗》《江水滔滔》《十月的风云》《青春》《两个小八路》
66年至76年,10年文化大革命,距今日30多年啦,是我儿时的回忆,记得上小学二年级,学校组织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 陋天电影看的不少>,同一去的,回来时几个要好的一起回家。第二天学校谈观后感,潘东子成为我们那一代人的偶像。在就是样板戏,记忆深刻。其他的《南征北战》《奇袭》《春苗》《渡江侦察记》,有一部战斗片《侦察兵》王新刚老师主演的,是战斗片的精典。写了不少,是不是文不对题?
十年间,拍摄了屈指可数的故事片,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一巴掌!就这几部故事片,它们背后充满着鲜为人知的 故事!
《创业》:作家张天民根据开发大庆油田的创业事迹,创作出的故事片。审核时遭江青刁难未通过,作者致信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邓小平马上把信转交毛泽东,经批示后才公映。
《决裂》:反映大学从工农兵中招生,否定十七年教育成就的故事片。公映后,两句流行语随之产生: 马尾巴的功能;这就是资格 (指手上有老茧子就是上大学资格,见图片)
《侦察兵》:1974年上映,侦察兵神乎其神,敌人都是草包。此片后被封存。
《春苗》,以赤脚医生春苗为主要人物,反映农村卫生医疗领域的阶级斗争,不久被封存。
《青松岭》,以农村阶级斗争为主题的故事片。老贫农张万山与富农后代钱广之间围绕着生产队赶大车的车老板子的故事,展开了 贫下中农必须牢牢掌握“鞭杆子” 的斗争。张万山反复说:旱烟一经钱广过手,保证跑了味……
《闪闪的红星》:根据作家李心田的小说改篇。以红军后代潘冬子为中心人物的故事片,1975年公映。故事好,布景好,歌曲好。其歌曲《红星歌》《小小竹排》《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久唱不衰。
—
—※4月25日于长春※——
首先我是80后,我小的时候经常看的两部电影,电影就是闪闪红星和平原游击队。
我们小的时候都向往闪闪红星里面的小演员潘冬子。勇敢机智,智斗胡汉三。
应该说闪闪的红星是一部爱国电影,是让青少年看了心情澎湃,激情昂扬的一步少儿电影。在那个年代,我们小的时候,电视里边闪闪的红星几乎是隔两个月或者一个月播放一次。小的时候我记得家里面有一个14寸的黑白电视机还是熊猫牌的。现在这个牌子的电视机好像已经在市面上看不到了。每当电视里播放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家里就有好多小朋友聚在一起看,看完了以后,我们就扮演电影里的角色,有的演胡汉山,有得演潘冬子,然后就这样相互嬉闹,好不热闹。这部电影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很多欢乐,尤其是李双江演唱的闪闪的红星,这首歌曲也深深的映入了我们的心中。
平原游击队,反映沧州一带,德州一带游击队,抗日战争的题材的一部电影。李向阳这个名字也深深的映入在我们80后这一代 社会 主力青年的心中。
这部电影也是每逢过年过节,各电视台必放的一部电影。90年代的农村彩色电电视机几乎很少。这部黑白的老电影,让每一个家庭看到了英勇无畏的李向阳。每次看完这部电影,都点燃了我们心中激情昂扬的细胞,那么奋进,那么兴奋。我记得那时我们还要扬言,长大以后也要参军,到部队做战斗英雄,保家卫国。那时的雄心壮志,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国电影。是我们这代八零后童年时光的回忆,没当再次看到这样的电影都能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