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类型 > 老电影柳堡的故事全本

老电影柳堡的故事全本

发布时间:2022-11-07 19:08:16

A. 柳堡的故事的影片评价

影片《柳堡的故事》是石言、黄宗江根据石言的同名小说改编,是新中国电影罕见的描写现役军人的爱情故事影片,可谓打破了当时的禁区。影片的新颖之处在于,在描写战争时期的军人生活的影片中不着重大规模战斗的描写、而着重写军队的休整和军人的个人情感生活;写年轻人儿女情长而又不失其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在战争叙事中融入温馨的爱情场景,是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奥秘。导演王苹以女性化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兵民之间的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漫和温馨。《柳堡的故事》突出了优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苏北水乡的风车、杨柳、板桥、轻舟的优美画面,加上影片的主题歌《九九艳阳天》大胆的爱情歌唱和电影音乐的委婉多情的旋律,极具优美动人的抒情效果,让人心旷神怡,且久久萦绕不去。影片的女主演陶玉玲虽是第一次登上电影银幕,但却把二妹子这一角色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表现得十分细腻动人、清新可感。陶玉玲的东方式的秀媚,或者说是东方式的柔婉,最能打动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心弦。影片映出后,陶玉玲顿成闪亮明星,成为一个时代的美丽与情感的不能言宣的象征和许多中国男观众的审美典范和梦中情人。
1957年《柳堡的故事》:展现战争中的爱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影创作中,叙述爱情大多是为了革命理念而服务,超越阶级的爱情很难被表现,爱情这个纯粹的主题一度被革命的激情洪流所放逐。还好在1957年,我们等来了《柳堡的故事》,即使对它的记忆已感到模糊,但是那首关于爱情的《九九艳阳天》依然在如今婉转回绕,关于爱情的一种阳光而健康的感觉似乎也随着这首歌而流传下来。《柳堡的故事》的导演王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由一位女性谱写出一曲战争背景下的爱情赞歌,似乎也并非偶然。
影片开始于苏联经典画法模样的树木,房屋和河流,天空布满云朵。那个旋律渐渐响起,终于在战士为田老头修葺房屋的时候响亮起来。“九九那个艳阳天呀咦唉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吹得风车儿转啊,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许多人或许已经记不清《柳堡的故事》了,这首歌却是忘不掉,战争年代的情歌要么没有,要么就如此深情。
在中国早先的电影里,爱情与战争的联姻从来做不到平起平坐,多数时候是被挤压,然后回避开,在最后有一个用于安慰的孱弱交代。爱情遇到战争,有点儿秀才遇见兵。这和西方的处理恰恰相反,他们的战争是个挑选的极端环境,要讲的是关于“人”的故事。或许战争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是一个无法释怀的话题,解放劳苦大众的心思太过刚猛,哪容得儿女情长?不知过了多久,人们渐渐从战争的伤痛中镇定下来,发现还有些柔软的东西值得去拾起。《柳堡的故事》就在这个渐变的途中开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副班长和二妹子从一见面四目相触就有了一个心中的认定,真是目光里的爱情!二妹子给副班长倒水,烫得副班长跳起来又死捧着那个杯子,嘴里连忙说着没事没事,心里乐开了花。飞一般的镜头,波澜壮阔的心绪,观众每每看到这里都乐出了声儿。还有二妹子让小牛捎信儿约副班长到小桥那边去,副班长高兴得不知怎么好了,咧着嘴到旁边做了一套单杠,无拘无束的愉悦!所有这些都是关于爱情本身的,直接得像个可爱的孩子
可是战争中的爱情依旧是别样的。二班长打破重重误会,把二妹子从逼婚的刘胡子手中救出来,这算是全片最紧张的部分了。不能只是瞬间的吸引,还是需要完成拯救才可以托付终身的嘛。就在觉得可以有所进展的时候,部队在上级的指示下转移了,二班长走在队伍里连头都没回一下。“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于是故事被拖延了,五年之后,战功卓著的副班长已经当了连长,行军再次路过柳堡。二妹子也成长为村里的支书,两人在成分上也更靠近了。相见在河边,终成眷属!于是歌声骤起,世界都变得酣畅淋漓了!
男人是要实刀实枪的去拼江山,流血杀敌。女人更善于抚平战争的创伤,把人们从紧张的状态下解救出来,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感情。《柳堡的故事》是一部十分细腻的电影,它的行船能让人感受到水流,非常有质感,非常有女人味!不知道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有多少隐秘的爱情故事,在我们已经不需要回避的时候,发自内心的敬重那些敢于打开禁忌的人们,我们后辈也得以有机会在这个晴天里谈些爱情。

B. 老电影《柳堡的故事》观后感

杨柳依依,小桥流水,豆花飘香,麦苗青青。多么美的一幅北国江南的如诗画卷,又恰似一首清丽柔婉的散文。 这部拍摄于50年代的电影《柳堡的故事》,是我所看到的最美丽的中国爱情电影。 朴素真挚,柔美动人,即借鉴了苏联电影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又蕴涵着中国古典文学的道德与抒情色彩,有除暴安。以下关于《柳堡的故事》的观后感,请欣赏!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秉性喜好都是各有差别的,所以才说泰山难移,秉性难改,生命是愿力伸展的旅程,不同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不同的性情倾向,所以我说每个人独特的秉性来自记忆的烙痕,轮回的印记。

莫名的喜欢革命斗士,莫名的喜欢革命英雄,每每听到那气势磅礴的军号声,斗志昂扬的革命歌曲我就特别的兴奋,甚至有时候都能体会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浩气凛然!这就是我的独特的性格倾向。

记忆中有过一段特别清晰的片段,那就是在一片枪林弹雨中,我与一位革命战士彼此掩护与敌人周旋奋战在一个村子里,只记得最后那位战士胳膊受伤了,然后自己扶着他来到一家农户,为他伤口敷药。

最后一个镜头那位战士牺牲了,我看到自己趴在那个战士身上嚎啕大哭。

今天看了“柳堡的故事”,总结一句话很纯,很干净也很感人,看的过程不由得引人置身其境,感同身受中体会当年的热血青年那种纯纯的情以及那一腔赤诚的革命热忱!一次一次的热泪盈眶!就觉得那时候的演员眸子里闪现出来光芒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纯净,同样的表现爱,那种体现在目光交融,心灵交汇中的.惺惺相惜胜过千言万语的爱情表白!这应该就是灵魂的碰撞带给人的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震撼力吧!

看完故事也同时了解了当年革命战士的那种革命信仰的崇高与伟大,多少战士为了革命成功放弃了个人情感的选择,听说这个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而剧中真正的男主角最后并没有与心爱的姑娘团圆,他是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很显然,作者为他的故事续了一个圆满的结尾,那是在寄托自己心中期望的革命大圆满!

看完这部影片,更加理解了共产党员的本色,只觉得共产主义信仰何尝不是一场修行?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具备的素质与佛家修行要求的那种圆满智慧“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有何不同?都说菩萨可以舍身饲虎,为了实现救国与危难,救民与水火这种宏图大志,多少英雄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身先士卒!

难道您敢说他们行的不是菩萨行么?小隐于野,大隐于朝啊!别以为清心寡欲,整天为了圆满青灯木鱼,皓首穷经,不闻尘事就是多高境界的修为,我说您只要心里还有一个圆满放不下您就没资格谈什么高境界!因为您的心还有个私我的圆满!所以才说小隐于野!

这种境界的修为不过是选择了一种别与红尘的生活方式,充其量就是一个喜欢清净的人!而真正的大菩萨行那就是忧国忧民,内圣外王守经达权的无为无不为!这种人心中想的没有自己,完全是替天行道的当仁不让!所以才说大隐于朝!

C. 柳堡的故事高清完整版电影

[柳堡的故事]_hd.mp4

D. 跪求柳堡的故事1958年上映的由 廖有梁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柳堡的故事》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ivtrAd5HvbDB6bRw1QR9sQ

提取码: e3by

《柳堡的故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爱情片,于1957年上映。该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连的副班长李进与少女二妹子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经过指导员的帮助教育,他们暂时搁置儿女情长,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

E. 柳堡的故事什么时候拍的

《柳堡的故事》拍摄于1957年。

《柳堡的故事》对于老一辈电影观众来说,是一部非常令人回味的影片。这部描写男女爱情的军事题材作品在那个时代不多见,也很难得。

《柳堡的故事》是军旅作家石言创作的小说。写的是:抗战时期,新四军进驻一个名叫柳堡的村子,村里有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叫二妹子。一位名叫李进的新四军副班长住进她家后与二妹子产生了感情,两人的事后来被领导发现了。

按照部队纪律战士是不允许谈恋爱的,李进在指导员的开导下只好服从命令,暂时中断了与二妹子的联系。不久,部队上前线,李进与二妹子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忍痛分手。

几年后李进所在部队又经此地,已经升为连长的他去找二妹子,得知二妹子自部队走后参加了游击队,还入了党,成为一名干部,并且一直在等着他。两人在当年约会的地方又重逢了。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F. 《柳堡的故事》幕后:因为爱情戏差点被毙,男主角晚年凄凉离世

前不久,秦怡刚刚度过100岁生日的消息登上热搜,勾起了不少老一代观众的记忆。

作为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的演员,秦怡出演的那些经典影片为新中国早期的电影观众带来了精神的 娱乐 和慰藉,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

除了秦怡,那个年代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演员,比如陶玉玲正是五十年代崛起的“银幕新秀”。

在1957年的电影《柳堡的故事》中, 陶玉玲凭借片中的“二妹子”一角红遍大江南北 ,片中这段战争中的纯洁爱情也赢得了全国观众的热烈反响。

从小说到电影,这部经典作品的诞生过程非常艰难,其中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坎坷……

01、“二妹子”陶玉玲差点没被选中

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温柔又略显腼腆的笑容,陶玉玲把二妹子的形象演绎得十分深入人心。

但在当年,初出茅庐的陶玉玲差点和这个角色失之交臂。

在拍电影之前,陶玉玲是南京军区话剧团的演员,经常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当时导演王苹正在为《柳堡的故事》全国选拔演员,小说的原作者胡石言和陶玉玲之前在同一剧团工作,看过她的话剧表演,因此就向王苹推荐了她饰演女主角。

恰巧陶玉玲正在外地演出,王苹等人又专门前往演出地找到陶玉玲,但一见面却大失所望。

原来陶玉玲因为连日的奔波表演,整个人的状态比较疲惫, 有一只眼睛还因为麦粒肿起了个大包,不太符合二妹子的形象。

于是陶玉玲暂时被搁置下来,剧组又在全国开始筛选,但挑来挑去也没能找到符合的演员。

后来王苹思来想去,觉得陶玉玲身上那股淳朴的气质还有甜甜的微笑,是最契合二妹子的人选,所以最终这个角色还是花落陶玉玲。

角色定下来后,陶玉玲就来到了影片的拍摄地,也就是江苏宝应县的柳堡乡提前体验生活。

从划船、割麦到插秧 ,为了更好地贴合角色,陶玉玲跟着乡民们整天干农活、学技术,慢慢也融入到这个群体中,因此才能把这个真诚的农家姑娘演绎得如此到位。

影片上映后,二妹子不仅得到观众的一片好评,甚至连周总理都高度认可,在国庆十周年的招待会上还特意接见了陶玉玲,这也成为陶玉玲演艺生涯最大的光荣。

02、比电影更凄美的现实原型

鲜为人知的是,《柳堡的故事》并不是作家胡石言的凭空想象,而是他在1945年亲耳所闻的真实故事。

当时正是战争时期,某连的一个副班长在帮助群众劳动时认识了一个姑娘,两人彼此情深,但因为部队纪律严明他们连手都没有拉过。

到后来副班长在一次战斗中牺牲,这段爱情故事就此戛然而止,留下一个遗憾的结局。

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的胡石言,就在此基础上写了一篇小说,但他觉得这个故事的结局太过悲凉,于是就 把故事的结局改成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和革命胜利形成了呼应。

小说于1950年发表在南京的一本刊物上,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欢,其中就包括做电影编剧的黄宗江。

黄宗江看过后觉得这个故事特别适合改编成电影,就找到当时因为生病入院治疗的胡石言,开始了电影版的剧本创作。

他们没有想到,从1950年到1956年,剧本经过长达6年的改编才得以完成,再加上拍摄,一共花费了7年时间,期间经历了诸多波折。

03、因为爱情戏差点被毙

就像前面所说,影片从剧本阶段就面临着许多危机,甚至差点就无缘大银幕。

在剧本改编一开始,反对的声音就持续不断: 有人提出小说展现军人和平民百姓谈恋爱,这绝对是违背军队纪律,根本不应该进行宣扬。

一时间黄宗江和胡石言的创作陷入窘境,眼看着改编计划就要胎死腹中。

危急时刻,时任文艺主管的周扬找到他们,他表示对这次改编非常支持,但也提出小说中对于爱情的表现太单纯,应该把爱情的纯洁与战争的大环境进行结合,这才能凸显出对 历史 的尊重。

恍然大悟的黄宗江他们终于找到突破口, 把爱情与革命胜利、人民解放的大主题紧密结合 ,主人公不再是为了爱情的一己之私,而是注入了集体精神,有了真实合理的环境依托。

影片中没有直接展现两人的谈情说爱,而是通过对二妹子和副班长各自的表情和台词,含蓄地表达出“淡而浓烈”的爱情故事。

影片上映后,片中的插曲《九九艳阳天》也迅速在 社会 上广为传唱,与此同时很多人针对这首歌提出了一些质疑。

诸如 “迎合青年的不 健康 情绪”、“靡靡之音” 等各种批评的言论不断流出,《柳堡的故事》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

好在不少专业的音乐家都纷纷站出来,认为这首歌既歌颂爱情又歌颂革命事业,其中结合了民歌的特色,曲调委婉动听,是一首非常成功的歌曲。

包括周总理等人都表达了对这首歌的认可,反对的意见才渐渐平息。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

时至今日,每当《九九艳阳天》的旋律再次响起,都会让人想起二妹子和副班长委婉动人的爱情,让人感受着经典电影的魅力所在。

令人感慨的是,60多年过去,影片的主创大多已经不在人世。

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女导演”的王苹,在拍完本片后又导演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霓虹灯下的哨兵》等电影,1990年因病去世。

饰演副班长的廖有梁,在后来的《霓虹灯下的哨兵》里再次和陶玉玲合作,其饰演的小战士童阿男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但廖有梁的晚景十分凄凉,妻子离婚后带着儿子出国,孤身一人的他在 情感 上受到很大打击,最终在1999年因癌症去世。

而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凭借本片在电影界打响名声后,又出演过《霓虹灯下的哨兵》《三个失踪的人》《任长霞》等影片,还在今年春晚的开场秀里亮相。

如今已经88岁的陶玉玲身体依然硬朗,2015年还得到了百花奖终身成就奖的殊荣,表彰她在表演事业上几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和大家风范。

向所有老艺术家致敬,感谢他们曾经缔造的那些经典作品!(撰文:皮皮虾)

G. 柳堡的相关信息

以《柳堡的故事》主人翁“二妹子”而取名的柳堡“ 二妹子”模范民兵班,是全国和全军重大爱国拥军模范典型。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叫柳堡女子民兵班,于1992年正式组建。92年,电影《柳堡的故事》主人公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陶玉玲重返柳堡,当时柳堡女子民兵班就以电影中主人公“二妹子”为原型正式更名为柳堡“二妹子”民兵语辞,陶玉玲任名誉班长。
“二妹子”民兵班先后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县以上表彰,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2次。2001年4月,“二妹子”民兵班被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的荣誉称号,2001年12月又被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授予“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的荣誉称号,2002年7月分别被江苏省妇联、扬州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2003年3月被江苏省军区政治部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2003年受到了中央军委、全国妇联的表彰,同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系列荣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新华日报》等中央、省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过“二妹子”民兵班的先进事迹。2001年12月4日被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共授予“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荣誉称号,2002年7月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授予柳堡镇“二妹子”民兵班省“三八”红旗集体标兵的荣誉称号。2003年8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2005年初被总政治部和民政部授予“全国爱国拥军先进集体”称号。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曾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等我军高级将领的接见。
“二妹子”民兵班历任班长13名,至今共培养了170女民兵,现有12名战士,其中党员2名,团员10名,平均年龄21.5岁。无论人员变动,形式变化如何,“二妹子”班爱军习武、拥军拥属、投身经济建设,扶贫帮困的光荣传统始终不变,对军人的深情厚爱不变。

H. 新柳堡的故事的故事梗概

以电影柳堡故事中“二妹子”主人公命名的柳堡镇“二妹子”子民兵班,在集合训练时少了一个人,班长孙梅花发现了刚入伍一天的新战士李英留下的“退伍”报告。李英是当年“二妹子”现在人称田奶奶的孙女,事关重大,孙梅花立即去找在敬老院当院长的田奶奶汇报。
李英是广告模特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她以“现代战争不可能需要民兵”为由提出的退伍报告,激怒了在人武部退休当顾问的爷爷,既当年的副班长李进。李爷爷气得血压升高倒地,女民兵现任班长孙梅花是镇医院医生,她立即对李爷爷紧急救治,李爷爷转危为安。
李英正在省城新开业的高档轿车店当车模,田奶奶赶来拽走了李英,一心向往大城市生活,尤其喜欢模特工作的李英,极不情愿地跟着奶奶回乡。
在工商联退休当顾问的马爷爷(当年李爷爷的战友小马)来看望李进,并带来了孙女马艳,请求女民兵班的名誉班长田奶奶给说个人情让马艳参加柳堡的“二妹子女民兵”。
李英和刚“入伍”的马艳一起参加到女民兵的训练之中。早晨5点多起床,集合跑步,早饭后3个小时的队列、射击、擒拿格斗等科目训练,午休后又是2个小时的训练,晚上还要组织学习军事理论。面对烈日暴晒和雨水泥泞的考验,农家妹子马艳不怕吃苦,倒是李英有许多的不适应,但是看到女民兵各个都不叫苦不怕累,她只能忍着。
举行实弹射击考核。李英第一次听到枪声响吓得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在老兵们帮助下,李英放松心态,终于放出第一枪。接下来马艳也因为紧张,5发子弹仅打了5环,李英却是枪枪都空,成绩为零。班长宣布了要与男民兵射击赛的事情,提出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如果李英和马艳的射击成绩上不去就取消他们的比赛资格。
不服输的李英悄悄流下了眼泪。训练结束后,她找爷爷出招,爷爷把自己的训练经验传授给李英,第二天训练一开始,李英就绷紧了弦,枪头上挂沙袋瞄准,枪座上放石子练击发。马爷爷也是把同样的方法告诉给马艳,于是两个姑娘不谋而合地采用同一个方法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在与男民兵的射击比赛中李英和马艳终于以优良的成绩名列第一和第二。
人武部李爷爷专门安排女民兵学习现代化战争需要的通讯技术,有大学学历的李英对电脑技术的运用比其他女民兵有优势,李英觉得自己天赋很高,不用整天训练也可以拿到好成绩。名牌车店的老板用高薪诱惑,李英再次动了进城当车模的心思。训练中途李英忍不住撒谎进了一趟城,挣了一笔不大也不小的钱。她在省城繁华大街上逛女子服装店和化妆品商店,疯狂购物时,一个偷车贼进入了她的视线。李英见义勇为在商场保安人员的配合下擒拿住偷车贼。
李英带着好吃和食品和时尚的时装物品跟女民兵们分享快乐,马艳将李英撒谎进城当车模的事情透露给班长,班长批评了李英,李英为此与马艳闹起了矛盾。在李英写检查的时候,一封来自派出所的感谢信和五千元见义勇为奖金被送到了女民兵班。李英的检讨会成了英模报告会。
李爷爷下达了实战演习的命令,负责通讯联络的李英因为只有理论基础没有应用能力,使任务下达慢了半怕,导致全体人员贻误战机,最后不得不撤离阵地进入防空洞,紧接着防空洞内又发生了断电的故障,使心理素质差的几个女民兵出现紧张呕吐呼吸不畅的现象……班长孙梅花和几个老兵帮助新战士排除心理恐慌,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完成生存的考验。演习结束后,李英和马艳等几个年轻的民兵深深感到了差距。李爷爷这才说出这次防空洞断电也是实战演习的一种,是李爷爷临时下达的命令,目的就是要训练女民兵的心理素质。
农村最忙的季节,农户家花钱也雇不到人来帮农。“二妹子”班的姑娘们总是丢下自家地里的活,两三个人一组,奋战在军烈属家的田头,收稻割麦,插秧播种。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时常荡漾着姑娘们悦耳的歌声。孙梅花的婆婆要求女民兵们先给自己家插秧。孙梅花不肯,婆婆悲悲切切地说出自家门丁不兴旺的话。李英和马艳十分同情孙梅花的婆婆,两人决定说服班长不能只顾当民兵,也要当好女人,生个宝宝才对。班务会上,李英批评班长缺少女人味,马艳也大谈丁克家庭的话题,孙梅花含泪跑出宿舍。田奶奶说出了一个在2003年非典期间发生的故事,面对“非典”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二妹子”班的姑娘们自发地从媒体上收集了各种非典防护的知识,印成传单,走向街头,向人们散发。为了做好疫区回乡人员的登记、查体、和潜伏期内跟踪,定期消毒的工作,孙梅花一连数日的疲劳过度透支了身体,直到孙梅花晕倒流产了,人们才知道战斗在非典一线的她竟是一个孕妇……
“女民兵”去敬老院做义工,大家凑钱买上饼干、水果、糖送给老人,还一起包饺子,大家给老人一边洗衣服,洗被子,梳头,剪指甲,一边拉家常,有的还给老人表演节目。军属张奶奶中风瘫痪,大小便失禁,经常弄脏衣裤、被子,田奶奶帮老人洗换,来不及洗换的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老人换上。姑娘们像小伙子一样,到河中摸鱼、捉虾,送到养老院改善伙食。一个年龄偏大的女民兵,因为丈夫下岗生活困难拿不出钱捐款,情急之中,她把自己的辫子剪下来换钱,捐给了养老院。李英看着这个充满了爱心和积极向上的集体感慨万千,她终于明白奶奶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参加女民兵的用意。
镇子上现役军人汤帅的妈妈总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哭。原来汤帅的父亲早逝,汤帅在部队服兵役,家里还有一个读初中的妹妹,妹妹以优异成绩考取高中后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李英知道后,马上找到名车店老板借钱,名车店老板不愿意借,李英非常生气。她义务献血用营养费替汤帅的妹妹交了学费。班长孙梅花也向上几任已经有了实业公司的老班长们提出了要建立一个扶贫机构,专门资助教育的倡议。得到老班长们的大力支持,于是成立了女民兵教育资金会,当孙梅花将资助款送到汤帅家里时才知道李英早以女民兵的名义资助了汤家。田奶奶表扬了李英,同时也教育她在困难面前要依靠组织,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二妹子”女民兵班出名后,追求姑娘们的小伙子越来越多,上门提亲的几乎踏破门槛。然而,“二妹子”班的姑娘们对兵哥哥情有独钟。姑娘们在休息时总是唱着“九九艳阳天”手里绣着拥军的鞋垫。李英和马艳觉得他们很土气,李英透漏出自己的男朋友是一个商界的大款,马艳也想通过李英的关系找一个帅气的男朋友。
李英大包大揽,让男朋友马上给马艳物色对象。见面那天,李英陪同马艳一同前往接头地点。李英的男朋友先到了,他见到已经晒得成了丑小鸭的李英后大失所望,她提出让李英马上退出女民兵,跟他一起办公司,李英不答应与他发生了争吵。马艳被晾到一边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年轻帅气的男青年朝马艳走过来,马艳看到男青年顿时心花怒放,以为这就是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于是马艳迎上去,没想到男青年走到马艳跟前小声说:“你要大学文凭吗?博士硕士的都有。”马艳气疯了,但是军人的警惕和敏感性立即让马艳冷静下来,她拉开了正在吵架的李英,秘密跟踪找到了制假证的地点,然后迅速上报公安局,公安局一举破获了制假证的团伙。事后,李英告诉马艳,自己已经和男朋友分手了,那个没有来得及谋面的帅哥是个有妇之夫只是想找情人,已经被李英愤怒地回绝了。
女民兵正在进行战术训练,女民兵张禧妹两岁的孩子出了外伤事故,丈夫要她回家照顾孩子,张禧妹因为不间断民兵训练,丈夫发了脾气,两口子闹起了矛盾,要离婚。田奶奶上门做工作,找到了家庭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张禧妹的丈夫从部队复员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其实李爷爷多次为张禧妹的丈夫联系落实工作,但是总是事与愿违。为难之际,李爷爷想出了一条出路,经过多方努力,一个专门吸收复员转业军人创业的驾校成立了,这个驾校专门培养技术性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一下子解决了大多数回乡复转军人安置的难题。驾校开业的第一批学员就是女民兵,她们个个认真学习,很快就掌握了驾驶技术。能开汽车也能开拖拉机,地间田头到处是女民兵司机的身影。
李爷爷带来好消息,要选拔两名女民兵参加国庆阅兵,女民兵们进入了严格的选拔赛。李英为了入选,刻苦训练,浑身上下多处受伤,马艳也毫不示弱,训练成绩直线上升。最后的选拔赛中,李英和马艳入选。
在阅兵村,女民兵们开始了严格的阅兵训练,李英和马艳表现突出,顺利地参加了国庆女民兵受阅队伍。电视机前的李爷爷、马爷爷、田奶奶和女民兵们看到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方阵通过天安门城楼时,激动地热泪盈眶。
李英和马艳完成受阅任务回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许多商家开业都希望找女民兵助阵。田奶奶觉得女民兵既是民又是兵,新时代的姑娘们应该有更新更高的追求,李英也有了一个想法,她找奶奶商量,祖孙俩的想法一拍即合,成立女民兵模特队,能文能武,爱红装也爱武装。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马爷爷找到工商联,为女民兵模特队注册。李英用所学到的知识训练女民兵模特。
班长孙梅花怀孕了。女民兵为班长庆贺,同时也因为班长的身体原因要更换班长,李英当选了新一任的班长。
马艳入伍了,是女民兵班走出去的第一个解放军女战士。女民兵为马艳开了欢送会。马艳刚刚踏上从军的征程,又有四名女大学毕业生回乡工作,他们慕名而来,报名参加女民兵。
柳堡镇的发展日新月异。女民兵和女民兵模特队以她们特有的矫健和妩媚在练兵场和T台上交替演绎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美轮美奂,竞显风流。

I. 《柳堡的故事》女导演是谁

柳堡的故事导演:王苹。

王苹(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原名王光珍,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南京中等高中师范科。

1935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无限生涯》。1947年,参演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56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66年,执导舞台艺术片《青春红似火》。1968年,担任武侠电影《笑面侠》的助理导演。

《柳堡的故事》简介:

《柳堡的故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爱情片,于1957年上映。

田学英(二妹子)演员陶玉玲淳朴、能干、有一双水汪汪大眼睛的美丽姑娘,对借住在她家的李进充满纯真的感情。多年来,她和父亲受尽了恶霸地主的欺压,恶霸刘胡子不但把她姐姐活活折磨死,还要霸占她。为了能摆脱厄运,她大胆地向李进求助,希望能解救她们一家。

J. 《柳堡的故事》那些年的电影你看过吗

在电影柳堡的故事里,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真实的柳堡故事呢?感谢崔永元的电影百年,通过采访黄宗江老师,我知道了一个真正的柳堡故事:

1943年冬,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进入苏北宝应地区驻训,团油印小报《战斗报》主编,只有19岁的胡石言,与一营二连的通讯员,18岁的副班长徐金成约稿,在两人分别的时候,徐金成向胡石言讲了自己的心事,他和房东姑娘好上了,但是胡石言问他俩人有无约定的时候,徐金成说我是要出发打仗的,保不定哪一帐吃一颗“花生米”牺牲了呢,害她白等。胡石言被徐金成朴实而质朴的感情感动,记下了这件事。5年后,胡石言写成小说《柳堡的故事》发表于1950年的《南京文艺》,后转载与《新华月报》,署名石言。7年后同名电影上映,九九艳阳天唱遍全国。

1945年,那个曾经想留在地方上工作的副班长徐金成在南下的战斗中胸口中弹,牺牲的时候只有20岁。49年徐金成的战友找到房东家,那位姑娘也下落不明……这就是真实的《柳堡的故事》

另,故事也不是真实发生在柳堡,只是那里风景优美,就写在那里了。

阅读全文

与老电影柳堡的故事全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产古装老电影大全 浏览:276
台湾伦理老电影 浏览:348
重生坂口拓高清电影 浏览:973
电影机械师1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浏览:117
猪猪侠爸爸妈妈电影名字 浏览:229
为什么电影院后天的电影没有购买的 浏览:275
十部顶级搞笑间谍电影 浏览:895
国外女子犯罪电影有哪些 浏览:290
电影经典短句台词截图无水印高清 浏览:232
外国人生孩子被丈夫接生电影 浏览:873
廊桥遗梦电影高清完整版 浏览:238
人物名字里昂的电影 浏览:7
紧急救援电影戴的什么手表 浏览:428
可以学英文的电影 浏览:791
怎么在找电影种子 浏览:727
美团网如何团购电影票 浏览:736
蛇的外国电影 浏览:386
古装穿越时光电影完整版 浏览:883
外国电影推荐有雪的 浏览:506
印度励志穷人变富的电影 浏览: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