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独裁者》看过以政治为背景的喜剧片吗
喜剧片的剧情是没有严密逻辑的,它的目的不是讲故事,而是制造笑料。《独裁者》中的很多情节是经不起推敲的。如阿拉迪恩的人格转变不可能如此突兀;女保镖在暗杀阿拉迪恩时死在商店的水池里,但电影没有交代是如何处理尸体的;纳达尔割走了大毒枭的头,黑帮们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电影也没有表现这一点。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些细节,喜剧片的风格是向外发散,天马行空的演绎,而不是像侦探片那样步步为营的向内缩。
导演拉里·查尔斯与喜剧演员科恩的三次联手,开创了一种新颖的喜剧方式,通过对生活真实事件的调侃接地气,通过对政治的解构来迎合民意,通过巧妙而夸张的情节设计渲染新奇,通过对性话题的怪诞戏耍激发情欲。观众自始至终被电影制造的节奏牢牢控制,生怕错过瞬间的笑点。像《独裁者》这样的喜剧片其实是文化宽容的体现,同时它又丰富了文化的样貌。
② 《独裁者》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
通常来说,喜剧片有四个层次:一是笑中有尿,情节虽有笑点,但形式老套,段子粗俗,观众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如王晶的一些片;二是笑中有情,故事比较轻松,人物充满喜感,如冯小刚前期的贺岁片;三是笑中有泪,以自嘲的方式制造欢乐,内在却是奋斗史,如周星驰的电影;四是笑中有思,笑只是幌子,目的是进行讽刺和批判,如库斯图里卡。《独裁者》是介于第二与第四个层次之间,它的内容看似是粗俗的恶搞,其实是对“严肃”的调侃和对“权威”的挑战,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来解构世界的不合理,其目的是获得观众的共鸣。但是由于它在讽刺政治的时候过于直白,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在境界上与库斯图里卡的《地下》和罗伯特·奥特曼的《陆军移动外科医院》等片相比要差一些,后者都是通过隐喻来激发观众的思考。
在我看来,《独裁者》最大的成就在于它的勇敢,好莱坞电影中拿政治或名人进行调侃的桥段并不少,但是像《独裁者》这样大张旗鼓的进行讽喻却也不多见。电影让奥巴马成为特工训练的靶子,让梅根·福克斯陪意大利总理睡觉,讨论克鲁尼是不是同性恋,讽刺美国是艾滋病的故乡,等等。这些段子虽是一笔带过,但通过对名流的调侃,满足了大众窥视心理,形成浓烈的快感。电影所虚构的国家瓦迪亚很明显指的就是利比亚(但是影片的灵感来自萨达姆的小说《扎巴赫与国王》,所以说它讽刺的也可能是伊拉克),而主人公阿拉迪恩的象征也就不言而喻了。要想把这样敏感的话题作为电影内容,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才气。喜剧片的优势就在这里,它可以通过夸张的方式来混淆视听,在真假难辨中制造笑料。情节是假的,但观众都希望它是真的,如果一旦有人执拗于它的真实时,它又会用喜剧片的概念进行金蝉脱壳。
《独裁者》虽然立意比较高,但仍然继承了前两部《波拉特》和《布鲁诺》中粗俗的黄色笑话,对男人的下半身和女人的上半身进行毫不掩饰的戏耍。独裁者虽然阅女无数,但竟然不会自慰,杂货店老板娘佐伊教他掌握了这门技艺,他就像发现了奇迹一样,感觉飞上了天。电影将阿拉迪恩享受的镜头与阿甘奔跑、格里芬飞跃扣篮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再配上Kelly Clarkson动听的爱情歌曲,对人类的自慰行为进行了夸张的赞颂。而阿拉迪恩手下的一个女保镖用巨大的乳房作为武器,就像中国古代将军拿的铜锤一样,能将人砸死,这是对“胸器”这个新词语最好的阐释。
③ 一部疯狂吸引美国仇恨的电影《独裁者》, 剧中人是如何掌握自己命运的
很多人为电影《独裁者》贴上“雅俗共赏”的标签,但在我心中,《独裁者》就是一部,一俗到底的“俗”,并没有“雅”,最后的升华,更类似于俗到极致的反弹。
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纯喜剧OR高级黑。
以电影比喻国家,以艾拉登比喻体系,以他的浮夸性格吐槽体系的腐朽,它的所有反抗,则是民众的心声,这就是《独裁者》,恶俗,但很好看。
④ 关于希特勒的电影
1、《希特勒:恶魔的崛起》(Hitler: The Rise of Evil),是一套2003年的加拿大迷你电视系列剧,在5月分上下集播出,总片长150分钟。
内容讲述希特勒的崛起过程,从童年至1934年兴登堡逝世成为一独裁者。片中穿插报业编辑葛立贺对抗希特勒的片段与犹太裔作曲家霍兰德的俱乐部表演以作希特勒崛起的对比,开头也引用了18世纪英国哲学家埃德蒙·伯克的名言:“恶人之所胜利只因好人一无所为。”
2、《帝国的毁灭》(德语:Der Untergang,英语:Downfall),2004年德国电影,以描写希特勒被包围到自杀的最后日子而闻名并引起争议。本片取材自约阿希姆·费斯特2002年的著作《希特勒的末日》和希特勒的私人秘书特劳德尔·荣格同年的回忆录《直到最后时刻》。
本片的导演是奥利弗·西斯贝格,并由瑞士演员布鲁诺·冈茨饰演希特勒。本片也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台湾、香港与新加坡皆小规模上映。
3、《关于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实真相》(Mein Führer – Die wirklich wahrste Wahrheit über Adolf Hitler)是一部2007年德国恶搞喜剧电影,丹尼·里夫导演。
影片以二战期间的德国为背景,讲述在1945年新年那天,希特勒失声,而最后被迫找一名犹太人暗地里代替他发表新年演讲的故事。
4、《行动目标希特勒》(英语:Valkyrie)是一部2008年美国与德国合拍的历史惊悚电影,背景设置在二战期间时的纳粹德国。
电影描述1944年7月20日德国军官暗杀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和启动瓦尔基里计划以控制国家等情节。由布莱恩·辛格执导,汤姆·克鲁斯饰演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而其他演员包含肯尼斯·布莱纳、比·乃尔、埃迪·伊扎德、泰伦斯·史丹普及汤姆·温金森等人。
5、《希特勒回来了》(德语:Er ist wieder da)是由大卫·温德执导的2015年德国喜剧电影,该电影改编提莫·魏穆斯关于阿道夫·希特勒的同名讽刺小说。
电影讲述奥立佛麦苏希扮演的希特勒穿越时空来到2010年代的德国,与德国平民互动的故事。
⑤ 急找一部描述总统的电影.内容不一样的,就别回答了。
《独裁者》,讲的是一个中东的领袖
简介: 阿拉底(萨莎·拜伦·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饰)是中东瓦迪亚共和国领导人。一出生,他就开始了专制的统治。他参加百米比赛,自己鸣枪自己跑,凡是跟随者统统被射杀。他视察核武器实验室,对于不合心意的科学家统统铲除。他接见外国元首,总习惯炫耀自己独特的腋臭。他每每睡过一个明星,总习惯拍张裸照存在自己的王宫。他荒淫无度,备受瞩目,用沾满了血腥的手握紧了权杖。某日,他来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会议,却意外被牧羊人将军(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出卖,后者竟然找了个山寨货作了他的替代者,成立了傀儡政府。他眼看着那个脑残的李鬼在联合国大会上胡作非为,极度气愤。他来到瓦迪亚驻美大使馆前示威游行,认识了收容难民有机食物女店主(安娜·法瑞丝 Anna Faris 饰)。他隐姓埋名来到店中闹出很多笑话,后来他离店出走,意外遇到了昔日的下属,开始谋划重新夺取政权,阴错阳差之后,他爱上了那个女店主,并开始了复仇之旅…
⑥ 独裁者演员表
独裁者演员表:
萨莎·拜伦·科恩 饰演Aladeen/ Efawadh
安娜·法瑞丝饰演 Zoey
本·金斯利饰演Tamir
梅根·福克斯饰演 Herself
爱德华·诺顿 饰演 Himself
补充:《独裁者》是由拉里·查尔斯执导, 萨莎·拜伦·科恩编剧、主演的喜剧电影。讲述某国残暴的独裁者来到美国纽约参加一个联合国会议之后的离奇经历。该电影于2012年5月16日在美国上映。
⑦ 如何评价独裁者对于剧中人物怎么评价
《独裁者》评价:虽然就整体来说很难超越查理·卓别林的《大独裁者》,但却可谓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在更为紧贴当下时代的背景前提下,恶搞的低俗笑料成为了其将矛盾直指政治最为有力的武器,而于此中电影使我们所能看到的又不仅仅是一个个昔日独裁者的影子。
(7)独裁者这部电影描述的哪个国家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艾拉登Aladeen/Efawadh演员: 萨莎拜伦科恩
残暴的独裁者,后来到美国纽约参加一个联合国会议,结果发现自己不在国内的时候被二号人物顶替,而在美国迷路遇见有机食物店店主Zoey,不得不到纽约寻找新的人生意义。
2、佐薇Zoey演员: 安娜法瑞丝
漂亮的有机食物店店主,收留Aladeen在她的店中,并一点点的改变了Aladeen的看法,也帮他打开了眼界,看到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潜能,同时使Aladee被民主转变。
⑧ 瓦迪亚是个国家吗
瓦迪亚不是个国家,是电影《大独裁者落难记》中虚构的一个位于中东的瓦迪亚共和国。
《大独裁者落难记》(The Dictator)是美国导演拉里·查尔斯2012年推出的喜剧电影。由萨莎·拜伦·科恩、安娜·法瑞丝、梅根·福克斯等主演。于2012年5月16日在美国上映。
(8)独裁者这部电影描述的哪个国家扩展阅读:
相对于他的前两部电影,《独裁者》有新的风格和特点。这部电影不再拿同性恋、屎尿屁和下半身开玩笑,而是直接走到了政治的极端。而且,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拉里·查尔斯并不再继续依靠萨莎·拜伦·科恩的个人魅力孤独地支撑起整部电影,而是为他请到了一个堪称豪华的配角班底。
谈及这两点,拉里·查尔斯说:“讲一个独裁者落难并且被民主转变的故事,非常有趣。而且,我们可以在影片中做出很多尝试,比如设置对比,让人物体会到落差,以及用漫画和夸张的手法展示出这个人物的心理等等。
⑨ 喜剧片排名前十的电影有什么
1、《憨豆先生精选辑》
憨豆先生经历的都是很普通生活中碰到的囧事,只是他用他的方式化解了,变得相当幽默。孤独寂寞的人,但自得其乐的幽默的人。
⑩ 这部电影叫什么是一部电影,好像演的个酋长。特别搞笑。
《独裁者》是由拉里·查尔斯执导, 萨莎·拜伦·科恩编剧、主演的喜剧电影。讲述某国残暴的独裁者来到美国纽约参加一个联合国会议之后的离奇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