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戏剧与电影在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区别
【摘要】电影与戏剧曾长期处在“混杂”、“连体”的状态。显然,戏剧与电影有诸多相似,但是,电影与戏剧有着更本质的差别。时空上,戏剧多点受限,电影则高度自由;视听构成上,戏剧倚重台词,而电影将“可视性”作为第一生命,视觉元素是其感染力核心。今天,电影与戏剧的相互参照、启迪,在置换、融通中丰富自身,空前的互动带动着彼此艺术上的成长。
【关键字】戏剧 电影 艺术表现手法
戏剧是一种以剧本为基础,通过演员的表演,运用舞蹈、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运用舞台来表现内容,运用对话设置剧情冲突,场景用布景来转换,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我国的戏剧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最早的戏剧是没有剧本的,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由于剧本的出现,戏剧艺术进入了一个质变的阶段,它把戏剧艺术的整个活动,统一在创作者的思代写论文想意图和艺术意图之中,因而文学剧本便成了整个戏剧活动的基础。戏剧的舞台空间很小,属于文学范围。
而电影和戏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电影是用画面来表现内容的,运用的是蒙太奇表现手法,是“视听语言”的艺术。电影是用胶片,光感色彩都比较鲜明,表现的事物比较生动。传统的戏曲只局限于舞台、布景,而电影拍摄出来的其实已经超越了这些限制。比如有些地方都是实景拍摄,有些地方采用视觉特效来达到预期效果,但戏剧对于这些效果的表现就非常抽象,这也是戏剧与电影最大的不同。
从两种不同艺术样式的量来看,戏剧台词量多是戏剧刻画人物、展开剧情、体现冲突的基本手段。电影的基本形式是镜头所提供的视觉造型形象,创作者拍摄、组接的镜头的视觉形象具有极大地表现力,包含、取代了某些台词,甚至可以表现某些难以言表的东西,量属于次要地位,量也大大减少,只是视觉造型形象地配合与补充。从质上看,戏剧台词具有表示性、主观化、风格化的特征,经过精心锤炼、雕琢而成,精致华丽、人工创造的痕迹十分明显;而电影则尽量靠近生活,用镜头和画面刻画人物,不依靠台词,甚至有些电影完全没有台词。
《茶馆》是老舍先生留给我们的一部不朽的名著,曾以戏剧和电影多种形式登上舞台。电影的一开始也是大傻杨的先出场,但是大傻杨首先是在茶馆里面左右的前后的巡视了一圈,然后打着骨板绕着茶馆里面走。电影的拍摄就是拿着摄像机进行,首先排除了一个场地上的限制,比较的灵活自如。而话剧版的则是只有一个幕布的间隔,这是话剧一个独特的形式,因为他的所有的场景都有一个很强的局限性,所有的布景都是道具,都是平面性的,摄像机的机位也是比较的固定,因为只是在舞台上完成,所以说不可能像是电影中一样的在茶馆的门外在拍上一段来衬托一下热闹气氛,所以说只能是依靠着幕布的开关。台词的力度上电影版台词电影里的常四爷说话声音平和,很有感情,很生活化。对二德子说话的时候眼睛是看着二德子。话剧版台词话剧里面的常四爷说话的声音明显的比平时要高八倍,强调着每一个细节,阴阳顿挫,平平仄仄,很夸张的说话方式,在平时的人的正常的交往之中是根本不会存在的。电影版机位电影中的机位的转动十分的灵活,他可以在各个角度上去说明这个故事,可以在老头的背面,让刘麻子站在正面上来表现这个老头的无助的背影,不用演员去真正的去刻画面部表情话剧版机位。而话剧中的机位是非常的不灵活的,在舞台的周围只有固定的几个机位在进行拍摄,所以说在场面调度的这个方面就会有所欠缺。电影中的庞公公的眼神通过对他的脸的特写来表现他的多么的恐怖,表明康顺子为什么看见之后直接吓得晕了过去,电影可以通过特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绪等等,比如前面的常四爷的不屑的表情,都可以有所体现,对故事的交代也是很有利的。而话剧版中的庞公公就没有电影中有那么的多优势,因为摄影的条件的限制,在舞台下的摄像机只能够最多拍到中景,而在台下的观众更是没有办法看见每个人的真实的脸部的表情,所以说只能给公公戴上一副黑眼镜,来讲述为什么康顺子要被他吓得晕倒在地。在转场方面也有很大不同,《茶馆》由三幕组成,电影里面的转场主要是运用了剪辑的手法,第一幕到第二幕的时候用的是兵荒马乱的场景来表现,说明了战争的爆发,人民逃亡民不聊生,而第二幕到第三幕的时候的转场就更加注重了运用电影语言了,他主要是写了王掌柜老了的一个过程,用了一个剪辑的特效的手法把他从中年变成了小老头,很具有电影的表述性。而话剧的转场则是拉上幕布,由演员通过快板书来表现的,这也是由于话剧的现场性造成的。在服装方面,三皇教的娘娘的服装是最有说服力的,电影版里面她的打扮相对来说还是很正常的衣服的颜色。而在话剧版中的则非常的花哨,颜色非常的鲜艳显眼,在观众席就可以很明显的注意到她的独特的身份,以及和其他人的明显的对比。就表演方式来说,电影中的小花相对自然,而话剧中的小花十分夸张,说话的时候的声音非常的尖锐,非常的戏剧化,经常的面对着观众们说话,因为她的戏剧性非常的强,要让观众们关注的到。电影中每个演员的脸上或身上都有着非常详细的细节,让人们有所区分,而话剧就做不到这一点。
㈡ 在大家看来,话剧和电影的区别是什么
话剧演员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表演方式和电影演员也是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之处的,这还是因为场地的不同所导致的。由于在一个剧场内表演,观众座位有前有后,演员必须夸大自己的举止行动以及念白对词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更多的观众看清感受到戏剧情节的力量。电影则不同,电影是提前制作好在银幕上播出的,所以导演编剧演员都要等电影放映过几场之后,才能够得到观众和市场的反馈。电影银幕会放大电影的视听效果,所以电影演员的表演方式更趋向于真实的生活,用更加真实的表演方式来表达剧情和思想情感。
㈢ 电影与戏剧的异同
电影和戏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电影是用画面来表现内容的,运用的是蒙太奇表现手法,是“视听语言”艺术。话剧则是运用舞台来表现内容,运用对话设置剧情冲突,场景只能用布景来转换,舞台的空间很小,戏剧属于文学范围。
电视既不属于电影更不属于戏剧,电视是随着电影演变而来,但是跟电影的拍摄方法还是有些差别,电影是用胶片,光感色彩都比较鲜明,表现的事物比较生动。
而电视剧则是运用录象带拍摄完成,其色彩质感逊色于电影。但是电视剧和电影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动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用于模拟通过录制或编程的运动图像以及其他感官刺激来交流思想,故事,感知,感觉,美丽或氛围的体验。电影一词是电影摄影术的缩写,通常用来指电影制作和电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形式。
电影是由特定文化创造的文化文物。它们反映了这些文化,进而影响了它们。电影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大众娱乐的来源,也是一种教育公民的有力媒介。电影的视觉基础赋予了它传播的普遍力量。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它被认为是起源于酒神祭祀。
㈣ 戏剧和电影的区别
影片的特殊风格将一个古老的疑问再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戏剧和电影的区别究竟在那里。
一个完美的例子是台湾导演濑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在被那种有点酸的文艺腔征服之后,我们也许都在奇怪,那种巨大的震撼力究竟来自于那里。戏剧的无力之处和电影的盲点相结合,于是我们看到了错置的时间也看到了电影所拙于表现的多声部现象。而在格林那威这里,问题转化了,戏剧与电影变成了彼此削平的关系,电影借戏剧之尸还魂,在濑声川那里的融合变成了格林那威的裁汰。这大概是两种美学的不同处理方式。前者是互为体用,而后者是以一方来矫正另一方,不过这种矫正很难说就是导演的真实的理念,因为往往是这样的,出于矫正的目的而采取的方法通常是一种策略。而对于格林那威来说,戏剧的外壳和舞美,也只是他颠覆主流电影的战术之一。
㈤ 电影与话剧的区别
1、表达形式: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2、传入中国的时间:
1920年,以上海新舞台上演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和民众戏剧社的成立为标记,话剧正式走上中国舞台。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戏剧”这个称谓基本等同于后来的“话剧”。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
电影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
㈥ 电影与戏剧的区别是什么
电影、电视、戏剧、动画、多媒体虽同属于综合艺术,但它们在审美特征上也有差异。如戏剧具有舞台性,必须在舞台上演出,具有剧场反馈效应等,电影、电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是演员的当场表演,而是在银幕、荧屏上的连续不断的活动画面,画面组接(蒙太奇)是其创造艺术形象的独特语言和主要手法。电影、电视也有区别。前者场面可以很宽阔,后者穿堂入室,进入家庭,带有更多的灵活性,更加逼近生活。三者各有其特点,不能互相替代。
电影艺术。
㈦ 电影和戏剧的区别是什么电视剧属于电影,还是戏剧
电影和戏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电影是用画面来表现内容的,运用的是蒙太奇表现手法,是“视听语言”艺术。话剧则是运用舞台来表现内容,运用对话设置剧情冲突,场景只能用布景来转换,舞台的空间很小,戏剧属于文学范围。电视既不属于电影更不属于戏剧,电视是随着电影演变而来,但是跟电影的拍摄方法还是有些差别,电影是用胶片,光感色彩都比较鲜明,表现的事物比较生动。而电视剧则是运用录象带拍摄完成,其色彩质感逊色于电影。但是电视剧和电影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视听语言。电影形式拍摄的传统戏曲其实也属于电影,因为传统的戏曲只局限于舞台,布景.而电影拍摄出来的其实已经超越了这些限制,比如有些地方都是实景拍摄,其实也是用画面来讲述故事,但是那也只是一个时期中国电影在探索过程中运用的一个手法,现在很少有人在拍这类题材的电影了.其实<新白娘子传奇>也是歌剧和电视的结合,但是大多数都接受了它是电视剧而不是歌剧形式.
㈧ 话剧与电影作为不同艺术形式的最重要区别是什么
戏剧与电影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①电影的基本元素是活动的影像,戏剧则是演员、舞台等实体; ②电影史现代科技催生的大众文化,受众面广,戏剧则是古老的现场表演艺术,受众面小; ③电影中导演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其关注的核心仍然是影像,戏剧则主要依赖演员的语言动作表现。
④更精炼的说,电影的核心是活动的影像,戏剧的核心是活动的实体。(这也就可以说明电影与戏剧在创作中,演员、导演等职能部门的重要性为什么不同,以及戏剧演员为什么比电影演员厉害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