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什么软件可以调节视频的色彩对比度亮度等参数
Adobe Premiere 简单易学,还可以编辑视频声音
② 图画的色彩饱和度如何调整
运用Alien Skin Exposure X5软件可以调整图画的色彩饱和度。
到此,调整图画色彩饱和度的操作就完成了,完成之后的图画色彩饱和度更高,图画层次感也依旧丰富。
③ 影视后期调色的方法及步骤
影视后期调色的方法及步骤
电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型式。下面是我整理的影视后期调色的方法及步骤,欢迎阅读!
校色弥补前期不足
第一种情况:调整画面对比度。很多时候,由于拍摄环境的限制,光照的对比太强,就比如拍摄逆光中的人物一样,摄像机没有足够的亮度宽容度,这时候就需要摄像师做出选择,要么拍出亮度层次表现很好的天空,让前景中的.人物成为剪影效果;或者让前景中的人物正确地曝光,正确表现人物的亮度细节,而让天空过曝。虽然可以尝试调节摄像机的曲线拐点,但是毕竟这种功能还十分有限,摄像师只能采取这样的无奈之举。其实在数字影视时代,后期制作完全可以弥补摄像机的这种缺陷。通过让人物正确曝光,而让天空过曝,然后在后期中对天空进行调色或者替换,或者对同一场景进行两次曝光拍摄,第一次拍人,第二次拍天空,然后后期进行二次合成就可以了。
第二种情况是:前期拍摄的时候画面太灰色,缺少饱和度,这样的画面通常被认为太平,缺少对比度,画面不够生动,这时候使用后期软件中的曲线工具,通过调整伽马曲线,让画面暗的部分更暗,亮的部分更亮,让整个画面的亮度分布在更多的层次跨度,这样就在不丢失细节的情况下,通过后期调色增加了画面的对比度。另外调色软件还支持,对画面饱和度的调节,通过Hue/Saturation之类的滤镜可以很容易调高或者降低画面颜色的饱和度,从而让画面更生动。
第三种情况是:摄像机在拍摄的时候白平衡色温设置不正确,画面偏蓝或者偏红,这时候需要进行后期校色,企业宣传片的画面显示出正常的颜色。现在很多非编软件中都内置了很好的白平衡校正工具,非常简单,只要将颜色吸管去吸取画面中本来应该是白色或者灰色的偏色画面,即可一键完成白平衡校色功能。当然,这种方法的反向应用也可以认为制造画面偏色的效果。
影片调色:营造某种艺术效果
数字影视制作技术大大扩展了影视后期制作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影视工作者们已经不满足于真实还原现实世界了。 局部色彩替换:比如换掉画面中花朵的颜色或者人物衣服的颜色。 去色或者单色处理:这种情况下多是为了表达某种过去的或者梦幻的效果。 整体调色:很多时候,为了表达某种情绪,影视后期人员会将企业宣传片的整体效果调成某种偏色效果,比如整体偏红,整体偏青等,或者是在不同的影调对画面进行整体调色。>>>>
调色步骤
为了保证影片调色的整体性,首先应该对画面进行校色处理,让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都能真实统一,然后再进行艺术调色处理,如果不是很有必要的话,建议不要进行艺术调色,我们看到的很多BBC的片子也都只是进行过校色而已,艺术调色不是必需的,但是企业宣传片校色则是影视公司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后期制作步骤之一。
④ 影视后期制作如何调色
影视后期制作如何调色
在影视制作后期处理中,有很多是抽象与具象结合的画面.我们可以将若干色彩元素抽离开单独使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影视后期制作如何调色,欢迎大家阅读!
1.根据画面明暗调整
如果影视制作中画面太亮且灰,缺少饱和度,黑色的部分有很明显的空缺,比如说画面中应该黑的颜色像头发、眼睛等不够黑,画面不够生动,那就用AE中的curves来调比较合适,它相当于图像曝光的伽玛曲线。电影胶片的伽玛曲线呈现长“s”形,他的灰度感觉很生动,要使电视摄像镜头尽可能接近胶片的效果,就要对curves进行调整,它大约有14个控制点来调整曲线,而这些就是curves能更精确地控制画面的原因,当然这里只用3个点来控制就够了。通过对curves的调整,黑色的部分补充了进来,让图像应该黑的地方“压”下去,该亮的`“提”起来,这样色调也均衡了,整个画面都明显生动了许多。
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图层的叠加模式来调整,在AE中将素材复制一层,将上面一层的叠合方式设为Soft Light,这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色彩都变饱和了,而且暗部加重.画面有了分量。然后,将该层做一点Blur模糊,整个画面就变得柔和了,颗粒噪波减弱了很多。如果画面本身已经很暗,那就将叠加方式设为 Screen.然后调整明暗和Blur,当然色彩也不要过饱和,最好是对着监视器调色,并经常把调色的结果输出到电视机上观察电脑和电视的差别(最好是动态,可以对比信噪比)。
2.根据色彩成分调整
IV122524色彩成分调整就是挑选具有鲜明色存在的场景来调。比如一幅街道的画面,应该呈现出灰绿色调。这时候应该挑那种有鲜明红色或黄色等等亮眼色的镜头,先用上面的方法调整,如果不够,那就在Hue/saturation里面单独提纯红或黄,将标尺向右拉,若数值过大,后果是纯色出现噪波,那么就复制原始层。用Luminosity叠和方式,使下面层的色彩影响上面一层,但颗粒度不变,这样当把下面层Blur以后,基本画面既保持了原有的颗粒,又提高了色彩纯度。调整时需要很细心的将有微小色彩差别的区域在Hue/saturation里圈出,逐次调整色系使其区分开,然后给予统一处理。
这里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则:鲜艳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一味地增加饱和度或色彩纯度会使画面出现噪波,而噪波的增加会让画面失去通透感、颜色不纯,使图像清晰度下降,拿第一版的素材和倒了几版的素材比较看会更明显,单纯地增加饱和度就会使画面噪波增加,而胶片由于本身感光原理不同,所以噪波极小(即使有那也是在胶转磁的时候出现)。
;⑤ 列举在ps中调整图像偏色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
第一步:用ps打开图片后,选择:图像-调整-自动颜色,或者直接快捷键ctrl+shift+B;
第二步:颜色大体上就已经调整好了。
方法二
第一步:将拍摄不好的偏色照片在PS中打开;
第二步:在菜单栏找到图像--调整--匹配颜色命令打开;
第三步:勾选中和选项,然后调整图像选项数值,数值根据自己照片进行调整。
还有好多种:色彩平衡,色阶,色相饱和度,可选颜色都可以调
⑥ 想调出电影级色调!先从色彩知识学起~
调色是摄影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每当看到优秀的大神作品,常常会问的第一句话:“这张片子是怎么调出来的?”。
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除了视觉上的享受外,我们还能感受到一张照片中的情感表现,而这种情感的表现力多半是从一张照片中的色彩传递出来的。
如下图,金黄色作为照片的主色调,泛黄的银杏除了给我们秋天的感觉,还传递出积极、阳光、舒适的氛围。
要真正学习和掌握调色原理,少不了对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秘隐藏在色彩里的秘密。
本期知识点:HSL、RGB、CMYK、Lab
| 基于人眼识别的色彩模型:HSL |
“蓝蓝的天空,鲜艳的红花,晒得发黑的皮肤。”这是人眼对色彩的直接感官,却无形的总结出色彩的三个属性: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亮度(Lightness),简称HSL。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因为色相不同,我们区分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同时,我们可以在一个圆环上表示出所有的色相,色相的单位为度。从色环图中可以看出, 黑白没有色相 。
饱和度,即色彩的纯度值。饱和度越高,色彩越纯、越浓郁;反之饱和度越低,色彩则越灰、越淡。条形渐变图可以看出 色彩只存在于灰度值中 。
亮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亮度越高,色彩越白;亮度越低,亮度越黑。
综合以上三个属性,我们可以用一个模型来诠释“HSL”这个色彩模型。模型中任意一点对应着一种颜色,圆形度数代表颜色的色相,离中轴的距离代表了颜色的饱和度,点的高度代表了颜色的亮度。
CameraRaw还专门提供了HSL调节色彩的版面 (蓝色框框) ,可以针对照片进行单个颜色调整。
| 光线中的色彩:加色模型RGB |
初中的时候,科学老师做过一个实验,光线透过三棱镜后折射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如果我们将七种颜色围起来,就是我们上面刚刚提到的色相环啦。
而在读书的时候,我们被灌输着一个结论:白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叠加而成的。
然而当我开始学习光线中色彩知识的时候,物理大门又打开了我的脑洞~
随后,伟大的科学家们对这七种颜色再一次分解后,发现了构成光线色彩的三原色,即红色(Red)、绿色(Green)、蓝色(Blue),简称RGB。(请认真记住这三种颜色,因为日后的调色都会跟它打交道。)
简单解释下“三原色”的概念:三原色就是不能再被分解的颜色,而三原色不断重复两两叠加能够得到所有的颜色。换句话说, RGB三种颜色是构成光线中色彩的最基本元素。
通过以上的学习,物理成绩一向不好的我把初中学的理论改了下:白光一种复合光,是由“红(R)、绿(G)、蓝(B)”三种颜色叠加而成的。
既然RGB三者叠加成了白光,那么两两叠加下又会产生什么样的颜色呢?我们通过下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绿色+蓝色=青色(C)
红色+蓝色=品红色(M)
红色+绿色=黄色(Y)
我们把原色两两叠加得到的颜色称为二次色,因此青色、品红色、黄色是RGB模型里的 二次色 。
RGB色彩模型适用于所有会发光的物体上,如太阳、电视机、显示器、手电筒、白炽灯等等。
以早期的彩电为例,如果凑得足够近看电视机的屏幕,会发现显示器是一格一格的,而每格发光的晶体管,会发出RGB三种颜色的光线,RGB三种颜色相互叠加,就出现丰富的色彩体系。这也是为什么RGB被称为 加色模型 的原因。
黑白电视转变向彩色电视,得益于一小小块三棱镜的折射出来的七色光谱,物理学还是很有趣的,不是吗?
也许是为了致敬RGB色彩模型的发现,早期电视台台标都有个共性,下图中,你看出共性了吗?
因为每种色彩的明度色阶在0-255数值间(直方图X轴),即RGB每个颜色有256中明度变化,256*256*256=16777216种颜色,这是显示器能够显示出最多的颜色。
| 印刷中的色彩:减色模型CMYK |
关于初中学习的光线,我们还学习过这样的例子。
“我们之所以能够识别绿叶的形状,是因为绿叶反射太阳光线投影到视网膜上,形成绿叶的影像;绿叶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绿叶吸收了可见光光谱中其他的颜色,反射了绿色。”
我希望物理不好的你还没有晕掉。以上的例子有一个关键词 “反射” ,其实绿叶也隐喻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即 “不发光的物体” 。
“不发光的物体”有着自身的一套色彩法则,因为吸收一部分光线,反射剩下的光线,从而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因此这些被反射出来的颜色模型被称为 减色模型 “CMY”。
和RGB模型一样,CMY模型也有基本的三原色,但仔细观察下,这三种颜色有没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了,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不就是RGB模型两两叠加得到的二次色吗?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
黄色+品红色=红色(R)
青色+黄色=绿色(G)
青色+品红色=蓝色(B)
经过三原色两两叠加后,得到了红色(R)、绿色(G)、蓝色(B)三种二次色。
在印刷中,青色、品红色、黄色三者混合而成的黑色不是纯黑色,而且这样做的成本太高,因此印刷机还有一种专门的 黑色“K”墨水 。CMYK颜色模式中最后的K,指的就是这个黑色。而为了区分蓝色(Blue),黑色(Black)用“K”来代替。
| 相邻色与互补色 |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区别这两种色彩模型:
一间黑暗的屋子里怎么看到颜色呢?就是打开有颜色的光,RGB。
一张白纸里怎样才能看到颜色呢?就是往白纸上面涂颜料,CMYK。
以下这张图,不仅仅是RGB和CMYK的对比图,还隐藏着重要的色彩知识:相邻色与互补色。(PS:以下这张图十分重要,最好熟练的记住,这对后期调色有至关重要的帮助!!!)
1
· 相邻色 ·
学过设计童鞋应该知道, 我们把一种颜色相邻的两种颜色,称为它的相邻色。 如下图所示,红色的相邻色是黄色和品红色,青色的相邻色是绿色和蓝色。
相邻色还有一个名字叫做 “支持色” 。如青色的相邻色(支持色)是蓝色和绿色,如果我们同时混合蓝色和绿色,就可以得到青色。(小时候玩颜料也是这个原理~)
2
· 互补色 ·
一种颜色对面的颜色,称为它的“互补色”。 如红色的互补色是青色,蓝色的互补色是黄色。
互补色总是成对出现的,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对立色” 。互补色之间混合,会形成 灰色 ,换句话说,会 降低 两种颜色各自的纯度(饱和度越低会越灰)。
如果你记不住上面RGB、CMYK的色彩图,那么以下这张图必须好好记住。这是简化版的色彩关系图。
现在我们把互补色成对地写出来,会出现以下的组合:
以红色(R)为例,相邻色就是 橙色直线 的青色(C),互补色就是两根 紫色斜线 品红色(M)和黄色(Y)。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互补色还有 抵消 的作用。例如:品红色和绿色是一组互补色,当我增加照片中品红色时,照片中的绿色会相应的减少。
但仔细观察下,这跟我们平常说的色温色调不是很像吗?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把色温滑块右移加黄的过程,也是减蓝的过程;当我们把色调滑块左移加绿的过程,也是减品红的过程。
如果我们想让画面偏红或偏青呢?
以偏红为例:红色的相邻色是黄色和品红色,我们只需要把色温和色调同时往右移动就行了,加黄色和品红色就等于加红色,画面自然偏红了。
互补色相互抵消的作用在色调曲线上也是一个道理,只是曲线需要配合 直方图 调节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关于曲线调色,下次在单独讲哈~这里先了解下曲线的秘密。
以红色为例,往上拉曲线就是加红减青的过程。
好了,综合以上所有的色彩知识,得到一个结论: 增加一种颜色的办法,就是减少其互补色,增加其相邻色。
3
· 案例演示 ·
打开PS,点击“图像”-“调整”-“可选颜色”,可以得到如下图的工具。可选颜色就是针对画面中一种颜色进行调整,从颜色分布中我们可以看到:红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洋红色(品红色)、白色、中性色、黑色。
其中,青色(C)、洋红(M)、黄色(Y)各自滑块是互补色相互抵消的作用。以青色滑块为例,往右拖动滑块是加青减红的过程,往左拖动滑块是加红减青的过程。
黑色(B)滑块是指所选颜色(如上图选择的是红色)的明度变化,往右拖动滑块是减少亮度的过程,往左拖动是增加亮度的过程。(注意亮度和滑块方向是反过来的~)
选择“相对”画面效果变化较小,选择“绝对”画面效果变化明显。
以开头的照片为例子,现在我想营造春天的感觉。
春天叶子是绿色的、青色的、少许黄色的,那么现在选中画面中的黄色。(不要记参数,按照实际调整过程的感觉来定~)
1.青色滑块,我们向右移动,增加画面的青色,减少画面中的红色;
2.洋红滑块,我们向左移动,减少画面中的洋红色,增加画面中的绿色;
3.黄色滑块,我们向右移动,增加画面中少许黄色;
4.黑色滑块,我们向左移动,增加树叶的亮度;
5.选择绝对值,画面变化明显。
同样的,我觉得银杏不够黄,秋天的味道不够,也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不要记参数,按照实际调整过程的感觉来定~)
这张图交给童鞋你去探讨下,怎么样营造出秋日的效果~
| 数据化的色彩模型:Lab |
相比RGB和CMYK的色彩模型,Lab色彩模型相对陌生些,但Lab色彩模型在后期进行无损锐化、降噪以及艺术化的色彩调节上是非常实用的。Lab有三个特点:
1.基于人眼的色域;
2.高效而无损的转换;
3.分黑白和色彩通道。
1
· 基于人眼的色域 ·
我们用一张图来对比下Lab、RGB、CMYK的色域大小。
其中RGB是以显示器为基础的色彩模型,CMYK是以油墨为基础的色彩模型,Lab是通过数学推出来的,不依据任何设备,基于人眼能够看到的所有色彩推导出的色彩模型。
2
· 高效且无损的转换 ·
无论是RGB还是CMYK转换成Lab,这个过程都是 无损 的,因此可以通过转换Lab单独通过L通道对照片明度进行锐化和降噪处理,排除锐化和降噪对色彩的影响。(关于锐化和降噪我们单独用一节课讲,这里暂不做叙述~)
无损的Lab转换
但,RGB转换成Lab在转换成CMYK这个过程是有损失的过程,这是因为RGB和CMYK的色域空间不同。
3
· 分黑白和色彩通道 ·
Lab色彩模型分为亮度和色彩通道,其中L是亮度通道、a和b是色彩通道。a通道代表品红色到绿色的色彩变化,b通道代表黄色到蓝色的色彩变化。
但这张图片是不是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这不是我们CameraRaw里面的色温、色调和曝光度吗?
现在想想Lab好像也没有这么复杂呀~
4
· 艺术化的调色 ·
想跳出现有的调色手段,做一些艺术化的调色效果,如梵高鲜艳的色彩碰撞作品。
或如“野兽派”代表马蒂斯的绘画作品,画面充满浓郁色彩的碰撞,赤裸裸地表现情感主义。
通过Lab能够轻松的实现这种效果,常用 “反相” 、 “色调均化” 这两个选项。
打开一张照片,PS里面选择“图像”-“模式”-“Lab颜色”,将照片色彩空间切换成Lab颜色模式,右下角 (蓝色框框) 会出现Lab的专属通道。
选择明度通道(L亮度通道),选择“图像”-“调整”-“色调均化”,此时照片已经附上一层色调。
点击Lab通道(非常重要!!!),切换成图层板块,最后切换成RGB颜色模式就得到新色调的图了。
以此类推,我们能够得到以下七种变化。然而,这是什么鬼~
别急,我们把得到的七种变化,通过 “图层混合+蒙版” 的形式,就可以得到一些不一样的调色效果。
如下,我使用图层间不同的混合模式,配合不同的透明度,最后得到浓烈色彩碰撞的作品。
Lab艺术化调色内容参考《李涛说后期》第十期Lab,相关内容可以观看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005344/?p=10
- END -
⑦ 调色大法好,五种调色手法让你的电影作品脱胎换骨
电影感的塑造,离不开构图、景深、分辨率、镜头运动,本期就单从后期调色来说,怎么使自己拍的片子,瞬间赋予“电影感”。
调色无非就是导入素材,回批,调色,输出,就是几个简单的操作步骤,但是背后暗藏玄机。调色的意义,不外乎两种,一是提升画面品质,二是增加氛围感受。
好的调色可以让整部电影脱胎换骨,那么到底该怎么调色才能出现这种效果呢?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
色相环The Color Wheel
色相环是由RYB上的十二种颜色所组成,亦称减色法(Subtractive Color)。
RYB颜色模式中主要以红色、黄色、蓝色为主,亦指三原色。三间色为绿色、橙色、紫色,可以藉由三原色混合而成。剩下的六个再间色则由原色与相邻的三间色混合而成。
一般而言,我们多以右半部的暖色调系列来代表欢乐及活力,而左半部的冷色调系列则代表安详及冷静。
说了那么多,到底该怎么给自己的电影调色?有没有什么通用的技巧?
别急,马上开始!!(高能预警:文末有大量经典调色案例)
五种电影基本调色手法
1. 互补色模式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互补色是指两种对应的颜色所形成的对比效果,以暖色系与冷色系的两种颜色来强调对比度以及提升鲜艳、突出的效果。
最常见的例子为橙色与蓝色、蓝绿色(Teal),这也是多数的好莱坞大片都以这两种颜色作为电影色彩效果的原因。然而,使用互补色模式时须适度调整其饱和度,使该对比效果是令人感到赏心悦目而非刺眼。
上两图为电影《天使爱美丽》剧中的对应色卡,这是一种典型的红色配绿色之对应效果。通常两种对比的色彩象征冲突行为,透过外在的互补色彩之呈现来表示角色内心正处于矛盾或是身心交瘁的状态。
电影《搏击俱乐部》就为橙色与蓝绿色之对应搭配作了完美的诠释。阴暗的部分以蓝绿色表示,明亮的部分就以橙色来呈现,就像人的内心充满着各种正、负面思维来抨击一个完整的个体。
电影《亡命驾驶》与上一个图所呈现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互补色并非总是如此明显,也与使用的对比程度有些许关联。以电影《搏击俱乐部》的另一幕场景为例,外观看似全以蓝绿色作为色彩效果,仔细地观察后会发现偏橙色的肤色与其蓝绿色的背景相对。
2. 相似色模式Analogous Color Scheme
相似色是指以色相环上邻近的颜色之组成来呈现电影中整体色彩的协调感。彼此之间的色彩结合较为柔性,通常以相似色作为电影中的风景色调来呈现自然、柔和之感。
最常见的模式是选择一个主色系,并挑选与其相近的色彩作搭配,最后再以黑色、白色以及灰色作衬托。(日剧也常用)
电影《美国骗局》中的一幕场景以红色、橙色、棕色与黄色彼此色彩相接使电影的整体色调偏向暖和的氛围,画面几乎不含一丝紧张之气氛。
3. 三等分配色模式Triadic Color Scheme
三等配色是指三种颜色于色相环上以120度隔开,虽然整体色彩的饱和度不会太高,但一样给人生机勃勃之感。然而,三等分配色为电影中最冷门的配色模式,不过适当使用仍会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效果。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采用三等分配色模式来呈现其1964年电影《狂人皮埃罗》的整体色调。
4. 补色分割模式Split-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补色分割相似于互补色的对应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补色分割是以主色及其对应之两侧颜色作结合。一样具有强烈的对比度,但张力的效果较不显著。
科恩兄弟(Coen brothers)的电影《阅后即焚》中一幕场景就以红色及其对应之绿色与蓝绿色来呈现。
5.矩形配色模式Tetradic Color Scheme
矩形配色是由两组互补色所构成,通常具有五光十色之缤纷感,但至少有一种主色来突显其效果。
电影《妈妈咪呀》(Mamma Mia)使用了矩形配色模式来呈现其派对场景,为该场景展现出良好的协调感,而非沦落似迪斯科舞厅样俗不可耐之貌。
除此之外,近来多数电影所呈现的色调以橘色与蓝绿色等互补色为居多。橙色多用于明亮及肌肤之处,而蓝绿色则用于阴暗之处。根据电影《木兰花》(Magnolia)中的场景显现出好莱坞对该模式的偏爱。以橙色为置中色,强调其脸部的肌肤,而蓝色则退至后方阴影处作为衬托。
经典电影调色卡
《爱丽丝梦游仙境 2》 (2016年) 导演: 詹姆斯·波宾
《阿拉丁》(1992年) 导演: 罗恩·克莱蒙兹,约翰·马斯克
《鸟人》(2014年) 导演: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僵尸新娘》(2005年) 导演: 蒂姆·波顿 麦克·约翰逊
《死侍》(2016年) 导演: 提姆·米勒
《被解救的姜戈》(2012年) 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
《剪刀手爱德华》(1990年) 导演: 蒂姆·波顿
《阿甘正传》(1994年) 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冰雪奇缘》(2013年) 导演: 克里斯·巴克 珍妮弗·李
《哈利波特和死亡神器二》(2011年) 导演: 大卫·叶茨
《盗梦空间》(2010年)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功夫熊猫》(2008年) 导演: 约翰·斯蒂芬森 马克·奥斯本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年) 导演: 李安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2015年) 导演: 乔治·米勒
《彼得·潘》(1953年) 导演: 克莱德·吉诺尼米,威尔弗雷德·杰克逊,汉密尔顿·卢斯科
《罗密欧与朱丽叶》(1996年) 导演: 巴兹·鲁赫曼
《千与千寻》(2001年) 导演: 宫崎骏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2015年) 导演:J·J·艾布拉姆斯
《复仇者联盟》(2012年)导演: 乔斯·韦登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年)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教父》(1972年) 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饥饿游戏:嘲笑鸟2》(2015年) 导演: 弗朗西斯·劳伦斯
《狮子王》(1994年) 导演: 罗杰·艾勒斯 罗伯·明可夫
《火星救援》(2015年)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荒野猎人》 (2015年) 导演: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沉默的羔羊》(1991年) 导演: 乔纳森·戴米
《万物理论》(2014年) 导演:詹姆斯·马什
《楚门的世界》(1998年) 导演: 彼得·威尔
《泰坦尼克号》(1997年) 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作品集指导可是个技术活
想让你的电影作品脱胎换骨吗
一起来约吧
⑧ 如何调整色彩饱和度
如何调整色彩饱和度?例如,人物的眼睛和头发不够黑,画面不够生动。在AE中使用曲线来调整色彩饱和度是很好的。曲线调整曲线,使相机接近胶卷,使用大约14个约束条件。为了补充这幅图,只需要三个约束条件。添加黑色部分,这样图像的黑色部分应该被“按下”,而明亮部分应该被“抬起”。这样,色调平衡,画面明显生动。
如何调整色彩饱和度?根据色彩组成进行调整。颜色的物理性质随光的强度和角度而变化。在调整色彩饱和度时,可以选择色彩鲜艳的场景进行调整。例如,如果你想让街道的照片是灰色和绿色的,你应该选择明亮的红色或蓝色镜头。调整时,应圈出色差/饱和度区域,逐个调整色彩系统进行区分,统一处理。
为了保证色彩搭配的完整性,首先要对负片的颜色进行校正,使负片的对比度和饱和度真正统一。完成后,根据影片的具体情况,对美术调色板进行处理。对于企业宣传片来说,色彩校正是后期制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以上便是关于调整色彩饱和度的介绍了,希望它能帮助我们开拓,并确定属于我们自己的后期风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影视后期的相关设计技巧及素材等,也可以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⑨ 有没有什么高饱和色调的电影
《布达佩斯大饭店》、《雨果》的电影色调都不错,有异域的迷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