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柳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电影《柳堡的故事》告诉我们 虽然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不用愁吃愁穿,表面上看了我们已经是物质的主人。实际上,我们是为了追求物质而生活,忽略了生活中最美好但朴素的元素,甚至大肆破坏原本美好的事物,早已沦为物质的奴隶。在高楼林立喧嚣嘈杂的城市,那一幅田园山水恐怕也难觅踪迹,人们的心中也渐渐没有了那么一片纯洁的土地。
信任的缺失和环境的污染,反而让我们更加珍惜电影中那份真挚的感情和小村平静的生活。
Ⅱ 柳堡的故事什么时候拍的
《柳堡的故事》拍摄于1957年。
《柳堡的故事》对于老一辈电影观众来说,是一部非常令人回味的影片。这部描写男女爱情的军事题材作品在那个时代不多见,也很难得。
《柳堡的故事》是军旅作家石言创作的小说。写的是:抗战时期,新四军进驻一个名叫柳堡的村子,村里有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叫二妹子。一位名叫李进的新四军副班长住进她家后与二妹子产生了感情,两人的事后来被领导发现了。
按照部队纪律战士是不允许谈恋爱的,李进在指导员的开导下只好服从命令,暂时中断了与二妹子的联系。不久,部队上前线,李进与二妹子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忍痛分手。
几年后李进所在部队又经此地,已经升为连长的他去找二妹子,得知二妹子自部队走后参加了游击队,还入了党,成为一名干部,并且一直在等着他。两人在当年约会的地方又重逢了。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Ⅲ 《柳堡的故事》的女导演是谁
《柳堡的故事》的女导演是王苹。
1957年,由其执导的爱情电影《柳堡的故事》上映,该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1958年,执导剧情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该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
人物介绍
王苹(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原名王光珍,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南京中等高中师范科。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
1935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无限生涯》。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演剧一队,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昆明等地演出了《春寒》、《雾重庆》等剧。
1949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0年在解放军政治部文化部电影处工作。1952年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曾执导《河川进攻》等军教片。
Ⅳ 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原唱是谁
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原唱者是:呼延生
呼延生(1932年2月——2007年12月6日),著名歌唱家,曾任中国铁路文工团歌舞剧团团长;电影《柳堡的故事》主题歌《九九艳阳天》的原唱者,歌声流传半个世纪,被众多歌手翻唱。
呼延生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生前是铁路文工团的团长,一直致力于率团为铁路沿线员工演出,慰问;将一生精力奉献给铁路建设事业。她演唱的《九九艳阳天》被 大家所熟知,并被很多歌手传唱。
2006年11月初,呼延生突然因病住院。2007年12月6日,呼延生因病离开人世。
呼延生曾经有过两次痛苦失败的婚姻,第一次失败婚姻不幸留给她一位有严重残障的儿子,后来携子和屠玉文再婚,又生次子屠洪刚。
(4)电影郴堡的故事扩展阅读:
呼延生对孩子要求严,呼延生发现屠洪刚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对唱歌表演倒是 颇有天赋,每次看过什么节目或听到什么歌,都能学得像模像样。她根据儿子嗓音雄浑厚重的特点,在屠洪刚11岁时,决定让他报考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专业,主攻铜锤花脸。
在屠洪刚处于瓶颈时,及时指点迷津,终于为他找到独特的演唱之路,使他在歌坛有了一席之地!此后,在屠洪钢经历挫折时,她给予儿子永远是一片明媚的“艳阳”。
呼延生认为屠洪刚7年京剧的扎实基础应该起到作用,以他的音质特点,把京剧融入其中,艺术是相通的,儿子的优势在就是京剧!
为了帮助儿子走出事业的瓶颈,呼延生到处请教专家,并潜心研究流行歌坛。渐渐地,她有了主意。一次,屠洪钢正在试唱新歌,却怎么也不满意,甚至焦灼得摔了歌本。
呼延生拉过儿子坐到自己身边的沙发上:“钢儿,别着急,先冷静一下,听妈说几句,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真正优秀的歌手,都应该具有自己独到的东西。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再恰到好处地渗透京剧唱腔,创造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歌曲,才是成功的关键。”
Ⅳ 电影《刘堡的故事》主题曲是什么_
歌曲名字叫做《九九艳阳天》。
作曲:高如星
作词:胡石言、黄宗江
演唱:张也、阎维文
歌词如下: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
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风车呀风车,那个依呀呀地唱哪,
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想把军来参,
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风向不定那个车难转,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告诉小英莲,
这一去翻山又过海呀,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
这一去呀枪如林弹如雨呀,这一去革命胜利呀再相见,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细听我小英莲,
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哪怕你十年八载不回还,
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哥哥)忘呀,等待你(我)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哥哥)忘呀,等待你(我)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细听我小英莲,
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哪怕你十年八载不回还,
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哥哥)忘呀,等待你(我)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哥哥)忘呀,等待你(我)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5)电影郴堡的故事扩展阅读:
《九九艳阳天》是由张也、阎维文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老情歌》中,发行于1995年1月1日。
该歌曲其它版本:
宋祖英 、吕继宏版《九九艳阳天》是由宋祖英 、吕继宏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无限感激》中,发行于2000年1月8日。
Ⅵ 《柳堡的故事》原型地点是什么
《柳堡的故事》的故事发生地柳堡镇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据电影的原著作者胡正言介绍,柳堡原名叫“刘坝”,后来在写小说的时候,觉得这里属于水乡,柳树较为常见,所以取了一个“柳”字,而“堡”则寓含着“战斗堡垒”之意。
所以电影公映后,该地地名便改成了“柳堡”,笔者查了一下资料,1959年成立了柳堡人民公社,这应该是“柳堡”正式从电影里的虚构地名走向了实体。它与沙家浜从一个不存在的虚构地名,走向实际地名几乎是走了一条同样的演变路径。
《柳堡的故事》是一部首开革命抒情诗风格先河的清丽之作,艺术上十分成熟,有质感、有女人味,陶玉玲的纯情气质和质朴的表演契合了整部影片的基调。
该片选材角度新颖独特,突破了以往战争题材只表现血与火的常规内容,而在严酷的战争背景上的找到一片温馨的爱情绿洲,不仅没有影响战士的英雄本色,而且更加丰富了战士的性格。
Ⅶ 《柳堡的故事》演员表是什么
《柳堡的故事》演员表如下:
《柳堡的故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爱情片,于1957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连的副班长李进与少女二妹子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经过指导员的帮助教育,他们暂时搁置儿女情长,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
剧情简介
1949年,解放军某团南下,途经景色秀美的苏北柳堡村,政治部主任宋伟故地重游,忆起了一段往事。
1944年春,宋伟在新四军某部二连当指导员,他们连开到柳堡村一带练兵整训。这里是新区,由于敌人的诽谤宣传,开始时群众还躲避着部队,新四军战士马上展开爱民工作,帮助群众扫院子、担水、修房子、插秧等。
四班住在勤劳善良而又胆小怕事的田老头家里。田老头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儿二妹子和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儿子小牛。这个普通的农民和中国广大农民一样在三座大山的压榨下生活着,有一肚子辛酸泪。
Ⅷ 《柳堡的故事》女导演是谁
《柳堡的故事》女导演王苹。
王苹原名王光珍,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35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无限生涯》。1947年,参演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53年,执导军教纪录片《河川进攻》。1956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57年,由其执导的爱情电影《柳堡的故事》上映。
人物评价:
王苹的创作量很大,她的作品显示出一 种内外融汇贯通的立场,一种特定文化氛围的规范,一种社会理想的风格表征。如果说在谢铁骊或谢晋的影片中还可以发觉心理和意识的动机,那么王苹的电影则主要是热情的颂扬和温柔的呼唤。
与其说她深刻,不如说她是执着,在她的艺术世界中,难以找寻繁复的痕迹,而更多的是简单和明快。她依赖那种切实可感的隐喻唤起观众的想象,并在直白的镜语中揉进温馨而舒缓的色彩,她把政治信仰和个人艺术品味巧妙地熔于一炉,铸就出某种坦诚而直率、流畅而晓白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