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给我一个李小龙故事
李小龙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20世纪的文化奇观。他被誉为中国功夫第一名人。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世人叹服,是一个罕见的、同时脚踏武学和电影两座高峰的世纪巨人,他作为唯一入选的华人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李小龙充满生命力的三十二年人生,如同一颗彗星划过国际武坛和影坛的上空,虽然短暂却无比耀眼!随着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内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首次作为正式项目的中国武术,必将在世界体坛再度掀起一阵强劲的中国功夫热。而作为人们心目中的功夫偶像、文化偶像和精神偶像,李小龙的传奇人生也将再次成为国人和世界龙迷关注的一个文化热点。
李小龙年少时无心学业,却对武术着迷,儿时还曾随父出演电影。他在一次街头殴斗中与黄皮小子交手失败,从此拜在了叶问大师父的名下铁心学武,如饥似渴,乃至疯狂。十七岁时,刚刚接触拳击不久的他竟获全港拳击冠军。少年气盛的小龙仗着一身全港拳击冠军的威风,八方挑战,树敌众多,终于陷入黑帮的追杀。父亲痛下决心,强迫儿子远涉重洋,孤身一人去美国旧金山自立。他心比天高,却不得不寄人篱下。餐馆打工,又与大师傅陡起“争艳”风波。餐馆老板徐迪雅女士是位具有女政治家的风范的华人社团代言人,她看出了李小龙是个颇有志向的同胞青年,在辞去李小龙餐馆工作时,借给李小龙一笔仅可维持一个月生计的美金,并以一位同胞和长者的口吻给了李小龙一番临别赠言。
离开徐迪雅的餐馆,李小龙着手创建武馆,然而在美国流行的是空手道,所谓的“中国功夫”还鲜为人知,李小龙所开的武馆应者寥寥。
阿罗约是来自菲律宾的留美学生,漂亮性感,且出身高官家庭,一次险遭美国退伍军人强暴,多亏李小龙英雄救美。她着迷于这位瘦小个子的娇健神勇而倾心爱慕,却终因李小龙抱负未遂而分道扬镳。东边日出西边雨,就在阿罗约不屑于李小龙要成为功夫武师的抱负而离去时,另一位美国姑娘莲达却走进了李小龙的生活,并不辞风雨地陪伴着走完了李小龙生命的全程。为了李小龙的事业,莲达不仅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还与母亲反目。正是在莲达的支持下,李小龙的武馆渐成气候,同时也招来日本武师的挑衅。李小龙仅在六十秒之内,击败了前来挑衅的全美空手道冠军木村而名声鹊起。正在莲达为李小龙得罪势力强大的空手道武师而担忧之时,木村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不是来寻仇,而是来拜师的。征服日本空手道,李小龙名声大震,“功夫”武馆也日渐兴旺起来。不想,又招至旧金山华人武馆的联合问罪,勒令李小龙停止对外国人教授国术,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终于酿成华人与华人之间的一场惊世骇俗的比武。李小龙以其磨励大成的截拳道取得胜利,终于攻破坚冰,打破了中国功夫在美国的封闭状态。
李小龙在长堤全美空手道大赛上的一次令人匪夷所思的表演,被美国好莱坞的猎头乔治拍成了资料电影,成了李小龙生命旅程的又一个起点。在乔治的推荐下,李小龙开始走进了好莱坞,但由于肤色而又屡屡受挫,四处碰壁漫长的等待使他一度情绪低落。在乔治的竭力鼓动下,他签下了电视剧集《青蜂侠》的片约,饰侠义斗士加藤,"拳打脚踢"最后打出立锥之地!《唐山大兄》的首映典礼,使他一夜之间成为高悬于港岛上空的巨星!《精武门》公映更盛况空前,造成交通阻塞。他每一部的票房都超过前一部,创造了票房神话。李小龙名声大噪,片商纷纷拉他加盟。武林中人纷纷向他挑战,以求打败他,取代他做"东方功夫第一人"。然而,他就像一个神话,无人改写,就是一座奇峰,无人登顶。
一直想主演好莱坞影片,这个机遇又一次来到。《龙争虎斗》不仅是他主演,还是与华纳公司平起平坐的合伙人。影片在香港开拍。又几经磨难,巨片拍成,由此而成为世界性的大明星,实现了他对自己的诺言……
从影生涯极短暂,只有两年;电影作品非常之少,仅有四部。但他却能在世界影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李小龙身上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民族尊严,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和尊重!
『贰』 李小龙的故事有哪些
姓名:李小龙
原名:李振藩
乳名:细凤
英文名:Bruce Lee
藉贯:中国广东顺德
出生地点:美国旧金山(旧金山)
出生:1940年11月27日
终于:1973年 7月20日 (享年32岁)
父亲:李海泉 (粤剧名伶)
母亲:何金棠 (欧亚混血儿)
李小龙有一兄、一弟、两姊
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七日结婚 育有一子,一女。
妻子:莲达·爱美莉 (英国、瑞士血统的美籍)
子:李国豪1965年2月出生(因拍摄电影"乌鸦",1993年意外身亡)
女:李香凝1969年4月出生(曾拍电影"浑身是(胆)")
李小龙年表:
◎1940年
11月27日十月二十七日生于美国,取名振藩(洋名Bruce)乳名(细凤),族名源鑫,共五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父为粤剧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母为何东爵士之弟何甘堂之女何爱瑜。
◎1946年
参与演出第一部电影《富贵浮云》,正式在电影中担任重要角色,更与父亲李海泉合演。
◎1948年
首用艺名“李小龙”在《细路祥》片中演出,自该年起在香港参演二十二出粤语片,除《细路祥》外还有《雷雨》、《人海孤鸿》等的表现最为突出。曾用过的艺名有“李龙”、“小李海泉”、“李小龙”。
◎1955年
该年夏天拜咏春宗师叶问门下习武。
◎1957年
夺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
◎1958年
进入圣芳济书院读高中,同年夺得“全港恰恰舞公开大赛”冠军,并参与电影《人海孤鸿》演出。
◎1959年
5月定居美国。9月入读爱迪生技术学校,白天上课,晚上于周路比餐当侍应换取食宿,开始半工读生涯。
◎1960年
12月毕业于爱迪生技术学校。
◎1961年
5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
◎1962年
4月在西雅图唐人街开设第一间“振藩国术馆”。
◎1963年
出版《基本中国拳法》及创立截拳道拳法。
◎1964年
8月参加加州的‘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作表演嘉宾,同月12日与莲达(Linda Emery)在西雅图结婚。
◎1965年
儿子李国豪(Brandon Lee)于2月1日出世,七日后(即2月8日)父亲李海泉病逝。
◎1966年
6月参演福斯公司的电视剧《青峰侠》助手加藤一角,一举成名,开始私人教授好来坞名人如史提夫,麦昆及罗曼-波兰斯基。在洛杉矶唐人街开设第四间“振藩国术馆”。
5月出席华盛顿的“全国空手道锦标赛”作表演嘉宾。
6月出纽约的“全美空手道公开赛”作表演嘉宾。
◎1967年
8月把自己的武术定名为“截拳道”(Jeet Kuen Do简称:JKD)。
◎1969年
4月19日女儿李香凝(Shannon Lee)出世。
4月接受香港无线电视《欢乐今宵》及丽的电视《金玉满堂》的采访并表演。
◎1970年
因脊背受重伤,卧床四个月,伤愈后仍须服用止痛药。
◎1971年
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310万港币破香港纪录。
主演《精武门》,以及自编、自导、自演《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纪录。
9月开拍《死亡游戏》
11月获国际武术权威杂志《黑带》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
◎1972年
凭《精武门》一片获金马奖“最佳技艺奖”;该片同时获剧情片殊荣。
2月停拍《死亡游戏》,接拍嘉禾与华纳公司合资的《龙争虎门》。
◎1973年
7月20日晚在影星丁佩家中晕倒送院不治身亡,享年32岁零8个月。
◎1979年
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死亡游戏》的开映日,即7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1980年
获日本《朝日新闻》选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
获德国汉堡大学选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
◎1993年
美国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
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997年
在李小龙遗孀莲达及女儿李香凝主催下,振藩截拳道总会于美国成立。
◎1998年
11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
获《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获美国演艺同业公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999年
美国政府计划于2000年发行李小龙纪念邮票。
数十年前香港经济气候不佳,不小华人飘洋过海望能在外地闯一番事业,有些在别处落地生根,建立了一个又一个“他乡的故事”。1940年三藩市有一个婴孩诞生了。其父亲是香港粤剧界名人李海泉先生。李氏的心态与其他华人一样。图望能在有生之年取得一些成就,让家人可以过着安逸的生活,这点可从李氏替孩子改名时看得出;中国人大多认为“不怕生坏命,最怕改坏名”,李氏希望这小孩子将来也可出人头地,替他改了一个蛮有意思的名字“振藩”。寓意他成长后可威振三藩市。
世事往往出人意表,有个激励人心的老生常谈。“你要把象征目标的箭把定到太阳那么高,就算那支箭未能射到太阳,也可把只麻鹰打下来吧。”这位名叫振藩的小朋友,后来不单只威振三藩市更扬名世界,他目标不是天上的飞鸟,是奔向太阳。他便是日后无人不识的李小龙。
李小龙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儿时在香港便获发掘成了童星。只6、7岁的年纪便受着影艺界工作的薰陶。这童年的经历对他日后在电影圈的发展有极大帮助。本身己甚为好动的小龙,在1955年给他遇上了咏春宗师叶问。成为叶问徒弟后更对武术疯狂热爱,太极拳、剑击、西洋拳等瓣瓣皆好。17岁时更在校际拳击比赛取得冠军。小龙自细在电影圈浸淫长大,由于外形渐趋成熟加上独特的演译技巧,据闻电影公司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预备与小龙倾谈签约事宜。
1959年生性好动的小龙,因一次冲突事件遭警方扣留问话。为免影响前途,其家人便匆匆安排他到美国读书,希望他可在彼邦专心学习。1961年小龙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攻读哲学。这个黄皮肤、黑发及个子不高的小伙子。最容易吸引一些好搅事之徒搔扰,因利乘便之下小龙的身手更受当地的学生们拜服。之后索性在西雅开设武馆教功夫,这情节在日后的传奇电影里也有提及。
1964年李小龙在长堤的空手道大赛担任表演嘉宾,他的功夫让更多人见识到。当中包括一些电影工作者,这个“第一印象”对他日后在电影圈发展极为有利。在1965年李小龙起了一个念头,他有感传统的中国武术应可有更大发挥空间,所以开始将生平所学的功夫试图整理,望能创出一套全新的武学系统。让习武者可透过这系统练习,可把其功夫发挥得更好。1966年改编自连环画的《青锋侠》拍成剧集,李小龙在该套片里饰演青锋侠助手。该片当年大受欢迎,但《青锋侠》一剧并未延续他的事业。赋闲在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只偶尔担任好莱坞红人的私人武术教练。李小龙没有浪费他的“清闲时间”,虽然机会未到,他仍将早前的新武术构思整理创出一个独特的武术系统、并于1967年为它起了一个名字——截拳道。
1970年初李小龙挟着青锋侠第二主角名义回港走一趟,在当时无线电视皇牌节目“欢乐今宵”表演寸劲、侧踢等。其身手及独特气质令电视机旁观众无法忘记。在这一幕里李小龙锋芒毕露。当时嘉禾电影公司高层觉得这是个可造之材。稍后便派专员到美国找他倾谈拍片事宜。首部电影的角色更是为他度身而设的。这套电影就是当年破尽香港电影票房纪录的《唐山大兄》。1971年的《唐山大兄》由于有极佳票房及口碑,第二套电影火速赶拍。1972年《精武门》上映,当年影片内容敏感但却不影响成绩,票房又刷新记录。两套电影的空前成功,令投资者雄心万丈,其后更不惜工本,拉大队往意大利制作《猛龙过江》。
一个曾经在好莱坞不得志的青年。原来竟是一颗票房灵丹,美国的电影制作公司即时与香港的有关人士洽商合作。希望能籍香港的电影人拉拢他们曾经错失了的过江猛龙。
1973年港美合作的《龙争虎斗》面世,李小龙初奠国际巨星地位。可惜同年拍摄的《死亡游戏》却是这位巨星的最后遗作。李小龙本来打算完成死亡游戏后会到美国大展拳脚,但命运竟安排这巨星在最灿烂的一刻殒落,从此这位一代巨星只能在每位龙迷心中留下永恒的英雄形像。
『叁』 李小龙主演的电影
李小龙电影全集影片简介:
精武门
猛龙过江
龙争虎斗
唐山大兄
死亡游戏
死亡游戏2死亡塔
毫无疑问,李小龙是一个天生的巨星,一个传奇中的传奇。 尽管过世已久,李小龙依然是功夫代名词,即便红透整个世界的成龙都很难超越。他的才华,他的正气,他的辉煌,都已成为一份无法拷贝的神话。三十二岁、五部电影,足以令璀璨的流星黯然失色,不知何时才会有人另写这样一份东方传奇。
李小龙电影全集
最近几日努力奋斗,迅速看完六部头的李小龙全集.动作片虽简单易懂无甚太大感悟,但看了李小龙的精彩演出,真男人也!心中难免热血沸腾.故撰此文,以示纪念.
《唐山大兄》,李小龙第一部主演的动作片。比较他后面的作品,有很大的不足,但却开创了一代宗师的辉煌。片子中的武打场面明显没有后面几部精彩和宏大,但李小龙招牌式的飞腿已经初露端倪。
《精武门》前文已专门分析过,不再重复。
《猛龙过江》,李小龙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力作《猛龙过江》,做为李小龙的代表作,无论是影片的精彩程度还是星光度都显得异常璀璨。里面好多位反派都是各派别的武术冠军客串。尤其与国际空手道冠军NORRIS的最后一战,堪称颠峰对决。从出招的速度还有变化上,两人都配合的非常的默契。李小龙饰演的香港仔,再次在外国人面前展现了博大精神的中华武术,痛殴意大利黑帮,令国人扬眉吐气。
《龙争虎斗》,李小龙最后一部完整的代表作,风格有点偏离传统的李小龙路线。没有前几部特有的宏扬民族精神,李仅仅是作为一名探员去完成警方交给的任务。在进军好莱坞的过程中,终归是受到了它强大的影响。细想成龙、李连杰等也均如此,拍的片子虽然依旧动作绚丽、精彩刺激,却少了原来在国内所特有的味道。直到成龙去年重新在港拍摄《新警察故事》,我们才看到一个久违的成龙和一部久违的成龙电影。
《死亡游戏》是李小龙的遗作。未拍完本片他就猝死在绯闻女演员于佩华(应该是这个名字吧)的家了。因为他的死,所以本片也与他原来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李小龙的宏大构思是把世界上最棒的功夫家和最出色的运动员集合在一块,打造一部前所未有、阵容浩大的功夫片。为此,他特地从美国请来了自己的两位好友兼高足:“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和NBA篮球巨星“天勾”贾巴尔;同时又从韩国请来了合气道金带宗师池汉载,再加上香港武打影星田俊和陈元,众星联手,拍摄了全片的最后高潮打斗戏——勇闯五层高塔部分中上面三层的打斗场面。在第五层无名殿,也是最难的一关,由身高2.23米的NBA“天勾”、黑巨人贾巴尔把守。而身高只有1.72米的李小龙在最后一关飞腿踢倒最后的“黑巨人”、身高2.23米的贾巴尔,成为这部未完成的影片中最经典的镜头之一。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李小龙和贾巴尔还有着如此深厚的情谊。但本片受李小龙促死的影响,起用了替身来完成本片的工作。影片补拍完成后,为了迁就替身的表演,将影片情节全部改变;并把拷贝带回好莱坞巧加编辑,将李小龙生前影片中的大量面部特写镜头穿插在替身所拍的段落中,但对电影的连贯性还是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缺少李小龙的表演,替身无论是从动作的难度和流畅来说,都显得差一截。动作的速度明显不行,甚至没了李小龙招牌式的赤膊舞双截棍。很多时候刻意的剪辑李小龙别的戏里的镜头,显得非常的突兀。
《死亡之塔》,小时候曾经看过,依稀记得片中的场景,但对具体的名字早已忘却。今次看着影片,突然很惊讶自己心中对有些细节还是如此熟悉。特别是当我看到那个死亡谷还有那个城堡时,我突然记起了大部分的东西。少时的回忆有时候是如此的真切和逼真。里面有很多镜头也是用李小龙早期的作品替代或者影象合成,但画面依旧不自然,有时候人死了就让他安息吧。永远的活在人们的心中,也不失为一种完美的结局。幸好只是将李作为片子的引子,主角还是扮演他弟弟的唐龙,所以在后面的剧情开展上还是蛮流畅的,少了《死亡游戏》时的牵强。
最后还想说两点。一是《死亡游戏》和《死亡塔》里都穿插了李小龙葬礼的真实画面。“一代宗师”“星沉艺海”等悼词也算是对一代宗师的尊敬吧。昔人已乘黄鹤去,依留神韵在人间。
二是看完了全部的六部电影,却没发现李小龙轻松打倒成龙的那场戏。可能走神了没看清吧。记得以前曾在博克上帖过成龙和李小龙打斗时候的那幅截图,这次没找到出处,甚是遗憾
参考资料:www.xunlei.com 迅雷网上都可以下载
『肆』 电影《死亡游戏》的故事剧情是什么
目录 1978年补拍版 2001年原始版 1975年翻拍版 1981年翻拍版 同名电影《死亡游戏》1993年 同名电影《死亡游戏》1972年 剧情简介: 功夫巨星卢比利(唐龙饰)在电影片场遇到奇怪的意外,幸无损伤。原来他受到黑帮首领蓝博士的青睐,蓝多次企图要挟、拉拢卢加入其帮会,甚至恐吓其女友但卢誓不同流合污。 未几,杀手接连突袭,卢正打算带女友丽出外暂避,但暗箭难防,在一次电影拍摄过程中,卢给枪手史迪斯击成重伤,于是卢将计就计佯死,并在治疗期间开始策划毁灭蓝博士的计划。 蓝一伙到澳门企图操纵赌博牟利,卢乔装打扮,潜入蓝的寓所打伤蓝和几名打手,蓝开始对卢的“死亡”产生怀疑。接着,澳门举行世界空手道大赛,蓝派出高手出场,比赛过程中卢的女友赶到赛场,想暗杀蓝为卢报仇,卢立即阻止。 赛后,卢潜入选手更衣室,击败蓝的空手道冠军。蓝派人到卢的墓地调查,终得知卢没有死。恼羞成怒的蓝挟持了丽,命令卢深夜一点到一个货舱。卢凭借高强的身手与匪徒周旋,终将其一一打败。 卢连夜赶到蓝的犯罪机构,决定将其一网打尽。谁知大楼内埋伏了三名高手。为了壮大武打的场面,李小龙宗师以其在国际武术界的地位,请来菲律宾的依力山度和以摔计著称的韩国高手,小龙还特地从美国邀请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来港。贾巴尔是身高两百二十公分美国职业篮球队的明星球员,享誉颇佳,也是李小龙的徒弟之一。 卢与首层与菲律宾高手比试双截棍是全剧的精华所在。李与依鲁山度使用的是相同的器械、不同的打法,高水平的棍法。让观众眼花缭乱卢经过数番苦战,过关斩将,一层一层逼近,终将蓝博士的犯罪团伙彻底粉碎。 编辑本段2001年原始版 1978年补拍版并非李小龙的遗作,片中李小龙的镜头全为李小龙生前电影的剪辑,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李小龙的遗作是《死亡的游戏》 《死亡的游戏》于2000年发布,收录于《勇士的旅程》当中。《勇》是一部半纪录片半电影片。 数十年来流传的“李小龙的最后之作”《死亡游戏》,其实真正的主演是唐龙,李小龙本人的原创镜头只有十几分钟,其余 皆为唐龙替身演出,只是片尾的CAST 表依然署上李小龙的名字,唐龙也因此成为了不是主演的主演。这部补拍的影片与李小龙原来的构思完全不同,原故事讲一班绝世高手到一座五层塔夺取一件宝物,塔内每层都由一位高手把关。当日除了李小龙还有其余两个演员(补拍版中两人的戏份被删除)一齐上塔闯关,而李氏在戏内一边打斗一边说出他的武学理论,在七九年上映的版本中却全部删剪了。 唐龙原名金泰中,韩国功夫影星,主演过《死亡游戏》和《死亡塔》。在这里还要指出一点的就是《死亡塔》里根本就没有李小龙里面的片段都是他身前所排的几部电影里的一些剪接片段,和唐龙(替身)的背影。在这部《死亡游戏》里面讲述的故事是:巨星奴彼力被黑帮追上杀而上演了一幕瞒天过海的死亡游戏,在暗中复仇。最后一举直捅了黑帮的老巢…… 但很可惜的是,被修改过后的1978版《死亡游戏》根本不是李小龙当年的原始构思。剧中只保留了部分的打斗场面(李小龙当年所拍的原始片段),其中还删节掉了将近12分钟的李小龙对韩国合气道高手(豹殿)的精彩打斗(在香港上映的版本则有补上),还有在虎殿里对依鲁山度大师的二节棍打斗、以及对黑人贾巴尔的也有删节。所以我们看见的叫《死亡游戏》的根本不是真正的《死亡的游戏》,也不是李小龙当年的原始构思。 李小龙当年的原始构思是: 李小龙是一名少林弟子,与其他两位武术家一起去闯一个五层的高塔来得到塔顶上面的宝藏。塔外是由50人镇守的。他们三人顺利通过。 塔外,是一群功夫武士把守; 第一层,由池汉载的武打影星弟子黄仁植(曾在《猛龙过江》中扮演日本空手道武士)把守; 第二层“豹殿”,由螳螂派高手把守; 第三层“虎殿”,由“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把守; 第四层“龙殿”,由韩国合气道金带宗师池汉载把守; 第五层无名殿,也是最难的一关,由身高2.18米的NBA“天勾”、黑巨人贾巴尔把守。 当李小龙一人闯完全部的关数后上到第五层。终于看到了自己辛苦打拼的宝藏箱。但当他打开后没有看到一个金银珠宝只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人生下来就是一个等死的过程”最后电影给人一个这样具有禅理的结局。 这才是李小龙当年的原始构思。但当时他只拍了自己跟合气道高手、伊鲁山度、贾巴尔的一些完整的片段,是完整的。 还有《死亡游戏》并不是当年李小龙所想要的片名虽然电影的英文片名叫《game of dead》表面翻译来看的确是《死亡游戏》。但在当年拍电影的花絮上NG片段上都有一块标有什么电影第几场的开排牌(现在拍电影也有),上面用中文很清楚的写着《死亡的游戏》。 1994年一次偶然机会下,John Little 与 Linda Cadwell (小龙妻)在故居中发现小龙筹拍《死亡的游戏》的武术设计手稿及剧本,其中有40分钟由小龙自己拍摄而未曝光的珍贵片段。后来John Little 与 Bey Logan 在嘉禾片仓中寻得这些片段,再根据小龙原来的剧本剪接成约90多分钟的纪录片,命名为《死亡游戏之旅》(Bruce Lee - A Warrior's Journey)。此片在2000年11月于香港电影资料馆作全球首映。 李小龙原创的《死亡的游戏》剧情是说一位武术高手(李小龙饰演)的家人被绑架并扣为人质,作为赎回人质的条件,这位高手被迫到位于某地的一座五层高塔上去打塔创关,夺取藏在塔顶层的一份“秘宝”。一路过关斩将、出生入死,越接近顶层,对手越强大。展开一场名副其实的“死亡的游戏”。 在实拍前,李小龙为影片中的五层高塔亲自绘制了设计草图。并用中英文对每一层的“高手把关”情况做了详细说明:塔外,是一群功夫武士把守;塔的第一层,由池汉载的武打影星弟子黄仁植(曾在《猛龙过江》中扮演日本空手道武士)把守;第二层“豹殿”,由螳螂派高手把守;第三层“虎殿”,由“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把守;第四层“龙殿”,由韩国合气道金带宗师池汉载把守;第五层无名殿,也是最难的一关,由身高2。23米的NBA“天勾”、黑巨人贾巴尔把守。 而李小龙、田俊、陈元三个人,是受命联手打塔、攻上顶层夺宝的三位高手。其中,李的功夫最高,往往最后出手。田、陈二人在剧中对李小龙的超卓武功又嫉妒、又不服气,但又要靠李帮助创关。三人的关系颇为微妙。当打到接近顶层时,田、陈二人竟先后趁李小龙正舍死忘生地与敌人鏖战的时候,抛开李自己率先溜上顶层、妄图捷足先登,最终均为贾巴尔所格杀。还是李最终胜出,击败了所有的强敌,最后拖着疲惫的身体与满身伤痕,步履蹒跚地下塔。 三位闯塔高手的特殊“盟友”关系,含蓄地影射了武术界某些人不团结、为利益驱使的背弃朋友,最终自取毁灭的道理。 1973年新年过后,李小龙因忙于同好莱坞合作拍摄新片《龙争虎斗》,不得不暂停《死亡的游戏》拍摄工作。待《龙争虎斗》拍竣,回过头来再准备继续《死亡的游戏》的拍摄工作时,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就猝然辞世,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1977年9月,香港嘉禾电影公司委托与李小龙合作《龙争虎斗》的美国名导演罗伯特·克劳斯(港译“高洛斯”)补拍完成这部《死亡的游戏》。克劳斯利用韩国武打影星唐龙(本名金泰中)等三名替身(也有资料说是五名替身),会同港、美双方演员,开始补拍。并将片名改作《死亡游戏》。影片补拍完成后,为了迁就提替身的表演,将影片情节全部改变;并把拷贝带回好莱坞巧加编辑,将李小龙生前影片中的大量面部特写镜头穿插在替身所拍的段落中,使人真假莫辩。 补拍版的《死亡游戏》于1978年3月23日在香港公映,轰动非常。遗憾的是,原片中李小龙拍摄了与伊鲁山度、池汉载、贾巴尔的三场打斗戏,共计约40多分钟(如果再加上拍摄花絮与拍错的镜头,实际拍摄的母带胶片约有两个多小时)。但补拍版的《死亡游戏》只保留了与伊鲁山度和贾巴尔的两场战斗,与池汉载的一战被完全剪去。即使是与伊鲁山度和贾巴尔的两场战斗场面也被大量删节了,有田俊和陈元出现在画面中的镜头被完全剪辑掉、而且李小龙与伊鲁山度、贾巴尔大量有趣的对话也都被删节了!实际上补拍版《死亡游戏》影片中真正保留的李小龙原创打斗场面只有约11分钟!殊为遗憾!!1994年,日本和美国的李小龙研究家与电影人通力合作,终于从嘉禾电影公司的片库中找出了当年李小龙原创的《死亡的游戏》的全部母带胶片,按照李小龙的原创剧本细加编辑,拍摄了此影片的后缀部分。于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能看到李小龙原创全貌的影片《死亡的游戏》问世了。 本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时长约一小时左右极为精彩的纪录片,里面能看到小龙在长堤比赛的片断,以及65年片场试镜,71年接受皮埃尔的采访和在美国的家中练功,李小龙个人收藏的家庭录相,书写手搞等等很多极为珍贵的镜头还包括了对天钩贾巴尔,和琳达,木村等人的访谈。 最后40分钟左右精彩非常!全部用的是李小龙当年的原创影片。共有李小龙拍摄同伊鲁山度、池汉载、贾巴尔三场完整无删减的打斗戏(包括了田俊和陈元出现的镜头和李小龙与伊鲁山度、贾巴尔大量有趣的对话)。影迷们一定会热血沸腾! 同名电影《死亡游戏》1972年 剧情:1935年夏天,美国康涅狄格的一座农场,九岁的双胞胎姐妹尼尔斯和霍兰德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奶奶阿达教会给她们一些所谓的“游戏”。然而一系列灾难事件接二连三地开始了,尼尔斯觉得霍兰德应该承担全部责任。阿达逐渐发现了真相,而她也正是唯一能阻止这场残酷的死亡游戏的人
『伍』 电影《龙女孩》即将上映,这部电影的主线故事是怎样的
由印度和中国导演联合拍出的电影《龙女孩》于7月15日将全球上映。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印度女孩普加在目睹姐姐被性侵而死之后,觉得人生迷茫之时,偶然看到电影《龙争虎斗》。其中李小龙也便成为了她的人生的向导。为了追寻这个让活下去的稻草,她便来到了中国找到李小龙学习中国功夫的故事。主线便是女主普加在经历一系列的事情学习功夫慢慢成长。
女主普加的偶像和导师是李小龙,她的一举一动也都展现着李小龙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面对地痞流氓还是暗黑势力,她都永不屈服。在一次次战斗中成长,在一次次事件中成长。主线即是普加的成长历程,在其中还展现了女性自立自强的力量。
『陆』 2002年的《电影终结之战》中(李小龙的故事)中的主角叫什么名字
电影终结之战
◎译 名 电影终结之战
◎片 名 Ultimate Fights from the Movies
◎年 代 2002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纪录
◎片 长 53 Min
◎导 演 N/A
◎主 演 布拉德·彼特 Brad Pitt Mickey O'Neil (Snatch)
拉塞尔·克劳 Russell Crowe Maximus Decimus Meridius (Gladiator)
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Tony Montana (Scarface)
尚格·云顿 Jean-Claude Van Damme Max Walker (Timecop)
成龙 Jackie Chan Wong Fei-Hung(Legend of Drunken Master)
利亚姆·尼森 Liam Neeson Danny (Crossing the Line)
韦斯利·斯奈普斯 Wesley Snipes Blade Trio (Blade)
杨紫琼 Michelle Yeoh Yu Sau Lien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贾森·斯科特·李 Jason Scott Lee Bruce Lee (Dragon: The Bruce Lee Story)
李连杰 Jet Li Chen Zhen/Taul (Fists of Legend & Black Mask)
周比利 Billy Chow General (Fists of Legend)
卢惠光 Ken Lo John (Legend of Drunken Master)
章子怡 Ziyi Zhang Jen Yu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徐克Tsui Hark (解说)
◎简 介
这些片子中的格斗精粹,放到一张碟片中,会让你有什么感觉?------至激至酷。再加上徐克的解说呢?《世界电影格斗功夫精粹》,即包含了以上所有片子的格斗精粹,令你血脉贲张。此片中徐克的解说也做了完整翻译,令你对这些格斗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功夫迷还要等吗?
『柒』 李小龙传奇-香港武打故事片
分类: 娱乐/明星 >> 华人明星
解析:
中国新生武道(一、截拳道)
目前在中国武术界的武道有截拳道、大成拳、太极拳道、武御道、轨迹拳学、无限制格斗术、功拳道、残道、自由道、狂龙武道、速击道等等。
截拳道无疑属于最有影响的武道。中国著名的截拳道传播者有石天龙、郝钢、赵云龙等人,截拳道理论界比较活跃的有朱建华、魏峰、陈绮平、秦瑞明等人。
一、回顾:
1981~1985年,我国最早的一批李小龙迷和李小龙研究者开始出现,笔者便是其中最坚定执着者之一。这一批最早的龙迷,后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岁月的磨洗,很多人逐渐放弃了当年的热爱,能够一直坚持到今天的不多。据笔者了解,这一批人当中,坚持到今天并做出一定贡献者有:广东的关文明先生、湖南的郝刚先生、朱建华先生等。(说明:本人引自陈绮平的文章)
二、成长期:
1986~1991年,我国的李小龙与截拳道热潮开始步入成长时期。
1986年元旦,北京的《武魂》(当时为双月刊)杂志率先连续登载了香港一本李小龙截拳道专刊的内容,题为《国内首次公开·李小龙创:截拳道》,署名“牟杰编”。连续六期,一年连载完毕。一石激起千层浪,内地武术爱好者们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读到了李小龙截拳道的内容。
同年同月,仙地引进的香港彩色武打故事影片《李小龙传奇》的录像带在全国各地发行放映。一时间,各地的录像厅内广大青少年争睹李小龙的风采也超卓武功。影片《李小龙传奇》,由香港恒生影业公司1982年出品,是为纪念李小龙辞世十周年而投拍的追忆性作品。影片由香港著功夫片编导吴思远导演,主演何宗道(曾用艺名黎小龙),是当时最出色的李小龙扮演者。
该片为了加强真实感,不但追随李小龙的足迹,到香港、三藩市(旧金山)、西雅图、洛杉矶、泰国曼谷以及意大利罗马等城市实地拍摄,更难能可贵的是,影片还请来了李小龙师父叶问的长子、咏春拳大师叶准扮演叶问宗师,请来李小龙生平挚友小麒麟自己扮演自己。影片构思巧妙、情节动人、武打精彩。对李小龙的练武秘闻、内心世界、死因之谜等也都有比较全面的反映。
这部影片的录像带1985年由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进口,1986年初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放映。《李小龙传奇》录像带影响、造就了80年代中期内地一大批李小龙迷。在中国李小龙与截拳道热潮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正是通过这部影片,很多内地龙迷了解了李小龙的生平与传奇,了解了李小龙的武道哲学,了解了李小龙有一个英文名——叫布鲁斯·李(bruce lee)。
1988年秋,《李小龙传奇》电影正式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进口,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不少热情的龙迷在看过录像之后,又挤进电影院,感受宽银幕大电影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在这一时期,内地进口的香港以李小龙为题材的故事征录像带还有《唐山截拳道》、《一代猛龙》、《天皇巨星》等,但都不如前者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1986年12月,漓江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大陆首部李小龙传——《功夫巨星》,这部只有162页的小册子,由李小龙生前友人、美国影评家布洛克著·(英文原版名:the legend of bruce lee),高原编译。该书文笔洗练优美,详略得当,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李小龙的生平、影片、哲学与武术。作者布洛克本人为李氏家族好友,至今仍和在美的李小龙胞姐、胞弟保持着良好的友谊;译者高原,也是大陆早期译介李小龙文化的功臣,中英文水平俱佳,曾有多篇关于李小龙与截拳道的译稿发表。
1987年4月,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李小龙技击术汇宗》一书,197页。这是内地出版的第一本有关李小龙技击术的书籍。内容以资料汇编为主,但对当时资料奇缺的国内龙迷来说,亦足以慰籍。该书编著者关文明先生,时年47岁,是广州华南师范学院的一名教师,执着的李小龙迷。由于地处改革开放的南大门——广州,与香港又有亲友联系,关先生在资料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此前已在刊物发表过数篇介绍李小龙、截拳道和海外武刊的文章,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欢迎;80年代后期,关先生又相继编著过《李小龙传奇与技击术》、《功夫之王》和《真功夫》等介绍李小龙的特刊,为推动南国李小龙热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87年11月,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了沈理然编著的《一代武星李小龙》一书。该书140页,也是资料汇编类型的图书。前半部分为李小龙生平传记和武术哲学;后半部分为截拳道技术图解,内容与《李小龙技击术汇宗》类似,主要是香港出版的《李小龙截拳道》中文译本摘编,包括了不少李小龙的手稿动作图。《一代武星李小龙》书后附有黑白图片32页,是前述图书中图片最为丰富的一本。
1988年2月,龙年伊始,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李小龙技击法》一书的中文译本。这是中国李小龙热二十年间国内翻译出版的唯一一部李小龙原著。该书英文原本(书名: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共4册,中译本略有删节,合为一册出版。书中数百幅动作照均由李小龙本人及其截拳道高足伊鲁山度、黄锦铭示范,弥足珍贵。原书写于1967年,但没有出版。李小龙逝世后,由他的朋友和学生、美国《黑带》杂志社经理三户以上原(音译:姆·乌耶哈拉)编辑整理出版。
早在1986年,该书译者就在《中华武术》杂志介绍了此书;1986年底,《精武》杂志的封二报道了北京的一位工学硕士、戳脚翻子拳武术家钟海明先生,正在翻译此书。短短几行字,一下子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很多读者纷纷致函《精武》杂志,问何时可以买到此书。《精武》杂志趁热打铁,与译者合作,1987年全年连载该书中文译本的精华部分。1988年2月,中译本《李小龙技击法》正式出版,《中华武术》杂志同步推出该书连载,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1988年,三位湖南的李小龙迷:吴杰、曾祥辉、田宾在《搏击》杂志编辑、连载了名为《截拳道》的技术稿,1989年又整理成书,书名就叫《截拳道》。
1988年,湖南长沙的青年武术家宾彦红、马胜利开办了国内唯一的一家中西武术书店,从事进口武术图书邮购生意。经营的书籍,以香港、台湾的武术图书和李小龙原著港台版中文译本为主。该店的邮购图书主要有:《李小龙截拳道》(李小龙原著tao of jeet kune do的香港中译本)、《截拳道入门》(日本李小龙研究家风间健编著的《魂之武器》一书台湾中译本)、《图解咏春拳》(李小龙高足严镜海著wingchun gongfu一书香港中译本)、《人中之龙——李小龙的一生》(日本李小龙画册《斗魂》一书台湾中译本)等等……
中西武术书店前后延续了将近十年时间,为中国李小龙迷购买、阅读海外李小龙图书打开了一扇宝贵的窗口。特别是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初,国内不狂热龙迷从这里邮购过书籍。他们当中有些人后来成了研究截拳道的专家。但由于进口书书价都较为高昂,动辄五十、七十元一本,多数龙迷空有艳羡之心,心只能望书兴叹。
1990年6月,第一部真正的李小龙电影录像带在中国大陆发行放映——这就是《猛龙过江》。该片由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引进发行。在李小龙逝世之后17年,祖国大陆的观众终于第一次盾到了真正的李小龙影片!1991年,影片《唐山大兄》的录像带由上海音像出版社引进发行。李小龙的电影开始进一步走向内地观众。
三、成熟时期(1991~1995年)
经过了十余年的萌芽与成长,中国的李小龙与截拳道热开始走向成熟期。这一时期突出的标志,是涌现出一批各领 *** 的青年截拳道研究家与李小龙专家。他们多数是从80年年代中前期的内地第一代龙迷当中成长起来的,且都受过一定程度的武功训练,有扎实的功夫底子,年龄均在20~35岁之间。并在历年的全国各大武刊上不断有研究文章问世及专著出版。这些青年专家包括:
笔者(北京市人,1971年生。祖籍辽宁沈阳,客居安徽合肥市),郝刚(山东人,1961年生。客居湖南娄底市),朱建华(湖南芷江人,1969年生),高鸿鹏(陕西富县人,1973年生),魏峰(山东沂源县人,1972年生),肖峰(湖北广水市人,1965年生),石天龙(河北昌黎县人,1964年生),等等。
这些青年专家,是中国90年代以来李小龙热潮与截拳道运动的推动者。今天的很多青少年龙迷和截拳道爱好者,就是读着他们的作品成长起来的。“我是读着您的书和文章长大的。”——这句话成了今天的青少年爱好者对这些专家们表示敬意的常用语。
1992年,河北昌黎的石天龙先生、湖南娄底的郝刚先生,分别在河北和湖南开办了以弘扬李小龙截拳道为旗帜的武术学校和研究会,“南郝北石”各领 *** 。
同年7月,山东的青年研究家魏峰先生整理、编著了《截拳道——李小龙实战功夫精粹》一书,该书325页,由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较为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李小龙的影视武打形象,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欢迎;1993年5月,湖北监利的武术爱好者董子红先生,整理、编著了《神功绝技——李小龙二节棍攻击法》一书,该书183页,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由于该书汇编了港台二节棍技法资料,使热爱李小龙双节棍的青少年读者可以按图索骥,因此也颇受欢迎。1992~1995年,上述两书的销路一直不错,坊间甚至出现了盗版。
1992年10月,李小龙经典功夫影片《精武门》录像带在全国发行放映,由上海音像出版社引进。但在国内出版后,片名却被改作了《武门风云》;1993年3月,李小龙最后遗作《死亡游戏》由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引进发行,片名也被更改,成了《龙腾虎跃精武魂》。至此,李小龙的五大经典功夫片,只剩下一部《龙争虎斗》内地还没有引进了。
1993年,时逢李小龙逝世20周年和李小龙独子李国豪在美拍片中枪意外身亡,国内的报刊一时间有关李小龙与李国豪父子的报道连篇累牍。美国、香港两部有关李小龙生平的最新纪绿片:《李小龙传奇》(bruce lee,curse of dragon)与《李小龙之武术世界》(bruce lee,martial arts world)高质量盗版录像带也迅速登陆内地音像市场。1994年,美国最新故事片《龙,李小龙的故事》录像带由上海音像出版社引进发行,易名为《龙威》。
1994年,笔者的文章《〈李小龙之死揭谜〉系小说家言》、《截拳道阐宗》、《李小龙珍闻轶事》在国内研究界受到广泛瞩目。进而与陕西的高鸿鹏、湖南的郝刚、朱建华、湖北的肖峰等先生结为友好。青年专家们之间,从此加强了来往、沟通与联络,一次令中国李小龙热潮和截拳道运动腾飞的盛会已呼之欲出。
1994年冬,功夫片明星李连杰也趁着海内外的一片李小龙热潮,模仿李小龙的著名影片《精武门》,改编拍摄了武打新片《精武英雄》。片中李连杰扮演陈真,与李小龙同一时期的前辈日裔武打影星仓田保昭、著名泰拳冠军出身的功夫影星周比利与李连杰演对手戏。
1995年陕西省青年截拳道专家高鸿鹏先生在陕北富县创立武道研修总会,中国民间的截拳道传播机构又增加了一支劲旅。1995年5月,香港李小龙会成立,会长黄耀强、副会长李健华、吴育枢,开办了有声有色的龙迷活动与大型李小龙收藏品展览会。
1995年5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祝春亭编著的《功夫影帝李小龙传》一书,该书428页,图文并茂。是中国内地直到90年代中期为止所出版的资料最为丰富的李小龙传记。编著者比较肯下工夫,但由于对李小龙生平研究不够深入,书中牵强谬误之处也俯拾皆是。尽管如此,该书当时依然很受内地读者欢迎。直到今天,这部书还被录入到因特网上,作为电子书。
四、兴盛时期(1996~2002年)
1996年元月,《拳击与格斗》杂志社在陈琦平、郝刚、肖峰等截拳道专家的支持下,出版了内地首部大型彩色李小龙画册。
1996年,美籍华裔香港功夫影星甄子丹(亦是著名李小龙迷)实现多年夙愿,领衔主演了根据李小龙名作《精武门》改编的同名30集电视连续剧。同年该剧在内地播映,受到国内广大青少年龙迷的热烈欢迎。
1996年5月,在郝刚先生的热情推动下,首届中国截拳道专家研讨会在湖南娄底召开。来自天南海北的五位青年专家:陈琦平、朱建华、魏峰、肖峰以及东道主郝刚,在神交多年之后,首次坐到了一起,开展截拳道技术研讨、畅谈中国李小龙热与截拳道运动的未来。会议决定,五位专家联手办刊,出版中国首本截拳道学术专业期刊——《截拳道世界》,定期举办技术交流研讨会和学术讲习班,在全国大力推广截拳道运动。
1996年6月,中国首本截拳道学术专业期刊——《截拳道世界》在湖南娄底问世。1996年10月,李小龙授业师兄、香港咏春拳大师黄淳梁来内地北京举办“咏春短训班”,受到国内广大龙迷的热烈欢迎。
1996年秋至1997年元月,中国截拳道专家陈琦平、郝刚远渡重洋,追寻李小龙当年的足迹,到香港、日本、美国各地,考察史料、拜会李小龙的亲友与家人,并在李小龙两大顶峰门徒木村武之、伊鲁山度亲自指导下,全面学习深造李小龙嫡传振藩拳法与截拳道。这次壮举,后来被称为“截拳道万里寻根”。这是中国大陆截拳道传播研究者首次前往李小龙门下正式学习深造,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1997年元月,由笔者主编的《世纪巨星李小龙》一书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该书102页,作于 1995年,本是为陕西武道研修总会编纂的内部教材,前半部分是李小龙生平传记,后半部是李小龙生平图片集,书前后附采页若干。后由武道研修总会联络出版社出版。
1997年6~7月,笔者前往湖南李小龙研究总会,主持内地首期李小龙截拳道教练员班。
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大陆。1997年,振藩截拳道香港分会成立,会长陆地,副会长梁敏滔。
1998年11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 李小龙》一书,该书由香港龙迷廖锦华先生编著,390页。图片资料极其丰富,书的前后均有不少彩页,对广大内地龙迷来说,称得上是一本厚重的大部头书。
1999年,中国香港资深李小龙研究家李志远先生所著的《李小龙神话再现》一书在港出版,此前该书曾在香港报章连载,大受好评。该书是迄今为止中文版李小龙传记图书中资料最详尽、考证最严谨的作品之一,很值得称道。
1999年12月,李小龙截拳道顶门门徒黄锦铭师父应邀由美国来香港举办振藩截拳道研讨会,内地截拳道专家郝刚、陈琦平、朱建应振藩截拳道香港分会之邀请,前往位于九龙的香港理工大学,接受了黄锦铭师父为期两整天的截拳道技击法言传身教。至此,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总共有三人,在李小龙顶峰门徒的亲授指导下学习了嫡传截拳道。
2000年5月,李小龙胞姐李秋源女士应广东顺德市 *** 邀请,从美国三藩市不远万里回故乡参观祖居。李小龙宗师是广东顺德安镇上村人,父亲李海泉早年到佛山学唱粤剧,后移居香港。陈琦平与郝刚先生陪同李秋源女士参观了顺德均安镇上村新近修复的李小龙祖居与李氏宗祠;李秋源女士学应湖南李小龙截拳道总会之邀,前往湖南访问,对祖国大陆方兴未艾的李小龙与截拳道热潮,她感到格外欣慰。
2000年6月,陈琦平的专著《振藩截拳道入门》由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该书173页,是内地首部系统反映李小龙嫡传振藩拳法/截拳道的个人专著。
2000年,是李小龙诞辰60周年。我国的《中华武术》等各大武刊都出版了纪念专号。
2001年5月,广州的李小龙研究家关文明先生出版了《一代英杰李小龙》一书。该书303页, 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图片与史料都很丰富。尽管该书校对不够细致(如多处把笔者旅美的时间由1996年错讹为1999年),但依然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李小龙图书。
2001年11月,适逢李小龙60华诞之际,广东李小龙研究会在广州正式挂牌成立。成立大会在李小龙故乡顺德举行,该会会长为马明达教授,副会长为关文明先生。
『捌』 如何评价电影李小龙传奇
《李小龙传奇》,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联合发行。该剧讲述了李小龙在青年时期学武,到美国后的成长以及最后进军好莱坞的人生历程。该看完这部电影就能明白李小龙于华人尤其是海外华人的贡献非常大,王小波写到留学回忆时还会记起,在老外,尤其是老美眼中,中国人个个都像李小龙一样,会功夫,能打,这都是李小龙打出的名气,林燕妮回忆起李小龙时也说,当时在美国,大家有事儿都找他。
和所有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一样,李小龙在唐人街餐厅里洗盘子,正如许多武侠片的情节一样,侠客到哪儿,麻烦也跟着到哪儿,女招待对英俊潇洒体型健美的李小龙格外垂青,引发众厨师不满,又是一场精彩的恶斗,然后老板娘把他开除了,付给他两周的薪水以及遣散费并建议他去读书。
李小龙初到大学,华人仍遭歧视,他在体育馆教训了几个白人同学后开始开班教搏击,也因此结识了后来的夫人琳达。
『玖』 李小龙最好看的电影哪一部
猛龙过江 个人觉得最后那段和罗力士的那段格斗特别能看出截拳道的思想! 泰拳手从小就训练~自然厉害~就如同我们从小就上奥数班所以全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我们老拿名次一样!!想改变中国功夫的现状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