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辛德勒的名单》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
辛德勒在现实历史中的原型是奥斯卡·辛德勒,德国商人、间谍、纳粹党成员。拯救犹太人是利用了德国战争经济组织机构中的某些错误 。利用德国的战争,诱逼德国人投资,再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在这充满了杀戮与硝烟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同时保护了1200名左右犹太人的生命,占波兰全部存活犹太人数量的1/4左右。
拓展资料:
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德国商人,利用德国战争时期,诱逼德国人投资,再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在这让充满了杀戮与硝烟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同时保护了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占波兰全部存活犹太人数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但当他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之后,他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卓斯纳、维恩、罗斯纳、费佛堡、费雪、夏法、伍兰克、霍洛维兹......最后,幸存的犹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也是他们战后仅存的唯一的财富所有,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并在上面刻了一句犹太法典上的希伯莱经文:“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章——两条命……”
奥斯卡·辛德勒,一个真实的人物,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赢得了7座奥斯卡金像之后,辛德勒成了一种象征。在20世纪那场最残酷的战争的阴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参考资料:奥斯卡·辛德勒_网络
㈡ 《辛德勒的名单》: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这部影片表达了什么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整体的节奏不算紧凑,但是每一个镜头都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整部电影气氛非常沉重,在绝对的暴力残酷统治之下,我们能做的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人性命。整部电影唯一的鲜明色彩,就是那个走在街上的红衣小女孩,在如此残酷的现实背景下,这种明艳灿烂的生命的鲜活,让所有观众为之一振。战争的残酷,在任何时代都是绝对的悲剧,我们生活在和平之下,但仍要铭记战争的可怕。
在真实的历史上,在奥斯卡·辛德勒去世之后,有很多在辛德勒的庇护之下得以存活下来的犹太人自发的纪念他。1974年10月9日,67岁的奥斯卡·辛德勒离开了人世,他被葬在了耶路撒冷的锡安山。
㈢ 《辛德勒的名单》讲的是什么故事
《辛德勒的名单》讲述了一名身在波兰的德国人辛德勒,在二战时雇用了1100多名犹太人在他的工厂工作,帮助他们逃过被屠杀的劫数的故事。
《辛特勒的名单》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BEuKTGPgMXQz_m4dtGOUlg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电影。影片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该片包揽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7大奖项及第51届金球奖的7项大奖。
㈣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片子之一,《辛德勒的名单》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讲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
㈤ 辛德勒的原型是谁
原型为奥斯卡·辛德勒。他的墓地在家乡的兹维塔齐尔山上。
奥斯卡·辛德勒,一个真实的人物,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赢得了7座奥斯卡金像之后,辛德勒成了一种象征。在20世纪那场最残酷的战争的阴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辛德勒常被人同另一位德国英雄拉贝同时提起。拉贝被称为“东方的辛德勒”,辛德勒是“小拉贝”。
在日本侵华进行南京大屠杀期间,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经理拉贝以自己时任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南京分部副部长的特殊身份,建立国际安全区,出任安全区委员会主席,保护了约25万中国人。同时著有《拉贝日记》记录了侵华日军暴行。被中国人称为“活菩萨”。
《辛德勒名单》的主要内容:
电影《辛德勒名单》主要展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
德国奸商辛德勒是个吃喝玩乐情人无数的男人,打算利用二战大发一笔横财。却因为次次目睹犹太人的惨遭杀害而良心觉醒,由此他的工厂全部雇佣犹太人,明为犹太人像牲口且聪明、价低技术高,实则是庇护犹太人的场所。
辛德勒用自己所有财产打通关节贿赂军官,从而购买犹太人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辛德勒的名单,就代表生命和希望,名单之内即为生存、活命,名单之外,屠杀、死亡。这一点一滴的年轻的幼小的灿烂的脆弱的生命被记入名单,辛德勒耗尽所有共救出1100人之多。
Itzhak Stern(1901年-1969年)是一名犹太会计师,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奥斯卡·辛德勒的会计师。自克拉科夫德国珐琅器工厂(Deutsche Emaillewaren-Fabrik,或简称DEF)营运初期已协助辛德勒,并一直工作直至捷克布瑞恩利兹(Brünnlitz)的工厂重获自由后。
㈥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真实故事是怎样的
真实故事是这位
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
德意志商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暴行中,倾力拯救犹太人。他以生产军需品为名,聘用犹太人在他设於克拉科夫的工厂工作,从而拯救超过1,200名犹太人。
他生於波希米亚的斯维塔维(地处奥匈帝国,现在的捷克)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他的家庭在30年代的大萧条当中受到打击,并且加入纳粹党。辛德勒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一间位於克拉科夫、名为德国珐琅器工厂的企业,主要生产搪瓷器皿。他聘用了大约1,300名犹太人为他工作
因目睹1942年纳粹德国大举搜捕克拉科夫犹太人区内的犹太人,士兵将他们驱逐到位於波兰克拉科夫集中营,犹太人拚死匿藏逃避搜捕的情景令辛德勒震撼不已,因而启发他努力拯救被逼害的辛德勒犹太人(Schindlerjuden)。他与当地的指挥官阿蒙·歌德(Amon Göth)合作,让900名犹太人转送到邻近的工厂,这样至少比直接送往由德军管辖的集中营安全。辛德勒曾两次因意图谋反而被捕,但两次都避过牢狱之灾。辛德勒往往以贿赂政府官员藉以避过检查。随著德军节节败退,德军往往在红军前来解放集中营之前加紧屠杀居住在集中营内的犹太人。1944年10月,辛德勒设法将1,200名「工人」迁移到位於捷克布瑞恩利兹(Brünnlitz)的工场。当有他的犹太工人被误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他便会想尽办法让他的工人回到他身边。1945年5月布瑞恩利兹得到解放。
战後
战後辛德勒移居阿根廷。经过一连串投资失利後,他在1958年破产并返回德国。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於德国希尔德斯海姆逝世,享年66岁。(《辛德勒的名单》一片说他在法兰克福逝世)随後,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为表彰辛德勒在二次大战中竭力拯救犹太人的义行,嘉许他为「国际义人」(希伯来文:חסידי אומות העולם),而其葬礼在耶路撒冷锡安山,以基督教(罗马天主教)的形式举行。
--------------------------------------------
我个人觉得他超了不起的..
㈦ 历史电影《辛德勒名单》的历史背景
背景资料
《辛德勒的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1993年,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带领《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摄制组初抵波兰,就在他们跨进二战期间克拉科夫中营准备安营扎寨之时,突然收到全美犹太人协会从纽约发来的一封急电:"请勿惊扰亡魂,让他们安息吧。"斯皮尔伯格读完这聊聊数语的电文,一言不发。他当即下令摄制组全体人员撤离克拉科夫集中营,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摄。与此同时,他独自一人离开了摄制组,乘飞机直接飞往纽约。斯皮尔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电话、电报、电传等迅速方便的现代化通讯工具而横跨大西洋,亲赴纽约向"犹协"致歉,他的谦逊和诚意令"犹协"全体成员无不动容。难怪后来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国总统克林顿看过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如此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㈧ 《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简介是什么
《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简介是:
《辛德勒的名单》是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连姆·尼森、本·金斯利、拉尔夫·费因斯、艾伯丝·戴维兹等主演的一部战争片。该片于1993年11月30日在美国华盛顿点映,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正式上映。
该片改编自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名身在波兰的德国人辛德勒,在二战时雇用了1100多名犹太人在他的工厂工作,帮助他们逃过被屠杀的劫数。
创作背景:
为了报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在二战中死里逃生的波德克·菲佛伯格决定倾尽一生去讲述辛德勒拯救犹太人的故事。1963年,菲佛伯格试图与米高梅公司合作拍摄一部关于辛德勒的传记片,但最终未能如愿。
1982年,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在遇见菲佛伯格之后,出版了小说《Schindler's Ark》。美国音乐公司总裁西德·谢恩伯格交给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一份《纽约时报》的书评,斯皮尔伯格被辛德勒的故事震惊了。
甚至对小说内容的真实性提出置疑,他想知道是什么驱使一个男人倾其所有去挽救那些无辜的生命,产生浓厚兴趣的斯皮尔伯格希望环球影业能买下小说的改编拍摄权。
㈨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辛德勒的名单》取材于二战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商人辛德勒以开办工厂为名从德军手下救出了上千的犹太人。
《辛德勒的名单》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想必就是犹太人被虐杀时的惨象了。最残忍的是,明明观众在观看时已经足够心疼、挣扎和紧张了,但是电影所能表现的还是不如真实历史情境下的那般残酷。
其实这不仅仅是犹太人的悲剧,也是全人类的悲剧,二战的开始和发生完全就是最初大多数国家的漠然,其实事情本可以不用发展到如此地步的。辛德勒看似伟大的善举,其实大多是来源于其他人的冷漠。
影片评价
《辛德勒的名单》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电影在此之前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
该片中,辛德勒开始时并不是位英雄,为什么最后他成了一名英雄,该片并未作出解答,所表现的只是他的行为。斯皮尔伯格动用了一个小小的具有象征含义的效果陪衬,就是那个穿红衣的小女孩,辛德勒每一次对她的注视,都更坚定了信念。她象征着无辜而脆弱的生命,也象征着战胜邪恶的勇气与力量,也是该片中唯一的色彩。
㈩ 《辛德勒的名单》名留影史,其故事背景与人物都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
给你真人资料
辛德勒
辛德勒是一位德国人,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利用德国的战争,诱逼犹太人投资,再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在这让充满了杀戮与硝烟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但当他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之后,他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卓斯纳、维恩、罗斯纳、费佛堡、费雪、夏法、伍兰克、霍洛维兹......最后,幸存的犹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也是他们战后仅存的唯一的财富所有,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并在上面刻了一句犹太法典上的希伯莱经文:"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两条命......"
奥斯卡·辛德勒,一个真实的人物,在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赢得了7座奥斯卡金像之后,辛德勒成了一种象征。在20世纪那场最残酷的战争的阴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这是一个谜样的人物,在岁月的遗忘和公众的误读之后,一系列与辛德勒有关的新发现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辛德勒。
妻子和情人
辛德勒的妻子还活着,92岁高龄的爱米丽·辛德勒孤零零地生活在遥远的阿根廷,与她作伴的只有16只猫。
今年11月18日,阿根廷议会参议院举行仪式,向辛德勒的遗孀颁发了金质奖章,并宣布她为阿根廷荣誉公民,以表彰辛德勒夫妇当年从法西斯手中拯救犹太人生命的英勇行为。
辛德勒夫人坐着轮椅亲自接受奖章和证书。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另一人物的原型迪特尔以及阿根廷犹太社团成员和各界代表也参加了在议会大厦举行的隆重仪式。
经梅内姆总统批准,阿根廷政府自1998年2月起每月为辛德勒夫人提供1000美元的生活补贴。
50年代辛德勒离开阿根廷返回德国,把妻子一个人抛在南美洲,此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爱米丽现在靠德国和阿根廷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度晚年。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赚了好几亿美元,该片上映后,斯皮尔柏格只给爱米丽寄去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爱米丽并不感到满意。爱米丽希望有生之年将历史真相公之于世,并得到一点公正的报酬。
今年10月17日,是辛德勒逝世25周年纪念日,德国《斯图加特日报》在这天公布了新发现的“辛德勒的名单”原件,这份文件是在辛德勒生前留在一位朋友家的箱子里发现的。
在获悉辛德勒的文件被发现后,爱米丽说:“我是辛德勒的遗孀,他的合法继承人,我们并没有离过婚,因此我有权拥有这些文件。”
爱米丽在接受德国一家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时说:“奥斯卡是英雄,那我呢?我也救了许多犹太人,而且比他救得多!那些文件上也有我的签名,所以它不应该叫‘辛德勒的名单’,应该叫‘辛德勒夫妇的名单’!”
启发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的名单》的是德国作家肯尼利根据犹太人的描述创作的传记《辛德勒的箱子》。按照肯尼利的说法,战争结束后,辛德勒开始追求女色,酗酒,他的工厂也逐渐衰败,直至倒闭。
辛德勒1974年10月死在德国希尔德斯海姆的一家医院里。临终前的几年他住在一位医生朋友的家里。他跟这位医生夫妇是在以色列结识的。新发现的文件显示,60年代末,以色列犹太人发起了一场要求德国人对纳粹暴行进行赔偿的运动,西德政府多次向以色列派出专家小组了解情况。正是在这个时候,辛德勒于1970年在以色列迷人的海滩遇到了他生命中“最后的爱人”——这位医生的妻子。穷困潦倒的辛德勒住在医生家里,他们为辛德勒提供了一个小房间,男主人悉心照顾患有心脏病的辛德勒,辛德勒与女主人保持着情人关系。
箱子和名单
辛德勒唯一的遗物就是一只破旧的黑箱子,这只箱子一直留在这位医生家里,却从来没被打开过。在这家的男主人去世之后,女主人也于去年4月谢世了。她的儿子在清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了这只尘封的皮箱子。箱子已经发黑,但上面的白字依然清晰可辨:奥斯卡·辛德勒。
这位儿子恍然大悟:这位和母亲保持着暧昧关系的穷老头就是奥斯卡·辛德勒!
皮箱里塞满了辛德勒写于40至60年代发自慕尼黑、布宜诺斯艾利斯、法兰克福、纽约、耶路撒冷、特拉维夫等地的几百封信件,成堆的剪报、照片、保险单据、抵押证明,辛德勒工厂的位置草图等等,其中最珍贵的就是那份“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曾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纳粹党成员,正是因为有这种特殊身份,当他看到纳粹大规模屠杀犹太人时,他以雇工的名义开出了一份1200人的名单交给纳粹党卫军,把这些犹太人从集中营解救到他在波兰南部的一个工厂,从而使他们幸免于难。辛德勒生前共开出了两份名单。其中第二份名单写于“二战”结束前一个月,这份名单目前被保存在以色列亚德瓦谢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里。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正是基于这份名单拍摄的。但据大屠杀纪念馆负责人说,没有人见过第一份名单的原件。
然而,最新发现的这份名单究竟是不是原件,目前仍有争议,以色列研究大屠杀问题的权威专家正在等待对它进行鉴定。
11月12日,德国斯图加特警方搜查了《斯图加特日报》编辑部,企图得到最近发现的装有包括“辛德勒的名单”在内的一些辛德勒文件的箱子,但是一无所获,因为这个箱子已经在被送往以色列的途中。
《斯图加特日报》报道说,根据居住在阿根廷的辛德勒遗孀爱米丽的要求,斯图加特的一家法院决定暂时扣留这个箱子,以“保护申请人的可能具有的所有权”。
《斯图加特日报》的主编说,没有人反对爱米丽对这个箱子提出的占有要求,但是,目前的拥有者即发现者明确表明,希望把它交给以色列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如果德国法院裁定它归辛德勒遗孀所有,那么,就应将它送回德国。而德国国家档案馆已将箱子中所有文件都复制下来了。
10月24日,正在耶路撒冷访问的英国外交大臣罗宾·库克代表以色列向英国前特工兼外交官弗兰克·福利授予“外国正义人士”荣誉称号,以纪念他在本世纪30年代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千百万犹太人逃出德国纳粹分子的魔爪,重新获得自由。
弗兰克·福利被人们称为英国的“辛德勒”,而拉乌尔·瓦伦贝格被称为瑞典的“辛德勒”。
瓦伦贝格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人的舅父。瓦伦贝格在40年代以外交官的身份至少挽救了10万犹太人。
“辛德勒的名单”不只是一件遗物,它更是一种象征,是人类精神遗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