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80年代农村老电影演春梅的是哪部电影
是《古路》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一位农村妇女春梅收养多位孤寡老人和弃儿小雨的故事
❷ 80年代怀旧经典老电影
1、《红高粱》
《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❸ 80年代农村喜剧电影
1,《月亮湾的笑声》,上映时间:1981年。
《月亮湾的笑声》是徐苏灵执导的喜剧片,张雁、仲星火等出演,于198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老实本分的农民江冒富在十年动乱时期几起几落的坎坷经历,以及拔乱反正后农村生活的新气象。
2,《甜蜜的事业》,上映时间:1979年。
《甜蜜的事业》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添执导的喜剧影片,由马琳、凌元、李秀明、李连生主演,于197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农村妇女唐二婶在田大妈的帮助下,摒弃落后的传统观念,树立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故事。
3,《小小得月楼》,上映时间:1983年。
《小小得月楼》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卢萍执导的一部苏州话的喜剧电影,是由毛永明,陆辰生,顾芗,叶霞珍等主演,于1983年上映。影片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苏州的一群青年开办饭店“小小得月楼”的故事。
4,《瞧这一家子》,上映时间:1979年。
《瞧这一家子》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王好为执导,陈佩斯、陈强等主演的喜剧片,于1979年上映。影片讲述了毛纺厂车间主任老胡,女儿嘉英是车间的挡车工,与车间的修理工郁林相恋,儿子嘉奇是文工团演员,一次他和大阮,张岚逛公园时,奋不顾身去救根本没落水的孩子。
5,《二子开店》,上映时间:1987年。
《二子开店》是王秉林执导的喜剧电影,由陈强、陈佩斯主演,于1987年6月13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是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讲述了待业青年二子和朋友们自谋职业,开办个体旅店的故事。
❹ 八十年代农村老电影
抗战片
❺ 最经典的农村喜剧电影
经典的农村喜剧电影推荐如下:
01 《顽主》
这部上映于80年代末的荒诞体的轻喜剧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获得过88年的金鸡奖的四项提名。片中的四大主演葛优、马晓晴、梁天、张国立因为此剧成名,也可以说这部片子是葛大爷的成名之作。
02 《赚他一千万》
这部电影是陈佩斯的作品。大家认识陈佩斯是从春节联欢晚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开始的,但是陈佩斯最开始却是一名电影演员,他从79年就开始演电影。
陈佩斯的父亲是著名电影艺术家陈强,陈佩斯的很多经典的电影作品都是与他的父亲一起合演,比如《瞧这一家子》、《二子开店》、《爷俩开歌厅》、《父子老爷车》等一系列的喜剧作品。在八九十年代陈强陈佩斯的喜剧那可是如日中天。这部作品是陈氏喜剧巅峰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这对父子的喜剧电影风格已经打磨的非常成熟。
03 《男妇女主任》
影片讲的是本山大叔饰演的刘一本临时代理本村的妇女主任,带领小山村改变精神风貌的故事。这是一部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电影,因为本山大叔和宋丹丹的演绎而显得看点和笑料十足。
04 《求求你,表扬我》
这部片子主要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悖离,剧中人物各自有自己的立场和信念,看起来每个人都没有错,但是放在一起却起了矛盾冲突,使其他人都受到了伤害。
05 《来的都是客》
本山大叔的早期电影作品,带有浓郁时代农村喜剧风格,拥有那个时代极强的社会风格:针砭时弊,歌颂时代和新生活。剧中讲述了林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观取经、检查工作、采访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这些客人到了林乡就不停的吃,为了吃闹出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让人苦不堪言。
❻ 为帮哥哥还债,供弟弟读书,农村姑娘进城当保姆:80年代老电影
《黄山来的姑娘》是一部于1984年上映的老国产电影,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农村姑娘拎着一块肉,着急忙慌地从老式楼梯上跑下来,一路赶到卖肉的柜台,恳切地说称少了一两肉,镜头一转,是一脸精明的女主人,用手提称锱铢必较地验称着菜的斤两。
挺戏剧化的开头,塑造了一个农村与城市、雇主与保姆的对立,有点脸谱化的老套,以为会是个有时代印记的“阶层压迫”的故事,但是整部电影看下来,却很惊喜,从黄山去北京做保姆的玲玲, 代表了在初步开放的80年代中,乡村对城市的试探与融入,在见证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还有乡村经济的苏醒与崛起。
电影至始至终,都没有农村的实景部分,导演的设计十分巧妙,以暗写明的春秋手法,农村的一系列变化,通过保姆玲玲的家信、以及同乡的攀谈中逐层表现。作为电影主语的“黄山”,最终定格在玲玲与城市女孩星星共同归乡的展望上: “到时候农村和城市都一样了,到处是高楼大厦、电灯电话……”
电影有个镜头是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传来,一个穿牛仔裤、烫卷发的“时髦”青年载着女友,骑着摩托车亲亲热热的经过,背景是红白色的无轨电车以及自行车,玲玲很新奇地驻足观望,眼中闪着惊讶、新鲜、好笑又难以接受的光芒。
这份复杂的情绪表达非常细致真实,从保守的农村走入繁华的城市,局促不安的同时还有一份“本份”的自知,时代更迭,城市和乡村依旧存在难以融合的落差,放在今天,一个农村姑娘初站在摩天大楼之下,也会有这种未见过世面的无所适从。
不过电影并非在制造这种对立,而是通过玲玲的帮工生活,走入城市最为真实的烟火气里,呈现出复杂丰富的人性,有自私市侩的小市民,有热心相助的街坊;有知识分子的认真自律,还有老干部家庭的平等互爱。在立体的城市影像中,展现出玲玲的自尊自爱以及人与人间流动的温情。
玲玲一共服务过三个家庭,这三个家庭也是八十年代北京市民阶层的一个缩影。 第一家齐家,家庭成员是齐母、在国外出差的齐父、哥哥大力和妹妹小娟。这家人工作于国企,居住的是带有电梯的高层。
第二家柳家,家庭成员是产妇红荣、婴儿以及未曾谋露面的丈夫。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人家庭,居住的是热闹、逼世锋仄的胡同大院;第三家周家,老爷子是退休老干部,老太太知名书法家,还有个高中毕业醉心考歌舞团的孙女星星,住宽敞的四合院。
三个家庭非常具有代表性,是时代的一个切面。同时玲玲在三个家庭里的境况,亦是一个慢慢融入、感受到关爱的过程。
一、第一任雇主齐家,加深了玲玲对城市的隔阂
齐母与小娟对玲玲的态度,是高高在上傲慢。齐母总是怀疑玲玲手脚不干净,更谈不上对她人格上的尊重。中午吃饭,大力将一颗鸡蛋夹给玲玲,齐母迅速地截下,并把鸡蛋送入女儿小娟的碗里,说:“玲玲不爱吃鸡蛋,她在乡下早吃腻了。”体面的外表下,却对劳动者心存鄙夷,讽刺的是如齐母这样的人,现在仍旧存在。
小娟对玲玲颐指气使,在玲玲放过衣服的床上喷香水,要求玲玲帮她按摩,芦脊同时还控诉历任保姆的“劣迹”。玲玲试穿她的马甲,小娟让玲玲立刻将马甲洗了,没好气地说: “农村姑娘就要有农村姑娘的样子,不要打扮。”
尽管雇主对玲玲百般刁难,但为了挣钱她消化了这份委屈。直到有一回小娟的毛衣“丢了”,齐母一口咬定是玲玲偷的,将她的行李翻了个底朝天。后来发现是落在单位了,齐母叮嘱小娟不要告诉玲玲。
纯朴又倔强的玲玲花了快一个月工资买了件新毛衣给小娟,说自己洗的丢了她需要负责,但她毅然决定辞职,就在她出门的时候,听到小娟腹痛难耐痛苦地在床上呻吟,这个善良的姑娘二话不说,背起小娟就往医院赶去,幸亏送治及时,小娟才脱离了危险。
手术后的小娟满心愧疚,坦白她的毛衣没有丢,让玲玲不要走,玲玲第一次体会到城里人对她的真诚,还有工作带给她的被需要感,但之前的诬赖触碰到她的底线,她答应等小娟康复再走。
作为80年代从农村走入城市务工的保姆,在当时人口流动尚未解冻的背景下,不啻于是第一批出来闯荡的冒险者。城里人与农村人其实都在相互的想像壁垒中,互相都给对方贴了标签。
玲玲搜哗晌这样的人,正是将两个不相交的对立面相互融合的存在。齐家母女印证了玲玲想象中城市人的不近人情,而她们亦先入为主地给玲玲贴上缺乏教养的标签, 玲玲与第一个家庭的磨合,其实也是农村与城市的磨合,玲玲与小娟的和解,穿透的是城市第一层坚硬的外壳:偏见。
二、第二任雇主柳家,是玲玲对城市多面的认知
红荣条件并不宽裕,住在胡同大院一个小间里,丈夫工作未归,她咬牙请了玲玲来照顾月子。红荣和丈夫都是工人,平时都喜欢文学,因志趣相投而结合。丈夫的文章被一家杂志社青睐,聘请他去工作。从车间工人到杂志编辑,红荣很为丈夫自豪,和玲玲说起“柳大哥”,一脸幸福溢于言表。
为了省钱,整个月子里,红荣就吃了一只鸡,还舍不得地说“等柳大哥回来一起吃”,玲玲实在看不下,将鸡炖了“强硬”地让她喝汤。
转眼孩子满月,丈夫仍未归,还断了生活费,捉襟见肘的红荣已付不起玲玲的保姆费,心事重重地去找丈夫。深夜归来,红荣看玲玲和衣等睡着,替玲玲脱了鞋盖上被子。她将细心珍藏的定情手帕烧了,伏在书桌上低声啜泣。
玲玲明白了红荣的处境,介绍她来工作的同乡大妈给她另找了户人家,正好玲玲家里催促要钱,那户人家出钱比红荣高了近一倍,但善良的玲玲不愿离开拮据困难的红荣,情愿在休息日再去做一份工赚钱。
红荣知道了玲玲家里缺钱,让玲玲另找工作,她将自己的毛衣送给玲玲,感激她这段时间的照顾,两个互相心疼的女人相拥而泣。 繁华摩登的北京城,有许多像红荣一样艰难生存的底层群体,城市并非遥不可及的盛气凌人,它有落定到地面的烟火气,有悲欢离合、有人生疾苦。
最令人感动的,是红荣背着孩子上班后,本就缺钱的玲玲买下一只鸡炖好在炉子上才离去。红荣下班看着那锅鸡汤,温暖到泪流满面。 红荣的温柔隐忍,玲玲的情深意重,有着那个年代的人特有的“傻气”,胡同里街坊邻居们的互助互爱,也让人看到冰冷的城市表象下,沉淀在市井生活里的“中国式的温情”。
三、第三任雇主周家,带给玲玲精神层面的升华
周爷爷是离休老干部,曾为祖国浴血奋战过的那一代人。他与周奶奶都有着知识份子经岁月积淀的温和内敛。对玲玲也像待晚辈一般疼爱。孙女星星是一个典型的追逐梦想的城市青年,对爱情、事业都有自己清晰的规划与追求,与第一个家庭物质虚荣的小娟形成鲜明对比。
在周家,玲玲感受到家人般的平等关爱,周奶奶每日教玲玲写毛笔字,对她严格要求。周爷爷从黄山 旅游 回来,特地给玲玲带来家乡的零食。星星艺考前,一直要求爷爷利用关系帮她打通门路,可能一个电话就能改变孙女的命运,但这个有原则性的老人,反对一切走后门行为,教育星星要通过自己的能力赢取未来。
但因为别人走了关系,星星最终未能如愿。家庭教育的熏陶养成了星星积极的心态,她很快调整情绪,答应居委会的聘请,成为国营饭店的经理,将生意经营的风生水起。 星星身上有80年代青年特有的朝气与热忱,有理想有情怀有拼劲。
玲玲在周家耳濡目染,不仅在文化素养上有所进步,精进了厨艺,更开拓了思维与眼界,随着哥哥戒赌经营养殖场盈利后,她在北京的工作不再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供给时,玲玲也开始思量自己的人生规划……
安徽是八九十年代出了名的保姆之乡,尤其是无为盛产保姆,这也和 历史 原因不可分割。当时有很多如玲玲一样的农村女孩融入城市,不乏有被雇主关照,重新获得教育机会,彻底改写人生的人。不过电影旨在表达玲玲的回归,并非是消极层面的城乡二元对立,而是通过新时代风貌的洗礼,重塑独立人格,为建设乡村经济添砖加瓦,在理想与拼搏之下,城市与乡村都是平等的。
相较电影的叙事脉络,个人觉得更为珍贵的是富含时代特性的影像 ,将时间定格,让我们得以看到三十多年前的北京所特有的城市和人文风貌。 老北京流动的街景,各个阶层居住的建筑特色,带有时代印记的生活气息,故宫、北海、长城,地铁车站、公车立交、钟楼大院……没有经历过八十年代的观众,也可以具像感受到那跨过时间纵度的热气腾腾、朝气蓬勃。
个人对于八十年代的了解来自于文学作品,感觉那是个美好又理想的时代。方兴未艾、百家争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过渡。近现代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家,大多崛起于八十年代,诗歌与文学甚至是属于大众的,而不是现在的曲高和寡。比如剧中红荣的丈夫,就是一个因为热爱文学而被杂志社发掘的工人, 感叹80年代虽然物质并不丰富,但理想是有滚烫的去处和回应的。
电影纯净舒缓的节奏,镜头平实,并没有什么炫技的拍摄手法,但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身为保姆的玲玲,并不耻于自己的职业性质,而是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地对待工作。大妈对同乡玲玲事无巨细的帮助与照顾,玲玲哥哥创业缺钱,同做保姆的小姐妹虽没什么钱却慷慨解囊。
像大力、星星这样的有志青年,有坚定的精神追求,律己律人,那种积极向上是心中有火、眼里有光。胡同大院里的人共赏一盆菊花,红荣热心的邻居们,主动帮她照顾孩子。老干部周爷爷清廉守正,周奶奶这样的老艺术家谦顺平和。 知识备受尊重、人情高于利益,精神比物质充足,难怪这样的80年代会被几代经历过的人集体怀念。
影片的结尾有些刻意的理想化,玲玲哥哥从沉迷赌博到踏实创业,也是从侧面反映自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在精神方面从混沌到觉醒的过程,亦是传统农村 社会 结构与经济结构奋进中的嬗变。乡村经济的发展,让玲玲这样走出去的农村人又走回来,镇上开了第一家饭店,“见过世面”的玲玲被邀请回去做厨师。星星陪玲玲踏上归乡的火车,她将目光瞄准乡村更便宜、绿色的菜蔬肉禽,准备与玲玲合作货源。
星星与玲玲这两个分别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女孩,代表了年轻的女性群体,她们亦在时代的红利中受益,自强自立,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追寻与价值实现。衡量一个 社会 的文明进步,就是自女性从经济至精神上的完全独立。从这一点来看,《黄山来的姑娘》是对时代的一曲诚挚讴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于未来的展望与想象,现在基本都实现了。星星提到以后农村人富裕了会到城里 旅游 ,甚至走出国门,中国最早的出境游是1983年,不过短短三十多载,理想早已照进现实。1984年,上海才有私人电话安装,1988年第一条高速“沪嘉高速”始建成通行……
我们现在轻易拥有的一切,都历经过过于宏大的惊心动魄,时代所经历的,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多。
突然想到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所写的一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当我们突然开始怀念逝去的年代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比如 《黄山来的姑娘》中,一个小保姆带给我的质朴与 淳真 。
-End-
❼ 农村题材80年代老电影全部电影名称
1、《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2、《稻草人》是由王童执导,张柏舟、卓胜利、吴炳南、文英、柯俊雄主演的剧情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中国台湾上映;1988年4月15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3、《喜盈门》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的喜剧故事片,由赵焕章执导,王书勤、温玉娟、王玉梅、于绍康等主演,于1981年6月在中国大陆上映。
4、《黄河谣》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89年摄制,葛优和巍子主演,滕文骥担纲导演,芦苇和朱晓平担任编剧。1989年上映。
5、《野山》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由颜学恕执导,杜源、岳红主演,于1986年9月11日上映。
6、《孩子王》是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由陈凯歌执导,谢园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内地上映。
7、《黄土地》,是改编自柯蓝的小说《深谷回声》的一部文艺题材的电影。由陈凯歌执导,王学圻、薛白主演。1985年上映。
8、《生财有道》是198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由谢添执导,赵子岳、陈强等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
9、《咱们的牛百岁》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赵焕章执导,梁庆刚,王馥荔,钱勇夫等人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于1983年上映。
10、《快乐的单身汉》是宋崇执导的喜剧片,由龚雪主演,刘信义、郑星、马晓伟等人共同出演,于1983年上映。
❽ 农村题材80年代老电影全部电影名称
<俊俏媳妇开明婆》、《胖婶进城》、《砸掉你的牙》、《村官过大年》、《村支书张仁和》、《荔枝红了》、《果果的秋天》、《柳儿弯弯》、《那山、那人、那狗》、《工钱》、《秋菊》、《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举起手来》、《飞来的女婿》、《山楂树之恋》--
❾ 七八十年的国产喜剧片,农村题材的都有哪些
1,《月亮湾的笑声》,上映时间:1981年。
《月亮湾的笑声》是徐苏灵执导的喜剧片,张雁、仲星火等出演,于198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老实本分的农民江冒富在十年动乱时期几起几落的坎坷经历,以及拔乱反正后农村生活的新气象。
2,《甜蜜的事业》,上映时间:1979年。
《甜蜜的事业》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添执导的喜剧影片,由马琳、凌元、李秀明、李连生主演,于197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农村妇女唐二婶在田大妈的帮助下,摒弃落后的传统观念,树立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故事。
3,《小小得月楼》,上映时间:1983年。
《小小得月楼》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卢萍执导的一部苏州话的喜剧电影,是由毛永明,陆辰生,顾芗,叶霞珍等主演,于1983年上映。影片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苏州的一群青年开办饭店“小小得月楼”的故事。
4,《瞧这一家子》,上映时间:1979年。
《瞧这一家子》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王好为执导,陈佩斯、陈强等主演的喜剧片,于1979年上映。影片讲述了毛纺厂车间主任老胡,女儿嘉英是车间的挡车工,与车间的修理工郁林相恋,儿子嘉奇是文工团演员,一次他和大阮,张岚逛公园时,奋不顾身去救根本没落水的孩子。
5,《二子开店》,上映时间:1987年。
《二子开店》是王秉林执导的喜剧电影,由陈强、陈佩斯主演,于1987年6月13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是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讲述了待业青年二子和朋友们自谋职业,开办个体旅店的故事。
❿ 农村题材80年代老电影全部电影名称
1、《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2、《稻草人》是由王童执导,张柏舟、卓胜利、吴炳南、文英、柯俊雄主演的剧情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中国台湾上映;1988年4月15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3、《喜盈门》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的喜剧故事片,由赵焕章执导,王书勤、温玉娟、王玉梅、于绍康等主演,于1981年6月在中国大陆上映。
4、《黄河谣》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89年摄制,葛优和巍子主演,滕文骥担纲导演,芦苇和朱晓平担任编剧。1989年上映。
5、《野山》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由颜学恕执导,杜源、岳红主演,于1986年9月11日上映。
6、《孩子王》是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由陈凯歌执导,谢园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内地上映。
7、《黄土地》,是改编自柯蓝的小说《深谷回声》的一部文艺题材的电影。由陈凯歌执导,王学圻、薛白主演。1985年上映。
8、《生财有道》是198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由谢添执导,赵子岳、陈强等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
9、《咱们的牛百岁》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赵焕章执导,梁庆刚,王馥荔,钱勇夫等人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于1983年上映。
10、《快乐的单身汉》是宋崇执导的喜剧片,由龚雪主演,刘信义、郑星、马晓伟等人共同出演,于1983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