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类型 > 电影赤壁故事背景

电影赤壁故事背景

发布时间:2023-05-16 01:02:06

① 赤壁的故事

赤壁故事梗概
曹操一方面挟持汉献帝,在北方建立稳固的统治局面,另一方面追讨「煮酒论英雄」后仓徨南逃的刘备,实际上却是一心想统一南方.接下兄父「江东基业」的孙权,听从鲁肃建议,意图与势力较弱的刘结盟.看似不堪一击的刘备则获得孔明的全力辅佐.滚滚长江分隔南北,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交织出一场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超大型战争.
《赤壁》以赵云的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将目标锁定为东吴.虽然谋士一再劝他先休养生息,但由于曹操钟爱的东吴小乔誓死不愿屈服于他,曹操“冲冠一怒为红颜”决心攻打东吴.此时刘表去世,其幼子率领荆州水军投靠曹操,让曹操对南下讨吴更有信心.
此时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共商抗曹大计,刘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同时,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决定用激将法逼犹豫不决的孙权抗曹,并把周瑜召回,主持大局.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曹操大败而归.
这是电影内容,下面则是史事了
火烧赤壁”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战例,这其中,三国时候的“火烧赤壁”在民间流传最广,因为其间包含了许多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西元二世纪末,中央集权政府东汉衰落,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占据了中原、巴蜀和江东地区,而曹操的势力最强大.西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打败刘备,占领了军事重地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迫使刘备退守夏口(今湖北汉口).曹操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当时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从江陵(今属湖北)沿江东进,直逼夏口.孙刘联军五万人逆流北上,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於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操吃了败仗,便任命投降的荆州将军蔡瑁和张允训练北方士兵学习水上作战,初见成效.为孙权统兵的都督周瑜担心曹军在蔡瑁、张允的训练下,学会水上作战,於是巧妙地使用离间计,曹操中计上了当,误信蔡瑁和张允是潜伏在曹军的奸细,将二人杀了.
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於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乱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乾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黄盖被责打後,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裏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资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这时,闻名天下的军事家庞统也来拜见曹操,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一个他正发愁的问题.原来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庞统说:“这有什麼难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战船用铁索相连後,冲波激浪,一点也不颠簸.兵士们在船上使枪弄刀,像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晕眩.曹操大喜,可是谋士却说:“战船连锁固哗举枣然是好,可是对方若用火攻,怕难以逃避.”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说:“不必担心.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现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哪有东南风?他们如果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大家都夸曹操有见识,於是放松了警惕.
谁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曹操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然看见黄盖领著十多只小船,顺风驶来,曹操非常得答樱意.十几只小船趁著风势,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战船前.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著火的小船借著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裏,曹操的战船立刻著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登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操狼狈突围,逃回北方.
经过赤壁一战,孙权得以巩固在江南的统治,刘备则乘机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因而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火烧赤壁,还留下了很多典故,比如黄盖被周瑜责打然後诈降曹操,被称为“苦肉计”,而庞统是刘备军师诸葛亮的好朋友,他建议曹操用铁索连船,致使曹军战船被火攻时难以逃脱,此计被称为“连环计”.

② 电影《赤壁》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

电影《赤壁消棚》展现原著小说《三国演义》所没有的一些情节,显得很匠心独运,甚至还充满浓厚现代感而透露一点点喜剧气拿瞎则息。首先是荆州两神唯位降将蔡瑁和张允带着降书和二十万水师来归顺曹操,旁边有人提醒曹操这两个人品行有问题,不可贸然接受,曹操就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然后要求看降书,看完之后,笑他们写的降书不但文句不通顺,而且还错别字连篇,但愿他们带兵打仗不要像写降书那么糟糕才好。前段情节载于原著,但下段有关降书情节则是电影剧本的神来之笔,其中可是暗藏玄机,除非对曹操这个人有深入了解,否则就不易体会其中奥妙。

③ 电影《赤壁》剧情

曹操冲冠一怒为“小乔”

吴宇森的大制作影片《赤壁》已于5日正式开始拍摄,记者经过多方打探,大致了解到最新版本的《赤壁》剧情。

影片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 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在黄盖的诈降计策之下,曹操大败,沿华容道退回江陵。

周瑜和诸葛亮是全剧最主要人物,周瑜是第一男主角。吴宇森的《赤壁》试图超越《三国演义》,还原真实的赤壁之战。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周瑜是第一功臣,并且年纪比诸葛亮大,只是后来在演义中由于罗贯中“拥刘”的写作立场,才将功劳全都摊在诸葛亮身上。并且在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神仙似的人物,长髯飘飘,羽扇纶巾,把周郎塑造成嫉贤妒能的白面后生。从吴导演最初的设定,由周润发和梁朝伟分饰周瑜和诸葛亮,后来发哥退出改由梁朝伟饰周瑜来看,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小乔有戏。花那么多银子请来林志玲大概是要渲染周瑜的感情戏,这是一个卖点,周郎和小乔是历史上羡煞旁人的情侣。剧中大概会让美貌与智慧兼得的小乔来启发周瑜的计谋,在赤壁之战的关键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孙权的寡嫂、孙策的妻子大乔也由林志玲扮演,大概戏份不会太多,只意在表现林志玲有分饰两角的表演能力,此外无他。
孙尚香在赤壁之战期间就与刘备有情义,非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才因“周郎妙计安天下”认识刘备,误打误撞成就与刘皇叔的婚姻,但戏份也不会太多。剧中赤壁期间刘备与孙尚香的感情戏大概是在赵云的掩护下得以实施。
大小乔的作用还表现在曹操的感情戏上。——这充分说明《赤壁》是战争大片之外的感情大戏。曹操的感情戏大概表现为觊觎大小乔的美貌上,然后铜雀台横槊赋诗,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与历史上的许多战事由美貌女人引发一样。

④ 赤壁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回】 赵子龙长坂坡抢戏 张益德当阳桥失声

《赤壁》上集故事开始于曹操挟汉献帝迁都许昌,影片开场便展现了许昌都城的全景,首场戏便是曹操(张丰毅饰)请奏汉献帝征讨刘备、孙权,此时的汉献帝已无权威可言,只不过是曹操的傀儡而已,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孔融提出异议立即被赐死祭旗。

随后影片视角转到刘备(尤勇饰)这边,新野之战后,刘备败退,此时赵云(胡军饰)、张飞(臧金生饰)、诸葛亮(金城武饰)等依次登场。在长坂坡单骑救主这场戏上着墨较多,赵云身骑白马在泥泞的城市里将阿斗救出,一人PK十几个曹兵,身手矫健,势不可挡。而张飞则在野虚穗诸葛亮秘授“回光”战术指导下,击退了曹军骑兵的猛攻,该场战役颇有科技含量,不过可惜的是《三国演义》中喝断当阳桥这一神奇事件被舍弃。曹军人数多、攻势猛,关羽只得率少量兵马用身体阻挡,掩护众百姓撤离,最后战至绝路被俘,惜才的曹操放走了关羽,这一段交待了之前曹操有恩于关羽的剧情。

【第二回】 孔明无需舌战群儒 周瑜有意和谐带兵

曹军80万大军即将进犯,诸葛亮主动提出要去东吴找孙权联盟,在鲁肃的引领下见到孙权提出要求后,东吴文臣一片主和之声,很可惜《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舌战群儒”在这场戏里并没有完全被展现,诸葛亮用激将法劝孙权抗曹。这段孙权的心里应该相当苦闷,东吴群臣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而后诸葛亮见势转而拜见主战派周瑜,周瑜此时正在赤壁与部下甘兴(中村狮童饰)练兵,为了增加戏剧性,誉裂吴宇森增加了一段“水牛事件”展现了周瑜领兵的才能,并表达了要团结一心、和谐带兵的观点。此时诸葛亮到来,两人互相试探之后,刚好赶上小乔饲养的母马难产,常居农村的诸葛亮小露了一手,帮助小乔接生小马。

【第三回】 孙权射虎决心抗曹 小乔爱夫床戏暧昧

周瑜和诸葛亮正式会面后,在小乔的“怂恿”下两人进行“斗琴”(当然是古琴),周瑜领略了诸葛亮的才能,诸葛亮从周瑜的琴声中听出了他抗曹的决心,两人差点“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之后周瑜、孙尚香通过一场狩猎华南虎的活动,让还在犹豫中的孙权下定决心联合刘备抗曹。由于要打仗,吴国要求家眷都不能跟随武将去赤壁,周瑜为了表达对小乔的爱,决定带夫人前往赤壁,两人开始了那段在预告片中“事先张扬”的床戏,长达2分钟。需要提醒的是,这段场景拍得非常含蓄,除了林志玲酥胸半露、美腿尽现以外,尺度非常保守。

【第四回】 诸葛亮运筹八卦阵 三江口水战变陆斗

孙权拒绝了曹操的劝降,三江口战役正式打响,颂卜《三国演义》原著里该场战役原是水战,但电影里安排的则是陆战,秉着“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理念的孙尚香带领女仆诱曹军骑兵深入,陷入诸葛亮布置的八卦阵,于是观众就有缘在大银幕上看到传说中的诸葛亮八卦阵了,随便提一下,这八卦阵来源于剧照中的乌龟。八卦阵内,曹军一片混乱,赵云、张飞、关羽、甘兴几员虎将打得曹军满地找牙。这还不算完,周瑜也披挂上阵,打得也煞是好看,危险之下还替赵云挡了一箭,吴宇森擅长的兄弟情谊再次展现。

曹军大败,带头的夏侯将军仓皇逃走,曹操一怒一下说出自己攻打东吴的隐藏原因———为了美女小乔(和特洛伊战争类似,估计是照顾西方观众的理解力)。最后的镜头锁定在百万水军空中大展示,俯瞰下来,蔚为壮观,曹军大举压境
更多好戏下集继续...

⑤ 电影赤壁为啥说是灾难片啊

《赤壁》是一部灾难片,它讲述的是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蜀国的刘备与吴国的孙权之间历游的天下大乱的故事。全片内容极其凄美,紧张刺激,令人难以忘怀,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战争史诗”。整部电影有着十分强烈的灾难色彩,从备战到大兆数军交战,再到火海掩护,一场场血战让人难以忘怀。电影中,刘备因智谋统一天下、发展技术和文化而受到人们的景仰,但他却也遭受到灾难,最终面对失败而死亡。整部电影着重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和历史,也让观众引吭高歌,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让观众学会了接受失败,真正了肢猜销解了“灾难片”的含义。

⑥ 《赤壁》这部电影好看吗 女主角是谁

《赤壁》剧情简介 《赤壁》的故事内容是叙述公元208年,长坂坡战之后,曹操击溃刘备将目标锁定为东吴。虽然谋士一再劝他先休养生息,但由于曹操钟爱的东吴小乔誓死不愿屈服于他,曹操冲冠一怒为红颜决心攻打东吴。此时刘表去世,其幼子率领荆州水军投靠曹操,让曹操对南下讨吴更有信心。 此时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共商抗曹大计,刘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同时,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决定用激将法逼犹豫不决的孙权抗曹,并把周瑜召回,主持大局。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曹操大败而归。 出演电影《赤壁》女主角的台湾人气模特林志玲 林志玲出演小乔一度遭质疑 吴宇森选中林志玲扮小乔,媒体反对声浪最多,其中以她的娃娃音最被诟病,让她拜师努力矫正。林志玲为这部电影处女作,努力修饰娃娃音,也推掉不少演出机会。而在上映后,对于林志玲的表演,大家基本都可以接受。

⑦ ~~~看了《赤壁》,不懂历史。谁能简述一下本片涉及的的历史史实,别复杂啊

战争日期:208年七月~208年十二月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滑晌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二、后汉统一的契机和不充分条件。直在进步,所以曹操不能在建安十三年完成统一。直到魏晋时期,黄河流域的完全恢复和发展使中国的重心回到黄河流域,于是完成统一”。
这个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我们仔细想想,曹操从拥立汉帝到赤壁之战,十三个年头,实行屯田也有十个年头了,虽然在建安五年之前黄河流域的经济是崩溃的,但曹操用十余年以说在赤壁战前,团携黄河流域仍然是全国的重心所在,曹操之所以没有完成统一,还是因为水军和荆州问题。
曹操在玄武池仅仅训练了半年水军,这个层次的水军战斗力对付以汉水为依托的荆州军是可以的,但面对以长江为依托的吴军,就相形见拙了,所以曹操才会在赤壁吃个大亏。
总之,大形势曹操是有利的,主动权在他手里,就看他如何选择了。遗憾的是,这位逐鹿中原、大破塌让伏袁绍、横扫塞外、最有希望结束后汉乱世的强人,最终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错误的方式与敌人展开了战斗,于是那些不充分条件逐次爆发,他最终没能越过长江。

曹操南征和长阪追击战
[编辑本段]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向荀彧问计,荀彧说:“现在您一统华夏(黄河流域),南方已经震动,您应该趁势速出叶、宛,则荆襄恐惧,可以平定荆州。”(注二)
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国志·刘备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应该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可以说不胜不败。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曹操的继续南下和孙权决计破敌
[编辑本段]
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向江东送信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B这个时期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语:“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但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三国志·鲁肃传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
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江表传》记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是因为自建安十三年以来损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军,没能继续南下。
那么可见,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军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孙刘,只是暂时不足以继续渡江作战而已。要知道在两年后曹操还大败了西凉人马。
所以,尽管周瑜的一把火烧垮了曹操的水军战舰,但曹操的陆军仍然保持了相当多的数量,其精锐部队基本没有损失,只是由于水军的失败导致曹操无法渡江登陆,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弃从赤壁一线登陆的企图。
这些损失的战舰绝大多数原荆州留下的,其水军也都是原荆州籍士兵,赤壁之战曹操的直接损失来自此处,而由于瘟疫间接损失的兵力虽然也不小(注十),但与荆州水军比还不算多,可见什么时候都是“嫡系”好呀!
B这一时期刘备军的兵力开始增加,《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可见刘备在荆州的数年肯定没闲着。
紧接着刘备收取荆南诸郡,进一步扩充实力。仅仅在两年后,刘备就可以两线作战。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刘备这个人的确不简单,只是得志晚了点。《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C至于吴军起兵力变化不大,虽然收编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击曹仁时又获得不少战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伤亡。
应该还是保持原实力。

赤壁之战曹操的部署和失误小结
[编辑本段]
1曹操的部署:
曹操从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拥众数十万。他一面命文聘为大将,“使典北兵”,镇守江夏边境。一面亲率大军继续南下乌林,准备登陆赤壁。
那么曹操是不是将绝对主力安排在了乌林一线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满宠传》记载: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的大将几乎到齐,是不是这些大将没有到达乌林,留在荆州各地?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留屯”,说明不是乌林之战前的部署,而是之后。
要知道《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赤壁之战乃是曹军的污点,自然不会多写,也就没有他们的具体事迹了,比如曹军外姓第一将于禁,他的本传连“从平荆州”的字样都没有,如果不是《赵俨传》提到他,我们也就没有他到达荆州的证据了。
又比如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可见,曹操的主力部队是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2曹操的失误:
其实这个问题周瑜已经有很精辟的论述,他分析的四点应该说正是曹操的致命伤。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锁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
(5 )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

曹操行军路线
[编辑本段]
1进攻路线: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是从许昌全线出击,基本是以压制性的态势进击荆州,也正是这个态势吓跑了刘备,唬降了刘琮。
而曹操的进攻路线基本如下:
许—新野(樊)—襄阳(另派文聘防御江夏)—当阳—江陵—巴丘—赤壁。
2败退路线:
《资治通鉴》记载: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汉末英雄记》记载: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
如果两个记载吻合,那么“华容道”和“云梦大泽”应该是一个地方。三国时的华容道是在江汉平原上潜江以南,监利以北的地方。而云梦大泽应该理解为包括南到洞庭湖,被到江陵的大片沼泽地和零星湖泊。
但在《三国志·郭嘉传》中有:“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
那么是不是《资治通鉴》和《英雄记》的记载根本就是错误?
我是这样看的,曹操从乌林途经华容,虽然中间路难行甚至迷路,但最终他们到达巴丘,并退到江陵。
《通典》记载:“洞庭湖中三江口有曹由州,曹公兵败之处。”《括地志》记载:“巴丘湖中有曹由州,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船处。”
值得注意的是,巴丘有两处:一个是今天的岳阳,另一个在今天的江西崇仁。曹操烧船的巴丘应该是岳阳巴丘;《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的那个“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的巴丘应为江西崇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曹操的全部行程:许—新野(樊)—襄阳—当阳(长阪追击战)—江陵—巴丘—赤壁(败)—华容道(云梦大泽)—巴丘(烧船)—南郡—谯。

孙刘联军行动路线
[编辑本段]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
这个记载已经很详细了:
新野——襄阳——当阳(败)——汉津——夏口(汇合周瑜)——赤壁(胜)——南郡。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至於夏口......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也比较明了:
柴桑——夏口——赤壁——乌林——江陵。
两军的汇合应该是在夏口或江口附近。

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
[编辑本段]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开始南征,大概在十月占据江陵。那么赤壁之战发生在几月呢?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
《后汉书》记载:冬十月癸未,日有蚀之。十二月壬午,征前将军马腾为卫尉。是月,曹操与周瑜战于赤壁,操师大败。
这样看来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发生的赤壁之战。
但是《资治通鉴》和《后汉书》记载的却是十月(注十二)。
另有《三国演义》所说的十一月:
孔明曰:“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乃风息,如何?”……孔明曰:“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可教子龙驾小舟于南岸边等候”。
其实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首先,如果按十月说,则赤壁之战其实可以说是场遭遇战,因为曹操十月才占据江陵,而同月战役结束;其次,按十一月说,则看似不早不晚,但遗憾的是,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小说所写,可信度自然无法与正史相比;而根据最俱权威的《三国志》,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冬爆发的赤壁之战,只不过这种观点有点与其它记载矛盾。
《三国志·蒋济传》记载:“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明年使于谯”,可见合肥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就已经结束,那么如果赤壁之战发生在十二月,这个时间内曹操还能从荆州跑到合肥,实在太紧张了,时间上根本解释不通。
但是,《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有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戊子。十二月壬午朔,十五丙申小寒,三十辛亥大寒。闰十二月壬子朔,十五丙寅立春。”
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是闰十二月的,这样一来,一切紧张的时间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十月一说,则与《三国志》其他记载颇矛盾。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
说明曹操在占据江陵后是有相当一段时间来稳定局势的。
而《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盛寒”应解做隆冬,而十月很难被称为隆冬,而十二月“三十辛亥大寒”。
另外,十月之说并非是《资治通鉴》和《后汉书》明确表示赤壁之战发生在十二月,而是模糊记载,是有回旋余地的,估计也是两部书的作者对于这个时间存疑,但没有下定论。
综上所述,十二月应为最俱权威,最为合理的解释。
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整个月份是:从公元208年12月25日到公元209年1月23日。赤壁之战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关于赤壁之战的几点疑问探讨
[编辑本段]
1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
首先,最俱权威的《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而《三国志·吴书》的诸大将传记也都提到“拒曹公于乌林”的字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扎在江北的乌林。
而周瑜所在的赤壁又具体在哪个位置呢?它与乌林的关系如何?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赤壁山在今蒲圻县西八十里,一名石头关,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
《荆州记》记载:“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江表传》记载赤壁之战的情况是这样的:“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于,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东南风急”与“中江举帆”,说明冲乌林来的船来自乌林东南,这与“上破魏武兵”比较吻合。还有《三国志·吕蒙传》的记载:“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这里的“西破”与周瑜传的“逆”是一个解释。
如果《江表传》所记载是事实,那么蒲圻赤壁做为赤壁之战的地点确实是最符合历史记载。
至于其他的“赤壁”从地或记载上都有难以解释的地方,由于争论太大,此处不做过多讨论。
2张憙救合肥是在赤壁战前还是战后?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
根据《曹操传》是孙权先攻合肥再发生的赤壁之战。
《三国志·孙权传》则记载:“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根据孙权传是成了赤壁战后孙权才攻的合肥。
是不是陈寿记错了?后人对此有很多猜测,《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三国志》的本纪是曹操,看《三国志》的人要想看时间,一定先看本纪,其他的传记一律向它看齐。本着这个原则,曹操本纪在时间上是绝对严格的,否则整部书的时间顺序就会很乱,《三国志》能被称作良史自然也具备这个条件。
也就是,孙权在赤壁战前攻合肥是肯定的,虽然《孙权传》是在赤壁战后才说“权自率众围合肥”,但它的时间观念与曹操本纪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更何况后面还有一句“攻城逾月不能下”,说明其战斗持续的时间还不短,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发生在赤壁战前,只是着重描写赤壁之战才放在后面来说。
只是这样理解还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张憙被派遣在《曹操传》和《孙权传》的记述又产生了矛盾。
按《曹操传》则张憙是在赤壁战前被派,按《孙权传》是在之后。
如果我们仍然按照《本纪》为尊来理解,那么陈寿关于这段记载就是失败的,因为孙权传的存在完全成了误导。
可笔者并不这样认为。
根据《三国志·蒋济传》:“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记载说:“遇疾疫……颇复疾疫”,则很可能是在瘟疫大规模爆发之后才派的张喜。
而且,曹操在赤壁战前拥兵二十多万,而合肥这么紧要的地方竟然只派区区“单将千骑”来救,实在难以解释,除非是在赤壁败后曹操骑兵战马损失惨重,只有先派千骑支援。
综上所述,孙权攻合肥确实是在赤壁战前,张喜被派遣救援则是在赤壁战后。这样理解则既可以说通《曹操本纪》,又能兼顾《孙权传》。
而且没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首先,孙权攻合肥应该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很近的时间,甚至是同时,否则曹操不会在赤壁败后才派救兵。
其次,曹操进军途经巴丘,败回时同样经过巴丘,与记载相符。
另外,这就能解释《江表传》记载的那批“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剩余的吴军部队的动向。
当然,如果您理解是陈寿老先生故意为自己的著作设下的一个谜团,或者是传抄过程中的误传,那也无不可。

结语
[编辑本段]
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
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
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
此正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一)《三国志·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注二)《三国志·荀彧传》: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注三)《三国志·曹纯传》: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从还谯。
(注四)《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至於夏口……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
(注五)《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注六)《三国志·周瑜传》: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注七)《三国志·周瑜传》: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注八)《江表传》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注九)《三国志·刘表传》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注十)《三国志·曹操传》: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注十一)《三国志·吕蒙传》: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
(注十二)《后汉书·献帝纪》: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资治通鉴》: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⑧ 求《赤壁》电影的详细内容和事情发展!!!

内容和事情发展如下:
影片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 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尺祥歼打东吴。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宴扮最终在赤壁相遇,小乔夜探曹营,与曹操论茶道拖延时间,最终联军战胜曹军,小乔与其子平安均安然无恙。

《赤壁》是2008年吴宇森执导的一部史诗电影,由梁朝陵冲伟、金城武、张震、张丰毅、赵薇、林志玲、胡军、中村狮童主演。
该片分为《赤壁Ⅰ》和《赤壁Ⅱ决战天下》上下两部,分别于2008年7月10日和2009年1月7日上映,上部最终中国内地票房3.12亿,下部2.51亿人民币,总票房5.8亿。

阅读全文

与电影赤壁故事背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搞笑电影方言配音爆笑 浏览:113
看电影的刘老师 浏览:430
美女肢体变异的电影 浏览:192
电影中独白感怎么做 浏览:646
你在周未看电影用英语回答 浏览:839
美女与泰国蟒蛇现代电影 浏览:515
老人的伦理电影完整版 浏览:742
各种科幻特工电影 浏览:616
千与千寻电影名字英文翻译 浏览:363
97伦理不用下载的电影网站 浏览:337
怎么可以免费看到电影 浏览:867
封神演义台湾版电影1987 浏览:247
中国电影报道我是女王 浏览:806
7d电影有哪些 浏览:829
结局很遗憾的电影 浏览:615
工作细胞电影在线观看中文 浏览:717
如何把自己替换成电影中的人物 浏览:39
唐人街美国电影台词 浏览:936
电影孔子高清下载 浏览:397
国产盲人电影名 浏览: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