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特警判官最精彩的一段是什么
1995美国经典科幻动作片《特警判官》最精彩的一段:2139年梅洛城判官战警,是用执法委员身上基因培养出来的,兼警察、法官和刽子手等职于一身,发现罪犯可立即处决,不料后来遭人陷害,成为杀人疑凶。
《特警判官》是由丹尼·加农执导,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领衔主演的科幻动作犯罪电影。影片改编自英国漫画《德雷德法官》,讲述了梅洛城特警判官约瑟夫·德雷德遭人陷害成为杀人疑凶,被逐出了梅洛城,不甘心含冤受屈的他冒险潜回梅洛城追查真相的故事。
该片于1995年6月30日在美国上映。2139年,科学高度发达。凭借高科技武器和过人身手,约瑟夫·德雷德(西尔维斯特枝简·史泰龙饰)成了梅洛城法官、警察和行刑人于一身的判官战警,他发现罪旦拦犯可以马上逮捕、马上判刑,死模搭胡刑的话还可以马上执行。
《特警判官》的精彩剧情
就是这样一个四处惩治罪恶的判官,这次竟然被诬蔑成杀人犯。幸好有主席法官尽力相助,约瑟夫·德雷德才幸免一死,不过他被逐出了梅洛城。不甘心含冤受屈的他冒险潜回了梅洛城调查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犯罪分子里科(阿曼德·阿山特饰)逐渐浮出了水面。
与约瑟夫·德雷德一样,是基因培养出来的法官,且两人的基因来自同一执法委员身上。因乱杀无辜而被判入狱,后在格里芬法官的帮助下越狱,并杀人嫁祸约瑟夫·德雷德。
Ⅱ 天使之城女主角梅洛瑞安的资料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名:梅格·瑞恩
英文名:Meg Ryan
纳纤橘出生日期: 1961年11月19日
出生地点: 费尔菲尔德
国家或地区: 美国
身高: 173 cm
原名: Margaret Mary Emily Ann Hyra
婚姻状况: 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离婚) (14 February 1991 - 16 July 2001)
儿子杰克·哈里,收养的中国女儿Daisy
[编辑本段]演艺经历
在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女明星玛丽·平克馥曾享有“甜心”美誉。时至20世纪末,同样以浪漫喜剧见长的梅格·瑞恩其“甜度”早已超过了老前辈。这位金发碧眼的女演员以她塑造的众多可亲可爱的“甜女”形象征服了亿万观众,成为名符其实的新一代“甜心影后”。
有其母,必有其女
梅格·瑞恩1961年月11月19日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费尔菲尔德,从小在纽约长大。十五岁时,她的妈妈苏姗为了自己的演员梦弃家而去,留下作中学教师的父亲哈里抚养四个孩子。梅格能成为一名演员,也许是受了母亲的影响,但儿时的这段记忆并不美好,她一直不能真正原谅自己的母亲。
读中学时,梅格是个品学兼优的女生,毕业后,她进了康涅狄格大学读新闻专业,由于母亲的关系,她那时就加入了“演员同业工会”,靠着在电视商业片中的兼职表演,来支付自己的学费。其间,梅格第一次“触电”,1981年在乔治·丘克的影片《荣华富贵》中演了一个配角。不久,她中断了学业,开始专业表演生涯。起初她只能在电视片中扮演一些小角色,为此她来到洛杉矶寻求发展。1986年的《壮志凌云》使瑞恩开始受到关注,剧中她与安东尼·爱德华兹合作,扮演他的妻子。尽管角色无足轻重,但影片的成功却为她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因为此后她的上镜机会便大为增加。1987年她与丹尼斯·奎德在科幻片《零度空间》中合作,1988年在《D.O.A.》中他们再度相遇,银幕上的“假戏”不久开始“真做”,由此有了好莱坞一段难得的良缘。1991年两人结婚;次年他们的儿子杰克·哈里便出生了。
哈里遇萨利,瑞恩遇成功!
对瑞恩来说,1989年是重要的一年,在罗布·赖纳的《当哈里遇到萨利》中,她第一次成了女主角,那热力四射的迷人魅力大放异彩,影片一举获得成功,使梅格第一次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瑞恩极具天才的喜剧表演潜质被广泛认可。接着,她与汤姆·汉洞团克斯在《魔岛仙踪》中合作,尽管并不很成功,但却是这对黄金搭档共创辉煌的开始。1991年她在奥利弗·斯通的《门》中扮演吸毒的妻子,再次受到评论家的赞誉,进一步奠定了她“甜心影后”的地位。1993年在梅格又在黑色喜剧片《灵与肉》(flesh and bones)中大显才华,以至于与她合作的丈夫奎德受到了冷落。同年,瑞恩重回浪漫题材,与汉克斯在《西雅图夜未眠》中合作,这次的成功使她喜获金球奖提名。1994年,她拍摄了一部浪漫喜剧《I.Q情缘》,扮演了一位可爱的女教授。而在《复兴时代》和《当男人爱上女人》中瑞恩给观众带来了一些更加戏剧化的新感受。
梅格瑞恩更甜!更高!更努力!
1996年,梅格·瑞恩在《生死豪情》中与丹泽尔·华盛顿合作,扮演一个海湾战争中的女兵,1997年《为你疯狂》中则扮演复仇女郎;同年她还为动画片《安娜塔西亚》配了音。1998年她与汉克斯在《邮件情缘》中合作,这是一部讲述青年男女网络爱情的浪漫故事。她还与尼古拉斯·凯奇合作竖租拍摄了《天使多情》,出演漂亮的外科医生。在《浮世男女》中她尝试着扮演了一个厌世舞女。2000年我们又看到她在《电话传情》(Hanging up,2000)与莉萨·库卓和黛安娜·基顿有过成功的合作。
浪漫喜剧奠定了瑞恩成功的基础,最终使她成为最受观众和评论家喜爱的女明星。尽管作为一名女演员她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个性和勤奋,但瑞恩似乎并不满足,1993年她建立了自己的影片公司“Prefrock Pictures”,1995年,她制作了第一部影片《法兰西之吻》,作为制片人还推出了一部超级惊险片《Lost Souls》。也许这位好莱坞的“甜心影后”并不想“一甜了之”,她正在试着努力创造更多的奇迹。
梅格·瑞恩:(2004年)42岁了 要一份新感情
就在新片《叛逆规则Against the Ropes》上映之际,“美国甜心”梅格·瑞恩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并坦言自己需要一份新的感情,还渴望再生一个女儿。
“我现在享受着单身生活,但是我已经碰到很多不错的男人,我依然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尽管大家在银幕上看到的是一个甜美的形象,但是在生活中的梅格·瑞恩同银幕上的截然不同。”她这样告诉德国的娱乐杂志《DasGoldeneBlatt》。
现年已经42岁的瑞恩还公开了自己的择偶标准:“他必须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必须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我觉得那样才性感。”
与此同时,她表示现年11岁的儿子杰克是她“生命的中心”,不过她表示自己还希望能有一个小女儿:“如果有一个可爱乖巧的小女儿的话,那样会更完美。”
梅格·瑞恩41岁全裸出镜
好莱坞甜姐梅格·瑞恩,多年以来给观众留下的都是清纯可爱的形象,我们还记得在《西雅图夜未眠》里的那个深信缘分的大女孩,也还记得她在《电子情书》中的曼妙风情。这一次,梅格·瑞恩却放弃一贯的清纯路线,以火辣露骨的性感床戏惊倒了许多仰慕者。
继《西雅图夜未眠》和《电子情书》之后,梅格·瑞恩成为许多男人梦寐以求的女子,她甜美的微笑也印在了影迷的心里,却在41岁的年龄全裸上阵,似乎铁定心要走出几年来事业的低谷。其实,早在《锦绣年华》中梅格·瑞恩就有露骨的演出,在《无情大地有情天》中也有一场床戏。
梅格·瑞恩在《裸体切割》中饰演的弗兰妮,是个敏感的善于思考的女作家,却深陷自我的情感世界无法脱身,唯有用性爱来寻找生命的激情。对于梅格·瑞恩来说,这样的角色挑战性颇大,完全不同于她以前扮演的那些清纯形象。当然,最大的挑战要数影片从始到终的情爱戏,这也成为《裸体切割》最值得期待的看点。
梅格瑞恩
[编辑本段]作品年表
Serious Moonlight (2009) (post-proction) .... Louise
《妈妈的新男友 My Mom's New Boyfriend 》(2008)
《 女人们 / 女人我最大The Women 》 (2008) ...Mary Haines
《 好莱坞交易The Deal 》 (2008) ...
《女人领地 In the Land of Women 》 (2007) ...Sarah Hardwicke
《"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 .... Dr. Swanson (1 episode, 2007)
《破网而出/拳坛小妹/绳外恩情/女拳至上 Against the Ropes 》 (2004) ...Jackie Kallen
《裸体切割 In the Cut 》 (2003) ...Frannie
《终极刺客 Desert Saints 》 (2002) ...procer
《隔世情缘/穿越时空爱上你 Kate & Leopold 》 (2001) ...Kate McKay
《缘份没法挡/婚礼操办者 The Wedding Planner 》 (2001) ...executive procer
《生命的证据/一线生机 Proof of Life 》 (2000) ...Alice Bowman
《勾魂时分 Lost Souls 》 (2000) ...procer
《来电传情 Hanging Up 》 (2000) ...Eve Mozell Marks
《电子情书 You've Got Mail 》 (1998) ...Kathleen Kelly aka Shopgirl
《天使之城 City of Angels 》 (1998) ...Maggie Rice
《浮世男女 Hurlyburly 》 (1998) ...Bonnie
《安娜斯塔西娅 Anastasia 》 (1997) ...Anastasia (voice)
《不知不觉爱上你 Addicted to Love 》 (1997) ...Maggie
《 Northern Lights 》 (1997) ...executive procer
《火线勇气/生死豪情 Courage Under Fire 》 (1996) ...Captain Karen Emma Walden
《法兰西之吻 French Kiss 》 (1995) ...Kate
《法兰西之吻 French Kiss 》 (1995) ...procer
《浮华暂借问 Restoration 》 (1995) ...Katharine
《当男人爱上女人 When a Man Loves a Woman 》 (1994) ...Alice Green
《爱神有约 I.Q. 》 (1994) ...Catherine Boyd
《世纪电影 Century of Cinema, A 》 (1994) ...Herself
《西雅图夜未眠/缘分的天空 Sleepless in Seattle 》 (1993) ...Annie Reed
《无情大地有情天 Flesh and Bone 》 (1993) ...Kay Davies
《神魂颠倒第六感 Prelude to a Kiss 》 (1992) ...Rita Boyle
《火乐焚城 Doors, The 》 (1991) ...Pamela Courson
《跳火山的人 Joe Versus the Volcano 》 (1990) ...DeDe/Angelica Graynamore/Patricia Graynamore
《当哈利碰上莎莉/90男欢女爱 When Harry Met Sally... 》 (1989) ...Sally Albright
《死亡旋涡 D.O.A. 》 (1988) ...Sydney Fuller
《普西迪基地 Presidio, The 》 (1988) ...Donna Caldwell
《惊异大奇航 Innerspace 》 (1987) ...Lydia Maxwell
《锦绣年华 Promised Land 》 (1987) ...Bev
《霹雳保镖 Armed and Dangerous 》 (1986) ...Maggie Cavanaugh
《壮志凌云/捍卫战士 Top Gun 》 (1986) ...Carole Bradshaw
《鬼屋3 Amityville 3-D 》 (1983) ...Lisa
《琼楼旧梦话当年 Rich and Famous 》 (1981) ...Debby, 18 Years
Ⅲ 当代社会是一种什么的健康思想
亲亲您好,基于身心一体的大医学观
当代哲学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出从传统之“实在论”向今日之“显现论”变化的趋势。与这种趋势相一致,哲学家不是从“身”的实体与“心”的实体相互分离的角度考察身心关系,而是更多地从“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交织统一的角度检视二者关系。显然,这一观点不仅是“显微无间”的中国哲学思想的再度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医学“藏象说”“形神说”理论的重新彰显。关于“藏象”,张介宾指出“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类经·藏象类》),此即医家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之说。关于“形神”,《黄帝内经》指出“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张介宾指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类经·针刺类》)、“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同上)。因此,无论是中医的“藏象说”,还是“形神说”,都坚持一种“不可象者,即在象中”(王夫之语)的哲学,也即一种中国式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交织统一的哲学。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理解何以中医学说既是一种“阳化气,阴成形”之说,又是一种阴阳二者互根相须之说。而这种阴阳二者互根相须之所以可能,恰恰在于,正如当代哲学把“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统一视为“能体”与“受体”的统一那样,这种“能受一体”亦被阴阳学说视为无上圭臬。如果说这种亦此亦彼的“能受一体”使中医最终走向生命的功能主义、有机主义的话,那么,那种非此即彼的“实体分离”则使西医不得不流于生命的还原主义、分析主义。
实际上,中国古人所说的身体既是“我”自身的身体,又作为一种人与宇宙万物一体之“大身子”的身体。这就使得古人的身心一体观推扩到人与自然败埋大环境之间,由此形成了中国医学“天人合一”这一极其重要的生态学理念。故中医主张“人身虽小,暗合宇宙”,认为人自身的生命健康并非由我们自己决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周遭的气候、地理条件;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做到“人与天地相应”(《灵枢·邪客》)。因而,中医强调为医之道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方面,这意味着“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根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四气调神论》),意味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素问·五常政大论》),意味着“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同上)。正是基于以上观念,才产生了中医的五运六气说、子午流注说、医食同源说,以及与时空相关的“五行说”。而五行说之所以坚持生物的相生相克,恰恰在于它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一四时互为消长之极则。这也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天地参”的伟大宏愿,与其说是来自中国先贤的仰观俯察、上下求索,不如说正是在一代代中国先医的救死扶伤活动中才开出了真正先河。
此外,中国古人所说“大身子”的身体除了指天人合一之“身”,还包括一种无间尔我的伦理之“身”,也即古人所谓的家国之“身”,民吾同胞之“身”,修齐治平之“身”,恻隐之心之“身”。无疑,这种伦理化的身体与宇宙化的身体一道,极大地扩展了中国医学的内涵和外延。唯有基于这种伦理化的身体,才有中医的“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千金要方·序例》)之说,无论是医身还是医国都遵循着同样的医学原则。唯有基于这种伦理化的身体,才使中医在强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同时,还强调“中知人事”。后者不仅意味着行医之道要“入国问俗,上堂问礼”,而且意味液并着对患者“贫贱富贵”的身世及其变迁的了解亦是中医问诊的必要前提。唯有基于这种伦理化的身体,才使中医要求我们“和性情,节嗜欲”(《备急千金要方》),要求我们“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素问·移精变气论》),并把滥淫的“七情”视为致病的重要原因,以至于从中产生了中医特有的道德养生说。这种学说与儒家的修身说几乎如出一辙。故中医上承古代《论语》的“仁者寿”说,下开今日《真原医》的“感恩说”,使察竖自身最终通向生理即伦理、伦理即生理这一中国式形而上学。
从身心一体到医美合一
坚持身心一体必然导致直觉主义。也就是说,既然中国古人认为身心关系是一种合内外的身心一体,那么,这就意味着古人主张我们的内在之心对身之外部世界的把握是不假中介地直接实现的。关于这种直接把握,借用中国古人的表述,它就是不萌于见闻之知的“德性之知”,即王阳明所谓“致良知”,或杜维明总结出的“体知”。这种体知在现代哲学的话语里,也即梅洛-庞蒂所谓“用身体知道”,舒斯特曼所谓“身体意识”。
虽然这种“身体意识”的直觉早已为科学主义时代的人们所忘却,但在中国医学那里,它却是医家最引以为豪的殊绝之学。职是之故,才有了中医的“望闻问切”,而这种“望闻问切”之成立,恰恰以其“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司外揣内”“审证求因”,是身心一体原则逻辑使然。故一位高明中医大师眼光所在,就可以使你的五脏六腑连同你的精气神一目了然;并在你细弱游丝的脉象里,聆听到你的生命与天地风雷共振的天籁之声。所以,才有古人所谓“医,意也”这一指称,因为“意”字从心从音,取其会意可以理解为心中发出的声音。一方面,这种身体直觉表现在中医诊断上。中医主张不同的内藏对应于不同的外象,如心主血脉,心慌时面色苍白。由此就形成了中医重“证”不重“病”的特征,并从中产生了中医著名的八纲辨证。此“证”既表示身体外在感觉征状之征,又表示身体内在疾病病症之症。一言以蔽之,无论这些辨证有如何不同的面相,都是以内隐外显的身体直觉为它们的总纲。另一方面,身体直觉还表现在基于这种辨证的施治上。中医的施治之所以迥异于西医,不在于千方百计地去降服深深埋藏于我们身体内的诸如病菌、病素、病原体这类“病魔”,而在于对症下药以改善我们身体上的感觉症状。此即中医所谓的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等。显然,较之西医,中医无论是辨证还是施治都更为简易,更为直截了当,并开启了今日前沿“循证医学”的先声之响。可以说,一位精通身体医术的中医大师就像一位泼墨作画的艺术大师。他知道哪里留白、哪里写实,知道如何在虚实、阴阳相间之中使作品气韵生动起来。无怪乎梅洛-庞蒂指出“正是通过把他的身体借给世界,画家才把世界转变成了画”(《眼与心》),也无怪乎著名画论家郭熙指出“身即山川而取之”(《林泉高致》),在这些中外思想家不约而同的论点里,医学的身体与美学的作品完全滚作一气了。
这一切使得中医与其说是医学,不如说它作为感性之学而闪烁着“美学”的思想光芒,并使“医美合一”成为中国医学的应有之义。当代身体美学把身体感觉(身体意识)的敏锐性视为美之所以为美的东西,从而美(aesthetics)是“麻醉”(aneasthetics)的对立。这一定义与中国医学理论有着惊人的一致。中医讲“手足不仁”“皮肤爪之不仁”“形体不仁”,讲“不荣则不仁”“不通则不仁”,乃至把这种“麻木不仁”视为“气已不贯”“此为命绝也”的生死危亡之地,如此等等,都是其显例。作为这种“麻木不仁”的救治之道,中医主张通过打通我们身体感觉的壅闭不通的感通、感应之道,也即调动我们身体—身心、合内外的气机,以期恢复身体固有的敏锐的身体意识和感觉能力。
Ⅳ 段伟文 基于技术与伦理关系视角的考察
元宇宙本身并不是一个像宇宙那样的科学概念,而是对数字技术所驱动和连接的信息空间的一种新的概括性描述,是一个会根据技术发展而不断增减内涵的开放性的集合概念。 中国 社会 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段伟文研究员 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从元宇宙所代表的 科技 社会 的未来趋势廓清其实质和问题,并从技术与伦理关系视角,对元宇宙价值锚点和治理原则进行了深入分析。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本期杂志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文明出现了数字化转向,从“数字化生存”的口号到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所引领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正在步入深度数字化和深度智能化时代。正是这一时代趋势,使得人类的生存空间逐渐从物理空间迁移到赛博物理空间,从而水到渠成地催生了元宇宙的概念与创新。
毋庸置疑,在脸书更名为Meta事件的推动下,元宇宙正在成为预期的新一代数字技术驱动的创新热点,但从 科技 产业政策和治理的角度来看,越是热现象越需要冷思考。元宇宙之所以受到热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可以大致代表新一代数字、网络与智能技术应用的集成创新框架,而它是不是能够真正引领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潮流,还要看时代最终会不会选择它。
具体到数字治理和新兴 科技 治理的维度,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元宇宙的发展如何形成可以适应其创新广度、深度和速度的治理框架,从而以具有动态应对能力的敏捷治理促进其有序发展。鉴于当前元宇宙的发展尚处于概念传播与创新孵化期,在构建具体的治理框架之前,亟需进行一系列预见性的跨学科研究,为其提供一套基于理性认识的工作假设。为此,非常有必要从元宇宙所代表的 科技 社会 的未来趋势廓清其实质和问题,确立把握元宇宙开放性创新的认知策略,进而对元宇宙的价值诉求和治理原则展开前瞻性思考。
深度数字化时代的元宇宙及其挑战
元宇宙本身并不是一个像宇宙那样的科学概念,而是对数字技术所驱动和连接的信息空间的一种新的概括性描述 ,实际上是一个会根据技术发展而不断增减内涵的开放性的集合概念。近年来,元宇宙已经超越了斯蒂芬森1992年首创这个词汇时所赋予的沉浸式3D虚拟世界的内涵,拓展至物理世界中的物体、行动者、界面以及构建起虚拟环境并与之交互的网络等。关于元宇宙的内涵,加速研究基金会(Acceleration Studies Foundation,ASF)发布余如的《元宇宙路线图:通往3D网络之路》指出:元宇宙是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与物理上持续存在的虚拟空间的融合,这一融合使用户可以同时对两者加以体验;没有一个单一的、统一的实体被称为元宇宙;元宇宙的建设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虚拟和3D网络工具和物体将嵌入我们的环境之中并相互促进,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持久特征,而且这些技术的出现将取决于潜在的利益、投资和客户的兴趣,并将受其弊端和意外后果的影响。
为了描述元宇宙的发展趋势,加速研究基金会的元宇宙路线图选择了两组可能影响其演进方式的连续变化谱系:从增强到模拟的技术谱系和从私密(以身份为中心)到外在(以世界为中心)告拍的技术谱系。其中,增强技术是指通过增加新的信息控制系统加强我们与物理环境的感知与互动,模拟技术是指通过构建虚拟或镜像的世界提供全新的交互环境,私密技术涉及个人(包括虚拟化身与虚拟主体)的身份、认知和行为等内在体验,外在技术为用户提供有关周围世界的信息和控制技术。
由此形成的四个象限可将元宇宙大致划分为虚拟世界、镜像世界、增强现实和生命记录四种形态(见图1)。不难看到,这些形态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如在凯文·凯利眼里,增强现实将触发一种可以称为镜像世界的新的大技术平台的产生:不久的将来,现实世界中的每一条街巷、灯柱、建筑和房间,都将在这个人工的镜像世界中拥有同样大小的数字孪生,就像一张与它所代表的领土大小完全相同的地图一样。
然而,要把握元宇宙及其所代表的深度数字化时代的实质,探讨元宇宙对 社会 价值的可能挑战,不能停留在这类未来袜毁羡已来的畅想层面,而要以思考元宇宙为契机,在深化人们对相关问题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探讨。实际上,人们对于信息通信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本质及其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思考。其中,除了与元宇宙类似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信息圈(infosphere)以及与之相关的心智层、超文本空间、全球脑等基于空间隐喻的观念之外,具有代表性和承前启后意义的有三个方面。
其一,各种可能形态的元宇宙的基础是数字计算思想及其技术实现。 即可以通过数字化将世界和人(包括行为和交互)转化为数据驱动的信息机器,进而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或数字技术使其得以自动化运行。但由此导致的潜在冲突是,人本身并不完全等同于信息机器中的智能体,人是有思想、自主性和能动性的,人具有生物学的身体,人的感觉和认知是通过其神经认知系统实现的。对此,认知现象学家梅洛-庞蒂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指出,将人类的创造解读为信息的自然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论的意识形态,在这种绝对的人工主义的视角下,人的身体成为信息机器意义上的可能的身体,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感性的世界和加工过的世界本应该是为我们的身体而存在的。
其三,有关可编程未来的讨论表明,元宇宙本身并不神秘,其实质是由软件代码构造的可编程的世界。 2011年,世界上第一个鼠标的发明者同时也是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k Andreessen)曾经指出:“软件正在吞噬地球!”而此后图书和音像等行业被数字网络企业大规模侵蚀的事实,的确反映了这一点。对于可编程世界的含义,科西莫·亚托卡在新近出版的《数据时代:可编程未来的哲学指南》一书中指出:“软件代码在普遍和继续不断地开发、分布与激活中,从比喻到实际意义上,软件代码都在攻击和毁坏我们迄今所知的世界,以及 社会 、经济和我们生产价值的方式……总之,我们正在见证一个世界的毁灭、一个新世界的上升。”在他看来,代码所扮演的不是压缩和消除物理空间的角色,代码呈现世界的方式是创造和操纵现实。在数据时代,代码是激活空间生成活动的关键要素,从而与空间同构为代码/空间——通过代码的生成性运行,邻近性、移动性、 社会 性、可感性、可达性等关系得以产生,空间不断被修正和迭代。
立足这些重要的思考,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元宇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而是累积性集成创新的趋势。对其前瞻既不应基于各种科幻式的未来愿景,也难以从不断翻新的场景应用构想和技术解决方案中找到答案,而应该从技术谱系和与之伴随的问题谱系的追问入手,才能避免浮光掠影式的预言,并揭示出真正的问题与挑战所在。
随着元宇宙的发展,既有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探究的大致方向。其一,虚拟世界对人的行为的诱导与操控,沉浸式虚拟体验对人的神经系统的影响与伤害, 游戏 等虚拟生活对人的行为模式的改变,这些目前已经出现的问题无疑会加剧,会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应对。其二,作为数字化生存升级版的元宇宙将带来更多生活层面的挑战: 自我与数字替身和虚拟人之间的关系将会使自我认同更加困难,真实与虚拟界限的普遍模糊会导致更严重的认知障碍 ,注意力的缺失可能会成为元宇宙 社会 的新常态,人们可能会成为相互隔离的亚文化群体,等等。其三,在走向深度数字化的元宇宙时代,代码、传感器、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在空间中生成空间、在世界中搭建世界的全新的生成装置,元宇宙的空间拓扑结构将变得“无远弗届”和“如影随形”。由此产生的颠覆性力量可能会被滥用,从而成为破坏 社会 团结和影响公正的强大力量。更重要的是,即便我们可以将元宇宙及其代表的深度数字化潮流视为行星级的颠覆性力量,不容忽视的是它依然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之上,不能不考虑地球生态承载力和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作为 科技 社会 试验的元宇宙及其伦理冲击
而鉴于元宇宙既有传承性又在 探索 之中,对其可能导致的影响和应对的研究需要采取相应的认知策略,以利于聚焦恰当的问题域。为了避免老生常谈、泛泛而谈和夸夸其谈,在元宇宙的 社会 、伦理和法律等相关问题的探究中,宜采取两个认知策略。 一是开放探究性策略 ,即认识到元宇宙实际上是未完成的概念和创新,对各种可能性保持开放的态度。 二是现实可能性策略 ,即抓住其当前发展态势中最有可能激化的问题及其 社会 反响,把握实质所在,探寻可行对策。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助于厘清元宇宙相关研究的预设和边界,有的放矢。
因此,以下事实将不容无视和回避:一是世界与人的数据化,即作为元宇宙的前世或基础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扩展现实等技术实质上是对世界和人的感知与行为的数据化模拟和仿真;二是感知与体验的幻觉化,即元宇宙中的虚拟现实感建立在以假乱真的主观感知和基于幻觉的身体体验之上;三是认知与行动的可控化,即元宇宙中的增强现实和扩展现实使人的认知和行动建立在用数字化中介重新整合的经验与事实之上,成为可识别和可调控的对象。直面这些事实,不难揭示出元宇宙的发展必然引发一系列远远超出信息伦理和数字技术伦理的复合性和开放性伦理冲击,而这又将为进一步探讨元宇宙发展的基本价值诉求和治理之道奠定基础。
首先是全智能环境下的数据伦理冲击。 在元宇宙中,对人的行为和生物特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将成为其运行基础。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2018年的一项研究,在虚拟现实空间中停留20 分钟,会留下大约200万条眼球运动、手部位置和行走方式等数据。单对眼球运动的监测,就可以通过每一刻的视线位置、眨眼次数、瞳孔张开程度等详细的生物特征数据来了解人的心理状态和疲劳程度。在元宇宙中,现有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和伦理规范远不能应对这一新趋势,故从一开始就要从技术和管理上确保通过VR耳机、AR眼镜或BCI接口获得的数据及其使用安全有益,并合乎伦理和法律。
其次是感知和体验幻觉带来的深度数字化环境下的生命与神经伦理挑战。 如果元宇宙真的将引领深度数字化的未来,技术开发者就不能不对人的心智或大脑在虚拟环境中的可塑性、虚拟行为对人的行为与身份认同的深度操控以及虚拟沉浸和虚拟化身对人的认知和心理的长期性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为人类的虚拟活动划定一个身体与认知安全的界限。否则,一些元宇宙产业开发无异于毫无伦理规范和法律制约的人体试验。其中,对青少年等弱势群体的保护特别重要,从一开始就要明确限制青少年驻留元宇宙时间,尤其不能以什么世代之名不负责任地声称青少年是元宇宙的原生代。
再次是由虚拟和现实的混淆与界限消弭带来的事实伪造和意识操控等 社会 认知伦理和精神伦理层面的颠覆性影响。 应该认识到,随着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逼真度的不断提升,加之人工智能伪造和脑机接口技术的采用,元宇宙的开发不能不预防这些威力强大的技术的滥用。如它们很容易被用来混淆伪造的事实和真实的事实,甚至可用于虚构对特定事件和 历史 的虚假集体记忆,从而干预人们的 社会 认知,操控人的意识和精神。可以预见,由元宇宙技术所形成的观点极化、信息茧房等反智主义和认知偏差将更为顽固,更难于破解。
探寻元宇宙的价值锚点与治理原则
深度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如何应对元宇宙可能引发的诸多颠覆性的伦理冲击?这就需要我们超越技术层面,从人与技术、 科技 与人类文明的视野为其确立必要的价值基准或锚点。单从技术上看,目前对元宇宙的认知更多地偏向虚拟性,主要将其视为由相互连接的虚拟世界组成的大规模、持久、交互式和可操作的实时平台。但如果将技术作为人的本质特征, 科技 作为人类文明的内生变量,则可以将技术和 科技 所构建的世界定义为人造世界,从而将元宇宙视为由数字技术所连接、组织和整合起来的人造世界的新版本。
从价值层面来看, 科技 所造就的人造世界应该是为未来而构建的,它使得未来具有召唤出潜在的巨大力量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无论多么奇妙,都应该使人类文明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没有未来。如果说人类的 科技 活动在工业化时代对自然的利用已经造成了诸多使自然生态不可持续的风险,那么,数据驱动的元宇宙的发展则尤其应该避免其滥用导致人和人类 社会 的“去未来化”。
由此,立足前文所论及的开放探究性和和现实可能性认知策略,只要我们还承认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所开创的 科技 文明的基础是自然环境、资源和我们生物学的身体以及现实 社会 ,就可以对未完成的元宇宙将如何发展提出一个方向性的预设:恰如现在的网络空间并非当初所设想的完全虚拟和匿名的赛博空间一样, 作为深度数字化生存空间的元宇宙也将会是数字与物理相互交缠的空间 ,而且物质与能量、生态与环境、身体与生命、社群与 社会 的可持续、 健康 、幸福、美好生活、团结和繁荣具有更高的价值。
这一方向性的预设,有助于为元宇宙未来的星辰大海确立价值锚点。据此,我们会对其他更激进的构想保持开放的态度,但同时也要对这些构想的现实可能性提出质疑。例如,针对汉斯·莫拉维克和雷·库兹韦尔等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永生之梦,可以质疑的是,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最开始的迭代阶段,谁将可以享受这种不朽?更重要的是,从这一价值基准出发,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作为 科技 社会 试验的元宇宙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复杂的技术 社会 复合体和人造世界,其所带来的伦理冲击的本质是人与技术在价值层面的深层次冲突,而如何回应这些冲击并做出恰当的价值权衡与伦理构建,恰恰是元宇宙从0到1创新中的内在环节。
从我们所提出的元宇宙价值基准或锚点出发,结合数字治理与人工智能治理的经验,可以提出以下应对其 社会 伦理冲击的治理原则。
其一,分类治理的原则。 元宇宙在技术上是一个集合概念和集成创新,为了明晰治理路径和充分运用已有治理经验,要根据治理的需要对其做出必要的区分,从而避免政策上的含混。例如,目前可以将元宇宙大致区分为 游戏 类、数字资产类和基础设施类,特别要将相对严肃的经济 社会 生活与 游戏 娱乐 作必要的区分。在此基础上,相关的治理应该基于不同的类型,根据其规模和具体影响寻找其存在的症结,再依照现有治理路径寻求进一步的治理路线。
其二,以人为本和保护现实 社会 的原则。 具体包括一系列举措,如保护个人数据与隐私、保护消费者和用户的身心 健康 尤其是青少年身心 健康 、保护用户免受操控、平衡虚拟世界中的权利责任关系、保护虚拟世界中的公有空间和公有物品、避免和减少逃避现实与 社会 孤立现象、共同构建虚拟世界等。其中,有很多问题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例如,如何防范虚拟世界走向相对封闭的围墙花园以及亚文化群体的极端化发展等。
其三,虚实平衡的原则。 针对元宇宙虚拟化的偏向,这一原则强调现实世界中的生态、生命和生活具有更高的价值,虚拟世界、镜像世界和增强现实的建设最终是为了让现实 社会 生活更有意义和更有效率,不主张完全用虚拟人生替代真实人生,强调虚拟与现实边界的存在。
其四,绿色、幸福与繁荣的原则。 即强调元宇宙的建构要以自然环境可持续、个人生活幸福和 社会 团结繁荣为最终目标。基于这一原则,元宇宙的构建必须考虑环境和资源的约束,要将节约资源作为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人在元宇宙中的活动要避免时间与精力的过度耗费,元宇宙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要将避免上瘾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虚拟社群要引入必要的自治机制以避免极端化的团体思维和 社会 分裂。总之,元宇宙的发展要有利于现实世界的繁荣而不是相反。
最后,多元共治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一方面国家和产业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治理架构应与企业和行业自下而上的自律和自适应治理相结合,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的干预应与虚拟世界的自治相结合。在具体的治理实践中,依据数字治理与人工智能的经验,这一原则的实施应在事件导向的处理与制度化的治理、促进创新和消费者保护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更重要的是,在治理中要对元宇宙的相关问题包括负面影响开展科学研究,而不是只凭对不良后果的想象进行规制和处罚。实际上尊重和直面科学事实,对于所有主体而言是最大公约数——既可以促进和保护创新,又能使其发展符合国家、 社会 和用户的利益。唯其如此,才能促进元宇宙的 健康 有序发展,使其成为引领数字化未来美好生活的时代引擎。
Ⅳ 能给我列一些哲学的书目么 谢谢
加油...
哲学书籍
老子 《道德经》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罗素《幸福之路》
卢梭《社会契约论》
《哲学研究》、《逻辑哲学论》、《存在与时间》、《正义论》
还有最新出版的《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伯特兰·罗素
《论几何学的基础》
《莱布尼茨的哲学》
《数学原则》罩空
《数学原理》 (3卷,与怀特海合著)
《哲学问题》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
《数理哲学导论》
《心的分析》
《物的分析》
《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
《西方哲学史》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
《我的哲学发展》
与哲学有关的网站
www.tianyibook.com
http://www.phil.pku.e.cn/forum/北京大学哲学社区
http://www.platoforum.com/哲学读书社区
http://philosophyol.com/pol04/人大的哲学在线
http://www.lib.whu.e.cn/dh/mks/mksdh.htm武汉大学的马哲资源
哲学
哲学传统包括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这些学科试图回答对于世界起源,知识如何获得,以及善恶等观念的问题。基本上,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理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论证。但是,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哲学是什么?”在哲学传统之中是充满分歧与倍受争议的。
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转变而来,意思为“爱好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哲学是难以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皮尔金哲学辞典中定义哲学为“有关思想,行为,与实在中最基本与普遍的概念。”皮尔金网络中提到哲学与科学的差别在于,哲学问题的答案不能仅由经验证据来得到。无论如何,这些观点都被牛津哲学辞典所挑战:“二十世纪晚期...偏向于将哲学思考视为对于任何一种智识探索的最好实践”。的确,许多早期哲学家在自然哲学方面的观察最后都形成了现代科学对于众多课题上重要的基础。
另外,哲学较不正式的用法可能是指一种特别的方法或是信念。
哲学的历史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皮闷陪,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著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著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哲学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 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
*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 有关生命燃蠢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三门主要学科并非壁垒分明,事实上在许多方面他们互相覆盖到彼此的领域,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形而上学主张不可能忽略知识论的理论基础。同样的的知识理论就是在架构主体与形而上学事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的实践往往与道德真理的存在与否和我们怎么去了解它息息相关。哲学的困难在于,一个完整的理论通常必须在形而上学与知识论都有良好的说服力。多数的哲学家不是只有专精一个领域,或是是他在形而上学领域的主张很具说服力,知识论上却无法说服我们。只有少数具有热情与天赋的哲学家才能精通各个领域并且提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只有这样的哲学家才能名留青史,她们的理论通常非常具有说服力并且横扫历史改变了人类对于世界的看法,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从西方学术史看,科学是哲学的衍生物。后来,科学独立为与哲学并行的学科。科学与哲学有互动关系。科学产生知识,哲学产生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代西方哲学中有科学哲学,是专门研究有关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研究了科学的历史,为科学总结了许多理论模型,但这也只是解释了科学,并不是可以指导科学。哲学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来的一门学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现世”用途。有人认为,离开哲学,各门学科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或者会更好。哲学并不关注各门学科中实例、概念或定理的具体内容,它所关注的,是这些具体科学的“基本常识”,或是其中被人们惯常使用因而视作理所当然的概念、准则、定律等。这包括:促使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在哪些范围上有效?它们的威权是由什么来得到保证?它们是否已经是这门具体学科中所要求的足够的基本前提?它们对人有什么意义?等等。以及将这些疑问运用于哲学自身。
因此:
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说明。
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
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那保证推理有效的威权是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伦理学则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
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并成立更加关心。
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哲学的价值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
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一种定位的工具。
哲学理论
利他主义 —— 反现实主义 —— 佛教哲学 —— 儒家思想 —— 享乐主义 —— 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 —— 理想主义 —— 非现实主义 —— 逻辑正确主义 —— 悲观主义 —— 道家思想 —— 自我主义 —— 悲观主义 —— 理性主义 —— 现实主义 —— 唯美主义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 —— 客观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 —— 非理性主义 —— 斯多噶主义 ——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功利主义 —
哲学分支
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哲学有很多分支。
* 哲学史
o 东方哲学史
+ 印度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伊斯兰哲学
+ 日本哲学
o 西方哲学史
+ 古希腊哲学
+ 中世纪哲学
+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 德国古典哲学
+ 俄国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o 辩证唯物主义
o 历史唯物主义
o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科学哲学
* 现代哲学
o 生存哲学
o 分析哲学
o 人文哲学
o 解释学
o 符号学
o 实用主义哲学
* 伦理学
o 医学伦理学
o 教育伦理学
o 政治伦理学
o 家庭伦理学
o 生命伦理学
o 生态伦理学
* 美学
o 美学史
o 艺术美学
o 技术美学
* 形而上学
* 现象学
* 过程哲学
* 知识论
* 死亡哲学
* 人生哲学
* 法律哲学
* 心灵哲学
* 墨家哲学
* 当代英美哲学
* 比较哲学
* 当代法国哲学
* 哲学哲学
与哲学相关学科
* 相对论
* 量子力学
* 混沌学
* 弦理论
* 思维科学
* 人工智能
* 心理学
* 信息论
* 语义学
* 科学社会学
* 逻辑学
* 科学学
* 控制论
* 机械论
其他与哲学相关的学科
* 宗教哲学
* 政治哲学
* 法律哲学
* 物理哲学
* 天文哲学
* 化学哲学
* 语言分析哲学
* 佛教哲学
* 教父哲学
* 教育哲学
* 语言哲学
o 日常语言哲学
* 自然哲学
* 经济哲学
* 同一哲学
* 思辨哲学
* 生物学哲学
*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 历史哲学
* 易学
* 经学
* 玄学
* 灵源泛哲学体系
* 诸子哲学
哲学命题
* 自由意志
* 决定论
* 因果律
* 随机性
* 白马非马
* 百姓日用即道
* 悖论
* 变化日新
* 辩者二十一事
* 仁为万物之源
* 体用一源
* 天不变道亦不变
* 天道自然
* 万物皆备于我
* 物极必反
* 心统性情
* 心无本体
* 新故相除
* 形质神用
* 性即理
* 性日生日成
* 一分为二
* 一物两体
* EPR悖论
* 坚白相盈
Ⅵ 萨特和波伏娃的介绍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型斗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波伏娃1908年生于缺租戚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格-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
(6)梅洛伦理电影扩展阅读
萨特晚年:1974年萨特的左眼实际上已完全不能用了(右眼在童年时就已瞎了),高血压迫使他把每天的步行减为不到半英里。由于丧失了写作能力,他说:“我已丧失了存在的理由。”在他最后的几个月中,他表现出一生难得的平静,并对自己的思想作了修正。
他令人惊奇地同许多保守分子一起谴责苏联侵略阿富汗,支持美国抵制莫斯科奥林匹克运动会。1980年伏陵4月15日,萨特病逝于巴黎,享年74岁,数万群众为他送葬,表达悼念之情。
Ⅶ 宴请女性朋友,为什么选“梅洛红酒”比较好
宴请女性朋友,选什么红酒好?
想到这个问题,很多朋族兆喊友会愁眉苦脸。
因为女士们总抱怨,这个红酒很涩,这个红酒很酸,弄得这些朋友不知道怎么挑红酒了。
不过,这个问题让郑小塔我来回答,我会毫不犹豫地说,
“选 梅洛红酒 !”
商务宴请、朋友聚会场合上,只要有梅洛红酒出现,女性朋友们几乎都会喜欢上。
跟女孩约会吃饭,你要准备红酒,我的建议也是首选梅洛红酒。
或者,你也可以留意下饭局上的红酒。
同样是红酒,梅洛红酒跟赤霞珠红酒、西拉红酒、蛇龙珠红酒,一起出现在酒桌上,女性朋友们更宠爱的,还是梅洛红酒。
可能,你会疑惑为什么?
听我慢慢道来。
在讲原因之前,我们先得了解下,什么是梅洛红酒?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听了我这个建议后,在餐厅里请一帮女同事吃饭。
点单时,他跟服务员说,“我要一瓶梅洛牌的红酒,嘿嘿,这个姑娘们喜欢喝”。
话还没说完,周围几个懂酒的女同事笑翻了天。
这让朋友很是困惑。
拜托!
梅洛,不是一个红酒品牌呀!
它是一个酿酒葡萄的名字!
跟赤霞珠、黑皮诺、 长相思 、雷司令一样,梅洛就是一种酿酒葡萄,如下图。
那什么是梅洛红酒?
这瓶红酒是由百分之百的梅洛葡萄酿造而成,所以,它就叫做梅洛红酒。
(有些国家允许在梅洛红酒中,添加极少量的其他葡萄红酒,也可被称为梅洛红酒)
比如,酒店里常见的智利蒙特斯精选梅洛红酒、澳洲黄尾袋鼠梅洛红酒,等等。
蒙特斯 Montes(如下图)、黄尾袋鼠 Yellow Tail ,才是红酒品牌。
所以,我那个朋友点酒时,应该说,“我要一瓶蒙特斯牌子的梅洛红酒”、“有没有黄尾袋鼠品牌的梅洛红酒”。
这样说才对嘛!
如果,你在红酒酒标上看到“Merlot”的英文字样,如下图,代表着这就是一瓶梅洛红酒。
“梅洛”,这个中文名字,是从它的英文名字 “Merlot” 翻译过来的。
有时,你还会在餐厅的各种酒单上,看到“XXX美乐红酒”、“XXX梅鹿辄红酒猜燃”,其实,这些同样是指梅洛红酒。
“美乐”“梅鹿辄”,也是“Merlot”的中文翻译名字,只是不常用。
饭局上,女性朋友们喝开心了,让我形容下梅洛红酒的味道特点。
我会用两个字概括,“柔美”!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女性朋友适合喝梅洛红酒”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梅洛红酒,其实是一款很女性化的红酒。
就像星巴克的 拿铁咖啡 一样。
我们常见的赤霞珠红酒、西拉红酒,口感太过于“强劲“雄厚”“结实”。
才刚入口,酒液就已经在口腔里“左右开弓”“横冲直撞”,“霸道”地让女性朋友们直呼受不了。
而梅洛红酒,则显露出“柔情似水”兆野的一面。
“丝绸般的柔顺”,或是,“轻抚丝绸的那种细腻感”,是人们对优质梅洛红酒的典型评价。
我更喜欢用巧克力在口中融化后的那种“流质感”,来形容梅洛红酒的味道,好似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语,“纵享丝滑”。
这样的红酒,女士们能不喜欢吗?
当然,我还会继续跟女性朋友们解释,梅洛红酒这种“柔美”味道的由来。
真得感谢梅洛葡萄的“特性”——单宁中等或偏高!
赤霞珠和西拉葡萄,都是高单宁,酿成的红酒多少有些“冲”,让很多姑娘不喜欢。
特别是国内很多酒局上,还活跃着很多廉价低劣的赤霞珠红酒、西拉红酒。
这些便宜红酒喝起来,真当是“棱角分明”(酸涩明显),打破了姑娘们原本对红酒的美好幻想。
“红酒不好喝”,这种误解也是这么来的。
2019年,是郑小塔我做品酒师培训的第5个年头。
我有不少学生,是公司办公室主任或是经理助理,因为职业需要,他们来学习葡萄酒知识。
在商务接待方面,我也会直截了当地给他们建议,
“最好准备几种红酒,分而待之,男性喜欢阳刚,给男客人上 赤霞珠红酒 、西拉红酒,而女性喜欢柔美,给女客人倒梅洛红酒。”
“同时,用餐时也讲解下这样做的用意,突出我们对客人的用心。”
宴席餐桌上,贴心的你,给女士们准备了梅洛红酒,也别忘了做下介绍。
“梅洛红酒,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红酒”,你可以这样做开场白。
梅洛葡萄,是国际主流的酿酒葡萄品种之一,跟食用葡萄界的巨峰葡萄一样有名。
什么叫“国际主流”?
就像是娱乐圈中的巩俐、章子怡、汤唯,她们是国际化的明星,活跃在世界舞台,好莱坞电影中都有她们的身影。
你看!
法国出产梅洛红酒,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也有出产。
美国的葡萄园种着梅洛葡萄,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南非、中国也有种植。
几乎全世界能酿葡萄酒的国家,或多或少,都在酿造梅洛红酒。
梅洛红酒,是口红圈的YSL,手袋中的香奈儿,汽车界的丰田,是红酒界响当当的人物。
可不像意大利、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的一些地方小众酿酒葡萄,饭局上一聊起,连资深酒友都会困惑,“这是什么葡萄?啊,我都没听说过!”
这一番介绍,让女士们对梅洛红酒开始熟络起来,更加细细品味她的味道,也让场面上的气氛更加活跃。
你看在眼里,心里也有了满足感,再也没有比自己的精心准备,得到大家的认真对待,更让人开心的了。
“而且,这种梅洛葡萄,还酿出过世界顶级红酒呢”,你又继续介绍道。
法国的柏图斯红酒 Petrus,跟 拉菲红酒 并称为世界酒王,但价格卖得拉菲还要贵,也是梅洛葡萄酿造的。
里鹏红酒 Le Pin,美国富豪最热捧的波尔多红酒之一,年产量据说只有7000瓶,也是梅洛酿的。
马赛托红酒 Masseto,国际红酒界冉冉升起的新贵,被人赞美为“意大利的柏图斯”,一样是梅洛葡萄的杰作。
“就好像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天王巨星般的梅洛葡萄,酿造出众多世界名酒,也就理所当然啦”,你最后补充道。
听了你的这番话,平时只不过把红酒当做应酬工具来喝的女士们,忽然对梅洛红酒萌生了敬意。
同时,对你的印象,也有了新的改观,“跟他吃饭,能学到好多哦!”
“郑小塔,你说梅洛红酒是‘贤内助’ ”,女领导满脸的不可思议。
“对呀,梅洛红酒,就是一位伟大的‘贤内助’ ”,我指着饭局上的梅洛红酒,又一次重复道。
有些事情要说出来,大家才知道。
梅洛红酒,一直就是“成功男人背后默默无私奉献的女人”呀!
在红酒世界里,素有“赤霞珠是国王,梅洛是王后”的说法。
但最初的时候,压根儿不是这样!
全靠梅洛红酒的鼎力相助,赤霞珠红酒才建立了如此丰功伟业,才有了举世闻名的波尔多红酒!
这个故事要从三四百年前讲起。
那时候的法国波尔多还是一片沼泽地,后来荷兰人来了,拦海设坝,排干海水,形成了一片片葡萄园。
在选择种植什么葡萄上,波尔多人们选择赤霞珠。
谁让赤霞珠肯吃苦、好生养、种哪哪活呢,波尔多这种刚排完海水的地里,可不是什么葡萄都能种好的。
就这样,赤霞珠开始了它的艰苦创业生涯。
但种着种着,突然冒出个大问题,在波尔多的这种气候下,赤霞珠葡萄不容易成熟。
酿出的赤霞珠红酒,总有些生青味道,类似于青椒的气味,让皇室贵族们喝得不太愉快。
而且,波尔多气候跟姑娘心情似的,瞬息多变,一会儿降水多,一会儿下冰雹,弄不好,地里的赤霞珠葡萄就颗粒无收了。
“那时候的赤霞珠可纠结了,这么好的出人头地机会,恐怕到最后,要拱手让人了”,我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郑小塔,那后来怎么样了”,女领导听得有些焦急。
这时候,梅洛葡萄出现了。
她挺身而出,“我来帮你吧!”
在酿好的赤霞珠红酒里,混入一定比例的梅洛红酒。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混合后的红酒更加浓郁醇厚,那股讨厌的生青味好像不见了踪影。
而且,梅洛葡萄容易熟透,混调后的酒液,又有一种饱满圆润感,让最大的顾客英国人大呼,“好喝!过瘾!”
就算当年的赤霞珠葡萄收成不佳,也不用担心,梅洛红酒多加一些呗,口感更柔顺,那些欧洲贵妇喜欢着呢!
于是,在梅洛的全力支持下,赤霞珠一举成名,成为葡萄酒世界的王者,闻名于全世界。
他们混合而成的红酒,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波尔多红酒,比如拉菲红酒、玛歌红酒。
这种混合的方式,也叫做“波尔多经典混酿”,诞生出一大批世界名酒,比如美国酒王作品一号 Opus One,智利酒王活灵魂 Almaviva,等等。
“所以啊,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赤霞珠现在能名满天下,当初梅洛这位贤内助,真是功不可没”,我看着女领导说。
“赵总(女领导的丈夫)现在生意做得这么大,其实背后也是你的功劳!”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赵总的成就,还不是你的心血铸成的!”
“就像这梅洛红酒,让人敬佩啊!”
女领导听着,开心地笑了。
“来,郑小塔,让我们为梅洛红酒干杯!为无私付出的贤内助精神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