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看待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青春电影
青春是我们人生的纪念册,是我们生命中最好的芳华,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追忆,往事只能回味。我们喜欢看青春系列的电影,只不过是希望从电影人物的身上寻找自己曾经的影子。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四个家境性格不同的女孩走到了一起,她们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在一起,虽然也会有磕磕绊绊,但感情没有变,真心她们彼此的这段友谊。时代姐妹花收获了一辈子友谊,也收获了爱情,她们无疑是人生赢家。话说:有四个女孩,她们漂亮又有钱,就算她们现在没有钱,但是她们的男朋友也一定会有钱,就算她们现任的男朋友没有钱,但下一任的男朋友一定会有钱,总之她们就是又漂亮又有钱。我们总是羡慕美好的事物,喜欢美好的东西,毕竟我们的眼睛都是用来发现美的。
2. 青春片(电影)为什么依然这么火
1.对美好青春的追忆,引发共鸣
对于那些70后,80后来说美好的青春已逝,他们正是职场中的白领达人,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难免会觉得心烦和焦虑。因此有人就会怀念过去,怀念过去简单单纯的生活。在《老男孩》、《那些年》引起的“怀旧”情绪的影响下,赵薇的《致青春》沿着怀旧的路线将这种情绪一走到底。怀旧的结果也并不像《老男孩》、《那些年》那样温馨动人,不再是停留在对物品、对青春的怀旧。而是走向了对“精神”的怀旧,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对于正值青春的90后来说,青春是明媚的忧伤,我们追忆已逝的大学时光,高中时懵懂的暗恋或甜蜜的初恋。青春与爱情,总是永恒的主题。对青春的怀恋无疑成为了见证我们也曾疯狂过,爱恋过,冒险过的方式。
2.黄金档期的上映安排,天时地利人和
一部电影营销的成功,不仅要有优秀的发行团队策划、好的话题、还要选择合适的档期。档期的选择也是电影发行策划的重点。只有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有特定的消费人群才有了特定的档期。 《致青春》上映几天后就是“五一黄金周”,年轻人都有闲暇时间来影院观影。另外《致青春》上映的时间也恰好遇到学生们的毕业季。在毕业季学生往往会对校园生活恋恋不舍,面对校园青春带有一点悲伤情绪。这部电影的主题正好可以让他们发泄一下这种悲伤情绪,借助这部电影来怀念青春告别校园。也就是说电影《致青春》“在合适的时间遇上了正确的人”。
3.导演演员明星阵容强大,微博营销影响大
微博是一个新兴的、重要的的新媒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第30次发展研究报告》,截至 2012 年 6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已经达到 2.74 亿。在微博的已注册用户中有大批的明星,他们拥有超高的人气,他们所发布的微博具有强化效应,他们发布的信息传播效率更高,传播量超大。赵薇作为国内著名的明星,在微博(截至6月18日微博粉丝数量:41846316)上影响力较大,关注、支持她的粉丝很多,她所发布的信息可以迅速被粉丝传递并分享。“致青春”这一话题本就在怀旧的潮流中引人热捧,再加上微博的影响让它的受众人数直线上升。这便是作为新媒体之一的微博营销对电影票房的巨大影响。
3. 为什么这两年青春题材的电影这么火,从中能反应出什么
记忆很美好,当人们发现头发渐渐变白,皱纹逐渐爬上脸颊的时候,开始回忆起当初那段青葱岁月。那时候的自己还年轻,还有梦想要追,有勇气拼搏!偶尔回过头看看那时候的自己,是怀念更是追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 如何评价《再见,少年》这类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
《再见,少年》是由张子枫,张宥浩主演的电影,讲述的是高考前夕,少年少女因为一场剧变而关系发生变化的故事。这样的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现在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渐渐变成了青春电影的一个趋势。它取材于现实生活,更加贴近观众,也能够让年轻观众有所共鸣,从中窥见自己的青春故事,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从这个角度上看,这类校园青春题材的电影有着非常积极的一面。所以不仅仅是青少年本身的事情,更需要家长、学校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共同去营造一个良好的青春成长环境,所以青春题材电影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更加容易受到大众欢迎。
5. 为什么最近几年青春题材电影这么火
青春题材的电影之所以会这么火,是因为青春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美好,那么纯真。让人永远都想停留在青春那一刻。而且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了斗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反映给社会的事未来的希望,是一种正能量。而且现在的人,在工作或者生活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年轻人那股斗志力,来支撑他们继续往前,继续拼搏的精神,而青春片,正好反映了这种精神。所以他会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另一方面青春为题材的电影容易引起人们对曾经美好青春的回忆,容易引发共鸣。让人看到了美好的曾经,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6. 怎么看待国产青春电影
在众多的类型片中,占主流位置的一直是影片类型较为突出、系列性较为连贯的电影,比如动作片和喜剧片。从这一点来看,青春片其实难以企及。在票房回报率上,它不及动作片和喜剧片的商业价值,同时,如果论及电影的文化价值,与文艺片相比,它又显得相对单薄。但是从另一方来看,这一类型片却有着值得人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社会价值和它所引起的更多的社会话题。
中国近几年的青春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从2010的短片《老男孩》,到2011年的《青春期》、《那些年》;从2012的《青春荷尔蒙》、《全城高考》,再到2013年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这些青春片在近几年大荧幕上的频频露面,也让我们注意到这些电影的反映内容,以及它背后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进行窥探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个定义,什么是青春片?网络上对此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而在笔者看来,今天要讨论的所谓青春片,无外乎两个因素:一是主要的人物角色正处于青春阶段;二是主要的故事基调承载在青春年代。
如果探讨仔细的话,我们会发现近几年的国产青春片,是与中国社会的某些突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如高考问题、就业问题、学习阶段的成长问题、80后生活中的问题等等。这些现实中有些刺手的问题反映到影视作品上来,其社会影响可想而知。
中国青春片的悼念式作品可以从2010年的《老男孩》这部短片谈起,这部微电影相比与其他电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不同,就是它全程都是在网络上传播,并没有在院线上映,可是引起的社会反响丝毫不亚于同期的一些大片,它的豆瓣评分是8.4,时光评分是8.0。从影视本体论来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制作水平或者是主题探讨的话,都是比较过分的事情。除去它的主创人员、制作经费和制作水平不谈,一部仅在网络上流传的电影,它的电影制作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们在讨论它的时候,首先应该把它当做一部对“当年理想”致敬悼念式的怀旧片。
片中的肖大宝和王小帅无疑是7080后下层阶级的真实写照,一个是婚庆主持,一个是理发师,生活趋于平淡,有时还遭人白眼。可是当过往的梦想再次来临的时候,他们怀揣着探试的心情企图再次验证自己过往的笃定,这是一份属于“老男孩”的梦想。但是电影在此刻并没有落入俗套———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筷子兄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昭示光明路途的电影,而是一部唤醒曾经梦想的电影。尤其是在它的主题曲中,愈加反映了这一点。
如果我们细心观赏,其实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十分具有象征意味。在肖大宝开车听广播的路上,广播里的内容一段是国家的强盛壮大,一段是平民大众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两段相互交错。这种大与小的对比,强与弱的直白,把80后放置在整个中国大环境中去冷眼旁观,这样的景像描写极具深刻性,也让身为观影者的我们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笔者觉得这应该是本片在电影镜头与话语处理中最出彩的一段。
而在2011年的两部青春片中,我们看到另外的感觉。对于《青春期》这部生猛片,个人觉得可以直接把它和2012的《青春荷尔蒙》衔接起来,甚至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前传。这样说一点也不奇怪,这两部电影在画面的主色调处理、叙事方式、台词风格以及主题探讨、演员整体面貌等等电影参数上,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部电影探讨的是当前中国学生的生活和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尽管电影企图利用一切的噱头去保证票房回报率,包括俊男美女、性感露骨、台词前卫以及生活奢靡,但是它连最基本的现实反映功能都没有做到,基本上宣告了它们在评论界上的败走麦城。
其实这类学生生活电影是较难把握的,国内电影在这方面做的不尽如人意。而反观美国和印度,他们的两部电影是值得国内导演和制片人借鉴的,一部是美国的《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一部是印度宝莱坞的《三个傻瓜》。
国内的两部电影都是停留在电影的商业吸金度,而忽视了电影本身的价值。王道新《影视批评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整体意义上的电影应该是‘商品’、‘艺术’‘文化’三位一体的综合体”。毫无疑问,《青春期》和《青春荷尔蒙》只是看中了电影的第一个属性,而当我们观看《死亡诗社》时却经常被里面的创新思维和自由精神所打动,在这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的不是一群无知少年的打打闹闹,青春也远远不是这么简单,青春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意味的描述词,它具有形而上的悲剧性和形而下的现实愉快感。
所以在这种本原出发点上,《死亡诗社》带给了我们在青春中才能获得而又超出青春之外的感悟。同样的在《三个傻瓜》中我们发现了属于青春的热烈与执拗的意念,那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信念。所以有人说:“青春是狂放不羁的,是完全由个人意志控制的年岁,这样的年纪最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7. 看青春电影的好处,利大于弊
使人对青春更充满期望,青春电影大多是励志的,可碧猛以鼓舞志气,青春电影的剧情大多也不错 ,是很值得欣赏的,在剧情里也体现了一些社会现实,比悔带桥行渗如中国合伙人里面体现的 只有努力才可以出人头地,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8. 青春系列电影,揭示成长过程的苦与乐
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稍纵即逝的,但是它却承载了大部分人,格外珍贵的时光。在大部分人的记忆里,青春中欢笑,也有泪光,近几年很多青春校园电影,都创下了不错的佳绩,人们从中所顿悟到的,不仅仅是韶华易逝,更多的是人生的成长历练。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许多青春类电影都教会了人们爱与被爱,还有救赎和释怀。无论是电影《匆匆那年》,《左耳》,《致青春》,还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初恋这件小事》,《我的少女时代》,《不能说的秘密》这种纯爱系列的电影,都被称为人们心中关于青春的最好记忆。
随着青春类电影的发展,一些有着教育意义的影片,也引起了不错的反响,例如《少年班》,《悲伤逆流成河》,《夏洛特烦恼》,这三部的风格虽然略有不同,但是却深度的解读了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它更多的无关于情爱,反而是解读出人们成长背后的代价。
一《左耳》
饶雪漫的同名小说《左耳》,是很多人心中的记忆。2015年电影《左耳》风靡市场,这个讲述李珥,黎吧啦等这群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被称为难得的青春疼痛类电影。这部极具日系风格的电影,从画面和剧情,都十分的催泪。作为导演苏有朋的处女作,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它精彩的诠释了在青春最美好的年纪,他们的敢爱敢恨还有义无反顾。
电影《左耳》纯净的视角,是人们心中十分怀念的校园,此种情怀的运作确实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共鸣。作为企图走商业路线的电影,它大胆的用新人演员可以说是一次铤而走险。不过这种冒险反而让电影本身角色和演员更加的统一,演员很好的代入感,让角色栩栩如生。这部电影全新的演员配合映衬了青春系列的“纯真”与“无暇”。作为观众心目中的经典小说翻拍系列,它还是比较成功的。
二《悲伤逆流成河》
针对“校园暴力”这个敏感题材,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唤起了人们心中,对于青春的忏悔。这个发生在上海繁华都市中,被校园暴力的女孩易遥,其实就是很多无助之人的缩影。她与齐铭,顾森西之间的情爱情愫,则刺痛了很多人的内心。这部电影深刻的将郭敬明小说中青春的无奈与真实,细腻的还原,它呈现出了孩子世界中的复杂与迷茫,该电影更像是青春电影的灰色地带的诠释。
电影中悲伤的基调无时无刻都让人泪水满面,但是其意义还是深远的。随着 社会 的发展,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很多青年男女心中的痛。而在黑暗的舆论面前,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暴力的推波助澜之人,这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随着剧情的推进,所处的位置都在发生着改变,虽然这部电影有着严重的刻意贩卖“悲伤”的嫌疑,但是它唤起了很多人的消失的正义,也算意义深远。
三《匆匆那年》
张一白执导的电影《匆匆那年》,这个讲述了80后年轻人十年青春故事的电影。这部电影深刻演绎了一个男孩成为男人的心路历程。影片中所体现的爱情桥段,有嚣张还有珍惜,然而每一个成长的少年少女,都禁不住时光的洗礼。这个关于爱情和友情的故事,其背后则是很多人的回忆。
然而这部电影却依旧没有躲开许多青春类电影俗套的情节,虽然导演企图用一些80后都熟知的 历史 事件,来让整部电影更有看点,但是也未能避开观众挑剔的眼中。电影《匆匆那年》演绎出了校园爱情中,女孩的敏感还有男孩的莽撞,它之所以在青春系列电影中榜上有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浓缩了每个人不可复制的青春。
这几部青春电影被称为成年人的情怀佳作,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都能算的上是十分的精良。人们对于青春类电影的热衷,至今有增无减,可见韶华易逝的背后,其实最容易让人流泪的,反而是我们都不曾在意的青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