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类型 > 八一电影厂老片选生产队长的故事

八一电影厂老片选生产队长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3-29 17:18:39

⑴ 电影《海鹰》故事,刘江对美国人狂飙粗口,故事原型结局怎样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几乎都是黑白片,为了向1959年十年国庆献礼,他们开拍了海军题材电影《海鹰》,没想到拍了一半之后上级决定,这部电影改成彩色的,就这样八一厂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诞生了。

但是,很多拍了一半的镜头也不能全部浪费,于是我们看到《海鹰》的成片里其实还是有一部分黑白镜头的。

结语,海风吹过海峡六十余年,当年一穷二白只能用鱼雷快艇以小博大的人民海军,如今已经今非昔比,逝去的战士们可以安息了。

⑵ 岭西村是什么电影

《布谷催春》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剧情片,由贾士纮执导,金鑫主演,1982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岭西村生产队长赵东升大胆实行生产责任制,克服重重阻碍,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面貌的故事。

⑶ 译制片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

简介

译制片在中国走过了漫长曲折的路程。从最初的默片到配幻灯小字幕和"译意风"在现场讲剧情,再到真正的译制片出现,观众逐渐习惯外国明星嘴里讲著流利的中国话,而如今又似乎越来越流行看"原声片",中国的译制片在这个过程中写就了它兴衰更替的历史,也抛出了一个问题:人们还需要它吗?

诞生

1948年1月8日,大上海大戏院公映了由20多个华侨译配的义大利影片《一舞难忘》。这是第一部在中国公映的"外国人说中国话"的电影。1948年9月,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翻版组,开创了我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先河。1949年5月,一部反映前苏联近卫军战士马索特洛夫英勇事迹的影片《普通一兵》译制完成,标志著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的出现。

1949年东影早期译制片人员在兴山合影

袁乃晨回忆当时的情形,"一开始也不叫译制片,就找了个俄文翻译来翻译文本,等到配音时才发现不对,怎么人家一句我们却要三句,以为是翻译错了,找来翻译一看,没翻译错啊,那时才知道原来配音不能光意思对,还要注意字、词、句的转换。第二次配音,这回一行一行是对上了,可这嘴型又对不上了,才知道这译制工作还要考虑苏联他们的口音和语气,他们的嘴型的起合,第三次配音时就注意哪里发出这段词的闭合音。还要作出修改,就比如说乌拉是万岁的意思,可我们冲锋不喊万岁啊,就改成冲啊。不知从何时期开始叫做译制片"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片中东北味十足的配音虽有些滑稽可笑,但却与苏联红军战士的工农身份很符合,让观众感到亲切。该片的译制导演袁乃晨被称为"中国译制片之父",片中的几位配音演员也因此走上译制片的道路,成为新中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奠基人。

《普通一兵》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人员。仅1949年下半年,他们就接连完成了另两部苏联电影的译制,即《俄国问题》和《伟大的转折》。次年的产量更令人咋舌,多达31部。

从译制片《普通一兵》诞生到1965年,17年间我国译制的外国电影达到了775部。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前苏联革命题材的译制片,而这些影片中,许多都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的。

发展

就在《普通一兵》译制的那年冬天,上海电影制片厂派出翻译片组到东北学习经验,队长就是后来的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陈叙一,其被称为"中国译制片的奠基人" 1950年2月开始准备译制苏联影片,1950年3月,上影厂翻译片组译制的第一部作品《小英雄》完成(后译为《团的儿子》)。并决定在六一节放映给全国的孩子。只有四个专业的配音演员,三女一男,也是第一个由女生来配音男角色,配音导演又抽来高博等三名临时配音演员入组。同年6月,在上海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618号,一间十五、六平方米的旧汽车棚改成的放映间,加上用麻布片包稻草作隔音改装的录音棚,诞生了中国日后最负盛名的译制片基地--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片开始有了"南腔北调"的差别。如果说《普通一兵》、《小英雄》这两部对苏联影片的译制工作仅仅是实验性质,那么从那时之后,在上海、东北的译制工作就迈入了"快车道"。

1958年长影译制片拍摄小组合影

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上影厂翻译片组制作出了《乡村女教师》 、《列宁在1918》等一大批上乘之作,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至今仍是常被援引的名言。

繁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外国文化的渴求和一批爱岗敬业、有着极高专业素养的配音导演和演员的努力,造就了中国译制片最辉煌的时期。 《虎口脱险》中尚华和于鼎堪称珠联璧合的配音,将法式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魂断蓝桥》中刘广宁、乔榛的完美演绎让这部在欧美原本非常普通的影片成为中国影迷心中的爱情经典;《茜茜公主》中丁建华和施融恰到好处的表现让这个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童话成为许多影迷的最爱;《叶塞尼亚》中李梓的一句"喂,当兵的……"让美丽泼辣的吉普塞女郎呼之欲出;《佐罗》中男主角富有磁性的声音让无数人迷上了童自荣;《简·爱》让邱岳峰所演绎的罗切斯特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追捕》中冷峻刚毅的杜丘警长让毕克成为高仓健所有中文"代言人"的不二人选;群星荟萃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更是一演再演,成为配音教学的经典教材。

1962年周恩来总理与长影译制片全体人员合影

那一串串耳熟能详、精彩绝伦的对白,那一部部脍炙人口、百看不厌的影片,那些或轻柔娇媚、或阳刚洒脱的声音,作为经典永远地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和中国电影发展的史册上。

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铁达尼号》、《珍珠港》、《蜘蛛侠》、《黑客帝国》、《指环王》、《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 译制片依然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打开那扇了解异域文化的视窗。据统计,2006年译制片与原声片的比例约为10:1,每年数量有限的进口大片中,译制片仍是绝大部分影院放映的主要拷贝。

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外语学习的普及和流行,老一代配音艺术家的淡出,以及市场化环境下译制作品质量的下降,译制片似乎渐渐被纳入了"怀旧"的范畴。

"活着,还是不活?"这句《王子复仇记》的经典对白,是2006年4月中国译制片问题讨论会的主题,也是人们近来关于译制片讨论的核心,正反双方都有一箩筐理由和论据。关于中国的译制片,这是一部未完待续的历史,未来究竟怎样,或许不仅仅取决于译制片工作者的勤勉努力,更将取决于我们--大众的选择。

分类

原声本国语言字幕

这是最基本的译制片,也是为了能最快得让观众看到国外电影,但是,因为电影是靠画面和语言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因此,听不懂外语的观众一边看画面一边看字幕会极大的破坏掉电影本身的完整性,这只是一种最快速最基本的选择。但对于无法体会外语文化的人来说,看了这种译制片实际上并不等于真正看懂了电影,只是了解而已。

苏联老译制片海报

原声本国语言解说

这种译制片可能基本上没有人看过,这是在一边放原片时一边有人在解说,解说包括故事基本发展内容,并且解说人还要担任片中人物对白的表演。著名旅美华裔演员卢燕就曾经在上海做过这样的译意风小姐。因此这个要求很高,存在时间也很短,目前已经淘汰。

原声本国语言配音

这种译制片多用于纪录片,因为纪录片多为科教性质的,基本无故事性和人物,因此只需要将原声减弱并加上配音就可以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科普节目就属于这种范围。

无原声音轨本国语言配音

这就是最终的译制片了,通过本国本地语言来代替别国语言,但是要符合演员表演,嘴型相同,年龄性别在声音上做到相同,这就是最难得了。这就是我国的配音演员基本都是演员出身的原因,不过近年来,也开始专门培养配音演员了。

译制片

作品

简介

曾经有这样一些电影画面:瘦弱单薄的简·爱终于靠在了失明的罗切斯特先生肩头;面对一屋子嫌疑犯,客轮上的波洛探长终于说出:凶手是你,杰吉小姐!指挥家在水气蒸腾的浴室里一边绕圈一边哼著"鸳鸯茶,鸳鸯品";敢死队里的乌合之众叫着"头儿";甜美的茜茜公主清新活泼而又高贵典雅……

那时,谁没有花一毛钱看过电影,或者至少,没有抱着"匣子"在百无聊赖的午后听过录音剪辑?那些单调的岁月因为那些带点欧式腔调的中国话而生动起来。这些电影有着典雅的气质、轻松幽默或跌宕起伏的情节、精彩的台词,今天转头再看的时候,就像品尝陈年的老酒,或者翻开泛黄的相册,遥远的记忆在一瞬间变得无比清晰。

简·爱

《简·爱》是不能不提的经典。它在国外有很多个版本,引进到国内并由邱岳峰和李梓配音的这一版并不是最好的。但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却无可替代:"你哭了?""没有。""眼泪顺着睫毛落下来了。"

苏联老译制片海报

"还没有结婚?这可不太好,简,你长得不美,这你就不能太挑剔。可也怪,怎么没人向你求婚?"……"喔……那么早晚有个傻瓜会找到你。""但愿这样。有个傻瓜早已找过我了。我回家了,爱德华。让我留下吧。"

邱岳峰的声音是低沉沙哑的,许多圈内人士都认为他的声音条件并不好。然而,他在同行和观众眼中已经被奉为神明--他就是外表潇洒、内心痛苦、性格多变的罗切斯特,而他也可以是灵活幽默地与警察周镟的小偷(《警察与小偷》)、一步步走向失败的梦想者(《白夜》)、良心未泯的杀手(《凡尔杜先生》)、死在红军爱人枪口下的白军中尉(《第四十一》)、帅气的美猴王(《大闹天宫》),还有《大独裁者》、《巴黎圣母院》、《孤星血泪》中身份不同的各个角色。

"他配的任何一个角色都能让你服气,就认为他配小偷就是小偷,他配绅士就是绅士。"跟邱岳峰对过戏的同事赵慎之这么说。陈丹青曾写道:"当我在美国看到《简·爱》和《凡尔杜先生》,那原版的真声听来竟像是假的,我无助地想念邱岳峰,在一句句英文台词中发生'重听'"。

尼罗河上的惨案

《尼罗河上的惨案》被誉为明星云集、班底强劲的剧目之一。哪怕是一个只有几句话的小角色,也会有专人"代言"。苏秀配音的黄 *** 家奥特波恩太太,刘广宁配音的杀人犯杰吉,童自荣配的激进青年……而滔滔不绝用大段的台词分析案情的毕克(波洛探长)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机敏镇定的探长,声音浑厚得令人安心,语气又虚虚实实,张弛有度,将扑朔迷离的杀人案情条分缕析,语言有声有色,观众跟随着他透过层层迷雾,抽丝剥茧地弄清了真相。

说起毕克,不能不提的另一部片子是《追捕》。这部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并未产生太大轰动的影片在我国却能风靡一时,毕克功不可没。高仓健的硬汉形象因为有了毕克的演绎而更加入木三分,以至于80年代高仓健访问中国时,还特意与毕克会面;1999年出品的《铁道员》,高仓健还曾打算请毕克配音,只是因为毕克的身体欠佳而作罢。

不论是配《阴谋与爱情》中的斐迪南、《音乐之声》中的男爵还是《卡桑德拉大桥》中的张伯伦医生,毕克都是那样风流倜傥;而在《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里,他又是那样冷峻、凝重。尚华曾经说:"他的感情是即兴的,现场抓来,分寸感准确,感情又饱满,这是他的功力,没办法,学不来的。"

虎口脱险

如果说邱岳峰的符号是罗切斯特,毕克的代表作是波洛和杜丘的话,那么《虎口脱险》则成就了尚华 和于鼎。恐怕看过《虎口脱险》的人没有不被吵吵闹闹的指挥家和油漆匠逗得哈哈大笑的。略带神经质的乐队指挥出场的那场戏语速飞快,配这部戏的时候,尚华的血压一度升高到180,晚上睡觉都在回忆指挥的面部表情,想像他的情绪。而于鼎则是慢功出细活,他的声音条件并不出众,也算不上伶牙俐齿,配过的配角不计其数,但主角却屈指可数。尚华跟他配戏的时候就一遍一遍地陪着,等到他慢慢把台词捋顺,才投入情绪。尚华说,一次录戏,于鼎说完,音效师就用力拍一下桌子。反复排练,于鼎自己却总也不满意,直到音效师忍无可忍地说:"我手都拍肿了!"

译制片宣传画

于鼎的代表作还有《英俊少年》里的卡尔、《大篷车》里的莫汉,尚华的代表作还有《悲惨世界》里的沙威警长,《冷酷的心》里的魔鬼胡安,《加里森敢死队》里的"黄毛",《追捕》里阴险的长冈了介。

制作单位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成立于1955年,现名为"长春电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长影是我国译制片的诞生地,前身东北电影公司翻版组,译制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之后又诞生了上千部优秀译制电影和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

历年获奖作品如下:

《舞台生涯》(美国) 1979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舞台生涯》(美国)1979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永恒的爱情》(巴基斯坦)1980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妈妈的生日》(日本) 1981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神秘的黄玫瑰》(罗马尼亚) 1982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金牌》 (菲律宾) 1983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浪花之恋》(日本) 1984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弗兰西丝》(美国) 1985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上海电影译制厂

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于1957年4月1日,由近十家电影厂改组成为一个联合企业性质的公司。后经过多次改制,组建成了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好的的译制外国影视片的专业基地。它的前身是194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翻译片组。初创期的翻译片组,设在江西路福州路的汉弥尔登大楼的一间办公室内。基本成员只有组长陈叙一和翻译陈涓、杨范;译制导演周彦、寇嘉弼;演员姚念贻、张同凝、陈松筠、邱岳峰以及录音师、放映员十余人。

上海电影译制厂

当译制片这朵艺术奇葩正待艳丽怒放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摧残了文艺的百花园,译制片这朵小花自然难以逃脱凋谢的厄运。整整十年,寒流肆虐。外国影片成了"封资修的毒草",自然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但侥幸的是上译人有赖于当时所谓"内参片"的渠道,依然可以默默地精心地从事著译制片的创作。《创伤》、《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广阔的地平线》、《第八个是铜像》等阿尔巴尼亚影片系列,被译制成了中文。《简爱》、《红菱艳》、《鸽子号》、《魂断蓝桥》、《巴黎圣母院》、《基度山恩仇记》、《鸳梦重温》、《罗马之战》、《音乐之声》、《警察局长的自白》、《冷酷的心》等世界经典名片的对白,也悄悄地被演绎成中文。墨西哥的《叶塞尼亚》(1977年)、义大利的《佐罗》(童自荣配佐罗、假总督)、法国的《黑郁金香》(一开始译作黑马丁花,但因欧洲对郁金香有特定的历史原因,故译作黑郁金香。童自荣配兄弟俩)、法国的《虎口脱险》、美国的《爱德华大夫》等各国的优秀影片译成中文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

历年获奖作品如下:

《追捕》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安重根击毙伊腾博文》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啊!野麦岭》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国家利益》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胜利大逃亡》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黑郁金香》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译制片奖

《斯巴达克斯》获1986、1987年优秀译制片奖

《谜中之谜》获198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靡菲斯特》获198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随心所欲》获1989-1990年优秀译制片奖

《追寻铁证》获1991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国际女郎》获1993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亡命天涯》获1994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真实的谎言》获第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5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失落的世界》获第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7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诺丁山》获第六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9优秀译制片奖

《哈利·波特与密室》获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2年度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爱有天意》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3年度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翻译风波》获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4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惊涛大冒险》获第十二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5-2006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功夫熊猫》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7-200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八一电影制片厂

八一电影制片厂目前是我国唯一译制电影制作的事业单位。1954年,八一厂为配合部队作战、训练以及科研需要,开始译制以前苏联为主的军事教育片、纪录片和科研片,到目前共译制了140余部。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69年,八一厂开始译制外国故事片,至九十年代初,译制了内部参考片《翠堤春晓》、《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日本大海战》、《巴顿将军》、《侠盗罗宾汉》、《阿福》、《莫斯科保卫战》、《敦煌》等30余部(以上部分影片未发行)。

1994年开始,是八一厂译制片的辉煌时期,共译制了40部外国故事片,译制质量逐步提高。影响较大的有《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断箭》、《龙卷风》、《空中大灌篮》、《拯救大兵瑞恩》、《西点揭秘》、《U-571》、《珍珠港》、《指环王:护戒使者》、《指环王:双塔奇兵》、《指环王:王者无敌》、《公主日记》、《星球大战前传:复制人的进攻》、《烈火雄心》和《国家宝藏》、《星球大战前传:希斯的反击》、《国家宝藏》、《漫长的婚约》、《小战象》、《加勒比海盗1-4》、《误入歧途》、《光荣岁月》、《女王》、《 *** 纯情》、《火线战将》、《黑客帝国2、3》、《纳尼亚传奇1-3》、《飞行者》等片。

八一厂译制片获奖的有:

《阿甘正传》1996年获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

《拯救大兵瑞恩》获1998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U-571》获2000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珍珠港》2002年获第八届"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同年获第二十二届"金鸡奖" 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这是中国译制片史上首次一部影片同时获得两项国内大奖。

《烈火雄心》获十一届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提名。

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片部门

从1973年开始创作译制影片,成为中国译制片制作四大厂之一,曾译制了很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典影片,给中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瓦尔特保卫塞拉耶佛》、《桥》南斯拉夫 1973年、《山村女教师》、《小火车站》越南 1973年、《玛丽娅》墨西哥、《沸腾的生活》罗马尼亚 1977年、《大象音乐会》苏联 1977年等片。

2012年成立北京电影译制厂 ,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译制片制作部门。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

由于成立中影集团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名存实亡,因此中影集团在2003年在北洗厂成立了译制中心,2004年译制的《亚瑟王》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十一届)优秀译制片奖。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

2011年随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洗印分公司译制中心也挂牌成立了。

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中影译制中心近年来得到中影公司分配的大量外国大片的译制任务。

其他

电影频道为纪念中国电影译制片65周年,于2014年12月31日晚22:00播出讲述中国电影译制之路的专题片《永恒的魅力》

⑷ 八一电影制片厂湖北分厂的历任厂长

1951年3月,总政治部以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军队的电影厂,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迄今已经有六十周年的历史,这六十年里,八一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制片人王立君介绍,六十年里,许多老前辈担任过厂的领导,为八一厂的建设奉献了一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1、司徒慧敏(1952-1953期间任厂长)
司徒慧敏(1910年2月16日-1987年4月4日),广东省开平县赤坎永坚楼东闸村人,原名司徒柱,中国著名电影技术专家及导演。他曾经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1928年赴日本学习美术,参加了夏衍等组织的左翼艺术家同盟。1930年回国。1931年与堂兄司徒逸民合作研制成功“三友式”电影光学录音机,是中国最早制造的录音机之一。1933年,成为以夏衍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的成员。此后,他导演了《自由神》、《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白云故乡》等影片,并为《姊妹花》等片录音。1946年赴美国学习电影制作,并导演了纪录片《中国民族舞蹈》,该片获1948年爱丁堡纪录电影节优秀奖,同年被美国纽约布鲁克林音乐舞蹈学院评为5部最佳舞蹈片之一。
1952,司徒慧敏在接到回国指示之后很快就回到离开6年的祖国的怀抱。回来之后,他被建国初期祖国建设的蓬勃朝气所激励,决心为此贡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力量。担任电影技术和事业方面的领导工作。这一年4月,司徒慧敏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门筹建八一电影制片厂,并编导了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八一运动会》。该片在“1949~1955年国家优秀影片评奖”中获得三等奖,重要的是,此片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培养了大批专业的创作及技术人员。
1953年,司徒慧敏参与主持制定了中国电影事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之后,司徒慧敏担任中国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科学所所长,长期奔波于西安、广州、成都等地为电影制片厂选厂址,并规划和参与电影洗印厂以及上海、南京等电影机械厂的建设工作。他为中国电影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个拓荒牛的作用。1965年,司徒慧敏还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拍摄领导工作,与相关工作人员一起研究拍摄计划。
1987年4月4日,著名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在北京逝世。
2、陈播(1952-1966年期间任厂长)
陈播青年时代深受左翼思想影响。1937年,他经董必武介绍,到达陕西,在西北战时青年训练班学习。1938年春回到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汉青年救国会活动。同年,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曾在袁牧之导演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中扮演进步青年角色。
陈播1939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抗大文工团演员、编辑、宣传干事、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副团长,抗大七分校文工队队长。1943年带领学员深入敌后做宣传工作,1945年任晋绥军区宣传队队长,西北野战军战斗剧社副社长、社长。国共第三次内战期间,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社长,带领剧社人员参加了延安和临汾的战斗,导演歌剧《刘胡兰》和话剧《九股山上的英雄》,参加拍摄大型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
陈播后任历任西南军区文化部副部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1951年调任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1952年5月2日抵京就任。1966年5月被打倒。将八一厂从最初设计的以摄制16毫米电影为主的教育片厂,发展为以摄制35毫米电影为主的多片种综合性制片厂。1976年初被任命为总政文化部顾问,1978年调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1982年改任电影局顾问,文化部电影委员会委员。并主持电影部门的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编写大型电影史书《中国电影编年纪事》
3、陈亚丁(1952-1953年期间任厂长)
陈亚丁,1920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36年读中学时流亡到上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8年调皖南新四军军部任《抗敌》编辑、战地服务处通讯科负责人,皖南事变后任师及军区宣传干事、科长、副部工,1945年后曾任松江军区宣传部长、东北军区和四野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后历任中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总政文化部文艺处第二处长,《解放军文艺》主编,总政文化部副部长。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诗《满洲进行曲》、《战火颂》、《游击队》等。
4、张少庭(1966-1968期间任厂长)
张少庭,陕西延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长县乡苏维埃政
1979年,张少庭重返大青山根据地和老乡交流府主席、共青团延长县委组织部部长、延长县青年救国联合会主任、中共归武县委书记、归武县县长兼县大队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缉私大队教导员、第一野战军骑兵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历任骑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公安军文化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友好工作部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文化部处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兼电影制片局局长,陕西省军区副政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曾获二级解放勋章。
1966年文革开始时,总政委派文化部副部长张少庭组成文革工作组进驻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时进驻八一厂的总政工作队共6人,带队组长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张少庭;副组长是宋尚戟、那狄;组员有:钟寰、支水山、宫洁民。1966年12月,总政根据形势需要决定撤销工作组,原工作组组长张少庭改任八一厂厂长,副组长宋尚戟、那狄改任副政委,组员钟寰改任行政处长,宫洁民改任演员剧团团长。
1968年,文艺界闹得很混乱,于是八一厂被军管(军队单位被军队单位军管,想起来都可笑)。从60军派人来担任领导。
5、彭勃(1968-1975期间任厂长)
彭勃当时任60军政治部主任,是当时的总政主任李德生亲自点将点来的。
彭勃1921年生于山东莘县一个贫苦农家。当日寇的铁蹄踏进我华北大地,惨无人道地对中国百姓烧杀掳掠,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8年8月,年仅17岁的彭勃怀着对日本鬼子的满腔仇恨,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日队伍。他一到部队,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烈火,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战必冲锋陷阵。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身经百战,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指挥员。他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旅作训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师政委、60军政治部主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革委会主任兼党组书记、厂长,军政委、江苏省军区政委等职。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独立功勋荣誉章。
6、刘佳(1975-1978期间任厂长)
刘佳,笔名刘笳(1916 —2001),辽宁海城人;刘佳同志1916年11月生于辽宁海城,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干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副社长,协理员、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长、文化部部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刘佳同志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是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一至四届委员;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作品有话剧《到山那边去》、歌剧《不要杀他》、《晋察冀之歌》;导演话剧《战斗里成长》、《槐树庄》等;2001 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7、张景华(1978-1985年期间任厂长)
张景华,(1916--1991)江苏淮阴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新四军。曾任中共豫皖苏区委秘书,新四军第四师宣传科副科长兼新华通讯社淮北支社主任,华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第七兵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宿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回国后,历任总政治部八一杂志社副总编辑,1960年-1966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政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兼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常务理事。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5年授大校衔。
8、萧穆(1985-1992年期间任厂长)
萧穆潮阳市(今属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原名萧宏志。祖籍潮阳市(今属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铜盂镇。1929年生于浙江省嘉兴。
1948年9月在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就读,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第二野战军政治部、西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职。70年代后,从事电影文学编辑和创作工作。
1985年3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负责组织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大决战》(3部6集)的创作、摄制等工作,历时6年。与他人合作的电影文学作品有《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巴山儿女》、《映山红》等。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荣誉功勋章及解放大西南荣誉纪念章;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立三等功一次。获《大决战》特殊贡献奖。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制片协会常务理事。电影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 1992年9月在北京离休。
9、王晓棠(1992-1998年期间任厂长)
王晓棠,原籍江苏南京。1934年1月4日生于河南开封,幼年时代随父母迁居重庆。因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拜师学唱京剧。初中时已学会“铁弓缘”、“惊梦”等许多唱腔。1948年举家迁居杭州。次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中专,继续自学京剧。1952年参军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次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文革”中受冲击,复员到林场劳动6年,1975年平反。1984年起任导演。198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92年9月起任厂长,后兼任党委书记,1998年8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少将。
10、郑振环(1998-2001年任厂长)
郑振环,1943年12月生人,祖籍是天津武清。他从小就爱好广泛,画画,演小戏,说快板,体育,样样都好,很小的时候就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作品,对学习充满兴趣。大哥当时在民主德国大使馆工作,知道他喜欢文学,就把国外的小说买来翻译成中文给他看,外国文学对他影响很大。郑振环是60年代的大学生,开始考上了哈军工,学理工的,由于在艺术才能上过人,被解放军艺术学院选中,经过几番周折,与军事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他又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他虽然是军人,但没扛过枪打过仗。却在军事艺术领域有着颇高的造诣,在银幕上、教学讲台上、话剧舞台上施展着他的才华,是国家第一批享受政府津贴的艺术家之一。他搞话剧很有名,早在80年代,他编剧的《三个人的冰山》、《摸天》,特别是他的《天边有一簇圣火》,是描写和平年代的军人生活的,被称为戍边将士的无私奉献的颂歌。
郑振环将军曾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教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创研室研究员、《解放军艺术》杂志主编、总政话剧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现任中央电影电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是国家一级编剧,少将军衔。曾创作过《江淮风云》、《军营笑声》等多部话剧作品。从事影视创作以来,在三十余部影视片中担任过编剧和艺术指导。
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自1997年上任以来,策划出品了大型纪录片《较量》、《东方巨响》、《挥师三江》,故事片《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冲出亚马逊》等一批优秀影片。
许多人是看着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长大的,如《野火春风斗古城》、《柳堡的故事》、《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等影片老百姓都喜欢看。郑振环将军,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当厂长很偶然,那是1997年,本来他应该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当院长,就因为晚报到了一天,就去了八一厂当了厂长(在这之前任总政话剧团团长)。当时八一厂处于不景气状态,他去后,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较量》、《东方巨响》、《挥师三江》轰动了全国,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大壮了中国人的志气。紧接着又拍了故事片《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是解放战争三个系列片《大转折》、《大决战》最后一部。在风格上作了探索,注重了叙事性和纪实性,采取真人回忆的手法,有很多细节都是他亲自写的。这部电影突破了以往军事题材电影的格调和形式,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基本上中国电影方面的大奖该得都得了。前几年在全国热映的《冲出亚马逊》,是他策划的。本片取材于1999年8月至11月,我军空降兵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军官被派往南美洲委内瑞拉接受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训练的亲身经历,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塑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军人豪迈地走向世界的崭新形象,是一部扬国威、壮军威的当代现实题材影片。虽然郑振环将军刚刚从八一电影制片厂退下来不当厂长了,但他对军事题材的电影抱有一生执著,对中国电影前景充满信心。谈到中国电影目前的困境时,他说中国电影要继承老祖宗留下的好的东西,但决不能把它当做一个绳索,把自己束缚住了,不敢往前想,但大的规则不变,文学是人学,电影就是写人,包括纪录片也一样,也是写人的。
11、明振江(2001-2012任厂长)
明振江,1969年入伍,历任电影放映员、文化工作站站长、影视局局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1976年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 1990年 总政治部文化部 1997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七届理事 1969年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2007年荣获“华表奖”优秀出品人奖,2008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十佳”优秀出品人奖。
12、黄宏:2012年4月,小品演员黄宏被任命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1992年进入总政歌舞团,任小品喜剧艺术团副团长,小品喜剧艺术团团长,为总政一级演员(副军级待遇)。2007年11月出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2010年10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现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⑸ 新中国经典的老电影

新中国时期的经典的老电影有《中华女儿》、《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

1、《中华女儿》

这部电影在1950年正式公映,是新中国建立后拍摄的第一部抗日题材影片和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运用实景拍摄,纪实的手法,原生态的风格,就连战争场面也是真枪实弹,非常难得。

⑹ 经典的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有哪些

《春苗》、《海霞》、《创业》、《决裂》 、《青松岭》

一、《春苗》

《青松岭》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刘国权、姜树森执导,李仁堂主演,于1974年上映。该片根据河北省承德地区话剧团的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青松岭生产大队的青年社员秀梅、大愣等人在模范饲养员张万山大叔带领下与破坏生产的富农分子作斗争的故事。

阅读全文

与八一电影厂老片选生产队长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你好李焕英故事简介 浏览:297
电影男主写书女主是书中人物 浏览:58
爱奇艺怎么免费看vip电影 浏览:937
一条围巾的故事电影印度 浏览:822
超级关心的问题电影演员表 浏览:225
电影只要不是我丈夫高清 浏览:438
吉祥如意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 浏览:642
外国可爱小孩主演的电影 浏览:193
看电影蔡锷 浏览:946
王俊凯新电影吻戏 浏览:412
中国女孩嫁老外电影 浏览:176
拐卖女孩电影剪辑 浏览:737
平望电影院在哪里 浏览:246
光头强里边的嘟嘟小女孩是什么电影 浏览:227
猫和老鼠电影中国独家预告2 浏览:807
疫情下电影院什么时候开 浏览:522
体面是哪个电影里面的 浏览:360
狼女电影演员表 浏览:150
有关英语动画电影的简单介绍 浏览:93
演老上海的电影叫什么名 浏览: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