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一部老电影讲的是男的打架残废了,女的被迫当妓女,,,背景题材应该是民国时期
《高梁地里大麦熟》是杨立国执导的剧情伦理电影。张艾嘉、王道主演。
影片讲述了民国初年,河北某地一青年别离新婚妻子,到东北孙家台谋生。两年后接来妻子,在山上一间草屋安家,夫妻和睦。不久,妻子生下儿子。但好景不长,在一次群殴中,丈夫被打成重伤,卧床不起,家庭顿时断绝了生活来源。在借债无门的情况下,丈夫只得将妻子抵押给妓院,期望身体康复,还清债务,再赎回妻子,夫妻团圆 。
⑵ 请教电影大师两个电影名字
自从公元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制造出第一台电影机后, 电影这门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物就开始风靡全世界,让无数的人们为之倾倒。而电影大师在电影的发展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电影事业,但是,正是这些电影大师们利用他们独特的眼光、思想,一次又一次的将技术与艺术融和起来,创造了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让我们再次回顾历史,了解这些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让我们再次感受思想艺术的力量吧。
卓别林
说到电影喜剧,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卓别林,他在银幕上以层出不穷的噱头、 滑稽的表演和他独创的头戴破礼帽、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笑。然而在这种欢笑背后却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他的喜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创造了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美国电影史学家路易斯•约可布斯说:"谈论查利•卓别林也就是谈论电影。美国电影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像查利•卓别林那样,成为全世界这样珍爱的人物。"
卓别林(1889--1977)出生于伦敦一个贫苦演员家庭,父母都是游艺场的歌舞演员。他的童年动荡不安,10岁时他就进了一个滑稽剧团充当演员,开始独立谋生。1907年他加入著名的卡尔诺哑剧剧团。1913年他随团去美国演出,其间与启斯东公司签定了合同,开始在制片人兼导演——塞纳特手下拍片。
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剧片《谋生》问世。不久,前文提到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在他的第二部影片《阵雨之间》中首次登台亮相,成为日后卓别林喜剧电影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
1923年他创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别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他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马戏团》(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等。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1957年他在英国执导并主演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 《香港女伯爵》(1967年)。
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接受了为表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卓别林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剧之中,创造了世界喜剧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个人感觉:我常常被卓别林的黑白片的形象,虽然都是默声片,但是,他所塑造的形象常常为人们所称道。卓别林一直拒绝有声电影,他认为有声电影破坏了电影艺术,当然,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有些观点不免带有局限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卓别林不愧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而他作为伟大的喜剧电影艺术家,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同时,表现出对不幸命运的抗争,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百折不挠的追求。我们欣赏卓别林的影片,笑,是发自内心的笑;哭,则流着真诚的眼泪。卓别林对电影艺术的伟大贡献,写下了好莱坞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上光辉的一页。
斯皮尔伯格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1947年诞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其父是个电子计算机专家,其母是位颇有造谐的古典乐典演奏家。斯皮尔伯格自小便喜欢冒险与幻想,又勤于思考。12岁生日那天,其父送给了他一架袖珍摄影机,这使他对拍电影更为着迷。 16岁时,用8mm摄影机拍了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科幻片《大光》FIRELIGHT。影片拍成后他的父亲租了一家影院放映,一晚上就收入500美元。1969年,拍了《安布林》,这部20分钟的短片不仅使他获得几个电影奖,更引起了“环球/MCA电视剧作人肖恩伯格的注意,为他带来了份7年的合同,使他成为一名真正的导演。这一年斯皮尔伯格21岁。
1971年为ABC美国广播公司拍摄了电视电影《决斗》该片用了16天时间投资35万美元,赚得了超过500万美元的全球收入,并且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美国电视节目之一。
1974年,26岁的斯皮尔伯格进入影坛,他的第二部电影便是带有里程碑性质的《大白鲨》FAWS,并取得空前的票房成功。从此,科幻与历险成了斯氏电影的标志。
1993年,执导长达了3个多小时,纪实风格、纯现实主义的史诗黑白片《辛德勒的名单》共夺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大奖,同时还获得全世界所有电影大奖的最佳影片奖。此外,该片获得七项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全球奖、全美影评人协会、制片人公会导演公会和克里斯托夫奖的最佳导演奖。同时由他执导类型,题材和风格迥异的《侏罗纪公园》获三项奥斯卡大奖并创下全球历史最高票房纪录。1996年,拍摄《侏罗纪公司》的续集《失落的世界》上映5天收入9000万美元。
在好莱坞,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不仅是美国人的偶像,更是美国电影的奇迹。
当好莱坞对电影的商业利益日趋看重,而明星们对自己号召力的要求亦日渐增强时,导演便成了担负这双重压力的特殊角色,他们必须同时拥有金钱和才华,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影片在艺术上和票房上都很好看,而在好莱坞这份双项指数的评比中,斯皮尔伯格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斯皮尔伯格正在成为一个远远超出导演范围的活的传奇,而他的下步又总是令人难以捉摸。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
《大白鲨》1975 《JAWS》
《第三类接触》1977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ree Kind》
《外星人》1984 《Gremlins》
《紫色》1985 《The Color Purple》
《太阳帝国》1987 《Empire of the Sun》
《胡克船长》1991 《Hook》
《侏罗纪公园》1993 《Jurassic Park》
《辛德勒名单》1993 《Schindler's List》
《失落的世界》1997 《The Lost Word》
《勇者无惧》1998
个人感觉:我有时不得不承认,斯皮尔伯格是电影界的天才,他的这方面的才能早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显现出来了。我觉得,他富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有深刻的洞察力。他的作品往往是科幻与伦理道德的化身。在《侏罗纪公园》中,我不只一次为其中宏伟的画面所震撼,我们仿佛在体会人类伟大的力量,然后又倒在自然的陷阱里挣扎。在《辛德勒的名单》里,我被纪实般的镜头所震撼,被人物的精神所感动,历史又在我们面前重现。在今天好莱坞电影投资与日俱增的情形下,他理智的运用金钱,创造着艺术。他不愧是美国电影的奇迹。
戈达尔
戈达尔193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幼年移居瑞士,长大后回到巴黎。他大学时攻读的是人种学。戈达尔自小对电影就有狂热的兴趣,1950年,他进入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开始从事专职影评。随后的十年间里,他整天泡在电影资料馆,研究和观看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影片,打下了深厚的电影素养的底子。1954年到1958年,他尝试导演了五部短片。
1959年,在特吕福的帮助下,29岁的戈达尔导演了第一部长故事片《精疲力尽》并一举成名。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达尔创作的高峰期,主要影片有《精疲力尽》、《卡宾枪手》、《疯狂的比埃罗》等。
自1967年拍摄《中国姑娘》以来,特别是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之后,戈达尔与当时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_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声称他信奉苏联早期“电影眼睛派”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理论,要用影片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同时,“为了摄制革命电影,首先应该对电影进行革命”。戈达尔和它的小组拍了一系列的“政治影片”。其中包括《真理》、《东风》、《意大利的斗争》、《直至胜利》、以及《一切顺利》。
70年代,戈达尔曾遭遇车祸,一度中断拍片,移居瑞士。直到1980年才重又回法国拍摄故事片,主要有《故事》、《芳名卡门》、《新浪潮》等。
戈达尔作品年表:
《精疲力尽》(1963)
《卡宾枪手》(1963)
《疯狂的比埃洛》(1965)
《我略知她一二》(1966)
《中国姑娘》(1967)
《真理》(1969)
《东风》(1969)
《意大利的斗争》(1970)
《直至胜利》(1970)
《一切顺利》(1972)
《故事》(1980)
《芳名卡门》(1983)
《新浪潮》(1990)
黑泽明
黑泽明1910年3月23日出生于东京品川区大井町,是8个兄弟的老末。初中毕业后,黑泽明热中于绘画,并立志当一名画家。由于受到哥哥影响,黑泽明在1934年考取助理导演,进入东宝电影的前身“PCL电影公司”拜名导演山本嘉次郎为师,学习导演和编剧。
1943年黑泽明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一举成名,与《海港花盛开》的导演木下惠介同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泽明再执导筒,执意启用三船敏郎担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从比,黑泽明和三船敏郎开启了“黑泽明黄金时代”,成为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截至《红胡子》为止的17年间,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担纲的作品包括《罗生门》、《白痴》、《七武士》、《生之录》、《蜘蛛巢城》、《大镖客》和《天国与地狱》等片。不但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从此,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三船敏郎也先后以《大镖客》、《红胡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男主角奖,两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坛建立了“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的称号。
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关系突然决裂,从此,两人不再跟对方说话,也没有再合作,不过对于原因两人都是三缄其口。1970年,他根据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泽明甚至因而企图自杀。不过黑泽明很快就再站了起来,1975年他导演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0年由法国电影公司出资,黑泽明与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摄的《影子武士》则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浆。
1985年,黑泽明完成了巨型古装片《乱人》。晚年的黑泽明热心于创作古装片,艺术上的追求也更加执着,作品也具有深沉的哲理内涵。
黑泽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常常为了一个镜头的完美不惜消耗众多的人力物力。斯皮尔伯格曾说:“ 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这充分体现了一位大师对另一位超级大师尤衷的赞叹。
黑泽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艺术家。他的电影总在描写日本的武士阶层:武士阶层的历史,武士的道德风尚,武士阶层的社会作用及演变等,通过艺术去歌颂铮铮铁汉。黑泽明是不同情弱者的。如果说美国的西部片是美国文化的象征,美国精神的象征;那么黑泽明的武士片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日本精神的象征:武士那种忠于自己的团体、尽职、勇敢、正直、富有献身精神,纪律和克己,以及粗犷的斗争,是武士的品格,也是日本民族的品格。
他的影片具有十分强烈的影象感和深刻的道德观念与哲理。他有着其他日本人少有的天资,即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深邃的思想,使他成为日本最理念化的导演。他的创作方法十分特别,他喜欢由某一哲理观念出发进行构思创作。他拍的许多影片都是自成一体的,甚至有时以一个字作为主题。他首先对生活、社会、人生有某一特定的观念,然后去收集素材,构想人物和情节。这些情节和人物未必是真实的,相反是为了论证作者的哲理而被加工、夸张、强化的形象。电影只是他个人探索人生的试验。他就是要把人放在试管之中,给予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刺激,以测定人的反应。
黑泽明是日本最欧、美化的导演。他曾把莎士比亚,陀斯妥也夫斯基,高尔基等人的作品改编成日本故事搬上银幕。他也是最善于模仿美国电影的人,把现代化的电影手法与日本的民族传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他的《七武士》是部充满激烈争斗,又富有喜剧幽默和深含哲理的娱乐影片。在结构上完全是模仿美国西部片的模式。
⑶ 孟买女帝女主最后结局
电影《孟买女帝》女主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成为了印度女权运动的先驱。《孟买女帝》是印度的一部伦理电影,故事叙述16岁少女甘加(后被称作甘古拜),遭到爱人背叛被卖到红灯区「卡马提普拉」妓院。但她没向命运低头,成为了,也成为了印度女权运动的先驱。曾经有过可以结婚机会,但没有结婚,她认为丈夫会一辈子觉得她不干不净,又回到被家暴对待的循环中,最终放弃了结婚。
⑷ 成濑巳喜男的演艺经历
1930年,成濑巳喜男执导了导演处女作,无声短片《武打夫妇》; 紧接着成濑又执导了第二部电影《纯爱》,这部电影赢得松竹同期导演小津安二郎的赞许。
1931年,成濑巳喜男编导了由明山静江、加藤精一主演的悲喜剧《小职员努力吧》,影片上映后获得关注。
1933年,先后自编自导了剧情片《与君别》和《夜夜做梦》,关注艺伎和水手等底层人物的生活处境,这两部影片并列入围《电影旬报》年度十大影片。
1934年,被松竹公司管理层评为“不需要第二个小津”的成濑巳喜男离开了松竹转入了当时刚成立的照相化学研究所(简称PCL,东宝的前身)。
1935年,成濑巳喜男拍摄了他在新公司的首作,也是他的有声片处女作《浅草三姐妹》; 4月12日,成濑巳喜男在P·C·L的第三部作品《愿妻如蔷薇》上映,该片被《电影旬报》评为年度十佳电影第一位,也成为继衣笠贞之助的默片《十字路口》之后,第二部在纽约上映的日本电影。
1939年,二战期间的日本电影转向美化侵略、歌颂军国主义,成濑巳喜男一反常态,拍摄了左翼作家德永直的《工作的一家》,表明自己与军部的不合作态度。
1941年,编导了由高峰秀子和藤原釜足主演的喜剧《售票员秀子》,描绘工作为小城巴士售票员的女孩的生活,标志着成濑巳喜男和高峰秀子长期合作的开端。
1945年1月25日,执导的由德川梦声、古川绿波主演的电影《直至胜利时》上映;6月28日,拍摄了由长谷川一夫、田中绢代主演的电影《三十三间堂箭术物语》。
1951年4月14日,由田中绢代主演的剧情片《银座化妆》上映,该片回归到成濑巳喜男较熟悉的主题,揭示了被环境所改变的女人的生活,成濑巳喜男由此走出艺术创作力衰退时期; 11月23日,执导了改编自日本女作家林芙美子的同名剧情片《饭》,由原节子、上原谦主演的该片描述的是大阪郊区低下阶层的生活,影片位列当年《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第二位。
1952年6月12日,执导了由田中绢代、香川京子主演的剧情片《母亲》,讲述了田中绢代扮演带着三个儿女的贫穷的母亲,在长女的帮助下努力经营洗染店生意的故事; 成濑巳喜男拍摄了由林芙美子小说改编的剧情片《稻妻》,讲述一个未婚女子试图逃脱自己低贱的家庭环境,但最终未能如愿的故事。
1953年,导演了由林芙美子小说改编的剧情片《妻》,影片由高峰三枝子、上原谦主演,讲述了妻子设法阻止丈夫投向另一个女人的怀抱的故事。
1954年1月15日,执导了由川端康成同名小说改编,原节子、山村聪主演的剧情片《山之音》上映,影片获年度十佳第六位;6月15日,拍摄了描绘艺妓生活的剧情片《晚菊》,影片剧本取材于林芙美子的四个短篇故事,影片获年度十佳第七位。
1955年,拍摄了由林芙美子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爱情电影《浮云》,仍然起用高峰秀子扮演林芙美子悲剧原作中的女主角,影片列为当年《电影旬报》十部最佳影片第一位,入选日本名片200部。
1956年,执导了由高峰秀子,山田五十铃,田中绢代,杉村春子等主演的剧情片《骤雨》,描绘了少女眼艺妓屋中的艺妓们的悲惨命运。
1960年5月21日,导演了原节子、高峰秀子主演的家庭伦理电影《娘、妻、母》;随后又执导了由高峰秀子、森雅之主演的剧情片《女人步上楼梯时》,讲述银座酒吧女主人高峰秀子拒绝将酒吧变为妓院的故事。
1962年,成濑巳喜男监制并导演了由林芙美子的自传性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片《放浪记》,这是其最后一次执导林芙美子的作品,依然由高峰秀子扮演主演。
1964年,成濑巳喜男编导并监制了由高峰秀子、加山雄三主演的纯情节电影《情迷意乱》。
1966年,成濑巳喜男执导了由小林桂树、新珠三千代主演的惊悚片《女人中的陌生人》。
1967年11月18日,成濑巳喜男的最后一部电影《乱云》上映,该片由加山雄三、司叶子等主演。影片获1967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