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类型 > 电影故事新编

电影故事新编

发布时间:2022-05-17 02:46:07

1. 迪士尼电影为什么大多数都是童话故事改编

好莱坞的电影是行销全世界的,所以好莱坞电影的取材也是面向全球。迪士尼过去的动画电影《狮子王》取材自《哈姆雷特》,不过故事发生在非洲;《花木兰》取材自中国中国北朝的叙事诗《木兰辞》;《钟楼怪人》改编自《巴黎圣母院》……

今年4月11日,迪士尼终于敲定,自己的流媒体平台Disney+将于今年11月12日正是上线,定价每月6.99美元。

迪士尼旗下的迪士尼真人电影部门、迪士尼动画、皮克斯工作室、漫威影业、卢卡斯影业、20世纪福斯影业、福斯探照灯影业和蓝天工作室八大分支部门将携手在Disney+上线后的第一年,为之提供上架7500集电视节目、25个原创剧集、10部原创电影和特别节目以及400部老片和100部近年院线新片。

目前迪士尼至少有9部自制的“网络大电影”正在准备运作中,预算从2千万至6千万美元不等。其中有两部动画音乐电影将翻拍成真人电影,分别是1955年的《小姐与流氓》,与1963年的《石中剑》。

经典动画片《小姐与流氓》翻拍真人电影原本就是Disney+的“网大”计划

不仅如此,迪士尼还有着详尽的有关于内容生产的“五年计划”,想要靠自己庞大的影视资源储备,帮助Disney+在流媒体平台大战中脱颖而出。

流媒体对于片库的庞大需求,正是迪士尼对经典动画进行真人版电影翻拍的主要原因之一。经典IP的翻拍,不但巩固了迪士尼在观众们心中的地位,还能在电影下线后直接补充流媒体片库,以后就算是翻拍的真人电影票房表现不佳,绕开影院放映,直接上线也是顺理成章的

2. 如何评价鲁迅的《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在于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写作方式,和现在港台电影中常见的手法非常像,就是让古人说今天话,产生了一种荒唐的黑色幽默的效果。鲁迅一直称中国没有幽默,只有滑稽和讽刺,所以他大概也不觉得自己是幽默。

3.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是根据刘义庆《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改写的吗

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铸剑》即是基于《搜神记》的故事讲述。

短篇小说《铸剑》诞生于1926年10月,是鲁迅供职于厦门大学期间在集美楼上应《莽原》杂志约稿而创作的。创作完成后,先刊登于《莽原》杂志,后于1936年编入《故事新编》。
最早读这篇小说是在小学三年级,看的是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本破破烂烂的缺页的线装的繁体的鲁迅作品集。那时对这篇小说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她是“故事”而且是“新编”的,所以尽管字都认不全,还是囫囵吞枣地看了很多遍。这种断断续续的阅读给我脑子里留下了一种奇异的印象:一个由嘶啦啦腾起的白气纯青的透明的剑寡言少语的黑衣人和上下翻腾的人头拼凑起的光怪陆离的印象。可能因为故事开始于一个漆黑的晚上和那个黑衣人的缘故,整个故事给我留下的是黑漆漆的感觉。到现在为止,这篇小说在我的印象里还是黑漆漆的。那么,她这种黑色的调子究竟是源于黑色场景的渲染还是来自作者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表达呢?
黑色的时代背景

《铸剑》写于1926 年,此前,鲁迅在北平经历了“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离京南下,在厦门大学开始创作在中山大学完成创作。作者在小说中表现的复仇精神,和现实斗争是紧紧联系着的。在女师大事件、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中,鲁迅耳闻目睹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凶残和暴虐,激起了极大的愤怒,他认为应该“抽刃而起,以血偿血”。现实的严酷也促进了鲁迅思想的发展,在坚持文化战斗的同时,他深深认识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鲁迅在给许广平的通信里面就曾经说过:“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铸剑》这篇小说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创作的。
鲁迅之所以没有用杂文的形式直接表示对黑暗时代的控诉,一个可能是此类文章已经写过了(《纪念刘和珍君》);更有一个可能是阴差阳错:鲁迅在《故事新编》的序言里说:直到926年的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洞洞的。而北平的未名社,却不绝的来信,催促杂志的文章。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可见,《铸剑》的诞生有其偶然性的一面:杂志催稿的时候,恰好“翻着古书”,于是这篇古今交织的散发着奇异色彩的小说就诞生了。
鲁迅说不愿意想到目前,估计是被黑暗的气氛搞得喘不过气来,借由一堆故纸逃避一会儿,轻松一下,但其实心里还是想着目前------这又是回避不了的。只好借古说今了,可是今令人绝望,绝望得让人想笑,冷笑,鲁迅于是换了种说法,天马行空起来,油滑起来,荒诞起来,用浓重的墨色在稿纸上肆意涂抹起来------爱懂不懂,管他妈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作这篇以复仇为主题的旷世奇文又是必然的。
黑色的死亡气息

美术家陈丹青在《鲁迅与死亡》这篇演讲里拟定了一份鲁迅身边的死亡名单:
鲁迅的父亲(不到四十岁,死于病)
范爱农(三十多岁,死于溺水)
陶元庆(三十六岁,死于急病)
陈师曾(四十七岁,死于急病)
刘和珍(二十出头,死于枪杀)
韦素园(三十岁,死于肺病)
萧红(三十岁出头,死于肺病)
柔石(不到三十岁,死于死刑)
瞿秋白(三十六岁,死于死刑)
杨杏佛(四十岁左右,死于谋杀)
以上都是鲁迅生前所经历的亲友的死亡,这些死亡要么是暴病而亡,要么是死于枪杀,总之都属于非正常死亡。不知道冥冥之中是否真有定数,如毕加索死前所说:我的死将如海难,周围的小船为之沉没。一个大人物的命运,决定着他身边人的命运的起伏。毕加索死后,他的一个儿子造车祸而自杀,一个情人死于疯人院,最后一位夫人不久也举枪自杀。
鲁迅在去世的那年,写过一篇文章《死》,一个多月后,他真的就死了。这篇文章中鲁迅写了自己的遗嘱,遗嘱的最后一句是:
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被死亡气息包围着的鲁迅,从不避讳谈死,死亡是黑色的,是没有一丝光亮的黑色,永恒的黑暗,鲁迅知道那里是永恒的归宿,黑暗而温暖,所以他摆出一副与人世间诀绝的态度说,我一个都不宽恕。
鲁迅式的报仇

鲁迅曾引用明朝人的话说,我的故乡不是藏污纳垢之地,而是报仇雪耻之乡。
鲁迅的话没有错,浙江这个地方,是报仇雪耻之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未清初反抗异族毁家纾难;清末民初光复会群雄视死如归慷慨悲歌。都给鲁迅留下了刻骨的印象。
像光复会坚持由鼓吹而趋向力行,开始武装革命一样,鲁迅也逐渐意识到: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
被剖肝挖心的徐锡麟,被闹市砍头的秋瑾,都走进了鲁迅的作品。
但国人的麻木和看客的不仁使鲁迅感到绝望。于是鲁迅在《铸剑》里化作那个孤独的黑衣人,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他为复仇而生,也必将为复仇而死,为复仇,黑衣人是不择手段的,哪怕是两命抵一命。但不择手段不等于不讲策略地蛮干胡来:黑衣人用变戏法的方式,把王从宝座上诱下来,心甘情愿地一步步走向死亡。
黑衣人将王的脑袋砍落在沸水之中,让眉间尺亲手报自己的杀父之仇,毕竟,眉间尺为报此仇已经抛弃了自己的身躯。
这是他应该得到的。
眉间尺名字的由来源于他的长相——眉间广尺,我认为这活脱是一幅痴呆相。眉间尺难道不是一个痴呆的人吗?他十六岁的时候,母亲告诉他到了该报父仇的时候了,他背起那把宝剑就出门了;树林里黑衣人说要他的宝剑和脑袋,他一剑削去自己的头颅,用两只手——手抓住自己的头颅,一手手握宝剑——把它们一起交给黑衣人,并没有说半句多余的话。
当眉间尺和王的脑袋在沸水里互相撕咬逐渐落于下风时,黑衣人将自己的脑袋砍入水中,与眉间尺的头一起齐心协力把王的头咬得一动不动了。
我们看到的正是鲁迅的复仇方式,没有任何宽恕和妥协,要把仇人赶尽杀绝,哪怕追到天涯海角,追到阴曹地府,也要一雪前耻。
我们不要指责鲁迅的偏激,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群体固然有偏执的一面,但这种偏执正是他们对黑暗时代的一种矫枉过正。陈独秀说过“矫枉必须过正”。另一方面,这种复仇方式其实也是中国的传统,那种“时日何丧,予及汝偕亡”的复仇的传统。

《铸剑》中的美学

从美学的角度看,诸如战争革命这类人类的暴力行为属于壮美。美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源自西方,西方美学里面有暴力美学这个概念。
中国人的观念里,暴力不是个好玩意儿,似乎跟美扯不上关系。但其实中国人早就开始欣赏暴力美。《水浒传》里武松杀嫂,多么残忍多么美;我们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之类的军教片,感受到的也是暴力美。
暴力美做为一种观念进入中国,还是跟电影这种文艺形式有关。比如香港导演吴宇森的枪战片的一些场景:教堂白鸽鲜血死亡和子弹。被解读为暴力美学。吴宇森在好莱坞的成功,关键的因素就是他电影中的暴力美被西方观众所认可。
台湾学者蒋勋说: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用这个观点来立论的话,暴力美的本质也是孤独。
《铸剑》里的人物都是孤独的。王是孤独的:虽富拥天下,群臣美女围绕却仍然高兴不起来。眉间尺是孤独的:十六岁前活在母亲的谎言中,一旦知道了真相,却要义无反顾地去报仇。黑衣人更是孤独的,他那身装束就不像是在人堆里混的。眉间尺的母亲也是孤独的,十六年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只为长大后报仇。
《铸剑》这篇小说给我们的心理传递了一种侵略性或是残酷性的力量,这种力量经由鲁迅的如椽大笔被无限放大,我们并不清楚这种力量有多大,甚至连其中的有些意义也变得含混不清。但我们却可以从阅读中感受到舒缓释放感觉到异样的快乐,这就是“暴力”与“美学”的结合。
我们为什么会欣赏暴力呢?因为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暴力从一种生存能力蜕变为内心的欲望;我们为什么会欣赏美呢?因为美是孤独的,我们也是孤独的,我们与美是心心相印的。
我们还会孤独下去,因此《铸剑》给我们带来的这种美是永恒的。

4. 求根据老舍鲁迅巴金等人作品改编的电影..

老舍:
《二马》——有电视连续剧,陈道明主演;
《离婚》——有电影,也有电视连续剧;
《骆驼样子》——有电影(张丰毅、斯琴高娃主演),也有电视连续剧(谷智鑫、丁嘉莉主演);
《四世同堂》——电视连续剧(郑邦玉、李维康等主演);
《鼓书艺人》——电影,建国初拍的,侯宝林先生在片中出演角色;
《月牙儿》——好像有电影,记不清了;
《我这一辈子》——电影(石挥主演),电视连续剧(张国立主演,改得面目全非);
《龙须沟》——电影,有电视连续剧吗?记不清;
《茶馆》——电影。

鲁迅:
《铸剑》,根据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同名故事改编,由徐克监制,CCTV6还放过
还有就是严顺开主演的《阿Q正传》,很老了
《药》、《伤逝》、《祝福》、《祥林嫂》、《风雨故园》及纪录片《鲁迅传》、《鲁迅之路》等影片。

巴金:
巴金一生,笔耕不辍,作品浩如烟海,却很少直接参与电影的拍摄与制作,但他的几部文学作品却是电影界改编的热门原著。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家》、《春》、《秋》、《英雄儿女》、《寒夜》、《故园春梦》等,至今让人印象深刻。他的电影作品不仅激励了几代青年人,也成就了陈燕燕、孙道临、张瑞芳、王丹凤、潘虹等一代中国电影人。

鸿篇巨制———《家》、《春》、《秋》

巴金的文学作品《家》三次被搬上银幕。 第一次是在1941年,上海影界的卜万苍、徐欣夫、周贻白等以严谨的态度改编了这部名著。影片的上映引起了空前轰动,由徐莘园(高老太爷)、梅熹(觉新)、刘群(觉民)、王引(觉慧)、袁美云(梅表姐)、陈云裳(琴表妹)、顾兰君(瑞珏)、陈燕燕(鸣凤)组成的明星阵容,使影片连映一个多月场场客满,各家报纸好评如潮。作品的第二次改编是1953年1月,香港当时新成立的中联电影公司把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的同名电影作为创业作品。第三次则是1956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第三次搬上银幕的《家》演员阵容相当强大,孙道临扮演觉新,张瑞芳演瑞珏,王丹凤演鸣凤、黄宗英演梅表姐、魏鹤龄演高老爷子,影片的导演则是大名鼎鼎的戏剧博士陈西禾,这在当时可谓是超豪华的演员阵容。虽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这个版本的《家》却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出色的一个版本。

“激流三部曲”中的另两部作品,《春》与《秋》则分别于1953年和1954年由香港中联摄制完成,由李晨风导演的《春》曾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荣誉奖。在秦剑导演的《秋》中,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在影片中出演翠环一角。

激昂之歌———《英雄儿女》

电影《英雄儿女》改编自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1952年3月,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赴朝创作组深入到志愿军中体验生活,回国后巴金创作了这部作品。当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后,让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1964年,《英雄儿女》在全国放映取得巨大成功。

凄婉小调———《故园春梦》

在“激流三部曲”之后,巴金的另一部作品《憩园》也进入了电影人的视野之中。1964年,《憩园》由香港凤凰影业公司搬上银幕,夏衍担任编剧,朱石麟执导、夏梦主演,片名改为《故园春梦》。影片表现了一个城市封建家族在社会动荡中的变迁衰落,塑造了几个极富特色的人物形象。可惜的是这部内地与香港电影人精诚合作的影片未能在两地大规模公映,当时也未能引起轰动。

震撼力作——《寒夜》

巴金小说《寒夜》写的是1944年冬季到1945年年底,在国民党统治下重庆一个小职员汪文宣的生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寒夜》,1955年曾由香港华联拍摄,仍是李晨风任编剧和导演,而1984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版本则为广大国内观众熟知。潘虹与许还山的表演具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该片不仅获得文化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而且还获得了香港第九届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证书以及法国第38届戛纳电影节荣誉证书。

5. 鲁迅先生有哪些小说被拍成了电影

《呐喊》
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彷徨》
*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 伤逝
弟兄
离婚

《故事新编》
序言
补天
奔月
理水
采薇
* 铸剑
出关
非功
起死
《集外作品》
怀旧

是鲁迅所有的小说,加*的是改编成电影的

6. 一部小时侯看过的电影

铸剑
电影名:铸剑
导 演:张华勋
编 剧:张扬 杨从洁
主 演:高发 马精武 阮巡 马崇乐 杨青
上 映:1994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香港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铸剑 (1994)故事梗概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 周宣王时代的楚国。楚王奢杀,找来天下第一铸剑名师干将及其妻子莫邪为他铸剑。千将夫妇采金英铁精,苦干三年,为楚王造一名剑。楚王怕干将为他人所用,剑成之日就斩杀了干将。干将妻莫邪对此早有所料,她要丈夫铸成两把剑。一把雌剑献了楚王,一把雄剑莫邪保留着。干将被害16年后,莫邪含辛茹苦养大儿子眉问尺。莫邪把其父遇害情景告诉眉间尺,眉间尺一改以往柔弱性格,决心以雄剑为父报仇。眉间尺凭一股勇气来到王城,杀不成楚王,又被通缉捉拿。侠士晏之敖来见眉间尺,他可以杀楚王,但要借重眉间尺的宝剑和头颅。眉间尺信任他,把宝剑和自己的头颅给了晏之敖。晏之敖以献眉间尺之头晋见楚王,并设计在煮头的鼎边用雄剑砍下了楚王的头,眉间尺和楚王两颗头在鼎中进行殊死搏斗。眉间尺年幼,不是楚王对手,被楚王的头咬住不放。晏之敖见状,拔剑自刎,头颅掉入鼎中,加入战团,终于把楚王头咬得无声无息。三个头都煮成了白骨,无法分出彼此,楚国王公大臣出于无奈,只好将三个头颅均以王礼分而葬之。这就是三王冢的来历。

以前看的蔡志忠漫画 很虐心啊这个- -

7. 哪部作品是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小说

《铸剑》 数字电影《铸剑》脱胎于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同名作,故事取材于魏曹丕《列异传》,讲述名铸剑师干将、莫邪之子眉间尺为父报仇,与黑衣人合作仗剑除恶的传说

8. 求一个中国古代故事的出处.或其所拍成的电影的名称.

眉间尺,因眉距广尺得名,传为春秋著名铸剑工匠干将、莫邪之子。父为楚王铸剑而失命,遂立志复仇,以头贿客,代击楚王。事迹载《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汉赵晔)、《列异传》(魏曹丕)、《搜神记》(晋干宝)。
古时候,有一个相貌奇特的孩子,他两眉之间的距离有一尺宽,人们都叫他眉间尺。

眉间尺是铸剑能手干将的儿子。他父亲用了三年时间为楚王造了一把削铁如泥的利剑。干将知道,残暴的楚王怕他再为别的国君造剑,一定会杀掉他。临死前,他留下了另一把宝剑,告诉妻子,要他那还未出世的孩子日后为他报仇。

干将死后,他的妻子莫邪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眉间尺。眉间尺稍稍长大后,母亲就把父亲被杀的事告诉了他。眉间尺决心为父报仇。他找到了父亲留下的宝剑,告别了母亲,大步向京城走去。

楚王心里有鬼,梦见眉间尺要来杀他。他连忙叫人画了眉间尺的像,到处张榜贴文,重金悬赏捉拿这个奇怪的孩子。

眉间尺得知这些情况后,赶紧跑到深山里躲藏起来了。想到父亲的仇还没有报,他心中悲痛极了。这时,忽然走来一个黑衣人,他对眉间尺说:“拿你的头和剑来,我去为你报仇。”眉间尺觉得,只有这个办法才能为父亲报仇雪恨,他马上拔出宝剑割下自己的头来,两手捧着头和剑,把它们交给了黑衣人。黑衣人说:“你放心,我不会使你失望的。”眉间尺的尸体这才倒了下去。

黑衣人带着眉间尺的头去见楚王,楚王大喜。黑衣人说,这颗头应该放在汤锅里煮烂,不然,以后还会兴妖作怪。楚王同意了,把眉间尺的头放在汤锅里煮了三天三夜也没煮烂。黑衣人提议,让楚王亲自到锅边看一看,借他的威风压一压邪气,头才会烂。楚王来到锅边,黑衣人猛地抽出了宝剑,顿时,楚王的头落进了汤锅里。

眉间尺的头立刻咬住了楚王的耳朵,两颗头你咬我扑,一时难分胜负。这时,黑衣人忙割下自己的头,帮眉间尺去斗楚王。经过七天七夜,眉间尺终于胜利了。三颗头颅被煮得稀烂,分不清你我了。人们只得把锅里的东西分成三份,葬在三个地方,修了坟墓,通称“三王墓”。【动画片——眉间尺】
导 演:凌纾
编 剧:凌纾
上 映:1991年
地 区:中国大陆
时 长:30分钟
类 型:美术片

【小说《眉间尺》】

鲁迅小说,初名《眉间尺》,后改名《铸剑》,收录在《故事新编》,内容与传说基本一致。

【相关资料】

眉间尺故事见于多种古籍,内容则大同小异。以下谈几个与故事文本及校勘相关的问题:

1.《列异传》据《隋书·经籍志》记载为三卷,魏文帝撰。后来此书亡逸。鲁迅《古小说拘沈》辑本铸剑故事这一则录自《太平御览》卷第三百四十三。然《太平御览》卷第三百四十三“兵部七十四·剑中”所辑录之文并非曹氏撰《列异传》,而是汉刘向所撰《列士传》逸文。其文如下:

《列士传》曰:干将、莫耶为晋君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剑献君,留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剑在其中矣。君若觉,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干将。妻后生男,名赤鼻,具以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思於屋柱中,得之。晋君梦一人,眉广三寸,辞欲报仇。购求甚急,乃逃朱兴山中。遇客,欲为之报,乃刎首,将以奉晋君。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日跳,不烂。君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君,君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分葬之,名曰“三王冢”。

此条逸文之末尚有校语云:“《列异传》曰莫耶为楚王作剑,藏其雄者。《搜神记》亦曰为楚王作剑。馀悉同也。”这一则逸文及校记十分重要,第一它说明眉间尺故事的原始出典是《列士传》而非《列异传》,也非《吴越春秋》;第二,校记指出了眉间尺故事不同文本的异文,鲁迅就是按照这条校记指出的异文,将《列士传》里的眉间尺故事校订几字之后直接编入曹氏《列异传》的——这里姑且判断系鲁迅所校改,后面再分析这一问题。鲁迅辑入《列异传》文字所校改的几字是:“为晋君作剑 ”改为“为楚王作剑”;“留其雄者”改为“藏其雄者”;“具以告之”改为“告之”;“思於屋柱中得之”改“忽於屋柱中得之”;“晋君梦一人”改“楚王梦一人”;“将以奉晋君”改“将以奉楚王”;“头三日三日跳”改“头三日三夜跳”(“三日三日”当系刻误);“君往观之”改“王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君,君头堕镬中”改“客以雄剑倚拟王,王头堕镬中”。鲁迅文本见《鲁迅辑录古籍丛编》卷一和《鲁迅全集》卷二《故事新编·铸剑》中的注释,可以参照。鲁迅径直校改《列士传》的理由就是《越绝书》和《吴越春秋》的记载证明铸剑故事不可能发生在晋国,这二书均记的是吴越之史事,干将、莫耶亦传为吴人,而鲁迅在辑录《列异传》时,见到《御览》上的这一条很有启发意义的校记就算找到了一个文本的依据了。但是《御览》上的这一条校记,既然已说明曹丕的《列异传》并不取《列士传》“为晋君作剑”之说,国度变了,主角也换了,二者之间的文字又怎么能够雷同呢?校语中所谓“馀悉同”应当是指内容相同,文字也大致相仿罢了,而不是说整篇可以照搬,“《列异传》曰莫耶为楚王作剑”,鲁迅辑本并未依从照搬而只能参照别书将“莫耶”仍然写作“干将莫耶(邪)”,这一点就很说明问题;况且校记不单指《列异传》,还包括了《搜神记》,而《搜神记》的内容虽与《列士传》相同,但文字却完全两样,显然不能仅仅校改几字后就可以又同时视作是《搜神记》逸文的。因此《古小说拘沈·列异传》中辑录的眉间尺故事是否系曹丕所作是很为可疑的。

这里应该说明,鲁迅《古小说拘沈》是未定稿,生前并未刊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1卷编入了《古小说拘沈》,并“按手稿及原引据书进行了初步的校勘”。《列异传》原引据书《太平御览》,《丛编》是以景宋本作校勘的,因此笔者也以景宋本为据(系用中华书局缩印之商务印书馆1935年景宋本,1960版,1998年重印本)。《丛编》如果没有作校勘,当然不会发现问题,如1938年版《鲁迅全集》第8卷收入时的情况一样;但既然作了校勘,而且原书编纂者也提供了这种便利,所引据之书均注明了书名及卷次,这就没有理由不写出校记,尤其是当书名、作者都不相符(刘向的《列士传》变成了曹丕的《列异传》),原书编纂者又作了校改时更应该加以说明,指出其异同。并且,笔者以为单用景宋本校勘,仍然可能会存在一个问题:宋刊本固然优于各种传抄转刻本,可是鲁迅当年在绍兴整理古籍时不大可能用到宋刊本。他后来到北京辑校《嵇康集》时还只能取清代“鲍崇城刻本《太平御览》”进行比勘。1927年鲁迅在广州购到清代南海李氏重刻本,这大约不过是据鲍刻本传刻。直到1935年底,鲁迅才预约购到商务印书馆刚刚出版的景宋本一套,可是此时已是鲁迅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已无时间再以景宋本来重新校勘《古小说拘沈》了。由于《太平御览》流传的时间长,版本众多,各本中的文字是有出入的,鲁迅根据明清刻本所辑录的文字是否会与宋刊本有异呢?这是不能凭空作出推断的,显然这就很有比勘的必要。因此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时,不应只寻求善本,《列异传》也不应仅以宋刊本进行校勘,还应该用鲁迅所使用的版本进行汇校,并著其异同,这样如果遇到异文,无论是版本上的问题还是辑校上的问题就会清清楚楚了。如果汇校证明是由于版本不同而出现的差异,那么将《列士传》改头换面变成《列异传》的责任就不在鲁迅而是明清时的传抄转刻者了。

2.尽管《吴越春秋》、《搜神记》以及由鲁迅辑录的《列异传》已经确定了铸剑故事发生地在吴越楚三国,但是如果追寻更多一点资料,就能知道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点并不限于吴越楚三国,韩魏赵三晋也是其流传地。晋伏滔《北征记》云:“魏惠王徙都于此(按指古宋城县,今河南省境内)号梁王,为眉间赤、任敬所杀。三人同葬,故谓三王陵。”“三王陵在(宋城)县西北四十五里。”又,《郡国志》云:“(临汾)县西南有大池,一名翻镬池,即煮眉间赤处。镬翻,因成池,池水上犹有脂润。”(转引自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这些民间轶闻与刘向《列士传》所记是吻合的。魏晋时代持刘向说的还可举一例: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曰:“曳明之珠旗,建干将之雄戟”,《汉书》魏张揖注云:“干将,韩王剑师也。雄戟,胡中有@①者,干将所造。”《史记》刘宋裴yīn@②《集解》同张说。

《列士传》成书早于《吴越春秋》,刘向的时代也早于赵晔。刘向系汉宗室,楚元王刘交四世孙,生于约前77年(汉昭帝元凤4年),卒于约前6年(汉哀帝建平元年)。他在朝居官数十年,后来的职务是校阅古籍,他生平的功绩就在校书,这项工作使他成为了中国目录学之祖。《吴越春秋》的作者赵晔是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东汉初年,早年曾做过县吏,因倦厌仕宦,远避蜀地犍为资中(今四川资阳)。生平著述最重要的就是《吴越春秋》。由于他较刘向去古要远,晚于刘向约一百多年,又居边远之地,能够接近古史第一手原始资料的机运显然要少得多,因此《列士传》作为杂史资料的价值是不低于《吴越春秋》的,所记眉间尺故事也是值得研究重视的,不应被更晚出现的《列异传》取代。

3.眉间尺故事后来被改造为孝悌的典范。《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三辑有《孝子传》逸文,其中亦谓:“为晋王作剑,藏雄送雌。”“尺破柱得剑,欲报晋君。”“将尺首及剑见晋君。”这与《列异传》《搜神记》不同流,它也承认铸剑故事发生在北方的晋国而不在江南的吴越。《孝子传》在《隋书·经籍志》里记有多部,如晋辅国将军萧广济所撰十五卷、南朝宋员外郎郑缉之所撰十卷、南朝宋师觉授所撰八卷(鲁迅关于老莱子的材料即得于师著)、宋躬所撰二十卷等,但《御览》所辑未注为何本。刘向也有《孝子传》,隋时已亡失。鲁迅《<二十四孝图>》中提到“郭巨埋儿”故事实见于刘向的《孝子图》,不是《孝子传》,大约那是一个通俗读本。《御览》辑《孝子传》逸文显然是依从《列士传》所说,而不取《列异传》,这是值得重视的。但将眉间尺列为孝子倒是一个很滑稽的事情:眉间尺的复仇不是为了抗暴而是为了尽孝。这样一来忠孝却不能两全了,因为报父仇则必须弑君,忠君则不可能做孝子了。但是儒家学说有一个很好的解释:“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是孟子游说魏国时对梁惠王说的话(《见孟子·梁惠王》),似乎孟子已有预见,后来传说梁惠王果为眉间尺所杀。因此表扬眉间尺为义士和孝子均不成为一个问题。

9. 故事新编<<荆柯刺秦王>> 故事新编<<荆柯刺秦王>>

1. 我叫秦武阳——故事新编《荆柯刺秦王》

剑客无名?不,我叫秦武阳,也有人把我写成秦舞阳,错了就错了,一个人名声都不在乎了,还计较名字的错误吗?

我是地地道道的燕国人,可是我永远生活在那个远来的荆柯的阴影里。荆柯他的祖先是齐人,后来搬家到了卫国,卫国的人称他叫庆卿。后来,他又来到了我们燕国,我们燕国人又称他叫荆卿。他一生得志,在集市上和杀狗的高渐离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喝痛快了,高渐离击筑给他伴奏,荆柯引吭高歌,我认为,他是一个感情投入的歌唱家,唱着唱着自己就痛苦流涕了,也把高渐离打动了,扔了筑,两个人抱头痛哭。我们在旁边看热闹,不明白他们哭什么,又笑什么,你们现代人重的叫什么精神病,轻的叫抑郁症吧?

燕国本身就是一个小国,太子丹曾经在赵国做人质,嬴政是在赵国出生的,两个人小时候经常玩捉迷藏、丢手帕的游戏,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也有不说话的时候,但过了夜就有好了。拉勾,上吊,要做一百年的好朋友,好兄弟!后来,嬴政回国当了秦王,也许是官做大了,人就变了。啊,不,人家做的是君王,你们不是唱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唉,其实君王的心思才是猜来猜去你猜不明白,你别猜,你别猜!秦王对待到秦国做人质的太子丹可能不那么热情,也许是那段时间太子丹心情太郁闷,没有美酒,没有美姬,更没有嬴政的兄弟关怀……太子丹就偷跑回国了,心里那个怨恨,是一天天增长,发誓有你无我要报仇。其实,他们两个小兄弟,有什么不共戴天的冤仇!

还好,无论是《战国策》,还是《史记》,写我的时候,都把我写成勇士,我很高兴。《战国策》上写我十二岁杀人,《史记》上写我十三岁杀人,那没有错,一个是周岁,一个是虚岁。可惜他们没有写清楚我为什么杀人,怎么杀人。我父亲去世早,在城里,我们孤儿寡母,很多人都欺负我娘俩。我娘在街头摆个小摊卖馒头,你们现在叫“城管”那号人,踢了我娘的摊子……后来,有一个家伙看我娘有点姿色,竟跑到我家对我娘动手动脚,让我看见,那也是怒发冲冠,目眦尽裂,我一斧头把他给送到了西天。这有点象你们电影里的潘冬子,叫什么刀劈胡汉三!这一下,我算是出了名,《燕国日报》头版头条连续报道,《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京城骇人听闻的少年犯》等等,那些爱写夸张文章的记者,就把我写成“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了。后来,你们就知道了,太子丹让我做荆柯的副手,去刺杀秦王,我想我本来就是死罪,再多活几天吧!

易水送别,你们都知道。高渐离击筑,荆柯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司马迁他们都没有一个字写我,其实他们“垂泪涕泣”也好,“瞋目,发尽上指冠”,与我都不相关,我面无表情,秦王是谁?我和他无冤无仇,刺杀秦王干什么?这些,我都不清楚。

我第一次来到了咸阳宫,那么高大,太子丹的宫殿简直没法和它比,天壤之别啊!那么多如狼似虎的卫士肃立两旁,兵器寒光凛凛。荆柯捧着装樊於其的匣子在前面走,我捧着装地图的匣子在后面跟着,我第一次见到了秦王,不比太子丹高大,但他身上有一股气势,夺人魂魄!我要刺杀的就是他!我两腿有些发软,感觉腿肚子有点哆嗦。《战国策》和《史记》里都写了我,那是最后写我的四个字“色变振恐”,以后他们再也不写我了,我就这样出局了!

现在,多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荆柯刺秦王的文章,说我是他的陪衬,我的胆怯反衬他的勇敢!说吧,说吧,谁都有胆怯的时候,谁都有勇敢的时候,人生在于组装,看你把它组装在哪一段。光彩不光彩,全在于排列组合。《刺客列传》里写“荆柯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柯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柯嘿而逃去,遂不复会。”他是不是也有胆怯的时候?当然,你们时代的汪精卫、吴佩孚、杨度、杨荫榆、沈醉等等历史人物,还有那个末代皇帝,前半生和后半生如何评介呢?弃暗投明,晚节不保,盖棺而定!

我不是一个职业刺客,我只是在少年时代杀了一个欺凌我母亲的仇人,你们把我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我永远是刺秦的陪角,是荆柯的副手。你们后人写诗批评他也罢,赞扬他也罢,都没有我的份!我不过是一粒尘土,我来自何方,我魂归何处?我渴望在我的故事里,我是主角,我是领衔!李白写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那不是写我,但我也羡慕那些英雄……
http://www.zyhuwai.com/read-htm-tid-10119.html10119.html

2.荆轲刺秦王 (故事新编)
http://gaohana.blogchina.com/4851057.html

3.例文1:刺秦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嬴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评析:这是一则故事新编。故事新编重要的是新,这篇文章有两新。荆柯刺秦王,在刺杀之前竟有犹豫。他看到了秦王新写的文书,想到了天下苍生,他动摇了,不愿意再只考虑太子一个人的恩怨,也就是说他要突破“士为知己者死”的局限。这还不够新吗?这是一个有别于历史上的荆柯的崭新形象。其次,《战国策》里的《荆柯刺秦王》是用第三人称来叙述的,而这里换成了第一人称。这样就使得描写和叙述都非常方便。http://www.17xie.com/read-281597.html

10. 《哪吒》《大圣归来》《白蛇》,为何这几年爆红的国漫电影都是老故事新编

近些年,中国国漫也在历史的舞台上活跃了起来,其中很火的几部动漫有最近播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和之前的《大圣归来》还有《白蛇缘起》,看了这些称为中国崛起的动漫,有人就质疑了,是不是中国所谓的动漫崛起就是老故事新编呢?其实并不是,这只是崛起的第一步。

最近几年优秀动漫的层出不穷,完全是因为中国前些年在动漫界的探索得到了响应,已经找到了属于我国动漫独特的道路,就像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是一样的,相信我国动漫在今后也只会越来越优秀而不会倒退,中国动漫界堪忧的情形可能会彻底被打破,时间会见证一切,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阅读全文

与电影故事新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皮交易电影高清完整版 浏览:62
英文电影孔子 浏览:791
海王电影高清在线观看网址 浏览:316
现代电影女演员 浏览:222
84高清电影 浏览:2
街拍看美女电影 浏览:871
理发师的情人节电影简介 浏览:738
白雪公主粤语电影 浏览:758
韩国伦理电影的金希贞 浏览:903
疫情之下电影行业如何突围 浏览:802
警察电影的演员 浏览:456
测谎器电影剧情分集剧情 浏览:564
电影中中文bgm 浏览:984
尔冬说电影是什么网站 浏览:935
关于春节的电影儿童版 浏览:558
电影观后感图片高清 浏览:133
男孩子想看的小电影 浏览:799
沙溢电影怎么 浏览:470
电影人物剪辑合集 浏览:566
电影敦煌高清国语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