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青春片总得差评
靠偶像、颜值或回忆来兜售情怀,本身就是影视行业最大的误区,它只是消费自己的热爱者的热情,而不是粉丝经济真正要做到的路人转粉。
暑期档刚刚过去,而经过9月两个票房并不乐观的周末档之后,青春片《七月与安生》成为中秋档电影的一匹黑马,不但获得豆瓣评分最高成绩,还被誉为近几年“青春片救市之作”。《七月与安生》上映9天,累计票房0.98亿元,豆瓣评分7.7分,成为今年评分最高的国产商业电影。相比之下,暑期档上映的几部青春片票房低迷,票房和口碑双双下滑,多部影片质量遭诟病。
就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许晓和笔者进行了一番畅谈,暑期青春片为何集体作死?围绕在青春片上的那些回忆,咋就撑不起一个看上去凑合的票房呢?
愚以为,今年的青春片整体上看来,今年的青春片还停留在“贩卖回忆”的游离状态下,想要通过类似《致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那样,用满满的记忆来勾引票房,满满的回忆却没有实质的话题。这其实并不代表中国的青春片走向没落,而是说明中国的青春片还在停滞不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去理解今年青春片票房口碑不佳的背后原因,就不太困难了。特别是刚刚走过几年的红火期。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青春片数量每年都达21部,票房不断上涨,分别为12.4亿元、25.6亿元、35.7亿元。可到了2016年,据统计,1月份至8月份影片数量就达17部,接近去年的全年影片数量,但票房却不尽人意,仅13.3亿元,不及去年票房的一半。
在我看来,“编剧没用心”是我个人对青春片口碑不佳的主要认知。比如《致青春2》,其所致敬的青春,只是一个很模糊的面容,前作之所以成功,在于它当时出现时,国内青春片正是荒漠状态,因此简单的说说恋爱、校园和堕胎,也能勾起长期没有通过银幕去回忆青春的人们的情怀来,可当青春片泛滥之时,没有一个强烈刺激的“重口味”主题,只是靠颜值爆表或演技铺张,并不能解决审美疲劳的问题。至于《陆垚知马俐》、《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乃至《谎言西西里》,则更多的希望借助类似《夏洛特烦恼》这样噱头式的片名、经典校园民谣的回忆以及向经典致敬的取向来赢得关注。但同样,在编剧的初始阶段,就没有真正为他们的青春片,设定出一个能够勾起回忆的核心议题和冲突来。
观众们对青春片并不腻味,他们只是渴求更加深刻的回忆,触及灵魂,而不是仅仅是翻开老相册浮光掠影一番。
而且市场的急功近利也颇为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吴亦凡演的《致青春2》、《夏有乔木》,短时间内上两部同一个偶像主演的两部同类型电影。
这完全是对粉丝经济的认知偏差所导致的。靠偶像、颜值或回忆来兜售情怀,本身就是影视行业最大的误区,诚然,会有粉丝因此去买单,为了看自己的偶像一眼,但那只是很小一撮极品粉丝。更多的观众,是因为影片的叙事、演员的演技,而变成粉丝。粉丝经济是一个特别虚、特别没有忠诚度的概念,它只是消费自己的热爱者的热情,那本身就是对偶像前途的最大伤害。用好的作品,不断实现路人转粉,才是粉丝经济的真谛,即你不是消费粉丝,而是吸引粉丝。
最后说个最老套的话题,拿什么来拯救青春片?个人观点是,青春片的出路是去偶像化,走话题路线,就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将那十年和大院文化,通过一群孩子的成长、玩闹,表现出来,每一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同时,每一个人都能因此而引发深思。无思考不青春,可以小成本、更要大智慧,这或许才是青春片未来的出路。而且,请不要将青春片和校园简单的划上等号,它其实只是青春出现的一个场景。
㈡ 是什么让你开始讨厌国产青春电影
当每一个青春电影都是一样的内容,谈恋爱,打架逃学,甚至意外怀孕。一点都不符合现实,这样的生活只是很小部分人的生活,还是有许许多多好好上学积极向上的学生在为了梦想而奋斗的。
㈢ 迷与狂观后感600字,www过你是
青春片泛滥,谁都想分得一杯羹,于是,近期又有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上映——《迷与狂》。
导演颜廷录本是企业管理界的一位专家,跨界操刀青春电影,除了姜潮,一群全新面孔的演员,导演拿着这些人又打出了哪些牌。
带着疑问,走进影院,看完整部电影。
从最开始两个难配趴在阳台上看走过的美女同学,我以为,又走进了一部烂俗的青春片,但接下来的情节,也算是略微看到一丝惊喜,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烂。
当然,在青春片烂大街的今天,你要再讲出什么新意确实有点困难,所以,整部片子的基调依然逃不开,学校追女孩-毕业-租房找工作-男主感情出现问题-男主男配工作出现问题-男主难配一起创业-创业中发生各种小故事-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束。
这片基本没有逃脱这个套路,要讲的无非也是青春无奈,友情可贵,梦想有的时候是结果,有的时候只是过程,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发生的友谊才最为珍贵。
所以,为了讲这个故事,本片也采取了很多的方式,我觉得,整体画面还是可以的,但有些部分有点过于雷同,比如卖甘蔗那里,卖一会,回家讨论一下,卖一会,回家讨论一下,反倒是三个人找工作那块,有点意思,也显示导演对于营销环节的一个熟知度,其他的,较为普通。
既然故事没有太多可以唠叨,咱们就说说幽默这块,这片在宣传时打出“保证让你情不自禁地笑,但不保证你会偷偷地哭”,在整部片中,确有不少笑料,几个配角戏演得比较足,比如那个胖子老板,比如那个大舌头配角,还有那个屌屌的男配,也挺搞笑,情节的设置给了影片一些小小的增色,让人不觉得过于乏味。
在演员的演出方面,女主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基本就是来配戏的,而男主姜潮很有型,两个男配刚才说了,那个演“华哥”的在形象上符合要求,但配音可能欠缺一点。
整体而言,这片作为初出茅庐之作,能够上院线并且获得一定排片,实属难得。其实,对于青春,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左耳》是一种,《万物生长》是一种,可能《迷与狂》也是一种,我们都拥有自己的青春,过好每一天,可能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