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磨金石教育干货分享|剪辑技法之跳切(上)
跳切剪辑,一种在传统与现代剪辑之间划出界限的手法。无技巧的剪辑中,它以大幅度跳跃式镜头组接,突出必要内容,省略时空过程,打破了常规状态镜头切换时所遵循的时空和动作连续性要求。
追溯跳切剪辑的起源,不得不提到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他发明的电影拍摄技术“停机再拍”,为跳切提供了前身。一次意外的胶卷故障,让梅里爱发现停机再拍技术的奥妙,并在《月球旅行记》中巧妙运用,为之后的大规模运用奠定了基础。
让·吕克·戈达尔在1960年执导的《精疲力尽》中,将跳切技术彻底展现在大众视野,被广泛应用。戈达尔创造的“12刀”剪辑实验,被视为电影史上的重要转折。跳切不仅解决了电影片长的问题,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战后年轻人断裂失衡的心理状态。
跳切成为对传统剪辑理念的挑战,揭示了电影制作的虚假性和现实的断裂性。青年电影人们尝试打破传统视听秩序,获得“生动的现代视听效果”,对电影语言进行再开发,为影像表达注入活力。
众多学者和理论家如傅正义、Gael Chandler、乌拉圭的丹尼艾尔·阿里洪、美国学者博格斯和皮特里、邓烛非、周新霞、大卫·波德维尔、鲍比·奥斯汀和盖文·米勒等,都对跳切剪辑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述,认为其在电影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跳切剪辑凭借其大胆的采用,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不仅解决了电影制作中的实际问题,还深刻影响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在不断尝试和创新中,电影语言得到进一步开发,为影像表达带来新的可能性。
B. 电影史上有哪些剪辑惊为天人的电影
戈达尔《筋疲力尽》,这部片子出来以后电影界震惊了,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剪!因为戈达尔创造了跳切,这个以往在流畅剪辑中被认为是错误的剪辑手法。
C. 问一些电影的问题(很专业的)
这基本上算是我的专业课了。不能说给你确切地回答,毕竟你很多问题都是问的一些个人看法的意思,类似读书感想,所以相对的,我也只能用我的一些看法来回答。
1.相信你能问这些问题,应该知道安德烈.巴赞这个人的生平,我也就不过多地说。安德烈.巴赞是《电影手册》的主编,也是《电影手册》的创造者。在电影届著名的几次运动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新浪潮运动,而新浪潮运动的几大代表人物都是出身于《电影手册》的电影评论员,而他们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巴赞的电影理论,被称之为“电影手册派”。所以,尽管巴赞没有参加新浪潮运动,他依然是当之无愧的“电影新浪潮之父”。而在新浪潮的代表人中,就有你所提到的 让.吕克.戈达尔。
巴赞认为,电影的本质应该在于还原事物的本貌,应该是通过各种手段还原社会的本来面貌,他主张使用景深镜头,长镜头(简单来讲,就是一段长时间不进行剪辑,只依靠运动等具有强烈真实性的一组镜头),而在巴赞理论提出之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对电影的冲击意义十分深远,这种理论就提供了对于电影的另一种思考,通过长镜头,景深镜头营造一种氛围,而不是通过蒙太奇(艺术剪辑)来造成冲击效果。
戈达尔在巴赞的理论上有所延伸,在还原真实性的基础上扩展到打破戏剧性。戈达尔非常重视还原现实生活,这不但从他的作品大多源自于年轻一代现实,甚至自传色彩的取材上可以看出,而且可以从他对演员的看法上可以看出,他拒绝演员表演,让演员在银幕上还原自我真实。而且,戈达尔大量使用跳接手法。所谓跳接,就是说,在镜头连接上不符合观众的观影习惯,产生了跳、不连贯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你的问题了。正是巴赞的理论,造就了长镜头的工作方法。但我想,也正是巴赞的这种还原真实性的长镜头理论,决定了戈达尔的创作思想——还原现实,打破戏剧。而跳接,很明显,打破了一个完整的电影空间,打破了戏剧感。从本质上来说,巴赞长镜头与戈达尔跳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就这样通过新浪潮运动联系宰了一起。
2导演是一部影片的灵魂,他要完成所有包括镜头、声音、剧情的场面调度,一部电影就是通过这些元素得不同组合方法体现导演的风格的。在巴赞之前,导演的地位是很低的(如《乱世佳人》,换了绝对不止3个导演。早期的制片过程是演员至上,导演可以随意更换)。巴赞提出了电影的作者属性,也就是说 ,提出了一部电影应该作为一种艺术体现了创造者的主观思想感情,通过不同的画面美学,不同的技巧风格,不同的色彩偏好等,而巴赞认为,电影的作者就是导演,随后的新浪潮运动也传承了此种风格。这也就是你所问的“导演始终把握时间的发展过程”。
后面的话就相对好理解了,举个例子,导演决定了想要拍出的剧本,决定了想要的镜头,但具体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摄影师,摄影美学,不同的摄影师也会给出不同的画面,在导演描绘想要的画面之后,是需要摄影师凭借自身影响感来拍摄创造的,而这种美学画面总能传达给人额外的诗意。
也可以用另一种比喻,一本小说,按照作者的意思写完了,但是关于他自身文笔所能带给读者的冲击,细腻的感受,他不可能完全预料得到,而在他安排之外的就是这种更浓郁的诗意,是观者通过自身经历所能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3其实如果你细心看的话,可以说,基本上市面上大部分电影都能涵盖大量的电影语言,包括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灯光、焦距、声音等等各种方面,而且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使用偏好。象你所说的,包含所有电影语言的电影不可能存在,因为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体系,理论、技巧、拍摄方法都在不断的创新着。至于《公民凯恩》,可能单看剧情的话是有些无趣,但是黑白电影也不是一无可取的,《辛德勒名单》也就是通过黑白色调营造沉重的氛围、一种回忆感,《南京、南京》也是一样的。简单来说,《公民凯恩》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好评,是因为他的导演奥逊.威尔斯在那个年代显示出的超越时代的敏锐电影触觉。有些片子会被时间掩埋,而有些片子在长久过后会被人理解,然后被别人惊叹于其中的敏锐眼光。《公民凯恩》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其实在他上映的时候评论是很差的。正如你所说的,对于现代人也许是没有办法看,但对于电影手法刚刚萌芽的时候,他就能够敏锐的呈现许多现代影片中才刚刚发现的美学手法,这也就是他的独到之处了。《公民凯恩》中一开始的几个画面缓缓向前推进,但是窗户的灯光位置却一直没有改变,而且这组镜头营造了一种窥视感,这也是当时没有的。还有影片的继续风格,通过别人的描述来营造一个人的矛盾形象,这种手法也是没有的。还有凯恩后来离婚前屋子的空旷场面,镜子里景深镜头的运用,三角构图法则等等。很多老片子是最简单经典的教材,相当于模板,更方便学习。只有在学习完模板之后,才有精力去研究现代电影在摸版基础上扩展的美学。
4当然不是真的了,就如同现在问一句“美术的手法已经探索完了吗?”“摄影的手法已经探索完了吗?”一样。在创造性理论诞生之前,谁都无法预测。正如同,牛顿三大定律提出后人类还一度认为世界上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了是一样的道理。虽然没有什么特别著名的理论手法,但是你看的电影多了也会感受到一些不同的手法,正如同巴赞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也绝对想不到电脑的后期制作,光的色彩变化,更深入的布光美学、特技,在当时都是没有提出的,电影里面看似每一个美丽的画面都是很有讲究的,不是说谁抗着摄影机站在那里就可以拍出来的,不然摄影师还靠什么吃饭。
巴赞这句话的意思,个人认为,他指的是电影的作者属性时代到来,是一个创作的时代,而不是说手法已经探索完毕了,巴赞作为一个理论派兼且实践派的人,应该不会有这种明显的误区。
5这方面的书我没有多看,但是你可以看看在蒙太奇理论权威的著作。蒙太奇理论的重要人物是前苏联的爱森斯坦,此外还有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等人,搜索一下他们的著作就好了,也正是爱森斯坦提出了声音的蒙太奇效果。其实蒙太奇的最初意思就是“剪辑”的俄语发音,后来通过了这些人的理论才有了新的意义。
6.乍听之下,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内在思想主张是对立的,但这不代表我们在实践中不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事实上,无论是新浪潮还是苏联蒙太奇对于这二者的理论运用都过于绝对。而现在我们看到的电影都是将两者很好结合的。每一次剪辑都必须做到有意义,蒙太奇可以不仅过叙事直接创造感情,而长镜头可以还原真实性,其实二者从理论上也没什么本质的冲突,没有谁说过:你要是想还原真实性就绝对不能用蒙太奇……太无厘头了。现在电影中没用蒙太奇我没看过,没用长镜头的倒是有,长镜头更适用于纪录片什么的拍摄,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很枯燥,因为视角什么的变化少,也不能通过剪辑节奏表达感情。
总之,技巧都是为了表达作者思想而存在的,电影的每一次技巧使用必须有理由,不然就只是技巧的卖弄,没有任何的叙事效果、艺术效果。无论是蒙太奇还是长镜头都是这样。
建议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中外电影史,或者视听语言,影视美学之类的书,这些非理论性书籍对技巧的概念讲述的不错,会有一个大概的轮廓。也不会造成你关于第4个问题那样的误区,毕竟,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D. 电影常用的剪辑手法有哪些
1.离切剪辑
离切剪辑就是指把画面先插入镜头中,然后顺应剧情的一步步发展,再把画面剪辑回来。好比说一对男女正在看月亮,男的说:你想要月亮吗?然后画面一转切到了月亮上,然后画面再一转,回到男女的身上,继续对话,这就是离切剪辑经常用的。在很多电影中,这都是最基本的一种剪辑手法。
2.跳切剪辑
跳切剪辑手法经常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往往是同一镜头场景不变,但是主体会发生变化。我们举个例子,一家店铺,先是一个年轻人坐在里面,然后画面一转,整个场景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少年却变成了老年。
3.淡入淡出
在很多经典好莱坞电影中都普遍使用了这种剪辑手法,当一个镜头结束时,画面会逐渐的变黑,一直到整个屏幕变黑,然后下一个镜头再从黑暗中慢慢的淡出。
4.跳跃剪辑
跳跃剪辑经常用来表达主体前后的截然不同,就好比说做个噩梦,上一个镜头中主角还在安静的睡觉,但是画面突然一转,画风就变得非常激烈,可能是打斗也可能是凶杀,或者是更为激烈的镜头。
5.隐藏剪辑
隐藏剪辑就是运用遮挡物的出现来完成镜头的转折,遮挡物会成为镜头的转折点。
E. 电影史上有哪些剪辑惊为天人的电影片段
曾经被好莱坞称作非常典型的一部电影叫做《泰坦尼克号》当中就有一个片段是Jack和rose跳船的那一个片段,我觉得非常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