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洪湖赤卫队电影简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赤卫队在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战斗中屡建功勋。1930年夏,彭家墩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大队长刘闯,根据县委指示,率赤卫队主动撤退, 民团组织白极会首领彭霸天勾结保安团冯团长卷土重来。韩英根据打入敌保安团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张副官提供的情报,组织力量重创犯敌。敌人伪装撤退,意欲阴谋偷袭。韩英识破诡计,便和刘闯率员狙击。在掩护乡亲时,她不幸身陷敌手。彭霸天抓来韩母,企图以母女之情软化韩英,遭到失败。刘闯在失去与领导联络的险 恶环境中,仍频频出击。这时,敌人派遣特务王金标作内线,妄图伏击赤卫队,同时又欲处死韩英,张副官闻讯后,冒险救出韩英,自己不幸殉难 。韩英脱险返队后当即处决叛徒,并配合红军主力,一举消灭白极会与保安团。
本片于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
B. 洪湖赤卫队的创作背景
拍摄于1961年的电影《洪湖赤卫队》曾影响一代人,《洪湖赤卫队》中赤卫队队长刘闯、党支部书记韩英等英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据介绍,这部原创歌剧是根据贺龙将军的姐姐贺英的革命故事改编,40多年前饰演女主角韩英的王玉珍说:“歌剧《洪湖赤卫队》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被拍成电影后,它的影响就更广了”。
C. 洪湖赤卫队梗概
1927年,洪湖地区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革命政权。1930年的夏天,国民党保安团乘红军主力部队离开洪湖开辟新区之际,纠集当地的地主武装卷土重来,妄图复辟。
留在原地坚持斗争的洪湖赤卫队和革命群众,纷纷奋起杀敌。赤卫队大队长刘闯更是义愤填膺,准备率领队伍去打击敌人。乡党委书记韩英从县委回来,向大家传达了县委的指示,决定遵循毛泽东同志在江西中央苏区对敌斗争的经验,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不与敌人死打硬拼,而要机智勇敢、机动灵活地去打击敌人。
幕后花絮
1、1960年9月初,该片在洪湖瞿家湾开机。因为当地天气变化无常,“刘闯叉鱼”的镜头拍了三天才拍好 。
2、该片在北京拍摄时,时值物资困难时期,所有演职人员每天只有七两米的指标,饿得浑身浮肿。剧中韩英身陷牢房形容憔悴,其实,扮演者王玉珍那张浮肿的脸是饥饿造成的[8]。而饰演“刘闯”的夏奎斌饿得面黄肌瘦,而刘闯这一角色又必须看起来强壮,于是,化妆师把棉花塞进他的腮帮子,并让摄影师仰拍 。
3、“文革”中因贺龙受迫害,该片遭禁映,直至1977年初才复映
D. 《洪湖赤卫队》描写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洪湖赤卫队》讲述了1930年,湖北沔阳地区的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队长刘闯的带领下捍卫洪湖家园,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的故事,凸显了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与广大百姓的鱼水情深。
E. 电影《洪湖赤卫队》故事,韩英原型是谁
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水平是有年龄之分的。
小时候,笔者特别不喜欢的一部电影,成年后却念念不忘。
这就是本文要说的《洪湖赤卫队》。
以前为什么不喜欢?很简单,里面打仗的镜头很少,反而动不动一言不合就开唱,唱的还不是流行歌曲,而是节奏舒缓的歌剧,笔者小时候看这部电影的心情就像迅哥儿在《社戏》里看老旦唱戏。
但是,经典作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等到笔者成年之后再看《洪湖赤卫队》,那种心情和幼时真是天差地别。至今笔者仍然经常将《洪湖赤卫队》里的三段插曲挂在嘴边。
结语,《洪湖赤卫队》电影和歌剧都曾遭遇过厄运,但经典的作品永远是深入人心的,《洪湖赤卫队》电影在复映后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洪湖赤卫队》歌剧则长盛不衰至今已经演出了一千多场。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
F. (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指的是哪里
洪湖指的是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洪湖赤卫队》的故事背景:
1927年,洪湖地区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革命政权。1930年的夏天,国民党保安团乘红军主力部队离开洪湖开辟新区之际,纠集当地的地主武装卷土重来,妄图复辟。留在原地坚持斗争的洪湖赤卫队和革命群众,为保卫人民政权,纷纷奋起杀敌。
(6)洪湖赤卫队电影背景故事扩展阅读:
《洪湖赤卫队》历史地真实地再现了1930年前后革命由低潮至复兴的时代风貌,在观众面前展示了一幅孕育着新的革命高潮的农村革命斗争的宏伟图景,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在白色政权包围中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热情而有力地区歌颂了毛泽东同志对革命形势的科学分析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思想。
影片相当充分地表现了共产党对洪湖赤卫队和苏区人民的对敌斗争的领导。该片为有效地表现思想内容而采用的一些艺术处理手法是新颖的、值得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