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 李谷一的《乡恋》出自哪一部电影
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
Ⅱ 哪个电视剧里有《乡恋》这首歌
乡恋》
词:马靖华
曲:张丕基
1979年12月21日,在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插曲的录制现场。
导演马靖华焦躁地踱来踱去,片子的插曲《思乡曲》不理想,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曲家张丕基此时正患重感冒,而且已是五易其稿,“几乎没招了”。
刚刚录完音的李谷一站在一旁心情复杂,这首歌曲高和寡,恐怕除专业演员外,谁也唱不了,很难在群众中流行。
片子马上要播出了,怎么办?大家连夜讨论。张丕基面对大家的意见,萌生去意,说“要么你们另请高明吧”。争论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
最后,时任中央电视台制作部主任的宋培福和当时的总录音师曾文济建议,词曲都推翻重写。于是,李谷一返回中央乐团住处,马靖华留在办公室连夜赶写歌词。张丕基先回家休息,等词写好后重新谱曲。
辛苦的夜晚,短暂的宁静。所有人都没料到,这一次重写,竟导致了始料未及的轩然大波。
一曲风行
几个小时之后,第二天早晨7点多,张丕基还没起床,有人来敲家门,把马靖华连夜赶写好的歌词送来了。
7岁的小女儿把歌词递到床前,张丕基匆匆浏览了一遍,感觉很顺。这一稿,把歌名改成了《乡恋》。歌词的内容,是写王昭君离开家乡秭归,踏上漫漫的和亲路。深情的王昭君,一步一回头。家乡的山啊家乡的水,从此告别江南路,终生胡马依北风。
歌词把秭归的山水幻化成为昭君心目中的亲人:“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映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重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
张丕基越看越有感觉,心里萌动着创作的冲动,“首先歌名就好——《乡恋》,其次处理方法也好,用拟人的方法,表达了王昭君对故土的依依恋情。”
张丕基靠在床头,轻声哼吟着。这位知名的作曲家,此前已经写过很多深受群众喜爱的歌曲,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插曲,以及央视《夕阳红》栏目的片头曲都出自他的手。灵感来了,张丕基飞身下床,来到办公室。半个多小时之后,曲子一挥而就。
张丕基说,他给《乡恋》谱曲的定位是要“洋”一点,运用了当时很少使用的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这下难坏了工作人员,因为这些乐器在“文革”中都是禁用的,是“资产阶级的”。工作人员最后从海政歌舞团的仓库里找来了架子鼓,还辗转找到当时唯一能演奏电吉他的陈志。
12月23日晚,大雪纷飞。在当事人的回忆史料中,对这一幕有过生动描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室里,米黄色的天花板和深褐色的墙壁散射着柔和的灯光。李谷一站在房间的一角,穿一件绛紫色的毛衣,身段轻盈,举止从容。当弦乐器和电吉他奏出过门的一刻,大家都屏住呼吸。
李谷一唱了,真挚、委婉,平白如话,在场的工作人员听得如痴如醉。乐曲结束时,马靖华竟然忘记发出指令关掉录音机。
“你哭了!”张丕基看到李谷一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我想起了我的家乡岳麓山。”李谷一说。
1979年12月31日晚上8点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播放了电视片《三峡传说》,《乡恋》这首歌随片一起播出。
上海人最敏感。第二天,1980年1月1日,《文汇报》发出消息说,昨天中央电视台风光片播放的歌曲十分优美,得到大家的喜爱。
1980年2月,《乡恋》入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当时的惯例是,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半,傍晚6点到6点半,播放一首歌曲,边播边教,整整一周。
在那个电视尚不普及的年代,《每周一歌》影响特别大,《乡恋》因此一下子流行开来。张丕基还记得,当时很多人排队买东西时都在哼唱这首歌。
李谷一从“歌坛新秀”一下变成“黄色歌女”
谁知,《乡恋》流行开来,却变成了罪孽,下面发生的事情令人啼笑皆非。
Ⅲ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故事片《黑三角》主题曲,是李谷一老师的巅峰之作吗
很小的时候,不到十岁吧,电影《黑三角》主题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就听过,将近四十年过去了,都没感觉到有什么特别的,五年前再听,咂吧咂吧,滋味来了。
歌曲中“顶天的青松扎深根”这一句,最能体现李谷一老师诠释歌曲内涵的水平,娓娓道来、柔中带刚;不轻不重、着力正好,中间的小停顿拿捏得恰到好处,最传神的地方就在那个“扎”字吞吐尺寸的把握上。
记忆深处的老电影,老歌曲,借用李谷一老师另一首歌曲的名字,叫《难忘今宵》。
李谷一老师能有今日之江湖地位,这首歌功不可没。
Ⅳ 李谷一的《乡恋》 歌词
《乡恋》
作词:马靖华
作曲:张丕基
演唱:李谷一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
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
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
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
我的情爱,我的美梦
永远留在,你的怀中
明天就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
只有风儿,送去我的一片深情
明天就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
只有风儿,送去我的深情
(4)乡恋是哪个电影的主题曲扩展阅读:
《乡恋》于1979年上线。歌曲时长03:15。是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歌曲发行于1979年,收录于专辑《乡恋-李谷一影视歌曲》中,一上线就收到了广泛的关注,收获了众多的喜爱。
1992年,该歌曲获全国十大影视歌曲最佳歌曲奖。1994年,该歌曲获得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中文金曲。1994年该歌曲获得港商业电台“叱咤乐坛流行榜”全年播放次数第二名原创歌曲。1995年,该歌曲荣获第二届华语音乐榜中榜Channel
V中文Top20榜中榜歌曲奖。
《乡恋》有众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9年1月,霍尊、龚玥、陈伟伦等都进行过翻唱。
Ⅳ 电影《知音》主题曲歌词
《知音》
作词:华而实
作曲:王酩
演唱:李谷一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
如悲啼,叹的是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颂如歌
如赞礼,赞的是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5)乡恋是哪个电影的主题曲扩展阅读:
《知音》于1981年上线。歌曲时长04:18。收录于专辑《乡恋》中,一上线就收到了广泛的关注,收获了众多的喜爱。
1992年,该歌曲获全国十大影视歌曲最佳歌曲奖。1994年,该歌曲获得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中文金曲。1994年该歌曲获得港商业电台“叱咤乐坛流行榜”全年播放次数第二名原创歌曲。1995年,该歌曲荣获第二届华语音乐榜中榜Channel V中文Top20榜中榜歌曲奖。
《知音》有众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9年3月,孙耀威、刘明、陈伟伦等都进行过翻唱。
Ⅵ 问电影《小花》的主题歌的歌词。
绒花
歌曲原唱:李谷一
填 词:刘国富,田农
谱 曲:王酩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
啊~啊~,绒花绒花
啊~啦~,一路芬芳满山崖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
花载亲人上高山,顶天立地迎彩霞
啊~啊~,绒花绒花
啦~啦~,一路芬芳满山崖
《绒花》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刘国富、田农作词,王酩作曲,歌曲发行于2002年01月01日,收录于专辑《乡恋》。该歌曲是电影《小花》主题曲。
创作背景:
《绒花》改编于前涉小说《桐柏英雄》的电影《小花》,故事梗概为: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赵姓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他人。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赵小花(董红果)到部队中寻找投身**的哥哥赵永生未果,却遇到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
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后,被何向东赎出收养。改名何翠姑。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跪走风车矶”救了身负重伤的亲哥哥永生,但她自己却不知情。之后,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也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在一次战斗中翠姑为营救小花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小花与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地呼唤哥哥,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
Ⅶ 为何李谷一的《乡恋》曾经是禁曲
说起《乡恋》这首歌曲,不禁令人感慨万千。这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围绕《乡恋》的争议,是在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几年中。
《乡恋》是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一首抒情歌曲,直到现在,仍然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首优秀的歌曲,竟然会在一段时间被视为不健康歌曲而遭受禁播呢?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思想也在更新。李谷一、邓丽君等歌唱家的抒情歌曲,在这个时代依然闪耀出不朽的魅力!
Ⅷ 乡恋歌曲原唱
《乡恋》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马靖华填词,张丕基谱曲、编曲,是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歌曲发行于1979年,收录于专辑《乡恋-李谷一影视歌曲》中。
1980年2月,《乡恋》入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1983年,李谷一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乡恋》。2008年,在“全国流行音乐盛典暨改革开放30年流行金曲授勋晚会”上,《乡恋》获得改革开放三十年流行金曲勋章。
创作背景:
1979年12月21日,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已经五易其稿。在插曲的录制现场,导演马靖华发现片子的插曲《思乡曲》不理想。时任中央电视台制作部主任的宋培福和总录音师曾文济建议,词曲都推翻重写。于是,李谷一返回中央乐团住处,马靖华留在办公室连夜赶写歌词,张丕基等词写好后重新谱曲。
1979年12月22日早晨7点多,有人把马靖华写好的歌词送到张丕的基家里,该稿把歌名改成了《乡恋》。张丕基越看越有感觉,有了创作的灵感,半个多小时之后完成了曲子。张丕基给谱曲的定位是要时尚一点,于是运用了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等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