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部电影!!
瓦西里·柴瑟夫
二战时期前苏联最出名的狙击手
1942年7月,战火烧到了伏尔加河畔。成千上万辆德军坦克轰鸣着向前奔驰。斯大林格勒一夜间变成了前线城市。到9月底,德军已占据了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区并前出到中心码头的伏尔加河岸。德军凭借着优势兵力,一次次试图把苏军赶下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守军最艰苦的日子来临了。苏联前沿阵地的第62集团军为了扭转战局、打击入侵德军,把兵力分成了“战斗小组”和“突击组”,与敌军展开了周旋。我们这里要讲的就是第62集团军狙击手运动的发起人瓦西里·扎伊采夫和他的狙击手小组,也就是苏联电影《兵临城下》的男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原型。
瓦西里·扎伊采夫(1915年3月23日- 1991年12月15日)出生于普里乌拉利耶乌拉尔山脉,经常跟随父亲和哥哥一起进山打猎,12岁时便练就了一手好枪法。1942年,已成年的他跟随部队来到了伏尔加河畔。
1942年10月为止,德军已经占领了9/10的城市,这时的城市已几乎被炮火轰击成了碎片,就连第三帝国疲惫的士兵们都称之为“老鼠的战争”。双方的战斗人员都在隧道间不停地穿梭,隐蔽于巨大的工业设备和倒塌的公寓建筑的废墟楼板中。狙击手们就活跃在其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的首席狙击手是瓦西里.扎伊采夫。在他头10天的战斗中,扎伊采夫就已经射杀了40名德军。1942年10月,马马耶夫岗被切割成两半,苏军占领着东部的斜坡,西部则被德军占据。德军控制着一个被称作“鬼领”的高地,上面有一水塔。德军在那里安置了一个观察所,指挥炮兵向苏军射击。可以说,水塔至关重要。谁控制了水塔,谁就掌握了马马耶夫岗。
有一天,德军一名通信兵出现在水塔附近。扎伊采夫发现后,端起步枪就把他撂倒了。接着水塔里钻出来一个德国人。他猫着腰一溜儿小跑,向他倒下的同伙奔去。扎伊采夫毫不犹豫又把他击倒了。第3名德军吓得赶紧趴在地上,等了有半个小时,见没有动静,探头瞧瞧又马上缩了回去。扎伊采夫非常沉着,一直没有动作。又过了一会,那家伙再次探出头,慢慢地朝两具尸体爬去。等到那家伙一不留神,上半身稍微露了一下,只一刹那,扎伊采夫的枪响了。那个德国人也瘫倒在地。
扎伊采夫弹无虚发的射击绝活引起了团长梅捷廖夫中校的注意。他亲自授予扎伊采夫一枝带瞄准镜的狙击手步枪,并要他挑选10来个战士组成狙击手小组,专门负责射杀单独或零星出没的德军。他们经常在德军的伙房、厕所附近打埋伏,有时也潜伏到德军阵地前,专打德军炮兵的观察仪、坦克的了望镜和德军军官,有时一天竟能消灭几十名敌人。 当他的记录接近100时,他作为苏联军队中的典范事迹而成为苏联宣传部门的重点。这就不可避免的被柏林方面予以反击。德国“措森狙击学校”的校长,埃尔温.柯尼格少校被派到斯大林格勒来消灭瓦西里。瓦西里也得到了这个警告。于是他在自己的行动区域内沿着狭窄的战线重点搜索。第二天,在“红十月工厂”地区,他和他的观察员助手尼科莱·库里科夫(就是在电影中那个被柯尼格少校凌空击毙的老头的原型)最后观察到一顶露出顶部的德军钢盔在沿着战壕爬行。瓦西里认出这是一个骗局,因为这顶钢盔运动得很不平均。
第三天,他们在拂晓之前又回到了这个区域,这次还有一位政治委员军官同行,因为他想作为这个历史性对战的见证人(这应该是电影中政委丹尼洛夫的原型吧)。在对峙期间,那个政委忽然兴奋地宣称他看到了那个德国人并站了起来。一颗子弹击中了他。虽然他倒在地上痛苦地来回翻滚,但其实他的伤并不严重。扎伊采夫琢磨着这个德军狙击手的战术,并继续通过望远镜观察,他想这个德军狙击手故意击伤而不杀死政委,是为了使他因为救治政委而暴露自己。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扎伊采夫把一只手套粘在一块木版上,并慢慢地暴露它。一颗子弹呼啸着击穿了手套。扎伊采夫发现子弹是从一个有点特别的碎石堆的某个位置射出的。但这一天,已经来不及做更多的事情了。第四天,他们一直等到太阳转到他们后背以后,才又回到这个地方,因为这样狙击镜才不会有反光。扎伊采夫和他的观察员助手举起一个戴着钢盔的假人头。他突然发现在一块钢板之下有一道镜片的耀眼的反光。砰!德国狙击手击碎了假人的头。就在同一时刻,扎伊采夫的枪也响了,但是他击中的却不是假人。对决就这样结束了,第三帝国的超级狙击手--柯尼格少校,倒地而亡。”
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他取得了击毙149名德军的战绩。至二战结束时,他总共消灭了400名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狙击手运动在苏军蓬勃开展起来。据统计,仅第62集团军就涌现出340名狙击手,至11月底,共消灭德军6250人。苏军狙击手准确歼敌,袭扰德军,为苏军完成部署调整并最终战胜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B. 使命召唤之联合进攻 急问···
(抄袭者必死)
这个因该是使命召唤决胜时刻吧。我来教你
先把5个巨大的海报看一遍吧,然后按照指标向前一小步(就是走到指标处,在雷达上)然后就走到另一端有一队士兵的木门前,走过去,就行啦,接下来就安任务说吧!
顺便给个攻略吧!
训练营
在踏入征途前,你必须经过士官的考核,合格者才允许上前线!希望你别给家乡父老丢脸!首先用手中的鼠标控制观察的方向,将场边的五幅海报一一看过,然后按Tab键可以显示人物简报,再根据教官的指令,分别按A,D,W,S左右前后移动,完成后,铁门打开,就可以和其他新兵一起训练了,面前是一道水管,按C键通过,按SPACE(空格键)跳过障碍物,前面铁丝网拦住去路,按Ctrl键匍匐前行通过,不然将被乱抢打死,再按空格键就能够站立起来,然后登上高建筑物,下来便可以进入武器训练了,按F键拿起桌上的枪,根据指令枪击前方的靶子,OK,十环!!!别忘了按R键来装弹哈!里面有几种常用的枪械可供训练,鼠标左键是开火,右键是辅助攻击模式(这种方式更加精确),按Shift可以枪托攻击(这种方式气势威猛),数字键是切换武器,4号是手榴弹,将它精确的丢进门窗内就ok,Q和E键是探身察看(这一招巷战和室内战很管用的),然后认一认桌上的医药包,再熟悉一下炸药的使用,注意躲避!另外F5是快速存档,F9是快速提档,F12可以抓取游戏画面Good Luck!好运常在!!!
法国
第一关:夜色中我和战友被空投到了一个田园小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满天的繁星。我沿着小道向前,干掉树边撒野的一个德军哨兵,远处一个大树上吊着一个已经牺牲了的战友(好像是个中士吧),将地上腿包拾起,来到一个敌军地堡前,两个哨兵竟然在下国际象棋,这简直是在开国际玩笑,居然不知道已兵临城下了,枪声响过。。。穿过地堡,向空中发出信号,然后在空降地带警戒等候战友的降落,等大部队下来后,向固守在小镇中的敌军发起攻击,这一场很顺利就突破到后门,进入坑道。。。
第二关:从坑道出来后,就和战友联合一起向对面的建筑物发起了强力攻击,快要冲到面前时,德军的几挺机枪一齐开火,突然一颗炮弹在我身旁炸了开来,一个战友被炸上了半空,我被炸倒在地眼前一片晕眩,四周的枪炮声顿时变得异常安静,躺了一会儿才清醒过来,在战友的掩护下,我贴近了墙根,将手榴弹丢进了门窗里面,几声巨响,德军机枪手被打掉了,继续往前推进,干掉装甲车上的机枪手,来到断墙前和德军进行了一场短兵相接的阵地战,这时候我空降部队开始降落,但附近的德军高炮对我空降部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必须尽快将其打掉!我和队友快速向前突破,废墟中不断有德军的袭击,但经过血战最后终于将德军的三门高炮全部炸掉。
第三关:一场激战在教堂周围打了起来,大量的德军从墙壁那边跳了过来,一时间枪声大作,双方都有人员伤亡,突然押后的队员大喊一声:德军坦克!一发炮弹就落在附近的汽车上,我们往后一看,一辆德军的坦克从后面包抄过来,我快步来到左边的房间内,找到反坦克火箭筒,在队友火力的掩护下将火箭弹发射出去,轰隆一声德军坦克被炸得七零八落瘫痪在地,我不解的是为什么火箭弹每次只能够携带一发?!在房间中将发动攻击的德军击退,然后跟着路点指示仪穿越房间来到另外一边将残余敌人歼灭掉,这时候会有一辆德军的坦克突破墙壁冲了进来,又返回到刚才拿火箭筒的房间将坦克轰掉,向前突进的时候会有一辆坦克挡住去路,用同样手法解决掉!破墙外就是德军的掩体,注意敌人的机枪火力,可以用狙击远距离干掉机枪手,然后和队友冲锋上去将德军的两个小炮阵地全部干掉,并在车库里找到德军一辆老爷车绝尘而去。
第四关:我们驾车将截获的情报立即送到前线指挥所。这一关相当的爽,有点极品飞车的感觉,但可惜不能够亲自驾驶!沿路都有德军士兵的围追堵截,如果你觉得在车里射击不方便还可以将头伸出窗外进行射击,但千万别让德军爆了你的头渥?!不好前面的路口被德军的一辆坦克挡住,赶紧调头拐入旁边的道口,没有想到竟然是一个死胡同,快速到车,但坦克已经挡住去路,我们只有弃车而去,进入房内,有几个德军冲了过来,毙掉!,出门往前大约200米,可以看见一辆汽车停在那边的房内,立即掩杀过去,但到近处才发现汽车有故障,真是生死之间亚,德军又抱围过来,我抄起机枪掩护队友进行抢修,打退德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谢天谢地,终于修好了,快上车吧!啦押啦,啦呀啦呀啦。。。
第五关:水塔边上尉向我们下达了攻击目标:摧毁德军的火炮并接获德军的军事文件!任务下达后,我们从左右两边同时向德军的工事掩体发起了攻击,接近时,德军的机枪火力太强,我们一时无法突进,我从左边匍匐过去,向掩体里投掷了几个手雷,德军的MG42终于被打哑了,队友将掩体里的火炮安置炸弹将其炸毁,在德军的弹药库里面得到了一份军事地图,然后继续沿着掩体往前推进,一共要摧毁德军四个火炮,在德军指挥部的二楼接获军事机密文件一份,这时候大批德军涌了过来,可以用机枪狠狠地扫射。下到院子里面将最后一门火炮炸毁。
第六关:月黑风高夜我们将展开一场突袭:炸毁德军的秘密通信设备并救出友军将领!在山坡下我们仔细研究了突击计划,决定强行突破。沿着山路往前突袭,大门前有一挺机枪,用手雷搞掉它,门前的几个哨兵很快也被解决掉。一辆德军的增援卡车急驰而来,未等车停稳,我们就已经轻重武器一起招呼开来。来到别墅前,正门不能进入,从左边包抄过去,过程中还会有德军的增援部队,注意掩护。从别墅的后门进入到室内,注意保持前进姿势,下蹲的姿势不容易被子弹击中。房间内不时有德军冲出来,注意开火。上到二楼最里面的德军军官的房间,在桌上拿到德军的作战计划!得手后原路返回,来到一路,突然一扇大门被德军打开,顿时枪声大作,我挂了点彩但无大碍,进到大厅,只见厅内富丽堂皇,简直腐败!清楚厅内残敌,队友发现一道暗门但不能打开,我走过发现门旁边的两只老鹰有点异样,伸手按动右边闪亮的老鹰,暗门被打开了,进入房间发现了德军的秘密通信设备,对着设备一阵猛扫,将其全部摧毁!然后踢开左边的一扇大门,下到地窖中,队友将地窖的密室大门炸开,解决掉里面的守卫,将友军的将领从牢室里救出,呵呵!队友想去搀扶被她挡住,这老家伙说:我身子骨还硬着呢!好吧,那就一起杀出去吧,跳窗来到大门,接应的开车已经等在那里了。
第七关:德军一座监狱前,我和战友为了营救一名友军士官准备劫狱,卡车停稳后由我带上狙击首先对监狱门岗来个奇袭,我趴在山坡上,夜风已经有点刺骨了,我屏住呼吸,刺耳的枪声划破夜空,两个机枪手和两个岗哨被我一一干掉,德军的警报这时候也拉响了,但战友的卡车已经冲到了门前,在敌人增援部队赶来之前,我们只有10分钟的时间,行动把!根据路标指示仪指向的位置,我队往前快速突进,监狱里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守卫,当然是挡不住我们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很快就将友军的士官救出,登上卡车,我看了一下时间6分钟。
第八关:夜色中我和队友分乘两架飞机突袭敌占区的一座桥梁,迫降后眼前一片黑暗,还好大家都没有什么伤亡。我们降落的地点离桥的一端不远,透过桥上的灯光可以看到地堡中有三挺机枪,周围有5,6个哨兵来回巡逻。指挥官向我们下达战斗指令:首先打掉敌人的机枪手。我爬到近处,手中的轻机枪开了火,战友同时也开始了行动,不一会儿德军的机枪就被打哑了,游动的哨兵也被队友全部击毙,这个突袭我军没有战斗减员。整理了一下装备,我们沿着桥梁向对面发起了攻击,对面的守敌显然没有提防,很快就被我军击退。正在打扫战场的时候,突然德军的一辆坦克从公路上开了过来,坦克上的机枪喷着长长的火舌,我们组织了几次进攻但厚厚的装甲让我们的轻型装备无能为力,我忙跑向左边墙脚下的指挥官,向他报告情况。指挥官命令我立即到右边找到工程兵,一起返回到桥的另一端。我找到工程兵一起瞄着腰返回到桥的另一侧,工程兵立即开始修理岸上的火炮,不一会就修好了,嘿!这小子还行!现在看我的了,我操纵起火炮将炮口移向对岸,瞄准德军坦克,开炮!轰隆爆炸声响成一片。我们再次对战场进行了清理,将冲过来的敌人全部歼灭,保住了大桥不失!
第九关:黑夜终于过去,黎明来临了!但更艰巨的战斗打响了,德军发起了更加凶猛的反攻,我们随即进入了各自的阵地。战斗打响了,德军妄想收复失去的大桥,四面八方的敌人像潮水一样向我门涌过来,但我军没有退缩,这正是:炮声震天,杀意正浓!这一仗是我从军这么多年最惨烈的一次。枪管打红了,换一支接着打,已经数不清打退了德军的多少次冲锋。“鬼子又进攻了”右侧的队友发出高呼,枪声炮声振耳欲聋,不好!左侧的队友支持不住退了回来,跟着右侧的队友也撤了下来,最后长官也退了回来。我们在桥上的最后一个掩体后面继续阻击敌人的进攻,但看来支撑不了多久了。长官命令我立即撤回到桥的另一侧,岗亭中有机枪可以掩护。我随即撤了下去进入岗亭,操起了机枪,掩护队友撤退过来,但这边的情况也不太好,四面八方的德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冲了过来,笔墨都不能形容这次保卫大桥的战役惨烈程度!要支持5分钟的时间,友军才能够赶到这里。一定要挺住!坦克可以用地上的火箭弹将其摧毁,四面冲过来的德军也被我和队友一一击退,5分钟过去了但我们恍惚觉得已经过去了50分钟,友军从桥对面掩杀过来两军联合一起很快将残余敌人消灭干净,大桥仍然在我们手中
德国
(第十关我感觉孤独,没队友真KB啊)
第十关:德军的大型水坝戒备森严,但我以潜伏在杂草中多时了,这里的景色相当美丽但去布满杀机,夜幕降临了我也开始登场了。我拿起了狙击枪瞄准了大坝左侧的游动哨兵,枪声响过德军倒下,大坝上面一字排开安置了六门防空火炮,大坝底部也安置了三门防空火炮,难怪我空军的袭击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将大坝上面的防空火炮全部炸掉,来到大坝另一侧将第六门火炮炸掉后,固守在大坝里面的德军会从旁边的小门冲出来,解决掉后,可以坐电梯下去,提醒各位:下去时最好蹲在铁桶的后面,不然将会被打成筛子!里面是一座水力发电站,到处都是德军的守卫,注意警惕。来到发电机处安置四枚高爆炸弹,再来到大坝底部将布在这里的三门防空火炮全部炸掉,然后安原路返回上到大坝上面,接应的开车也开了过来。
第十一关:接应的飞机将在大坝几十里外的一个德军机场降落,我们乘坐卡车高速向机场赶去。但德军岂能善罢甘休,这不后面的军坐着摩托车,驾着卡车纷纷追了过来,我端起了轻机枪一路猛烈扫射,另一个战友在旁边用火箭弹攻击德军的卡车,但因为山路崎岖,德军还是追了上来,注意精确瞄准,绝对不能让德军火箭筒将我们的卡车炸上天。经过了一座大桥,我们的卡车停了下来,我在车上掩护战友下去将大桥炸掉,炸毁之前不能让一个敌人冲过桥来。终于桥被炸垮,战友上车继续往前,不好前面有堵截的德军,我们的卡车一个急拐,冲上了一条羊肠小道。。。
第十二关:穿过小道就来到了机场的大门,卡车高速冲了进去,接应的飞机这时候也刚刚降落下来,但包围过来的德军让我们一时无法接近飞机,只好停在一个角落处,我和队友都跳下了卡车,旁边有一架防空火炮,战友在一旁掩护,我坐上了炮位,但见跑道上德军的飞机正在起飞,手中的火炮立即开了火,四架正在紧急起飞的敌机被摧毁在跑道上,冒出浓浓的火焰。我刚松了一口气,却见半空中几架敌机正俯冲下来,我立即开火还击,左边墙上又冒出几个德军向我扫射,好一阵打得我手忙脚乱,还好我沉着冷静天上的敌机被我一一打落下来,左边的敌人同样也被歼灭掉。跳上卡车向接应的飞机冲过去,零星的几个德军已经无能为力了,再见!
挪威
第十三关:我们换上了一身德军军装,驾驶一辆快艇向停泊在海岸边上德军战舰驶去,快接近的时候,敌舰上发出了信号:刀出鞘?扮着德军军官的上尉当即用信号灯回应:鞘离刀!暗号对上了,自己人,敌舰发出信号:可以上舰!上尉要求我跟随他一起上舰,约翰逊留在艇上准备接应。艇靠上了战舰,上尉和我登了上去,守卫战舰的德军向我的上尉立正敬礼,看来上尉扮的德军军官军衔还不小嘛!跟着上尉往前走,他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上到二层甲板再进入战舰里面,来到军械库,但两个守卫拦住了我们,我们出示通行证但却无权进入军械库,守卫正要拿枪弹但上尉的枪抢先开了火,打死守卫进入军械库,得到炸弹。这时候德军已经被惊动了,上尉负责掩护我,我快速在敌舰的动力设备上安置了四枚高爆炸弹,按来时的路线撤回。刚上到甲板,敌人就冲了过来,注意隐蔽自己,解决掉甲板上的敌人后在根据指示仪来到敌舰的电子设备控制室,将三个防空电子雷达设备全部炸掉,让这艘战舰变成一艘盲舰!再返回到甲板上,将冲过来的敌人全部消灭,跳上来时的小艇!我转身望了望这身边的庞然大物,心里却在想:等着爱炸吧!
兵临城下--斯大林格勒
第十四关:这一关游戏完全真实再现了电影大片[兵临城下],战争场面被制作人烘托到最高境界,堪称FPS游戏经典。由于前线战事紧急,我这名刚刚从西伯利亚入伍的新兵就被送上了去斯大林格勒的轮船,和我一起上船的也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每个人脸上都刻着惊慌。为了鼓励大家的士气,站在船舷边上的士官高举着大喇叭竭斯砥砺的高喊到:我们是斯大林的儿子,为了保卫苏联,保卫斯大林格勒,大家一定要雄起!但德军飞机超低空俯冲下来机枪扫射的子弹声,德军的炮弹落在船边发出的爆炸声,被炸得四分五裂的船只破裂声,还有中弹后战友的惨烈呼救声很快就将士官的声音掩埋,这才是真实的战争!没有同情和泪水,只有鲜血和死亡!大家振作起来,决不退缩半步绝对不能背叛祖国!上岸后,由于武器短缺每两个一组分发枪支和弹药,一人领枪一人只能得到五发子弹,就算这样大家明白没有退路,只有向前冲!前方的高地上,德军早已布好阵势,我们像一群蝗虫一样向上面冲去,但德军的十来挺机枪不断扫射再加上还有敌机来回扫射,我军伤亡惨重,但一船接一船的新兵又冲了上来。不要试图冲上去,我借着残墙断壁掩护自己,找到了一个老兵,他很有经验,告诉我什么时候可以冲出去,好!就听他的,在他的掩护下向左边的汽车残骸冲过去,接近后立即蹲下,再冲向下一辆破车,再根据老兵的指示就可平安来到一座已被炸塌的工事里面,通信兵向炮兵部队给出了敌人火力的准确位置,呆在原地,不一会儿地动山摇的爆炸声响了起来,乌拉!跟着红旗从左边的坡地冲了上去!
第十五关:长官一声令下:为了我们的母亲--苏联,冲啊!我们全体战士一起向前发起了冲锋!赤手空拳的我终于在地上拾起了一把牺牲战友遗留下的步枪,来到雕塑前的半截墙壁后面隐藏起来,老兵让我去找一条路,正面冲上去可以肯定只有去见马克思。我往右方移动,注意敌人的坦克和机枪手,来到大楼前,炸开一个洞,我和老兵冲了进去,赶快换上德军的冲锋枪,半自动太不好使了。冲上顶楼,拿起狙击枪,瞄准了下面:两辆坦克,四个重机枪手!我手起枪落,重机枪手被我赶掉了,但不一会儿,又会有德军重新拿起重机枪,原来战壕中有四个德军军官在指挥德军士兵,看来擒泽先擒王,四枪不需要太多,德军军官到死还不知道子弹来自何方?!下楼等着看好戏吧,绝对精彩!德军的前沿阵地被摧毁后,我和老兵瓦西里继续向前,直到火车站。
第十六关:一进入火车站,激烈的战斗就打响了!你根本没有揣息的机会。大楼里面的德军兵力不算很多,很快就杀到了铁道旁,铁桥对面的德军用猛烈的子弹招呼着我们的到来。墙边有狙击,干掉他!穿过铁桥但断了只得从另一边的桥过去,来到一幢建筑物前,里面已经被我军占领,但外面还有德军不断的发起冲击,想要夺回这幢建筑,正好我军来个里应外合一举将这股德军势力全部歼灭掉,进入建筑和队友回合!
第十七关:根据敌我双方的形势分析,我们采用通过地下管道迂回穿越德军军事防线。进入地下管道后果然发现这里是德军的薄弱环节,相信应该一击必中!但由于管网地形复杂,要提防隐藏在暗处的德军士兵,这时候手雷发挥出了相当大的作用。在穿越管网的缺口处要特别注意上面的德军狙击手。一路激战按下不表,穿越重重防线终于和瓦西里胜利会合了
第十八关:这一关也是这个游戏比较经典的关卡,原型是根据前苏联的一个士兵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在一幢六层的公寓大楼上,下五层都已经被德军攻占,而六楼上的其他制高点也都被德军攻破,只剩下这个士兵在六楼的一个角落奋力抵抗居然达数小时之久,直到援军赶来。雪地里,你对面的那幢六层的大楼,各层里面都有德军的狙击手,我军的几次冲锋都被瓦解了,还好我及时赶到了,在西柏里亚猎熊的本事终于可以拿出来为国争光了。我瞄着腰进入掩体工事,指挥官命令一个敏捷的勇士冲上去故意暴露自己的位置将德军狙击手引出来。开始行动了,勇士奋不顾身的冲了出去(为了国家什么都不顾了!!!)我也开启瞄准镜,一扇窗户里面火光一闪,几乎就在同时,我枪中的子弹射了出去,耶!干掉一个。。。七个都被我一枪一个,指挥官一声呐喊:冲啊!全体将士高呼着冲了上去,在接近大楼的墙壁前被敌人的机枪挡住了,每层楼都有敌人的火力封锁,我又拿起了狙击枪。。。进入大楼清除六层所有残余守敌,然后战友会自动占据有利位置守住,没有过多久,德军不甘心阵地的丢失在坦克炮击掩护下又开始了进攻,攻势相当凶猛,特别是坦克的炮击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我立即下到二楼,俯身握住反坦克枪连续击发,将一辆坦克摧毁,另一边的战友又高声呼叫:德军的坦克攻了过来!我快速上到三楼,用反坦克枪将坦克击毁。这时德军士兵已经冲进了大楼,一场激烈的保卫战打开了。要坚持4分钟,援军才会赶到这里!我选择了三楼的一个楼梯口和两个战友一起把守,这一仗简直太惨烈了,前面和后面都会德军冲上来,短短四分钟我面前就躺下了68具德军的尸体!但终于还是熬到了援军坦克的到来。
波兰
第十九关:为了和第四方面军会合,我军必须穿越德军的一个坦克修理厂。首先将厂门前的守卫干掉,然后炸开工厂的大门,冲进修理车间,厂房内到处都停放着德军需要维修的坦克,时间紧迫不用去打理这些破旧坦克。经过无数次短兵相接的交火,终于来到门前。
第二十关:推开门眼前是一个转运站,厂房里面的枪声早已惊动了外面的守敌,所以我们一出现在车站上,德军就从两侧发起了攻击。我们立即分成两个小组和德军交起火来,十分钟不到,车站上的守卫全部别歼灭掉。来到一座厂房门前,一辆坦克开了出来,我可不敢怠慢,拿起了墙边的火箭筒,说了一声:再见吧!激战又在厂房里面展开不表,穿越出去就和第四方面军会合了!
第二十一关:这关是一场精彩的坦克大战!我军的一个坦克纵队要前往一个小镇。游戏中坦克的机枪是自动扫射不需要你来操作,如果前进中失去了方向,可以按空格键来恢复到正常行驶状态。Are You Ready?Ok! Let's Go!茫茫雪地中坦克纵队开始向前进发,有一派大军压境的感觉,好不意气风发!!!在小桥边会遭遇德军的三辆坦克,很快就被我军炸毁了。在一条小河边,和德军的一个坦克中队正面相遇了,两者相斗勇者胜。最后在进入小镇前又将德军的坦克中队结果掉
第二十二关:进入小镇,里面已是一片废墟。要留意楼房中的德军反坦克手的攻击。缓缓在镇中向前推进,时不时会和几辆德军坦克遭遇,当然我们都是先发制人将其摧毁。穿越过小镇将德军的防空火炮全部摧毁,并将增援过来的德军坦克全部打掉!
德国
第二十三关:战争已经打到了德国境内,雪也开始下了。接到上级命令:强攻德军阵地,缴获军事文件!雪地森林中,我们开始了行动。保持作战队形向既定的目标扑去,来到桥边,可以看到地堡里面德军机枪手完全控制着整个桥面,冲过去肯定会有很大的牺牲,于是我们从桥的左侧摸了过去,却和一支巡逻队遭遇了,一时间,枪声大作,德军兵力不多,很快就被我军吃掉了。进入地堡前前先扔进去两个手雷,就等着打扫战场了,在桌上得到军事文件一份。还有一份在另一个地堡里,继续向目标扑去,不到半个钟,地堡就被我军接管了,得到文件。正准备撤离时,两辆德军坦克和一队德军步兵赶了过来,企图夺回文件,地堡里面有反坦克火箭筒可以将其摧毁,完成后顺利撤离!
第二十四关:首先我和一名战士一起担任尖刀,前往德军腹地将德军的两门防空大炮炸掉,这次行动我装备了狙击枪所以行动进行得相当顺利,在公路上还将德军的两辆供应卡车崔毁掉。和埋伏在那里的战友会和后就扑向德军的导弹发射基地。进入地堡的工事里面将导弹燃料供应开关拉掉,再上到地面将三个V2导弹装上定时炸弹将其炸毁,然后从北面的工事安全撤离。
柏林
第二十五关:终于打进了柏林,帝国将被征服!坦克在废墟中向前开道,步兵跟在后面。前面传来报告:德军的四门反坦克火炮摧毁我军的几辆坦克,请求立即支援!我当即带上一支队伍从到了前面,果然四门德军的反坦克火炮分布在主要干道的四周,我喊了一声:Cover Me!(不对哈,这里应该说俄语才对三!)但我管不了这么多了,便带着炸药冲了上去,冒着枪林弹雨将四门火炮一一摧毁掉,为坦克清除了前进的障碍!坦克又开了上来,在墙上炸开一个大洞,冲出去就可以看见德军老巢--帝国大厦了,大厦上面火力猛烈,不可以强行冲击,隐蔽起来等待坦克的到来,大厦上面的机枪手在我军坦克的猛烈炮击下很快就被打掉了,步兵解除了压制全部冲进了大厦,里面还有少数顽固分子在死命抵抗,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死亡!终于红旗插上了帝国大厦的顶部,解放了!
谢谢!!!
C. 《兵临城下》大家都看过吧 华斯里真有其人吗
1942年7月,战火烧到了伏尔加河畔。成千上万辆德军坦克轰鸣着向前奔驰。不设防的斯大林格勒一夜间变成了前线城市。到9月底,德军已占据了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区并前出到中心码头的伏尔加河岸。德军凭借着优势兵力,一次次试图把苏军赶下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守军最艰苦的日子来临了。 苏联前沿阵地的第62集团军为了扭转战局、打击入侵德军,把兵力分成了“战斗小组”和“突击组”,与敌军展开了周旋。我们这里要讲的就是第62集团军狙击手运动的发起人瓦西里·扎伊采夫和他的狙击手小组,也就是苏联电影《兵临城下》的男主角瓦西里·索涅夫的原型。
瓦西里·扎伊采夫出生于普里乌拉利耶,经常跟随父亲和哥哥一起进山打猎,12岁时便练就了一手好枪法。1942年,已成年的他跟随部队来到了伏尔加河畔。
1942年10月,马马耶夫岗被切割成两半,苏军占领着东部的斜坡,西部则被德军占据。德军控制着一个被称作“鬼领”的高地,上面有一水塔。德军在那里安置了一个观察所,指挥炮兵向苏军射击。可以说,水塔至关重要。谁控制了水塔,谁就掌握了马马耶夫岗。
有一天,德军一名通信兵出现在水塔附近。扎伊采夫发现后,端起步枪就把他撂倒了。接着水塔里钻出来一个德国人。他猫着腰一溜儿小跑,向他倒下的同伙奔去。扎伊采夫毫不犹豫又把他击倒了。第3名德军吓得赶紧趴在地上,等了有半个小时,见没有动静,探头瞧瞧又马上缩了回去。扎伊采夫非常沉着,一直没有动作。又过了一会,那家伙再次探出头,慢慢地朝两具尸体爬去。等到那家伙一不留神,上半身稍微露了一下,只一刹那,扎伊采夫的枪响了。那个德国人也瘫倒在地。
扎伊采夫弹无虚发的射击绝活引起了团长梅捷廖夫中校的注意。他亲自授予扎伊采夫一枝带瞄准镜的狙击手步枪,并要他挑选10来个战士组成狙击手小组,专门负责射杀单独或零星出没的德军。他们经常在德军的伙房、厕所附近打埋伏,有时也潜伏到德军阵地前,专打德军炮兵的观察仪、坦克的了望镜和德军军官,有时一天竟能消灭几十名敌人。
这可彻底把德军惹怒了。他们发誓一定要铲除扎伊采夫。于是,德军从国内召来了神枪手考宁斯少校。他是柏林狙击学校校长,出身于射击世家,从小就学得一手好枪法。考宁斯一到马马耶夫岗,就射杀了几名苏军官兵,然后写了一封挑战书,派人送给扎伊采夫。
扎伊采夫毫不示弱,也让人回了一封信,欣然应战,并连夜带着他的小组出发了。他们在距敌阵地前百十米处,埋伏起来。但他们等了4天4夜也未见有任何风吹草动。到了第5天晚上,阵地上还是毫无动静。就在天快亮时,突然从敌人阵地传来一声枪响,一名苏军战士嘴巴上挨了一枪。
“萨福诺夫,你怎么搞的?是不是打瞌睡枪走火了?”萨福诺夫痛得直咧嘴。他强忍着疼痛用笔写道:“我想抽根烟,刚划亮火柴就中了一枪。”几名战士赶紧替他包扎。扎伊采夫知道:碰上了强劲对手,这个人肯定是考宁斯。
第二天,德军阵地前一片忙碌,战壕里的人跑来跑去,这正是狙击手理想的猎物。没等扎伊采夫细想,报仇心切的萨福诺夫瞅准机会就要开枪。这时,“叭”的一声,萨福诺夫头往后一仰,就倒在地上不动了,原来是中了考宁斯诱敌之计。
扎伊采夫非常内疚,是自己指挥不当致使战友牺牲的。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向德军讨还血债,为战友报仇。随后接连几天,扎伊采夫都在密切观察着德军阵地,搜寻考宁斯。一天黄昏时分,在敌人的掩体里突然露出了一个钢盔,并慢慢地沿堑壕移动。射击?不行,这是诡计。肯定是考宁斯的助手拿着钢盔移动,而他本人在等待扎伊采夫射击时暴露自己。他会藏在哪里呢?扎伊采夫和他的助手小心地搜索着。“那不是他吗?”扎伊采夫的助手丹尼洛夫激动地用手指着前沿阵地……也就在说话的同时,考宁斯的枪响了。丹尼洛夫身负重伤,应声而倒。
扎伊采夫循声望去,并没有发现目标。但是他根据射速判断,考宁斯肯定就在附近。是在左边那辆损坏的坦克里吗?不可能,目标过于暴露;是在右边的土木碉堡里吗?也不可能,射孔已经堵上了。那一定是在它们之间的铁板下面了!但是,扎伊采夫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在仔细地寻找着蛛丝马迹,耐心地等待战机。
又过了几个小时,天亮了。德军阵地在阳光照射下。铁板边有个东西闪了一下。扎伊采夫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这一定是狙击手的光学瞄准镜在发亮。于是,扎伊采夫让助手先盲目射击,吸引敌人注意,然后也学着考宁斯的办法让助手举着钢盔引诱敌人。考宁斯终于没有沉住气,开火了。他还以为他把神枪手扎伊采夫打死了呢,就悄悄地从铁板下露出半个头来想看个究竟。扎伊采夫哪能轻易放过这一大好时机,手指轻扣扳机。只听“叭”的一声,考宁斯眼睛睁得大大地、带着惊讶的表情向后倒去……
此后,狙击手运动在苏军蓬勃开展起来。据统计,仅第62集团军就涌现出340名著名狙击手,至11月底,共消灭德军6250人。苏军狙击手准确歼敌,袭扰德军,为苏军完成部署调整并最终战胜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D. 关于前苏联狙击手瓦西里的故事
瓦西里出生于耶勒宁斯科耶(又称为亚列宁斯科亚),于乌拉山脉长大。瓦西里的姓氏“扎伊采夫”这个名字在俄语与"野兔"有相近的意思(同字根)。在前往斯大林格勒前,服役于苏联海军担任岸勤人员,直到他从报章杂志得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之后,就自愿加入这一场有史以来最残酷的会战。瓦西里被分派到苏联陆军第62军第284步兵师第1047团(1047th Rifle Regiment of the 284th Rifle Division of the 62nd Army)。 瓦西里
由于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成名,所以俄国人在斯大林格勒的拉祖尔化学工厂(Lazur chemical works)成立狙击学校并由他亲自负责训练。由于扎伊采夫的姓氏涵义的关系,因此所开办的狙击手学校训练出的学生又被昵称为“小兔兔”("Zaichata";瓦西里当然就是那只“老兔子”了!)。在安东尼.毕佛(Antony Beevor,前英国第11轻骑兵中队军官,现任历史学家)所著的"斯大林格勒"中,毕佛认为在拉祖尔化工厂所开办的学校正是第62军以及苏联陆军的"狙击手运动"的滥觞,部队之间开始举办训练营并且宣扬狙击法则,以大锅炒的方式为训练原则,学员与官兵们热烈地彼此互相交换关于狙击技巧与战术的想法以及原则等。 根据一项估计,柴老兔一手带大的柴小兔崽子们,一共造成超过三千个轴心国官兵的惨重死伤。 瓦西里服役至1943年1月,眼睛因为地雷炸伤而退役,之后他由维拉米尔·费拉托夫(Vladimir Filatov)教授照顾,并且治疗他的眼睛。瓦西里最后重返战场,并且参加德涅斯特河战役,当时已经官拜上尉了。 战后瓦西里造访柏林,并与军中同袍们相见。同袍们赠送一把新的狙击枪给他,上面刻着:“敬苏联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在斯大林格勒杀死了超过300个法西斯份子。” ("To the Hero of the Soviet Union Zaytsev Vasily, who buried in Stalingrad more than 300 fascists.";目前这把枪保存在伏尔加格勒博物馆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区)。之后瓦西里便在基辅经营工厂,一直到去世前都住在基辅,享年76岁。
背景
论战绩,苏联英雄、功勋狙击手扎依采夫并不那么显赫,总共消灭二百五十名敌人。而二战中消灭三百名以上敌人的狙击手在苏军中就有二十多人。然而扎依采夫在军史学家眼中声誉最高,这不仅是因为他为狙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是由于他战胜了德军最著名的狙击手之王科宁斯。 一九四二年秋,苏军的狙击兵们在斯大林格勒防御战中大显神威,令德军吃足了苦头。军事记者们更使六十二集团军二八四步兵师一○四七团的狙击手扎依采夫准尉名声大噪--他曾在十天内击毙四十二名德军士兵。 希特勒的将军们决定拔掉这颗钉子,德军第六集团军司令部要求将德军的王牌狙击手调来斯大林格勒前线专门对付扎依采夫。重任落在了德军柏林狙击兵学校校长科宁斯上校的肩上。从柏林飞抵前线的科宁斯率先开始行动。他打死了两名苏军狙击手--每个都是一发命中。 这是决斗的挑战书。科宁斯以行动宣告了他的到来。接下来,双方都在为这场决战进行准备。前线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炮声和飞机轰炸声偶尔响起,此外,连狙击手们的枪声也似乎销声匿迹了。这段时间,扎依采夫和伙伴库利科夫研究了从马马耶夫高地到“红十月”工厂这一段前线,标下了所有的地形、地物:瓦砾成堆的街道,楼房的断壁残垣,折断的柱子,被焚毁的汽车……有上千个德国狙击手可藏身的埋伏点。扎依采夫清楚,科宁斯就躲在其中一处。
科宁斯在哪
一天,德国枪手击碎了莫罗佐夫中士狙击步枪上的光学瞄准镜,击伤了另一名狙击手沙依金中士。莫罗佐夫和沙依金两人都是有经验的射手,他们经常在最困难的决斗中获胜。毫无疑问,他们这次遇到了最强劲的对手。 紧张的对峙已经持续了两天。 第三天。从早晨起,城市上空炮声不断,战线上热闹起来,狙击手们伏身掩体,眼不离光学瞄准镜,不间断地监视着前方发生的一切。政治指导员达尼洛夫也不甘寂寞,一大早就钻进狙击手的掩蔽部观战。太阳升起后,达尼洛夫好像忽然看见了什么,他兴奋地跪起身来喊:“他在那儿!”他的话音未落,德国枪手迅速做出反应--一枪击中正在做手势的达尼洛夫的肩膀。科宁斯没有打达尼洛夫的头部,他希望扎依采夫跳起来救助受伤的战友,从而暴露自己。达尼洛夫尖叫着倒在地上。扎依采夫纹丝未动,他仍眼望前方,心里琢磨射击来自何处。科宁斯再没开枪,他沉默着,任凭苏军卫生兵带着担架爬过瓦砾匆匆忙忙把达尼洛夫放上担架抬走。
发现敌巢穴
扎依采夫拿起望远镜观察,一块斜支在墙角的钢板引起他的注意。钢板上乱放着一些碎砖头,它位于德军防线的前方。站在敌人的角度考虑,狙击点设在哪里最好呢?钢板下是否被挖成了掩体,敌人的枪手昼伏夜出?扎依采夫默默地思索着。对,科宁斯上校就在那块钢板下。钢板下就是德国枪手绝妙的巢穴。扎依采夫把枪口瞄准钢板下的暗点。既然狙击阵地被指导员暴露了,科宁斯判断苏军狙击手会变换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有任何动静,德国人都会开枪射击。扎依采夫把一只手套套在一块木板上举过顶。科宁斯一枪将其击穿。“啊哈,终于上钩了,恶棍。” 扎依采夫察看了被击穿的手套:不偏不斜,直接命中。这就是说子弹来自正前方,德军的王牌枪手就藏在钢板之下。现在应当把他引出来。怎么引?变换阵地,明天从另一个方向收拾他。 次日早晨,秋天的阳光穿过城市废墟从德国人背后照射在狙击手们的脸上。扎依采夫决定等过了上午再行动,因为瞄准镜的反光可能会把位置暴露给德国人。午后,苏联狙击兵的步枪已处于背光位置,而科宁斯的阵地则暴露在直射阳光之下。钢板边上有一个东西在闪光。是一块破玻璃片,还是敌人枪上的瞄准镜?是采取决定性步骤的时候了。
狙击王被击毙
库利科夫小心翼翼地把头盔稍稍向上举起。而扎依采夫集中全部注意力瞄准钢板下的暗点。计谋成功了。科宁斯沉不住气了。他大概打算早点结束决斗。随着一声枪响,库利科夫顺势将身子一挺,大叫一声倒下去…… 此刻德国王牌枪手科宁斯有些忘形,从铁板下探出半个脑袋窥视。等待已久的时机到来了,扎依采夫迅速扣动了扳机。这是他四天来射出的唯一一颗子弹。这颗子弹击中德国头号枪手的前额,穿过后脑勺和头盔飞出。天黑后,苏军二八四步兵师的部队开始进攻。在战斗炽烈时刻,扎依采夫和库利科夫从铁板下拖出被击毙的德国枪手的尸体,搜出死者身上的证件。证件表明被击毙者正是赫赫有名的德军常胜枪手科宁斯上校。
2006年1月31日,瓦西里·扎伊采夫的遗体以隆重的军礼被重新迁葬到马马耶夫岗(Mamayev Kurgan)。由于瓦西里的遗愿是希望将他的遗体埋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纪念碑下,所以他的的棺木被埋葬在纪念碑旁;碑上则写着瓦西里的名言:“我们没有任何撤退的余地。”(事实上该语出自赫鲁晓夫,就是担任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总委,"political commissar"。)
德军士兵海恩兹·托尔伐特(Heinz Thorvald)的步枪瞄准镜,据传是柴瑟夫最宝贝的战利品,目前展示在莫斯科的陆军博物馆,不过这整个故事并没有被确认,因为所有的苏联军事报告也皆未提及。 瓦西里的自传《Notes of a Sniper》中提到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其实遭遇的对手应该是“海恩兹.托尔伐特”,瓦西里是依据从被击毙的尸首上所搜出的身分证明文件而得知。这个名字后来由一位名为“大卫.罗宾斯”(David L. Robbins)的作家用在1999年出版的小说"老鼠之战"(War of the Rats)中出现,罗宾斯称托尔伐特是一位党卫队的上校,而且还是位于德国佐森(Zossen)国防军狙击学校的总教官。 马豪斯·海茨瑙亚(Matthäus Hetzenauer),国防军狙击冠军。历史学家曾经不断质疑这个似乎虚构的高手是否真的存在,不过下面的几个理由臆测出历史上从无此人过: 没有纪录能指出党卫军曾经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会战. 党卫军本身的狙击手人数屈指可数,而且党卫军战功并不将狙击视为重要考核,所以放冷枪其实是国防军的粗活。 不会有哪个狙击手会身居要津官至上校(Standartenführer),身为狙击手就是被指望来帮忙扭转战况的,带头指挥往前冲锋陷阵与躲起来放冷枪是完全互相悖逆不可能一起实现的。 即便到了战争末期,有明文记载德军第一名黑白无常君也不过是个21岁的"二兵"(Gefreiter),叫做"马豪斯·海茨瑙亚(Matthäus Hetzenauer),一共345人命丧他的右手食指下,根本还不到科尼希的"击毙超过400人"的纪录。 斯大林格勒战役为前苏联抵抗当时德军的进攻画下了时代的转捩点,在异常艰苦的状况下,前苏联的政宣文工为了保持庞大部队的战斗精神,本来就会捏造充斥着一堆谎言来增进部队士气,尤其当时战况在如此不明朗也不乐观的情形下。
附记
费奥多·欧克洛普科夫(Fyodor Okhlopkov),苏维埃英雄以及列宁勋章得主。1942年9月13日,德国第六军与前苏联第62军在马马耶夫岗打响斯大林会战。该高地仅有102米高,但是可俯瞰全市,因此该高地的争夺战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不过据记载,马马耶夫岗尽管被俄军布置沟壕如犬牙交错,铁丝绊网夹杂地雷,有固若金汤样,然而还是在德军的猛攻下,一天之内就失陷了。 其实"老鼠之战"本身并非大卫·罗宾斯命名,其典故出自该战役中自嘲自讽的德军官兵,说这是"wir haben einen Krieg der Ratten.",因为两军交战激烈程度仅有一墙之隔,连对方的呼吸声都清楚可闻。德国官兵还说,"就算占领了厨房还有客厅要打上一场"(wir haben einen anderen Krieg, zum des lebenden Raumes herunterzunehmen, sogar, das wir bereits die Küche besetzten.)。 就以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而言,苏俄以其人口数量比例而产生造就了许多知名的狙击手,其中很多人都以庞大的杀人数字成名。例如苏联陆军狙击排行榜的状元,隶属第4步兵师的米海尔·伊尔伊奇·苏可夫(Mihail Ilyich Surkov, 4th rifle division)就以702人领先第二名隶属第259步兵团的瓦西里·科瓦强禔拉泽(Vasiliy Shalvovich Kvachantiradze, 259th rifle regiment)534人,以及第三名隶属第1122步兵团的伊凡·希多伦科(Ivan Sidorenko)500人。因此,有人指出瓦西里的事迹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因为还有其他49位苏联狙击手的成绩排在扎伊采夫前面。 苏联狙击手排行榜中最特别的是第八名的费奥多·欧克洛普科夫(Fyodor Okhlopkov),这一位道道地地的雅库特人有如他弯弓射大雕的先祖一样(西元13世纪时雅库特族与蒙古一起被成吉思汗统一),如果连他在冬季战争中的战绩一起计算,一共是541人(也有一说是429人)。 虽然说苏联狙击手的战绩辉煌,不过都是经过为了振奋士气的政工文宣战报所报道的,本来就有夸大的嫌疑;更讽刺的是有的狙击手击杀确认是“依据理论上”来认定的。 目前狙击手的成绩认定中,尽管有所争议,然而席摩·海赫的纪录依旧有可信度,费奥多·欧克洛普科夫的纪录没有传出过争议;至于本篇的主人翁瓦西里,一样也是货真价实。
E. 苏联卫国战争英雄
苏联卫国战争中,总共有11635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各军兵种所占的比例为:炮兵部队1142人、工兵部队600人,通信部队290人,后勤52人,空军2400人,海军513人,内务人民委员会和边防局150人,其余为步兵部队。
1、弗拉基米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拉夫里年科夫(1919一1988)
卫国战争期间,歼击机飞行员阿列克谢延科执行了292架次战斗飞行任务,摧毁了33辆坦克,118辆汽车,53辆车皮,85辆马车,15辆装甲运输车辆,10个弹药库,27门火炮,54门高射炮,12门迫击炮,消灭了数百名德军官兵。
1945年4月19日阿列克谢克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5年6月29日,阿列克谢克因新的战功被授予第二枚“金星”勋章。
补充:
苏德战争,又名卫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其仆从国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三个集团军群,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F. 佩列瑟普金
佩列瑟普金,伊万,捷连季耶维奇Иван Терентьевич Пересыпкин[1904.6.5(18),普罗塔索沃村,今属奥廖尔州-1978.10.12,莫斯科]
苏联军事首长。通信兵元帅(1944)。1925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19-1920年及1923年以后在苏军服役。毕业于政治学校(1924)和工农红军军事电工技术学院(1937)。参加过国内战争,为红军战士,在南部战线参加战斗。1920年5月-1923年5月在铁路民警部队、矿场和工厂工作。 1925年起任骑兵连指导员,后任骑兵第1师独立骑兵通信连政治委员、连长。1937年任工农红军通信科学研究所政治委员,1938年1月起任苏军通信部政治委员,1939年3月起任通信部副部长。1939年5月至1944年7月任苏联邮电人民委员。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1941年7月起)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苏军总通信部部长,1944年11月起任苏军总通信部部长。在战争年代里,佩列瑟普金的工作表明他是一个有才能的军事领导人。在保证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总参谋部同作战部队保持稳定的通信联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发展和生产通信器材以及给前线部队供应通信器材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后,佩列瑟普金任陆军通信兵主任(1946-1956),他为改进和发展新的通信器材做了许多工作。1957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军事顾问监察员。著有许多关于通信兵发展史、战争年代和战后时期通信兵活动的著作。苏联第二届最高苏维埃代表。1941-1952年任苏联共产党(布)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获列宁勋章4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2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红星勋章和三级“在苏联武装力量中为祖国服务”勋章各1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
著作:《为国防服务的无线电》,莫斯科1946年版;《无线电-国防的强大工具》,莫斯科1948年版;《无线电通讯兵》,莫斯科1955年版;《军事无线电通信》,莫斯科1962年版;《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通信兵》,莫斯科1972年版;《伟大卫国战争中的通信》,莫斯科1973年版;《作战核心的通信联络》(简历),顿涅茨克1974年版;《通信-伟大卫国战争时期部队指挥的最重要手段》,莫斯科1976年版。
G. 电影《士兵之歌》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个神情郁悒的母亲站在村口凝望着远处,但她并不等待任何人。她曾经等待过的唯一的儿子阿辽沙没有从战场上回来,他已被埋葬在异国他乡。每年早春时节,外国人把鲜花献在他的坟前,他们称他为俄罗斯士兵、英雄。但对这位母亲来说,他就是她的小阿辽沙,她的儿子。从他出生到他离家前的一切,母亲全都知道。现在影片要表现的是他的一段连母亲也全然不知的经历:
这是卫国战争的严峻岁月。四辆德军坦克正在穷追因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未来得及撤退的通信兵阿辽沙。阿辽沙拼命地奔跑着,在惊恐的心理状态中,他感到乾坤倒转了,坦克和田野仿佛在上空,而蓝天却在脚下。忽然,他急中生智,抄起战友们扔下的反坦克枪击毁了敌人的两辆坦克。将军召见了阿辽沙,要为他请奖。阿辽沙请求将军不必给他授奖。他只希望准许他回家乡去探望一次母亲,替母亲修补一下漏雨的房顶。将军同意了他的请求,给了他六天假期:路途往返四天,在家呆两天。
阿辽沙踏上了归途。一个不相识的士兵巴甫洛夫托阿辽沙在枢纽站转车的时候到他家去一下,向他妻子报个平安,并把全班战友捐献给他的两块肥皂带给他妻子。阿辽沙受到启发,在火车站附近的市场上也为母亲买了一件礼物:一块黑纱头巾。
在站台上,阿辽沙遇见一位拄双拐的残废军人,便热情地帮助他提皮箱。残废军人要给妻子发电报,谎称因故不能去找她了,其实,他是不想成为妻子的累赘。女电报员斥责他不为妻子着想:对妻子来说,即使回来一个失去了双腿的丈夫,也比没有人回来强!于是残废军人鼓起勇气回去见自己的妻子,他和阿辽沙一起上了火车。
火车到达保利索大站,阿辽沙看到残废军人的妻子到车站把丈夫接走,心中十分欣慰。阿辽沙要在这里换车,客车已经没有了,他非常焦急,准备爬上一列运送军用草料的货车。守卫货车的哨兵加夫里金不准他上车。他不得已给了这个哨兵一个肉罐头,终于得到了允许。
不料,在阿辽沙爬上的这节堆放草料的货车厢里还躲着一个姑娘。姑娘见到阿辽沙,吓得拉开车门,把自己的小包裹扔了出去,自己也要往下跳。这时火车在迅速奔驰,阿辽沙拦住了她。起先,她怕阿辽沙,对他很不友好。后来两个人相互作了自我介绍。姑娘叫舒拉,自称是去找未婚夫,他是一位飞机驾驶员,正在养伤。
车停了,阿辽沙下去打水。返回车厢时,见哨兵加夫里金正在威胁舒拉,要把她拉出车厢去。阿辽沙为此与加大里金争吵起来。加夫里金诬蔑阿辽沙和舒拉有见不得人的关系,阿辽沙打了哨兵一拳,把刚打来的一罐水也弄翻了。哨兵见阿辽沙的背包里还有肉罐头,馋涎欲滴。阿辽沙给了他两个罐头,想让他答应不撵舒拉下车。正在这时,货车的负责人——中尉来了。他见哨兵拿士兵的东西,处分了他。中尉得知阿辽沙是击溃敌人坦克的英雄后,同意让他和舒拉搭乘这趟火车。
阿辽沙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请舒拉吃,他们聊天时谈到姑娘与小伙子之间会不会有纯真的友谊,舒拉似乎有话要对阿辽沙说,但阿辽沙真诚地劝她不要为未婚夫担忧,让她相信未婚夫的伤会好起来的,舒拉只好打岔说:“口渴极了,”把本来想说的话咽了回去。再一次停车的时候,阿辽沙又下去打水,由于倾听战报广播忘了时间,回来时火车已开走了。他拦了一辆卡车追到下一站,哪知火车已离站,又没追上。阿辽沙垂头丧气地离开车站。忽听有人在喊阿辽沙,原来舒拉也下了火车,正在铁路天桥上等他。两人重逢,万分欣喜。
阿辽沙和舒拉一起去寻找托带肥皂的战士的家。可是那条街已被炸成瓦砾。他们在另一幢房子里找到了巴甫洛夫的妻子,发现她已背叛了在前线的丈夫与别人姘居。阿辽沙把肥皂给了住在小学校里的巴甫洛夫的父亲。为了安慰这位老人,阿辽沙向他编造了一段他路遇的陌生朋友的动人事迹。
告别了老人,阿辽沙又同舒拉一起登上一列军用列车。这是他们能呆在一起的最后一段旅程。舒拉到站了,两人话别时舒拉告诉阿辽沙她并没有未婚夫,也没有亲人,现在是到姑妈家去。她以这种含蓄的方式向小伙子表白了自己的爱情。
阿辽沙继续乘火车奔向目的地。敌机炸断了铁桥,列车也起了火。阿辽沙帮着从车厢里救人。他的时间已很紧迫,修桥需两小时,他不能再等,只得找了一个木筏过河。阿辽沙随后又拦了一辆卡车驰往家里。到了家,不巧母亲又在地里。他急忙赶到地里,朝着母亲奔去,母亲也在往回飞跑。母子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阿辽沙匆匆地把头巾给了母亲,和母亲说了三两句话,就要返回前线——他在路上耽误了太多的时间,他的休假期已到尽头。临走时,他答应母亲一定回来。
然而阿辽沙再也没有回来……
他本来可以成为工人、工程师、农艺家……但他却永远只是一个士兵,一个普通的俄罗斯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