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粟裕大战张灵甫
仔细看看书,周围100公里内,有40万国军,原本国军商量好,一字平推,将粟裕挤出山东地区
张轻敌冒进,形成突出部,其实就多走了10公里,就被粟裕抓住机会,全部压上,内部有10多万吃掉74师,外圈有10万左右拦截救援部队
原本,张灵甫认为,起码能坚持5天,周围的国军也是这么想的,实际上,第3天下午的时候,就彻底完蛋了,周围的国军还没来得及赶到,赶到的也打不穿拦截部队,眼看着被吃掉
所以,才叫百万军中取敌上将首级,此战后,国军剩余部队吓破胆了,谁也不敢离开主力行动,整个战役随之瓦解,40万大军,损失一个整编师后,就再也不敢机动了,灰溜溜的回家了,从此再也没能夺取战场优势,主动权完全在粟裕手中,想何时打,打什么地方,完全是粟裕部说了算,国军只能等
② 歼灭张灵甫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老电影叫《南征北战》52年版,还有一部彩色版《南征北战》70年代复刻版。
大概08年前后,还有一部电视剧《红日》,由李幼斌先生饰演张灵甫,画风一般;
当年参加过当年战役的吴强先生,根据孟良崮战役和张灵甫的故事,创作了小说《红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
③ 老电影扛把子,经典台词数不清的“老三战”,到底是哪三部
对于“老三战”来说,他们已经不是露天电影扛把子了,它们是影响了几代人包括外国人的老电影扛把子。
《地雷战》经典台词不算多,“不见鬼子不挂弦”是最经典的。
不过《地雷战》里倒是诞生了一个经典形象,那就是鬼子化妆成小媳妇去偷地雷时的滑稽样子。以后凡是有类似装束的人我们都称之为“像偷地雷的。”
你还记得其他经典台词吗?不妨分享一下。
④ 电影《红日》,真实的孟良崮,真实的张灵甫,真实的兵,还有什么
有网友曾说过,看电影《红日》怎么这么像《南征北战》呢。
没错,这两部电影取材的历史时间段和事件大体相同,因此在很多剧情上有相似的地方。
只是,这两部电影还是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红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偏于写实的,片中很多地名和人民以及战斗过程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且改编幅度并不算大。
《红日》里还有一个细节非常棒,那就是关于“解放战士”的,莱芜战役时解放军俘虏了马步生,他加入了解放军。但在孟良崮战役开始前,这个老兵油子对七十四师心怀畏惧,遭到了战士的反驳。
到孟良崮战役关键时刻时,这位解放战士在战友感召和鼓励下冲上了主峰,立了战功。
这个关于解放战士的人物塑造,是其他影视剧里少见的,尤其是老兵油子的形象更是罕见,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再现。
最后说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红日》里机枪手在冲锋时,身后居然还跟着一位扛弹药箱的副射手,看了那么多军事影视剧,这真是又普通又罕见的场面。
综上,《红日》这部电影,虽然在描写孟良崮战役的激烈程度上仍有不足,但其对细节人物的刻画非常真实且非常成功,因此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相当高,属于老电影里的精品之作。
⑤ 活捉张灵甫是哪部电影台词
冲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老电影《红日》
⑥ 冲上万寿山活捉张灵甫电影叫什么名
应该是冲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电影叫《红日》
《红日》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汤晓丹执导,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1946年冬,我军在苏北涟水城与敌军“王牌”整编74师激战以后,主动北撤山东。战斗中连长石东根因鲁莽上了敌人假投降的当。接着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企图将我主力吸引于孟良崮。沈军长切断74师退路,团长刘胜在战斗中牺牲,石东根连搭人梯攀上悬崖,直捣敌师部全歼74师,击毙了张灵甫的故事,于1963年5月1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