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什么电影里有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什么电影里有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发布时间:2022-07-27 22:44:48

⑴ 电影《最后的和弦》是以贝多芬哪部交响曲为片名的

影片是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最后的和弦》为片名

⑵ 贝多芬有什么歌曲应用在电影里的

最常见的,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中的《欢乐颂》这首歌曲了,太常见了!
还有就是《摇篮曲》也是大家很熟悉的。

⑶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的名称

1、第一交响曲(C大调 Op.21)

《C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794至1796年的交响曲,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

2、第二交响曲(D大调 Op.36)

《第二交响曲》却讲述着一种人生态度。交响曲意气风发,全无惆怅阴霾,让人看到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歌颂。

3、第三交响曲(降E大调“英雄” Op.55 “英雄”)

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

4、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 Op.60)

这部作品于1807年3月由奥佩尔斯道尔夫伯爵和他的乐队首演,演出地点是维也纳的利赫夫诺斯基宫。

5、第五交响曲(c小调 Op.67 “命运”)

又名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6、第六交响曲(F大调 Op.68 “田园”)

又名“田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亲自命名为《田园》。 该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7、第七交响曲(A大调 Op.92)

全曲欢快、明亮、积极,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被瓦格纳誉为“舞蹈的神化”(The Apotheosis of Dance)。其第二乐章多被用于影视作品中,因而广为人知。

8、第八交响曲(F大调 Op.93)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93号,完成于1812年的10月。于1814年2月17日在维也纳的舞会剧院首次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由于反应强烈,几天后又重演。

9、第九交响曲(d小调 Op.125 “合唱”)

于1823年的年底完成,1824年5月7日,该曲首演于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该曲一共四个乐章,一直以来,该组曲被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

⑷ 第九交响曲的贝多芬版

d小调第九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因为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这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该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
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
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第九交响曲》又名为《合唱交响曲》。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
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当时的维也纳受到了罗西尼和意大利歌剧的强大冲击,有些人甚至攻击贝多芬的音乐已经过时。面对这种状况,贝多芬忧伤受辱,将去伦敦定居,并想在那儿演出《第九交响曲》。这时候维也纳听众熬不住了,反而又强烈的呼吁《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也纳首演,很多人联名写信给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信中充满了真切的感情。贝多芬为此回心转意,开始筹划作品在维也纳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确实是对乐团乐手的严峻考验,有不少段落演奏起来颇具难度,需要乐手有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最为引人入胜的一部交响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令当时参加首演排练的歌唱家的表现不够完美,而使贝多芬恼怒。综合这些因素,第一次合练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议贝多芬改动某些段落,以减小表现上的难度。但是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乐圣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改动一个音符。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练逐渐有了起色,并且越来越好!终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当整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场面,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音乐会场景——观众们近乎疯狂的鼓掌、欢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不住的朝着舞台的方向拥去,人们被这恢宏的旋律所打动,已经顾不得礼仪。在那里,即使皇族降临,习惯上也只是鼓三次掌,但观众们掌声不息,热情似火,连续五次热烈鼓掌。而作曲家本人虽然因为耳聋,已经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却依旧被这超乎寻常的热情场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
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部作品。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第二主题为bB大调,木管乐器显现出一丝悲凉的气氛。发展部为g小调,弦乐器紧张的搏斗将乐曲引发至高潮。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板,但是在低沉压抑的背景后需要出现带有动力的谐谑曲,因此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8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可是在其中人们依然可以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乐曲三声中部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D大调),和谐而具有舞蹈性,轻松而细腻。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第二主题温文尔雅(D大调-G大调),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但乐曲在第三次奏完第一主题之后,却出现了猛烈的号角声,说明革命尚未结束。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 ——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宣叹调),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奏响了欢乐主题,继而加入中提琴、大管、小提琴等乐器,意味着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随后,乐曲转入bB大调,使歌唱声更富有活力。紧接着乐队奏出了多重赋格,将乐曲推向第一个高峰。待平息之后(D大调),合唱团闪现《欢乐颂》与《工人们团结起来》的旋律,将乐曲推向光辉灿烂的结尾。
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木管乐器
短笛(第四乐章)、2 长笛、2 双簧管、2 单簧管(A调、降B调、C调)、2 低音管、低音巴松管(第四乐章)
铜管乐器
4 法国号(D调、降B调、降E调)、2 小号(D调、降B调)、3 长号(中音、次中音、低音,第二、第四乐章)
打击乐器
定音鼓、大军鼓(第四乐章)、三角铁(第四乐章)、钹(第四乐章)
人声(第四乐章)
4 独唱家
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
混声合唱团
弦乐器
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注意:有时为了渲染宏伟气氛,在木管中采用三管编制,在铜管中采用四管编制,以配合天籁般的和声) 贝多芬之后的许多浪漫乐派作曲家都受该作品影响。
1831年复活节,瓦格纳将该作品改编为钢琴独奏。由于钢琴无法演奏所有的声部,所以瓦格纳的取舍也有其自己的特色。
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末乐章主题与“欢乐颂”主题很相似。据说勃拉姆斯对此的回应是“笨蛋都看得出来”,因而可能是有意为之。又,勃拉姆斯的这部作品被誉为“贝多芬第十”。
布鲁克纳的《第三交响曲》中,也运用了半音构成的四度,与该作品首乐章尾声基本相同。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首乐章的开头处,可能是在模仿该作品开头的织体和氛围。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三乐章对该作品谐谑曲致敬,尤其是下降的四度和鲜明的定音鼓音响。
在其它领域该作品亦有相当大的影响:
该作品对CD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当初飞利浦与索尼公司都计划用较小的光盘,但最终使用了直径12厘米,因为这能装下当时《第九交响曲》最长的录音,富特文格勒1951年指挥的74分钟版。然而也有说法称事实并不是这么浪漫,容量的巧合只是牵强附会的理由。
在小说和电影《发条橙》中,该作品都处于重要地位,是主人公最喜爱的音乐作品之一。
冷战期间德国分裂时,欢乐颂曾作为其奥运会联合队的队歌。
1972年,欢乐颂的音乐(无歌词)被采用为当时的欧洲共同体(现欧盟)之歌,1985年则成为欧盟盟歌
科索沃独立后亦将欢乐颂作为其国歌。
欢乐颂也曾被改编为罗得西亚的国歌。
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的《赞美诗新编》第18首《快乐崇拜歌》也以此曲为歌谱。

⑸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什么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D小调,OP.125,完成于18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当时贝多芬失

聪无法考虑担任指挥,他坐在乐队中,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他都没有知觉。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交响曲

,它包括四个乐章:1.不太快的庄严的快板,引子中神秘的空五度像是开天辟地前的混沌。主题从混沌与黑暗中渐

现,似闪电劈开长空。高潮后是展示部,尾声中低音曲有一种启示似的预见。2.极活泼的快板,它的开头是敲击声

似的八度,据说这是贝多芬一次在黑暗中突然走向光明处的感觉。这种敲击是这个急速活泼的谐谑乐章的主体。

3.如歌的柔板,这是双主题的变奏曲,表现温暖的情感。4.急板。这个末乐章很长的引子连接了三个乐章的主题。

在合唱出现之前,贝多芬似乎“置身于灿烂的群星之中”,乐队有一段气势恢宏的喧嚣,然后是男中音唱出:“啊

,朋友们,再要不要这种痛苦的声响!”这个乐章中最终著名的合唱根据席勒的《欢乐颂》作成,最后唱段的歌词

是:“拥抱吧,千百万人民/吻这整个世界/兄弟们,在星际的尽头,是我们慈爱的万能之父/啊,千百万人民,你可

跪在他面前/你可感到他于你同在?/到星际的尽头去找他吧,/他一定住在那星际的尽头。”

⑹ 有什么电影中是用了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4乐章《欢乐颂》 作为背景音乐的

《死亡诗社》。里面老师带着孩子们上足球课的片段有一部分是欢乐颂做背景音乐。
还有就是《贝多芬传》里面影片最后的贝多芬离世前的演奏会里,有比较长的一段欢乐颂背景音乐,因为那就是他演奏会的音乐~

希望能帮到你~

⑺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叫什么

d小调第九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19至1824年间。因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该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d小调第九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阅读全文

与什么电影里有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俄国电影t34字幕下载 浏览:696
潜伏电影的演员表照片 浏览:941
2019年周润发新电影 浏览:352
美人鱼的外国电影 浏览:814
你同学约看电影怎么拒绝 浏览:514
儿童奥特曼动画片全集大电影 浏览:660
吴孟达新僵尸先生电影 浏览:623
十部必看的法医剧中文电影 浏览:166
俺要看电影 浏览:388
新百战天龙电影观看顺序 浏览:923
伦理电影落生殖器 浏览:849
2021年3月即将上映的新电影 浏览:447
好看的大学电影 浏览:605
文章现在拍什么电影 浏览:687
女人被摄影师骗拍照电影 浏览:300
周迅张柏芝主演电影有哪些 浏览:520
小丑电影歌曲纯音乐 浏览:568
电影剪辑英文字幕教程 浏览:494
红辣椒电影英语 浏览:174
男生出门看电影背什么包 浏览: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