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焦裕禄简介150字
1962年冬,被任命为兰考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走马上任。他看到火车站上挤满外出逃荒的饥民,大街上成群结队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立即深入基层,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制订出治理肆虐兰考百年之久的风沙、水 涝、盐碱三害的方案。
这时,上级调来的救灾物资运到兰考,负责发放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吴荣先却坐视不管。焦裕禄主动率领县委干部去火车站卸货、发货,招致吴荣先的不满。不久,地委赵专员亲赴兰考,宣布调整县委领导班子,任命焦裕禄为县委书记。
焦裕禄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深得群众拥戴。不久,县园艺场老场长由于过度操劳,活活累死,使焦裕禄受到极大震动。
(1)焦裕禄过电影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焦裕禄
兰考县委书记,中国共产党员,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深得群众拥戴。后因肝病剧烈发作,被送进医院,诊断为"肝癌后期,皮下扩散"。1964年5月14日晨,焦裕禄与世长辞。
吴荣先(老吴)
兰考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他是个目光高远、政治觉悟高,喜欢做“大事”的干部。他和焦裕禄产生分歧,他认为,领导干部要在政治上有觉悟,不要只顾眼前,要抓大事,饿死几个人不算什么。
小林
农林专业的高材生,泡桐育苗的专家。本来决定离开兰考县的他,被焦裕禄在火车站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之后为了帮助焦裕禄治理风沙,留在了兰考县。
㈡ 观影片《焦裕禄》心得体会6篇
观看了《焦裕禄》,深入了解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
以前对焦裕禄同志事迹的详细情况不是很清楚。通过这次电影的再现,可以说,近距离地观察了解了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让我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www.126z.net/z/2018/04/27/40421.html
㈢ 求一篇焦裕禄电影的观后感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_网络文库
http://wenku..com/link?url=EwvQZG-Fwpt__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饱含热泪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看的我泪流满面,热血沸腾,感到世界是那么精彩,人性是那么美好!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40年风雨变迁,40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两代人! 片中患有严重肝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山区兰考,为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的工作。忘记了妻子、儿女更忘记了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吴县长派人分给他二斤大米,这在当时来说相当的珍贵,可以让家里人吃上几顿香喷喷的饭。可他却一点也没动,让家人原物奉还。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调节费,为补助一些一辈子任劳任愿而犯所谓的“错误”去别的县买米。因此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到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每当他的肝病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采取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压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旧病复发,一阵一阵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额头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却不哼一声。
这是多么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韧拔的气节。
他是艰苦朴素的典范。身为县委书记,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
他是群众利益的代表,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他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的,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个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我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从来没有体验过贫穷和饥饿,但今天 我感谢革命先辈为我们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我们当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㈣ 求影片《焦裕禄》的简介。。谢谢了。。
焦裕禄(1922-1964)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同志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㈤ 焦裕禄观影后感
在焦裕禄这部电影中,严重患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始终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焦裕禄同志忘记了老婆孩子更忘记了自己,已经重病的焦裕禄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第一线。为了减轻兰考县财政负担,主动废除了干部生活补贴费。为了帮助一些任劳任愿的基层干部,焦裕禄同志顶着极大的风险去别的县买米。因此还遭到了居心叵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倒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焦裕禄虽然走了,但是他的功绩永远留在兰考县人民心中。
㈥ 电影《焦裕禄》的主要内容
雕玉露的主要内容是演绎焦裕禄本人热爱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㈦ 焦裕禄电影简介
《焦裕禄》讲述了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工作期间,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理风沙、水涝、盐碱“三害”的故事。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县走马上任。他看到外出逃荒的饥民,成群结队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立即深入基层,制订出治理肆虐兰考百年之久三害方案。
这时,上级调来的救灾物资运到兰考,负责发放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吴荣先却坐视不管。焦裕禄主动率领县委干部去火车站卸货、发货,招致吴荣先的不满。
不久,地委赵专员亲赴兰考,宣布调整县委领导班子,任命焦裕禄为县委书记。焦裕禄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深得群众拥戴。不久,县园艺场老场长由于过度操劳,活活累死,使焦裕禄受到极大震动。
为改变基层干部长期缺油少粮的状况,焦裕禄决定为他们增加口粮配给。不料有人在吴荣先的指使下借题发挥,向地委告状。赵专员率调查组赴兰考了解实情。数百群众堵住会议室大门,为焦书记鸣冤叫屈,使吴荣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为泡影。
兰考又遇特大水灾。焦裕禄强忍肝痛,始终坚持在抗灾第一线。终近十万群众自愿赶来,组成一支浩荡的送葬队伍,将焦裕禄的骨灰送回兰考。
《焦裕禄》是由王冀邢执导的一部剧情片,由李雪健、李仁堂、周宗印等人主演,于1990年01月0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焦裕禄》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时代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该片通过对焦裕禄这样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的塑造,生动的展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㈧ 焦裕禄电影简介是什么时候死的
按照电影简介的说法,大致是:在1962年冬,被任命为兰考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走马上任。他看到火车站上挤满外出逃荒的饥民,大街上成群结队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立即深入基层,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制订出治理肆虐兰考百年之久的风沙、水 涝、盐碱三害的方案。
这时,上级调来的救灾物资运到兰考,负责发放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吴荣先却坐视不管。焦裕禄主动率领县委干部去火车站卸货、发货,招致吴荣先的不满。不久,地委赵专员亲赴兰考,宣布调整县委领导班子,任命焦裕禄为县委书记。焦裕禄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深得群众拥戴。不久,县园艺场老场长由于过度操劳,活活累死,使焦裕禄受到极大震动。
为改变基层干部长期缺油少粮的状况,焦裕禄决定为他们增加口粮配给。不料有人在吴荣先的指使下借题发挥,向地委告状。赵专员率调查组赴兰考了解实情。数百群众堵住会议室大门,为焦书记鸣冤叫屈,使吴荣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为泡影。
不久, 兰考又遇特大水灾。焦裕禄强忍肝痛,始终坚持在抗灾第一线。终近十万群众自愿赶来,组成一支浩荡的送葬队伍,将焦裕禄的骨灰送回兰考。
㈨ 尤其是焦裕禄什么被国家电影主管部门誉为全国扛鼎之作
1、因为焦裕禄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时代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2、该片通过对焦裕禄这样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的塑造,生动的展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㈩ 帮我介绍一下焦裕禄
焦裕禄(1922-1964)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被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直到1962年。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冬天,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同志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