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人鱼所有人扮演者
电影美人鱼的所有人扮演者如下:
1、刘轩扮演者:邓超
2、李若兰扮演者:张雨绮
3、珊珊扮演者:林允
4、八哥扮演者:罗志祥
5、四爷扮演者:徐克
6、廖先生扮演者:卢正雨
7、龙剑飞扮演者:吴亦凡
8、莫探员扮演者:文章
9、史探员扮演者:李尚正
10、游客小白扮演者:白客
11、人鱼阿龙扮演者:赵志凌
12、游客妇人扮演者:孔连顺
13、修理工扮演者:林子聪
14、人鱼扮演者:张美娥
15、郑总扮演者:郑冀峰
16、博物馆游客扮演者:田启文
17、人鱼小胖扮演者:钱国伟
18、博物馆馆长扮演者:杨能
19、人鱼师太扮演者:范淑珍
20、佐治博士扮演者:科蒂克·艾文
21、佐治博士助理扮演者:松冈李那
22、佐治博士助理扮演者:徐轸轸
23、人鱼麦太扮演者:夏尉喻
24、拍卖官扮演者:皮埃尔·布迪厄
25、若兰助手扮演者:李叶青
26、速递员扮演者:孙嘉灵
27、记者扮演者:许雅婷
28、前台秘书扮演者:赵靖伊
29、富豪扮演者:付骏福
30、轩公司职员扮演者:虞嘉娜
31、富鸡店老板扮演者:宁小花
32、富鸡店服务员扮演者:易志乐
33、水族店老板扮演者:孙乐天
(1)同族电影演员表扩展阅读:
《美人鱼》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星辉海外有限公司等出品的爱情喜剧片,由周星驰执导兼编剧,讲述了富豪刘轩与为了拯救同族前往刺杀他的美人鱼珊珊坠入爱河,谱写了一段人鱼爱情童话的故事。
主要角色介绍
刘轩(饰演者邓超)
一个白手起家的地产大亨,表面急躁易怒、嚣张跋扈,实则内心是个小孩子,既敏感又缺乏城府。为了应对复杂的社会,他戴上了面具“胡须”伪装成大人,掩饰自我,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人。
他是一个像海胆的人,浑身是刺,但其实内心寂寞空虚,很柔软。当珊珊揭下了他的伪装面具,一切都在那刻发生改变。
珊珊(饰演者林允)
单纯美好的美人鱼珊珊,乔装进入人类社会。她担负着拯救人鱼族群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家园的使命,前往刺杀富豪刘轩,阻止填海计划,但却在交手过程中爱上了刘轩。
八哥(饰演者罗志祥)
八爪鱼,人鱼族中的一员,担当出谋划策的智囊团,喜欢人鱼珊珊。派美人鱼珊珊去诱惑富豪刘轩,他们本来的计划是杀死刘轩。但珊珊却爱上了那个人类,致使他勃然大怒。
李若兰(饰演者李若兰)
霸道女富豪,四爷之女,蛇蝎冷血美人,一个“坏到不回头”的反派人物。一直致力秘密研究美人鱼,对刘轩爱而不得,最终为爱疯狂伤害刘轩和珊珊。
廖先生(饰演者卢正雨)
刘轩身边的头号助理跟班,梳着赌圣头。相较于刘轩的急躁,廖先生总是一副平和心态,说话慢吞吞。开始并不相信刘轩被美人鱼绑架,反而偷偷地取笑他。
② 一部关于美国诞生和崛起的电影
《一个国家的诞生》(英语:The Birth of a Nation),又名《同族人》(The Clansman),是美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也最具争议性的电影之一,也因为电影播放时间长达三小时,成为有史以来,世上首部具有真正意义的商业电影影片。
此片由戴维·沃克·格里菲思执导,情节设定在南北战争期间及战后,于1915年2月8日首映。由于拍摄手法的创新,以及因为对白人优越主义的提倡,以及对三K党的美化所引起的争议性,使得此片在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的诞生》的剧本是改编自汤玛士·狄克森(Thomas Dixon)将三K党描写成英雄的小说和舞台剧《同族人》。
③ 问一部电影的名字!
是《无极》。
演员表:
真田广之 饰 光明
张东健 饰 昆仑
张柏芝 饰 倾城
谢霆锋 饰 无欢
剧情: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世界冰冷无情。 战争过后,饥饿的小女孩倾城从死人手中拿到的一块食物,却被另一个男孩子抢走了。除非答应做他的
奴隶,小男孩才肯把食物还给她。倾城假意答应了,却在事后打伤了男孩,夺回了食物。 这件事倾城很快就忘了,可仇恨像影子一样一直追着她。 食物不慎落入湖水中,倾城绝望地哭了。 命运的使者满神出现,把食物还给了她。满神告诉倾城,她可以得到世上的荣华富贵和无双的美貌,只要同意永远放弃别人真心的爱。倾城一旦选择就不可以改变,只有真心的爱才可以改变她的命运。 倾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荣华富贵和无双的美貌。 爱,算得了什么呢? 二十年后,满神的一个预言实现了,倾城变成了富贵双全的王妃;满神的另一个预言也实现了——她只是王手上的玩物,过着没有爱的日子。 北公爵无欢率领冰雪大军纷纷进犯王城的时候,大将军光明正在同蛮人打仗。光明因天下战神闻名,从来没打过败仗,他还是战神的象征——鲜花盔甲——的主人。他手下只有三千红衣将士,来犯的却是两万黑衣蛮人和数千头发了疯的野战蛮牛。 大将军光明买下了许多奴隶,他要用这些奴隶作为引出蛮牛的诱饵,让这些无价值的生命在牛群下白白送死,就可以换来伏击蛮军的机会。 奴隶昆仑就是这些活死人中间的一个。当战事开始,他的无数同伴哀嚎惨死的时候,昆仑却以飓风一样的速度背着自己的主人在牛群中狂奔。他不仅死里逃生,还把蛮牛带回了出发的地方,大将军这才赢得了战机,八百将士尾随群牛杀入敌阵,大获全胜。 昆仑变成了光明的奴隶,大将军需要一个跑得这么快的人。可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跑得这么快,他的身世是个谜。 这时,王城的使者赶到。北公爵无欢占领了王城,王的生命在危急中。 光明独自一人带着昆仑向王城奔去,他们在夜雨将临的芭蕉林中迷路了,在分头找路时,光明遇到了满神。 满神告诉光明:王不仅不会得救,反而会被鲜花盔甲的主人所杀。她还警告:战神的辉煌已经走到尽头。 光明自然不会把满神的话放在心上。但黑袍刺客鬼狼的突然袭击,却让他身受重伤,幸亏昆仑及时赶到,救了光明的性命。光明将装着面具的鲜花盔甲交给昆仑,嘱咐他把王救出来。 王城内。当王听懂了无欢并非为王位而来,而只想得到王妃倾城时,毫不犹豫地出卖了她。在倾城大展女人的魅力,把无欢攻击的目标引向王时,昆仑赶到了。 昆仑杀死王的时候并不知道他是谁,但满神的预言却再次实现了。 昆仑将倾城救出了王城。瀑布边,无欢的追兵到了。昆仑纵身跳下了悬崖,却留下了一句倾城永生难忘
的话:不要死,要好好活着。被命运捉弄的倾城,再次失去了爱。 倾城被无欢丢进了金色的鸟笼。 大将军光明杀王的消息传遍天下。将士们把他吊起来,离他而去。他的辉煌确实走到了尽头。 再次出现的满神解救了他。满神告诉光明:鲜花盔甲有了新的主人。光明却说:盔甲是我的,王妃倾城也是我的。 落水未死的昆仑向光明承认是他杀了王。重新穿上鲜花盔甲的光明找回了自信,他命令昆仑把倾城救出来。 昆仑终于将倾城救出,光明身穿鲜花盔甲骑马而来,倾城毫不犹豫地放弃昆仑,跳上光明的战马,演出了当面认假为真的好戏,逃离了王城。 昆仑却被无欢捉住了。 在奴隶昆仑的手掌心,藏着一根染着自己血迹的白羽毛,那是从倾城的千羽衣上抓落的。虽然是奴隶,却挡不住心的苏醒,——他爱上了倾城。可就因为一件盔甲,倾城却认为解救自己的是另一个男人。 无边月色,湖畔精舍。光明自由了,却忘了昆仑。他向倾城展开攻势。他不想付出,只想得到她的爱。这不过在遵循游戏规则,去证明:“我想得到,就能得到。”而已。 倾城却明白,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救过她的男人,她很恐慌。 昆仑逃过鬼狼的追杀,回到了光明的身边,他为又见倾城而幸福着。 倾城却离开了光明,她很难过,却说:“我注定得不到爱,这是我的命运。光明要昆仑杀了倾城,昆仑做不到。他这才明白,他只是一个无法作主的牲口。 光明说:树上的海棠花落尽,你就会回来。 昆仑说:她不会回来的,你输了。 光明说:昆仑,我不要你了。 昆仑又一次失去了主人。 黑袍刺客鬼狼用超越时间的速度把昆仑带回了过去。他见到了母亲和姐姐。幻象却在一瞬间消失了。鬼狼告诉他:只有找到自己的渴望,才能获得真正的速度。 海棠花落尽,倾城却没有回来。光明还在苦苦等待。他已经像傻子一样爱上了倾城。归来的昆仑用超越时间的速度背着光明找到了倾城。他找到了自己的渴望,就在把本该属于自己的爱情送给别人的时候。 光明和倾城拥抱在一起,对昆仑来说,一切都太晚了。 在那一对情人相爱的时刻,昆仑又回到了过去,寻找亲人的慰藉,可他看到的却是无欢在杀戮包括母亲在内的雪国同族。时间墙外绝望的昆仑却无法改变曾经发生过的残酷事实。 他弄清了自己是谁。 而鬼狼就是在那场浩劫中变成了无欢的奴隶,无欢告诉鬼狼:他必须穿上神奇的黑袍,才能做他的奴隶。而且他必须永远穿着,只要脱掉,他的生命就结束了。 昆仑的刀锋指向鬼狼,鬼狼说: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我只是想活下去。 昆仑回到了湖边的精舍,那里只有孤独的倾城。——过去背弃了光明的部将声称捉住了无欢,而光明无法抗拒再次辉煌的诱惑,离倾城而去。倾城再次体验了命运的精准和残酷,但她仍满怀希望地恳求昆仑找回光明。他永远无法拒绝倾城,默默地去了。 无欢用人性的弱点构筑的圈套,套住了光明。倾城也随后被捕。光明这才明白自己有多么爱这个女人。 鬼狼在企图盗取鲜花盔甲时,同早有防备的无欢发生激烈的厮杀。他对赶来的昆仑说:在无欢杀死我们同族的时候,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除了我自己。穿上鲜花盔甲,去向倾城证明你是谁。 他脱掉了黑袍。 鬼狼的死让昆仑明白了什么是尊严,什么是爱。 光明向人们承认是他杀死了王。他决心用生命换取爱。昆仑却走进来说:杀王的是我。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光明的奴隶。可只有当昆仑说了:“不要死,要好好活着”时,倾城才明白,这才是那个救了他,向她一直倾心相爱的男人。可她的心早已属于光明。 决战开始了。他们要战胜的不仅是无欢,当年那个抢走倾城食物的小男孩;还有满神加诸给他们的命运诅咒。 谁会是胜利者?
观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3MTk2MjIw.html
④ 《美人鱼》演员表
邓超饰刘轩,赵志凌饰人鱼阿龙。
张雨绮饰李若兰,林允饰珊珊。
卢正雨饰廖先生,徐克饰四爷。
文章饰莫探员,李尚正饰史探员。
影视评价
该片正统性质大于喜剧片段堆砌,这也是观众看到从电影到三分之二处之后,基本上就不让人发笑的原因所在。这也说明,周星驰已经专为小人物逆袭的表达欲望中拔腿出来,而倾向于认同类如《蜘蛛侠》的表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美人鱼》不管从笑料还是故事上来说都的确不算周星驰最好的作品,但它却带着一种小人物老去的感怀,也正是因为这种老去的无力感,让它变得动人。很多看上去老套而“屎尿屁”的段子俗极了,但它不只是俗,而且是和周星驰以往的作品一样俗得动人。
⑤ 母仪天下电视剧中,年老的王政君是谁扮演的,(就是在开篇中出来的)
秦怡
人物简介
秦怡(1922.2.4-)女演员。原名秦德和。上海人。1938年上海中 华职业学校肄业后去武汉参加抗日宣 传活动。同年至重庆,入中国电影制 片厂任实习演员,在影片《好丈夫》 中扮演角色,后相继参加中国万岁剧 团、中华剧艺社等话剧团体,在重庆 、成都等地演出《大地回春》、《钦 差大臣》、《茶花女》、《天国春秋 》、《桃花扇》、《清明前后》等二 十余部话剧。抗日胜利后回上海,作 为“ 特约演员” 参加拍摄《忠义 之家》、《无名氏》、《遥远的爱》 、《母亲》等影片。建国后历任上海 电影制片厂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副团 长。是中国影协第二至五届理事、全 国文联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曾主演 《农家乐》、《两家春》、《摩雅傣 》、《北国江南》等影片,并在《女 篮5号》、《铁道游击队》、《林则 徐》、《青春之歌》、《海外赤子》 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83年主演 的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兼任 艺术顾问),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电视 剧飞天奖特别奖,本人获首届电视金 鹰奖优秀女演员奖。其表演细腻、质 朴、自然,具有东方女性的神韵。 演出影片: 1939年:好丈夫 1946年:忠义之家 遥远的爱 1947年:无名氏 大地回春 海茫茫 1949年:母亲 失去的爱情 1950年:农家乐 1951年:两家春 1956年:马兰花开 哥哥和妹妹 铁道游击队 1957年:女篮5号 1958年:红色的种子 1959年:林则徐 青春之歌 1960年:摩雅傣 1963年:北国江南 1965年:浪涛滚滚 1979年:风浪 苦恼人的笑 海外赤子 1982年:张衡 1984年:雷雨 1990年:闺阁情怨 1993年:梦非梦
人物经历
[1]秦怡1922年生于上海的一个封建大家庭,自幼就对文艺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的时候,秦怡就曾参加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不久她离开自己封建的家庭,参加“中万”剧团。
1938年,秦怡来到重庆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在此期间,演过话剧《中国万岁》、《正在想》和电影《保家乡》、《好丈夫》。1941年秦怡离开中国电影制片厂,进入中华剧艺社,成为该社演员。在长时间的话剧舞台实践中,秦怡的演技不断进步,在话剧《草木皆兵》、《离离草》、《桃花扇》、《戏剧春秋》、《结婚进行曲》等都有出色的表演,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当时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1947年秦怡在上海走上了大银幕,参加了电影《忠义之家》、《母亲》、《无名氏》等片的拍摄。由陈鲤庭编导的《遥远的爱》成为她的成名作。
解放后,秦怡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这时的她演技成熟而自然,在影片《农家乐》、《马兰花开》、《女篮五号》、《青春之歌》以及《铁道游击队》等影片中都有出色的表演。在《女篮五号》中,秦怡扮演的林洁,是一位在旧社会受尽苦难的蓝球运动员,秦怡以深沉细腻的表演,展示了人物内心及生活中的复杂情感。在《青春之歌》中,她的表演含蓄而凝重,揭示了女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秦怡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女电影演员之一。
80年代,秦怡主演了《海外赤子》、《雷雨》、《梦非梦》等影片,还主演了多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响的表演技巧,和她那具有东方女性魅力的风韵。
2000年5月21日,中国特奥世纪行上海慈善晚会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举行,国际著名影星阿诺·施瓦辛格以国际特奥会慈善大使的身份光临。当晚会的慈善拍卖和捐款活动开始时,施瓦辛格除了向中国特奥会捐献了15万美元,又用25000美元通过拍卖买走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的儿子金捷的《衡山公园写生》画。在会场,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秦怡是我崇拜的中国影星,同时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弱智的儿子,她做得太多太多!”没错,秦怡为了金捷确实付出了太多。金捷患有精神分裂症,尽管医生告知,金捷的病很难再恢复,秦怡却从没有绝望。儿子病后,什么事都不知道做。她除了按时给金捷吃药外,还要给他洗头、洗澡、换衣。直到如今依旧如此。金捷从小十分喜爱绘画,秦怡请来绘画老师教他画画。金捷喜欢妈妈与他一起画画。每当妈妈与他一起去公园写生,他就像过节似的喜笑颜开。施瓦辛格买走的《衡山公园写生》就是他与秦怡一起在公园画的。这两幅画很多人评价说:一样的景,妈妈的画没有儿子的棒。秦怡画得规矩有层次,金捷画得洒脱活泼。难怪施瓦辛格要说金捷的画:“这是一个奇迹!”
正如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说的:“因为她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那么多美丽的人物,包括伟大的母亲。”这就是秦怡,一位出色的母亲,更是中国影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家。
代表作品
《忠义之家》、《遥远的爱》、《无名氏》、《大地回春》、《母亲》、《失去的爱情》、《农家乐》、《两家春》、《马兰花开》、《女篮五号》、《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北国江南》、《海外赤子》、《雷雨》、《梦非梦》
人物事迹
赈灾义演,明星捐款,反映了演艺界的爱心。与唱一首歌10万元、出场费可达30万元的“大腕”们相比,令我感动的是87岁的秦怡。因为她捐的20万元,几乎就是这位退休老人的全部积蓄!
秦怡有个重病的儿子需要抚养。还有一个90多岁的姐姐,也要靠她照顾。家里离不开人,秦怡自然不能参加多少演出和活动,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基本就是她的全部收入。这样的经济负担,使她平时很节俭。为了省下给儿子打胰岛素要付的30元注射费, ,秦怡就自己学着注射。平时她连出租车都舍不得坐。虽然日子过得紧,秦怡在这次赈灾捐款时,还是捐出了20万元。她说,去年儿子已经病逝了,现在没有太多牵挂了,愿意把些钱拿出来,去帮助灾区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这件事让我想起几年前与她的一次交谈。那天我见到秦怡时,她正在一针一线地补袜子。想到如今一些年轻女演员带着保姆带着保镖带着经纪人去拍戏,再看看这位从影70年的艺术家,我只有尊敬。那次我主要是想请她谈谈“艺德”。她告诉我,中国艺术家的品德“要有个基础,那就是对中华民族悲惨历史命运的切身体验。”讲到这里,秦怡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好像在探视着时光隧道:“日本鬼子打上海时,谢晋元团长带着八百壮士拼命抵抗。我那时还和同学老师到‘四行仓库’慰问前方将士呢!经过八年抗战、经过三年内战的中国人,谁能不珍惜新中国、谁能不热爱祖国不热爱人民不热爱为老百姓打江山的人呢?这就是我一切创作表演的基础。像我这样饱经风雨的人,不会飘浮、更不会愧对自己的艺术良心。”
“品德要有个基础,那就是对中华民族悲惨历史命运的切身体验”“ 像我这样饱经风雨的人,不会愧对自己的艺术良心”,老人家的话说到了点子上。这些话大概可以解释她为什么会把自己不多的积蓄献给灾区,因为她是一个懂得苦难的人;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这位87岁的老太太仍能始终保持着一种平静端庄的美丽,因为她有一颗充满大爱的艺术良心。
秦怡祖籍江苏高邮,是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的33代后人,同族名人有秦邦宪(博古)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秦怡把20万养老钱捐给汶川大地震灾区
秦怡在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6日电影人赈灾义演当中,满头银发的秦怡走上北京展览馆剧场的舞台,她说:"我今年87岁了,不能回到20多岁,到地震灾区尽力.我今天要捐20万元,向地震灾区人民表达我的爱心!"全场2000多位各界人士对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报以如雷掌声.
[编辑本段]化妆师
第二届中国十大化妆师,2005′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造型师。国家级化妆评委、CCTV时尚中国化妆大赛评委、中央电视台特邀化妆造型师,曾做“春节联欢晚会”“同一首歌”“全国广告模特大赛”“著名品牌服装发布会”“流行趋势彩妆发布会”盛世中华“流动的紫禁城”等重大活动的化妆造型工作。
秦怡造型多年来为众多大陆以及港台明星主持人做过整体造型设计,其风格在融入了流行时尚元素的同时也突出民族传统的艺术风格,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
⑥ 关于犹太人的电影,讲述的是在德占区,一个犹太人顶着同族的白眼和气愤,以管理者的身份保护犹太人的。
帝国的毁灭 / 帝国的毁灭 伯纳德行动 / 伪钞风暴(台) / 伪钞制造者 战火遗孤 / 战火遗孤 安妮日记 / 安妮日记 奥斯威辛 / 奥斯威辛 / 奥斯威辛:纳粹党与最终方案 安妮少女日记 / 安妮少女日记 / 安妮.弗朗克的日记 纳粹警示录 / 纳粹警示录 生命之源 / 生命的春天 / 生命之泉 彩色第三帝国 / Spiegel TV - Das Dritte Reich in Farbe / The Third Reich, In Color 未完成的电影 / 一部未完成的电影 艾希曼 / 艾希曼 希特勒的男孩 / 英雄教育 / 纳粹军校
⑦ 谁有戈达尔 格里非斯 阿巴斯 这三个人的详细介绍越全越好.顺便交几个喜欢电影的朋友!!~~
戈达尔1930年12月3日生于巴黎。他在法国和瑞士边界的雷曼湖畔度过了少年时期,进入青年时期后迅速陶醉于电影世界,与特吕弗和罗梅尔等人终日在巴黎的“亨利·朗格洛瓦——法国国家电影资料馆”里接受各种电影的洗礼。随后不久便在《电影手册》等杂志上发表影片评论文章,并模仿希区柯克等老前辈,一边进行写作,一边制作自己的短片,为拍摄正式的长篇作品积累经验。1960年,戈达尔发表了第一部长篇电影作品《A BOUT DE SOUFFLE/精疲力尽》,在世界电影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完全无视传统电影理论的拍摄手法带来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和安娜·卡利娜结婚以后,以她为主演的“新浪潮”电影代表作一部接一部地问世。戈达尔成为全球最受注目的导演之一。
1967年戈达尔拍摄了政治题材的影片《LA CHINOISE/中国姑娘》之后,很快就与安娜·卡利娜分手并和这部影片的女主角维阿塞姆斯基结为夫妇。1968年朗格洛瓦的解任,戛纳电影节的终止事件,五月风暴等一连串的动荡使戈达尔又转入对反映时政的艺术作品的探讨和研究。他组织了“基卡·维尔托夫小组”,专门制作革命题材的影片。1973年戈达尔离开巴黎,和马里·米维尔在格勒诺布尔共同创建“声音影象”,投入录象时代的新鲜体验。
1979年戈达尔的《SAUVE QUI PEUT (LA VIE)/各自逃生(生活)》公映之后,曾引发了“戈达尔电影已走向商业化”的争议,而他却对这一切置之不理,独自来到瑞士,再次开始了新的冒险。他运用手提摄象机和电影摄影机交替或同时拍摄,力图展现全新的视听世界。在进入新世纪后的今天,戈达尔再出江湖。这次,他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壮观宏大的作品,一部向世人展现了他长达十余年的编排过程和电影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百年历程的作品。这就是《 HISTOIRE(S) DU CINEMA 》
1954 混凝土行动(短篇) OPERATION BETON
1955 一个风骚女人(短篇) UNE FEMME COQUETTE
1957 (夏洛特和维罗尼卡)所有的男人都叫帕特里克(短篇) CHARLOTTE ET VERONIQUE OU TOUS LES GARCONS S'APPELLENT PATRICK
1958 夏洛特和她的情人(短篇) CHARLOTTE ET SON JULES
1958 水的故事(短篇) UNE HISTOIRE D'EAU
1959 精疲力尽 A BOUT DE SOUFFLE
1960 小兵 LE PETIT SOLDAT
1961 女人就是女人 UNE FEMME EST UNE FEMME
1961 懒惰(“新七宗罪”的1篇) LA PARESSE (Episode des SEPT PECHES CAPITAUX
1962 随心所欲 VIVRE SA VIE
1962 新世界(“欧帕格”的1篇) LE NOUVEAU MONDE (Episode de OPAG)
1963 卡宾枪手 LES CARABINIERS
1963 大诈骗犯(“世界诈骗故事”的1篇) LE GRAND ESCROC
1963 蔑视 LE MEPRIS
1964 另外一帮 BANDE A PART
1964 已婚女人 UNE FEMME MARIEE
1965 阿尔法城 ALPHAVILLE OU UNE E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
1965 蒙帕那斯-立瓦罗斯(“看到的巴黎”的1篇) MONTPARNASSE - LEVALLOIS (PARIS VU PAR…)
1965 疯狂的比埃罗 PIERROT LE FOU
1966 男性,女性 MASCULIN FEMININ
1966 美国制造 MADE IN USA
1966 我知道的关于她的两三件事 DEUX OU TROIS CHOSES QUE JE SAIS D'ELLE
1966 提前或2000年的爱情(“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的1篇) ANTICIPATION OU L'AMOUR EN L'AN 2000 (Episode film LE PLUS VIEUX METIER DU MONDE)
1967 摄影机的眼睛(“远离越南”的一篇) CAMERA-OEIL (Episode de LOIN DU VIETNAM)
1967 中国姑娘 LA CHINOISE
1967 天才儿童的E调行板间奏的往返(爱/爱与愤怒)(“复仇或E调爱情/70”的1篇) L'ALLER ET RETOUR ANDANTE E RITORNO DES ENFANTS PRODIGUES DEI FIGLI PRODIGHI ou AMORE (Episode de AMORE E RABBIA ouVANGELO/70)
1967 周末 WEEK-END
1968 快乐的知识 LE GAI SAVOIR
1968 一加一 ONE PLUS ONE
1968 一样的电影 UN FILM COMME LES AUTRES
1968 一部美国电影 ONE AMERICAN MOVIE (ONE A.M.)
1969 布列颠之音 BRITISH SOUNDS
1969 真理 PRAVDA
1969 东风 VENT D'EST
1969 意大利的斗争 LUTTE EN ITALIE
1970 弗拉基米尔和罗莎 VLADIMIR ET ROSA
1972 一切顺利 TOUT VA BIEN
1972 写给简的信 LETTER TO JANE
1974 此处与别处 ICI ET AILLEURS
1975 二号 NUMERO DEUX
1975 怎么样? COMMENT CA VA?
1976 6×2 SIX FOIS DEUX (Sur et sous la communication)
1978 两少年环法漫游 FRANCE TOUR DETOUR DEUX ENFANTS
1980 各自逃生(生活) SAUVE QUI PEUT (LA VIE)
1979 “各自逃生(生活)”的剧本 SCENARIO DE SAUVE QUI PEUT (LA VIE)
1981 写给弗雷迪布阿什的信(短篇) LETTRE A FREDDY BUACHE
1981 受难记 PASSION
1982 “受难记”的剧本 SCENARIO DU FILM PASSION
1982 画面转换(“不同名目的转换”的1篇) CHANGER D'IMAGE (Episode de CHANGEMENT A PLUS D'UN TITRE)
1983 卡门 PRENOM CARMEN
1983 向玛利亚致敬 JE VOUS SALUE MARIE
1983 “向玛利亚致敬”的手记 PETITES NOTES A PROPOS DU FILM JE VOUS SALUE MARIE
1984-85 侦探 DETECTIVE
1985 软与硬 SOFT AND HARD (A soft conversation between two friends on a hard subject)
1986 电影小产业的辉煌与衰落 GRANDEUR ET DECADENCE D'UN PETIT COMMERCE DE CINEMA
1986 会见伍迪艾伦 MEETING WOODY ALLEN
1986-87 阿尔米多 ARMIDE Sequence pour le film ARIA
1987 关注右侧 SOIGNE TA DROITE
1987 李尔王 KING LEAR
1988 都要走一回 ON S'EST TOUS DEFILE
1988 语言的力量 PUISSANCE DE LA PAROLE
1988 最后一句话(“法国人印象”的1篇) LE DERNIER MOT (Episode de LES FRANCAIS VUS PAR…)
1988-89 达提报告 LE RAPPORT DARTY
1990 新浪潮 NOUVELLE VAGUE
1990 艺术的童年 L'ENFANCE DE L'ART
1991 对抗忘却(“对抗忘却”的1篇) CONTRE L'OUBLI (Episode de CONTRE L'OUBLI)
1991 新德意志零年 ALLEMAGNE NEUF ZERO
1993 孩子们玩俄罗斯游戏 LES ENFANTS JOUENT A LA RUSSIE
1992-93 算我倒霉 HELAS POUR MOI
1994 向萨拉热沃致敬 JE VOUS SALUE SARAJEVO
1993-94 戈达尔论戈达尔 JLG/JLG
1995 法国电影50年上下集 2×50 ANS DE CINEMA FRANCAIS
1996 永远的莫扎特 FOR EVER MOZART
1996 与TNS永别 ADIEU AU TNS
1996 加! PLUS OH!
1988-98 电影史-1A 所有的历史 HISTOIRE(S) DU CINEMA, 1A, TOUTES LES HISTOIRE(S)
1988-98 电影史-1B 单独的历史 HISTOIRE(S) DU CINEMA, 1B, UNE HISTOIRE SEULE
1994-98 电影史-2A 单独的电影 HISTOIRE(S) DU CINEMA, 2A, SEUL LE CINEMA
1994-98 电影史-2B 致命的美丽 HISTOIRE(S) DU CINEMA, 2B, FATALE BEAUTE
1995-98 电影史-3A 绝对的货币 HISTOIRE(S) DU CINEMA, 3A, LA MONNAIE DE L'ABSOLU
1995-98 电影史-3B 新浪潮 HISTOIRE(S) DU CINEMA, 3B, UNE VAGUE NOUVELLE
1997-98 电影史-4A 控制宇宙 HISTOIRE(S) DU CINEMA, 4A, LE CONTROLE DE L'UNIVERS
1988-98 电影史-4B 我们中的符号 HISTOIRE(S) DU CINEMA, 4B, LES SIGNES PARMI NOUS
1998 老地方 THE OLD PLACE
2000 爱的赞歌 ELOGE DE L'AMOUR
在电影发展的里程中,梅里爱、齐卡、斯密士都各有贡献,但他们的贡献都比不上格里菲斯。这位美国的电影大师以他非凡的才能,把电影从戏剧的奴仆地位中解脱出来,使之发展为一门与音乐、美术、文学平起平坐的独立的艺术门类。他不仅熟练地运用电影特权,创造性地安排电影的摄影构图和蒙太奇,而且巧妙运用大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淡出淡入、摇镜,并交叉使用,使电影史上出现了令今人都叹为观止的第一个高峰。
然而这位电影大师的艺术里途却是坎坷不平的,甚至是悲剧的。其中充满了宛如小说般的细节。
大卫·格里菲斯(1875 1948)出生于肯塔基州的拉格朗基,父亲是个医生,参加过美国的南北战争,是个破产的南军上校。他在格里菲斯十岁时就去世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在格里菲斯那当小学教员的姐姐身上,日子过得很艰难。格里菲斯早早地就步入社会,当过书店店记、《信使报》记者、消防队员、冶金工人、电梯工人、高尔夫球场的捡球员、默菲特剧团的演员等。从这多而杂的行当看,格里菲斯曾为了糊口,简直是碰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完全没有选择的自由。不过,不论生活怎么艰难,他都没放弃对文学的爱好,他阅读布朗宁、杰克·伦敦、莫泊桑、托尔斯泰、狄更斯和惠特曼的作品,并且自己还写过诗歌、小说和剧本。这种生活使他广泛接触了下层社会,了解人民的艰辛。这对于他日后驰骋影坛却不是没有益处的。
1907年夏天,在纽约失业的格里菲斯,好不容易在爱迪生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里找到一个当配角演员的工作,每星期的报酬仅15美元。他不仅勤恳、而且有才华,连续写了几个剧本。1908年,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导演麦克·寇琼退休,格里菲斯接替其工作,导演了他的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影片叙述一个小女孩被吉普赛人拐走,被装在大酒桶里,放在活动木屋的平台上。马拉着木屋奔跑时,酒桶滚下平台,顺着斜坡,一直滚到河里。渔夫捞起木桶,小女孩也获救了。这故事既惊险,又有趣,放映后获得成功。格里菲斯便从他阅读过的莫泊桑、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中找题材拍摄影片,平均每星期拍两部。从1908年到1912年,共摄制了四百多部。这些影片既继承卢米埃尔等人的纪实风格,也吸取了梅里爱戏剧电影的因素,甚至还受意大利历史电影的影响,拍了几部史诗性的影片。他将各个流派和许多前辈导演们那点滴的分散的创造吸收过来,融汇贯通,加上自己的许多独创的东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表现出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这些特色表现在内容上便是对下层人民的苦难的同情。如《埃德加·爱伦·坡》描写的是个下层知识分子的悲惨故事。爱伦·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出生于波士顿,父母是流浪艺人,自幼成为孤儿,美国南北战争中以南方失败告终,爱伦·坡的作品中总浸 着南部没落的情绪,热衷表现颓废和死亡的情景。格里菲斯也是美国南部人,幼年生活与爱伦、坡相似,也许这也是他将诗人搬上银幕的原因。影片描绘诗人在充满可怕阴影的房间里照料快死的妻子,打开窗户时,一只乌鸦突然飞进来,停在门旁帕拉斯的胸像上。诗人生活穷困,卖文度日。他写了《乌鸦》一诗,匆忙拿去卖钱,以救助妻子,当他拿了卖稿的十元钱回来时,才发现妻子已死去了。格里菲斯用象征方法,集中表现爱伦·坡的生活困境,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气氛,表现了对贫穷知识分子的深深同情。
这些特点表现在技巧上便是独创性。他在《陶丽历险记》里首先运用了“闪回”的手法;他成功地发展了特写镜头,在根据杰克·伦敦的《没有灵魂》改编的《黄金梦》中,他把摄影机移近演员,充分摄取演员的面部表情;他在特技摄影上也有独到的创造,因此于1922年他还获得此项专利;他在《隆台尔的报务员》里,运用交替蒙太奇,以逐渐加快的蒙太奇节奏,表现追逐镜头中的紧张气氛,他在《人类的创造》中,又巧妙地运用远景镜头。正如《苏联世界电影网络全书》里说的:“格里菲斯的艺术活动的进步和革新的意义在于,他把导演看作是作品的统一形象的创造者。几乎在每一部影片中他都尝试解决一个形式或者美学问题。”从而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电影的蒙太奇体系就是在他的艺术生涯里发展出了最初的模样。
然而,真正奠定格里菲斯在世界电影史上崇高地位的是他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而这两部影片的拍摄又使格里菲斯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
格里菲斯的浮升和沉没也皆由此。
《一个国家的诞生》拍摄于1915年。格里菲斯根据牧师汤马斯·狄克逊那部赞扬种族主义组织三K党的小说《同族人》改编而成的影片。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围绕南北两个家族以展开情节。这两个家族本是世交,子女间还发生恋情,在战争中因政见不同而变成仇敌,各自参加南北不同的军队,刀枪相见,在三K党的帮助下,双方停止内战,两家重归于好,有情人也终成眷属。影片在两个家族中,又以卡梅隆一家的遭遇为重点,展开三条线索:黑人的暴行引起大火焚烧大西洋城;卡梅隆一家焦急地注视外界的内战;“小上校”搏击在战场上。三条线交织进行以形成影片的总体结构、格里菲斯调动强大的阵容,花费10万美元,仅用九个星期就摄制完成了。全片共分为12本,1500个镜头,可放映3小时。在当时是算巨片了。
从内容而言,将黑人描写成专门从事抢劫、杀人勾当,充满种族主义色彩;将血腥秘密警察的祖先三K党美化为由诚实美国人组成的英勇军队等等,显然是错误的。但是,格里菲斯充分运用景别和多变的摄影技巧,如一个场景分成几镜头,采用推、拉、摇、移等多种摄影方法,独到地运用大远景、全景、中近景、近景和特写镜头,将大远景的大战场面和细部的特写结合等,又是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又如对三K党策马飞驰的场面的处理,格里菲斯把摄影机装在行驶的卡车上紧跟拍摄,尤其是蒙太奇手法的熟练运用,都是远胜前人,后启来者的,甚至他创造的许多手法成为后世电影的经典式的表现手法。例如小姑娘被迫自杀的那场戏里,就交替使用远景、近景和特写,创造了极其新颖的视觉效果。三个人物:黑人、小姑娘和小姑娘的哥哥“小上校”。在具体处理时,小姑娘漫不经心地走出自己家门,走进森林,用的是远景、暗的阳光浸浴着一片枯枝败叶的树林,预示这里将发生惨剧。这时,一个黑人逼近小姑娘,小姑娘慌忙逃走,用的是近景;再转远景镜头:黑人追赶,步步迫近。那荒凉的景物,层层山岩和万丈深谷、小姑娘无路可走,被迫跳入万丈深谷之中。这时影片又用特写表现“小上校”站在妹妹的尸体前发誓:一定要组织三K党替妹妹报仇。这种处理方法收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影片上映后,引起强烈的反响。
评论家劳逊说:“从未有过一部影片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这样触目的矛盾。”尤其是影片那种族主义倾向更惹起巨大骚乱。影院门外出现24小时的示威,有的地方辩论极烈,甚至发展为械斗。全国有色人种协会发出强烈的谴责。
“这是蓄意污辱一千万美国人。”
“完全是伪造历史!”
“艺术家的良心是不是被狗吃了?”
面对责问的狂潮,格里菲斯既震惊,又委屈,更不服气。震惊的是人们如此强烈抗议;委屈的是他并非有意宣传种族主义,只是认为小说《同族人》的情节结构适合拍电影,自己才加以改编的;不服气的是认为人们的干涉太多,他于是写了《美国言论自由的产生和没落》,予以辩白和反击。
出人意料的是激烈辩论的结果反而刺激了观众的好奇心,纷纷拥进影院,最后观众竟达一亿人次,前后延续15年。在纽约上映了44星期;在芝加哥上映了35星期;在洛杉矶上映22星期。仅纽约市,9个月内就放映了6266场。
上座率高就是利润丰厚。格里菲斯将自己以往拍片赚的钱及工薪全部作为拍片投资。这下可发了,光一年的收入就超过一百万美元。当时,他对自己的秘书J·D·巴里说:“这部片子绝对叫座,你为什么不投点资呢?”巴里没钱,在格里菲斯的劝说下,将身上仅有的700美元拿出来,结果获利20倍,变成14000美元,发了笔不大不小的财。有人估计《一个国家的诞生》赢得纯利总共有2000万美元,这是当时破天荒的纪录。
《一个国家的诞生》于1915年2月8日在纽约首次上映标志着好莱坞艺术称霸世界的开始。从此,也引起美国电影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大革命,老板开始舍得花钱拍摄一些规模巨大、场面豪华的超级影片了。
成功刺激了格里菲斯的雄心,他又拍了巨片《党同伐异》,并于1916年9月5日在纽约“自由剧场”首演,然而这一回格里菲斯却因此沉入痛苦的深渊。
《党同伐异》由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个小故事组成。古代的《巴比伦的陷落》,描写巴比伦亲王贝尔沙撒的奢靡生活及波斯王居鲁士攻打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其中穿插了一个少女与亲王热恋的情节。近代为《基督受难》,描写耶苏与伪善的法利赛人的冲突,因犹太人出卖被钉上十字架。现代为《圣巴戴莱姆教堂的屠杀》。描写法王查理九世在位的1571年,一个女教徒随未婚夫一家到巴黎后,在巴戴莱姆屠杀日中,一家人遇害的故事。当代的《毋与法》,描写1912年一个罢工工人被控谋杀的冤案。为什么要将时间跨度极大的事情拍成一部影片呢?格里菲斯解释说:四个故事犹如四条河流,本来分开,慢慢前进,后来越来越奔腾,交叉在一起,汇成党同伐异的激流。他的意思是说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总是反对和镇压那对立的阶级,即党同伐异。这就是善与恶的对立,这种对立是永远不变的。他从历史上的巴比伦时代说起,指出宗教的、政治的、法律的各种不肯容忍的行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他在影片末尾安排全体牺牲者起立去祈求和平。颇有寓意,是在告诫人们:人与人之间应该宽容、博爱,不要互相残杀,制造仇恨,表现的是个道德的主题。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阶级斗争的反映,格里菲斯以“党同伐异”加以概括,显然是不准确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也不能深责格里菲斯。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艺术技巧。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里丰富和发展了平行蒙太奇、巧妙地运用隐喻、第一次把时空相距很远的事件组织在一部影片里,彻底打破了戏剧的三一律,使电影发展成独立的艺术,这些都是了不起的伟大创造。因此,《党同伐异》就成为电影史上经典作品。
然而,《党同伐异》的命运很不幸。
影片的反战观点和同情工人罢工的思想受到战争期间美国当局的反对,禁止在许多城市上映。看了上映的观众对影片的反映极为冷淡,在美国,影片的上座率极低。在国外呢?英国的国王倒表示赞赏,但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纷争的欧洲,也认为影片那和平主义的内容不合时宜,也禁止上映。法国干脆不允许上映,英国虽因国王称赞,可以上映,但必须删剪,结果经过英国电影机关删剪后的影片很不成模样,观众看后莫名其妙,也就无人再看了。
格里菲斯这下倒大霉了。
当初他摄制这部影片时是花了血本的。他雄心勃勃,一心要拍出比《一个国家的诞生》更宏伟的影片。为此,他雇用大批演员,制作了规模巨大的布景。光巴比伦的宫殿,其纵深就达1600公尺,周围有70公尺的尖塔。拍摄“巴尔泰撒尔盛宴”一个场面,他动员了4000群众演员,以至摄影师比莱·皮尔为了摄取这个壮观场面,不得不坐在一只固定的气球上,升上高空,才能拍下全景镜头。那堵巴比伦城墙有四层楼高,与真墙一模一样。城墙顶上能容两辆四匹马拉的古代战车相对交错驰过。在不远处的空地上,格里菲斯还重建了中世纪的巴黎和基督时代的耶路撒冷城。拍摄波斯军队排兵布阵的场面时,动用了一万六千群众演员,每天除发巨额的工资外,仅为了指挥和供应这支军队的吃喝,还安装了许多专用电话和修了运输的铁路。整个影片的摄制时间是一年零十个月加十二天,雇用的演员、群众演员、工人、工程设计人员等等竟达六万人。由此可以推算开支的巨大了。仅其中“巴尔泰撒尔盛宴”一场戏就花费了二十五万美元。当时总共摄成的胶片有十万公尺,可放映七十六小时,经过两个月的剪辑,压缩成十四本,放映三小时略多一点。
当年,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上映时,群众纷纷挤进影院;而《党同伐异》上映,影院门口冷清得群群麻雀自由地找食吃。没有上座率就没有效益。格里菲斯将拍摄《一个国家的诞生》赚的一百多万美元搭进去不算,倒亏了一百多万美元的债。格里菲斯后半生便为偿还这部债务奔忙。他甚至无力拆掉那座用木料和石膏搭建起来的巴比伦城。十年之内,这座废城一直屹立在好莱坞,成为一个古迹。
格里菲斯从此一蹶不振。
发行这部影片的三角影业公司也不久宣布倒闭。
十月革命前,一个俄国放映商以低廉的价钱买了这部影片的拷贝,但也未能在俄国上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这部影片的拷贝像废品般地堆到苏联电影局的仓库里,多少年后,人们清理仓库时,才偶然地发现了它。苏联电影大师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观看后,惊叹不已:“哎呀,这是部无与伦比的影片!”《党同伐异》从此受到世界的重视。
的确,《党同伐异》是部独创性的杰作。它构思超群卓异,形式立异标新,画面溢彩流光,情景水乳交融。那移动镜头拍摄景物的美感,那对剪辑、节奏、交错结构的大胆运用,规模宏伟的群众场面的安排,处处独具匠心,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看过后,也大受感动,认为格里菲斯在试图探索历史的本质。影视界几乎一致认为《党同伐异》的思想和艺术都超过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格里菲斯继《一个国家的诞生》后,为世界电影史上树立的又一座更宏伟的丰碑。
格里菲斯本人却由此陷入困境。1919年,他与卓别林、范朋克、壁克馥组织建联美影片公司,尽管也拍出了《被摧残的花朵》等优秀影片,但气魄已大不如前了,20年代后期,他的影响逐渐衰退。1931年他拍了他最后一部影片。1935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他颁发特别奖。他逐渐被人遗忘。1948年,他孤零零地死在好莱坞的一家旅馆里。
一代巨星殒落了。
1992年,东方电影的大师级人物,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与世长辞,黑泽明痛悼"世界失去了一位最伟大的写实主义导演",但当他看过一部叫做《橄榄树下》的伊朗电影以后说,上帝已经发现了取代雷伊的人选,那就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感谢上苍!
其时阿巴斯已经52岁。从47岁时拍成名作《哪里是我朋友家》以来,他和他的同道们在世界电影圈刮起了伊朗旋风并一直不曾停息。在那个至今还因为影片中露了一下妇女的头发就会遭到禁演的国度,他的作品所闪耀的人性的光辉,使所有东西方的人们都为之震撼。但是,就像他的影片那样,他不张扬,不较劲,不趋时,不起份,任凭别人怎么说也依然故我。一直到去年威尼斯电影节授予他的第9部影片《随风而去》评委会特别奖--这是他迄今所获得的第18个国际奖项,阿巴斯却在领奖台上宣布,今后他的作品将不再参加任何电影评奖了。
由于某种电影的蒙昧,中国人直到今天还对他相当无知。其实,关于阿巴斯,只要知道一件事就会让你不得不去关注:去过伊朗的王君正和徐耿都告诉我,在德黑兰街头,他们不止一次看到普通老百姓排队买票去看阿巴斯的电影!
大器晚成 大盈若缺
作为当今伊朗最重要的电影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tami)的名声始于1987年拍摄的《哪里是我朋友家》,这是他的首部进入国际视野的影片,先是在伊朗国内受到好评,荣获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推荐奖,1989年起开始在欧洲放映,最早是在瑞士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荣获铜豹奖、评委会奖和费比西特别推荐奖,同年又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奖。
1995年8月3日至13日,最早将阿巴斯的电影推上国际影坛的洛迦诺电影节举办阿巴斯电影回顾展,首次放映了他从影以来的全部作品。电影节组委会在当年7-8月号的法国《电影手册》杂志上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回顾展广告,其中用了这样一句话评价阿巴斯的电影:"这位天才的伊朗导演创造的影像标志着当代电影每年都在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该期《电影手册》(总共114页)还以48页的篇幅全面介绍了阿巴斯和他的所有影片。
广告或许难免会有夸大或不实之词,但那时阿巴斯的名声确实如日中天。虽然90年代刚刚过半,阿巴斯就已被认为是"90年代世界影坛出现的最重要的电影导演"(1)这个大胆看法源于欧洲,但很快就扩展到了整个西方,塔伦蒂诺、库斯图里卡、吉迪古安、克拉比什、克莱尔·西蒙、戈达尔等欧美著名导演都对阿巴斯倾注了极大热情,尤其是向来喜欢发表骇人听闻的言论的不协导演戈达尔,据说在戛纳电影节看了阿巴斯的影片后公然宣称?quot;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2)
在当时的西方影坛,这位东方导演的名声甚至超过了同样受到西方推崇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件事跟戈达尔有关。1994年,戈达尔给纽约影评人协会写了一封书面谢词,婉言拒绝该协会颁给自己的电影奖,同时谴靓了美国人将基耶洛夫斯基的成就置于基亚罗斯塔米之上的做法,为这位伊朗导演在美国遭到的冷遇鸣不平。(3)戈达尔的此举在美国影评界引起强烈反响。不久,由阿巴斯编剧、担任过他的副导演的贾法尔·潘纳西执导的《白气球》(荣获1995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在美国的艺术影院上映后,不但赢得广泛好评,而且创造了伊朗电影在美国的票房纪录,阿巴斯的名字也开始真正为美国观众所认识。
但是,阿巴斯的名声并非西方媒体制造或者炒作出来的,因为极力推荐和赞扬他及其电影作品的人士都是国际级的欧美著名导演,既有初出茅庐的新秀,也有享誉世界影坛已久的宿将。与此同时,东方电影大师黑泽明在去世前不久也对阿巴斯表达了由衷的钦佩之情:"很难找到确切的字眼评论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只须观看就能理解它们是多么了不起。雷伊去世的时候我非常伤心,看了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之后,我觉得上帝派这个人就是来接替雷伊的
⑧ 求 同族 电影(2018)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同族》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Pb39MODe59gKi_0O-V7n2w
《同族》是由Jonathan Baker、Josh Baker联合执导,詹姆斯·弗兰科、佐伊·克罗维兹、丹尼斯·奎德等主演的科幻片。
该片讲述了一位前科犯人被迫跟被收养的兄弟一起逃亡的故事。
⑨ 我国影视界一对好舍友,一个导一个演,合作二十年神剧不断,他们是谁
开头先放一张大学毕业照,这是一张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87班的集体合影,应该说相对于北电和中戏很多表演系班级来,这个班级毕业的学生成名率还算挺高的。
可惜的是,“李元芳”和‘燕双鹰’系列角色之后,张子健没再和钱雁秋打造出新的经典作品出来,一方面张子健可能年纪大了,很多动作做不了。而钱雁秋也算是功成名就,在创作上估计也很难找到当年那种才思如泉涌的状态。于是两人在近些年鼓捣出来了一些真正的神剧(贬义),两人算是一起从一种神剧走到了另一种神剧。
虽然经典作品很难再有,但至少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张子健和钱雁秋这对影视界的好舍友之间的友谊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