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什么意思求陈凯歌的资料,详!
来历含义: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又名康城电影节或坎城电影节,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与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电影节始于1946年,于每年春季在法国南方小城戛纳举行。电影节在1948年、1949年曾停办两次,在1968年因为法国的五月风暴又中断一次。电影节设立多个奖项,其中最高奖项在1957年之前为“金鸭奖”,1957年起开始改为“金棕榈奖”,这也是每年国际电影界相当重要的奖项。另外评委会特别奖也是电影节比较重要的奖项。 陈凯歌(1952~ )
电影导演。曾用名陈皑鸽。祖籍福建长乐。1952年8月12日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5年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黄土地》获得成功,被影评界誉为“中国新浪潮的开端”。该片获1986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二十九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第七届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1986年香港评选当年十佳影片时,该片荣登榜首。陈凯歌1986年导演的《大阅兵》在加拿大第十一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获故事片大奖。1988年他又因该片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评出的20名未来电影导演中位列第六。他1987年导演(兼编剧)的影片《孩子王》获第八届金鸡奖导演特别奖。1992年导演的《霸王别姬》获1993年第四十六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于1994年1月获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⑵ 金棕榈怎么读 金棕榈的读音
1、金棕榈拼音:[jīn zōng lǘ];
2、金棕榈奖(Golden Palm Award)是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创立于1957年,每年颁发一次。金棕榈奖与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金棕榈奖是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一般仅颁发给一部电影作品。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金棕榈奖。
⑶ 戛纳电影节落幕,中国短片获“短片金棕榈奖”,这部短片优秀在哪
北京时间5月29日凌晨,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闭幕,主竞赛单元各个奖项一一颁出,鲁本·奥斯特伦德导演的《悲伤三角》拿下了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成为了当晚的大赢家,而中国年轻导演陈剑莹执导、姚安娜主演的《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陈剑莹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是中国新杰出年轻导演,而提起姚安娜大家都很熟悉了,她是华为老总任正非的次女,这也是她首次挑战拍摄文艺短片。
该短片的优秀闪光点很多,胶片拍摄,精良的画面和音乐,整部电影充满了独具特色的文艺气息,姚安娜颠覆以往形象,以邻家女孩的形象置身于宜宾小城的山水之间,重新走过自己生活的城市,那种对自己故土的诗意表达和细腻深情,姚安娜都能完美演绎出来。对于年轻的导演和演员,该片的获奖是对她们才华最大的认可,希望日后她们能继续为中国电影事业贡献更多优秀的作品。
⑷ 电影金棕榈奖是什么奖项
金棕榈奖是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与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金棕榈奖创立于1957年,是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一般仅颁发给一部电影作品。另外,戛纳国际电影节设有荣誉金棕榈奖、短片金棕榈奖等。
金棕榈奖奖杯为金制棕榈枝,这是由于戛纳这座法国南部的滨海城市,在金银两色的沙滩上到处种植着高大挺拔的棕榈树。金棕榈奖以1公斤重的水晶为基座,上面镶嵌着高13.5厘米、宽9厘米、由19个叶片构成的金色橄榄枝,橄榄枝和叶片均由24K黄金打造而成,总重量为118克,价值约2万欧元。
获得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金棕榈奖。
2017年,邱阳导演的《小城二月》获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是中国电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短片金棕榈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金棕榈奖
⑸ 戛纳电影节是什么
戛纳电影节即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其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宗旨在于推动法国电影节发展,振兴世界电影行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国际舞台。戛纳国际电影节在保有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也一直在进步发展,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作的平台。
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
金棕榈奖是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创立于1957年,每年颁发一次。金棕榈奖与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金棕榈奖是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一般仅颁发给一部电影作品。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金棕榈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国际电影节
⑹ 法国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是什么奖
法国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是“金棕榈奖”。
“金棕榈奖”从1957年开始颁发,前身为“金鸭奖”,即“电影节大奖”,相当于奥斯卡的“最佳影片”。
由于戛纳这座法国南部的滨海城市,在金银两色的沙滩上到处种植着高大挺拔的棕榈树,故金制棕榈枝作为奖杯,因此称做“金棕榈奖”,从1946年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始设置。
金棕榈奖与金狮奖、金熊奖并称为电影节三大最高荣誉象征。
(6)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为什么扩展阅读:
金棕榈的每一英寸都是高级珠宝创作匠心的具现。
叶柄末端呈小巧的心形,微风轻拂,轻柔的叶片随之曳动,仿若倏忽间经久定格。
棕榈叶由118克经“公平采矿”认证的18K黄金打造而成,置于祖母绿形切割的水晶底座之上。此臻美细节令每一个金棕榈奖座都变得独一无二,因为大自然母亲从未创造过两块完全一样的水晶。
五位工匠大师需花费不下40个小时的手工雕琢,方可打造出这座电影节最令人梦寐以求的臻宝杰作——金棕榈奖座。
⑺ 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是什么奖
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是金棕榈奖。
金棕榈奖(Golden Palm Award)创立于1957年,每年颁发一次。金棕榈奖与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金棕榈奖是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一般仅颁发给一部电影作品。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金棕榈奖。
奖项历史
戛纳国际电影节从1946年创立到1954年,最高奖项名为“国际电影节大奖”,获得大奖的导演一般会收到当代艺术家打造的一份艺术品作为奖品。
1954年,电影节组委会邀请几位珠宝设计师为电影节设计奖杯,要求主题要与戛纳的自然环境相匹配。设计师吕茜埃娜·拉宗(Lucienne Lazon)从戛纳海边随处可见的棕榈树获得灵感设计出金棕榈奖。同时棕榈是戛纳的象征,非常符合宗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金棕榈奖
⑻ 《方形》为何能获得第7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最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方形》又称《自由广场》其情节属于散文式的结构,它不是类型片的那种以情节点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而是以主人公的杂乱的生活经历为时间线。当然,好的散文都是形散而神不散,找到隐藏在故事里的“神”,便也解开这部电影的内核了。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核心便是一个“方框”,可不是艺术馆里造的那个,而是隐藏在其他什么地方的方框。找它像是做那种解密游戏,得需要点耐心。下面我们就来逐段戏看。 当然,寻找和解密过程纯属本人的主观臆想,也许跟导演本人意图相差甚远。但我想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动脑思考的过程中本人享受到了观影的无限乐趣。在此与大家分享。
1、开场戏:黑屏字幕+电子重音乐
方框第一次出现,当然,第一遍看的人可能看不出来,因为都是局部画面,而且“方形”展品还在搭建中。好在紧随其后便是开篇电影名称:The Square注意牌子上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过N遍,贯穿首位。
纵观电影《方形》,你会发现导演在结构上自始至终突出了两个对立面:即艺术与现实生活。很可惜,往往那些被概念化了的“艺术方框”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而生活中的方框我们却很难看出。
电影最终,馆长和两个女儿无功而退,留下那个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没错,正想那主人公说的:这些问题个人都是无法解决的,这需要借助整个社会的力量。
⑼ 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和金棕铜奖有什么区别
最佳导演、影帝、影后、编剧奖
与奥斯卡奖的设置区别在于:戛纳的演员奖,无主角、配角之分,戛纳的编剧奖,无原创、改编剧本之分。
金棕榈奖
金棕榈奖前身为电影节大奖,乃是针对参加主竞赛单元的20余部影片评选出的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与金狮奖、金熊奖并称为电影节三大最高荣誉象征。
必须说明,短片单元还有一座金棕榈奖,相当于奥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但约定俗成的金棕榈大奖,仅指主竞赛单元的那枚棕榈枝。金棕榈难于攻陷的程度毫不亚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
亚洲首部获得金棕榈作品是1953年日本导演衣笠贞之助前辈的《地狱门》,华语电影唯一一部荣膺金棕榈奖的影片为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与1993年,与澳大利亚女导演简·坎皮尔执导的《钢琴课》并列。
⑽ 戛纳电影节是什么
戛纳国际电影节也叫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是一个电影人的节日,一般的举办方会为电影创作者颁发电影奖项。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一周的星期天闭幕。
戛纳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10)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为什么扩展阅读:
戛纳电影节发展历程:
1930年代戛纳电影节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
1939年六月,路易·卢米埃(Louis Lumière)接受担任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主席,第一届电影节预计自9月1日进行到9月30日。
戛纳电影节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下由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再办戛纳电影节,这是实实在在的第一届。第一届戛纳电影节是在戛纳的一家旧赌场举办。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
自1946年第一届以来,1948年跟1950年因财政困难停止举办。但是在1949年,电影节在新的大楼“电影节大楼”(Palais des festivals)举办;法国人亦称之为“红地毯大楼”。
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办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
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