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邮差电影为什么被禁

邮差电影为什么被禁

发布时间:2022-08-08 19:21:17

㈠ 电影《邮差》的主要内容

邮差

导演: 何建军
主演: 冯远征 / 濮存昕 / 粱丹妮

剧情简介:
北京,某个冬天。沉默内向的单身青年小豆(冯远征)是一名邮差,日常工作是收发幸福区内居民的信件,他和姐姐(梁丹妮)一起住在一栋简陋的筒子楼里。
姐姐男友(濮存昕)的出现令小豆生出莫名的烦恼,本就尴尬的隐私在狭小局促的空间进一步难堪。百无聊赖中,小豆开始把信件偷偷带回家拆开阅读,最初他仅想偷窥别人的生活,但慢慢地有了干预别人的生活的念想,开始写匿名信、冒名写假信,甚至按地址闯入别人家中。但最终他发现,他能够改变的只有他自己。

结构的创意 by zaraz
《邮差》这部电影会令人想起《天使爱米莉》但其实它们之间的分歧远远大于相似的地方。

冯远征饰演的邮差是一个内向的适龄未婚青年。他偷拆了一些信件,有时还伪造一些信件,通过这些举动,我们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很多人的生活。那些内容包括婚外情、暗娼、同性恋、吸毒、自杀,等等,这些内容汇聚在这么小的一个区域内,在1995年(上映时间),在如电影中那样灰暗的城市(也许电影背景设定更早),这一点又与2004年才上映的《Crash》的创意有几分相似。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有人批评Crash的编剧过于刻意,一环套一环过于紧密,使情节丧失可信性。但其实不必这么看。Crash的编剧是在试图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么?显然不是,他只是在谈论那样一种可能性,他通过可能性来展示观点。如果不利用这些可能性,那么这种冲撞的力量带给人们内心的震撼就要通过很多部电影来实现(就好像基希洛夫斯基的《十诫》那或者是另外一种效果,或者是力量完全被削弱。所以《Crash》的创意是成功的,因为所有观众都会感叹于结构的精巧,都完全不会忘记这是一部虚构的作品,导演通过展示可能性也成功传达了自己的观点和倾向。这足以使它成为一部出色的作品。

但是回到《邮差》,人物之间的联系比较薄弱,甚至不少关系是孤立的,仅仅是因为邮递员拆看了信件而出现,这明显使得各种生活背面的汇聚显得不那么真实。而这部作品的拍摄手法却让人感到它基本是写实的,这种不真实的情节与写实的手法,两者之间的矛盾就让这部电影显得不自然、有点生硬了。

节选自:http://www.studentstat.net/blog/?p=1039

㈡ 能具体介绍一下叫《邮差》的电影吗

美丽西西里岛上诗一样的故事,淡淡的讲述。一个渔夫的儿子(马里奥)因为晕船而不能子承父业,又因为粗识些字而找了个给智利左派诗人(聂鲁达)送信的邮差工作,再因为爱上了个姑娘而学习诗歌的写作,最后因为对诗歌、诗人的热爱而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东西。

影片里充满了大海和天空的蓝色,树木和山丘的绿色,空气的纯净透明也可以从镜头里传达给我们。诗一样的电影语言描绘出意大利人淳朴而简单的生活状态,一个原本迫于生计而开始工作的普通邮递员与一位伟大的诗人亲密接触。他每个上山时的背影都让我感触颇多,送信的初衷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从最初的要求签名而后学会暗喻最终自己成为诗的主人驾驭文字,体味自己的幸福人生。邮差马里奥实现了爱的梦想,娶到了漂亮的妻子,诗人聂鲁达却也在同一天离开了自己的生活。一切重新开始了,诗人的离开马里奥理所当然的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这曾是他生活支柱的挚友。但似乎好像还留下了些什么,马里奥重新认识生活,虽然这位挚友离开后就再没来过支字片语,但马里奥还是为他创作了最为优美的诗句:

第一, 是海湾的海浪声,轻轻的;

第二, 海浪,大声的;

第三, 略过悬崖的风声;

第四, 滑过灌木丛的风声;

第五, 爸爸忧愁的渔网声;

第六, 教堂的钟声;

第七, 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我从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

第八, 我儿子的心跳声。

诗人听到时已是事隔多年,站在海边聆听着大海的呜咽。

影片的结尾,我们得知马里奥参加革命集会时朗诵诗歌不幸遇难,那也成为了他人生最光辉的一章。故事的结局如此,但我极不喜欢,太过戏剧化。也许导演过度的想要感动观众,但戏剧化的小人物背负如此重的历史使命是负荷不来的,用好莱坞的方式结束这如诗一般的电影的确突兀了些,也许正是这种缺憾美感动着大家。

影片结束,黑屏上打出一行字:To our friend Massimo.

望着影片最后这一句,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滋味,淡淡的来,淡淡的去,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注:主演邮递员的男演员Massimo是意大利著名的喜剧演员,在此片中有超凡的表现,但本片进行后期制作时因心脏病突发而英年早逝,最后那一句正是献给这位优秀演员的。

㈢ 谁知道前两天中央8世界影视博览介绍的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邮差的爱情的故事,里面还有个诗人

《邮差》

1945年,智利诗人帕布洛·聂鲁达(Pablo Neruda)当选为参议员。在右派掌权时,作为共产党员的聂鲁达被迫与其他左翼分子一起转入了地下。这位有“受奴役者的诗人”之称的革命家在数年后,曾与年轻的妻子流亡到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岛上,直到1952年当权者撤消了逮捕左翼作家与政界进步人士的命令以后,夫妇两人才回到祖国。1994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邮差》,讲述的就是在聂鲁达流亡意大利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失业的青年马里奥是岛上渔民的儿子。在电影院里他从纪录片上得知,智利大诗人聂鲁达的避难场所就是自己的家乡——位于天涯海角的小岛萨利纳。大家热烈欢迎著名诗人的光临,马里奥还幸运地得到了一份邮差的工作——专门负责给诗人送信。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开始雪片一般地飘向原本宁静的海岛,所以马里奥骑着自行车跨越山路,每天都要光顾诗人夫妇居住的小屋。在聂鲁达的启发下,他开始感悟到了诗歌艺术的美。邮差与诗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真挚的友情。

㈣ 中国有哪些电影被封杀了 要全一点的。

武训传
芙蓉镇
邮差
爸爸
小武
赵先生
十七岁的单车
鬼子来了
早春二月
苦恋
蓝风筝

㈤ 请介绍一下法国电影《邮差》

《邮差》故事的背景是50年代席卷全球的共产主义浪潮,聂鲁达1945年当选为智利国会议员,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1946年后被迫流亡,直至1952年回国。在聂鲁达的影响下,马里奥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政治集会,正当他被主持人邀请上台朗诵献给聂鲁达的诗歌时,会场产生了骚乱,并遭到警察镇压,他不幸身亡。因而,在剧末,聂鲁达数年后再次回到当年流亡时居住的小岛时,只见到了贝特丽丝以及她和马里奥所生的儿子,一个根据聂鲁达命名的男孩——帕波里托。

这部影片的某些段落令我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名著——《金玫瑰》,特别是马里奥向聂鲁达学习如何写诗——更确切地说,是如何创作暗喻——那些段落,完全就是《金玫瑰》的风格。比如:马里奥说,我想做一个诗人,聂鲁达告诉他,你试着一个人沿着沙滩散步,走得越远越好;聂鲁达让马里奥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渔网,他脱口而出:悲伤——这是一个让我无比意外的形容词,但是看到影片里那些年老而干瘦的渔夫们的生活,又会觉得用这个词来形容渔网是那么的贴切;马里奥在屋子里冥思苦想着暗喻和诗句,镜头的另一边,他的父亲在很仔细地舔一口锅...

电影青年们对聂鲁达的扮演者Philippe Noiret必定不会陌生,他就是天堂电影院里那个放电影的老头,那个目盲却又洞悉一切的先知。在那部影片的结尾,他为多多拼接起来的接吻镜头深深地感动过我这样的电影青年;而这部片子的结尾,却是诗歌爱好者马里奥为他录制了小岛上最美丽的一些东西:第一,卡拉第索托的海浪声,小的;第二,海浪,大的;第三,悬崖上的风;第四,吹过丛林的风;第五,我爸爸伤心的渔网;第六,教堂的钟声,女士的忧伤,还有牧师;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夜空;第八,帕波里托的心跳...这一切,只是因为聂鲁达曾经让他说一些岛上漂亮的东西,而那时的马里奥是这样回答的:贝特丽丝.卢梭。

不可否认,马里奥已经成了一个诗人。

当然,在这部影片中不得不提一下贝特丽丝.卢梭美丽的胸部,个人感觉,要比莫妮卡.贝鲁奇更加的迷人(影片放到38分钟左右第一次出现的胸部绝对地令人倾倒)。我以为,贝特丽丝的胸部是影片的一个关键,是马里奥产生诗歌灵感的源泉,因此,女演员的选择就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众多中国导演所没有意识到的一个关键的问题。试想,对着章子怡那张冷冰冰的face和扁平的咪咪,你怎么可能让一个憨厚的渔民之子、一个此前从未接触过诗歌的人,从嘴中喃喃道出这样美丽的诗句:

你的微笑像蝴蝶一样飞过你的脸庞;
你的笑像一朵玫瑰花,
未出鞘的矛,清澈的水
你的笑像银色的波浪...

贝特丽丝的姨妈也是片中一个重要的配角。她几乎完全是一个王尔德式的人物:粗壮的身材、恶劣的面容、庸俗的心灵,吐出的却是隽永的妙语(至少我听上去很隽永)。比如说,当贝特丽丝被马里奥的暗喻打动心灵的时候,她说,当一个男人的话感动你的时候,他很快就会动手的了;她还说,话语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我宁愿酒吧里的一个醉汉摸你的屁股,而不是一个家伙说什么你的微笑就像一只蝴蝶;贝特丽丝纠正她,是我的微笑像蝴蝶一样飞过我的脸;她说,苍蝇也飞,道理是一样的,到了床上,什么人都一个样,无论是诗人、牧师、还是共产主义者!简直令人笑翻肚皮。当聂鲁达离开意大利后,数年没有音讯,她总是说,鸟儿吃完了就走了,不再回头。

此片是一部翻拍之作,导演把聂鲁达和邮差之间的故事移到了50年代和意大利,不知道是否是为了政治背景的需要。影片、或者说剧本令人不满的地方在于,把马里奥对聂鲁达的崇敬之情上升到了一种几乎是个人崇拜的地步。聂鲁达是较早地介绍到中国来的国外诗人之一,我猜想除了他的诗艺之外,其间不免有他的亚非拉背景以及共产党员身份的因素,甚至,我猜想,他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其政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也不能低估,毕竟,在拉美作家群中,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比起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来,要微弱许多了。聂鲁达的诗我读的不多,印象中以情诗为主,早年没有投入,现在就更加不符合我的趣味了。

㈥ 邮差的禁映原因

这部电影是导演何建军得到鹿特丹电影节的一个基金的资助拍摄,并在欧洲完成后期制作的。这就决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国内获得放映的机会。从国外电影节或电影基金获取资金支持是不少青年电影导演的基本运作方式,也是他们完成的电影无法得以审查通过并与观众见面的根本原因。

㈦ 废土电影“邮差”有人看过吗,也许不叫这个名字,谁知道这电影的原名

就叫《邮差》

介绍:
http://www.mtime.com/movie/19324/

㈧ 电影《邮差》的主要内容

邮差

导演: 何建军
主演: 冯远征 / 濮存昕 / 粱丹妮

剧情简介:
北京,某个冬天。沉默内向的单身青年小豆(冯远征)是一名邮差,日常工作是收发幸福区内居民的信件,他和姐姐(梁丹妮)一起住在一栋简陋的筒子楼里。
姐姐男友(濮存昕)的出现令小豆生出莫名的烦恼,本就尴尬的隐私在狭小局促的空间进一步难堪。百无聊赖中,小豆开始把信件偷偷带回家拆开阅读,最初他仅想偷窥别人的生活,但慢慢地有了干预别人的生活的念想,开始写匿名信、冒名写假信,甚至按地址闯入别人家中。但最终他发现,他能够改变的只有他自己。

结构的创意 by zaraz
《邮差》这部电影会令人想起《天使爱米莉》但其实它们之间的分歧远远大于相似的地方。

冯远征饰演的邮差是一个内向的适龄未婚青年。他偷拆了一些信件,有时还伪造一些信件,通过这些举动,我们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很多人的生活。那些内容包括婚外情、暗娼、同性恋、吸毒、自杀,等等,这些内容汇聚在这么小的一个区域内,在1995年(上映时间),在如电影中那样灰暗的城市(也许电影背景设定更早),这一点又与2004年才上映的《Crash》的创意有几分相似。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有人批评Crash的编剧过于刻意,一环套一环过于紧密,使情节丧失可信性。但其实不必这么看。Crash的编剧是在试图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么?显然不是,他只是在谈论那样一种可能性,他通过可能性来展示观点。如果不利用这些可能性,那么这种冲撞的力量带给人们内心的震撼就要通过很多部电影来实现(就好像基希洛夫斯基的《十诫》那或者是另外一种效果,或者是力量完全被削弱。所以《Crash》的创意是成功的,因为所有观众都会感叹于结构的精巧,都完全不会忘记这是一部虚构的作品,导演通过展示可能性也成功传达了自己的观点和倾向。这足以使它成为一部出色的作品。

但是回到《邮差》,人物之间的联系比较薄弱,甚至不少关系是孤立的,仅仅是因为邮递员拆看了信件而出现,这明显使得各种生活背面的汇聚显得不那么真实。而这部作品的拍摄手法却让人感到它基本是写实的,这种不真实的情节与写实的手法,两者之间的矛盾就让这部电影显得不自然、有点生硬了。

节选自:http://www.***.net/blog/?p=1039

㈨ 一个讲关于邮差的美国电影

中文名:邮差
外文名:The Postman
其它译名:未来邮差
制片地区:美国
导 演:凯文·科斯特纳
类 型:动作
主 演:凯文·科斯特纳,威尔·帕顿,奥莉维亚·威廉姆斯
片 长:177分钟
上映时间:1997年12月25日 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 彩:彩色
剧情简介:
2013年,世界经过了一次全面战争,原有的一切社会秩序和一切现代化设施都不复存在,人们生活在孤立的环境中。在美国北部一个小镇,人们被一个凶残的暴君统治着。一个流浪者发现了一辆废车,他开始了邮差生涯,并取得了小镇人的信任。最后他带动大家和暴君作斗争,并获得了久别的自由。
2013年,其时地球已被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变成一片荒原。一集中营。从集中营里逃出后,这位人称“莎士比亚”的流浪汉意外地发现一包过期邮件和一身邮递员的制服,为了糊口,他开始来往于各城镇之间,谎称整个国家的公共服务系统正在重建,而自己是邮递员。出乎意料地,居民们收到信后欣喜若狂并接受了他的谎言,很快,第二,第3个邮递员在他的影响下诞生了。“莎士比亚”陪同女子Abby隐居了一段时日,等他重新出现时,他发现社会上已经有了一群邮递员队伍,并且奉自己为精神领袖。他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角色,并带领大家与极权统治者展开斗争,夺回失落的美国梦。

㈩ 中国拍的哪几部片国内不让播

中国内地十大禁播电影
、《十七岁的单车》(2000年)

该片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王小帅的最新作品。王小帅在没有拿到审片结论之前便携片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虽赢得一尊银熊,却被禁止在国内公映。

2、《鬼子来了》(2000年)

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圈内口碑不错,因没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别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3、《苏州河》(2000年)

获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日本银座影展大奖。影片以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表现对爱的执著和爱之意义的探讨。因首先在台 湾上映遭禁映。

4、《过年回家》(1999年)

获1999年第56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是一个关于宽容和爱的故事,主人公过年回家,倾诉了17年的难言人生。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导演张元受到处罚。

5、《赵先生》(1998年)

本片获第51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

导演:吕乐摄影:王大麟主演:施京明 张芝华陈怡南蒋雯丽第5代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吕乐试图通过拍摄处女作《赵先生》,像他的同门师兄张艺谋一样成功转型成电影导演。但这一努力却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效,虽然本片在瑞士洛加诺电影节获得金奖,不过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在国内被禁映。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小说》据说因为情节晦涩,映射中国百姓悲惨生活,也处在封存状态中。

6、《小武》(1997)

导演贾樟柯凭借《小武》在国际影坛一举成名,成为青年导演中后来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与其他一些人并无二致,都是走国际融资与发行的道路,基本与本土电影市场不发生任何关系。在国内,《小武》及其他类似的电影作品,因诋毁政党形象,涉嫌煽动都是通过盗版VCD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7、《邮差》(1995年)

这部电影是导演何建军得到鹿特丹电影节的一个基金的资助拍摄,并在欧洲完成后期制作的。这就决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国内获得放映的机会。从国外电影节或电影基金获取资金支持是不少青年电影导演的基本运作方式,也是他们完成的电影无法与观众见面的重要原因。涉嫌诋毁中国官员形象。

8、《活着》(1994年)

张艺谋评价最高的作品,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和男演员奖。根据余华小说改编,表现人在极端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可悲的顽强和坚韧,因诋毁社会主义法制,诋毁政党执政能力,迄今不能公映。

9、《东宫、西宫》(1996年)

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编剧、摄影大奖。根据王小波的小说改编,讲述一对同性恋者复杂的心路历程,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涉嫌宣传腐化思维,迄今未被准许上映。

10、《蓝风筝》(1993年)

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以悲哀、灰暗的基调讲述几十年的故土旧事,透视埋在历史灰烬下的人的命运,审查未通过即参赛,导致中国电影代表团退出东京电影节,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诋毁之政党形象,该片迄今不能获准上映。

阅读全文

与邮差电影为什么被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控制电影粤语在线 浏览:929
有猫恐怖电影 浏览:944
王源变成机器人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浏览:384
电影里偷看老师裙底 浏览:43
俄罗斯电影中经典台词 浏览:760
韩国电影演员表翻译 浏览:588
美国一电影英雄人物戴头盔 浏览:629
哪个电影里有婉知这名字 浏览:459
马永贞国语版电影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浏览:105
哪个电影女主骑马 浏览:118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中英字幕 浏览:803
温州电影院哪里有巨屏 浏览:240
大人物电影结尾视频 浏览:138
如何把ppt照片做成放电影图 浏览:672
当代中国经典电影 浏览:241
杜比电影为什么没声音 浏览:269
美国两个孩子电影 浏览:503
在酒店看哪些恐怖电影 浏览:840
抖音电影最好看的 浏览:65
林正英僵尸片全部电影哪里可以看 浏览: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