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很喜欢电影中某一角色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怎么在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意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巧、结构和方法。
3.分析人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
作为,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现(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
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人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交替。
❷ 电影导演在选演员时主要考虑演员的哪些方面
1演员要用得合适
演员必须合乎角色要求,其形象、气质最好角色形象要求一致。角色是24岁的男演员,演员的年龄范围需要在24岁上下浮动,太小太大都不行,有的剧组严格要求演员的实际年龄和角色的年龄必须一致;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根据制作方要求或电视台需求,选取年龄偏大的当红演员,这样给造型、化妆、服装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来说,现有的影视剧组是需要拿来就能用的演员,而不是拿来需要打造了才能用的演员。
❸ 找一个关于台式电脑有人思维的电影
不过内地播的时候用的是《电脑梦幻曲》这个艺名,而且与原名Electric Dreams也更贴切
英文名: Electric Dreams
中文名: 神通情人梦
别 名: 电脑梦幻曲
导 演: ( 史蒂夫·巴伦 Steve Barron )
主 演: ( Lenny von Dohlen) (维吉尼亚·马德森 Virginia Madsen) ( Maxwell Caulfield) (巴德·库特 Bud Cort) (唐·费努斯 Don Fellows) ( Alan Polonsky) 神通情人梦全部演员表
上 映: 1984年07月20日 美国 详细上映地区
地 区: 美国 英国 详细拍摄地
❹ 十二怒汉影片中影响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这部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把各种各样影响法律公正的因素一一或清晰或隐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发自内心地感到,设若是自己在担任陪审员,亦很难保证实现完全的公正。仅举一例,片中看似铁证如山的证据、连辩护律师都懒得替男孩儿辩护,法官也是一副懒散的模样,这些会让所有的人都先入为主地相信:这个孩子曾经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且必须为之付出代价被送上电椅结束其还未开始的人生。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开头11比1的悬殊投票,而这当中极有可能还存在大环境的影响的因素(沉默的螺旋理论)。
难能可贵的是,一位虽难以洞察一切但“以人为本”的男主角的小小质疑逐渐被讨论被扩大,最终让越来越多的陪审员倾向于认为男孩儿无罪。但这种冷静处事的人在现实中是何等稀少,如果我们寄托于每个案件中的每一组陪审员都能有一个“男主角”来冷静把控,是何其不现实的事情!正如片中一位评审员在自言自语时说的一句“如果换成另外一组评审员肯定早就定罪了”是多么令人心悸。试想,这样一来,陪审制度变成了一种多么可怕的存在,如果陪审员这种随机选择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对于本案来说甚至是一个年轻生命的生死——让生活在陪审法律制度下的人民又何以保持足够的安全感和对法正义的信仰呢?
所以我以为,任何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自身无法规避的缺陷,当然不能处于个人感情或政治立场过分地推崇或完全地体制,趋利避害、制度优化才是人类进步的正途。这可能也是一部短短半小时的电影传达出来的更为深远的意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开场和结尾很耐人寻味,用电影语言把正义与人情的关系说的隐晦却有无穷的韵味。电影开场是纽约法院的一个上摇镜头,构图严格对称,画框里没有出现人,整个画面沉稳平衡。紧接着的镜头是法院内的全景,依然是全对称的构图,区别是许多人在来回走动,“绝对的公平”似乎忽然被些许地干扰而成为了动态的平衡。与开头呼应却又恰恰相反,电影的结尾依然是在拍法院的外景,却把视角投向了大门前倾斜的台阶,侧面拍摄的台阶已经截然不是当初衡平的状态而完全呈现倾斜的模样。
这一系列隐喻性质的镜头很有韵味。经过人性的判断、据理力争和漫长的讨论后得出的结果难道反而干扰了司法的公正?还是说人性本就是让司法得以动态保持公平的唯一和能动途径?这需要每一个法律工作者和向往公平正义的社会成员细细思。
❺ 作为演员,当演电影和演电视剧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作为演员,演电影和演电视剧有什么不同?其实这个问题挺好回答的,就是一句话:演电视剧时,演员为剧情服务;演电影时,演员为导演服务。
《双驴记》剧照
文章在演电视剧的时候几乎都是一种演法,但是一旦到了电影里,他又能很好的转换表演方式。而演电影的时候,导演会干涉很多,因为电影的主导是导演,导演会倾尽全力要求最后表达出来的是他想要的样子。比如在开拍之前用很长的时间去培养演员的情绪,拍摄的时候要求演员用很多种演法反复演出一个段落以求最优的结果,甚至通过心理暗示去改变演员的性格等等。
❻ 沈腾、马丽主演《独行月球》曝预告,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独行月球》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2033年,人类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因为陨石提前袭击,亚洲地面指挥中心宣布紧急撤离,但是这个时候维修工独孤月被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我觉得这部电影所选取的题材,还是非常的吸引人,是一部带点科幻类型的影视剧,最近几年,像这种题材的影视剧,我觉得还是比较受大家喜爱的,该剧在还没有播出的时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相信播出之后也不会让大家失望
❼ 有一部姚晨跟另外一个男的主演的电影,主要内容讲的是跟思维空间和盗
看你的情节就是《催眠大师》,不过你记错了演员。
类 型
剧情
主 演
徐峥,莫文蔚,管乐,王耀庆,胡静
片 长
102分钟
上映时间
2014年4月29日
剧情简介
国内擅长催眠疗法的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徐峥饰)正值事业风生水起之时,由他治疗过的病人全都痊愈出院,这也使得徐瑞宁信心倍增,直至骄傲自大。就连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对他理论的质疑,都毫不收敛的回击过去,这些都被徐瑞宁的大学老师方教授看在眼里。
在徐瑞宁一次讲课后,方教授受到其学生的请求,让徐瑞宁诊断一位特殊的病人任小妍(莫文蔚 饰),但方教授嘱咐徐瑞宁,称这位病人的十分怪异,她看过的心理医师没有一名能够治疗她的病情,任小妍讲话虚实难辨而且懂得如何回击治疗师。方教授口中所说的这名病人,让徐瑞宁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自大的认为没有治不好的病人。
当任小妍来到徐瑞宁的诊疗室时,徐瑞宁发现这位病患确实如同方教授所说很有古怪。任小妍声称自己能够看到已经死去的人,并且寻求她的帮助完成生前没有做过的事,徐瑞宁听后不以为然,但任小妍解释自己根本就没有心理疾病,她所看到的都是真实存在的。
徐瑞宁在任小妍一顿"疯语"过后,决定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而当任小妍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后,徐瑞宁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阴影所在,却不曾想自己被带入了一个可怕的陷阱。
❽ 陈思维的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12 魔镜奇遇记 维维 黄杰 刘代锟、付逸、覃梓珊、戴娜婷 2012 魔幻眼镜 维维 黄杰 瑞特杜恩、李思彤、卢莹 2012 魔幻森林 维维 黄杰 罗伊然、侯宝宝(侯博文) 2012 魔法人生 维维 黄杰 胡震国、戴娜婷、刘代锟 2012 魔法红舞鞋 维维 黄杰 金灵、李思彤、阿尔法 2013魔画魔法公主黄杰吴宗洛、林子榆、肖桀耀2013魔法公主魔法公主黄杰稻田雅美、李宇阳、张裕瑾 2013魔法一班维维黄杰董家辉、瑞特杜恩、陈修菡2013魔法Angel维维黄杰刘嘉颖、胡震国、陈钊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