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毕业作品集

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毕业作品集

发布时间:2022-09-01 21:16:37

Ⅰ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明星有哪些

05级 杨幂、袁姗姗 ;

06级马天宇(高职)、朱一龙、陈伟栋;

07级 郑爽、景甜、阚清子、钱柳吟、柴碧云、徐行、王今铎;

08级 窦骁、潘之琳、乔紫荷(乔乔)、伍冠峯 ;

09级 李梦、谢昀杉、白卉子;

10级 张一山、杨紫、余玥;

11级 周冬雨、古力娜扎。

1、杨幂

杨幂,1986年9月12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流行乐歌手、影视制片人。2005年,杨幂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就读。2006年,杨幂因出演金庸武侠剧《神雕侠侣》而崭露头角。

Ⅱ 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的都有哪些明星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的明星如下:

王志文、胡亚捷、孙松、常戎、张建栋、庞好、罗钢、陆剑民、张鸣鸣、纪玲、相峰、麦小琴、杨莉莉、王大为、陈大明、田少军、金宏、王建军、高宝宝、寇振海、唐国强、宋春丽、姜黎黎、郭凯敏、肖雄、李凤绪、王全安、邢岷山、孔琳、郭晓晓、胡晓光、钱雁秋、张子健、张嘉译、刘奕君、陈兵、王昌娥 、蒋雯丽、许晴、邵峰、杨青、刘江、米学东、赵燕国彰 、李婷、俞飞鸿、朱宏嘉、邵兵、柳云龙、王茜、王朔王劲松、黄磊、姜武、赵宁宇、闾汉彪、贾妮、谢兰、李琳、高鑫、王新军、丁军、袁立、刘威葳、李易祥、徐静蕾、刘孜、谢润、刘琳、林龙麒、金巧巧、蒋勤勤、富大龙、向进、向能、蒋竹青、陈创、陈紫函、林静、刘红雨、初星一等。

拓展资料:

一、前身史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电影团摄制了《延安与八路军》的影片后,电影团团长袁牧之奉党中央的指派于1940年夏携带该片的全部底片赴苏联莫斯科进行后期制作。袁牧之在苏联期间考察了莫斯科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后,受到了很大启发,产生了中国要发展人民电影事业也需要办一个“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初衷。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进展,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和积蓄干部,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当时,人民电影事业的唯一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从1947年初开始,先后办了四期电影干部培训班,先后培养了520余名干部,其中440名干部参加了电影工作,70余名参加了部队及地方文化工作。这些训练班坚持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为建立中国自己的电影教育事业积累了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周杨、夏衍以及袁牧之、陈波儿等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领导人,面对旧中国遗留给电影园地的断壁残垣,规划对它的改造、建设和发展时,感到需要一大批演工农兵、写工农兵的电影专业人才。

在一时还没有条件办起“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情况下,委派陈波儿从实际出发规划实施。于是人民电影教育事业开始了它的初创阶段。在陈波儿的领导下,谢铁骊、巴鸿、王赓尧等经过筹划,并经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来总理同意,于1950年6月创建了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简称表演艺术研究所)。并于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始招生。

二、教学建设

北京电影学院录音实验室是全国高校唯一获得国际声音权威——杜比公司资格认证的实验室;建筑面积近7000平米的摄影棚已经投入使用;具有从电影拍摄到后期制作全流程教学和科研设备,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11万元。

北京电影学院的影视实验中心一直承担着学院教学实习任务。在电影艺术专业教育和教学中,创作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特色,影视实验中心正是这个特色的扮演者,也是这个环节的实施者。

全中心划分为四个科:影像实验科、综合剧场科、影音资料科和实习器材科,在四个科之下细分为视频实验室、演播实验室、照相实验室、计算机室、实验剧场、放映中心、影音资料室、语音室、拉片室、多媒体室、摄影器材室、灯光器材室、服装道具室13个教学实习部门。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能够进行正规的商业电影生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

网络--北京电影学院

Ⅲ 北京电影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一、北京电影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北京电影学院是本科院校,该校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二、北京电影学院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专业院校,也是北京市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历史沿革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该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办学规模

北京电影学院占地105亩。全日制在校学历生近3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留学生、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及培训生3000人左右。学校正在建设新校区,占地667亩,规划在校全日制学生6000人。

办学特色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学校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北京电影学院以其办学思想科学化、专业架构整体化、教育体系系统化、人才培养精英化、学校功能一体化、实践教学规范化、教学保障现代化的办学优势,在中国电影高等教育领域处于领军地位。经过60余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发展适应中国电影强国建设需要的电影教育,培养有所敬畏、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电影工作者。2007年6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2011、2012年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推出的全球25 所最佳电影院校的排名中,我校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三名。

人才队伍

北京电影学院有教职工527人,其中专任教师287人,包括教授59人、副教授120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15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教师中大部分是国内外电影专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或者电影艺术家,具有丰富的电影人才培养、电影技术应用开发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在电影创作、教育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过国内外影视创作的多项大奖。

学科专业设置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文学、导演、摄影、电影学和影视技术等5个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分院及研究生院、基础部和培训中心,共计19个教学实施单位,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创作的院校,电影学学科综合实力领军全国,位列世界前茅。

硬件设施

北京电影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专业教室和专业试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是全国高校唯一获得国际声音权威——杜比公司资格认证的实验室,声音实验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电影学院社会实践横店影视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28万元以上,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艺术创作的需要。

国际交流

北京电影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国际化办学提升办学水平。1984年成为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的会员学校;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2002年当选为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年会的执行主席。2008年11月,学院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大会”,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近百所成员院校的200多名院校长及代表出席了大会。学校先后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30所电影院校建立了电影专业教育、学术研究、教师互访与创作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聘请了38名国内外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电影学术理论研究专家、学者为学校客座教授及兼职教授。学校每年还聘请外籍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学院派出大量教师“走出去”,与各个国家电影院校进行学术访问、专业交流,执行创作、教学和科研合作项目。先后在近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电影作品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影院校学生合作拍摄纪录片、动画片。“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于2002年由学院教授、著名导演谢飞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得到世界各地影视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参与,每年都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院校的近千部影视作品参展,已成为在亚洲举办的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学生电影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7届,是中国最具权威的青年动画作品展示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被称为中国动画短片的“奥斯卡”,参赛作品已从国内扩大到了国外,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我校是首都北京对外留学生教育、教学最有影响力的9所高等院校之一,多次荣获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

学术交流

学校是亚洲电影学术交流的中心,先后开展了学院大讲堂、学院放映厅、校友携片交流、人文讲堂、大师作品回顾展-世界电影大师作品回顾展等各类活动,举办了文学系金字奖、摄影系先力奖、“动画学院奖”、导演系导演奖、表演学院奖、声音学院奖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的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理论家、管理和技术专家等来校任职、讲学、交流。

校园生活

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颇具“电影味”。学校有大学生电视台、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业联盟等优秀学生社团,各系(院)有青年记录影像小组、锐影评团、电影合作社等优秀学生社团。每年举办艺术创作、作品展映、佳作评选、各国电影周、民族电影周、电影音乐会、体育节、校园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艺术院校女生节、首都高校最社团之夜等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其中校园歌手大赛已经成为首都高校优秀学生活动品牌。学校注重实践教育,构建了以军训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毕业联合作业及毕业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育体系,京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留下同学们的足迹和思想历程。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刊》、大学生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立体地呈现出一个校园环境优雅、学术氛围浓厚、电影特色突出的大学校园。

育人成就

建校60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其中有陈强、赵联、庞学勤、于洋、许还山、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李文化、魏铎、沈杰、阿达、吴贻弓、丁荫楠、胡炳榴、陈家林、韦林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王好为、黄蜀芹、广春兰、李前宽、颜学恕、滕文骥、郭宝昌、翟俊杰、韦廉、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艺谋、黄建新、鲁晓威、尤小刚、顾长卫、张黎、侯咏、赵非、王小列、肖锋、赵小丁、陶经、李少红、胡玫、陈国星、霍建起、尹力、冯小宁、何群、唐国强、寇振海、宋春丽、肖雄、张铁林、刘佳、周里京、方舒、张丰毅、谢园、沈丹萍、王志文、许晴、胡亚捷、蒋雯丽、徐静蕾、黄磊、赵薇、陈坤、何琳、黄晓明、张元、王小帅、贾樟柯、陆川、王全安、余男、柳云龙、袁立、黄渤、姚晨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及电影专业人士。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研创实力

北京电影学院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根据教学和艺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建有电影理论研究所、数字电影技术研究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中日动画漫画研究中心、中国动画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影教育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编辑部等研究机构。2007年成为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2012年,参与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申报成功北京市2011计划培育项目——中国电影高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能够进行正规的商业电影生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据不完全统计,青年电影制片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电影作品,获得国内外电影奖项77个。其中,《邻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选1999年新中国电影五十年优秀影片五十部;《离开雷锋的日子》、《冲天飞豹》、《秋菊打官司》、《劲舞苍穹》、《大沙暴》、《台湾往事》和《婼玛的十七岁》等获得多项“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创作的影片,多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奖项和国内影视奖项。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所拍摄的一万余部电影作品中,由我校师生校友担任主创的占70%左右。学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种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奖影片上百部(次)。教师和毕业生荣获包括奥斯卡、柏林、戛纳、威尼斯、东京等重大国际电影节的多个奖项。

发展远景

自新世纪以来,北京电影学院从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自觉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来培养电影专业人才,明确提出到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当前,学校正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电影强国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推进“5+1”战略,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电影学院而努力奋斗!

北京电影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北京电影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电话

北京电影学院有几个校区

北京电影学院招生办电话 ;

Ⅳ 陈岂歌介历

陈凯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于北京,著名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执导过《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霸王别姬》《风月》《荆轲刺秦王》《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搜索》等电影作品,多次荣获过国内外大奖。陈凯歌至今仍为唯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
名人微博快速导航:
陈凯歌主要作品
导演电影
▪ 霸王别姬 ( 1993) ▪ 边走边唱 ( 1991) ▪ 风月 ( 2007) ▪ 和你在一起 ( 2003)
▪ 荆轲刺秦王 ( 1999) ▪ 梅兰芳 ( 2008) ▪ 强行起飞 ( 1984) ▪ 赵氏孤儿 ( 2010)
▪ 无极 ( 2005) ▪ 2008分之一 ( 2008) ▪ 搜索 ( 2011) ▪ 孩子王 ( 1987)
▪ 黄土地 ( 1984) ▪ 致命温柔 ( 2002) ▪ 大阅兵 ( 1986)
出演电影
▪ 荆轲刺秦王 ( 1999) ▪ 建国大业 ( 2009) ▪ 大宅门 ( 2000)
出演电视剧
▪ 大宅门 ( 2000)
目录
1星路历程
2创作特点
哲理性
文化性
电影性
3作品
导演作品
影视作品
短片
书籍作品
4荣获奖项
《黄土地》
《大阅兵》
《孩子王》
《边走边唱》
《霸王别姬》
《风月》
《荆轲刺秦王》
《和你在一起》
《梅兰芳》
《赵氏孤儿》
《搜索》
5人物年表
青少年
八十年代
6婚姻生活
其它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
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1星路历程

1970年,陈凯歌参军。

陈凯歌
1974年复员转业。
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
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自1984年至今,他导演了《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等作品。
《黄土地》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它通过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在摄影、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无不内蕴深意。《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影片获1985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获1985年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等6项国际奖。
90年代,陈凯歌拍出大异于以往风格的《霸王别姬》。影片借助于几位京剧演员人生、命运的曲折展现对人的生存理想与现实存在着的永恒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与阐释。影片因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内蕴的丰厚的东方化的人文主题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等8项国际奖。

《搜索》剧组
2005年,陈凯歌集结了中日韩三国明星打造的古装电影《无极》在口碑上几乎一败涂地,也对陈的事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008年,陈凯歌重新把目光对准了他拿手的京剧艺术,导演了反应京剧大师的传记影片《梅兰芳》,炒得沸沸扬扬的本片是否能给他带来新一轮的辉煌还未可知。[1]
陈凯歌的成就,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对人的本体与人的生存

工作照(19张)
状态的关注。他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同时,针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点。他的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向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2]
2010年, 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上映。
2012年,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搜索》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201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也是陈凯歌导演第四部“冲奥”作品了。
2创作特点

哲理性

2009《梅兰芳》剧照(19张)
在第五代之前,中国好电影的标准是好故事基础上的人物性格化,而陈凯歌则把好电影树立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电影充满了思辨色彩,在传统的故事层面上加了象征或隐喻。像《黄土地》、《孩子王》、《边走边唱》,都展示了“特定的时期历史的延续性和变革性,对民族生存方式的思索已经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上认识社会,理解人生,使其作品对现实的审视跃入较高的哲理层次”。从这一点上看,陈凯歌更像一个电影哲人,他的电影是“优美”和“崇高”兼优的艺术精品。
文化性

与其说陈凯歌的电影是艺术电影,不如说他的电影是文化电影。陈一直在他的电影中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是全面的,更具批判性,也更凌厉。
电影性

陈也具有第五代导演的共性,对电影语言的开拓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从他的第一部作品《黄土地》中便可

《霸王别姬》剧照
以看出来。《黄土地》的空间造型感很强,也很极端,最典型的构图是把黄土作为主体,占据了一块银幕的四分之三以上,而人被寄放在画框的边缘,被压缩的极其渺小。
3作品

导演作品

年代
名称
1984
《黄土地》
《强行起飞》
1986
《大阅兵》
1987
《孩子王》
1991
《边走边唱》
1993
《霸王别姬》
1996
《风月》
1999
《荆轲刺秦王》
2002
《和你在一起》
《蝶舞天涯》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温柔地杀我》
2005
《无极》
2007
《每人一部电影》
2008
《梅兰芳》
2010
《赵氏孤儿》
2012
《搜索》

陈凯歌
影视作品

年代
名称
角色
1987
《末代皇帝》
皇家禁卫队长
1996
《男生女相:中国电影之性别》

1999
《荆轲刺秦王》
吕不韦
2001
《大宅门》
府衙差官
2002
《和你在一起》

2009
《建国大业》
冯玉祥
短片

年代
名称
2002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2007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朱辛庄》
书籍作品

《少年凯歌》
《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
4荣获奖项

《黄土地》

陈凯歌和陈红在电影节
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英国第二十九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
美国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和柯达最佳摄影奖
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黑泽明奖)
《大阅兵》

第十一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大奖
《孩子王》

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影视委员会特别奖
比利时电影探索评奖活动的探索影片奖
第四十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教育贡献奖
《边走边唱》

戛纳国际电影节竞赛片影片
《霸王别姬》

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提名
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费比西奖)

代表作《风月》
第三十八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
第三十八届亚太影展最佳剪辑
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最佳女配角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美国全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第五十一届美国全美记者协会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
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男主角
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日本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电影评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
《风月》

戛纳国际电影节竞赛片
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女主角提名
《荆轲刺秦王》

戛纳国际电影节竞赛片及技术大奖
《和你在一起》

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
第五十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
《梅兰芳》

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新人

陈凯歌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
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
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优秀导演、优秀女演员、优秀新人男演员
《赵氏孤儿》

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
《搜索》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2年度表彰大会“年度编剧”[3]
5人物年表

青少年

陈凯歌生活照
陈凯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于北京。陈凯歌经历过文革和插队,这段经历可参见 《少年凯歌》一书。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局当工人。
陈凯歌中学就读于北京四中。1970年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八十年代

作品集(19张)
1982年4月,毕业分配陈凯歌被分配在刚成立不久的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
1984年陈凯歌被借调到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7月下旬,《黄土地》完成双片送文化部审查,电影界一直争议了约一年,直到1985年底1986年初,才得到充分肯定。《黄土地》让陈凯歌一鸣惊人。
1986年7月,由吴天明担任新厂长的西安电影制片厂投资的《孩子王》搬上银幕。
陈凯歌于1988年应美国亚洲文化交流基金会及纽约大学的邀请,赴美访问,并于同年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评选20名“走向未来导演”第6名。3年后回国,执导《边走边唱》,结果受到诸多质疑。
6婚姻生活

代表作《和你在一起》
陈凯歌和陈红是圈内人人羡慕的“甜蜜夫妻档”,结婚十年时间来,他们的婚姻异常美满,在事业上更是相辅相成。在陈红新书《一望无极》中,记录了电影《无极》拍摄的前前后后;同时,陈红更以深情的笔触讲述了与陈凯歌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以及身为一个母亲的幸福生活。我不喜欢用“维持”这个词来描述婚姻,如果婚姻是用“维持”两个字的话,这个婚姻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我一直在体会凯歌的这句话,两个人在婚前各自拥有一个花园,结婚以后,不是花园变小了,而是花园变大了,所以走到今天。这样,我们的婚姻是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好。
2012年12月4日公映的陈凯歌最新力作《赵氏孤儿》日前在北京举办“藏山之夜”全球首映庆典上,陈凯歌谈到自己的妻子、也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陈红时,陈凯歌显得颇为浪漫:“在公众面前,我们平时都不太说对方的好。但是今天我要拽一句文词:‘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要拉着她[4]的手,跟她过一辈子,白头到老。”
其它作品

霸王别姬
陈凯歌电影事业的巅峰之作,从《黄土地》开始陈凯歌就以凝重深沉的电影语言呈现着自己独有的镜头世界。然而《霸王别姬》是他最灿烂的一次歌唱,看罢全剧,你会禁不住长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整部电影充斥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仿佛戏里戏外不分情境的纠缠挣扎。少年程蝶衣无论如何不能抗拒自己是男儿身的意识,在师傅近乎严酷的责打命令中硬声声改口说出了一句“我本女娇娥”,那一刻起他的悲剧命运即是一种注定。

代表作《霸王别姬》
没有人怀疑张国荣在此片中的投入演出,以至于很长的时间里连他自己都承认很难一下子走出程蝶衣的流转牵挂。舞台上的生动眼眸,舞台下不可自已的坠落沉浸,在整个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中他始终扮演着被动怅挽的角色。就如多少年前那一出英雄美人的悲剧上演时一样,他无论如何是一个逃不开放不下的唱响挽歌者。陈凯歌在程蝶衣的身上花费了太多的心血,从开始的被迫入戏到最后的凄然自刎,一贯凝重的镜头竟然透出无限哀怨的惋惜。是为他悲亦是为己悲?!
相比之下张丰毅从形象到气质都是男性阳刚的代表,只是不够鲜明的爱恨情愁更使故事本身添了无限苍凉。一个始终坠落,一个终究还是不能免俗的沉浸世事,这样的错位怎能不令人惋惜?
很多年前看李碧华的原著,看到的是女性细腻柔软的淡淡忧愁;再久之前是张爱玲青涩时期的练笔之作,也是同样的一出戏于张爱玲的笔下则多了几分谐谑,我想世事洞明的张爱玲对人生的无常变换应是了然于心,不多的文字背后掩藏的也是无限悲凉的心境,只是她不明说,不明说,故作潇洒的任有你我自己来看。
然而陈凯歌还是将故事搬上了银幕,当赵季平浸透中国古典韵律的音乐配合着影像作出呈现时,我几乎感到了一阵压迫的沉重。扛不起的是人生,历史,宿命和挣扎,剥离了想象的虚幻,不得不直面台上台下的孤独起舞时,没有人能够逃脱仓皇的失落。
巩俐在里面的演出像是94年张艺谋《活着》的提前彩排,或许跟陈凯歌刻意凸显张国荣有关,总觉得巩俐的菊仙少了一些立体深沉的情绪。这个女人其实也很可悲,她跟一个男人争夺着心爱的男人。故事和戏里都没有她的加入,然而生活中她不得不扮演纠结心愿的女子。青楼生涯的卖笑,红尘俗事的纷扰,走过了日日夜夜或悲或喜或刚或柔的岁月,以为终于走到了幸福的彼岸,可是弄人的苍生仍然不能让她善终。她死的时候分明带着寻求救赎的微笑,卸下伪装的坚强,这个女人比谁都脆弱。这一次她跟死神的亲吻也算是一种成全吧。

2010《赵氏孤儿》剧照(18张)
影片的高潮在我看来是文革武斗的火焰,弥漫的火光烟雾中镜头对准了妆面变形扭曲的程蝶衣和段小楼。没有人能够解释人性中真善对错的变换,他们相望的眼神至今令我耿耿于怀,一个无言质问的悲苦,一个无奈受责的内疚。可是互相撕咬的同时是心裂般的疼痛,中间的那个女人何尝不能体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灯光的体育馆中场,站着迟暮的段小楼,进来的是同样迟暮却依然痴情的程蝶衣。结束的时候还是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人,中间隔着的曲折艰难,我们已经看在眼里。于是那一个转身的慨然自刎,我们并不惊讶,只是面对注定的悲剧,仍然免不了叹息。为什么虞姬注定要死在项王的前面,为什么如此的深情对唱换不来一次转世的幸福?
陈凯歌不能放弃悲剧带来的震撼和凝重,一如后来在《刺秦》中他对历史近乎固执的迷恋。《霸王别姬》的成功来自故事,来自人物,来自导演,来自音乐,来自戏里戏外不能分割的爱恨纠缠。这样的电影看一次就是一次消耗,回头张望自己和命运的连接时,前生来世的惊觉轮回是不能用言语描述的。
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名单公布,当中不乏外界熟悉的名字,继有篮球明星姚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导演陈凯歌。
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13年10月17日,为期九天的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开幕。陈凯歌获邀并作为评委会主席参加本届电影节。

Ⅳ 北京电影学院的办学实力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北京电影学院有教职工499人,其中专任教师263人,包括教授49人、副教授113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1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录音系教学团队(带头人:黄英侠)、摄影教学团队(带头人:穆德远)
北京市教学名师:穆德远、郑洞天、周登富、陈 山 硬件条件 北京电影学院录音实验室是全国高校唯一获得国际声音权威——杜比公司资格认证的实验室;建筑面积近7000平米的摄影棚已经投入使用;具有从电影拍摄到后期制作全流程教学和科研设备,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11万元。
北京电影学院的影视实验中心一直承担着学院教学实习任务。在电影艺术专业教育和教学中,创作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特色,影视实验中心正是这个特色的扮演者,也是这个环节的实施者。全中心划分为四个科:影像实验科、综合剧场科、影音资料科和实习器材科,在四个科之下细分为视频实验室、演播实验室、照相实验室、计算机室、实验剧场、放映中心、影音资料室、语音室、拉片室、多媒体室、摄影器材室、灯光器材室、服装道具室13个教学实习部门。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能够进行正规的商业电影生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 质量工程 2007年6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本科品牌专业4个,国家广电总局本科重点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0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录音艺术、动画、摄影
北京市本科品牌专业:导演、摄影、美术、表演
国家广电总局本科重点专业:导演、摄影、美术、表演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声音实验中心
国家级教学研究基地:动画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电影学院社会实践横店影视基地 北京电影学院精品课程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带头人开课单位级别1 中国电影史 陈山 文学系 院级 2 影片分析 苏牧 文学系 院级 3 纪录片创作 司徒兆敦 导演系 院级 4 影视导演基础 王心语 导演系 院级 5 电影摄影创作 穆德远 摄影系 国家级,北京市市级,院级 6 现代摄影创作 赵非 摄影系 院级 7 电影美术概论 周登富 美术系 院级 8 动画概论 曹小卉 动画学院 院级 9 电影导演创作 郑洞天 导演系 院级 10 电影镜头画面 王鸿海 美术系 院级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北京电影学院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设有3个博士和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制作学、表演学、管理学、动画学和美术学等8个二级学科;与此同时,学校具有2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在电影、广播电视、美术、戏剧、音乐、艺术设计领域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另外还拥有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学科群。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和美术学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和美术学
专业学位授权点:艺术(MFA)、公共管理(MPA)
北京市高等学校学科群:艺术文化学科群 北京电影学院1984年成为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的会员学校;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2002年当选为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年会的执行主席。2008年11月,学校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大会”,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近百所成员院校的200多名院校长及代表出席了大会。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先后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30所电影院校建立了电影专业教育、学术研究、教师互访与创作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聘请了38名中国国内外的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电影学术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为学校客座教授及兼职教授。
先后在近1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电影作品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影院校学生合作拍摄纪录片、动画片。“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于2002年由学校教授、著名导演谢飞提倡并创办,已连续举办12届,每年都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院校参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作者光临影展。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创立于2001年,已连续举办13届,被称为中国动画短片的“奥斯卡”。该校也是首都北京对外留学生教育、教学最有影响力的9所高等院校之一,多次荣获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

Ⅵ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Beijing Film Academy,缩写BFA)是一所专门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由北京市主管、国家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自1950年建校以来,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制作为主体,教学、创作、科研并重,多学科,多层次的电影教育体系。中国大陆很多著名电影人、演员都出自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唯一的电影专业院校,在中国电影和文化艺术界享有盛誉,也是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高等学府。学院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最终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建校以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2万余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其中有张艺谋、陈凯歌、韩三平、顾长卫、田壮壮、贾樟柯、李少红、陆川、宁浩、王小帅、高希希、滕华涛;唐国强、张丰毅、张铁林、蒋雯丽、赵薇、黄晓明、陈坤、黄渤、徐静蕾、海清、黄海波、张嘉译、王志文、姚晨、刘亦菲、杨幂、黄圣依等一大批国内
外著名的导演、演员、电影艺术家及电影专业人士。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北京电影学院占地105亩(即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历生2570人,成人教育、专、本科生、留学生、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及培训共约1500人,各类学生共计4000余人。学院位于通州区宋庄镇的新校区,占地500亩,可容纳约4000名学生。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

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选址于东六环附近的通州宋庄,占地约500亩。
高80米的电影大厦将落成,成为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新校区还将建设中国电影教育博物馆,这是中国首座电影教育方面的博物馆。同时新校区建筑群的各个院落之间采取泛博物馆的形式,穿插陈设中国各个时期的电影发展成就和史料。预计2015年第一批新生可进入新校区学习。新校区全部建成需要四至五年。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学院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和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北京电影学院以其办学思想科学化、专业架构整体化、教育体系系统化、人才培养精英化、学校功能一体化、实践教学规范化、教学保障现代化的办学优势,在全国电影高等教育领域处于领军地位。学校致力于发展适应中国电影强国建设需要的电影教育,培养有所敬畏、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电影工作者。2007年6月,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2011、2012年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对全球25所最佳电影院校的排名中,北京电影学院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三名。

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新中国所拍摄的7326部电影,由该院师生校友担任主创的为4663部,占63.65%。学院的教师和毕业生,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种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奖影片上百部(次)。教师和毕业生荣获包括奥斯卡、柏林、戛纳、威尼斯、东京等重大国际电影节的多个奖项。据不完全统计,仅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电影作品,获得国内外电影奖项77个。其中,《邻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选1999年新中国电影五十年优秀影片五十部;《离开雷锋的日子》、《冲天飞豹》、《秋菊打官司》、《劲舞苍穹》、《大沙暴》、《台湾往事》和《婼玛的十七岁》等获得多项“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创作的影片,多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奖项和国内影视奖项。
学院毕业生(含教师)在1990-年至2003年共荣获的“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铜牛奖”580人次,获奖影片上千部次,其他片种120多人次;荣获柏林、嘎纳、威尼斯、莫斯科、东京等电影节各种奖项240人次,获奖影片上百部次,其他片种60人次。此外,根据初步统计,在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间,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拍摄的影片58部(170人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各种奖项112个。[4]
研创成果
北京电影学院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根据教学和艺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建有电影理论研究所、数字电影技术研究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中国动画艺术研究所、影视文化产业研究所、中日动画漫画研究中心、中国影视文化研究院(筹)、中国电影教育情报信息研究中心(筹)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编辑部等研究机构。2007年成为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2012年,参与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申报成功北京市2011计划培育项目——中国电影高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能够进行正规的商业电影生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新中国所拍摄的7326部电影,由该院师生校友担任主创的为4663部,占63.65%。学院的教师和毕业生,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种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奖影片上百部(次)。教师和毕业生荣获包括奥斯卡、柏林、戛纳、威尼斯、东京等重大国际电影节的多个奖项。据不完全统计,仅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电影作品,获得国内外电影奖项77个。其中,《邻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选1999年新中国电影五十年优秀影片五十部;《离开雷锋的日子》、《冲天飞豹》、《秋菊打官司》、《劲舞苍穹》、《大沙暴》、《台湾往事》和《婼玛的十七岁》等获得多项“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创作的影片,多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奖项和国内影视奖项。
详细去http://ke..com/link?url=tro42LNYg6K4-6Tm6_mcHjAnZeZbay_A2qhq3J-HWCtNJ_ZMZYedm1dLAgGQtko1#1这个网址哦~

Ⅶ 毕业作品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影片讲述了警察学校的学生殷浩和他的女朋友因冒险到一个被封闭三十年的隔离岛,为了进行毕业旅行,却卷入了一个离奇的旧案故事。

剧情简介

警校学生殷浩(张一山饰)和自己的女朋友,电影编导系学生小暖(丁丁饰)为完成小暖的毕业作品登上了隔离岛拍摄纪录片。殷浩在拍摄纪录片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希望与小暖在岛上进一步巩固恋人关系。

两人在岛上偶然遇到了大商人丁子楚(张涵饰),丁子楚却为了寻找失踪的女儿娜娜而意外来到岛上被杀,30年前的大火,让大家卷入了漩涡之中。

殷浩发挥警校学生的特长探案追凶,而小暖拍的纪录片也成为尹浩寻找真相的重要证据。岛上一个接一个地发生了命案,小暖也陷入危机,殷浩发现真相后为爱勇敢突破危险成功营救小暖,两人感情升温同时,也真正交上了毕业作品,完成了一个成长的蜕变。

(7)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毕业作品集扩展阅读

《毕业作品》相关角色介绍:

1、殷浩

警校法医专业毕业生,为打破“毕业就分手”的魔咒,进一步巩固和女友的恋爱关系,与小暖携手踏上孤岛,开启追梦之旅。

小岛上充满纠葛与疑云的悬案,却让女友小暖陷入了生死谜局之中。置身于一场历经30年的神秘大火案中,殷浩探案力爆棚,一步步抽丝剥茧,从纷杂的迷局中寻找线索。

2、小暖

殷浩的女朋友,电影编导系学生。为了拍摄纪录片,和男朋友殷浩一起来到曾经发生大火的隔离岛,想要调查30年前麻风病院大火的真相。却意外地被卷入了当年的旧案而身处危险之中。

Ⅷ 电影人戴沛霖是北京电影学院那一届毕业他是国家一级编剧,有哪些得奖作品

戴沛霖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五九级的毕业生。他的电影剧作有《假面》和苏叔阳合作编剧,《啼笑冤家》和罗瑞增合作。他编剧的电视剧作有:《人啊人》短剧,《这里别用风情》(广东电视台摄制,并获广东电视台电视剧一等奖。《血沃油山》(珠江电影制片厂电视剧部摄制。《滨海传》有广东电视台摄制(据吴有恒同名小说改编)。《东江游击队》《激情年代》《紫金勋章》《情满珠江》均有中央电视台摄制。

Ⅸ 电影《毕业作品》主要讲了什么

由张一山、丁丁领衔主演的青春、冒险、爱情电影《毕业作品》曝光了先导预告片,一场关于爱和冒险的毕业旅行,即将于4月13日毕业季之际登上大银幕,与观众见面。预告片中张一山为了帮女友丁丁完成毕业作品而登上孤岛,原以为是一场充满浪漫的爱情之旅,结果却是惊心动魄。陌生的同行之人、怪异的孤岛村民、熊熊燃烧的大火······岛上发生的种种,都将这场旅行变得极不平凡。毕业季,张一山将携手丁丁,为观众呈现一场别具一格的毕业旅行,递交一份与众不同的毕业作品。

《毕业作品》讲述了警校毕业生殷浩(张一山饰)与女友小暖(丁丁饰)为了拍摄毕业作品,登上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一场充满期待的爱情之旅却陷入了30年前的神秘大火案中,一件件波谲云诡的事件发生,让整个毕业之旅开始变得与众不同。通过预告片,我们看到张一山饰演的殷浩时而青春活泼、时而沉思案情、时而爱意绵绵,在这几种情绪之间互相切换时,张一山的表演都非常精准。本片监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蔡心称:“张一山对角色的把握非常准确,每种情绪的切换都非常自然,是当下小生中不可多得的实力派演员。”

影片《毕业作品》由许斌担任导演、蔡心担任监制、吴洁担任制片人,集结了张一山、丁丁等新生代演员,以及朱泳腾、海波、白海涛、杨凯迪、穆丽燕、张涵、王艺伦等一众实力演员。电影将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上映,敬请期待。

Ⅹ 北京电影学院的最新毕业作品哪里能找到

你可以加我好友,我在校生

阅读全文

与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毕业作品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能钥匙电影结局 浏览:339
新救世主电影完整版 浏览:192
电影里让人抑郁的经典台词 浏览:778
刺杀小说家电影英语 浏览:434
美国最近有什么新电影上映 浏览:591
黄渤水里放药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明天喊他是什么电影 浏览:974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国产电影 浏览:332
老电影老汉 浏览:114
上电影院买什么3d眼镜 浏览:652
爱情故事百度云电影盘搜索 浏览:421
大人变回小孩子的电影 浏览:754
香港的复仇电影排行榜 浏览:47
好看的新国漫电影 浏览:5
蜡笔小新森林里的暴风雨电影中文 浏览:911
电影大全动作国语甄子丹叶问 浏览:449
法国电影网伦理片 浏览:328
歌曲电影岳家小将小百合花 浏览:918
外国人看甄子丹电影字幕 浏览:495
久摇在线伦理电影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