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评价电影《二十二》
近日,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记录片《二十二》上映,一开始这影片并不看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影片的票房高涨了、大家的评论都是偏好的。
我们应如何评价《二十二》?
网络平台助力推广,题材本身吸引观众
作为一部题材特殊的纪录片,《二十二》上映之初并不被看好,首日排片仅有1.5%。
8月13日,《二十二》上映的前一天,冯小刚在微博上转发了《二十二》资助人张韵艺给他的一封信,呼吁大家多多关注这部关于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片,随后何炅、舒淇、李晨、吴京等多位明星转发了这条微博,加上多位微博大V和“自来水”的助力,这部电影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受访的不少观众表示看完《二十二》后心情很沉重很压抑,一位拄拐来看片的男观众坦言“没心情吃饭了”。作为我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在上映之初曾被质疑“贩卖伤痛”,上映之后也有观众表示会害怕题材过于沉重。
但也有观众坦言看完电影后“很平静”,因为电影的叙述是平淡而克制的,但是“当一切恢复到平静之中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
② 日本人眼中的《二十二》是什么样的
此前在中国热映的纪录片《二十二》,受到了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各年龄段人们的普遍关注。这部电影记录了日本侵华期间被日军强制做性奴隶的受害者(即
“从军慰安妇”)现在的生活状态。电影镜头的记录对象是遭受日军性暴力的老妇人,呈现在大荧幕上的她们已是耄耋之年,看起来更像是饱经人生沧桑的老奶奶。
作为纪录片,这部电影的解说词很少,更多是通过影像展示她们现在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而观者却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
战争事实与真相在日本文艺作品中的缺席
老奶奶们不善言
辞,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坚强活下去的姿态,向观众们提出一个超越国界的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如何面对这些处于人们关心之外的老年慰安妇们“现在”的“日
常”生活,其中蕴含着因历史问题存在分歧而陷入混沌的东亚地区开启一个新时代的可能性。但是,与给人启发的《二十二》相比,日本同类文艺作品则令人感到非
常不安。
在日本,战争的教训不与“现在”相关联,仅被看做是“过去”的问题,这种倾向也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军性
暴力受害者问题在日本社会成为引发人们争论的话题,但却几乎没有把受害女性现状作为主题进行创作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仅有的几部也是在韩国拍摄、上映的电
影,或是在深夜播放的电视纪录片。
在日本,与战争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不少。这些文艺作品大都以讲述日本民众因原子弹爆炸、日本城市遭
到轰炸而受到的伤害,以及日本人在疏散地历经苦难、从中国撤回日本途中遭遇的磨难等为中心。日本人在二战期间遭遇原子弹打击确是事实,但文艺作品中却没有
提及日本在遭受伤害之前,首先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怎样巨大深重的战争苦难。
文艺作品传承文化,对一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在日本,
越来越多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将在战争中牺牲的人、在战后重建中勤奋工作的人作为楷模进行歌颂。例如,神风特攻队员、从事零式战斗机研制的员工等,他们成为
文艺作品的关注焦点。这些作品强调和美化日本人在战争期间和战后重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勤奋与坚韧,并以此来肯定今天的日本人形象,却吝于承认日本作为战争
发动者犯下的罪行,以及日本民众也曾主动参与战争的历史真相。这类文艺作品无法令人意识到日本是战争的发起国,无法令人看到日本发动的战争全貌,这些作品
不将中国受害者是如何产生,他们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境遇,以及中国受害者的感情作为重点加以表现,实在不足为奇。
这并非是文艺作品具
有的独特现象。50年代,在中国抚顺和太原战犯管理所收容的日本战犯们通过学习,直面自己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接受教育改造之后,积极承认战争责任。十几
年来,笔者一直对他们进行跟踪采访调查。他们一边坦率讲述屠杀抗日人士的事实,一边进行自我反省。然而,即便是他们,也很少有人讲出自己曾在扫荡过程中所
犯下的强奸、轮奸等罪行。
一位二战期间的陆军军医,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在证言中承认自己犯下活体解剖这样的残忍罪行。但直到
90年代,他还一直认为“从军慰安妇”就是妓女。由此可见,虽然日本战犯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省,但是对日军慰安妇的“现在”状态加以思考,并进一步认识
受害者与自己的关系,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纪录片,《二十二》解放了我们被束缚的想象力,让我们对僵化现实的认识焕然一新。只有
以“慰安妇”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在日本不断被创作出来,日本民众能够不仅意识到战争带给自己的创伤,也能够意识到日本对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带来的苦难之时,日
本社会和这些慰安妇们的关系才能首次抵达一个新的地平线。
真实的想法也许只有日本人才知道。
③ 电影二十二为什么特别鸣谢张歆艺
《二十二》主要讲述那段历史中慰安妇的悲惨经历,很多人在泪流满面中看完了整部影片,对那段历史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幸的,即使是再痛苦,他们还要生存,那段抹不掉的苦难也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存在。
该影片记录了当时慰安妇的生活,当观众看到慰安妇经历了一切的时候,心里的悲伤自然流露,这是一部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影片。该影片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给观众传达其中的意义,除了方式的特别,另外这也是不多见的题材。
据悉导演为了找回当时的氛围,可是费了很多的心血,当时还因为资金问题,向张歆艺借钱,所以才有的最后要特别鸣谢下张歆艺的支持。
④ 如何评价《二十二》这部电影
看电影的时候,正好看到一条新闻,说一名男子在看《二十二》的时候笑出声,然后旁人与其发生争执,最后该男子被赶了出去……我不知道事情的真假和前因后果,但是还是觉得莫名其妙。
电影临近结束时,荧幕上出现了一堆名字(我没数,应该是22个),然后渐渐的大部分名字都被画上了框(代表已去世),剩下没画框的,我数了下,还剩9个。全中国就剩这九个了啊!但是转瞬这9个名字也渐渐消失在了背景里。这一幕让人很震撼。尤其是对我等普通人来说,实在不知道能做些什么,那心头憋闷又难以表达的情感,很难受。最后我再说一句,不要害怕面对阴暗的历史,若连了解的勇气都没有,那么迟早有一天有更残酷的现实会击倒你。
⑤ 电影《2012》讲的是什么
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日期,能如2012年12月21日这样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玛雅文明预言它是世界末日,而各个文化、种族,全球的科学家、政府,都无法预知这一天到底会发生什么。《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我们的主人公如何挣扎求生。 杰克逊·柯蒂斯(约翰·库萨克饰)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而这个地区也成为了禁区。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附近的营地偶然认识了查理。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查理说有些国家已经在联合秘密研制并建造可以躲避这个灾难的方舟。杰克逊以为他是个疯子,就一笑而过走开了。 然而第二天,灾难就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发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杰克逊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 在寻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过程中,杰克逊一家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他们终于到达方舟基地。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最后人们终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求采纳
⑥ 如何评价记录电影《二十二》
近日,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记录片《二十二》上映,一开始这影片并不看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影片的票房高涨了、大家的评论都是偏好的。
我们应如何评价《二十二》?
网络平台助力推广,题材本身吸引观众
作为一部题材特殊的纪录片,《二十二》上映之初并不被看好,首日排片仅有1.5%。
8月13日,《二十二》上映的前一天,冯小刚在微博上转发了《二十二》资助人张韵艺给他的一封信,呼吁大家多多关注这部关于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片,随后何炅、舒淇、李晨、吴京等多位明星转发了这条微博,加上多位微博大V和“自来水”的助力,这部电影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接受采访的观众表示,的确是在微博等网络平台看到了《二十二》的相关消息,最终选择买票观影则是因为对“慰安妇”这个题材很关注。
当日来观影的观众男女比例均衡,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年轻观众,也有50岁以上的中年观众。一位中年男观众认为,《二十二》深刻反映了抗日战争的问题,所以想来看一看。一位年轻男观众表示,本身对这段历史感兴趣,此前也看过很多相关的文化类报道,所以会有观影的欲望。大部分受访观众都说,这种纪实性的“慰安妇”题材影片,应该也值得被关注。
观众感触大不相同,平静又沉重的力量获赞
当天的观众都给《二十二》打出了9分、9.5分、10分这样的高分。但是,每一位观众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感触并不相同。
一些观众对“慰安妇”这个群体本身表示出关怀。一位女观众哭着接受了新浪娱乐的采访,但她看到了影片中乐观积极的一面:“这些老人家都经历了很多的痛苦和磨难,但她们还是很积极地生活。”一位男观众也被老人的宽容乐观打动:“她们很多人并没有去痛恨这个世界,她们也还会希望去帮助周围的人,而且能够更开心地活下去。”另一位女观众则注意到了老人们如今生活的不如意:“那些‘慰安妇’的幸存者,过得也不是那么开心,希望她们能够好好地生活吧。”
还有一些观众看到了这部影片的历史价值。一位女观众表示:“这个电影是描写‘慰安妇’的,是我们历史之中一个很沉痛的点,揭开会很痛,很痛很痛,但是这个伤疤是不能忘记的,应该让大家都知道,希望历史不要再重演。”一位男观众谈到全片最让他感触的是日本留学生来中国帮助“慰安妇”:“无论政府的政策如何,都不会影响群众本身的善良,群众的感情其实是共通的。”
受访的不少观众表示看完《二十二》后心情很沉重很压抑,一位拄拐来看片的男观众坦言“没心情吃饭了”。作为我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在上映之初曾被质疑“贩卖伤痛”,上映之后也有观众表示会害怕题材过于沉重。
但也有观众坦言看完电影后“很平静”,因为电影的叙述是平淡而克制的,但是“当一切恢复到平静之中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
⑦ 二十二的影片介绍
在日本侵华战争(1937-1945)的八年间,中国大约曾有20万,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军诱骗、强迫,沦为日军发泄性欲、任意摧残的性奴隶。她们在战争期间受尽各种难以想象、难以启齿的虐待,其中大部分当时就被折磨至死。少数幸存者即便侥幸逃生,也是落得伤痕累累,甚至终生残疾。在煎熬中,她们日盼夜盼终有一日能重返家园。然而当她们历经艰辛回到故乡,等待她们的却并非同情,而是无休止的歧视,侮辱和排斥,导致大部分幸存者对她们的遭遇选择了沉默。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的幸存者如今已经寥寥无几。这些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生命烛光已渐渐微弱。因考虑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纪录电影《二十二》剧组是由一支特别的队伍组成,除了国内外的专业电影人士,还包括各方学者及爱心团体的加入。剧组以拍摄为目标,关爱为目的,2014年间,剧组人员陆续在中国五个省、二十九个不同的地区纪录全国各地的“慰安妇”幸存者, 并在拍摄期间,尽力照顾老人生活,严格遵守老人作息时间,不为赶工而打扰老人日常生活。除此之外,剧组成员及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为老人送去了药物、轮椅等物资及善款。
通过与这些老人的深入交流,影片不仅突破了历史资料和证据收集的局限性,更从客观、人性的角度,纪录这群幸存老人当下的生活状态,展现她们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自然的融入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影片没有刻意设计的情节,只是以细腻的感情和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老人最随意、最自然的生活状态和无加修饰的情感流露。《二十二》力求在影像、效果、内涵等各方面都有所突破。
战争究竟怎样改变了这群老人的生活?这部纪录电影将带你走入这些老人真实的内心世界,聆听老人娓娓道来她们不为人知的故事。
⑧ 电影《2012》讲的是什么故事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
其实就是一个检测人员发现地底下东西不对劲,然后告诉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上报。
美国政治人员原来早就在中国西藏秘密建立超级巨大的诺亚方舟,主人公就带着自己的家人,想办法进入诺亚方舟逃生。
最后世界毁灭,变成一片海洋,之后陆地又出现了,但是位置什么的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觉得这部除了灾难特效不错以外,故事不好。
觉得还是《后天》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