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埃及记是哪个电影的主题曲
是电影《出埃及记》主题曲,马克西姆演奏的。
网上找来的资料:
有些影音乐必需要依附催生它的电影而存在,有的电影音乐却恰恰相反,它是为某部电影而生,但最终它却脱离了电影而独立存在,不需要任何故事为它做诠释,也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注解使它显得更深刻一些,它自身的戏剧性已经使它得到完成,它所具有的完美程度大于一部电影可能给它的,于是,它获得自由,独立,以及长久的生命力,有时,它甚至比它最初所依附的电影拥有更久远的拥戴和记忆。《出埃及记》的电影主题曲就是为数不多的比电影更广为人知的电影音乐之一。
依据《圣经》中《出埃及记》故事改编的电影有三部,他们是1956年的《十诫》,由查尔顿.赫斯顿扮演摩西,1960年由保罗.纽曼主演的《出埃及记》,以及1998年由“梦工厂”制作的卡通巨片《埃及王子》,和其它两部相比,《出埃及记》几乎是最不为人知的一部。但《出埃及记》的主题音乐却是所有的电影音乐中最感人、最悲壮的,它已经摆脱了那部一闪而过、在很多辞典中都查不到资料的电影《出埃及记》,并获得某种永恒的生命力,足以用来诠释某种更为广博、更为深刻、更为苦痛但却更为深沉和坚韧的人与事。
《出埃及记》是《旧约》中的第二大章,一开始,残暴的埃及法老下令把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丢在河里,唯独摩西被法老的女儿收养,成年以后的摩西被耶和华所启示,决心拯救在埃及人重压下的他的同胞,耶和华先后降下水变血之灾、蛙灾、蝇灾和雹灾都未能使法老有所悔改,于是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法老派兵追杀,被获得耶和华帮助的摩西淹没在海中。以色列人到达西奈山后,耶和华在火中降临,并传下十诫。
这样的故事是适合电影来表现的,它几乎容纳了一部电影所需要的全部戏剧因素却又并不显得突兀,种族冲突、信仰的冲突、灾难、追杀,几乎每一小节都可以被用来大作文章。所以,《十诫》、《出埃及记》都长达近四个小时。
被改编成电影后,《出埃及记》的故事有了一些细节上的变动,但编导还是很谨慎的,这样的题材,一个不小心,就会招致人们的垢骂,除非你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拍一部《基督最后的诱惑》那样的片子。所以,在《十诫》以及《出埃及记》中,编导们“既尊重历史又做了合理的想象”,为摩西配上了一位美丽的伴侣,以便使这个原本充满男性气质的故事增添些可看性,摩西被启示的年龄在原书中是80岁,在电影中也被含糊过去了,白发苍苍的老头有什么好看?诚如亦舒所说,她最不爱看马普尔小姐破案,因为她是老旦,白发萧萧挣扎着去办案,有什么意思?还是俊男美女更入眼。于是我们看到的摩西,是保罗.纽曼和查尔顿.赫斯顿,好莱坞男性神话的代言人。
《出埃及记》和《十诫》中的特技也是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无疑,在当时的条件下拍摄《出埃及记》故事,需要巨大的勇气,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使那些显示神迹的大场面看起来真实可信,那需要超乎前人的巨大想象力和冒险精神。从这点上来讲,《出埃及记》和《十诫》的创作者们比卢卡斯要伟大得多,因为他们没有先例可援,更没有数字技术的帮助。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制作方式,使得《出埃及记》至少充满了真诚,那种不单单是要讲述一个故事,更是要显示信仰的力量的真诚态度在片中处处可见,大概也正因为这样,这部电影才能培植出那样一首大气磅礴的主题音乐。
乐曲的开始,是沉重的叙述,这一段总让我想象出许多人前行的景象,随后,那种沉重到达它的极端,似乎就要到了转机出现的边缘,乐句在有可能变得昂扬的希望中努力振奋,但在一个简短的对延伸主题的重复之后,音乐又回到最初的悲郁、沉重主题之中,但隐隐地,在这一次的重复中增添了一种新的东西,那是一种被压抑的愤怒,一种觉醒后的期待,终于,它酿成了一种终于变得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断前行,最终到达它极盛的顶峰,并且显出一种浓郁的青春气息,但忽然,一把小提琴从乐队的背景中脱离出来,用一种凄婉的语调再一次重复了主题,象是回忆,象是提醒,并且几次就在差一点无法继续的哽咽中变弱,这一段倾诉导致了乐队对主题的再一次重复,只是这一次重复有了不同的意义,它变得沉着、坚定,并不断递进,最终在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最强音符上停止。
然后,是静默。对苦难的静默,对我们自身无法超越的事物的静默。我们自身的经历在这种音乐中变得渺小,我们的静默,也是我们致敬的方式,对可知的、不可知的力量,以及我们内心的空白状态。
2. 有首歌曲里面歌词有句是最好不相误,便可不相负,请问是什么歌,歌词是出自十诫诗的
最好不相见
作词:仓央嘉措 作曲:栾树
演唱:李漠
最好不相见 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 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 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 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爱 便可不相弃
最好不相对 便可不相会
最好不相误 便可不相负
最好不相许 便可不相续
但曾相见便相知
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
免教生死作相思
最好不相见 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 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 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 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依 便可不相偎
最好不相遇 便可不相聚
3. 求十诫电影最后主题曲歌词
您好!
歌曲:十诫
演唱:郑秀文
今天到此
电话不必要知
地址不想你知
才开始你还大有嫌疑
你怎么意思-
是否单身女子
是否失恋过几次
何必知你难道是探子
别过界别见怪伴侣有十诫
没眼界没气派犯了我十诫
别过界别见怪伴侣有十诫
时候太快言行过态犯了我十诫
不必费心
大搞温馨气氛
什么都不要紧
心感受你有还是个男人
不必要等
为你到天会不亮为这一刻还会吗
谁天真
为情愿会发生
别过界别见怪伴侣有十诫
没眼界没气派犯了我十诫
http://www.mtv200.com/gequ/5601/150824.htm
4.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名字是什么
仓央嘉措的《十诫诗》全文内容是: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忘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想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谈,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5.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前一句写出了二人之间蓦然激发出的情感,浅浅地模糊地勾画出了爱情的深度,只是一场相见,便是金风玉露,相知相许。后一句蕴藏着的悲凉与落寞的情感让人心疼,“相见何如不见时”,此语是锥心刺痛之人发出的肺腑之言。既然遇见你让我如此痛苦,我为何还要遇见你?表面上明明后悔着那一场邂逅,然而心中却是爱得惨烈无比,明明口中说着那么决绝的话语,心中却如此彷徨不前。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到底怎样才能彻底忘记你?到底怎样才可以摆脱轮回一般生生不息的相思?爱得那么疲惫那么痛苦,到头来还是无法忘记对你的深情。这句话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唯有这一句话展露出了压抑着的情绪。想和过去的恋人一刀两断,无奈心里却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只有生前身后唯爱一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6. 如果不相见 但愿不相恋 如果不相识 但愿不相惜是哪首歌
歌名:《最好不相见》
演唱:李漠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爱,便可不相弃。
最好不相对,便可不相会。
最好不相误,便可不相负。
最好不相许,便可不相续。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依,便可不相偎。
最好不相遇,便可不相聚。
《最好不相见》是冯小刚新作《非诚勿扰2》片尾曲,于2010年12月12日发布。
创作背景:
相传,歌词改编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原作,白衣悠蓝续写的《十诫诗》,冯小刚力邀知名音乐人峦树谱曲,演唱者则邀请到峦树所在的六艺文化有限公司旗下歌手,有“摇滚女诗人”之称的音乐人李漠。
峦树在经过与冯小刚,王朔等电影主创人员反复交流更改后,最终完成了这样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也为电影《非诚勿扰2》增添了又一抹亮色。
7. 谁知道电影十诫里的一插曲..求!
这部系列我也有下。不过一直没准备好看--
对这种殿堂级的片子我还是很尊崇的,有点焚香觐见的意思。
我上Wiki看了,也没找到。(确定片后Castmei没说明?)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Decalogue
不是来骗分的,真心希望你早点解决疑惑。
8. 找一个电影 是讲摩西的 印度 开头的音乐挺好听 有两三个小女孩在唱歌这个电影叫什么
关于摩西的电影:《十诫》,经典史诗影片,查尔顿·赫斯顿饰演摩西。《众神与法老》,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