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演员刘敏涛多大
演员刘敏涛 1976年1月10日出生,今年40岁
刘敏涛,1976年1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
1992年首次出演电影《祝你好运》 。
1997年主演历史传奇剧《凤阳小子朱元璋》。
1999年出演人物传记题材剧《朱德元帅》。
2000年领衔主演百集电视剧《新编聊斋》的第一部《人鬼情缘》。
⑵ 张纪中简介
张纪中,1951年5月23日出生于山东菏泽。导演、制片人,监制、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会员。
1987年,张纪中拍的第一部电视剧《百年忧患》,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89年,由张纪中担任导演的《有这样一个民警》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
2003年,由张纪中担任制片人的《射雕英雄传》获得新浪2003年年度人气电视剧金奖。2004年,由张纪中担任制片人的《天龙八部》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2007年,张纪中凭借《神雕侠侣》获得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制片人”奖。
(2)烟台微电影协会演员扩展阅读:
1951年,张纪中出生于北京。相当一段时间,他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为此先后报考过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山西艺术学校,但都因为“政审”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父亲曾经是资本家,国统区代县长。
1968年底,张纪中到山西原平县落产,成为一名知青。1972年,他报考了忻州地区文工团。在“政审”之前,张纪中获准提前去剧团试用,做的最多的工作是在门口检票。
在过去的七个月里,他最担心的是依然过不了“政审”关。但命运很快给了他答案,因为拒绝军管会主任的妻子无票进场,他还没等到“政审”就被轰出了剧团。张纪中这才明白,“列宁和卫兵”的故事只能发生在苏联。
1974年,经历了六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张纪中终于通过了“政审”,成为轩岗煤矿的一名教师。
在这期间,他先后教过历史、语文、农业基础知识、生理卫生,还当过班主任。轩岗煤矿有一个业余文艺宣传队,所有的成员都是矿工,知识分子张纪中自然成为宣传队的中坚力量。
他是宣传队的导演、编剧,作曲、指挥,同时还兼管着外联和后勤。——这其实也是日后的制片人的工作了。
1978年,“可教育好子女”张纪中如愿以偿地进入陕西省话剧院,这年他已经27岁,离开北京已经整整十年。
1983年,因参演《杨家将》,张纪中认识了该剧摄像张绍林,他们的内心都不满足于当前的现状,充满了理想,相约共创未来。
1988年,山西电视台和山西省教委拟共同投资拍摄电视剧《百年忧患》,因拍摄资金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迟迟未能开机。
这时,张纪中自告奋勇以制片主任的名义参与其中,关键问题居然迎刃而解。于是,张纪中担任制片主任、张绍林导演的电视剧《百年忧患》很快开机,他们牛刀小试就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百年忧患》开始了张纪中的制片人之路,他和张绍林先后合作了《刑警队长》《有这样一个民警》《好人燕居谦》等电视剧,均获当年飞天奖。
在多方尝试后,张纪中终于给自己找准了定位:他没有演员的灵性,也没有编剧的恒心,也没有导演的专一。
所以,他既不适合当演员,也不适合当编剧,也不适合当导演——最合适的位置就是制片——无论是制片人还是制片主任。
“反正事无巨细,任何困难麻烦,都由这个人来处理这个人来管,这个人就应该是我。制片人是把我所有性格弱项化腐朽为神奇的一项职业。”
之后的张纪中就开始了他制片人的传奇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纪中
⑶ 烟台籍的影视明星有哪几位
1,刘敏涛
刘敏涛,1976年1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1992年,刘敏涛首次出演电影《祝你好运》。1997年主演历史传奇剧《凤阳小子朱元璋》。
2,大冰
大冰,本名焉冰,19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中国内地主持人、民谣歌手、作家、油画画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02年,担任山东卫视综艺节目《阳光快车道》的主持人,从而开启了主持生涯。
3,焉栩嘉
焉栩嘉,2001年9月23日出生于山东烟台,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中国男子唱跳团体“R1SE”成员。2010年,因参与出演商战剧《大时代》而进入演艺圈。
4,赵樱子
赵樱子,1990年12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模特。2009年9月,赵樱子获得了第2届中国美容皇后大赛“最上镜皇后”。2011年,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就让咖啡有点甜》。
5,王媛可
王媛可,1984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本科,中国内地女演员。2006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河流如血》,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⑷ 朱时茂的个人资料
中文名:朱时茂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省烟台市出生日期:1954年3月28日职业:电影演员、电视剧演员、小品演员代表作品:《牧马人》,《超速》,《柯棣华大夫》主要成就:电视家协会颁发的拼搏奖身高:176CM婚姻家庭:夫人范旭霞比大他两岁,是和他同一年从山东烟台招进福州军区话剧团的,当时一个15岁,一个13岁,可谓是青梅竹马,结婚后于1992年生了儿子朱清杨,现在夫人和儿子都在美国。
⑸ 历史上姓姜的名人有哪些
最早的是西周时的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子牙(本名吕尚,姜姓吕氏)。后裔姜小白(齐桓公,姜姓吕氏)为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彭城广戚人、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三国时有天水郡冀县人、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姜维;
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祖籍甘肃兰州的左相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
南宋有饶州鄱阳人、著名词人兼音乐家姜夔;
南宋还有濠州人、抗元名将姜才;
明代有瑞安人、书画家姜立纲;
清代有江苏扬州人、书画家姜彭,浙江慈溪人、文学家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
如皋人、女书画家姜宜,善墨兰及竹石,工诗;钱塘人、画家姜思周,擅长牡丹,钩勒、设色俱绝。嗜酒,醉后逞笔;象山人、乾隆进士姜炳璋,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
安徽亳县人、清军将领姜桂题;
近现代及当代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原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长姜恩柱。
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
画家、“江山行”画家组主持画家、国画家姜东;
国学大师、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姜亮夫;
数学教育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姜立夫;
浙江苍南人、数学家、拓扑学家姜伯驹;
祖籍山东烟台的国家特一级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
祖籍河南郏县的易学家、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姜智元;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生态学家姜春云;
沈阳市政府副市长,民进辽宁省副主委姜军
第二十三届全国学联副主席姜风鸣
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姜文
绵阳微电影协会荣誉主席姜联
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增伟。
姜宏波,曾用名姜鸿波,中国内地女演员。
姜妍,中国内地女演员。
姜梓新,中国内地女演员。
姜逸磊,也叫papi酱,中国内地女演员。
姜佩瑶,中国内地女演员。
⑹ 霍建华的简介
霍建华(Wallace Huo),1979年12月26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祖籍山东烟台龙口,华语影视男演员、歌手、出品人。2002年,因主演偶像剧《摘星》正式踏入演艺圈。
2003年,凭借偶像爱情励志剧《海豚湾恋人》在台湾崭露头角。2004年,霍建华将事业重心转向内地,凭借古装武侠剧《天下第一》走入内地观众的视线。
(6)烟台微电影协会演员扩展阅读:
霍建华出生于台北一个公务员家庭,父亲山东烟台龙口人,母亲天津静海人。祖孙三代都是法务工作人员,哥哥则是一名警察 。
2016年5月20日,霍建华工作室官方微博正式公布霍建华与林心如恋情 ;7月31日,霍建华与林心如在巴厘岛举办婚礼。
2017年1月6日,霍建华与林心如的女儿在台湾出生。
⑺ 哪些明星是烟台人
杨欣、董翠娜、大冰、朱时茂、刘敏涛等。
1、刘敏涛
刘敏涛,1976年1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1992年,刘敏涛首次出演电影《祝你好运》。
2015年8月31日出演的民国谍战悬疑剧《伪装者》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同年参演电视剧《琅琊榜》
2、董翠娜
董翠娜,烟台市京剧团演员,1962年生于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旺远柳村。1976年考入山东烟台艺校,受教于宋燕玲、李美云、王筠青、方月珠等老师,1981年毕业分配到烟台京剧团。她于1984年拜京剧名家张君秋为师,是张派传人中优秀的一位。
3、大冰
大冰,本名焉冰,19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中国内地主持人、民谣歌手、作家、油画画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
4、朱时茂
朱时茂,1954年3月28日出生于山东烟台,中国内地影视演员、小品演员、导演。
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福州军区话剧团演员。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水华选中朱时茂饰演影片《西沙儿女》中的傅海龙,从此步入影坛。1983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87拍摄《长江第一漂》,获得飞天奖。
5、杨欣
杨欣,1982年9月18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音乐表演系 。
1998年,在“第五届全国推新人大奖赛”上获得民歌组“全国十佳”,并由此正式出道 。1999年,获得东南电视台歌唱综艺节目《银河之星大擂台》“民美组”十关擂主;同年,她还在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上获得了通俗组的一等奖。
⑻ 主持人张岩个人资料
张岩(笔名:曦光晨眠),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兼具演员与作家双重身份,代表作有《我的魔法同桌》,《天生我才》,《你赔了我赚了》等,另外还有同名男演员等。个人简介
性别:男
身高:180 cm
体重:70 kg
所学专业:表演
生日:1972年
出生地:哈尔滨现
居住地:北京
所属公司:北京春秋鸿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兴趣特长:表演、歌唱、跳舞、爵士鼓、萨克斯、骑马、驾驶、散打
职业范围:影视演员,戏剧演员
出演电视剧
《胜女的时代》 饰:白秋生 导演:张博昱
《寒冬》 饰:章粮库 导演:吴锦源
《李向群》 饰:主演李向群
《硝烟未尽》 饰:主演马消
《爱的绝响》 饰:主演毛毛
《今夜行动》 饰:男一号陈健峰
《有家好好过》 饰:郭二龙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饰:王金龙
《少年包青天》 饰:高丽太子
《孙中山》 饰:孙昌
《难以抗拒》 饰:陈俊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饰:马医生 合作演员:梅婷冯远征
《绝对权力》 饰:刘珏
《国家公诉》 饰:林勇强
《兼并》 饰:主要演员之一
《新五女拜寿》 饰:方为民 合作演员:宁静傅艺伟
《张伯苓》 饰:韩子桥
《首富》 饰:宣永梁
《生死博弈》 饰 林浩明
《牵挂》 饰 陆文辉
《云袖》 饰 陈光明
《新版水浒传》 饰 黄文炳
《恩情无限》 饰 窦兆光
《建元风云》 饰 耶律楚材
《秘杀名单》 饰 陶公亮
《血刃》 饰房圣凯
《情仇姐妹》饰唐福祥
出演话剧
《都市军号》 饰:张班长
《警钟》 饰:工商业务员
《火红木棉花》 饰:连长
出演电影
【白衣将军】饰:石坚
【李向群】饰:李向群(获飞天三等奖)
【山沟里来的女人】饰:马达
【非完美交易】饰:章晗
【硝烟未尽】饰:马啸
【爱的绝响】饰:毛冒
【兰州1949】饰:康力行
【我是中国人】饰:武藤一郎
【老藤绑架案】饰:腾俊
【夜莺之旅】饰:范阳
人生经历
外形儒雅、斯文的张岩,是很难让人把他与舞台上声嘶力竭、甩动着满头长发的歌手联系起来的。而当上演员之前的张岩,心里最爱的,恰恰正是摇滚乐。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年方十六七岁的张岩发疯似的迷上了摇滚。他和一帮小兄弟组建了一个乐队,他既是主创,又担任主唱。一帮小伙子留着披肩长发,穿梭于酒吧、歌厅等非正式演出场合。1994年,是张岩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那一年高中毕业的他,同时收到了中央戏剧学院和香港无线艺员培训班两家艺术院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恰在这个时候,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来招生,也选中了他。
那段时间,正是流行音乐在中国刚开始火的时候,当时的广州更是全国流行乐坛的圣地,冲着这个,张岩决定:去广州!
直到去了广州,剪去一头长发,穿上军装成为一名文艺兵的时候,张岩才发现,这话剧团和歌舞团原来根本就是两码事,他所要学习和从事的,是舞台剧、小品,而不是唱歌、音乐。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既来之,则安之,他也就安心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
张岩很幸运,在部队里他遇到了自己演艺生涯中最好的指路人——卢吉兰老师。早年毕业于中戏的卢老师不仅演技精湛,而且循循善诱。在老师的指导下,张岩一步一步与表演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排练、参演一些舞台剧、小品的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岩接触到了影视剧的表演。
张岩的处女作是一部名叫《一代豪儿》的电视剧,角色比较贴近他的外形和气质,他把角色诠释得非常到位。从此一发不可收,张岩随后又接拍了十几部影视剧。
十余年的表演经历让张岩体会到,表演这份工作不单是劳其筋骨,更劳心伤神。除了对灯光、声音、台词、动作和表演等每一个细节的设计、揣摩,还要去接受诸如不信任、冷淡甚至是白眼等一些让人无法去接受的东西。但这些年,张岩还是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他说, 他自己不是科班出身,理论上比不过那些中戏、上戏和北电出来的人,但是,他的经历和阅历却是丰富多彩。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演戏,演的是人,演的是生活。没有生活经历,难以驾驭角色。
张岩2000年来到北京发展。经过几年的打拼,他接演了好多部很有影响的影视剧。
⑼ 小品郭冬临祖籍
郭冬临,1966年7月20日出生在安徽省淮南市,中国内地相声、小品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中文名
郭冬临
外文名
GuoDonglin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星 座
巨蟹座
身 高
182cm
出生地
安徽省淮南市
出生日期
1966年7月20日
祖 籍
山东烟台
中 学
大庆市第一中学
1993年,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2000年,第一次搭档冯巩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相声《旧曲新歌》。[1] 2001年,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合作相声《得寸进尺》,获得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曲杂类一等奖。[2] 2005年,第一次与牛莉合作在央视晚会上表演小品《男子汉大丈夫》。[3] 2009年,主演电视剧《万卷楼》并饰演郭子鱼。[4] 2010年,主演《神医大道公》并饰演保生大帝的徒弟二举。[5] 2012年,郭冬临携小品《面试》登上央视龙年春晚。[6] 2014年,首次参演由邵白执导的微电影《向阳生长》。
⑽ 一个小问题,谁能告诉我于海的资料
霍元甲》的热映,再次掀起了功夫热潮。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的“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这首熟悉的旋律,有多少人还能想起《少林寺》这部曾经轰动了大江南北的电影。这部影片让大家认识了李连杰,也让另一个人物走进了观众的视线,他就是片中李连杰师傅昙宗和尚的扮演者一于海。他凭借片中严师、慈父的形象,赢得了广大观众们的喜爱。事隔20多年后,李连杰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功夫明星,而于海却依然过着平淡而简单的生活。在泉城济南,记者拜访了一代武术宗师一于海。
有幸亲自体验到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没有北方的凛冽,也没有南方的湿寒,而是泉城特有的温晴。路过济南市中心的泉城广场,并没有想象中的人山人海,一旁的趵突泉公园看上去也稍显冷清。济南几乎没有什么高楼,听说是为了保护地下的泉水。与北京相比,济南的街道显得窄而拥挤,但济南人绝对是热心的。
和于海通电话约好采访的时间,便开始匆匆准备。照着于海提供的地址,记者找到了一个小区,没有豪华的建筑,没有高级的私家车,没有保安,也没有盘问和烦琐的进入手续,于海的家就住在里面——山东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职工宿舍。
其人其事
开门的是于海的爱人,等我进来以后,她还站在门口不时向外张望。我感到很奇怪,还没等我发问,她便开口问我:“就你一个人呀?” 我如实回答,是的。于海看见我如同见到老朋友一般迎上来,因为我们曾在《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有过一面之缘。他问一个同样的问题,接着便说,我昨天和老伴说今天你们要来采访,我估计怎么也要来两3个人,就让她出去买了3双新拖鞋,谁知就你一个人来了!换上新拖鞋,走进于海整洁而并不奢华的家。家里陈列着的奖杯讲述着于海曾经的辉煌:
于海,山东省烟台人。1954年拜七星螳螂拳大师林景山先生为师,学习正宗的螳螂拳。1958年在参加全国、省、市三级武术比赛时连闯三关,以优异的成绩被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招收,成为国家正式的武术运动员,从此开始了他光辉的武术生涯。师 1958年至1966年,代表山东省武术队参加在华东和全国举行的所有重大比赛,曾多次荣获剑术、棍术、螳螂拳及全能冠军。1966年至1986年,被任命为山东省武术队队长兼总教练,带领山东省武术队一直闯在全国先进行列,被全国武术界誉为“老大哥” 队。1987年后为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高级教练顾问。
于海喝茶的杯子不是一个“大”字能形容的,那是相当的大,都能挡住人大半张脸。于海说,自己不喝酒,但以前抽烟,自从把烟戒了,现在就剩下喝茶这个嗜好了。他喜欢喝铁观音,一种醇厚甘鲜、香气馥郁持久的茶。杯中大部分空间都被卷曲的茶叶占据,慢慢地茶叶在水中舒展开来,于海的故事也开始了。
于海这个名字自电影《少林寺》以来便颇为响亮,但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曾用名:于天堂。这个名字是他信奉基督教的父母给他起的。“文革”时期,这个典型的“四旧”的名字成了反面教材。外界的压力迫使于海不得不起了改名的念头,那个年代讲究“干群鱼水关系”,他便 “破旧 立新”改成了“于海”,即“鱼离不开水之意”。
光头、袈裟是于海在影视剧中居多的扮相。20多年前的《少林寺》里于海就是这个形象,至今年过六旬,他依然还是保持着光头。于海说,其实年轻的时候,有一头浓密的头发,可是后来开始脱落,变得很稀疏。与其让头发那样,还不如直接都剃了。慢慢地,于海发现了光头的好处,方便省事。他笑着说,我觉得现在这个样子挺好,每天早晨洗脸的时候顺便抹个头,连洗发水都省了,就是冬天出门的时候要戴帽子。
在中国“无酒不成席”,而这个豪爽的山东汉子却不喝酒。对于现代人提倡的“感情深一口闷”的做法,更是不敢苟同。由于以前训练时留下太多的伤病,每年的冬天都是于海休整的时间,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于海几乎不接拍剧本,也不参加过多的社交活动,这三年来更是淡出影视圈。于海一直表示,拍戏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自己一直是一个武术老师,体育工作者。
专业教练 业余演员
虽然影视方面,对于于海来说仅仅是业余爱好,但是于海对于喜爱他的影迷朋友却丝毫没有怠慢。他说,有的时候,这张脸能给他带来一些方便,但也给他带去了不少麻烦。特别是在公共场合,鲜明的特征让大家很容易就把于海从人群中找出来。于是接履而至的便是给影迷签名、和影迷合影,即便当时于海再累,心里再有想法,他也会—一满足影迷的要求。他说“我永远记得,‘没有影迷就没影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两句话。”
虽然于海拍戏是票友性质,但他也没少遇见危险事。当初拍《少林寺》时,时间非常紧张,片中的马戏很多,他只用了两个上午的时间练习骑术,便投入拍摄。影片中有一组于海在一条小路上骑马疾驰的镜头,他的马速很快,拐弯时,没想到一棵杨树挡在了前面,想收疆已是来不及了。他的身子平飞了出去。于海本能地用两条胳膊护住头部,脑袋是保住了,而用以当做护具的手臂却没能幸免:手腕、肘部脱臼,左手撞断。
事隔多年,于海提起此次险情还是有些后怕。到底是习武之人,这时,他急中生智运气以减轻痛苦。他庆幸自己反应还算敏捷,否则他撞坏的不是两条手臂,而是脑袋被冲撞到脖腔里的惨状。
时间并不允许他养伤,而是逼着他带伤继续参加拍摄。1984年,影片《少林小子》在杭州黄龙洞拍外景,50摄氏度的温度计愣是被冲破了,躲在阴凉地里围观的观众每天都有好几个中暑晕倒的。如此酷热的天气,不动都躁得慌,还要拍打戏,苦不堪言的于海在与“群匪”打斗时,右腿筋断骨折,不得不到医院手术,之后打着石膏回到外景地,不到两个星期,于海拖着伤腿继续拍戏。 说这些点点滴滴,于海也只是付诸一笑。
曾经任职为山东武术队队长兼总教练的于海为国家和山东省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武术队员,其中就包括他的儿子于涛。于涛 9岁就开始随父亲习武,1983年至1991年,多次在全国重大武术比赛中获得冠军。特别是家传的武学“螳螂拳”的技法与套路的演练,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巳得其精髓与内涵,屡获各类大赛的冠宰,并多次出访日本、伊朗、欧洲、美洲等国进行友好访问与表演,受到一致好评。1989年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中成绩达到武术运动员最高级别——国家健将标准,被国家体委授予“武英”级运动员称号。子承父业让于海备感欣慰,现在于涛自己开设了一家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旨在提倡武道健身,弘扬武术精神。提到自己的儿子,于海脸上露出习武之人难得的温柔。
苦练“螳螂拳”
说到于海的看家本领非“螳螂拳”莫属。1954年,年仅12岁的于海拜七星螳螂拳大师林景山先生为师,学习正宗的螳螂拳。看见银幕上的于海飞檐走壁,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好生羡慕。孰不知.作为一个武术运动员的他经历了多少痛苦和伤痛,承受了何等的孤单和寂寞。由于练习而造成的伤痛至今仍折磨着于海,每逢天气突变、阴雨连连,于海身上的关节几乎没有一处不疼的。
为了能更准确地领会“螳螂拳”的精髓,于海曾经和上百只螳娜共处一室,研究这种昆虫的一举一动,从中体会“螳螂拳”的要领。
20世纪80年代,于海作为山东省武术队的队长和总教练,经常带着学生训练。当时的环境远没有现在好,学生们训练体能大多都在户外,爬山,跑步。带领学生们到附近的山上去跑步,于海发现山上有很多螳螂,便在休息的时候抓几只。学生们看见教练在抓螳螂,十分好奇,于海和他们讲了自己的用途之后,学生也利用训练休息帮着他抓。人多力量大,这样于海几平每天都能带十几只到几十只螳螂回宿舍。
再看看于海的宿舍,满屋子爬的都是螳螂,桌子上、蚊帐上、灯罩上,最多的时候能有上百只。地板上,时常还会出现螳螂的尸体,毕竟房间是人住的,不适合这些小家伙。
那时,于海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逗螳螂。听说过养蝈蝈、斗蛐蛐的,还没见过逗螳螂的。于海一个人在宿舍,就拿一根草和螳螂打架,你一下,我一下。别以为他是在找乐子,其实在和螳螂的你来我往之中,螳螂的每一个姿势,怎么进攻,怎么防守,头往哪边转,身体往哪边动,都印在了于海的脑子里。根据螳螂的反应和动作,于海潜心研究,反复练习、总结,终于在原有的“螳螂拳”上作了改良和创新。在他的努力下,“螳螂拳”得到了发展和发扬。他也被称为一代“螳螂拳”大师。
没省心的小杰
谈到武术,不得不提电影《少林寺》。那是一部完全由武术运动员担任主要演员的电影,当然演员里包括现在享誉全球的动作明星李连杰。说到李连杰,于海总是叫他“小杰”。最近一次见小杰,是在北京一起录制《艺术人生》的时候。
其实,于海和李连杰在拍摄《少林寺》的时候,并不是第一次见面。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国门慢慢向世界打开。于海曾多次带领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外国。中国武术代表团里的成员就有在全国武术比赛上获得冠军的李连杰。那个时候,李连杰还是个10岁出头的小孩。出国访问的事情可没少让于海操心。
于海是出名的严格,所以纪律方面的事情一般交给他,是很让人放心的,偏偏遇上李连杰这样的调皮小子。出国之前,教练都和小队员交代,出去以后要是别人问你的问题,你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就和别人打岔,说“今天天气很好呀……”含糊过去。这点倒是还能勉强做到。从墨西哥到美国以后,李连杰一到住地就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只有团长房间里才有果篮,队员的房间里都没有。于是李连杰动了动脑筋,就故意在房间里很大声地说,不公平,不平等,为什么没有果篮。经他这么一喊,后来每个房间真的多了一个果篮。当时,于海还纳闷,怎么刚去的时候房间没有,可是过了两天以后就都有果篮了。这件事李连杰一直瞒着,直到已经自己开公司,拍电影,李连杰邀请于海参与设计《太极张三丰》中的武打动作,和于海聊天的时候才一时说漏了嘴。于海听了以后哭笑不得,而于海参与《少林寺》的拍摄也是因为这次访问,途中香港银都机构副总经理注意到了他和李连杰。
数年后,当这个机构筹划拍一部有关少林寺的影片时,想到了他们两个人,谁也没有料到这部影片能一炮而红,在香港保持了多年的票房最高纪录。同期上映的成龙、刘嘉良的《十八般武艺》、《龙少爷》投资比《少林寺》高10倍,而票房却远远不及。
后记
我和于海之间的谈话随着客厅里的挂钟敲响了第12下而告一段落。在谈话的过程中,于海的爱人总在不断地要我吃点水果,喝点水。最后非要留我一起吃饭,盛情难却,于是我们就找了一家小饭馆吃了一餐火锅。用餐的过程,能感觉到于海很会关心人。他知道爱人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也征求我意见,问我是否有忌口。还不时地往爱人的碗碟里夹菜。 一个习武的山东大汉有如此细腻的心思。但在火锅冒出的袅袅蒸汽中我隐约看见,他夹菜的手有些发抖,不知道是不是多年的大强度运动留下的。
他和他的爱人站在路边送我上出租车,并招呼我再来。车还没开出10米的距离,司机就问我,那不是老演和尚的那个人吗?我笑道,是呀。司机一脸惊诧地说,原来他住在济南呀。
匆匆的行程让我没有时间去看清济南这个美丽的城市,享受这里泉水给我带来的欢愉。但是在这座城市里,我看见了一代武术宗师的平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