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拉片怎样才能卡好片最好可以举例子
拉片其实就是跟拉锯一样——一格一格地反复看、反复倒带(盘),同时分析纪录下你所看的、所总结的。一格一格地看电影,深度解读电影。然后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总结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看电影亦然。拉片就是抽丝剥茧地读电影。电影专业修养的提高需要慢慢积累。在别人眼中,可能觉得拉片辛苦单调,但对痴迷于电影艺术的人来说,他们却乐在其中。
② 什么是拉片
请问你是不是学影视学的啊?拉片课程一般都会涉及的内容:首先是故事结构分析。故事的开端是什么,创作者是如何开场的;激励事件在何处出现,对整部影片的影响是什么;发展部分是哪一部分,有什么样的作用;高潮从何处起,如何铺垫高潮的到来;结局部分是什么,是不是开放式结局;这些段落分别在全片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等等。其次是人物分析。包括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像以及人物关系等等。学生们要了解每个人物对故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来自: 动画创作家园 详细出处: http://www.chinavid.com/academic/2008-12-17/0812173198886.htm
③ 电影拉片怎么写啊
选取一个比较独特的视点切入,尽量小。然后根据你选择的这一个角度对影片的剧作,语言(视听语言)展开分析。一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你可以上这个网站看看
www.filmmagazine.org
上面有很多现在一线的电影评论人的文章,应该能对你有所启发。
④ 拉片的影片示例
适合做拉片的5分钟左右的完整电影叙事片段:
《巴顿将军》开头巴顿在星条旗下的演讲
《钢铁侠》大战F22那段/逃出洞穴
《第九区》机器人那段/到实验室偷燃料
《反恐特警组》反恐片段
《勇闯夺命岛》反恐片段/特种部队第一次潜入小岛
《绝密飞行》空战片段/艾迪第一次任务 杜琪峰《大事件》(2004年)
开场约7分钟的警匪对战戏,一个长镜头一气呵成,整体感和真实感突出,非同一般的拍摄难度,在视觉上给人带来酣畅淋漓的快感。爱好长镜头的影迷们不容错过。
现以美国经典公路片《邦尼和克莱德》(又译《雌雄大盗》)片段为例,简单练习一下拉片。仅供参考。
1967年美国导演阿瑟佩恩拍摄了电影《邦尼和克莱德》,轰动一时,成为新好莱坞主义的代表作。看过此片的人,常会被片尾男女主角之死的场面所震撼。而这个经典段落也在电影史上被反复提及,人们称之为“暴力美学”。
拉片分析如下:
电影选段:邦尼和克莱德最后被叛徒出卖,在公路边遭遇警察伏击,中枪身死
时间:108:00--109:06
从克莱德扭头张望到树后躲藏的警察开枪,时长20秒18格,导演却用了30个镜头切换,我们知道1秒的电影胶片是24格,这样算平均每个镜头1秒不到,仅仅16格。它的剪辑率是狂风暴雨化的,邦尼与克莱德在命悬一线时表情的近景和特写镜头频繁交织,惊飞的白鸽,树丛里的枪口,恐慌的叛徒等,这些画面的组接让人眼花缭乱,危险逼近却没有半点声音,让人透不过气。一闪而过的白鸽,刹那的美感,似乎也暗示了两人悲剧的宿命。
突然,轰乱的枪声打破了短暂的沉寂,警察的子弹雨点般向他们打去,两人中弹倒在血泊里。克莱德倒下,升格拍摄加中近景慢镜头,两人被枪杀的画面放大了,时间延伸了,被子弹打的血肉模糊的身体,尘土飞溅,满是弹孔的车身,场面惨不忍睹。导演给警察的镜头极少,却用大量的时间画面展现男女主角被杀害的惨状,冷静残酷,不管你想不想看。一般电影在表现作为主角的好人之死时(当然本片的主角不能简单的拿好人坏人来定义),手法都比较含蓄委婉,中外皆是。在张艺谋的《英雄》里,无名在秦宫外接受箭雨的“洗礼”,从容赴死,导演是这样处理的:全景,墙上射满了箭,中间一丛箭镞空出一个人形。在美国电影《勇敢的心》中,华莱士就义,梅尔吉布森用刽子手下落的斧头,华莱士松开手掌,仰拍天空下飘飞的手帕的特写来展现。相反,《邦尼与克莱德》在这方面处理的很直白,一览无遗。这种手法带给人的感觉就是,强盗显得无助而脆弱,让人同情;警察凶残,让人厌恶。这种本末倒置的心理感受,与导演独具匠心的执导和别具一格的剪辑是分不开的。升格拍摄和慢镜头的使用,给这段暴力血腥的画面涂上了一抹诗意悲凉的色彩,升华了意境.
而这种慢镜头技法到了吴宇森手里,被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如《英雄本色》等影片,后来更成为吴氏动作片的招牌风格之一。当然,还有鸽子。
⑤ 拉片是什么意思
拉片,是学习影视的重要方法之一。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影片是最好的老师”。
这里,我们有必要提一个人——让-吕克·戈达尔。青年时代没有考上法国电影学院,一气之下,躲到法国电影资料馆“观摩”了3000部电影,终于拍出一部划时代的电影《精疲力尽》,引领法国电影新浪潮风骚数十载,以至于让法国人民得意的宣称电影从此以后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两个时代。
可能有人说这是一个巧合,但每个看起来巧合成功的人,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绝对是空前的,巧合能成一时,成不了一世。但戈达尔至今在电影届的地位说明了他的成功不是巧合,是一种努力和积累。
电影学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精读400部”,也就是说学习这一专业的人要熟悉400部以上的影片。但有学生能做到精读400部吗?这个显然是很少的。王迪老师对应这句话说过一句话:“不用,只要精读20部,每部读20遍”,20遍!这才叫精读啊!
就影视课程来说,拉片课既是最简单的课,也是最难的课。简单是因为,就算你没有专业基础你也可以进行,难是因为,就算你专业基础很好也不一定能完整地分析透彻影片中的内容。
拉片课程我们一般会涉及这样的内容:首先是故事结构,故事的开端是什么,创作者是如何开场的,激励事件在何处出现,对整部影片的影响是什么,发展部分是哪一部分,高潮从何处起,如何铺垫高潮的到来,结局部分是什么,是开放是结局吗,这些段落分别在全片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其次是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像,人物关系是怎样的。每个人物对故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然后是场景,用了多少个场景,什么样的场景,对故事以及人物的表达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场景是否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涵义,场景对于影片升华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再有就是影片细节点的解读和探讨,创作者一定会在自己的影片中注意到许多细节问题,有些细节做了,我们可能看不出来,有些细节很明显。那么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表现人物性格?还是对故事上做的铺垫?在或者说是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点?
用拉片子的方法可以将影片的叙事范例与抽象的编剧理论结合在一起,能帮助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概念。当你的脑中存储了大量的情节后,你将会自然产生一种节奏感和模式化的记忆,这种节奏感和模式化的记忆,就是你的电影感觉。
⑥ 电影怎么拉片
如果你是电影方面专业的学生,拉片的话就是对影片进行深度的解剖。把一部电影来来回回反复的看,分析它的场景镜头机位拍摄手法对话主题人物情节等等等一系列元素,基本上被拉过一遍的片子你以后都不会想再看了。而拉片的速度也因人而异,细致的人一部电影可以拉上几天,张艺谋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时候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101897/
这里有拉片需要分析的一些元素,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挑几个进行分析。总而言之得把片子分析透,但也得有自己的观点,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 如何进行拉片(影片分析)
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学经常会忽略分析影片结构,甚至,根本不去关注。其实,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 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我们认定的电影的结构分析应该包括: 二.剧作结构分析: 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电影的创作规律研究表明:戏剧性结构的电影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种结局。 纵观世界各国故事片电影的样式,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 的剧作结构及故事的结局基本是四种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预料之中; B、情理之外,预料之中; C、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D、情理之外,预料之外。 但无论哪样的一种结局,都会充满了“因果关系”“偶然关系”“必然关系”和“戏剧关系”的味道,都会有一种人为主观的因素。 非戏剧性结构的电影,在表面构成上,会更为随意,更为自然和偶然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机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形成上,无非是形成两种模式“n个体无意识形成集体的有意识。2)整体有意识形成风格的有意识”。 现代电影的剧作结构,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异性,重点表现在剧作的合情与合理的处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从大多数的影片的构成上分析,合情比合理更为重要。 2.情节结构分析: 情节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分析。 传统的电影情节,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现代电影的情节则更为复杂,更为混淆。但电影的情节和细节是影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架;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电影情节的推动,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着重依赖于人物的动作和细节的设置。 电影情节的编排,往往是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和发展。以往的“戏剧式”电影叙事,对于精巧的外部情节的设计和设置是十分依赖的。 现代电影中,对于叙事中的细节越来越重视,用细节的动作和细节的场面积累来推动情节。这种电影的特点是: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总体来讲,影片的结构是导演风格和主题思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经分析发现,电影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影片最终结构的选择与确定,一定是有利于影片的主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
⑧ 拉片是什么意思啊
拉片,是一种反复观看,暂停,慢放,逐格观看电影的,神经质的观影活动。这种观影活动,不是为了发现剧作,表演或者主题的秘密,那些秘密要么可以从剧本获得,要么多看几遍就成了。 也不是为了获得更深更爽的观影感受。
以“电影”为师通过拆解优秀电影,经典电影,来掌握构建故事的技法和规律。 拉片是抽丝剥茧地读电影,拉片需要一格一格地反复看电影,同时分析纪录下你所看的,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总结一下。
主要信息: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⑨ 如何进行拉片(影片分析)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现代电影的主题是深化的,是观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地、深入地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题不搞清楚,分析就无法透彻。 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阅读、段落拉片。同学间讨论和分析写作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⑩ 你觉得拉片是导演的必修课吗
拉片绝对是成为一名导演的必修课。
近几年中国影视圈迎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越来越多青年的导演开始出现在了我们的身边,并且拍摄出了很多出色的电影电视作品,他们揭露了社会的现实,反映了一些丑恶的真相。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演,并不是如此容易的一件事情,从小就应该接受熏陶,而且要进行大量的拉片,很多的人认为拉片对于导演的成长之路来说是一个毫无用处的过程。但是我认为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演,没有成百上千的阅片量是绝对不够的。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之所以能够成为导演,说明他在背后付出了超于常人的努力。作为一名成功的导演,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拍出一些警示社会或者让观众们发起深思的好影片。希望中国未来能够出现越来越多出色的年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