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山里的孩子》电影主要讲了什么
电影《大山里的孩子》,本片通过讲述“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想念父母,共同攒钱买手机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取得联系”的感人故事,深刻反映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弱势群体对亲情的渴望和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精神。主要讲的是留守儿童的故事。这次联谊会有好多媒体参加,还有河北省人大,联妇,红十字会等重要人物参加了这次联谊会。我还作为演员代表上台发言,希望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关注,关爱“留守儿童”,让我们携手努力,让他们成为跟我们一样拥有幸福童年的孩子。
② 下雨天有两个孩子躲在荷叶下的画面是那部电影
《戴荷叶帽的孩子》。
《戴荷叶帽的孩子》是一部反映中国留守儿童现状的电影。
本片故事发生在江南,翠林村中多数留守儿童家中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孩子们全年只能见到父母一两次,因而加重了孩子在家学习,生活上的负担,更缺少一种亲情。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当地党和政府及时给予关心支持,在村中建立图书馆,少年活动室,为儿童提供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纷纷支援,尤其是他们的校长妈妈:老校长经过二十多年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这些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正能量的感染,他们渐渐学习要有自己目标,从小立志好好学习,身体力行的帮助家里做点家务,克服父母不在身边的暂时困难,长大报效祖国。
③ 适合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看的电影有哪些
链接:
《村小的孩子》是蒋能杰导演的一部纪录片电影。本片为独立纪录片导演蒋能杰留守儿童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两部分别为《路》和《初三》,蒋能杰致力于用影像关注社会,用镜头呼吁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重视乡村教育。
④ 小品《留守儿童的盼望》剧本
留守儿童小品剧本
心愿
地点:学生家里。
人物:小明,奶奶,小梅,小勇
(小明背书包上)
小明:奶,我回来了!
小明: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我就是懒羊羊„„
奶奶:
(大声地)唱,唱,唱!你就知道唱。
奶奶挎着菜篮上场。
奶奶:
(唠叨地)看你这孩子,放学回家,作业不做,就扯起嗓子唱歌,唱歌有什么用?能
当歌星吗?能换饭吃吗?
小明:
(不耐烦地)做作业,做作业,一点都不懂,我怎么做?
奶奶:不懂你怎么不问你爷爷?他不是在辅导你学习吗?
小明:
(不屑地)哼,爷爷懂什么呀,连分数都不知道,汉字拼音也读不准,还辅导人哩。
奶奶:爷爷不懂,你问对门的小梅嘛,还有同村的小勇呀,他们不都是你的同班同学吗?
小明:
他们!
一个语文好,
每次作文都被老师在班上读;
一个数学好,
都能帮老师改作业了。
再说,人家是优秀学生,瞧得起我吗?
奶奶:
那能怪谁呢?人家考试都
90
多分,
你呢,语文数学全都
60
多。卷子拿回来我都不好
意思放桌上,怕别人见了笑话。
小明:你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奶奶:
(茫然地)你也怕人笑话?
小明:
别人成绩好,
回家还有爸妈讲作业,连卷子的签名都是一条条的,还写了建议呢?老
师说‘这家长不错,那家长有水平,关心孩子’我呢,爸妈不在,你们签名还得我教。
奶奶:
(无奈地)唉!你爸爸、妈妈不是为了挣钱才去打工的吗?
小明:他们两年都没回过家了,电话加起来也没几个。
奶奶:
(伤感地)是啊,唉。他们忙啊。
小明:忙,忙!要钱不要命,就知道钱,连孩子都不要了。
奶奶:
(摇头)唉。
(将菜篮放在地上,忽然记起)对了,你爸中午才来过电话。
小明:
(欣喜地)他说些什么?
奶奶:问你的学习呗。
小明:就只知道学习,打个电话也会选时间,早不打,晚不打,偏偏在中午我不在家的时候
打。他们心里还有我这个儿子吗?
奶奶:怎么没有?他们不是经常寄钱回来,让你吃好穿好?
小明:人除了吃穿,还需要别的,你懂不懂?
奶奶:你这叫生在福中不知福,你想要啥没有给你?到底还想要什么?要星星,要月亮啊。
小明:
(喊叫)我要我爸送我上学放学,我要我妈陪我写作业。你给我啊,给我啊!
奶奶:
(无可奈何地)唉!这孩子。我老了,糊涂了。我说不过你,我请你的老师来。
(走向
电话机,拿起话筒)
(小勇,小梅上)
小勇:小明在家吗?
奶奶:在。哎呀,是小勇小梅啊。快进来坐。怎么,找小明玩?
小梅:是这样的,奶奶。老师说,小明这次考试不太好,有些知识掌握不牢,虽然上课老师
讲解了,但怕他还不懂,就嘱咐我俩一起来和他共同做作业,有不会的我们一起讨论。
小勇:是啊。做完,我们还要排演节目呢。
奶奶:什么节目?
⑤ 关于留守儿童的电影
米花之味
米花之味
单身妈妈叶喃从城市回到家乡展开新生活,常年在外工作让她与家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与思考方式上产生了一些不同。他们需要以新的方式重新融入彼此的生活,而在融入女儿生活的过程中,修补关系的过程却不是那么顺利。有一天,女儿和小伙伴因为偷走寨子里最神圣寺庙中供奉的钱花被抓起来,村民们认为孩子们被“恶魔附身”,为了“拯救”她们,村民们决定泼水节期间去祭拜一尊藏在具有1.2亿年历史溶洞中的石佛。
⑥ 留守儿童电影
1.《念书的孩子》豆瓣评分:7.9
剧情简介:影片将父母进城打工,病重的爷爷在家照顾年仅九岁的开开,并且与一条流浪狗相依为命的故事被搬上银幕。影片朴实无华,虽然并没有发生什么引人深思的重大事件,但都是生动真实的事例。
事实上,该片反映的不仅仅是中国留守儿童的问题,它的价值正如一位美国博士所说,已经扩展到了洋留守的儿童及家长群体,能给所有相关群体以心灵的抚慰。这的确是一部很有公益性的电影。
2. 《天那边》豆瓣评分:7.2
剧情简介:一个进山支教的志愿者,一群朴素的孩子,一个淳朴的老师——一些几乎可以在这类电影中所找到的元素,我们都可以在《天那边》这部电影中看到。许晓萌大学毕业和他的大学恋人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去了山村支教。最初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让人感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3. 《留守孩子》豆瓣评分:8.5
剧情简介: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4. 《八十一枚金币》豆瓣评分:8.0
剧情简介:父母为了生活,为了更好的明天不得不去工作远离家人在外打拼。所以小朋友只好与家中老人一起生活,变成为留守儿童。奶奶善良的谎言,称小朋友攒够八十一金币,妈妈才回家。小朋友为了实现妈妈会回来的心愿,决定攒金币通过自己的捡废品,矿泉水瓶卖给一位老爷爷后赚取金币。情节峰回路转,穿插着收废品的老爷爷直至后来老爷爷不顾自己生病身体每天都回来收小女孩的矿泉水瓶子。
⑦ 《不期而遇的夏天》:讲述了小人物凄苦的命运,这部电影拍的怎么样
期而遇的夏天的夏天是有易寒导演指导的乡村剧情电影,该导演之前有一部神作遥望南方的童年,本片最大的看点还是黄四毛的扮演者陈创的演技,对小人物的刻画令人印象深刻,有望获得影帝,陈创本人在现在说,他为了演好各种角色,经常会去坐公交车地铁,去菜市场讨价还价,以此来体验生活,来获得真实的感受,剧情本身黄四毛和水生两个人的友情令人感动,中间虽然有些矛盾,最终还是收获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⑧ 取材真人真事,全片没有职业演员,却拍出了一部9.4分的国产片
前段时间所谓的“内地第一狗仔”卓伟质疑古天乐所做的慈善,被网友各种打脸。
一个靠“爆料”而生的人,去质疑一个捐建100多所学校、成立慈善基金的善心之人,难道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古天乐捐建的100多所学校,背后是留守儿童群体,提到这个话题,想起了一部关于留守儿童的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
影片于2007年上映,取材于真人真事,导演易寒的首部作品,拍摄的是他的家乡江西宜春的故事。
所有演员全都是素人,最大的有70多岁,最小的才3岁,但就是这个全素人的阵容,花了十九天拍摄完成的电影,豆瓣高达9.4分。
如果从电影角度来看的话,没有多少夸赞之语,但影片为什么评价这么高,只因为它简单而真实。
一、乡里的易老师
易老师(易志兵饰)是村里的小学老师,为了让村里的小孩子能接受启蒙教育,他和老婆在家里办了启明星幼儿园,包午餐包早晚接送,一个月才60元,但村里还是都有人嚼舌根说他挣烂钱。
其实电影开头就已经告诉我们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小三轮车后面红纸上写的, 为了孩子的一切,就是他的心声。
像易老师这样的人,央视新闻里绝对不少见的,坚守在农村二十多年的小学校长,送走了多名学生走出大山等等这样的新闻标题字眼,都不少见。
易老师和新闻里的校长一样,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城市里的小孩来说,不读书或许还有很多的出路,可是对于农村的小孩来说,除了读书之外,就没有什么更好的出路了。
易老师的老婆马老师也深知这个道理,马老师不仅当老师还当会计,平时因为收不齐学费倒贴钱总和丈夫抱怨,但一旦小孩不见了,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上一秒还在跟丈夫抱怨他讲大话、办不成学校,可当下一秒看到来托孤的文才时,又二话不说的把他怀里的孩子给抱了过来。
以前常说寒门出贵子,应该就是因为有像易老师和马老师这样的人,寒门才能得以出贵子。
二、乡里的李响
李响谐音理想,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个心怀理想的姑娘,她才16岁,刚刚初中毕业,心怀一片炙热,一心想着去大城市参加超级女声,功成名就,但在去车站的路上被父亲逮了回家。
可就算她去了大城市参加超级女声又如何呢?没钱没人脉,她还没踏上远途的车站,似乎就看到了终点。
父亲为了让她死了这条心,就托易老师收她到学校当音乐老师,正好李响爱唱歌跳舞的,不过在当老师期间,她也并非一帆风顺。
军军在幼儿园里告状砣砣偷吃了他的牛肉干,但砣砣坚持说是狗偷吃的,李响因为砣砣贪吃的个性,认定是他偷吃了牛肉干,而且还凶了他。
砣砣跑走了,大人们急的团团转,跑到池塘里捞人都找不到他,最后在一颗树下找到了小孩,易老师认为是妻子的失责,导致砣砣跑出去,李响站在角落不敢出声。
直到夜里,李响才找到易老师认错,李响的“明星梦”醒了,她决定不去外面打工参加超级女声,她决定回去读书考师范,当上幼师之后再回来教书。
李响是农村里敢于幻想和与传统抗争的新一代年轻人,尽管超级女声这个梦不切实际,但面对嘲笑时,敢用力反击,不见得是常人敢想敢做的。
因为梦想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没有点不自量力的自信,李安又怎么能在当家庭煮夫的多年后写出了《推手》的剧本,从此仿佛人生开挂一般的,拿奖拿到手软,享誉国际呢。
三、乡里的孩子
电影中的砣砣和秀秀只有三四岁,所以在重复拍摄的过程中,难免容易哭泣,本来就是小孩子,如果不是留守儿童的身份,或许他们应该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未必会出现在镜头中。
砣砣的父母早些年就丢下他出去打工了,把他放在邻居家定时打钱,让别人帮自己养他,但是邻居的儿子是个单身汉,为了讨媳妇不能把他放在家里,直接把他放在易老师那里全托了。
前面提到他没有偷吃牛肉干,被老师冤枉都只能跑出去躲着,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没人替自己撑腰,怎么有底气辩解?
特别是李响那句你不会让你妈给你买吗?应该彻底伤到他了,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爸妈到,需要喊邻居叔叔为爸爸,来获取那微薄而可怜的父爱的孩子。
秀秀本来不是留守儿童,原本妈妈从深圳打工回来要和她一家团聚的,但爸爸出轨了,父母离婚,法院把她判给了爸爸,可妈妈走后,爸爸也把她丢给哥哥照顾了。
哥哥的老婆很生气,她根本没空去带孩子,可是幼儿园关了,她没办法,最后却说出了一句真理:
有本事生,没本事养。
的确,无论是砣砣的父母还是秀秀的父母,都没本事养小孩,可偏偏生了,没钱出去打工,又要把小孩丢给别人照顾。
易文才,他老婆未婚先孕,才19岁,跟他回了老家生了孩子就跑去深圳了,易文才为了追老婆把三个多月的孩子丢了易老师照顾。
可是就算他去了深圳见到老婆又怎么样?一个能把小孩丢下走人的女人,会跟他回去?
截止2016年为止,我国留守儿童数量是902万,尽管比起2013年的6102.55万留守儿童少了很多了,但我国这几百万的留守儿童,恐怕有不少像文才老婆和秀秀老爸那样的人存在吧。
四、乡里的遥望
江西从地理位置来看的话,属于南方,但是电影的名字却依然是《遥望南方的童年》,南方就是那个富庶的地方——深圳,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是去那里打工了。
这个小村庄不像是地处“南方”,像是一个被人均GDP远远超过,而被经济腹地甩掉的穷乡僻壤,当然一同被遗弃的不仅是村庄,还有村庄里的留守儿童们。
砣砣的童年,就是坐在大树下看着南方,想象着父母能从南方归来,所以在被欺负后,他也只能马上跑去大树下躲起来。
秀秀的童年则因为2年没有见过妈妈,连开口喊妈妈都不愿意,最终秀秀的父母也和砣砣的父母一样,跑去了深圳,秀秀的童年变得和砣砣一样,两人都成了遥望南方的孩子。
其实电影中,易老师的演员是易寒导演的三哥,由两个同样姓氏的名字就能有所察觉了,三哥在拍完电影后想去当演员,但被易寒劝阻了,他曾经也像砣砣父母一样,去深圳打工过,但所幸,他最终还是回家乡当老师了。
如果小村庄里孩子的童年是遥望南方,那么我希望他们能早日走出村庄,能有机会去见见他们曾遥望的那个“南方”,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记忆中的“遥望”。(撰文:宋居寒)
⑨ 关于留守儿童的电影或电视剧。谢谢
你好!
《崀山生死恋》很感人。是关于留守儿童和被拐卖儿童的数字电影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⑩ 王龙翔的电影《星星点灯》简介
留守儿童问题已引发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社会各界都在积极的探索解决之路。该影片取材于江苏宝应“星星点灯”留守儿童合唱团的真实故事与人物。
电影故事主要讲述了教师出身的兰许,因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群留守儿童,孩子们的成长状态一直牵着她的心,她和姐妹们决心组建一支留守儿童合唱团,合唱团的组建、发展过程中,她和孩子们身上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着重描述了以兰许为主的一群志愿者的人性光辉,和以小萌、雨婷、赵晓为典型代表的三个留守儿童身上所发生的感人泪下的命运转折。
故事内容在人文关怀、社会现实问题思考等方面做了大量描写,故事情节曲折处柳暗花明,出人意料;动情处引人入胜,催人泪下。
该影片已经正式立项,经过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局的初审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复审,2013年8月已经取得国家广电总局的拍摄许可,备案公示号为:影剧备字[2013]第1364号。影片第一制片单位——扬州市印象传媒有限公司为本土影视制作公司,该公司是扬州地区首家取得电影单片摄制资质的民营文化企业,《星星点灯》影片的拍摄将是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王龙翔介绍,选择拍摄《星星点灯》,是因为“星星点灯”留守儿童合唱团的事迹既有地方特色,也有时代特点。电影将立志做成当下最具现实教育意义、最具“以人为本”思想的关爱弱势群体的电影。由于改编自宝应的真实故事,影片将全部在宝应境内取景拍摄,宝应湖风光、万亩荷园、国家湿地公园、水乡新貌都将在影片中呈现。
影片的一号、二号主角将全部由国内一线实力影星担任,其余演员将通过本地海选和挑选部分故事题材中的真实人物参演两种途径产生。为保证影片品质,剧组邀请了著名编剧韩亚红担任本部影片的副编剧和剧本文学。韩亚红曾任《京华时报》专栏作家,2007年成为北京电视台特约编剧,2008年开始专职编剧,迄今已创作出版300多万字,参与百余部集影视剧的编剧创作。此外,故事原型人物、“星星点灯”合唱团主创人、宝应县文联副主席许芩也将担任电影的剧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