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二三十年代的电影演员

二三十年代的电影演员

发布时间:2022-09-26 13:42:03

① 翟天临都有过哪些影视作品

翟天临,新生代影视演员,曾参演过电影《少年往事》、《皇家刺青》,电视剧《孽债2》、《满江红》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06级表演本科班,任团支部书记兼表演课代表。现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硕士研究生班继续深造,并兼任2010级表演本科班助教。《少年往事》是2003年上映的一部电影,陈建中导演,杜琪峰任监制,最终的男一号是翟天临。

虽然翟天临演技颜值都在线,但即使在成名后,他也出演了很多影视剧作品的配角。如《兰陵王》、《离婚律师》、《青丘狐传说》等等,虽然只是配角,但是翟天临也依然倾力演出,翟天临说:。“对我来说,选剧的标准只有两个,一个是缘分,另一个是角色生动不生动。只要接下了,无论是配角还是主角,我都会把他演得像主角一样精彩。”也正因如此,他的每一角色都能够深入人心,令人难忘。

② 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之外,还有哪些演员让你难以忘怀呢

1962年的中国22大电影明星,是在当时的四大电影厂提交上来的名单中选定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电影厂并没有把最好的演员全部提交上去,造成了很多明星遗憾出局,因此,这次评选是不太公平的。

首先,这是评选新中国的影星,那些在解放前大放异彩,但已经离世,或者建国后没有太大作为的老牌影星就都没有计算在内。这一点是没问题的,毕竟我们选的是新中国影星。

不得不说,现在看来有很多经典的影片,都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产出来的。无论资金和技术,都无法与现在相比。但那个年代的影片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却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大家说,是这样吧?

③ 30年代上海那些男演演员员

黎民伟(1892—1953)中国电影先驱之一,有“中国电影之父”、“香港电影之父”之称。广东新会人。著名的戏剧家和革命家

顾无为(1892—?)曾入上海警务学堂,毕业于江南法学院。

但杜宇(1897~1972)原名祖龄,号绳武,祖籍贵州广顺,生于江西南昌。

郑正秋(1888~1935),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广东潮州人,编剧,导演,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校长。

郑鹧鸪(1880—1925)号:介诚,1880年生于南京,原籍 :安徽歙县。毕业于江南随营学校。

汪福庆,2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旗下演员,生卒年不详!

王献斋(1900—1942)一说生于1898年,原名王有廷,原籍山东,生于海参崴一个旅俄华侨家庭,著名电影演员

周空空(1887-1930.08.12)原名周大鹏,四川长寿人。曾于成都体育学校学习。1925年在新华影片公司的《风尘三侠》中任主要角色,初上银幕。

王吉亭(1901—?)

朱飞(1903—1935)上海人。他家境富裕,毕业于远东商业学校,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最初在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影片部拍片,后被张石川看中,于1925年加入“明星”。

龚稼农(1902.02.23—1993.10.27)

④ 上海30年代有哪些女明星

30年代上海8大女明星

袁美云(1918年——1999年)原名侯桂凤,1918出生于浙江杭州。幼年时因父亲早逝,母亲只好将刚满10岁的小桂凤以五百元的身价抵押给苏州人袁树德做养女学戏,押期八年,改名为袁美云。她天赋聪颖,唱做功不错,颇受观众的好评。与她姐姐袁凤云同台演出,人称“袁氏双云”,名扬江浙。袁美云的戏曲舞台表演引起了“天一”公司邵醉翁的注意,他亲自登门说服其义父让美云拍电影,虽不顺利,最终还是同意了。初上银幕便是“天一”公司的什锦影片《游艺大会》,从此她也真正从舞台走上了银幕。

1932年她主演了《小女伶》,这是一部有声片,描写的就是同袁美云同样的身世,她表演非常成功,公映后一炮打响。人们将“小女伶”的雅号与她的名字联在一起。此后她又主演了《飞絮》等影片。1933年,她到了艺华影业公司,主演了阳翰笙编剧,岳枫导演的《中国海的怒潮》一片,她饰演女主角——渔家女阿菊,表演有层次,有对比,热情洋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年,她又被推荐在梅兰芳与夏莫洛夫联合导演的音乐哑剧《琴心波光》中担任主角,以及出演与周倍芳合作的有声戏曲片《斩经堂》。由于她有扎实的戏曲功底,她的戏路很宽,她可以扮演性格各异的角色。当人们问到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有何区别时,袁美云说:“在开莫拉(摄影机)前演戏,一定不能情感过火或不够,甚至处处都得注意态度的自然。一个电影演员的表演是不能有丝毫勉强的,一切都得和日常生活一样,否则就不堪设想了”。40年代主演几部影片后,移居香港息影。80年代与丈夫王引返回大陆居住。有一子一女,均在国外

⑤ 在上海出生的50、60年代电影演员你能记得哪几位

在上海出生的五十、六十年代电影演员我还能记得的有:王丹凤、金迪、秦怡、秦文、刘尚娴等等,今天就给大家聊一聊关于50.60年代电影演员,你还记得哪几位呢?多少人的经典回忆!

秦 文(1928-2008)、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毕业,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电影《上海姑娘》、《千万不要忘记》、《为了和平》、《飞越天险》、《母亲》。秦 怡1922年1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著名电影表示艺术家。代表电影《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女篮5号》、《雷雨》、《苦恼人的笑》、《那些女人》

⑥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著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

⑦ 1990年去世的美国著名女影星是谁

葛丽泰·嘉宝、玛丽·马汀、宝莲高黛、艾娃加德纳、芭芭拉斯坦威克、伊芙阿登等。

1、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Greta Lovisa Gustafsson,1905年9月18日-1990年4月15日),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籍好莱坞影视演员 。

1926年,葛丽泰·嘉宝拍摄在好莱坞的第一部默片《激流》。1930年她出演了个人首部有声电影《安娜·克里斯蒂》,并获得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935年,葛丽泰·嘉宝主演电影《茶花女》和《安娜·卡列尼娜》,凭借《茶花女》获得第10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1939年的《妮诺奇嘉》使葛丽泰·嘉宝第三次提名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1941年拍完电影《双面女人》后,葛丽泰·嘉宝宣布息影。1955年,葛丽泰·嘉宝获得第27届奥斯卡终身成就荣誉奖。1990年4月15日因肺炎于美国纽约逝世。

2、宝莲高黛

宝莲·高黛(Paulette Goddard,1910年6月3日—1990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演员。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作品有《摩登时代》等。

14岁进入齐格飞歌舞团,后因与富商埃德加·詹姆斯结婚而退出舞台。1931年,离婚后进入好莱坞,在《十字街头》、《吹牛大王》等片中露面。

3、艾娃· 加德纳

艾娃· 加德纳(Ava Gardner,1922年12月24日—1990年1月25日),出生于美国史密斯菲尔德 ,美国女演员。

1941年与米高梅电影公司签约成为旗下艺人,1946年参演电影《杀人者》开始演员生涯。1954年凭电影《红尘》获得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60年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名。

1964年凭电影《巫山风雨夜》荣获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大奖。1965凭电影《巫山风雨夜》获得第22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提名 。1990年,艾娃· 加德纳因支气管肺炎去世,享年67岁 。

4、芭芭拉斯坦威克

芭芭拉·斯坦威克(Barbara Stanwyck,1907年7月16日—1990年1月2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鲁克林,美国影视女演员、舞者。

1927年以无声影片《百老汇夜晚》走进好莱坞。1937年凭借爱情影片《史黛拉恨史》中史黛拉一角获得第1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1941年凭借喜剧影片《火球》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

1990年1月20日,芭芭拉·斯坦威克因心力衰竭在美国去世 。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1位。

5、伊芙阿登

伊芙·阿登(1908–1990),美国电影、戏剧、电视女演员,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米尔瓦利小镇,十六岁参加剧团演出,1929年从影,代表作有《丽日春宵》《欲海情魔》《六宫粉黛》等 。

四十年代是她电影生涯的高峰期,每年平均演出三部影片,1948年在广播喜剧连续剧《我们的布鲁克斯小姐》和1952至1957年在电视系列片《我们的布鲁克斯小姐》中都扮演一位英国女教师,因此在1953年获得了埃米奖。

1945年演出影片《欲海情魔》,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本角金像奖提名。1965年出演《无能的警官》后退出影坛,息影十年后,于1975年又演出了卖座影片《油脂》,她先后共参加演出的影片有三十余部,在观众心目中留下较深的印象。

⑧ 中国银幕第一女演员是谁

中国银幕第一女演员是严姗姗。

1913年2月,革命者严姗姗粉墨登场,出演了《庄子试妻》成为中国影片中第一位女演员。《庄子试妻》,片长3本。

影片由严姗姗的丈夫黎民伟自己编剧并反串扮演女主角庄子之妻,严珊珊扮演扇坟的婢女一角。她因此成为香港乃至整个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开了女演员登上银幕的先河,是中国影坛第一个“吃螃蟹”的女人。

严姗姗的简介:

严姗姗毕业于香港懿德师范学校,热衷于社会活动,倾向革命,辛亥革命中曾参加过北伐军的女子炸弹队。

1913年在香港影片《庄子试妻》中扮演了庄周之妻的使女一角,成为中国银幕上第一位女演员;之后加入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出演了《和平之神》、《五女复仇》、《再世姻缘》等片。1928年退出影坛,1952年去世。

⑨ 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之外,还有哪些演员让你难以忘怀呢

个人觉得让人难以忘怀的演员有:于洋 、唐国强 、郭凯敏 、刘晓庆 。

说实话,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演员来说,他们虽然颜值可观,演技也有,但是总觉得差一点火候,他们在对待演艺事业的那种气质和修养,是没有办法和老一辈的演员相提并论的。这或许也是来源于本身的一种文化修养以及文化领域的差距。现在的很多年轻演员,他们大多数都是以商业的性质,出现很少真正的去懂得如何拍戏,如何去做好一名演员出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也觉得之前的那些老演员越来越珍贵,越来越令人难以忘怀。

还有就是对于刘晓庆相信这位演员也是会让很多观众无法忘怀的。在很小的时候也曾看过他的电视作品,每一部也都是非常经典,而且在观看的时候,他所表现出的那种女人的魅力是非常好的,也是现在的很多年轻演员无法达到的,虽然现如今的这些老演员都慢慢的退出娱乐圈,但是他们曾经拍摄的经典出品还是让很多观众留恋忘怀的。也是希望他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过好每一天,能有更多的精神领域去影响到下一代的演员呢。

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赵丹和周璇主演的影片什么是我国电影艺术基本成熟的标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赵丹和周璇主演的影片《马路天使》是我国电影艺术基本成熟的标志。

《马路天使》是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袁牧之执导,赵丹、周璇、魏鹤龄等主演。该片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为背景。

讲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红与吹鼓手陈少平之间的爱情故事。1937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

1983年,影片获得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2005年,该片入选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评出的“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

(10)二三十年代的电影演员扩展阅读:

《马路天使》最大的亮点是将不同表演风格的演员融为一炉。周璇把一个小歌女塑造得惹人怜爱,而赵丹、魏鹤龄、赵慧深等演员的表演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路天使》的配乐非常出色。对白、声响、音乐和歌曲等各个因素在完整的艺术构思下已经结合成非常有效的表现手段,而声音与画面的组合运用也可圈可点。

《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这两首插曲不仅符合片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气质,而且增添了影片悲中有乐的感情色彩。

阅读全文

与二三十年代的电影演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最爱在哪里可以免费看 浏览:771
中国刑警一号电影 浏览:940
哪个视频国外电影多 浏览:157
外国小孩音乐天才电影有哪些 浏览:633
大海瞬间结冰是哪个电影 浏览:677
手机如何拍简单的微电影 浏览:757
制作丧尸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148
和对象一起看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241
哪个电影跑步追人 浏览:871
沈腾电影美女泳池甩头发 浏览:335
好看的5566电影 浏览:533
好看的豫剧老电影全场戏 浏览:526
女孩电影最后结局是什么 浏览:553
g00d高清收看韩国电影美人 浏览:698
变态狂绑架女生大学生恐怖电影 浏览:116
为什么取不了电影票 浏览:295
风风风改编自哪个电影 浏览:983
老湿电影免费观看在线高清 浏览:76
女孩的秘密电影 浏览:296
火箭电影2013中文版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