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浪淘沙》中女主角扮演者
电影《大浪淘沙》中女主角谢辉的扮演者是王蓓 。
1、角色简介:
王蓓饰谢辉
正直,爱国,崇仰真理而充满激情的女学生,1925年在山东第一师范学校结识了男主角等四名男青年,一起参与革命活动。声援北伐。后来。谢辉和刘芬投考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党的领导下,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坚决走上革命道路。
2、演员简介:
王蓓(1931- ),原名王淑贞,1948年毕业于南京市师范学校,1931年生于南京,影视演员,出演过《乌鸦与麻雀》、《人民的巨掌》、《大浪淘沙》、《常青树》、《纺花曲》等。
3、电影简介:
《大浪淘沙》,1966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制作、伊林导演的一部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的电影。主要演员有王蓓、史进、刘冠雄等。
❷ 求和北伐战争有关的电影
和北伐战争有关的电影有《大浪淘沙》《黄埔军魂》等。
1,《大浪淘沙》是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由伊琳导演,于洋、王蓓、史进、刘冠雄等出演,于1966年拍摄完成,1978年上映。该片通过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等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大潮中的追求、奋斗和分化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
2,《黄埔军魂》是由刘家昌执导,柯俊雄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在凤山恢复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后的故事。
(2)大浪淘沙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1,《大浪淘沙》剧情介绍: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靳恭绶(于洋 饰)、顾达明(简瑞超 饰)、杨如宽(杜熊文 饰)、余宏奎(刘冠雄 饰)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离乡相遇,在济南结为拜把兄弟。不久,由于出身信仰的不同,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期间他们还结识了谢辉(王蓓 饰)和刘芬(吴慧明 饰)两位女学生。
北伐的胜利召唤他们来到武昌,靳恭绶等人考入中央军校,师从共产党员赵锦章(史进 饰),余宏奎则投奔了国民党参谋薛建白(林岚 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分裂,蒋介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马日事变”暴发后,已经加入共产党的靳恭绶和顾达明闯入敌营救出身受重伤的赵老师,并遵从赵的遗训回武汉找党,而余宏奎则在大革命的风囗浪尖上彻底投降了敌人。
2,《黄埔军魂》剧情介绍: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在凤山恢复 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连长教官江支森不求名、不求利,认真地以“铁的纪律、爱的教育”训练学生,上课时对学生严格要求,下课后将学生视如子弟。学生们都爱他又怕他。他的妻子绣春亦热爱他的事业,照顾着他的每个学生,经常请学生到家中作客。
为了让学生无拘束地在他家度周末,他竟离家徜徉在校园里。原是胆小的学生刘志良,在江支森的教导下自觉锻炼自己,得知母亲病逝,却因在校组织同乐会,不能回家送终,在晚会上演唱悼念慈母一曲,声泪俱下,感动了全校师生。以后他成为该校的校长。
顽皮的周浩庭也在转变,后来成为少将军官。三十多年间,江支森的官阶只从中尉升到中校。他虽没有子女,却受到学生的敬爱。在他退休离校时,校长带领全校师生,隆重地列队为江支森夫妇送行。
❸ 有部老电影叫什么浪什么沙
《大浪淘沙》,1966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制作、伊林导演的一部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的电影。主要演员有王蓓、史进、刘冠雄等
❹ 一部史诗大片,为何被封存山洞12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能看到的主要电影主要都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以及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有北影厂拍摄,与此同时,一些年轻的电影厂也陆续筹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和西安电影制片厂。
为了能在全国迅速打开局面,珠影厂和西影厂都立足集中力量拍摄一部轰轰烈烈的史诗大片,其中西影厂在这段时间拍摄的代表作是《桃花扇》,而珠影厂的代表作则是《大浪淘沙》。
奇怪的是,珠影厂拍摄《大浪淘沙》用时三年多,耗费人力和资源无数,但这部电影在1965年摄制完成后却被封存在山洞里12年无法面世,直到1977年才重见天日,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本文就聊聊《大浪淘沙》背后的故事。
一、故事原型
《大浪淘沙》主要人物是四兄弟顾达明、靳恭绶、余洪奎和杨如宽,他们背井离乡走到一起,结拜为兄弟共同到济南求学寻找真理。在济南他们结识了进步女青年谢辉和刘芬,在老师赵锦章的教导下逐渐接受革命思想。
1927年兄弟四人和谢辉刘芬一起赶赴武汉加入大革命浪潮,在这里他们出现了分化,杨如宽参军,余洪奎投奔了在国民党任高官的老师薛建白,靳恭绶四人考入军校。
马日事变中,余洪奎暗杀赵锦章,靳恭绶顾达明死里逃生回到武汉,杨如宽对革命失去信心回家谋生。在七一五事变中靳恭绶和顾达明杀死余洪奎为赵老师报仇,随后革命青年和工农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
故事的核心是四兄弟、两位进步女青年和两位老师,这些角色和事件均改编自革命干部朱道南的自传《在革命的洪流中》。
在原著中,朱道南、谢拙民、杨荣林是来自山东枣庄的三兄弟,他们痛打恶霸学生被土匪威胁生命被迫背井离乡到济南上学,地主的儿子孙之斌由于全家被土匪仇杀灭门也跟着他们一起离开家乡。在济南上学时,他们结识了进步学生白慕翰和进步女青年刘辉,也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在一次革命聚会中他们遭遇军警抓捕,紧急时刻一个来自山东曲阜的黑脸大汉公今寿救了他们,几个人成为形影不离的同伴。
1927年朱道南五兄弟和刘辉一起被组织派往武汉考军校,杨荣林由于第一次没考上自尊心受损参加了北伐宣传队,孙之斌在街上偶遇做生意的姨夫也告别同学们转去经商。其余四个人考上了军校,朱道南、公今寿和谢拙民转到长沙分校接受分校书记赵柔坚的领导。
在马日事变中,赵柔坚被敌对分子余五一杀害,朱道南三人杀死余五一逃出学校回到武汉,继而和刘辉一起被编入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该团在参加南昌起义的路上被缴械,随后南下广州,成为广州起义的主力军。
刘芬和谢辉的原型刘辉,参加广州起义时只有18岁,起义失败前夕她和战友们在街头阻击敌人进攻,五六个人包围了她,刘辉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顾达明的另一个原型朱道南将刘辉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家信带回了山东。
一帮来自山东枣庄的青年,牺牲在遥远的广东,如果不是朱道南幸存下来,也许他们的事迹和他们的名字都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大浪淘沙》不光是一部史诗大片,也是一座纪念碑,永远纪念那些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
❺ 电影《大浪淘沙》中的主演们近况如何
电影《大浪淘沙》是由著名导演伊林执导,由于洋、王蓓、史进、刘冠雄等人联合主演的一部革命题材的故事片。它反映的是在革命大潮的初期,一群知识青年,由于不同的原因,走出家庭,走向 社会 ,寻找人生的未来。在革命潮流的冲击下,在血雨腥风的洗礼下,这些青年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参加了中共,为革命的理想而奋斗;有的经受不了严峻的考验,意志薄弱,当了逃兵;有的加入了国民党,镇压革命,成为 历史 前进的拦路石。经过大浪淘沙,沉淀和滤去的是泥沙,留下的才是真金。
于洋——饰演勒恭绶
勒恭绶的扮演者于洋,原名叫于延江,是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于洋曾是解放军炮兵部队的文化教员,后加入东北电影制片厂,1989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厂长。于洋先后在《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暴风骤雨》等数十部片中担任主要角色。曾获得过金鸡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简瑞超——饰演顾达明
顾达明的扮演者简瑞超,著名电影演员,曾在《跟踪追击》《海外赤子》《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等多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简瑞超九十年代移居香港,2004年去世,享年84岁。
杜熊文——饰演杨如宽
杨如宽的扮演者杜熊文,曾是运动员出身,后到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学习,1963年初登银幕,先后在《山乡风云》《海外赤子》《客从何来》等多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
刘冠雄——饰演于宏奎
于宏奎的扮演者刘冠雄,从艺五十余年,曾在《特殊身份的警官》《第三个被谋杀者》《廖仲凯》等二十多部电影及近千部(集)电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刘冠雄不仅是影视演员,还是著名导演,曾任中国电影艺术学会副会长。
王蓓——饰演谢辉
谢辉的扮演者王蓓,南京师范学校毕业生,后加入到昆仑影业公司,先后在《武训传》《乌鸦与麻雀》《马兰花》等多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王蓓曾获得过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史进——饰演赵锦章
赵锦章的扮演者史进,曾是话剧演员,在话剧舞台上活跃了二十余年。史进1960年调入珠江电影制片厂,先后在《跟踪追击》《雾都茫茫》《斗鲨》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史进曾任珠江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有“南国影星”之美誉。史进2018年病逝,享年95岁。
作者:“小方说 历史 ”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 历史 ”
云绯 历史 号:故纸堆间
❻ 电影里有薛之谦、于洪奎、金弓兽、老大哥赵教官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由伊琳导演,于洋、王蓓、史进、刘冠雄等出演,于1965年出品[1],1977年3月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根据朱道南的回忆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通过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等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大潮中的追求、奋斗和分化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2]。
❼ 反映北伐战争的影片有哪些
1、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 该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由刘烨、陈坤、张嘉译、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该片于2011年6月15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 。最终票房约为4.12亿元人民币。
2、《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
剧情背景为自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至民初袁世凯称帝失败约30年间的中国近代历史,包括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拳乱、庚子后新政、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张勋复辟等史事。
3、《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由伊琳导演,于洋、王蓓、史进、刘冠雄等出演,于1966年拍摄完成 ,1978年上映。
该片通过几个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大潮中的追求、奋斗和分化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张黎和成龙执导,赵文瑄、李冰冰、陈冲、孙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的革命战争片。
该片讲述了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的故事。 该片于2011年9月23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5、《冷枪》
《冷枪》是由金鳌勋执导,严屹宽主演的电视剧。该剧讲述的是以北伐战争前,广州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商团暴动,黄埔军校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次商团暴动的影响为基点生发开来的故事。
❽ 《大浪淘沙》中女主角扮演者
电影《大浪淘沙》中女主角谢辉的扮演者是王蓓
。
1、角色简介:
王蓓饰谢辉
正直,爱国,崇仰真理而充满激情的女学生,1925年在山东第一师范学校结识了男主角等四名男青年,一起参与革命活动。声援北伐。后来。谢辉和刘芬投考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党的领导下,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坚决走上革命道路。
2、演员简介:
王蓓(1931-
),原名王淑贞,1948年毕业于南京市师范学校,1931年生于南京,影视演员,出演过《乌鸦与麻雀》、《人民的巨掌》、《大浪淘沙》、《常青树》、《纺花曲》等。
3、电影简介:
《大浪淘沙》,1966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制作、伊林导演的一部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的电影。主要演员有王蓓、史进、刘冠雄等。
❾ 有部老电影叫什么浪什么沙
《大浪淘沙》,1966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制作、伊林导演的一部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的电影。主要演员有王蓓、史进、刘冠雄等。
❿ 大浪淘沙的电影背景
电影《大浪淘沙》是根据朱道南(1902――1985)的个人回忆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于1962年改编为电影剧本。 剧中的主人公之一顾达明的原型就是朱道南本人。电影中其他主要人物俱是朱道南的山东省立一师同学。朱道南是山东枣庄峄县人,山东省立一师学生,1926年冬由青岛转道上海再去武汉,考取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六期)。1927年2月又考入湖南长沙黄埔第三分校。马日事变后撤回武汉,返回中央军事学校学习。1927年7月,武汉中央军校的学生被编入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1927年11月,随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朱道南随广州起义余部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任第十团排长,参加海陆丰地区苏维埃土地革命。1932年夏天,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朱道南回到了家乡──山东峄县任小学教师。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政委、峄县抗日民主政权县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行署渤海留守处主任;1948年6月,任鲁中南行政公署秘书长。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公署撤销,朱道南调到山东省人民政府,先后任省府办公厅行政处长、省干校党委书记、省府办公厅副厅长等职。1950年9月,朱道南调往上海,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党组书记、党委书记兼副局长等职。1984年经中央组织部批准“按上海市副市长级待遇”离休。
《大浪淘沙》1966年已经被定调为“严重歪曲革命史实”的“反革命”影片和“十大毒草”影片之一,被迅速查封,不准公开放映。导演伊琳被剧组某些风派人物揭发批判,其实这部与陶铸本人丝毫没有关联的影片,却硬被说成是为陶铸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导演硬被说成是陶铸暗授机宜的内线人物,惨遭批斗。“文革”运动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开始后,身体瘦削羸弱的伊琳卧病在床,他当时受到的严重打击,使他的身体健康遭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体重还不到一百斤。可是,当权领导和造反派却全然不顾,冷酷无情地把骨瘦如柴的伊琳,还是赶到了英德劳改茶场,去接受重体力的劳动改造。直到1972年的秋天,伊琳才得以返回厂里,但厂里坚决拒绝接收组织关系,其档案只好暂时放在省文化厅。情形有所好转后,伊琳强烈地表示在厂工作的愿望,并亲自主抓了描写叶挺的《白马将军》和《革命母亲李丽英》、《横空出世》等剧本,都因各方面的排斥,而未能搬上银幕。但他还是壮心不已,帮助导演刘欣拍摄了根据《渔岛之子》改编的儿童故事片《小螺号》、指导于得水导演了粤剧戏曲片《沙家浜》等。1979年,蔡辉厂长传达上级的命令,任命伊琳担任珠影厂副厂长,此时,已经64岁的伊琳已在“文革”中折磨得身体难以支撑,当罗戈东副厂长前去看望重病在床的伊琳时,他激动地抓住罗厂长的手说:“我们曾经去上海找朱道南、于炳坤,修改《大浪淘沙》的剧本,现在总算有了结果,我们再来一次合作,再拍一部故事片。”这是伊琳投入工作激情的自然迸发,也是他的临终遗愿。当年11月27日,瘦弱的伊琳便告别了人世,姗姗来迟的任命,最终使伊琳抱憾而去。 一部《大浪淘沙》,一段中国电影在残酷年代中的曲折史。然而,电影艺术的步履,却永远是那么的匆忙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