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电鳃鳗是什么电影

电鳃鳗是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2022-10-09 05:39:41

㈠ 住在洞穴里的鳗鱼叫什么

㈡ 鳗鱼的养殖技术(2)

鳗鱼的养殖技术

土池养殖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养殖户大量在土池中进行鳗鱼养殖,均获得高产高效。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一般每亩产800~1000千克。现将鳗鱼土池高产高效养殖决窍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与消毒

养殖鳗鱼的土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不宜过大,在土池的四周种植0.8~1米宽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等,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样既可防止鳗鱼外逃,又可遮阴,利于其生长。

放养前应挖除土地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鳗种下池前10~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25千克清池消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然后在鳗种下池前5~7天注水0.6~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最后施基肥,一般每1000平方米泼施腐熟猪牛粪300~400千克,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鳗种,使其下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15天左右将池水加深至1.5米。

二、鳗种处理与投放

鳗鱼生长的适温为20~28℃,水温在12℃时开始摄食,因此投放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投放前,先将鳗种包装袋放入水中浸泡20~30分钟,以适应水温,袋内外温差小于5℃时才能拆袋,然后用小水盆向袋内倒入2~3盆池水,使鳗种从高溶氧状态逐步适应低溶氧状态。同时,投放前还应进行鳗种消毒,每50千克水用食盐0.75~1千克浸洗鳗种15~20分钟。

投放的鳗种要求体色青灰、肌肤丰润、富有弹性、游泳活跃,同池鳗种规格要整齐一致,否则因鳗鱼间的相互争食会影响到个体弱者的摄食。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可投放4000~5000尾20克左右的鳗鱼;50克左右的可投3000~4000尾;100g左右的可投放2000~3000尾。同时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混养鳙鱼50尾、鲢鱼30尾、罗非鱼200尾,一方面可滤食浮游生物,食净鳗鱼排泄的粪便,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增加鱼产量。

三、饲料种类与投喂

鳗鱼人工养殖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市上有售),并在每50千克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维生素a、b、c、e)50~60克、鱼肝油1.5~2千克(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上应停供鱼肝油)。幼鳗适当少加,成鳗多加。若暂时缺少专用饲料,可用小杂鱼、畜禽内脏、蚕蛹等动物性饲料绞碎拌面粉代用,其粗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

鳗鱼是肉食性鱼类,贪食。投喂时要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即保证饲料的质量。调制好的饲料要软硬适度(加水量为1.2~1.3倍),新鲜洁净,不能变质腐朽。定量:即投喂量要根据鳗鱼的规格、摄食、消化及天气、水温、水质状况适量投。一般日投饲量为鳗鱼体重的1.5%~2.5%,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定时:即鱼体规格小、密度大,每日上午8时、下午4时左右各投喂1次;鳗鱼规格在100克以上,每日上午8时~9时投喂1次即可。定位:即饲料投放在固定食台上,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设置2~3个食台。

四、日常管理与防病

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鳗鱼活动与摄食状况,雨后检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鱼。平时每10~15天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7天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同时注意使pH值在7~8.5之间,pH值过高时应换入新水,过低则每1000平方米用15~20千克生石灰调节。

温流水养殖

温流水养鳗是较先进的养殖方法。要求将水温控制在鳗鱼最适水温(27℃上下),并进行流水养殖。其优点是鳗鱼病害少,生长快,单产高。一般2月初放苗,当年就可全部养成食用鳗,亩产15000千克左右。缺点是基建投资较大,养殖技术性强。这种养殖方式因水源不同,可分为工厂余热温排水养殖和室内循环过滤式养殖两种。前者利用工厂余热温排水,可以节省能源,结构较简单,养殖成本较低;后者用锅炉加温,池水循环利用,需配建生物过滤池,结构比较复杂,一次性投资较大。

余热温流水养鳗均要求尽可能利用地形高程建造鳗池,以便能自动注、排水。由于池水用过后立即排出场外,因此一般都在露天操作。其主要设施有:冷水和热水管、调温池、养鳗池和排水管。

循环过滤式养鳗场,一般都在室内操作,并配有生物过滤池。温流水养鳗场的规模一般为1~2亩。每只池子都是水泥结构,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池深1.2~1.4米,蓄水1.0~1.2米。池呈圆形或正方形切除四角,圆池池底呈锅底形,排水口设在池底中央,由两个半圆形的排水墩及墩两侧的三道闸门组成。方形池池底平垣,并向排水口倾斜。其他设备要求和饲养管理方法与露天池大致相同。

水质管理

“水”是鳗业的命脉,搞好水质管理,是高温季节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

1.人工降温法。把水温降下来,不靠“空调”,不用“电扇”,用人工的土办法也可以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其做法是:1、在精养池的上方,加盖一层黑色的遮阳布,那遮阳布既可以通风透气,又可以阻挡阳光直射,增添了水面清凉度,这样做水温可以降低1~2℃左右。2、提前排污换水。正常排污换水,都是在上午8点,高温季节可以提前到早上6点,因为夜间的水体相对比白天凉爽,趁水温低的时候,就进行排污换水,这样做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3、提高水位。高温季节,不管是土池也好,精养池也罢,一律把水位提高到最高界线。水位高,水体空间大,温度上升慢,也是降温的好办法。4、加大换水量,当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利用机井或深水井向池中补充一些凉水,也能明显收到降温效果。

2.洪水排除法。高温季节也是暴雨频繁季节,养鳗场经常因为洪水进池,引起鳗鱼中毒,发生虫害、烂鳃等诸多疾病发生,如何避免洪水进池:1、凡是下暴雨,采取不喂料、不排污、不换水,宁可少喂一餐,不可冒险使用洪水。2、池中进了少量洪水怎么办?一旦池中进了少量洪水,用高锰酸钾1.5ppm调节水质,或用生石灰15~20ppm改善水质,也可以用净水宝3ppm,净化水质。3、调整改变排污换水时间,错开与洪水直接接触的机会。洪水时期,有时可以提前排污换水,有时也可以推迟排污换水,不受常规限制,尽量避免洪水进池。4、大量洪水进池怎么办?一旦池中进了大量洪水,首先要停止喂料,然后用海中宝之类的水质改良剂进行净化处理,最后用高锰酸钾2 ppm+杀虫灵2#进行除虫、杀菌、消毒。

温室止水式

这种养殖方式是与露天池配套,在培育池上方搭钢骨架,覆盖塑料瓦或薄膜,并采取加温措施,使池水保持在25℃左右。各级鳗池的规格和放养密度以及饲养管理方法与露天池养殖基本相同。鳗苗饲养一个月左右就可分塘,成活率80%左右。2月下旬放养的鳗苗,饲养120~150天,可养成3~5克的鳗种,到年底可养成50克左右的鳗种,并有20~30%的鳗种养成食用鳗上市。

病害防治

鳗病防治

鳗鱼养殖中要特别注意防治鱼病。主要病害有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烂鳃病、鳗鳔居线虫病和赤鳍病等,可按常规方法进行防治。

鳃病防治

病因症状

夏季高温期,鳗鱼摄食过饱,排污不彻底,池内有机碎屑腐烂变质;暴雨导致水源变化;用刺激性很强的杀虫药频繁地杀虫等等是导致鳗鱼发生鳃病的潜伏性因素,而寄生虫导致鳃丝的缺口,极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最终导致鳗鱼鳃病的暴发。

鳗场不同、鳗鱼种类不同(指日本鳗和欧鳗),但发病鳗鱼症状基本相同:病鳗体表呈黑白相间的花斑环状条纹,有些发病严重的鳗鱼,胸鳍充血发红,肛门红肿外突,轻压鳃盖,有黄色脓液流出;解剖内脏,肝变白(有些与用药有关),胆囊肿大,胃、肠内空,外壁布满血丝,严重的腹腔内积满血水;剪开鳃盖,绝大多数病鳗鳃丝呈花白相间条纹,第二片或者第三片鳃瓣鳃丝有一大块缺损,缺损鳃丝创伤处附着一层泥巴等脏物。刮掉脏物,剪缺损处鳃丝在显微镜低倍镜下镜检,认真观察即可见呈分叉树枝状的鳃霉菌丝附在病鳗鳃上。

另外,有些鳗场由于前期寄生虫处理不彻底,鳃丝上也可能会有车轮虫(体表表皮也会寄生)或者指环虫感染。

治疗方法

对于综合性鳃病的治疗,一般是先杀寄生虫,后治鳃霉病,最后治细菌性疾病,但根据不同的鳗场鳗鱼发病程度不同,在下面全部治疗过程中,对某些步骤有适当取舍。

1.处理细菌

通过镜检或者通过用药发生的病死鳗数量判断确定鳃霉已不再是主要病原时,即可开始处理细菌。首先,“普乐康”(10%氟苯尼考)7g/连续药浴2次,每次24小时;

最后,“聚维酮碘”或者其它碘类制剂连续药浴2次,以预防病原菌二次感染。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如果鳗鱼有食欲,最好坚持投饵,但是日投饵率应控制在1.0%~1.2%之间。同时拌料时添加“Vc”1.5g/kg料,“Ve”1g/kg料,“板蓝根冲剂”5g/kg料。每次排污应彻底排干净。池内病死鳗鱼及时捞出。

养殖鳗鱼,鳗鱼发生疾病不可避免,及时正确地判断病症、确定病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就流行的鳗鱼综合性鳃病,一些用上述方法治疗的鳗场都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2.有寄生虫感染

剪取病鳗鳃片制成玻璃压片,在显微镜低倍镜下镜检,如果一个视野内有指环虫5个以上,或者车轮虫10个以上,就必须先处理寄生虫。

(1)指环虫:

用“高锰酸钾”1.5g/m药浴2小时~3小时;

然后大量换水(80%以上);

再用“灭蠕王”0.5g/m+“复方甲苯咪唑”1.2g/m,连续药浴36小时以上。

如果指环虫以幼虫偏多,用“AEZ—灭虫王”(无锡)0.5g/m+“的欧散”(厦门)0.6g/m连续药浴36小时以上。

如果在发病严重期,鳗鱼身体极度疲软,则选用“高锰酸钾”1.8g/m“杀虫灵ц”(成都)3g/立方米,连续药浴36小时以上。

在杀虫期间,鳗鱼死亡数量可能会有一些增加,但杀完虫对后面的继续治疗非常有益。另外,平常杀指环虫一般药浴要72小时以上,但考虑引起鳗鱼死亡的主要原因,药浴36小时后,镜检指环虫有适当减少或者得到控制,就可以进行后面的鳃霉处理。

(2)车轮虫:

用“高锰酸钾”1.5g/m药浴2~3小时。

然后大量换水(80%以上);

再用“蓝天使”或者“天使蓝”(络合铜)1.5g/m+“百虫杀”(甲醛浓缩液)1.5g/m连续药浴24小时即可。

3.处理鳃霉

首先,“食盐”1‰+“小苏打”1‰+“亚甲基兰”2.5g/m连续药浴2天,然后大量换水;

其次,“蓝天使”或“天使蓝”1.5g/m+“病毒净”(单链季铵盐)1.5g/m连续药浴2天(在中间1天要换水补药),(这两种药最好在晴天的早上开始使用);

最后,“安特康”(双链季铵盐)0.7g/m药浴2~3次,每次24小时。

如果鳗鱼病情恢复明显,可以考虑“亚甲基蓝”2.5g/m再用2~3天,或者用上述过程方法重新来一次。另外在鳗鱼疾病治疗中,有些鳗场实际上主要病原除了寄生虫以外,就只有鳃霉,一直处理鳃霉鳗鱼即可完全康复。

;

㈢ 哪个品种鳗鱼最好吃

都不错!

鳗鱼
1、动物
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
鳗鱼为鳗鲡科动物鳗鱼的肉或全体。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闽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及江河湖泊中。
鳗鱼在全世界有18种,其中台湾有日本鳗、鲈鳗、西里伯斯鳗和短鳍鳗四科,但是只有日本鳗最多,其它三种都甚少见。它们在地球上都存活了几千万年,但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也只不过是最近的几十年。譬如1991年才发现它的真正产卵场,它的性别原来最受环境因子和密度的控制,当密度高,食物不足时会变成公鱼,反之变成母鱼。在台湾河川中由于鳗鱼数量很少,所以大多是母鱼。
鳗鱼苗不能用人工繁殖来培育,这主要是因为鳗鱼有很特别的生活史,很难在人为环境下来模拟。日本鳗在淡水的河川里长大为成鳗,到了夏天就开始降海洄游,也就是由河川游到海洋去产卵,和鳟鱼、鲑鱼由海洋中游回河川去产卵的溯河洄游正好相反。它的产卵场远在几千公里以外介于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纳群岛中间的深海。科学家发现这个产卵场主要是因为在这里采获很多它刚孵化的仔鱼。
鳗鱼的仔鱼体长体长6厘米左右,体重0.1克,但它的头狭小,身体高、薄又透明像片叶子一般,所以称为「柳叶鱼」。它的体液几乎和海水一样,所以可以很省力地随着洋流作长距离的漂送。从产卵场漂回黑潮海流再流回台湾的海边大概要半年之久,在抵达岸边前一个月才开始变态为身体细长透明的鳗线,又称为「玻璃鱼」。所以在每年12-1月间渔民们会忙着在河口附近的海岸用手叉网来捕捞正要溯河的鳗线来卖给养殖户。养殖户在买回去放养后才慢慢有色泽出现,变成黄色的幼鳗和银色的成鳗。在自然条件下,可捕到的鳗鱼的最大个体为45厘米,体重1600克。
鳗鱼在深海中产卵繁殖,在淡水环境中成长。性情凶猛,贪食,好动,昼伏夜出,趋旋光性强,喜流水,好暖。
成鳗生长快,外表圆碌碌,似圆椎形,色泽乌黑而令身,近年较多人工养殖,肉质爽脆。此鱼一年四季皆常见,但以夏冬两季最为肥美可口。鳗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少刺多肉,并具有清凉解暑、滋补强身的作用。
另有黄鳝,属合鳃科,亦属鱼类,亦似蛇,无鳞,腹色黄,故名黄鳝。黄鳝生于池塘泥窟,或淡水河岸边,离水难以生活,给人捕获时满身涎沫滑潺。黄鳝不止是一种肉质嫩滑、味鲜美的美食,而且自古以来已认识它的滋补和医疗作用。

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此外鳗鱼与鲑鱼类似具有洄游特性。

常见种
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
美洲鳗(Anguilla rostrata)
日本鳗(白鳗;Anguilla japonica)
澳洲鳗(黑鳗;Anguilla australis)
非洲鳗(Anguilla mossambica)
鲈鳗(Anguilla mormorata)
菲律宾鳗(Anguilla mormorata)
新西兰鳗(Anguilla dieffenbachi)
印尼鳗(Anguilla bicolor Pacifica)

分布
全世界的鳗鱼主要生长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水域,除了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及美洲鳗(Anguilla rostrata)分布在大西洋外,其馀均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区域。

生活史
鳗鱼在陆地的河川中生长,成熟后洄游到海洋中产卵地产卵,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后就死亡。这种生活模式,与鲑鱼的溯河洄游性(anadromous)相反,称为降河洄游性(catadroumous)。其生活史分为6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为了适应不同环境,不同阶段的体型及体色都有很大的改变:卵期(egg-stage):位于深海产卵地。
柳叶鳗(leptocephalus):在大洋随洋流长距离漂游,此时身体扁平透明,薄如柳叶,便于随波逐流。
玻璃鳗(glass eel):在接近沿岸水域时,身体转变成流线型,减少阻力,以脱离强劲洋流。
鳗线(elvers):进入河口水域时,开始出现黑色素,却也形成养殖业鳗苗的补捉来源。
黄鳗(yellow eel):在河川的成长期间,鱼腹部呈现黄色。
银鳗(silver eel):在成熟时,鱼身转变成类似深似深海鱼的银白色,同时眼睛变大,胸鳍加宽,以适应回游至深海产卵。
鳗鱼的性别是后天环境决定的,族群数量少时,雌鱼的比例会增加,族群数量多则减少,整体比例有利于族群的增加。

菜肴
日本菜经常使用淡水鳗(うなぎ; unagi)及海水鳗(康吉鳗;Conger eel, anago)。 粤菜及上海菜也常使用鳗鱼。 在欧美及其他地方则食用欧洲鳗及其他淡水鳗。 一道传统的伦敦菜即为鳝鱼冻(jellied eels)。

类似鱼种
背棘鱼目(Notacanthiformes)中的刺鳗(spiny eel)及(halosaur)也非常像鳗鱼。
这些深海鱼过去认为属于北梭鱼目(Albuliformes)的亚目。电鳗(electric eel)并非鳗鱼,而与鲶鱼(catfish)较为相近。 真正的鳗鱼属于硬骨鱼类的鳗鲡目鱼种。

其他
在欧洲只有英国可以用合法的手掷网方式捕鳗鱼。数千年来手掷网是在英国柏瑞河(River Parrett)与塞汶河(River Severn)实行的捕鳗鱼方法。

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 鳗鲡目 Anguilliformes

亚目: 鳗鲡亚目 Anguilloidei

科:
鳗鲡科 Anguillidae(淡水鳗)
异鳗科 Heterenchelyidae
蚓鳗科 Moringuidae
伪海鳝科 Xenocongridae
海鳝科 Muraenidae
油康吉鳗科 Myrocongridae

线鳗亚目 Nemichthyoidei
线鳗科 线口鳗科 Nemichthyidae
锯犁鳗科 Serrivomeridae
短尾线鳗科 Cyemidae

康吉鳗亚目 Congroidei
康吉鳗科 Congridae
海鳗科 Muraenesocidae
丝鳗科 鸭嘴鳗科 Nettastomatidae
鸭嘴鳗科Nessorhamphidae
颈鳗科 Derichthyidae
蛇鳗科 Ophichthidae
大头鳗科 Macrocephenchelyidae

合鳃鳗亚目 Synaphobranchoidei
合鳃鳗科 连鳃鳗科 Synaphobranchidae
寄生鳗科 Simenchelyidae
前肛鳗科 Dysommidae

2、电影
导演:今村昌平
主演:役所广司 清水美砂
类型:剧情片
上映:2007-1-17
地区:日本片
语言:日语
片长:100分钟
剧情简介:
剧情描述中年男子在愤怒中刺死通奸的妻子,八年后假释出狱,在小镇开理发店维生。一天偶然发现自杀女子将她救回,并让她留在店里帮忙。圭子从山下身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怀和照顾,逐渐产生爱意,但山下鉴于自己的杀人犯背景和仍有杀妻阴影而狠心拒绝。直至圭子发现怀孕,甚昔日男友又找上门来对她不利,山下才突破心防接受圭子。

鳗鱼的做法
菜谱名称 红焖芦笋鳗鱼

基本特点 汤汁金黄,芦笋乳白、软烂,鱼肉细嫩,味清香、鲜美

需要材料 芦笋300克,鳗鱼段肉500克,冬菇15克,猪肉25克,料酒30克,酱油60克,味精3克,白糖20克,汤500克,湿淀粉、花椒、葱、姜、椒油各适量,豆油550克(实耗75克)。

【制作方法】
1、鳗鱼肉洗净,在鱼肉两面每隔1厘米剞上象眼块长刀。葱切段,姜切片。猪肉每隔0.3厘米剞上直刀,再顶刀切0.3厘米厚的片。冬菇切开,芦笋开罐,沥去水分,每条芦笋切成3段,再切斜刀片。
2、鳗鱼肉用少许酱油腌渍一下。锅烧热下入油,油至八成热时,将鳗鱼肉放入油内炸成金黄色时,捞出。锅中留底油少许,葱、姜下入锅内,煸炒出香味,加入冬菇、猪肉片煸炒,再放入料酒、酱油、白糖、花椒等佐料翻炒,加入汤、鳗鱼肉、芦笋,旺火烧沸,转用小火焖,焖至汤汁稠浓时,拣去葱、姜、花椒,放入味精,调好口味,用水淀粉勾芡,浇上椒油即可。
【本品特点】
功用为养阴润肺,祛湿化痰,杀虫。用于肺结核、淋巴结核、肛门结核、肺热咳嗽、小儿疳痨、疮毒、风湿痹痛、抗肺癌等症。

㈣ 鳗鱼和鳝的区别

鳗鱼和黄鳝虽然外形有点像,但是其实区别是非常大的,鳗鱼和黄鳝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鱼,而且鳗鱼和黄鳝的营养价值和养生功效完全不同。

1、鳗鱼和黄鳝本质不同。

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

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黄鳝、鱓鱼、罗鳝、蛇鱼、血鳝、常鱼、长鱼(苏北一带)。

2、鳗鱼和黄鳝的身处环境不同。

黄鳝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在中国各地均有生产,以中国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

鳗鱼喜欢在清洁、无污染的水域栖身,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中生物。鳗鱼在陆地的河川中生长,成熟后洄游到海洋中产卵地产卵,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后就死亡。

3、鳗鱼和黄鳝的营养价值不同。

鳗鱼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

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4)电鳃鳗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黄鳝体细长圆柱状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

头部膨大长而圆,颊部隆起。口大,端位,吻短而扁平;口开於吻端,斜裂;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

鳗鱼的仔鱼体长6厘米左右,体重0.1克,但它的头狭小,身体高、薄又透明像片叶子一般,所以称为“柳叶鱼”。它的体液几乎和海水一样,所以可以很省力地随着洋流作长距离的漂送。

黄鳝-网络

鳗鱼-网络

㈤ 电鳗具有什么特别之处

电鳗是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河流中的淡水鱼。从外形上看,它像鳗鱼,但从解剖学的构造来鉴别,它更像一种接近鲤科的鱼类。电鳗身长2米,体重可达20千克,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大鱼。

它身怀绝技的奥秘就在于它能发电,在它的身体两侧的肌肉中,分布着一些特殊的发电器官,仿佛是活的伏特电堆:这种由多达6000个的特殊肌肉组织薄片构成的肌体部件,由结缔组织在这些薄片之间间隔着,与这种发电器官连通着的还有遍布全身的神经网络。电鳗释放电能时的电压可达300伏特,这足以使河里的动物和人体,感受到电鳗的存在及其电流的刺激。

狡猾的电鳗通常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游近毫无戒备的鱼群和蛙类群体,然后突然放电杀伤猎物。可恶的是,它所电杀的猎物远远超出了它的好胃口所能容纳的食量,因而不少人认为电鳗是造成某些地方鱼类产量锐减的罪魁祸首。

电鳗不仅能发电,它的肉也味道鲜美,富于营养。为了捕获这种美味,人们总是先将一些家畜赶进河里,让电鳗在它们身上作无谓的放电——消耗大量的电能。然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下河施网捕鱼尝鲜了,体力与电流均已减弱的电鳗已经失去了“电击”的杀伤力了。

生活在非洲尼罗河里和西非一些河流中的电鳃,也是一种怀揣发电机的鱼类,所不同的是,它不像电鳗那样残杀无辜,它的放电“秘密武器”只限于用来自卫。当地居民甚至还将电鲶的“放电本事”,当作一种理疗风湿病的特殊医疗器械,而受益匪浅。

㈥ 电鳗是什么,哪来的电他的附近的水有电吗,能用来发电吗

电鳗的放电能力来自于它特化的肌肉组织所构成的放电体。电鳗的肛门位在鳃盖下方,其后的肌肉组织几乎都能放电,占其身长的80%以上,有数以千计的放电体。电鳗的头部是正极,尾部是负极,每个放电体约可制造0.15伏特的电压,而当数千个放电体一起全力放电时的电压便高达600~800伏特,但这种高电压只能维持非常短暂的时间,而且放电能力会随着疲劳或衰老的程度而减退。电鳗能自由控制要放出什么程度的电力,一般认为电鳗放出低电力的目的是在警告、试探或侦测。

电鳗之所以能不被自己或同类电到,那是因为电鳗体内的脂肪组织有很好的绝缘作用,而且电鳗本身已很适应微弱的带电环境。
耶鲁大学和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
根据电鳗的原理研制了仿生电池,有望应用于人体植入装置供电,已经其他微型设备的供电.
电鳗产生几百伏的电压,并且在极短时间内能释放大约1安培的电流,这足以致人类于死地.
By the way, 人触电的原因主要是电流流过人体,血液内发生一系列电化学反应,并且加热血液,并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平时所说的安全电压(AC 36V),是根据人体在干燥时的阻值折算的.

㈦ 求电影名。七鳃鱼杀人的叫撒电影

血湖-杀人七鳃鳗的攻击
外文名
Blood Lake: Attack of the Killer Lampreys
制片地区
美国
拍摄地点
美国加州长滩
导 演
James Cullen Bressack
编 剧
Anna Rasmussen, Delondra Williams
类 型
恐怖
上映时间
2014
对白语言
英语
色 彩
彩色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密歇根州的一座小镇,可怕的杀人七鳃鳗闹得当地居民人心惶惶。无论你是去泳池游泳,还是去厕所坐马桶,杀人七鳃鳗随时可能出现,让你稀里糊涂地丢掉性命。七鳃鳗是一种长着巨齿、漏斗状嘴并且能利用细长的身体在城市下水道中自由穿行的鳗鱼。当它们大开杀戒之时,无论你躲在哪里都不安全。下一个受害人会是谁?[1]

㈧ 鳃鳗怎么读 鳃鳗的简介

1、鳃鳗的拼音是:sāi mán。

2、鳃,读音:sāi;声母:s;韵母:ai。意思:多数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用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鱼鳃主要生在头部两侧。

3、鳗,读音:mán;声母:m;韵母:an。意思:〔鳗鲡〕 也叫白鳝。鱼类。蛇形,体长可达1米,鳞已退化。中国沿海及江湖中均有分布。

㈨ 谁知道鱼的详细资料




(1)〈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fish]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2)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3)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aquatic animal resembling a fish]
鱼甲烟聚,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4)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5) 两眼白色的马 [horse with white eyes]
(6)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fish]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7)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copper-fish tally]。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8)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wooden-fish box]。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9) 姓氏。载于北宋编撰之《百家姓》,排第327位,郡望为雁门郡。

▲ yú
〈动〉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fish]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鱼,相伴人类走过了五千多年历程,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食品与观赏宠物,但人们对什么动物是“鱼”?鱼的定义应如何下,却知者甚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鱼所下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近五亿年前,地球上生命历程进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出现了最早的鱼形动物,揭开了脊椎动物史的序幕,从而导致动物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真正的鱼类最早出现于三亿余年前,在整个悠久历史过程中,曾经生存过大量的鱼类,早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亡绝灭,今天生存在地球上的鱼类,仅仅是后来出现、演化而来的极小的一部分种类。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种,给以名称,通常所说的“鱼”包括水中的所有动物,因而把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均冠以鱼名,把鲸、海豹、大鲵(娃娃鱼)、乌贼、鱿鱼、章鱼、海星、海蜇、海绵、文昌鱼等与鱼类混为一谈。到底那些水生动物才是真正的“鱼”,对于“鱼”的划分,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定义。

二千几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纪元前427——347)对鱼类所下的定义是:“这一类(鱼类)是由完全无知无觉的东西造出来的。变形之主以为在这一类中给予纯洁的呼吸是不再值得的,因为它们是各种罪恶的后代,而存在着不洁之心。变形之主把它们投入水中,使它们通过深厚的污泥,来呼吸那神妙而纯洁的空气。这就是鱼和牡蛎以及其他所有的水生动物,作为有了莫大的无知之罪而得到的处罚,被遥远地分离开来了”。柏拉图的观点充满了神创论。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早已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

我国汉代初期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其中鱼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1707——1778)创立了现代分类学,他在所著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他将动物界分为哺乳、鸟、两栖、鱼、昆虫及蠕虫等6纲。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诞生了系统分类学。从此,鱼类的定义及包含范围也就确定下来。

究竟那些动物属于“鱼”?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鱼类包括园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等三大类群、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在我国沿海近岸浅水区的粗砂中生活着一种体形细长,长不超过50毫米,两端尖、半透明的小“鱼”,其学名为“文昌鱼”,它的外形虽是鱼,但它并不属于鱼类,文昌鱼的体背侧虽具脊索,但无脊柱的构造,体内无骨骼,无明显的头,心脏未形成。文昌鱼近似鱼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有脊索、神经管和鳃裂,在分类学上处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中间过渡类群——原索动物的全索类,也称无头类。

哪些鱼有特异功能?

【会发声的鱼】康吉鲤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鳃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会发电的鱼】
会发电的鱼 有些鱼类的身体都能发电,它们放出的电压,竟比我们生活用电的电压大好几倍。具有发电能力的鱼约有500种之多,如电鳝、电鲶、电鳗、长吻鱼等。
各种发电的鱼,它们发出的电流强弱和电压高低都不同。电鳐身体又扁又园,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活像一把团扇。生活在非洲尼罗河的电鲶,身体只有1米长,却能发出350伏的高压电。
【会发光的鱼】有些鱼类发光,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光。
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
【会爬树的鱼】攀鲈栖息于静止、水流缓慢、淤泥多的水体。当水体干涸或环境不适时,常依靠摆动鳃盖、胸鳍、翻身等办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或者潜伏于淤泥中。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故离水较长时间而不死,当水体缺氧、离水、或在稍湿润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较长时间。攀鲈以小鱼、小虾、浮游动物、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为了捕食空中昆虫,常依靠头部发达的棘、鳃盖、胸鳍等器官攀爬上岸边树丛。
【会飞的鱼】燕鳐鱼 体长而扁圆、略呈梭形。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400~1500克。背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渐变细,腹面甚狭。头短,吻短,眼大,口小。牙细,上下颌成狭带状。背鳍一个于体的后部与臀鳍相对。胸鳍特长且宽大,可达臀鳍末端;腹鳍大,后位,可达臀鳍末端。两鳍伸展如同蜻蜓翅膀。

鱼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鱼有鳔,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说生活在水中的鱼也会溺死,这是真的吗?

虽然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却是事实。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这样,鱼在游动时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动,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不过,当鱼下沉到一定水深(即“临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压力会使它无法再凋节鳔的体积。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来了,并最终因无法呼吸而溺死。虽然,鱼还可以通过摆动鳍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话,这样做也无济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鱼类,由于它们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它们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如果我们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快速弄到“临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体内部的压力无法与外界较小的压力达到平衡,因此它就会不断地“膨胀”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时,它甚至会把内脏吐出来,“炸裂”而死。

鱼鳍的作用

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胸鳍和腹鳍: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若失去,鱼不会转弯。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鱼鳍还有感知水流的作用,故不能失去。
九肚鱼:
九肚鱼的学名叫龙头鱼,属狗母鱼科,又名狗母鱼、虾潺、豆腐鱼、狗吐鱼、狗奶、水龙鱼等。为何又将龙头鱼称为九肚鱼呢?说起来还颇有点意思。把龙头鱼称为狗母鱼(或狗吐鱼)是广东师傅的常见叫法,或许是由于饮食行业上称狗母鱼、狗吐鱼太难听的缘故,再加之广东话中“狗”的发音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九”,“母”、“吐”,又与“肚”的发音相近,于是厨房里的师傅便将其称之为“九肚鱼”了,而九秃鱼、九兔鱼等叫法则是在九肚鱼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误传而来。

九肚鱼体长而侧扁,一般约为15~26厘米,重约75~150克。头大,眼小,口裂颇大,两颌牙密生,牙细而尖锐。鱼体柔软,大部分光滑无鳞,唯侧线上有一行较大的鳞直抵尾叉,头及背面线为棕色,腹部为乳白色,背鳍1个,仅有鳍条而无鳍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胸鳍和腹鳍发达,约等长。尾鳍三叉形,中叶较短。九肚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均有出产,其中以浙江省的温州、台州和舟山近海以及福建沿海产量较多,其渔获期以春季为主。九肚鱼属“见光死”鱼类,捕捞离海后上岸便死,还因其体内含水分较多,不易贮存,所以以前多加工成盐干制品,即“龙头烤”。

㈩ 鳗鱼的养殖技术

鳗鱼的养殖技术

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下面,我为大家分享鳗鱼的养殖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鳗苗放养

鳗鱼苗种培育就是把鳗苗养成10克以上鳗种的生产过程。这一阶段需要经过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等三种不同类型池塘的培育。鳗种是成鳗养殖的基础,鳗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成鳗养殖的好坏。因此,要发展养鳗生产,首先必须抓好鳗鱼苗种的培育。

为了保证鳗苗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做好上述一切准备工作外,还需抓好以下几个生产环节。

一、鳗苗放养密度

由于养殖方式不同,鳗苗的放养密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止水式池放养密度以150~300克/平方米,流水池以500~1000克/平方米为宜。以低密度放养成长较快,成活率高。

二、鳗苗放养时间

由于鳗苗在水温15℃以上才能正式开始摄食与生长,所以露天池培育鳗鱼苗种,以自然水温达到13℃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这样,鳗苗经过短期暂养适应环境后,当水温上升时即可开食驯养。在广东、福建的鳗苗放养时间在3月初左右。

有加温条件或有温水供给的养鳗场,鳗苗的放养时间应尽量提早,这样可以延长饲养期,提高鳗种的产量和质量。

三、鳗苗的计数和过秤

为了控制鳗苗的放养密度,在放养时必须计数,算出每个一级池放养的重量、规格和尾数。具体做法是:先将网箱内的鳗苗轻轻搅匀,然后随机取样2~4次,每次称取50克,放在鳗苗捞海中用小碗或小勺过数,然后求出平均规格。最后算出每千克鳗苗尾数,从而得出平均规格。

四、鳗苗对环境的适应

鳗苗经长途运输,处于疲劳状态,加上运苗容器内温度与池水温度差距过大(特别是加温培育池),故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具体做法是:将鳗苗箱置于池边,逐渐用池水淋鳗苗箱,待鳗苗体温接近池水水温(一般不相差5℃)时才将其放入事先置于池中的网箱内;如果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可先将尼龙袋连苗放入池中,待袋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拆袋将鳗苗放入网箱内。鳗苗一般暂养30分钟~1小时(开增氧机),待活动正常后撇除死苗、污物,分别过秤、计数放入各个鳗苗培育池内。

五、鳗苗消毒

鳗苗体质娇嫩,在采捕、暂养和运输中容易擦伤而感染水霉菌和细菌性疾病。因此,在放养时必须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为药浴,一种是用容器进行药浴,一种是全池泼洒药浴。

消毒步骤与方法:用容器药浴时,一般在大水缸中进行,故又称缸浴。具体做法是,先在缸内盛清水300~400千克,然后按药物用量比例,先溶化在少量水中再倒入缸内,并开启曝气机进行曝气,不断搅动水,使药液均匀分布,然后称取5千克左右鳗苗连篰一起浸入药液中药浴10~15分钟后,即可取出鳗苗放养。全池泼洒药浴在傍晚进行,把药物溶解后直接泼洒在一级池中,开增氧机搅水,使药液均匀分布。

消毒药物与浓度: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次甲基蓝和食盐等。

消毒时间:容器内药浴在鳗苗下池前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在鳗苗下池后的当天傍晚进行。

露天止水式

露天止水式养殖是中国的主要养殖方式。鳗场的规模以50亩为宜。养殖设施主要包括鳗池、注排水系统和附属设施。利用江河、湖泊、水库及地下水等作为水源。一般每天仅交换池水的1/10~1/7。主要依靠浮游蓝藻和水车或增氧机增氧,以改善水质。其优点是建池成本低、耗电省。缺点是产量较低,一般亩产仅1000~2000千克。

1.养殖设施

⑴鳗池规格

鳗池可分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和成鳗池四种。鳗场中这些池子的比例分别为2:8:15:75,即一个50亩水面的鳗场,一级池1亩,二级池4亩,三级池7.5亩,成鳗池37.5亩。这些池子的用途及规格如下。

一级池:用于鳗苗引食训练,并将鳗苗养到0.2克左右。面积为50~60平方米,池深0.8~1.0米,水深0.5~0.6米。

二级池:饲养体重0.2~2克鳗种。面积为200~400平方米,池深1.2~1.5米,水深0.8~1.0米。

三级池:饲养体重2~20克的鳗种。面积400~800平方米,池深1.4~1.5米,水深1.0~1.2米。

成鳗池:将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养成150~200克的食用鳗。面积800~1200平方米,池深1.5~1.6米,水深1.0~1.2米。

⑵鳗池形状与结构

各级鳗池的形状以圆形或正方形切去四角为好。根据鳗鱼善逃、难捕和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特点,在结构上必须具备防逃、易捕和注排水方便的功能。池壁有用块石、砖浆砌,混凝土现浇和混凝土预制板拼切三种形式,四周池壁垂直光滑,壁墙高0.8~1.6米,壁顶用盖板“压口”,盖板伸向池内5~10厘米,堤面要高出水面0.3~0.5米。池底有锅底形和平底形两种,要求坚硬、不漏水。底铺20厘米厚石渣,耙平压实后,再铺5厘米黄沙密缝,一级池还应用水泥砂浆抹底,以便收苗。锅底形的排水中设在池底中央最低处,平低形池底向排水口倾斜,进水口和排水口交叉相对。注水口设在池壁顶上,高出池塘最高水位20~30厘米,并伸向池内30厘米左右;排水口设在注水口对面,外围有三道闸门;第一道网闸起防逃作用,用不锈钢网或聚乙烯筛绢网,其网目,鳗苗池为1~1.5毫米,鳗种池为1.5~2毫米,成鳗池为2~4毫米。第二道板闸或暗箱,底部悬空,压出底层污水。第三道板闸,起溢水作用,使鳗池水位保持恒定。

鳗池对水质要求很高,不仅每个池子要求注、排水系统分开,而且整个鳗场的注、排水水源也必须严格分开。否则,会因鳗鲡粪便及大量微囊藻死亡而引起自身污染,导致鳗鱼严重死亡。

⑶食棚

鳗鱼喜欢在阴暗处摄食,应在向阳背风的池边搭设食棚(包括食台、食场和荫棚)。食台是90厘米×45厘米×20厘米的长方形框架,框底绷一块网目大小能让鳗种自由通过的尼龙网片;食场设在食台下面水底,上面铺设石渣或螺壳,要求结实平坦;食台上方搭荫棚。

2.鳗鱼养殖

⑴鳗种培育

鳗种培育是将体重0.1~0.2的白仔鳗养到体重10~20克的小鳗的过程,第二年大部分鳗种可以养成食用鳗上市(150~200克/尾)。鳗苗养成鳗种一般分三级进行。各级鳗池放养规格和密度分别为:一级池每平方米放养0.1~0.2克的鳗苗0.2~0.3千克;二级池每平方米放0.3~2克的鳗苗 0.3~1千克;三级池每平方米放养2~20克的鳗种0.5~2千克。

鳗苗选择: 优质鳗苗要求头阔吻钝,规格整齐;游泳活泼,体无创伤,体色光洁呈玉白色;肌肤丰润,机体健壮,无病原寄生。规格为每公斤6000尾左右。

鳗苗放养: 放苗时间为3~4月,水温20℃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放苗前应先将培育池和鳗苗进行药物消毒。培育池的消毒方法与家鱼苗种池相同。放养密度按一级池的要求进行。

摄食训练: 摄食训练是养鳗成败的关键技术,约需训练一个月时间。鳗苗下塘后第一周,应设法使鳗苗由分散摄食转为集中摄食。一般从傍晚开始,使用丝蚯蚓作诱饵,将养净的丝蚯蚓散投在食台上,每日投喂4~5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的20~40%。同时在食台上方挂一盏15W的电灯,把鳗苗引到食台周围,集中摄食。也可以日间在食台上方搭蓬遮阴,造成一个阴暗环境,同样诱使鳗苗中摄食。一周后如大部份鳗苗都被引上食台摄食,表明集中摄食训练已获成功。然后逐渐往后推迟投喂时间,最后完全改在白天进行。从第2周开始,应逐渐减少丝蚯蚓投喂量,增加蚌肉、猪脾或鲜鱼等鲜饲料的肉糜,每日投4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的10~15%。15天以后,逐渐将丝蚯蚓或肉糜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并逐步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1个月后,即可全部改用鳗苗配合饲料,每日投喂两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5~8%。配合饲料要加水充分揉和,有条件的还要加入适量油脂。饲料拌好后要马上投喂,防止α-淀粉裂化,影响粘合性。

分级饲养: 鳗苗在饲养中由于个体间争食能力强弱不一,造成个体大小差异很大,因此每隔20~30天就要将不同规格的鳗苗分养,分养前应停食一天。因鳗苗个体尚小,头几次分养可用密眼捞海在食台下捕捞,将先上食台的健壮苗优先分出;以后随着个体逐渐长大,可用广东鱼筛或不同网目的无节结网进行分选工作。分选后用痢特灵药浴,即可按级分养。各级苗种池的放养规格和密度如上所述。鳗鱼分养后配合饲料日投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鳗苗饲养到11月中、下旬时,大部分个体可长到20克左右,可作为鳗种放入成鳗池养殖。

水质调节:培养和管理好鳗池水质,是养鳗高产的可靠保证。

主要措施是:

①培养微囊藻,增加水中溶氧。 由于鳗池水中的溶氧来源主要依靠蓝藻中的微囊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因此,当池水中的微囊数量少,透明度过大时,应从附近池塘中捞取微囊藻种,放入鳗池,并施硫酸铵,每亩1.0~1.5千克,连续2~3天,进行强化肥育,使其迅速繁殖、生长。

②掌握好水色。 池水要保持浓绿钯,透明度以25厘米左右为宜。当水色由浓绿色变成淡绿或淡黄色,或透明度大于25厘米时,应及时追施硫酸铵,每亩0.5~1千克,连续2天。当微囊藻过多,水色过浓,透明度小于15厘米时,应注入新水,使透明度提高到25厘米左右。

③及时除虫。 浮游动物是微囊藻的大敌,尤其是轮虫影响最大,为限制轮虫繁殖,可在鳗池中搭养一定数量的鳙鱼,一般每亩可搭养2龄鳙鱼10~20尾。若浮游动物仍然繁殖过快,则可用晶体敌百虫泼洒,使池水呈0.5~1ppm浓度。

④适时开机注水。 为改善鳗池水质状况,还应安装水车式增氧机增氧,开机时间可参照家鱼养殖部分。同时,每天应换水1/10~1/7,换水时,应将池水中的残饵、粪便排出池外。

⑵成鳗养殖

成鳗养殖是把体重20克以上的鳗种养成体重150~200克的商品鳗的生产过程。成鳗养殖有专养和混养两种形式。

池塘专养: 就是在池塘中高密度单养鳗鱼,一般露天池亩产1000千克以上。

鳗种放养: 鳗种放养前,应对鳗池和鳗种进行药物消毒,然后才能放入鳗池饲养。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水温13℃以上时进行。放养密度视产量指标、鳗池条件、鳗种规格和养殖技术等因素确定。一般亩产1000千克以上的放养量为鳗种规格20克左右,亩放150~200千克;规格50克左右,亩放300~400千克。半流水池塘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放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3~5千克,设备良好的流水池每平语词米可放10~15千克。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喂饲料、轮捕轮放、水质管理、鱼病防治等内容。

投喂饲料枣养鳗饲料有新鲜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类。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原则。每天上午9~10时投喂一次,在水温25℃的日投饲量,配合饲料为存塘鳗总重量的2~5%,新鲜饲料为10~15%。早春或晚秋水温较低,或水温超过30℃的时候,日投饲量可酌情减少。一般要求投下饲料20分钟内吃完为度。鳗料搅拌要均匀、柔和。搅拌好就要立即投喂。

轮捕轮放枣鳗鱼在饲养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差异很大,必须采取分期放养,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等措施。一般每隔一个月左右分级分稀一次,使同池鳗鱼规格整齐,密度合理。3月底放养的鳗种,6月初已有部分达到上市规格,即可进行第一次捕捞;6月份以后,水温升高,鳗鱼欲旺盛,生长快,至7月下旬可进行第二次捕捞,捕捞后立即补放鳗种;9月初又有相当数量达到上市规格,进行第三次捕捞;11月中旬进行清塘捕捞,将未达到上市规格的留作翌年春放鳗种。分级分稀前1~2天就要停止喂食,并要更换池水,实行原池吊水,使鳗鱼排空肠胃内食物,再用光滑鱼筛进行选别。操作要小心细致,防止损伤鱼体。

水质管理枣水质管理措施可参照苗种培育阶段的做法。

池塘混养枣在养殖四大家鱼的鱼塘中混养鳗鲡,有不投鳗饲料和投鳗饲料两种方式。前者每亩搭配15~20克的鳗种50~100尾,鳗鱼以鱼塘中的野杂鱼虾、底栖小动物和饲料碎屑为食,年终可捕获体重150~200克的食用鳗10~15千克;后者是进行高密度混养,每亩搭配15~20克鳗种1000~2000尾,每天投喂一次鳗鱼饲料,投喂量为鳗鱼总体重的1~2%。鳗鱼还可兼食池塘中的野杂鱼虾和底栖动物。年终可捕获食用鳗150~300千克。这两种混养方式均已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普遍推广,使鱼塘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土池养殖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养殖户大量在土池中进行鳗鱼养殖,均获得高产高效。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一般每亩产800~1000千克。现将鳗鱼土池高产高效养殖决窍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与消毒

养殖鳗鱼的土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不宜过大,在土池的四周种植0.8~1米宽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等,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样既可防止鳗鱼外逃,又可遮阴,利于其生长。

放养前应挖除土地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鳗种下池前10~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25千克清池消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然后在鳗种下池前5~7天注水0.6~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最后施基肥,一般每1000平方米泼施腐熟猪牛粪300~400千克,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鳗种,使其下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15天左右将池水加深至1.5米。

二、鳗种处理与投放

鳗鱼生长的适温为20~28℃,水温在12℃时开始摄食,因此投放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投放前,先将鳗种包装袋放入水中浸泡20~30分钟,以适应水温,袋内外温差小于5℃时才能拆袋,然后用小水盆向袋内倒入2~3盆池水,使鳗种从高溶氧状态逐步适应低溶氧状态。同时,投放前还应进行鳗种消毒,每50千克水用食盐0.75~1千克浸洗鳗种15~20分钟。

投放的鳗种要求体色青灰、肌肤丰润、富有弹性、游泳活跃,同池鳗种规格要整齐一致,否则因鳗鱼间的相互争食会影响到个体弱者的摄食。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可投放4000~5000尾20克左右的鳗鱼;50克左右的可投3000~4000尾;100g左右的可投放2000~3000尾。同时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混养鳙鱼50尾、鲢鱼30尾、罗非鱼200尾,一方面可滤食浮游生物,食净鳗鱼排泄的'粪便,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增加鱼产量。

三、饲料种类与投喂

鳗鱼人工养殖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市上有售),并在每50千克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维生素a、b、c、e)50~60克、鱼肝油1.5~2千克(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上应停供鱼肝油)。幼鳗适当少加,成鳗多加。若暂时缺少专用饲料,可用小杂鱼、畜禽内脏、蚕蛹等动物性饲料绞碎拌面粉代用,其粗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

鳗鱼是肉食性鱼类,贪食。投喂时要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即保证饲料的质量。调制好的饲料要软硬适度(加水量为1.2~1.3倍),新鲜洁净,不能变质腐朽。定量:即投喂量要根据鳗鱼的规格、摄食、消化及天气、水温、水质状况适量投。一般日投饲量为鳗鱼体重的1.5%~2.5%,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定时:即鱼体规格小、密度大,每日上午8时、下午4时左右各投喂1次;鳗鱼规格在100克以上,每日上午8时~9时投喂1次即可。定位:即饲料投放在固定食台上,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设置2~3个食台。

四、日常管理与防病

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鳗鱼活动与摄食状况,雨后检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鱼。平时每10~15天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7天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同时注意使pH值在7~8.5之间,pH值过高时应换入新水,过低则每1000平方米用15~20千克生石灰调节。

温流水养殖

温流水养鳗是较先进的养殖方法。要求将水温控制在鳗鱼最适水温(27℃上下),并进行流水养殖。其优点是鳗鱼病害少,生长快,单产高。一般2月初放苗,当年就可全部养成食用鳗,亩产15000千克左右。缺点是基建投资较大,养殖技术性强。这种养殖方式因水源不同,可分为工厂余热温排水养殖和室内循环过滤式养殖两种。前者利用工厂余热温排水,可以节省能源,结构较简单,养殖成本较低;后者用锅炉加温,池水循环利用,需配建生物过滤池,结构比较复杂,一次性投资较大。

余热温流水养鳗均要求尽可能利用地形高程建造鳗池,以便能自动注、排水。由于池水用过后立即排出场外,因此一般都在露天操作。其主要设施有:冷水和热水管、调温池、养鳗池和排水管。

循环过滤式养鳗场,一般都在室内操作,并配有生物过滤池。温流水养鳗场的规模一般为1~2亩。每只池子都是水泥结构,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池深1.2~1.4米,蓄水1.0~1.2米。池呈圆形或正方形切除四角,圆池池底呈锅底形,排水口设在池底中央,由两个半圆形的排水墩及墩两侧的三道闸门组成。方形池池底平垣,并向排水口倾斜。其他设备要求和饲养管理方法与露天池大致相同。

水质管理

“水”是鳗业的命脉,搞好水质管理,是高温季节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

1.人工降温法。把水温降下来,不靠“空调”,不用“电扇”,用人工的土办法也可以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其做法是:1、在精养池的上方,加盖一层黑色的遮阳布,那遮阳布既可以通风透气,又可以阻挡阳光直射,增添了水面清凉度,这样做水温可以降低1~2℃左右。2、提前排污换水。正常排污换水,都是在上午8点,高温季节可以提前到早上6点,因为夜间的水体相对比白天凉爽,趁水温低的时候,就进行排污换水,这样做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3、提高水位。高温季节,不管是土池也好,精养池也罢,一律把水位提高到最高界线。水位高,水体空间大,温度上升慢,也是降温的好办法。4、加大换水量,当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利用机井或深水井向池中补充一些凉水,也能明显收到降温效果。

2.洪水排除法。高温季节也是暴雨频繁季节,养鳗场经常因为洪水进池,引起鳗鱼中毒,发生虫害、烂鳃等诸多疾病发生,如何避免洪水进池:1、凡是下暴雨,采取不喂料、不排污、不换水,宁可少喂一餐,不可冒险使用洪水。2、池中进了少量洪水怎么办?一旦池中进了少量洪水,用高锰酸钾1.5ppm调节水质,或用生石灰15~20ppm改善水质,也可以用净水宝3ppm,净化水质。3、调整改变排污换水时间,错开与洪水直接接触的机会。洪水时期,有时可以提前排污换水,有时也可以推迟排污换水,不受常规限制,尽量避免洪水进池。4、大量洪水进池怎么办?一旦池中进了大量洪水,首先要停止喂料,然后用海中宝之类的水质改良剂进行净化处理,最后用高锰酸钾2 ppm+杀虫灵2#进行除虫、杀菌、消毒。

温室止水式

这种养殖方式是与露天池配套,在培育池上方搭钢骨架,覆盖塑料瓦或薄膜,并采取加温措施,使池水保持在25℃左右。各级鳗池的规格和放养密度以及饲养管理方法与露天池养殖基本相同。鳗苗饲养一个月左右就可分塘,成活率80%左右。2月下旬放养的鳗苗,饲养120~150天,可养成3~5克的鳗种,到年底可养成50克左右的鳗种,并有20~30%的鳗种养成食用鳗上市。

病害防治

鳗病防治

鳗鱼养殖中要特别注意防治鱼病。主要病害有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烂鳃病、鳗鳔居线虫病和赤鳍病等,可按常规方法进行防治。

鳃病防治

病因症状

夏季高温期,鳗鱼摄食过饱,排污不彻底,池内有机碎屑腐烂变质;暴雨导致水源变化;用刺激性很强的杀虫药频繁地杀虫等等是导致鳗鱼发生鳃病的潜伏性因素,而寄生虫导致鳃丝的缺口,极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最终导致鳗鱼鳃病的暴发。

鳗场不同、鳗鱼种类不同(指日本鳗和欧鳗),但发病鳗鱼症状基本相同:病鳗体表呈黑白相间的花斑环状条纹,有些发病严重的鳗鱼,胸鳍充血发红,肛门红肿外突,轻压鳃盖,有黄色脓液流出;解剖内脏,肝变白(有些与用药有关),胆囊肿大,胃、肠内空,外壁布满血丝,严重的腹腔内积满血水;剪开鳃盖,绝大多数病鳗鳃丝呈花白相间条纹,第二片或者第三片鳃瓣鳃丝有一大块缺损,缺损鳃丝创伤处附着一层泥巴等脏物。刮掉脏物,剪缺损处鳃丝在显微镜低倍镜下镜检,认真观察即可见呈分叉树枝状的鳃霉菌丝附在病鳗鳃上。

另外,有些鳗场由于前期寄生虫处理不彻底,鳃丝上也可能会有车轮虫(体表表皮也会寄生)或者指环虫感染。

治疗方法

对于综合性鳃病的治疗,一般是先杀寄生虫,后治鳃霉病,最后治细菌性疾病,但根据不同的鳗场鳗鱼发病程度不同,在下面全部治疗过程中,对某些步骤有适当取舍。

1.处理细菌

通过镜检或者通过用药发生的病死鳗数量判断确定鳃霉已不再是主要病原时,即可开始处理细菌。首先,“普乐康”(10%氟苯尼考)7g/连续药浴2次,每次24小时;

最后,“聚维酮碘”或者其它碘类制剂连续药浴2次,以预防病原菌二次感染。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如果鳗鱼有食欲,最好坚持投饵,但是日投饵率应控制在1.0%~1.2%之间。同时拌料时添加“Vc”1.5g/kg料,“Ve”1g/kg料,“板蓝根冲剂”5g/kg料。每次排污应彻底排干净。池内病死鳗鱼及时捞出。

养殖鳗鱼,鳗鱼发生疾病不可避免,及时正确地判断病症、确定病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就流行的鳗鱼综合性鳃病,一些用上述方法治疗的鳗场都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2.有寄生虫感染

剪取病鳗鳃片制成玻璃压片,在显微镜低倍镜下镜检,如果一个视野内有指环虫5个以上,或者车轮虫10个以上,就必须先处理寄生虫。

(1)指环虫:

用“高锰酸钾”1.5g/m药浴2小时~3小时;

然后大量换水(80%以上);

再用“灭蠕王”0.5g/m+“复方甲苯咪唑”1.2g/m,连续药浴36小时以上。

如果指环虫以幼虫偏多,用“AEZ—灭虫王”(无锡)0.5g/m+“的欧散”(厦门)0.6g/m连续药浴36小时以上。

如果在发病严重期,鳗鱼身体极度疲软,则选用“高锰酸钾”1.8g/m“杀虫灵ц”(成都)3g/立方米,连续药浴36小时以上。

在杀虫期间,鳗鱼死亡数量可能会有一些增加,但杀完虫对后面的继续治疗非常有益。另外,平常杀指环虫一般药浴要72小时以上,但考虑引起鳗鱼死亡的主要原因,药浴36小时后,镜检指环虫有适当减少或者得到控制,就可以进行后面的鳃霉处理。

(2)车轮虫:

用“高锰酸钾”1.5g/m药浴2~3小时。

然后大量换水(80%以上);

再用“蓝天使”或者“天使蓝”(络合铜)1.5g/m+“百虫杀”(甲醛浓缩液)1.5g/m连续药浴24小时即可。

3.处理鳃霉

首先,“食盐”1‰+“小苏打”1‰+“亚甲基兰”2.5g/m连续药浴2天,然后大量换水;

其次,“蓝天使”或“天使蓝”1.5g/m+“病毒净”(单链季铵盐)1.5g/m连续药浴2天(在中间1天要换水补药),(这两种药最好在晴天的早上开始使用);

最后,“安特康”(双链季铵盐)0.7g/m药浴2~3次,每次24小时。

如果鳗鱼病情恢复明显,可以考虑“亚甲基蓝”2.5g/m再用2~3天,或者用上述过程方法重新来一次。另外在鳗鱼疾病治疗中,有些鳗场实际上主要病原除了寄生虫以外,就只有鳃霉,一直处理鳃霉鳗鱼即可完全康复。

;
阅读全文

与电鳃鳗是什么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924年科幻电影 浏览:878
搞笑喜剧鬼片大全电影大全 浏览:830
电影女主是百合 浏览:913
古装电影古装电视剧 浏览:777
电影院小孩子一米二 浏览:330
四川话方言搞笑视频电影院 浏览:742
推荐经典少儿英语电影有哪些 浏览:708
农药小电影偷看美女泡温泉 浏览:597
搞笑电影粤语周星驰 浏览:945
伏地魔电影完整版国语 浏览:248
电影女主是男主老师真人名字 浏览:491
英国的电影台词 浏览:455
电影搞笑精彩 浏览:130
东北王虎到台湾上学是什么电影 浏览:628
国际上电影哪个奖项分量最重 浏览:725
一部电影赚多少钱怎么看 浏览:41
反恐精英国语电影 浏览:233
简单又好看的英语电影海报 浏览:335
生死豪情电影国语 浏览:12
金瓶风月完整版电影国语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