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88版《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你感动了吗
从八九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应该都还记得这部曾经让无数观众泪奔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即便有人没机会在电影院看到,但小时候也应该都听过或者唱过这部苦情电影中的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我的老家在镇上,按理说已经属于全国的神经末梢,但我们那里的老旧电影院,当年也放映过《妈妈再爱我一次》。父母带着小时候的我和弟弟去看,整个电影院里长时间弥漫着难以抑制的哭声。
Ⅱ 求一恐怖电影名
《传说的故乡》又叫《恶魔双胞胎》
这里先告诉大家,《传说的故乡》是一部电影,《传说中的故乡》是电视剧,一共八集,类似于韩国的《聊斋》。后者我还没看,大家上迅雷时不要找错了。
剧透剧透:姐妹两个,姐姐素妍跟母亲关系好一些(好像是因为经常陪伴母亲的是姐姐),妹妹孝珍则更招人疼一些,更多人爱。后来素妍订婚,未婚夫则更喜欢孝珍。素妍一直很嫉妒孝珍,这下火上浇油,就想害死她。她设了个什么圈套没太看懂,反正最后两人一起掉下水,母亲这时正好赶到。但是母亲没有办法两个一起救,她大概是觉得姐姐更可怜吧,后来说“素妍太可怜了,我没有办法不选择她”,于是救了素妍。但是她救错了,因为她救的是带着订婚手链的女儿,而素妍正好把手链给孝真带。
孝珍昏迷了十年,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是素妍。而此时素妍的鬼魂也醒了,开始报复当年害自己落水的几个人。未婚夫一直想着孝珍,后来开始爱上醒来的素妍,觉得她越来越像孝珍(废话本来就是一个人)。但是最后他发现了真相,而素妍的鬼魂追着孝珍和母亲,重现当年一幕。这是母亲选择了素妍,和她一起沉入水中,平息了她的怨气。
故事情节有点像《灰姑娘》哦,而且我挺雷的是介绍里一直说姐妹两个爱上同一个男人而发生的悲剧。我喷!鬼扯啊十年前三个都是小P孩儿,懂什么啊~~~姐姐嫉妒妹妹可能是觉得大家都更喜欢她吧,与其说是爱情之争,我觉得亲情更重要些。姐姐怨恨了这么多年,无非也就是连最疼自己的母亲关键时刻也放开了自己的手。
我比较感动的一个镜头是,结尾孝珍和素妍的鬼魂在水里,母亲一手拉一个,镜头在十年前和现在切来切去,当年母亲放开了素妍的手(她以为是孝珍),现在素妍问“妈妈你这次会选我了吧”。母亲最终抱着素妍的鬼魂沉入水中,“妈妈来晚了,放了孝珍吧”。素妍满足地笑了。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2004年,车臣武装分子劫持了俄罗斯一所学校学生家长400多人的著名事件。共有100多个大人和孩子死在学校里。我想说的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则报道:第一批交换人质的时候,有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恐怖分子只准她带走一个,要么就三个都别走了。在枪口下,母亲无奈,含着泪抱着还不会走路的小一点的孩子往外走。大女儿拉着她的衣角哭着说妈妈你别扔下我。母亲狠狠心把她推倒,带着怀里的孩子逃了出来。
当然最后大女儿也获救了,在双方开火后另一个家长把她带出来了,险些就丧生在枪火中了。
我想说的不是母亲有什么错误,不到万不得已没有母亲愿意做这种选择?如果可能我相信她宁可自己留下当人质也要让两个孩子都安全送出去。但是恐怖分子不给她这个机会,枪口下只能选择一个。而一般人都会选择那个更弱小的,毕竟当时如果留下的是还不会走路的孩子,那么他连以后逃出去都不可能了。
但是我想知道大女儿是怎么想的。她心底会不会怨恨母亲和弟弟?毕竟在生死关头母亲放弃了她。按道理说不应该恨,但是感情不讲什么道理。就算她不表现出来,这根刺会不会一直扎在那里影响她一辈子。这根刺会不会也一直扎在母亲和弟弟的心里让他们终生愧疚?如果女儿死了,母亲以后又怎么面对小儿子和自己?母亲固然没有错,女儿又何其无辜?
有的时候我们做选择是情势所迫,没有对错。但是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总有人会受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人为地出现这种迫不得已选择的情形。
我庆幸自己还不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否则我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Ⅲ 电影《卫生间的圣母像》
在风和日丽的早上,在工作的男主阿宏站在大楼的楼顶,朝着地面吐了一口痰,并感叹道:“风真大啊!”
赶着收工的阿宏突然晕倒住进了医院。第二天他接着工作,同事问他:“你打算今后怎么办?要一直工作吗?”“附在大楼上擦玻璃的我们就像虫子一样”他回答道。
“虫子啊.....”同事有点疑惑的感叹道,“那就让我们一起变成虫子吧!”
阿宏的前女友性感、聪明、漂亮,在男主擦玻璃时偶然的看到了他,并让邀请他去看自己个人作品展,这时男主的内心很尴尬,心情很复杂,只想快点结束工作,便应付的回答。
骑着摩托回家的路上,阿宏会想起和前女友相遇的场景:大家在一起裸体写生,她的画里有模特,而他的画里只有她。
“我和工作哪个重要?”“我和你妈妈掉水里了你先救谁?”
想必这样的问题是很多女生都问过自己的男友,对方的回答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就会耍脾气,自己的全能自恋感受到了威胁。当女友问:我和画画哪个重要的时候,男主毫不犹豫的回答道:“问出这样问题的人太差劲了!”
几天之后要去医院去检查报告,阿宏请求青年男女友装作自己的姐姐,他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想要装作和家人一起来医院的样子。
然而前女友并没有安慰阿宏,也没有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只是反问道他有没有看自己的画展,觉得自己的画怎么样?阿宏认为很好,但回复很平常,也许就是这种很平淡的回答热闹了前女友,扭头就走。阿宏上前询问缘由时,前女友终于忍不住发火:“我的画是怎样的你都无所谓吧?反正你也觉得我画的很一般。即使我的话很一般,你比我有天赋,但是我也受到了别人的肯定(前女友得的奖是当年阿宏一心想要赢得的奖项);比起你我更有画画的决心。”之后气呼呼的走了。
要么身份设定是“前女友”呢,整体行为真是配得上这个“前”字。
就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时,碰巧看到高中小萝莉和一个成年男性吵架,埋怨对方把自己的校服弄破了,毕业前都要穿的,当对方询问父母联系方式并且联系父母,承诺会做出赔偿时,小萝莉拒绝了,大声怒吼:这种事情跟父母有什么关系吗?”
音乐暗示小萝莉也没有完整的家庭关系,也为体会到原生家庭给予的爱和温暖。
阿宏给了小萝莉一万日元,让她扮演自己的妹妹。医生告诉阿宏他得了恶性肿瘤,大约只有三个月的寿命。
小萝莉表现的很轻松,完全不把死亡看在眼里,并提出要和阿宏一起寻死的建议,“比起活着还是死了更轻松!”
阿宏并不想死,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显得有点无所适从,于是决定去club潇洒一把和妹子调侃。
第二天清晨阿宏迷呆呆的蹲在路边,男男女女相互低语的声音突然停止,有一名男性上班族跳楼自杀,刚好坠落在自己的不远处。
本来自己就离死亡不远,身边又刚好有自杀的人出现,此时阿宏更加觉得抑郁和绝望,也不知道该怎么利用这三个月的生命,也许慢慢的等死、把时间一点一点的浪费掉也是一种享受时间的方式。
小萝莉每天给家里人做饭,忍受脾气暴躁的母亲,还要给痴呆的婆婆洗澡,终于忍受不了的她,无处发泄自己的情绪,只能疯狂的奔跑在空旷无人的操场上,直到自己累趴下。
医院里同样也得癌症的小朋友送了阿宏一张画,但是他扔进了垃圾桶,小朋友男难过,因为自己只画了一张。内心感到很内疚的阿宏画了整整一本图画送给了小朋友。 小男孩和母亲都对阿宏的才华感到既惊讶又佩服。受到赞美的阿宏心里有了一丝温暖的安慰。人生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
感到很苦恼的小萝莉来医院找阿宏,和他一起买完金鱼回去的路上碰见了前女友和有能力的作家在一起了,并对自己说出了蔑视的话语,阿宏只是沉默,不知怎样回答;小萝莉很不客气的给予了回击:“请问你是故意穿那样丑的衣服吗?”(花哨、不伦不类的搭配,从内到外都显示着自己想要炫耀的东西,长相和内心都体现在了着装上)
小萝莉把买来的金鱼倒在了泳池里,和金鱼一样自由的游动着。
很唯美的镜头.......
阿宏的内心也像套在牢笼里一样,其实把自己禁锢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自己内心的障碍。
回到医院,小男孩和妈妈邀请阿宏一同去教堂祈祷;在教堂里看见了圣母像。小男孩的妈妈问道为何圣母玛利亚神情安详的抱着自己死去的孩子?
此时圣母玛利亚的形象消无声息的刻在阿宏的潜意识中。
原本生命只剩下半年的小男孩在积极治疗和家人乐观的心态感染下,生命撑过了一年。有的时候遇到人生巨大波折时,我们也会问:问什么会是我?为什么?在自己无辜的孩子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时,妈妈也经常这样问自己,但是她很快就明白过来这样抱怨是毫无意义的......
但事与愿违,小男孩还是没能挺到最后。这时小男孩的妈妈请求阿宏能够给她她一张小男孩的肖像画,阿宏以“我只会画涂鸦”的理由拒绝了。
乐观的小男孩也离开了人世。自己也更加绝望,明知道是死亡,但又不想接受,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就要死去,更不想浪费时间;越不想浪费时间,越把时间都浪费了,因为自己内心的难受和倍受煎熬,让时间都耗费在了“为什么是我”上。
一天晚上,小萝莉和阿宏在学校泳池玩耍,发生了一次争吵,在萝莉的逼问下,男主失声痛哭,并展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面对死亡的无奈、无助与脆弱,“既不甘心、痛苦、又丢脸”。
小萝莉在泳池中把自己的初吻献给了阿宏,告诉他“你要负责,这是我的初吻”,表示希望他过下去吧,一定要活下去。
如梦方醒的阿宏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死去,不能这样一事无成的死去,于是在医院卫生间的天花板上作画,“净化和升天,这是将死之人对世界最后的挑战”!
电影编剧之一手冢治虫也是身患胃癌,此次创作灵感也是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手冢治虫在生病期间的活动范围除了病房之外就是卫生间了。
小小的卫生间,让自己的思绪也不停的翻滚着;看似面对一切事情毫不在意的自己,其实很在意,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密闭狭小的空间里透射了出来:其实我也渴望爱。
泳池里一条死了的鱼🐟,预示着死亡。
病友看见小萝莉在跟护士打听阿宏的下落时,告诉了她阿宏已经走了,但是他留下了最重要的东西。
小萝莉看见了卫生间的圣母像----自己化作圣母的形象怀抱着阿宏,神情安详的抱着死亡的阿宏,使他“净化和升华”。
情绪崩溃的小萝莉拿起刀刺向自己的胳膊,并问病友:“怎样才能死掉?”
小萝莉难过边哭边漫无目的的快速奔走。
不知不觉来到了荒无人烟的道路,想起了留在病友相机中阿宏说起的话.......
弗洛伊德所说的两大原始欲望-----性欲和攻击欲。从病友身上就能看出这点,阿宏在呕吐时,给他情色图片用以“转换心情”。
临死前作画也许是出于对拒绝小男孩母亲请求的愧疚和后悔,也许是当时自己去接父亲不支持自己画画的悔意,也许是对小萝莉的爱意的表达方式。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主题体现的是“向死而生”,也对,也就是当人们越接近死亡时,才能越体会到生的意义。
此电影编剧手冢治虫更想表达的,并且贯穿整个电影的精髓------“对生命的尊重”。
都说“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我们每天都努力,努力生活,努力学习,也都是为了成为美好的一部分。 生活中也不缺乏美好,缺的是知道什么是美好,并且对美好的执着。
我更喜欢吴军博士在自己文章中表达的那样:
“很多人都问我能否抽出时间聊一小时或者帮个忙,我通常头回绝,这并非不给面子,而是时间真的很有限,很随意的跟我要一小时时间,实际上是要走我一部分生命。”
凯文凯利也讲道:有生就有死,这是我们宇宙的基本规律。
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无限的知识和信息传递下去,就是完美的了。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度过美好的一天,不再纠结于过去的痛苦,以至于丢掉现在的美好。
Ⅳ 你看过哪部电影,哪段故事让你哭了
《妈妈再爱我一次》是我小时候看到的电影。在这个电影里,妈妈要离开了,孩子抱着妈妈在哭。我看到的时候也跟着哭,因为我小时候,爸爸打妈妈,把妈妈打跑了,我也是这样追出去,抱着妈妈的腿,请求妈妈不要走。妈妈看到我哭了,跟着我回来了。趁着我睡觉的时候,离开我了,永远地离开我了,是离家出走!
我能记住的,就是这几个,当然,也是有其他的,只是印象没有那么深,不过,很多电影都是很有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无论是爱还是情,只要能留在心中,用在行动上,那就是好!你觉得呢?
Ⅳ 找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小男孩一个人在家思念已故的母亲,抱着她的衣服跳舞,想象妈妈还在自己身边
不很感人的电影,小男孩一个人在家思念一故的母亲,抱着他母亲的遗像来哭诉说,这说明他对他的母亲感情很深,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电影的名称叫做可怜的孩子
Ⅵ 谁看过{父母的爱}这个电影。就是学校让看的。谁能说一下大概内容。
摘要 这部电影讲述了3个流浪儿被人收养,收养的是一农户,这农户把他们三个抚养成人,个个接受教育,成为栋梁.像这个农户,他们虽然不是亲生儿女,却把他们当亲生儿女来养.想想看,人群中有善意的人,爱护儿女的人还是不计其数的.
Ⅶ 影片《唐山大地震》中那个小女孩(方登)主角是怎么活下来的
方登没有被压死,地震过后,方登被当成尸体搬出来,接着下大雨把她浇醒了。
剧情——
地震过后,唐山一片混乱、充满哀鸣,所有幸存者开始寻找家人,很多都抱着从废墟里挖出的死去家人遗体痛哭。方家之主方大强因跑回住宅楼试图营救两个儿女方登和方达而丧生,其妻子李元妮继续试图拯救被埋在残骸下的两个孩子,但由于姐弟俩均身处水泥板两边,导致市民只能撬起一头并救出一个人。
希望两个孩子都得救而苦苦哀求的元妮无法选择,绝境之下眼看着其他人刚要离开而嘴巴说出“救弟弟”,这句话被压在底下的方登听在耳中。当解放军前来援助时,疲惫的元妮和方达被解放军接到城外,而方登从废墟里被挖出后,下起了大雨,之后她从昏迷中醒来,无处可去的她被解放军营救。
(7)孩子抱着死去妈妈哭的电影扩展阅读:
《唐山大地震》剧情简介——
1969年,卡车司机方大强在祈祷中迎来了自己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和方达。妻子李元妮差点因为难产送命,好在母子平安,一家人欢喜地离开医院,从此过上普通却幸福的生活。时间走到1976年,唐山这个中型工业城市,一家人虽然只拥有很小的空间,却温馨和睦。
姐姐方登明显比弟弟方达要活泼,方大强经常出门在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姐弟俩都特别高兴。7月的一个傍晚,方大强回到了自己的家,在社区外的马路上,方大强和元妮躲在卡车上亲热,突然——地震了。
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