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电影保护月是什么意思

电影保护月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11-19 08:01:28

①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学的雅与俗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问题,其实就是艺术的雅与俗问题。阳春白雪是高雅的,下里巴人则是通俗的。

文艺作品是适应人们的精神需要创作出来的。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一个需求理论,说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个理论解释起来有点麻烦,我们可以把人的需求简单粗暴地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显然,文艺作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人的精神需求也是分层次,一般来说就可以分为高雅和通俗两个层次。这就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雅与俗,从字面上讲,前者指高尚美好,后者指平凡通俗。显然,通俗是低层次的需求,几乎人人都有这种需求。与之相对的,高雅就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其常常是少数人的专利。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就是一种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存在。于是,文学有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之分。

我们先说大众熟知的通俗文学。

通俗文学根本的审美特征在于通俗性。因为通俗,接地气,所以,通俗文学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所喜爱,往往具有庞大的读者群体和广阔的市场。由此,通俗文学就得了许多个别名,比如俗文学、大众文学、消遣文学、消费文学、娱乐文学、畅销文学等。显然,这些称呼是略含贬义的,但却充分体现了通俗文学之通俗性,也表明了它们作为文学市场上香饽饽的事实。

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文学确实已经成为了一种在市场上售卖的“商品”。诚然,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文学是人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方式,讲究“我手写我心”,就像公鸡打鸣,母鸡下蛋,是一种自然的行为,与商品,与市场没有关系。

但是情况已经变了,资本改变了这一切。不得不说,资本的力量真是强大,世界上恐怕没有多少力量能真正和资本抗衡的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要受到资本的影响,文学也不例外。曾经文人的骄傲,也不得不进入了现代资本运行的轨道,成为市场上的“商品”。

试想一下,市场上的商品,怎样才吸引人呢?当然是新奇的、好玩的、娱乐性的、用起来很简单的东西才吸引人。有多少人会去买个示波器分光计之类的东西呢?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文学。

通俗文学最明显的特点当然是通俗性。通俗文学的通俗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是通俗的。以宋元话本小说来说,当时的现实生活变成了民间的新闻传说,然后成为话本小说内容的基本来源,因此,爱情、公案两类作品最多。作品歌颂了市井细民为爱情斗争、追求幸福生活的历程。可见通俗文学的内容是与人民大众密切相关的。通俗文学在表现形式和语言特点上也是通俗的。其结构形式清楚明了,如章回小说就继承了话本小说的特点,通俗易懂。通俗文学的语言是在群众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来的,保留了群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俗语的大量应用,生活气息相当浓郁。当然,通俗文学的通俗性并不排斥文学性,通俗并不等于庸俗。

但是,现在的通俗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却有着一种庸俗化的趋势。表面看,现在很多通俗文学也是“贴近生活”的东西,比如青春爱情、都市职场之类。但是这里的“贴近生活”却不得不打上引号,通俗小说的“贴近生活”其实是“伪贴近生活”,创造的时候一个虚假的世界。表面上看以现实生活为基本设定,实质上却是远离了生活的幻想的东西,其创造的是一个与现实世界脱离干系的平行世界,比如极品校花、霸道总裁什么的。还有之前火过一阵的《欢乐颂》,几个财富、阶级、学识、价值观不同的女人住在一起上演的故事,也是足够魔幻的。

这就引出了通俗文学的又一大特色:富于传奇性。通俗文学喜欢趋新追奇,即使是以现实世界为设定的作品,为了使故事富于传奇性,于是就脱离了生活。通俗文学传奇性还体现在它的题材上,它喜欢写一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怪东西,比如玄幻修仙、奇幻灵异之类的。为了适应读者的审美要求,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通俗文学往往故意提高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使情节的发展以奇制胜,以奇取胜。

当然,并不是说传奇性就意味着离奇古怪、不着边际,而是要合理运用虚拟、夸张等艺术手法,通过典型化途径将生活集中概括起来,做到既奇又真,既真又奇,如此,也能取得很高的文学价值。明清时候的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传奇的色彩就很浓厚,但是我们现在将它们合称为“四大名著”,足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之高。

除了通俗性和传奇性,通俗文学的又一个特点就是娱乐性。通俗文学所担负的使命主要是娱乐,满足读者“娱心”的消费观念,使人们短暂地从烦恼琐屑的人生中超脱出来,获得心理愉悦,甚至某些作品还能带来生理上的快感。因此,惊险、刺激、悬疑、浪漫的通俗文学往往为大众喜闻乐见。试想,辛苦了一天,下班回家,有多少人还愿意去做一些费脑筋的事情呢,当然是找一些轻松娱乐的事情来做了。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娱乐性的东西就更重要的了,所以现在娱乐业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小说就是一种不错的娱乐方式,很多人的生活乐趣主要就是晚上的修仙了。

通俗文学的娱乐性给人带来极大的阅读快感。这种阅读快感对置身于高强度、快节奏以及沉重工作压力下的现代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人来说,毕竟提供了一条可供休息的途径,而且是成本十分低廉的途径。人们因此可以大大缓解其心理紧张和内在焦虑,一日不修仙,真的是浑身难受。

通俗文学的娱乐性加上通俗性和传奇性为其商业性提供了生长点,通俗文学往往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资本是逐利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资本家把追逐利润作为物质生产的根本目的,并要求精神生产一样为资本家带来利润。于是在资本的运作之下,文学也开始具有逐利性。早前,文学是不具备直接功利性的,但这一切已经被资本所改变了。

资本的逐利有时候不择手段,这导致通俗文学有时也会染上污点。有不少通俗文学作品里会掺杂一些低级、庸俗、血腥、色情等不怎么健康的成分,尽管主流舆论对此类不健康的东西持批判态度,但是“很黄很暴力”的内容确实很吸引人,因而总是具有广阔的市场,非但无法完全禁绝,反而借助互联网有着愈演愈烈的态势,但愿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不要受到毒害。

对于文学作品的评论,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按照美国文艺学家艾格拉姆斯的说法,就是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这里,我们从作品与世界的角度来理解通俗文学。

首先应当明确,通俗文学对“世界”是不忠实的。不论这个“世界”是客观的、外在的、物理的“世界”,或者是主观的、内在的、心理的“世界”,通俗文学对于“世界”总是持一种超越的态度。通俗文学不以“世界”为蓝本,它不以真实见长,不拘泥于“世界”的本来图景,不认同“世界”的本真,它所虚拟的人的“世界”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调剂、一种慰藉、一种陶醉,它甚至运用奇特的想象、隐幽的神秘和将感情推向极端等手段,向理性主义的限制发出挑战。记住,不要试图在虚幻的世界里寻找真实,有时候,作者为了讨好读者,真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需要明白,武侠小说中那些侠骨柔情、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英雄好汉;劝谕小说中那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言情小说中那些天下有情人经过种种磨难最终皆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修仙小说里那种废材男主升级打怪修炼成仙;霸道总裁爱上你然后百般宠溺过上幸福生活……这样的故事,满足一下自己的幻想就好了,别太当真。那些都是牺牲“世界”本身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而极尽虚拟之能事的人造的梦幻的“世界”的表现。从这一点来看,通俗文学其实也可以称为“逃避文学”或者“脱离现实的文学”,这是很有道理的。然而总有一些人企图在这样的作品里寻找“人生经验”,总结“成功之道”,想想也真是够魔幻的。

当然,我们说通俗文学对“世界”采取一种超越态度并不是说它完全脱离了“世界”,而是说它对“世界”采取一种扬弃、改写、添加的态度,这主要表现在它对情节的制造和安排上。一般说来,只要称得上通俗文学的,不论是武侠小说、劝谕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玄幻小说,耽美小说……其情节具有起伏跌宕、生动曲折、紧凑集中、不枝不蔓的美学原则,很少有高雅文学中的“闲笔”、“衬笔”,看起来就很爽,于是就有了“爽文”的说法。

通俗小说的某些情节来自现实的“世界”,但并不等同于现实的“世界”,是一种夸大了的“世界”。它试图用世俗化的理想来弥补人生的缺憾。从这个意义上讲,通俗文学似乎是一种富于理想色彩的文学,有着于浪漫主义文学相近的品格,所不同的是它更符合普通人的善良本性和愿望乃至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不与我们真实生活的世界充分相等的“平行世界”,一个充满想象,充满梦魇、满足人们白日梦需要的“世界”,一个能带给人快感的的娱乐世界,与儿童文学里存在的童话世界类似。

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通俗文学除了供人消遣娱乐之外就没有其他用处了呢?倒也不是。

通俗文学虽然以娱乐为主要特征,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它的思想性和教育性。鲁迅先生指出:“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

在优秀的通俗文学中,其娱乐性和思想性教育性都是统一的,并将其思想和教育意义灌注到娱乐中。比如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笑傲江湖》中的不为虚名、不为权势、不拘俗礼、放荡不羁的令狐冲,《还珠格格》里善良正义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等等,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所以人们对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赞誉颇多。

不过,通俗小说的教育意义和思想性终究是比较弱的,很多通俗小说甚至没有什么思想性和教育性可言,纯粹就是讨好读者,为其提供某种“愉悦”“快感”,满足其幻想。还是希望读者朋友不要把通俗文学里的内容太过当真,不要过度沉湎于小说中的罗曼蒂克,不然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可能会让你更加痛苦。

通俗文学我们就说到这里,下面我们来说说高雅文学。

一般说来,高雅文学的特点是高雅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世界”是忠实的。这种忠实不仅表现在它按照“世界”的面目再现和表现“世界”,而且表现在它逼真地描写和刻画“世界”的面貌、、形态、情状。而通俗文学对“世界”是不忠实的,不论这个“世界”是客观的、外在的、物理的“世界”,或者是主观的、内在的、心理的“世界”,它对于“世界”持一种超越的态度。这时两者最大的不同。

高雅文学以揭示“世界”的真实为至上追求,竭力按照“世界”的固有样式再现和表现“世界”,所以它一般既不屈从于富于同情心的读者的善良本性和美好愿望,又不妥协于公众的传统道德,也不会因为遵从普遍推崇、认可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评判和流行时尚而牺牲、削弱自己对于“世界”的真实的独到的发现与揭示,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即是如此。而通俗文学则会想方设法讨好读者,对世界进行扭曲的描写以满足读者的幻想,其通常都是正义战胜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

高雅文学总是站在当时所能站到的思想高度对“世界”进行解剖和分析,肯定和赞美有价值的东西,否定和批判无价值和负价值的东西,努力超越世界平庸、琐屑、灰暗的一面,用思想之光以及美学精神烛照它所面对的世界,竭力显示“世界”的真实。这一点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祝福》里的祥林嫂,其悲惨的命运就是当时被旧社会旧礼教所压迫的的一个典型,鲁迅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刻画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表达了对旧礼教的憎恨,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孔乙己》里对旧式知识分子的刻画,《阿Q正传》里对阿Q的刻画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图景。

高雅文学在内容和思想上常常比通俗文学复杂得多。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鲁迅)。

在高雅文学中,常常既有欢乐也有血泪,既有玫瑰也有罂粟,丑和美,善与恶掺杂在一起,各种思想在其中不断冲撞,互相绞杀。有时候,读者看了半天,心里却揣着疑问,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高雅文学的难点即在于此。习惯于阅读通俗文学的读者,往往很容易判断谁对谁错,它依据一种已被普遍接受的既有观念,善恶分明,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设定是很明朗的。而高雅文学常常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出判断的。它需要读者用心去领悟,用脑去思考,而且,没有答案可供参考,读者要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自己得出判断。也就是说,读高雅文学,是要动脑筋的。

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强度高、节奏快、压力重,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轻松娱乐的东西,工作上用脑已经够多了。相比于电视剧、电影、综艺、游戏,阅读本就是一个较次的选择。即使真的选择阅读,人们也更加倾向于阅读轻松愉悦的通俗文学(比如轻小说,轻小说的轻即是轻松的意思)而不是有些沉重的高雅文学。尽管很多老师强调要阅读经典,然而学生时代真正能读下去的其实就已经不多了。踏入社会之后,读书的人本来就不多了,读经典文学名著的人就更少了。

这事儿挺可惜的。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高雅文学能否变得为大众所接受?

我设想过一些可能,但最后都否定了。如今,娱乐多元化,文学的竞争对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比起阅读文学经典,人们有太多的休闲方式。

比如,影视。国产剧,美剧,英剧,日剧……现在国产剧的制作方式也足够简单粗暴的,大IP,小鲜肉,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生产一部电视剧了,而这样的电视剧也总能受到热追,这也是蛮魔幻的。

比如,电影。国产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思路挺像的,而且,有国产电影保护月,一点不慌,美滋滋。那么问题来了,《百鸟朝凤》这样的艺术电影为什么排片少到制片人下跪请求多排片,这事也足够魔幻的。莫不是商业电影的天下容不得艺术电影的生存空间。

比如,游戏。王者荣耀,球球大作战,绝地逃杀,英雄联盟……

还有,直播。近些年的资本宠儿,野蛮生长好一段时间,也是赚足了眼球。

终于,人们想起了阅读。然而目光却被网络小说的种种爽文,自媒体的各式鸡汤干货给吸引了去。

相比阅读高雅文学,人们有更多轻松的通俗的方式来消磨时光。对于多数人而言,阅读所能带来的愉悦,比起其他方式,差了太多。即使人们选择阅读,也常常不会选择高雅文学。通俗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更能带给人快感。

高雅文学的荣光早已不再。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物质生活的提升了肉体快感的满足,人们的审美世界却日渐被芜杂的俗物塞满。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然而他的作品销量不会超过《小时代》。(这可能是莫言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高雅文学想来是难以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东西了。且不说原本就是作为高雅文学存在的作品,就是原本作为通俗文学的作品后来升格为高雅文学的,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能从头到尾看完原著的恐怕也不多。

这么漂亮的作品,没好好读过真是可惜了。

一件作品想要普及,必然得是简单浅显通俗化的,这样才能够比较容易地为大众所接受,毕竟,目前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接受能力摆在那里。而资本运作下的文艺生产活动,想尽办法讨好读者,也是更加助长了这种通俗乃至庸俗的风气,好的作品诞生了,阳春白雪,但它却成了少数人享有的东西,大家伙儿还是在那看着“下里巴人”,脸上笑呵呵好,心里美滋滋。

有人觉得这种风气不对,开始嘲讽,开始骂人,并形成了鄙视链,自以为高雅而瞧不起别人的通俗。这也是蛮有意思的。要知道,文艺的雅和俗并非泾渭分明,其界限仅仅是相对的,多数作品,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随着时间的流变和接受者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西方人尊崇的莎士比亚,其作品中就有不少粗俗的东西。宋词,在宋朝时候与诗相比,是“俗”的东西,“诗庄词俗”,但在今天看来,宋词的艺术成就超过宋诗。还有我们的四大名著,早期也是通俗的文学作品,后来就被认为是高雅了。

某些人眼里所鄙视的俗物,将来其价值被挖掘了出来,是可以完成逆袭的。就算是之前我颇有微词的网络小说,其中也不乏精品。《悟空传》就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

只是,这样的作品在纷繁芜杂的网络小说世界里终究只是少数,多数的网络文学作品,还是给人一种低级庸俗粗鄙脑残的印象,而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故事情节为了讨好读者,都成了套路,见过世面的读者一下子就觉得兴味索然了。

而资本的推动更是让讨通俗文学讨好读者的态势愈演愈烈,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也是挺让人担心的。这些年无数糟糕的国产电影电视剧已经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的话,可能我们以后天天都要受到各种垃圾作品的毒害了,那时候,我们的世界可能就充斥着各种“肉麻”“庸俗”使人快感的东西,人们渐渐忘记了“美”的存在。这事想想也真是够可怕的。

想起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一段话:

我们确实应该做一点什么。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应该思考一下雅与俗的问题,使文学艺术得以健康发展,是那些美好的东西不至于丢失。

参考资料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刘安海, 孙文宪. 文学理论[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美]艾布拉姆斯.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9.

② 为什么中国电影明星能进入好莱坞的人那么少

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因为“种族歧视”。
实际上像李小龙、成龙这种世界级的“大咖”,在好莱坞也只是有名而无实。
意思就是他们在美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即便去了好莱坞也有一大票拥簇。
很多世界级的大明星、大导演(卡梅隆等)、乃至各国政要(奥巴马等)都是他们的粉丝。
但他们在好莱坞却拿不到顶级的资源。
你像成龙参加白宫晚宴,白宫晚宴历来规定任何嘉宾都不可以带相机进去。
成龙因为不知道有这么个规定就带了一个相机,结果保安一看是他,拦都没拦就让他进去了。
但即便是这样,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都没找他拍过戏。
他最卖座的《尖峰时刻》系列是新线电影公司制作的,但新线却不在八大之列。
章子怡其实说过,好莱坞给他们的角色,都是为了迎合美国观众而特意创作的角色。
因此这些角色,除了加深他们对亚裔群体的刻板印象以外,毫无用处。
那些角色即不饱满,也不鲜明。
实际上除了成龙在《尖峰时刻》里扮演的李警官以外。
其他中国电影明星在好莱坞扮演的角色,你一口气看完,完全抓不住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
就连最起码的“外向”,“内向”你都搞不清楚。
无论他们演的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们的行为都和他们的性格完全搭不上边。
但你说是巩俐、章子怡演技不过关?
不是。
而是剧本本身就是那么塑造的。
章子怡其实说的已经很明白了,她在好莱坞根本不可能获得白人演员那样的尊重。
人们对她的“尊重”完全出于一种客气。
她也只能演一些毫无灵魂的角色,又不能干涉导演和编剧的创作。
因此只能回来。
好莱坞最近学聪明了,为了赚中国人的钱,老是在剧里加一个中国演员。
但给他们的角色实际上又可有可无,屁用没有。
在国内上映我就把这些演员放出来,在国外我就剪掉。
你说是这些演员不想抓住机会好好表现吗?
不是。
而是他们给你的角色本身就是可以剪掉的,可有可无的角色。

③ 5位艺人不识国旗,有一位还直言是外国国籍,对此你怎么看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在娱乐圈中,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人们所关注,因为明星自带流量,身后有着粉丝团,所以在国内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明星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传播正能量,给人们树立一个好榜样。但是在几年前,王祖蓝和曾志伟曾经一起主持过一档综艺节目,主持人让几位年轻的艺人画一下国旗,但可笑的是,这么简单的一道送分题,偏偏有些艺人真的不知道国旗怎么画。那么这5位不认识国旗的艺人都是谁呢?

王子涵

说到王晶,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有才的大导演,并且通过拍他的戏,捧红了很多明星,比如舒淇,邱淑贞、李丽珍等,但今天要说的是王晶的女儿王子涵,如今王晶的女儿王子涵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了,据说她一直想进娱乐圈发展,还央求父亲帮助她铺路,不过王晶似乎是觉得娱乐圈太乱了,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进入,所以当时就对女儿的观点持反对态度。

对于这类事件,这次他们的粉丝都没有替自己的爱豆说话,而是异口同声的表示:只会来中国捞金!

④ 您最期待哪部贺岁片《投名状》、《集结号》、《大灌篮》、《长江七号》····

这几部电影都是赶在中国的贺岁档上映,就是大概十二月至二月,为什么十二月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月来?因为中国在入市时商量好以后会打开电影市场,但是由于对本国电影产业的保护最后决定十二月是中国电影保护月就是说十二月就不再引进或公映好莱坞电影,所以中国国内连续几年的票房记录都是由国产影片创造!今年也不意外分别十二月有《投名状》,《集结号》,一月三十号又有《长江七号》,二月七号有《大灌篮》。
票房分析
一《投名状》投资大概四亿人名币,有金城武,李连杰,刘德华等华人一线明星,故事取题于清朝四大谜案之“刺马”案“有大导演陈可辛导演从拍摄之初就备受关注,上映后是中国大片那么多年来最受好评的一部,大量的写实手法引人入神,摒弃了中国大片的华而不实没有内涵,上映就创造了拷贝记录1027个,再加上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对手,所以拿下票房冠军,在2007年已收下2亿人民币的票房虽然没有变形金刚的两亿七千万那么多,但毕竟这还不是最后统计,《投名状》在香港,台湾也是大热甚至超过《我是传奇》.,明年秋季《投名状》会在美国大规模上映,李连杰的国际号召力,陈可辛的好口碑加上国际投资人的宣传,《投名状》无疑是这几部电影的老大
二,《长江七号》,《功夫》后蛰伏三年,投资一亿五千万,周星驰回归巨制无疑是华语的盛世,开拍之初备受关注,加上星爷的精益求精(听说一个镜头就拍了一周,六百多万)在过年这个档期上映拿下榜眼毋庸置疑,甚至就凭星爷的号召力,在大陆,香港超过《投名状》都极有可能!(1027个的拷贝也超过了投名状)只是海外票房号召力不及,就像我们对美国喜剧不太懂,他们对星爷的无厘头也一头雾水,不过星爷在华人,以及整个亚洲的影响力是无人能抵的,就像威尔史密斯在好莱坞一样,他就是票房的保证(不过威尔史密斯来港是也是对星爷大加赞赏,一再要求要和星爷合作,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作一部电影,具体是什么不再细说)为什么屈居第二?因为北美实在是变数,他们的科幻片已经非常多!所以北美这一环可能难抵《投名状》
三《集结号》,经过《夜宴》的失败后冯小刚决定拍一部真诚的电影,果然没有什么大明星的《集结号》让人领悟到了的战争的震撼,上映后也是好评如潮,在投名状的阴影下拿下一亿七千多万的票房,但是在香港台湾都不及《投名状》不过在釜山电影节上的七千人冒雨观影的良好口碑在亚洲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只是北美对中国的战争片不太感冒所以败下阵来,屈居第三
四,《大灌篮》周杰伦在华语的号召力是比较好的,不提前两部,《不能说的秘密》就拿下三千多万,只是周董唱歌的确很好,可是电影就-----,前两部是凭导演的话,空白的表演真是惨淡,《不能说的秘密》就是加上些不错的日韩电影,《情书》,《触不到的恋人》随便弄一下!票房不错只不过是排在暑期档期以及他的歌迷支撑而已。《大灌篮》模仿《少林足球》和耍酷都非常非常严重,预计在过年这个时期看一乐,票房还可以勉强有保障。要说海外票房?一部集中在初高中生看的电影会在海外有票房?(在周杰伦争取格莱美失败后,美国制片人来到中国看了周董的《不能说的秘密》后生气的说”如果他有艾米纳姆十分之一的真诚早就是国际巨星啦“)希望周杰伦不要再浪费自己的天赋!

⑤ 如何看待国产电影的电影保护月

看待国产电影的电影保护月如下:

首先“国产电影保护月”是利用行政权力来为本土的电影企业谋取优势的行为,它在一段时间内屏蔽进口大片的引进和上映,为国产片树起了一顶保护伞。其次“国产片保护月”只是一个缓冲期,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简介:

电影这个词有多重意思,现在多用于形容呈现在荧幕之上的根据人的视觉具有瞬间保留印象的原理,用摄影机将人物或其他被摄体的活动影像拍摄成连续性的画面,通过放映机在银幕上再现出来。例如:《盗梦空间》、《催眠》等即叫“电影”。

⑥ 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公司一般都是怎么合作的

就拿观众方面来说,好莱坞通过熟悉的本土明星和文化元素有助于外国电影打入本地市场。尽管引进片的平均产值远高于国产片,但内地观众的观影首选仍旧是华语电影。

2017年票房前五名中除了《速度与激情8》外,其他四部影片均是国产片。这说明中国观众习惯于观看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电影。

中国电影产业的成长一方面源自市场机制激活产业,促进电影市场转型,另一方面又归因于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保护,在市场机制缺陷的情况下纠正市场失灵。自2003 年开始,广电总局出台一系列产业保护措施,在降低电影的准入门槛,并从剧本、制片,发行,放映、资金和人才培养等诸方面扶持国产电影的发展。



⑦ 电影预售是什么意思

影院针对一些比较火的电影提前开始预约买票,就跟提前买火车票没什么区别,价格什么的与正常售票没多大区别,就是为了不至于上映当天一堆人挤在那买票

⑧ 2022年是不是国产电影保护月

不是。“国产电影保护月”,是国家电影局从扶植国产电影的角度考虑,2004年口头下达的希望全国各院线支持国产影片的通知,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或7月到8月)期间,不鼓励引进海外分账大片。这段时间则被媒体和业界称为“国产电影保护月”。国产电影保护月是指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或7月到8月)期间,并不是指2022年一整年。

⑨ 为什么很多电影都是在暑期档争先恐后上映

两个原因,第一个如暑期档的名字,只有学生和教育从业者才可以享受暑期,而学生这个基数又相当的庞大。暑期放假是学生们最空闲的时候,也聚餐约会的顶盛时期,聚餐约会时选择看电影是基本上已经是小年轻的常态了。就算不出门的时候,也会有大波人在追剧、打游戏,所以不仅是电影集中在暑期连电视剧这些都要争暑期档。今年的《四大天王》就是安排了时期档上线。

综上所述,这个时期竞争对手少观众基础又好,是上映的好时机。

⑩ 最近看了一部国漫,叫戒魔人,看了一集后,就对后续内容感兴趣,于是我去腾讯动漫将漫画全部看了一遍,应

首先我觉得支持自己的文化是必须的,广电的霸道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比起以前的半兽人动画,现在的国漫算是强多了。而且现在的青少年已经和我们不一样了,吸收太多的东西了,我觉得只要她们不要太崇尚别国,或报社就是正确的。

《戒魔人》是由张三疯创作的网络漫画,于2015年连载于腾讯动漫平台。

该漫画主要讲述了大一新生周小安偶然戴上一枚来历不明的商代戒指,从他口中吐出了一个恐怖的血魔人的故事。

阅读全文

与电影保护月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电影办公室美女和老板 浏览:26
看电影的心情短语 浏览:359
的士速递电影全集国语 浏览:55
电影一开始的英语怎么说 浏览:910
没有粤康码可以看电影吗 浏览:262
子弹出租电影粤语 浏览:26
英语电影全部台词 浏览:188
致青春二电影解说 浏览:822
青春惊悚电影 浏览:798
出现经典恐怖场景的电影 浏览:239
美国重生电影有哪些 浏览:969
钢琴家的妻子是电影演员 浏览:549
凯迪拉克追女孩的故事是什么电影 浏览:49
电影关于家里女人强势的电影 浏览:794
吃饭看电影说说心情 浏览:502
云水谣电影所有演员表 浏览:235
韩国高中生孩子的电影名字很长 浏览:914
猫和老鼠新电影有彩蛋吗 浏览:822
青春之骏电影多少分钟 浏览:288
阿伟鳄鱼是哪个电影 浏览: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