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蒂和爷爷》一部动人心弦的电影 改编自小说《海蒂》
最近一部很暖心的电影《海蒂和爷爷》在影院上映了,这是一部很暖心感人的电影,而且是根据小说改编的,那么海蒂和爷爷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海蒂和爷爷是什么时候拍的?
海蒂和爷爷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海蒂和爷爷是什么时候拍的?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儿童文学家约翰娜·斯比丽的长篇小说《海蒂》,讲述女孩海蒂的成长故事。《海蒂》最早出版于1881年,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被欧美各国数次搬上银幕。
失去父母的海蒂被姨妈送去和爷爷生活。爷爷是个倔强而古怪的老头,住在阿尔卑斯的高山上。在这里天真可爱的海蒂用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容抚平了爷爷失去儿子后的悲伤,海蒂也和牧羊少年皮特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在牧场放羊、嬉戏,享受着美好童年。
后来海蒂被姨妈带到法兰克福,成为双腿瘫痪的富家小姐克拉拉的玩伴,陪伴克拉拉玩耍、学习。不到一年海蒂因思念爷爷生病了,被送回了爷爷家。之后,克拉拉想念海蒂,来到高山牧场和海蒂一起生活。在海蒂的陪伴和照顾下,克拉拉重新站了起来。
故事情节简单至极,却温暖人心,美好如梦境,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则是“治愈”!
这份治愈来自阿尔卑斯高山上的旖旎风光、海蒂那阳光般天真可爱的笑容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美仑美奂的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恩赐
影片当中海蒂爷爷生活的地方位于瑞士东南部的一个小镇,那里就是活生生、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风景美感到令人窒息。
夏季的牧草铺满山间,野花盛开,山里的湖泊如同一颗明珠纯净清澈。绿草、蓝天、白云,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让人感觉整个世界、所有生灵都是透明的,干净的,无瑕的。
海蒂和皮特赤着脚在山野间奔跑。夏日风中海蒂银铃般的笑声传遍山谷。到了冬天,积雪将大地覆盖,艳阳下,世界晶莹剔透。这高山、湖泊、夏日、冬雪,阳光、云朵,宛如天堂,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人与自然浑然天成,和谐而美好。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类对大自然无度的索取,这样的美景已经越来越少了。工业化对地球的侵袭,游客无限度的涌入与破坏……各种原因已经让地球满目疮痍。
作家李娟因为写了一系列新疆人文风情的书籍而被大家所熟知,她用毫无雕琢的文字描绘了新疆的美。我在新疆生活过几年,也曾经在明媚的夏日进入绿草如茵的牧场,那种清新脱俗的美是完全不输这部影片中的风光的。
不过多年来,新疆很多草场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严重退化。过渡放牧、乱采滥挖草药、矿物开采、鼠虫害以及旅游业等原因都对草场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我记得曾经有网友说很想去李娟笔下的那些牧场看看。李娟在微博上表示,她并不支持这种行为,她建议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新疆的美丽。
的确如此,草地需要恢复,大自然需要休养生息,才能够给予人类更好的庇护。所以对于大自然,我们真的要尽已所能去保护。所幸,即使没有机会亲身体验,也有机会通过电影电影领略到世界各地自然风光的美!
影片当中,比阿尔卑斯高山风光更美的,是海蒂纯真的笑容。海蒂的明媚与阳光感染着所有人。
起初,爷爷并不欢迎这个小姑娘。但很快海蒂的活泼开朗、爱说爱笑融化了爷爷的心。爷爷也为自己拥有了一个天使而感到幸福。
海蒂是一个善良的孩子。皮特偷吃海蒂的火腿和奶酪,海蒂并不在意。看到皮特教训打架的山羊,海蒂阻止了皮特,还主动把每天的火腿和奶酪都分一半给皮特,让皮特保证以后不再追打山羊。当她知道皮特的奶奶双目失明时,她对爷爷说,“我们是很幸运的人,是吧?”皮特的奶奶没有牙齿,啃不动硬的面包,海蒂在克拉拉家时每天偷偷藏松软的小面包,想带给皮特的奶奶。真的是让观众心疼又心暖!
海蒂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姑娘。在克拉拉家,虽然锦衣玉食,却看不到爷爷,看不到高山,也不能和皮特去山上放羊。她不喜欢被关在屋子里,她怀念山野间自由自在地奔跑、无拘无束地大笑的日子,海蒂感到十分苦闷。
小姑娘还特别的聪明、上进。在克拉拉的奶奶的启发下,海蒂开始努力学习,学会了识字、读书、写信。回到乡村后,当别的孩子想成为牧羊人、铁匠的时候,海蒂却说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她想要写故事。因为在奶奶的指引下海蒂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她的世界越来越大。
实际上影片当中,除了美丽的风景与海蒂的笑容之外,最治愈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因此这部影片自始自终都流淌着可以暖化人心的温情。
影片当中没有真正的坏人或反派,海蒂的姨妈只是有些自私,而克拉拉家的女管家不过是比较傲慢,而皮特呢,只是一个因嫉妒而稍显狡黠的孩子而已。
每个人都被海蒂的善良纯真所感动,每个人都在小心呵护着她成长。尤其是两位智慧的老人,海蒂的爷爷和克拉拉的奶奶。
爷爷告诉海蒂,不要相信别人说什么,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爷爷让海蒂知道眼前的世界很美好。
克拉拉的奶奶则引导海蒂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当别的孩子希望成为牧羊人、农民、铁匠的时候,海蒂却想要写故事。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他们从未走出过山谷,未曾看到山谷之外的广阔世界,因此孩子们嘲笑海蒂。而奶奶则告诉海蒂,不一定要相信别人说什么,去做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奶奶的话犹如智慧的明灯,照亮了海蒂的内心,鼓舞着海蒂。
相信奶奶的鼓舞将会伴随海蒂一生。
实际上,理想没有高低贵贱,每个孩子都是最纯真的天使,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就是自己的天命。海蒂是一个在爱与被爱中成长,追寻自己天命,快乐勇敢的孩子。
这部电影是2015年在德国上映的,拍摄于阿尔卑斯山。
影片特别打动人的是海蒂的善良和乐观:父母双亡,不被亲戚善待,被人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一般情况下,此时应该计算一下小孩心理阴影面积?比如爱玲。可是,小海蒂似乎具有天然的过滤能力,对伤害选择忽视和遗忘,只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且能随遇而安,主动安放自己。这是她的善良,更是大智慧。在世俗的眼光中,她拥有的少得可怜,但她从不自怨自艾,不但感恩自己的拥有,且对弱者深怀同情与关爱,甚至为了他人的需要委屈自己,生生把自己的愿望憋在心里以致想念成疾。她本是需要关爱的小宝贝,可是却活成了一个小太阳,把温暖与爱慷慨倾洒。她天使般的心地就如阿尔卑斯山的高山湖泊,澄澈明净,见之忘俗。
影片中美好的人还有很多,尤其是富家小女孩的奶奶,不以自己的家世背景为凭,只以睿智的善良体恤让人喜爱,心悦诚服,这才是真正的高贵。她给予海蒂的爱与启示,无疑已是小海蒂生命中的贵人。善良的灵魂之间,必是能够心意相通的吧。爱出爱返,海蒂生命中的这些相遇,终会让她更为丰富开阔,让未来具有无限美好的可能。当然,生活必然不只有美善,也有丑恶。但在影片中,即便是一些自私的行为,也阴差阳错的指向好的结果。存善念,行善行,阳光终会驱散阴霾,让丑无处遁形。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引导你读书,有的人支持你写故事,还有的人教会你怎样成为更好的自己。遇到那些有格局的引路人是一生的幸运,“如果做某件事会让你开心,那么你就只管去做,无论别人说了什么”。阿尔卑斯山令人心醉的蓝天白云,雪山和草地的完美映衬,每一个镜头都是那样美好海蒂和爷爷心连心的亲情,海蒂和克拉拉真挚的友情,克拉拉奶奶的善解人意。
首先想说的是影片一开始就用超美的阿尔卑斯山景色吸引眼球,再看下去就用温暖的故事情节吸引你,十分朴实呢话不多却特别暖心的爷爷,克拉拉的奶奶守护孩子们的童心,善良又可爱的海蒂。当小海蒂拥抱爷爷,老人驾着雪橇小海蒂的笑声充满山谷,暖暖心的亲情与温馨,当小海蒂对人性丑恶的一面还无法分辨时,她又被本来最该值得信任的人无情的卖掉,亲情童真和人性的丑恶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导演的拍摄手段。
治愈向电影,阿尔卑斯山的绚丽风光像童话绘本里的世界,小伙伴之间率真童稚单纯的交往让人羡慕,贵族奶奶常常搂抱亲吻海蒂的额头,各种引导性教育做得很棒,慈祥和蔼,温柔的眼神让人不得不想亲近她。两个小萝莉内心也是善良澄澈极了,好几次被她们咯咯的笑声逗乐,大小姐真是天使下凡自带光芒。居然是一部没有坏人的电影,每个人都菩萨心肠,但并不觉得虚假造作,看完好温暖。想要做剧里面那样的奶奶,通透豁达还童真。
爷爷木屋的阁楼、干草上睡觉、用粗布洗脸、喝新鲜的羊奶、坐雪橇下山、还有那筐海蒂带给彼得奶奶的软软的面包都超级吸引人。所以看电影的时候莫名很感动,像是从前自己脑海里对于文字描写出的这些东西的幻想,每一个都有了它们真切的实像。阿尔卑斯山的空镜太美,这是一部希望它有两百分钟时长的电影。海蒂的笑容真的太治愈了,整部电影色调很温暖,阿尔卑斯山的风景美如画。 喜欢自由的海蒂,固执又内心柔软的爷爷,纯洁善良的小姐,还有善解人意的奶奶和爸爸,人性的美好表现得很到位。
2. 《海蒂和爷爷》: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这一代孩子拥有的物质财富、教育程度、 娱乐 生活都比上一代人多得多,但孩子们比上一代人是不是更快乐,脸上是不是更多笑容呢?可以肯定地说,这一点的孩子享受的生活的快感比上一代人更多,但想必很少孩子长大后回顾自己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时,会说自己比父辈更加快乐。一位85后妈妈带着孩子接受心理咨询的时候说: “我的孩子吃的、穿的、玩的什么都不缺,想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但他总说不快乐,还说活着没有意思......”到底是什么让这一代孩子失去了感知快乐的能力呢? 可能是孩子沉溺于强有力刺激又能轻松获取和量化的“快餐式快乐”中,比如——电子 游戏 。
北辰妈经常能看到,小学生放学后不再是在公园、在大街小巷里疯跑玩耍,而是聚在麦当劳里、蹲坐在公园的小凳子上拿着平板、手机高喊着:“Double Kill!”一起玩着电子 游戏 。此情此景,北辰妈不禁疑惑, 孩子把快乐当成是在 游戏 升级杀敌的虚荣心,沉浸在虚拟世界带来的满足感。 这样的快乐大多都是表面化的快乐,是欲望的满足,并不是内心真正的快乐, 一旦 游戏 结束,手机关闭,背后偌大的空虚感会将人吞噬。
而反观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还未有享受到工业和 科技 发展的红利,尚且可以称“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在网络不曾进入我们的生活前,我们的童年更多是在外面疯玩,太阳和风是最好的玩伴,路边的小花小草和石子,哪怕是脏兮兮的泥巴都是最好的玩具!
或许过去孩子的快乐是纯粹的,而现在孩子的快乐则多了一丝功利。
而在最近国内上映的这部《海蒂和爷爷》,我又重温了一次儿童时代孩子那纯粹的快乐。
一开始看到片名时,还以为这是一个讲述亲情的故事,实际上电影的内涵却不止步于亲情,而更多地包涵了友情、自然,乃至于孩子内心最深处的纯真。三位小主演的表演纯真又自然,好像角色就是他们自己。海蒂天真快乐, 像阿尔卑斯山上飞过的自由的小鸟;皮特活泼直爽 ,虽然 有些顽皮,但也是个有担当的孩子 ;克拉拉 温柔真诚,即使不良于行也没有丢失天性中的乐观。 虽然他们的人生轨迹大不相同,却因为命运相遇,又因为内心的纯真和善良而成为了好朋友。这部电影没有像常见的作品一样构建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即使是面对严厉刻板的老师和女管家, 海蒂的内心始终是向往快乐的。这种对于美好而又纯粹的追求就像温暖的阳光一样始终贯穿整部电影,是对复杂成人世界的一种温和批判。 实际上电影中海蒂的遭遇算不上幸福,海蒂是个没有爸妈的孩子,刚刚和爷爷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又被强行送到克拉拉家中。 可在这个女孩的眼里只看到她的天真快乐。 北辰妈也说不上是被什么所触动,也许正是海蒂那一次又一次绽放的笑容,发自内心真正快乐的笑容。
如果你是家长你会希望孩子能在快乐中成长吗?有的父母可能因为自己小的时候吃苦比较多,认为自己的孩子也要跟自己一样,先尝尽苦难后来才明白甘甜的可贵,因此对于孩子是否快乐这件事上,他们持的态度是“小时候多吃苦,不用那么快乐”。可是,北辰妈想说快乐能给孩子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不少!
1、对 健康 的影响
能够感知快乐的孩子,在应对压力事件时更不容易生病;而对于生病的孩子,怀有乐观情绪的孩子也更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康复。 一位妈妈说:“我家的孩子一到期末考考试就容易生病,还经常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不振......”有时候真不是孩子“矫情”,而是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消极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 健康 。
2、对情绪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一项对于巴基斯坦儿童积极与消极情绪的研究认为: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儿童的反应能力,能够带给儿童更多正面的生活影响和整体感知,同时也能够抵消一部分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变消极情绪导致的狭窄的思维序列。换言之, 快乐的孩子在面对生活的困境的时候,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去应对问题。
3、对智力的影响
尽管目前关于积极情绪对记忆力的影响尚不明确,但已经证实了 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孩子大脑中涉及工作记忆和创造性思维的某些心理特征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而且积极情绪更明显的孩子,更能够表现出对于变化的不抗拒。
快乐,恰恰说明孩子拥有 健康 的心理状态。那在家庭中什么才能造就孩子一颗快乐的心呢? 研究发现,儿童的心理状态受遗传、 社会 、家庭、学校、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1、 家庭结构 :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完整家庭(包括死亡、离异)的孩子比完整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 健康 问题。由于父母离异或者死亡,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易怒、冷漠、孤僻的矛盾心理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家庭结构的巨大改变给儿童带来了紧张的家庭气氛以及 情感 冲突。但这并不代表家庭结构不完整的孩子就不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家庭结构的改变不可避免时, 足够的关怀和沟通,也能够让孩子理解目前家庭面临的状况,而不至于让孩子在家庭的动荡中担忧和不安,从而避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 。
2、 家庭氛围 :如上文所述,紧张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软弱、怯懦、自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 轻松友好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更容易感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培养活泼、开朗、大方、真诚的品质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紧张的坏境中,孩子会更倾向于自我保护以适应家庭环境。即使孩子在 社会 环境中,第一反应也不会考虑自己是否快乐,而是习惯性地防备可能出现的 情感 伤害。可以说,在长期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心理模式、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3、 家长的心理状态:家长的心理状态同样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孩子不知不觉中模仿父母的眼神、语言、性格、行为举止、作风习惯,父母的思想观念也会影响孩子心理和性格上的特征。
4、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可以说,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每分每秒都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如果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乐观的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模式,孩子也更容易展示出其积极、友好的态度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反之如果家长表现消极,孩子会表现为反抗、固执、任性。尤其是得不到家长肯定的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误区。
我们都知道健全、友好的家庭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乐观。但是现实生活往往没有这么完美,多多少少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感知快乐的能力呢?
1、 父母的榜样
2、 肯定孩子的努力
并不是只有成功的时候才需要给予赞扬,孩子的努力更需要我们的肯定 。孩子的自信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于外界的肯定,即孩子被别人所接纳,能够融入群体,就会建立起自信,知道自己能够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喜欢;另一种自信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确信,而不基于外界的看法,这种需要引导孩子去克服困难,在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建立对逆境的信心。当我们还是新手父母的时候,我们会为孩子的一点点进步欢欣鼓舞,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 后来我们却变得贪心了,只看得见孩子的成就,看不到他的努力。在这种高压下成长的孩子,只会感受到沉重的负担,又怎么体会生活中的快乐呢?
3、 亲近大自然
生活在水泥森林中,大人们尚且觉得压抑,更何况天性爱玩的孩子。爱默生说过:“培养一个好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在自然中成长”。亲近大自然,可以满足孩子身体、 社会 、认知和 情感 发展需要。有研究发现,孩子接触大自然越多,他们在焦虑、抑郁、不良行为方面的评价越低,而对自我肯定的肯定越高。在大自然中,孩子是自由的、放松的、充满好奇心的。 大自然的教育可能不能教给孩子文化和纪律,但是能培养出对生命感悟富有灵性的人 。
所以,要培养一个像《海蒂和爷爷》电影中小海蒂那样快乐、活泼、积极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用正面的言行去影响孩子,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海蒂和爷爷》的结局是童话式的美好,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成为一个能够感知快乐的人。
3. 很多年前有一个外国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在一家富豪家当管家,照顾七个孩子,谁能知道是什么名字
《音乐之声》这个女的是去当家庭教师
据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4. 意大利电影 古堡迷情
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夜里,我又梦回曼陀丽。面对这堆被焚的中世纪建筑废墟,我又想起很多过去…… 那是从法国开始的。做为'陪伴'的我随范霍夫太太来到蒙特卡洛。 一天,在海边我看到一个在陡崖边徘徊的男子。我以为他要投海,就叫出了声。他向我投来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错了,他可真是一个怪人。 很巧,他竟同我们住在同一个饭店里。从范霍夫太太那里,我知道他是著名的曼陀丽庄园的主人德温特先生。他的妻子——美丽的吕蓓卡去年划船淹死了。也许这就是他这样怪的原因吧。 因为感冒,范霍夫太太又请了一位护士。我自由了,同德温特先生见面也就多了。我们共进午餐,一起散步、跳舞。我告诉他我的一切,他却淡淡地提起他的曼陀丽……多次的见面,多次的交谈,我们彼此吸引着。爱就这样萌发了! 可是,范霍夫太太却要赶着去参加女儿的订婚仪式。我立刻去找德温特。 当我告诉他我是来告别的时候,他久久地望着我,向我求婚。就在我不知所措之中,我们离开了法国,作为德温特夫人回到曼德利庄园。 一进庄园,我好像处处看见吕蓓卡的身影。无论是屋里的摆设还是家具上,都留下了'吕蓓卡'的名字。 管家丹佛斯太太又是那样令人厌恶。冰冷的脸,冷酷的心,对于吕蓓卡她有一种可怕的崇敬,她每天整理吕蓓卡的房间,布置得和其生前一样。似乎我在她眼里只是一只丑小鸭,而吕蓓卡却是天鹅。这事刺伤了我,使我惶惑。 德温特却又好像不愿提起吕蓓卡,也许是他不愿引起内心的怀念。我不愿德温特难过,也就不问。一天,无意间我找到了吕蓓卡海边的小屋,他让我别去,我问为什么。他竟粗暴地回答:'我痛恨那个地方。' 从管帐的弗兰克先生那里,我知道了那小屋是吕蓓卡常去的地方,去年她被淹死了,德温特难过地把尸体认领回来。我决定用爱来帮助丈夫从不幸中摆脱出来。 为了使德温特高兴,我决定举行一次盛大的化妆舞会。当我正为出席舞会的礼服发愁时,丹佛斯太太建议我用走廊上一幅画像中少妇所穿礼服的样式。当我身着礼服出现在客人们面前,大家失声叫道“吕蓓卡!”德温特以及他的姐姐惊呆了,他双手捂着脸呵斥道:“快把这套衣服给我换掉。”我痛不欲生地跑回屋里。 就在我丧魂落魄的时候,外面突然升起了两颗信号弹。原来潜水员在海底发现了一条沉船,上面有一具女尸,有人认出那是吕蓓卡的小船。 第二天,德温特不见了。我到处找,终于在海边木屋里找到了他。我为昨天的事向他道歉,他却痛苦地说:“晚了……太晚了。”然后他告诉我:吕蓓卡虽然美丽,却放荡成性,生活淫乱,勾引过许多男人,还跟表哥费尔发生过关系。结婚4天,他知道了吕蓓卡的一切,却又为了家族的荣誉、为了年轻人的面子,表面上保持这种所谓的夫妻关系。一次德温特终于无法容忍她在小屋里同费弗尔幽会,到小屋里找她。她一个人在那儿,告诉他她已经怀孕;还挑衅地问他是不是为这个孩子要杀了她。德温特大怒,正要打她,她却被绊了一下,一头倒了下去,死了。于是德温特把尸体放在小木船上,将它沉入海底,又冒认了后来出现的一具女尸。 真相大白了,我们的心相通了。 法庭上吕蓓卡的表哥费弗尔一定要置德温特于死地为决。决定要去找吕蓓卡的医生贝克大夫,以证实德温特是为了吕蓓卡怀了别人的孩子而杀了她。 警长和德温特等人来到贝克大夫那里,证实了吕蓓卡是得了晚期的癌症而最后一次来看病的。费弗尔失败了。 当我们快活地赶回家时,只见一片大火。丹佛斯太太发疯了,放起火来,她不愿看到她的偶像就这样失败了。 在大火前,我和德温特拥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