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都有哪些专业
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
电影剧本创作及理论:电影剧本创作是电影创作最基础、最首要的环节,电影艺术整体水平的提高,首先取决于电影剧本的创作水准。本研究方向旨在选拔出具有电影剧本写作经验和电影剧作理论基础的考生,经过更高层次的电影剧作实践和更深层次的电影剧作理论教学与科研,使其成为在剧本创作、剧作理论研究和电影剧作教学方面都具有较高能力的专门人才。
外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研究作为电影学研究、当代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基础,其性质决定专业学习和研究必须以科学态度和系统的方法,从电影本性出发,全面分析电影经济学、社会学、工艺学、语言学等发展历史,并对所了解和占有的史料能够获得电影艺术规律性研究经验和能力,为未来理论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史研究是电影学的基础性学科。本方向的教学旨在指导研究生建构一个完整的中国电影的研究框架,以造型与叙事、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并重的电影意识来系统研究中国电影艺术、文化的脉流与电影市场机制在两岸三地的发展与变迁,建立高科技与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影艺术、学术、与技术的支援意识。
国际电影文化传播:培养国际间影视制作交流工作者。研究外国电影历史和现状,认识外国影视和媒体产业的运作规律和特点。在制作和生产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国际间影视制作交流合作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国际间影视制作交流工作的能力。
电影导演创作及理论: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导演工作问题,研究电影导演创作的技巧、风格、理论,研究电影导演创作在电影中的作用、特殊性、规律性。注重培养学生导演创作的能力,将以导演创作技能研究为主,兼及导演理论、导演艺术家研究。学生要系统掌握电影故事片导演创作理论和导演艺术理论,具备较高的中外文化艺术知识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导演创作、研究和教学的的专业技能。
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本研究方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经过在校三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应系统地掌握电影表演理论及电影基础理论,较全面地了解影视创作规律和创作技巧,成为能够独立进行表演学科的理论研究、教学及表演创作的专门人才。
电影摄影创作及理论:本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正确的艺术观和方法论,具有坚实的电影摄影艺术、技术理论基础,系统、全面地掌握摄影艺术创作技能、技巧与艺术创作理论。成为能够独立进行电影摄影艺术创作、电影摄影艺术理论研究以及电影摄影艺术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电影摄影技术及理论:以现代电影及摄影技术为研究方向,研究摄影设备的性能、构造与使用,控制所摄影像造型效果的摄影技术方法与技巧,摄影技术、技巧对摄影造型艺术的影响与作用规律。该方向还研究数字影像技术、摄影影像的形成及摹演过程,影响影像质量的因素,改进影像质量的技术,化学影像与电子影像转换过程中影像质量的变化规律。结合技术分析的客观评价手段,并运用艺术创作及视觉心理学的理论对电影成像过程和影像质量进行综合性研究。通过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学生对电影及摄影技术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为电影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和影视制作部门培养电影及摄影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电视摄影创作及理论:以电视摄影创作及其发展为对象,对影响电视形态、视觉效果和影像质量的摄影技术、技巧、美学、艺术等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和理论研究。重点对电视剧、纪录片、MTV、电视广告、电视栏目中的摄影创作、技术、工艺、技巧、方法、手段、风格进行研究,特别是要研究现代数字技术与高清晰电视设备对电视摄影创作在影像效果方面的影响,深入探讨摄影创作如何在技术和艺术之间进行转换,探讨电视摄影创作发展的脉络和理论。通过影像实验、艺术创作、教学实践、课题研究,深入探讨电视影像技术构成和电视摄影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及理论。
电影声音创作及理论:本研究方向通过具体的创作实践掌握电影声音创作的规律及基本工艺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电影声音艺术创作的能力。同时进行影片声音分析,从理论角度总结、把握声音创作的规律及电影创作实践中的声音运作方式。要深入研究电影声音艺术理论,并探讨录音技术制作手段与声音艺术创作的关系及电影声音历史发展的艺术规律,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工作能力,能独立从事本学科艺术创作、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电影音乐创作及理论:本方向研究生要学习电影音乐创作及其相关的技术理论,接受系统而严格的专业训练,能够深入体验社会生活,切实掌握电影音乐创作的思维方法与写作技术,同时具有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能力。本研究方向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系统的电影音乐创作知识、技能及理论,能在影视行业、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部门从事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电影录音技术及理论:本方向主要研究录音工艺的发展与创新,录音设备的性能与使用,录音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现代影视系统及技术标准,以及录音技术技巧与录音艺术创作的互动关系。同时探讨与研究数字电影技术和音频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在电影声音制作中的应用。本方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有关录音技术、数字媒体等方面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独立担负专业项目开发能力以及应用和发展新技术的能力。
广播电视声音创作及理论:广播电视节目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声音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传播媒介和技术、艺术元素之一,也越来越显示出其艺术的魅力。对声音艺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于提高广播电视声音艺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声音艺术创作实践,同时研究广播电视声音艺术理论,并探讨录音技术制作手段与声音艺术创作的关系及广播电视声音历史发展的艺术规律。
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包括:影像艺术、装置艺术,数码摄影、动画、声音、表演和网络艺术等视觉形象艺术范畴内的综合性造型艺术。通过对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的深入研究,探索新的艺术观念、思维模式与新的媒材,探索与实验艺术形式、手段、方法与材料的各种可能性。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新媒体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高等艺术院校师资等高级专门人才。
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及理论:本方向研究生应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电影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高科技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及理论研究工作。应树立电影化思维的造型观,研究影片总体造型设计的场景空间人物造型、色彩构成、镜头画面与电影导演、剧作的关系,深入研究现代高科技数字影像技术在电影视觉造型中的应用。培养目标是高校影视美术专业教学、科研以及影视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广告创作及理论:本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视广告创意制作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研究生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学风,掌握坚实的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图形图象软件应用,使艺术创作技巧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结合。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意意识,并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知识与修养,能够独立从事影视广告创意制作方面的工作。研究重点: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广告画面造型、广告文化学、产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影像符号学与传播等。
美术创作及理论:本方向研究生的研究重点是系统扎实地对美术造型语言的综合研究和掌握,对本专业绘画造型有敏锐和清晰的认识,并在综合绘画实践中能熟练自如地应用。应树立正确的美术造型观,能独立进行绘画造型语言和理论的研究,同时要求对相关美术设计、电脑设计、影视广告设计及美术史论和传统文化的掌握。培养目标是相关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或从事美术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电影市场营销:本研究方向的设立是为了满足电影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学习,使学生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营销意识、较高的管理素质,并培养独立进行电影市场运作的能力,成为一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电影市场运作者。
文化市场研究:是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化市场的研究,科学地建立文化市场体系,总结文化市场环境因素,探索文化商品与文化服务营销渠道,探索文化商品与文化服务促销手段,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开发国际文化市场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培养目标是文化产业高级管理人才以及科研人员。
图片摄影创作及理论:本方向的研究生应系统掌握摄影造型、创作理论,有较强的创作能力,通过学习国内外图片摄影理论,经过摄影实践,可从事摄影艺术教学及理论研究工作。培养目标是为图片摄影创作领域及教育部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动画创作及理论:本研究方向对影视动画片创作规律、设计技巧、制作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对动画片创作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的电影理论、美学原理及文艺批评理论进行广泛的研究。 培养目标是动画影视片的导演、设计等高级创作人才;动画创作理论研究人才;高等影视院校动画专业师资人员。
动画历史研究:深入研究归纳中外动画电影史,专题研究国内外著名动画大师的艺术风格及创作理念,归纳整理以往动画创作理论,探讨并树立新理论,在此基础上独立执导优秀动画片。培养目标是高校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人才、动画创作单位及影视科研单位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级专门人才。
艺术教育:以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和发展的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新中国艺术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史料进行发掘和梳理,探讨中国艺术教育与中国文化发展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探索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通过对艺术教育历史的深入研究,对当前和今后艺术教育的发展道路进行探索,对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成长的规律进行探讨。培养目标是具备史料研究、教育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从事艺术教育研究、教学、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电影文化研究:本方向与中国电影历史学科相近,侧重对中国影像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具体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探讨当代电影的产业形成结构和叙事发展脉络;二是探讨影像构成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关系。强调将影像创作现象置于专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背景下进行研究,着重培养视觉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掌握本学科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相关专业科研、教学、编辑工作以及项目开发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论文提要,并为攻读影视专业或相关人文类专业博士学位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数字电影技术:本方向主要研究数字电影制作的技术原理和影像评测技术,以及数字设备和数字工艺在数字电影拍摄、制作及放映中的应用技术。通过三年系统的电影基础理论学习和制作实践,培养学生成为既具备一定的电影艺术素质和扎实的数字电影技术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创作能力的复合型现代电影创作与制作人才。
㈡ 开设电影硕士专业的英国大学有哪些
1、伦敦电影学校从1956年建校以来,培养了无数世界有名的电影制片人。伦敦电影学校是所非常国际化的学校,只有20%的学生来自英国。目前设有两个硕士课程,一个是电影制作专业,另外一个是电影剧本专业。这个学校的特点是让你在实地拍摄练习当中提高技能。在为期两年的硕士学习过程中,你要制作六部电影。
2、布里斯托大学提供的电影硕士专业,安排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适合有制片经验的学生。一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包括培训制片技巧,写剧本和后期制作等技能以及制作电影短片。学习期间大学提供和英国电影届专家和影评们直接交流的机会。
3、东英吉利大学影视学院的课程设计也是针对有电影制作经验的学生。头两个学期各包括两个科目,为期十周。每个星期都有六个小时的讨论课,研究电影制作和剧本等。最后一个学期是准备论文阶段,学校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帮助解决拍片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
4、华威大学的电影硕士专业也有针对那些没有学过电影的初学者。课程设计比较严谨,每个学期都邀请经验丰富的电影制作人来进行讲座。
5、肯特大学话剧电影学院是欧洲最大的一所,历史比较悠久。肯特大学位于英国东南部的文化古城坎特伯雷市,到伦敦只要乘坐一个半小时的火车。大学经常会举行各种风格的电影节,有时进行外国影片展,有时上映个人影片和短片,给学生们提供交流的机会。
㈢ 电影学研究生出来干嘛
电影学研究生就业方向:主要到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电影行业,娱乐行业等从事电影的制作、策划等工作,还可以到艺术类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电影学是把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艺术现象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学。在中国,电影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围众说不一。一般认为电影学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其范畴包括电影发展过程、电影审美特性、电影创作规律、电影作品分类及其社会作用与美学效应等。
电影学在国际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电影艺术日益成熟而逐渐兴起。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与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产生联系,又与美学以及艺术学其他分支相互影响。50~6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渐开拓,电影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的相互结合更趋密切,出现了一些新的分科,如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诗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和电影符号学等。
1、艺术类院校。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条件最少都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但因为影视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在一些北京之外的地方院校,影视专业的门槛相对较低,电影学硕士还有少许的就业机会。
2、新闻出版机构。这包括报社、杂志社和出版社等单位。就这两年来看,到新闻出版行业的师兄师姐似乎是最多的,像高教出版社、新华社等。
3、相关国家机关和行政单位。这主要是指国家广电总局、中影公司、地方广电集团(局)以及文联等单位。进入这些机构一般都需要参加国家或地方的公务员考试。
4、影视传媒行业。到电视台以及各种影视传媒公司等,从事影视娱乐文化制作,宣传工作都可以。
5、演员。如果对表演感兴趣,自身实力和条件也比较好的话,也可以当一名电影演员,也是不错的就业选择。
㈣ 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都有哪些专业
根据研途宝考研网(yantubao.com)上资料显示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
动画学院
美术学(专业硕士)电影
基础部
电影学
导演系
电影学(专业硕士)电影
录音系
电影学艺术学(专业硕士)电影
影视技术系
电影学
摄影学院
美术学(专业硕士)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美术
摄影系
电影学(专业硕士)电影
文学系
电影学(专业硕士)电影
电影学系
电影学艺术学
管理系
电影学艺术学(专业硕士)电影
美术系
电影学美术学(专业硕士)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电影(专业硕士)美术
表演学院
电影学(专业硕士)电影
㈤ 南京大学电影学的研究生需要看哪些参考书目
一、南京大学电影学是130300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电影学的研究生初试科目是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616
戏剧与电影基础(含戏剧与电影理论、中国戏剧、外国戏剧、中国电影、外国电影)
④978 评论写作
复试科目:0809 戏剧与影视专题
二、学校指定的参考书目如下:
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古典戏曲方向参考书)。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古典戏曲方向参考书)。
3、《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4、《戏剧学研究导引》,吕效平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5、《中国现代戏剧史稿》,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6、《中国当代戏剧史稿(1949-2000)》,董健、胡星亮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7、《西欧戏剧史》,廖可兑著,中国戏剧出版社。
8、《世界戏剧艺术欣赏——世界戏剧史》,[美]布罗凯特(Oscar G﹒Brockett)著,中国戏剧出版社。
9、《认识电影》,[美] 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10、《世界电影史》,[美] 克莉丝汀.汤普森( Kriston Thompson )、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1、《中国电影史(1905-1949)》陆弘石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12、《新中国电影史(1949-2000)》尹鸿、凌燕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㈥ 影视研究的三大理论
影视研究的三大理论:悲剧;喜剧;悲喜剧。
这类院校的电影学专业一般开设时间较晚,且硕士学科规模相对较小,研究方向也比较单一。不过这些院校依托地域优势,社会实践机会较多。如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在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
此外,这类院校办学理念灵活,专业设置与人才引进与国际接轨,很多教授都具有跨国家跨文化的学术经历,具备审视中国影视业的多维视角。如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导师陈犀禾教授,是我国第一代电影硕士研究生,在中美两地进行教学和研究。
影视研究机构:
除了以上几类院校,国内设置电影学硕士专业的还有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两个专门性研究机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最早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招生,之后三年一招,11年后改为一年一招。
这类研究机构招生人数少,外界对其了解也相对较少,考研具有难度,且近几年报考人数逐渐增加。当然,研究机构少了一些“学校学习”的氛围,在那里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电影资料馆,学生可以看到大量珍贵的国内外影像资料,同时该机构还拥有比较完备的电影资料室,其中解放前的电影历史资料是全国最完备的,这一优势是包括北京电影学院在内的任何学校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