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分红到账了吗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分红现在应该还没有到账呢,他们分帐应该是在固定的时间去进行的
② 北京文化出品的《我和我的家乡》是不是爆款电影
是的,北京文化《我和我的家乡》不管是票房还是观众心目中,那都是排行靠前的,没有看的话,是可以去看看的,五个故事都很感人。
③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主要是讲哪些故事的
《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在2020年,国庆节期间上映。这部电影非常特殊,分为五个单元,也就是说有五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中国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区的故事。其实主要是为了纪念在十八大以后,全国各地人民都非常开心,迎来小康生活,全民脱贫而拍摄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一部影片,这部影片里面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演员。导演是徐峥、宁浩、彭大魔,邓超,陈思诚,总导演是宁浩,张艺谋担任监制。主演人员有黄渤、葛优、吴京、王源等。
《我和我的家乡》这部影片里面的演员演技都在线,而且故事又搞笑又让人感动,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一部影片。在上映之后这部电影也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和口碑。
④ 《我和我的家乡》有笑有泪有感动你真的看懂这部电影了吗
最近几天,我身边的朋友们,都在给我安利一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说这部电影如何如何好,非常值得一看,但是我问他们具体好在哪里,许多人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总是用很好看敷衍我,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敬业态度,我这个很少去电影院的人,这一次也对自己狠了一把。
目前《我和我的家乡》票房已经破2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其中也有我的功劳。当时自己在电影院,超级喜欢后面三个故事,周围的小伙伴们和我一样都是哭得稀里哗啦,感动得要死。
《我和我的家乡》和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在框架上很像,也是有五个小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有自己的导演和演员,虽然彼此之间故事与风格各不相同,但是都有让观众笑中带泪的魔力。
第一部,宁浩的《北京好人》。全程很 搞笑 ,也很扎心,葛优老师无愧于喜剧泰斗的称号,演技甩那些小鲜肉们十八条街都不止。
第二部,陈思诚导演的《天上掉下个UFO》。属于 搞笑 加深思,但是个人认为其实一般,要不是影帝黄渤在里面撑着,根本就没什么看头。
第三部,徐峥的《最后一课》。剧情哭中带笑,笑中带哭!徐峥当导演确实有才华,知道喜剧不应该单纯只有笑点。剧中范伟范大爷,为观众们深度演绎了一位突患老年痴呆症的老父亲。这个故事很容易抓人观众的心。
可以说《最后一课》全场最佳,范伟老师全场最佳,有笑点,有泪点,能够把大时代背景和小人物情怀紧紧相连,扣动心弦又振奋人心。
第四部,邓超的《回乡之路》。邓超这段故事编的不错,演得也很好,在剧中邓超也突破自己。能够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邓超那个治沙工程,曾经多少英雄曾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第五部,彭大魔的《神笔马亮》,沈腾和马丽这对喜剧组合,把人性的光辉无限度的提升,该单元非常走心的诠释了一场伟大的爱情和伟大的爱。
刚刚看完自己先做个排名,大家勿喷,我心中第一范伟单元,第二沈腾单元,第三邓超单元,第四葛优单元,第五黄渤单元。
《我和我的家乡》给我的感觉是确实好,是一部笑中带泪的好电影,这几位导演也是近几年难得的用心拍电影的代表。
有观众可能会冲里面的明星阵容去看这部电影,确实里面有很多大咖,黄渤、徐峥、邓超、王宝强、沈腾、闫妮、张译、王迅等一个个实力派演员。还有王俊凯、刘昊然、杨紫等新生代演员,里面既有 搞笑 担当,也有颜值担当,而且上映几天后,口碑也一直很好,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现象。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样优秀的电影,我们不应该一笑而过,不应该只是一味的感动,而应该学会反思。
这部电影究竟带给我们了什么启发?你真的看懂这部电影了吗?有笑有泪有感动,是许多人对这部电影的普遍评价,但是笑过、哭过、感动过后呢?这部电影影响到了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呢?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有笑点泪点,更重要的是能够引起观众的反思,进而影响到部分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譬如很多励志性的电影目的在于激发观众内心的潜力。科幻类的电影目的在于引起观众的想象力,就像大刘的《三体》一样,到时候如果成功改编成电影,我想一定会让许多年轻人萌发 探索 宇宙的想法。
而《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的主旨,是在于呼吁人们没事多回自己的家乡看看,因为自己的家乡也很美,要懂得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管你身在何方,家乡的月亮才是最圆的月亮。
记得有首歌是这样唱的:如今我对自己故乡,像匆匆来往的过客。这首歌一时想不起是那个歌手唱的,如果人人自己故乡,都像匆匆来往的过客。那么是可悲的!
家乡对于个人而言是家乡,对于群体而言是母亲,热爱自己的家乡就是热爱自己的母亲,热爱孕育自己的那片土地,无论我们身在何方,离家乡多远,我们永远是家乡的孩子。
就像《三体》中的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一样,无论过了几千年几万年,地球永远都是她们的家!有空多回自己的家乡看看吧!(文/桔子八宝饭)
本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⑤ 《我和我的家乡》之《最后一课》官宣演员阵容如何
9月9日,由徐峥执导的《我和我的家乡》之《最后一课》曝光了单元海报及角色海报,正式官宣演员阵容:范伟、徐峥、卢靖姗、张译、于和伟、陶虹、李晨、杨紫、王俊凯、陈数、雷佳音、韩昊霖、李易峰等联袂主演。
海报中,范伟饰演的老范手拿语文课本与教具,一副乡村教师的模样;徐峥和卢靖姗饰演一对夫妻,为了爸爸老范四处奔走;张译、于和伟、陶虹均变身村干部,淳朴又亲民。
李晨饰演的姜文豪戴上眼镜文青范儿十足,无疑是全村的知识担当;村花杨紫碎花发带造型养眼;王俊凯衣着朴素笑容灿烂;陈数温婉知性诠释热心校长;雷佳音墨镜一戴、小包一挎精气神十足。
曾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单元中有着亮眼表现的韩昊霖此番再度出演徐峥新片,李易峰惊喜出演,他在剧中的身份如何,目前还未可知。
(5)我和我的家乡是什么电影公司扩展阅读
《我和我的家乡》五个单元已集结完毕:
此前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已公布陈思诚执导《天上掉下个UFO》、宁浩执导《北京好人》、邓超&俞白眉执导《回乡之路》、闫非&彭大魔执导《神笔马亮》四个单元的演员阵容,加上徐峥执导的《最后一课》,至此电影的五个单元已集结完毕。
神仙喜剧阵容、多样地方特色、接地气的故事引得观众的刷屏热议,每个单元一经曝光即登上各平台热搜榜单前列,备受瞩目。
作为《我和我的祖国》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集结九大导演、近百演员等华语顶配喜剧人组建“中国喜剧梦之队”,通过五个故事单元,讲述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倾力为全民打造喜剧盛宴,满足属于中国人的家乡自豪感。
《我和我的家乡》由国内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联手呈现,将在10月1日正式公映,在中秋家国同圆之日,与全国观众相约影院一起笑度佳节。
⑥ 请问北京文化出品的《我和我的家乡》是由哪个导演拍摄的
由单独的一个导演拍摄,北京文化出品的《我和我的家乡》并不像往常一样,其分别由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和彭大魔、邓超和俞白眉共同拍摄完成,其中宁浩是作为总导演的身份。
⑦ 我和我的家乡上映时间是多久
《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上映。《我和我的家乡》由张艺谋担任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张一白担任总策划,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分别执导五个故事,导演阵容堪称“中国喜剧梦之队”。
作为《我和我的祖国》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更延续“一部电影,多重惊喜”风格,以五个单元,从祖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展示每个地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更表达出了每个人内心对于家乡共通的浓浓眷恋。
(7)我和我的家乡是什么电影公司扩展阅读:
《我和我的家乡》和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相比,该片的“切口”更小了,但不变的还是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葛优、邓超、沈腾、王宝强、雷佳音这群“欢乐喜剧人”一出现,观众就不愁没有笑点。
《我和我的家乡》中“北京好人”张北京和二舅联手上演的双簧、雷佳音“憋”出来的大头、沈腾和马丽之间的“网络延迟”,让影院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电影里有欢乐,更有感动。正因为有笑有泪,大家甚至都没有感觉到本片的“主旋律”色彩。
⑧ 《我和我的家乡》和那么多爆款电影,能做出来不是因为巧合
文丨唐令
10月的北京已经凉了下来,相比之下,寂静了半年多的电影院,就显得「热」多了,《我和我的家乡》票房成绩已经超过了18亿,成为了国庆档最卖座的影片,而影片的总制片人、总发行人、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张苗,还在奔波出差的路上。
采访开始前,他说:「不好意思,一会儿可能会中断十分钟,我马上去机场,一会还得过安检。」
或许是因为影片的票房成绩喜人,张苗在电话里的声音听起来并没有太多旅途的疲惫,反而更多是一种放松。
《我和我的家乡》在2019年7月前后启动,到2020年10月上映,时间不过一年有余,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着实算不上充裕,更别说像《我和我的家乡》这样,集齐了近二十年来的华语电影顶级喜剧作者。
五个故事、九位导演,除了宁浩、徐峥、陈思诚这样我们熟悉的喜剧作者,更有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这种联合创作多年的喜剧搭档,总监制张艺谋、总导演宁浩,总策划张一白,绝对是从来没有过的豪华阵容。
拍摄《我和我的家乡》的过程,更是困难重重,2019年的寒冬之后,又是疫情的席卷,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完成创作的《我和我的家乡》,也遇到了巨大的考验。比如徐峥的《最后一课》,就是在疫情和汛情的交织下完成的,宁浩的《北京好人》在2020年6月10日开机,几天后就遭遇了北京疫情的二次小规模爆发,大量事前协调好的拍摄场景都面临无法继续使用的困难。
但好在,电影最终还是如约和我们见面了。
而这,只是《我和我的家乡》遭遇的诸多难关之一而已。
时钟倒回到一切开始之前,2019年夏天,宁浩导演和北京文化接到国家电影局倡议,希望围绕「农村扶贫、脱贫攻坚」尝试去创作一部电影,这就是最初「任务」的开始。
「解题」,是宁浩和张苗在项目最初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也意味着作为一家大平台公司的北京文化,从一开始就在与创作者共同工作,「这就是我们介入的时刻。」
定下喜剧类型和单元式的创作方式,是符合创作规律的自然过程。
「我们觉得这个电影要有一个恰当的内核,可以去表达农村扶贫、脱贫攻坚决胜这一年的 社会 情绪。我们觉得这种情绪就是『喜迎小康』。这里有个关键就叫『喜』,也就给了我们的电影一个很重要的类型定义:喜剧。」
我个人一直比较坚持的制片原则,就是电影的类型一定要清晰,对于北京文化来说,成功电影的三大基本元素,就是强刺激、强共鸣和强共情,如果翻译为这部电影最直接的观感,就是能够让你又哭又笑,有笑、有泪、有你、有我。
所以,为《我和我的家乡》选择喜剧的表达形式,和所有的导演们都迅速一拍即合。也是这个着眼点,最早把这部影片开始往类型化的思路上引导。」
至于单元类型,《我和我的家乡》也的确借鉴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模式,但更重要的创作考量还是在于这样的一个分段式创作,其实更有利于展现这些年来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
用张苗的话来说,就是这些年的改变,「这一系列的东西所传达出来的幸福感,如果放在一个120分钟的传统三幕剧作结构里面,是非常难表达出来的。」
你能从《我和我的祖国》和《我和我的家乡》里,看到一种时间维度和地理纬度的不同。《我和我的祖国》是用一个时间的纵轴从建国说到今天,每十年为一段,讲述了普通的小人物与 历史 事件迎头相撞的状态。
而《我和我的家乡》则是尝试着用东南西北中这个概念,去捕捉华夏大地上有一定区域代表性的地方。
「我们不是为拍一个分段式而拍一个分段式,而恰恰是因为这个主题适合用分段式的方式,以地理位置为一个主线,围绕着『变化』这两个字,以及变化所带来的幸福感去讲故事。」
这个项目,是「我们」的项目
《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是北京文化响应国家电影局的倡议,和一群最优秀的电影创作者打造出来的作品,在电影院看它的时候,我数次听到同场的观众因为葛优的表演而发出的笑声,也会在范伟跌倒在雨中的时候听到身后观众发出的清晰啜泣声,作为一部电影,它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意义,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这样的结果,或许和北京文化一开始对待它的态度有关。「首先要感谢这部电影的所有创作者,总监制张艺谋、总导演宁浩、总策划张一白,导演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 邓超&俞白眉,还有所有的演员和每位参与创作的人员,是他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张苗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一个民营公司的制片人和发行人,换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其实他是在说自己是生意人,「我最尊重的是什么?我们在跟导演聊这个想法的时候,第一个抛出来的就是,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和创作规律,在这个前提下来做这次合作。」
尊重市场规律和创作规律,也就意味着尊重创作者,作为总制片人的张苗,在一开始就和创作者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以任务的态度来对待这部影片,而是回归到了创作最开始的地方,让故事属于故事,让创作属于创作。
「因为我不想给大家一个很直接的感觉,就是我们以完成任务的姿态来参与一个项目,因为这确实不是一个任务,而是国家电影局的倡议,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去表达的题材。
我给每个参与的核心创作者、每位导演都说,这个项目不是北京文化的项目,这个项目,是我们的项目。」
张苗对这部电影的创作者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你们既是我的战友,也是这个项目的拥有者,你们是我服务的对象,没有谁是老板,我们一起并肩作战。」这或许,也是这些创作者,能够走到一起的原因。
讲到这里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张苗是一位「总经理」,他的思绪似乎已经随着他的话语,飘逸回了那些探讨创作的过去。
他对创作者的这种共情,他对创作者热情和才华的保护,更和北京文化以前打造的那些作品一起,勾连成了一种信念,这些作品背后的北京文化,也不再仅仅是一家电影公司,而是成为了和创作者一起,以作品和市场、和时代、和观众对话的表达个体。
一个制片人,半个创作者,半个宣发者
说到表达,张苗对此颇有感触,他认为也是这个议题本身所带有的那种力量,让这些创作者走到了一起。
「我觉得是这个时代给到大家一个表达的欲望,这个变化所带来的一切好的感受,我觉得一说,每个人都可以感觉到。这是所有创作者之间有一定共鸣的表达,也是一种创作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所以大家比较容易走到一起。
一个涓涓细流,因为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不断凝聚,形成一条大江大河的概念。」
一直以来都把创作者放到重要位置的北京文化,在这样的制宣发一体的全程参与中,也就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创作者,当问到北京文化是否把自己看做一个创作者时,张苗笑了。
「北京文化一直是创作者,或者至少是创作者的伴侣和战友。」
作为一家平台公司的北京文化,是出品方、制片方,是宣传方,也是发行方,更是创作者。这种制宣发一体的平台公司,往往拥有更大的资源,但也容易被资源限制住视野。
当我们提到资方,往往会因为资本的原因,而带有某些偏见和既有印象。这一点,也正是北京文化正极力去避免的。
「作为制片人,我会开玩笑,说最不喜欢被人说『他们是资方』。资金固然重要,但作为一个出品方也好,一个制片方也好,如果只代表了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电影的成功,需要一个团体,从创作、制宣发、投融资,各个层面为一个项目助力。所以我对团队的要求,是在影片的每个环节做到我能尽的那一份力。
所以我想,一个制片人至少应该是半个创作者加半个宣发人,这是一个最基础的条件,也是我对自己一直以来的基本要求。
如果你都不是半个创作者,你怎么可能跟创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你怎么可能真正地去理解创作者的需求呢?」
这是张苗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北京文化整个电影制宣发团队的要求。
诚如他所说,当一个制片人同时是半个创作者,也是半个宣发人的同时,他也就算是真正进入了这个电影项目中。
顺着这个思路看下去,你也就会明白北京文化一直以来坚持的制宣发一体的理念,其实都是建立在作品之上。
制宣发一体化的平台
聊起北京文化,大家都喜欢用爆款制造机来形容它,从《战狼2》到《流浪地球》,从《我不是药神》到《无名之辈》,再到如今的《我和我的家乡》,北京文化似乎每次都能精准击中那些市场爆款。但我们也都知道,这种聚焦的背后,也绝不是偶然。
坚持制宣发一体的北京文化,一直以来都坚持着内容为王的理念,而制作、宣传、发行这三个领域的致力,在张苗看来就像是「王」这个字的三条横轴,和「内容」这个核心紧密相连,最终组合成三横一竖的「内容为王」。
「我觉得每一个位置,制、宣、发,三个轴的表达在我看来一直都特别重要,就是因为有了这三个轴,它才能确定足够的稳定性,就像三点能够支撑一个平面,是决定一个平面的充要条件一样。」
但理解这三个轴同时的重要性,和内容为王之间的关系,是更重要的一环,在张苗的眼中,内容为王不光是内容本体为王。制,决定了内容本体的强大;营销,决定了内容的包装,而产品的包装如今也已经成为了产品和内容的一部分。发行就像销售,是接力棒,把内容传递到目标群体手里。
「这三点加起来,是一个广泛的内容概念。内容要为王,这三点都应该为王,它才真正的是个王。」
在张苗这样的解释后,我们也就明白了所谓的制宣发一体和内容为王的理念,其实是精准地概括和理解了如今的电影市场上,更为广义的关于内容的意义,以及不同层面上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平台型的电影团队,这三个点你可以有所侧重,作为自己的企业特点。但是我所相信的是,起码作为一家平台型的电影公司,而不是一个纯粹的独立制片公司,这三点都应该具备,都应该有所建树,你才可能尽量地完善。」
说到平台型电影公司的时候,张苗的语气有了些不一样,「努力做一家平台型的电影公司,是我个人的职业理想,更是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先生一直所倡导的,是我五年前加入北京文化的原因,是我们想要一起完成的一件事。」
在张苗看来,一家制宣发一体的平台型电影公司,意味着一个完整的生命链。它使得一家公司可以走到创作者面前,让创作者踏踏实实地、放心地、投入地和这家公司合作。
而制片人,也会像项目经理一样,从影片诞生的初始去为这个项目工作,直到它有一天从项目变成作品,成为电影,走向银幕,再把所有投资方的投入,加上利润返回给他们,甚至于创作者,也在其中得到艺术和商业的回报。
「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链,谁都不愿意在这个生命链里面有脱节的表达,而北京文化,就是一个为这条完整的生命链负责的机构。」
核心,始终是电影。
迭代与升级
相信很多人都会对《我和我的家乡》中,每个单元之间切换的形式印象深刻,它采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竖屏短视频模式,在无数的屏幕中,挑出那些有代表性的故事,再娓娓道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呼应了张苗所说的那种时代的表达,这个故事,也是当下的我们的表达。
与之对应的,你会发现《我和我的家乡》在各个层面上都呼应了这种颇具时代性的「短」。
在这一点上,张苗觉得是种必然。
「包括我自己,以前都觉得电影是一个金字塔尖的视觉表达形式。但是很快你会觉得,你起码应该放下自己的成见,去拥抱这个时代的表达特征。
这个时代的表达特征有一个巨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较短格式的表达。而《我和我的家乡》,就是在以拥抱的态度对待这种表达方式。」
影片的故事是单元式的「短格式」,在宣发上,北京文化也选择了拥抱短视频群体和后浪网民群体。
我们能在抖音上看到「上抖音拍家乡」这样的全民活动,能在B站上看到《我和我的家乡》电影幕后纪实节目这样的影综,黄渤探访手工耿的联动,不仅让人回想起片中的爆笑场景,也更让人体味到《我和我的家乡》源自现实的那种真实与动人。
在这之外,《我和我的家乡》还推出了「家乡与我」的系列短剧,甚至还和央视合作搞起了先网后台的直播活动。
北京文化甚至还在音乐平台发力,联合环球,合力打造电影音乐厂牌魔音缪斯,为影片定制了多首推广曲,既有青年版《我的祖国》这种旧曲新唱的赋能尝试;也有郑钧《父的三北》,让人回想起父辈们为这片土地做出的努力。
说起音乐,张苗很有感慨:「我经常对做音乐的朋友们说,电影和音乐的两波人,都是特别传统 娱乐 工业的从业群体,电影一百多年,音乐唱片行业 历史 更悠久,在一个新的时代里面,虽然有人说电影和音乐都是夕阳产业了,但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用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去拥抱对方。」
所以在《我和我的家乡》里面,我们总共能听到七首推广曲,这对非歌舞类电影,绝对已经是罕见的密度,这一方面源自于电影的分段形式,一方面也体现了北京文化全方位、多维度对电影表达的重视。
张苗说,「在我的思维里,电影一半是看到的,一半是听到的,而听到的那些东西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音乐。我们在音乐和电影的跨界表达方面做出的这些努力,要感谢创作者,因为它不光帮助电影本体进行了表达,也为电影的推广和破圈下沉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紧跟时代,拥抱时代的开放态度,北京文化才能在多个时间点上,都精准地击中那些爆款。
「我想,只有拥抱这个时代的格式,你才可能在新的内容环境下,让电影这个已经有一百年 历史 的传统工业的表达方式,找到它下一次腾飞的动力之一。」
在张苗看来,这更像是一种迭代和升级。
2019年的寒冬和今年的疫情,给了电影行业一次重启的机会,重启并不等于暂停再前进,而是在这种被动的暂停之后,我们得到了主动自我调整的机会,在这之后,再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去面对这样一个充满良性竞争和新内容的时代。
「我开玩笑说,北京文化的电影从1.0迭代到2.0。北京文化会一直在主旋律和商业影片这个类型上面多做 探索 ,以后还会一如既往地致力,比如说接下来像《东极岛》这样的影片,会有更多的信息以后会分享给大家。」
北京文化的迭代和升级,才刚刚开始。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我和我的家乡》是北京文化第一次接手献礼项目,但细细去盘点北京文化这些年来的项目,你会发现它们其实一直在做着某种意义上的献礼。
只不过对象是观众、是市场。而电影,就是那个礼物。
《战狼2》中,是一种继承自功夫片时代的强国表达,《流浪地球》,是以世界性的视野、人类命运的宏大命题,来看我们是如何解决困难的,同时也圆了国人的科幻梦;《我不是药神》里,尊重了生命和为人的尊严,也切入了医改这样的时代变革;《无名之辈》里有着小人物的英雄梦想,那同样是在这个时代里需要被听到的声音。
由此,再来看《我和我的家乡》,你也就会发现,在这种主旋律里,也藏着个人的群像。
这就像是电影中全景镜头和特写镜头的关系,它一面以全景化的视角,俯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全貌;同时也以聚焦的特写镜头,写出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个体。
而这,也正是北京文化想要通过电影作品,去拥抱的那种「时代的格式」。它同时也是北京文化作为一家平台型电影公司,对自己、对作品、对行业的自觉与责任。
它理解创作者、保护创作者,甚至在作为制片方的同时,也成为半个创作者,半个宣发人,它完全剖开了自己,把自己开放给作品,更开放给作者,由此写出来的,也才是我们的故事。
⑨ 国庆期间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是由北京文化出品的吗
由多位导演多个片段打造的《我和我的家乡》,的确是由北京京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文化)出品的,其是一部精彩的喜剧片,而除了这部电影之外,之前大家比较熟悉的影片《流浪地球》、《战狼2》等多部经典影片都是由北京文化出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