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演员孙铁老婆简介
老婆为曝光。
孙铁4岁父母离婚,16岁辍学,身无分文独自去深圳闯荡,差点连命都丢了;开过餐馆,做过医药代表,出国留学打工,用孙铁的话说“三百六十行,我干了一半”。
现在,这个从明星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总算在做着和他的明星母亲斯琴高娃有点联系的事情,和母亲斯琴高娃共同出演正在央视八套热播的大型民族史诗剧《东归英雄传》。
深圳打工病倒得四川夫妇相救
汶川地震后,远在江苏徐州拍戏的孙铁听到消息后,心急如焚,因为四川对于他来说有着不一般的意义,曾有一对萍水相逢的四川夫妇救了他的命。
孙铁4岁时,母亲斯琴高娃就因性格不合与丈夫孙天相离婚了,孙铁由父亲抚养。1985年,孙天相由于故意伤人罪入狱,由于无人管教,年仅16岁的孙铁辍学了,没有生活来源的他只好到深圳打工。孙铁的第一份工作是酒店门童。“每个月300元,到了月底身上只剩下2块钱,住在简易棚子里。”
好不容易熬到发工资,孙铁到饭店打了一回牙祭,谁知半夜他突然感觉小腹痛如刀绞,他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恍惚着敲开了隔壁的一扇门,隔壁住着一对年轻的四川夫妇,看见孙铁痛苦的样子,马上二话不说,到工地上推了一辆板车就送他到了最近的医院就诊,手术后,医生说如果不是送得及时,孙铁的盲肠就快烂穿了,到时候就有生命危险。
更让孙铁感动的是,住棚户区的人大多不富裕,但那对夫妻却毫不犹豫地为孙铁垫付了600块钱的医药费。“可惜的是,因为不懂事,忘记问这对夫妇的名字了,也不知道具体是四川哪里人,希望这次地震他们能够平安度过,好人有好报。”20年后,孙铁对恩人念念不忘。
为生计成妇科药代理
孙铁25岁之前的生活和一般的民工无异,做的都是最底层的活儿。1992年,从深圳回来后不久,孙铁向斯琴高娃借了3万块钱开餐馆。可惨淡经营几年后,餐馆不得不关闭。为生计,孙铁做上了医药代理。代理妇科药“抗宫炎片”。孙铁每天出入东北各个城市的医院中,最多的一次,孙铁跑了6家医院,行程上千里,“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嘴唇都干得开裂了,一开口就渗血”。虽然很累,但孙铁很满足,因为这份工作不但养活自己,还负担了赋闲在家的父亲的生活费。
出国留学,赢了学识,丢了爱情
在母亲斯琴高娃的比利时朋友布里吉特的介绍下,孙铁决定出国留学,学点有用的知识,改变自己现在这种打零工的状态。他来到比利时,学习影视。
在比利时孙铁学习很努力,成绩上升得很快。可半年后,母亲给他带来的1万美金所剩无几,为了节约费用,孙铁与几个中国留学生挤住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白天上完课,晚上就去一家中国餐馆里刷盘子、洗楼梯、搬货物……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
这些对于从小就打工的孙铁并不算什么,令他痛苦的是精神上的。出国前,孙铁在国内已经谈了一个学舞蹈的女朋友。出国后,不管再苦再累,孙铁几乎每天都打越洋电话回去给女友。“我专门选阿拉伯或者非洲的线路打,他们的比较便宜。”即便这样,每月的电话费也花掉他打工所得将近一半的工资。
忽然有一天,孙铁的女朋友在电话里说:“我们分手吧。”几个简单的字,摧毁了他在国外生活的最后寄托,“当时她可能以为我不会回来了吧,或者忍受不了相思之苦。”但坚强的孙铁没有追问原因,而是默默地承受下来。
好不容易学成回国后,孙铁在斯琴高娃的推荐下进入了影视圈,踏入影视圈的他一直都在母亲的光环下生活,对此他并不介意:“每一件事情有好的一面就会有坏的一面,没有母亲,我不可能这么快就进入影视圈,同时,我也不可能改变我是母亲的儿子的身份,那么,我就永远不能介意别人在我的前面加‘斯琴高娃的儿子’的定语。”
『贰』 李铁是斯琴高娃儿子吗
不是。孙铁是斯琴高娃唯一的儿子,1972年出生于内蒙古,在母亲的影响下,如今的孙铁也是影视圈一位优秀的演员。
代表作有《兄弟兄弟》、《我的极品老妈》、《娘》、《东归英雄》等等。
有人说,孙铁能有如今的成就全因斯琴高娃的帮助。
孙铁是斯琴高娃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个女孩,名为孙丹,比孙铁早出生四年。
『叁』 斯琴高娃个人资料(斯琴高娃的儿子孙铁)
说起娱乐圈里的星二代,大家能够想到的一定是: 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吃喝一辈子不用发愁,未来的道路也有人提前给安排好,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一切。
这其实只是大家看到的光鲜亮丽的一面,但其实也有这样的例外发生。
他的出生和普通人相比之下,过得还不如普通人,他就是斯琴高娃的儿子 ——孙铁。
说到斯琴高娃,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她是国家的一级演员,是演艺圈的 “老前辈”。
斯琴高娃在荧幕前成功的塑造了无数个形象,她是坚强不缺的“白文氏”、是雍容华贵的“孝庄太后”
她是高高在上的“武则天”、也是普通人家的“老母亲”、是德高望重的 “影后”。
但是,她风光的背后,却也有着难言的悲痛,她的感情却是历经坎坷多难。
和儿子孙铁的关系也一直是不温不火。
孙铁是斯琴高娃和她的第一任丈夫的儿子,在斯琴高娃年满18岁的时候,就认识到了大她9岁的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孙天相,两人彼此热恋后就走向了婚姻。
婚后,斯琴高娃就生下了一个女儿孙丹和一个儿子孙铁,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认定的丈夫在婚后竟然改变了之前的态度,脾气变得十分暴躁易怒,甚至还动手打人,斯琴高娃为了孩子便忍受着,可是她的忍受并没有换来好的回报,反而是丈夫变本加厉对他家暴,她恍然大悟自己的一生难道就这样忍受着过活吗?她忍无可忍眼前的这个男人,最终婚姻失败,她选择离婚。
作为一个母亲,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她想要都争取过来,呆在身边照顾自己的孩子。
但是不幸的是,她只得到了女儿的抚养权,然而4岁的儿子孙铁跟随父亲一起生活。
离婚后的斯琴高娃,此时的心里也是十分的悲痛,她只能忍痛抛弃儿子,但是年仅4岁的孙铁没有了母亲的照顾,他只能和父亲一起生活。
孙铁年幼的心灵在母亲离开的时候就深深受到了伤害,他对于母亲的离开内心充满着恨意。
离婚后的孙天相,并没有任何的悔改之意,更加变得不可理喻。
在孙铁13岁的时候,他就因为故意伤人被逮捕入狱。
此时的孙铁还在读初中,他的父亲入狱之后,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孙铁只能省吃俭用的过着日子。
在他16岁的时候,因为没钱上学,孙铁只能辍学一个人来到南方城市到深圳打工挣钱。
初到深圳的孙铁,身无分文,或许是因为水土不服,没有多久就生病了,还差点连命都丢了。
幸运的是,遇到了一对好心的夫妻,向他伸出了救援之手,如果没有这对好心人的帮助,孙铁可能命都没有了,只是孙铁并没有得知好心人的姓名,孙铁心里也一直记着这份恩情。
在经过几年的打工经历后,孙铁也成长了很多,孙铁并且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饭店。
此时身在异国的斯琴高娃得知儿子的困境后,前去寻找儿子孙铁。
但是在孙铁的心里一直以为是母亲抛下他,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甚至这么多年都没有任何音讯。
再次见到面的母子两人,关系十分冷淡,斯琴高娃心里知道自己对儿子的亏欠,已经无法弥补。
她知道儿子因为没有钱而放弃了学业,她想在这方面尽力的补偿,她把孙铁安排去了比利时留学,虽然孙铁接受了母亲的安排,但是心里并没有完全原谅母亲,在他留学的期间,他也没有去看望斯琴高娃。
回国后的孙铁,得知父亲生病,父亲告诉他其实他母亲有多次来看望他,只是被他阻拦了。
孙铁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并且和母亲斯琴高娃和好。
斯琴高娃也将孙铁带进影视圈,把孙铁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并和孙铁一起出演电视剧,想提高孙铁的曝光率。
如今两人的母子关系和解,孙铁也在演艺圈中有了一点成就,斯琴高娃也终于和儿子孙铁团圆在一起。
毕竟血浓于水,亲情也不会被磨灭,希望孙铁在以后的日子可以多孝顺自己的父母,给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END——
拒绝洗稿、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肆』 士兵突击里的史今扮演者是谁介绍一下~~
张译
个人档案
姓名(NAME):张译(Zhang Yi)
性别(GENDER):男(Male)
原名(FORMER NAME):张毅(Zhang Yi)
小名(NICKNAME):欣欣(Xin Xin)
绰号(NICKNAME):小太爷(Xiao Taiye)、翻译(Translator)
学前代用名(NAME IN PRESCHOOL EDUCATION):张义(Zhang Yi)
生日(BIRTHDAY):1978-2-17
血型(BLOOD-GROUP): A
身高(HEIGHT):178cm
体重(WEIGHT):56kg
生肖(CHINESE ZODIAC):马(Horse)
星座(ZODIAC):水瓶座(Aquarise)
祖籍(NATIVE PLACE) :山东(Shandong)
出生地(PLACE OF BIRTH):哈尔滨(Harbin)
现居地(PRESENT ADDRESS):北京(Beijing)
博客(BLOG):不像演员的演员张译
新浪(SINA):http://blog.sina.com.cn/YanYuanZhangYi
搜狐(SOHU):http://yanyuanzhangyi.blog.sohu.com/
职业(OCCUPATION):
话剧及影视演员∕解放军文职干部(曾经)(Modern drama、film and televison actor/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ivilian cadre-- once )
单位(company):
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话剧团 (曾经)(Beijing Military Region Political department Ally Cultural work group Theatrical troupe --once)
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电视艺术中心 (曾经)(Beijing Military Region Political department ally television arts center--once)
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 (现属于)(Huayi Brother Star Cultural broker Limited company --now)
从艺经历(THE EXPERIENCE OF ART):
1996年——1997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话剧院(From 1996 To 1997--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public opinion theater)
1997年——2006年 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From 1997 To 2006--Beijing Military Region Political department Ally Theatrical troupe)
2008年——至 今 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Since 2008--Huayi Brother Star Cultural broker Limited company)
电影作品
2006年《双行线》饰演:刘建林 导演:喻维宏
电视电影
2006年《刑警张玉贵之二/三》饰演:周兴 导演:孙铁
电视剧集
2003年《我们的连队》饰演:蔡新 (制片人:李心安 导演:李俊言 编剧:李心安)
2005年《民工》饰演:郭振东 (制片人:张纪中 导演:康洪雷 编剧:陈枰)
2006年《青春正步走》(又名《特战DR师》)饰演:刘富刚 (制片人:陈艾雨 导演:王连平)
2006年《乔家大院》饰演:长顺 (制片人:孟凡耀 导演:胡玫 编剧:朱秀海
2006年《士兵突击》饰演:史今 (制片人:张谦 导演:康洪雷 编剧:兰晓龙 )合作演员:王宝强 邢佳栋 张国强
2006年《碧海深沉》(原名《神秘海平线》)饰演:林进强 (制片人:孟凡耀 导演:何燕江 编剧:何燕江)
2007年《军刀》饰演:张伟 (制片人:孙杰 导演:金琛 编剧:金琛)
2008年《我的团长我的团》饰演:孟烦了 (制片人:张谦 导演:康洪雷 编剧:兰晓龙)合作演员:段奕宏 李晨 邢佳栋 张国强
2008年《三七撞上二十一》饰演:乔锐 (制片人:马小钢 导演:马小钢 编剧:陈枰)
2008年《生死线》饰演:何莫修 (制片人:侯鸿亮 导演:孔笙 编剧:兰晓龙)
2009年《黑枪背后》(原名《终极计划》)饰演:高青山(导演:沈雷 合作演员:聂远 吴晓敏等
客串过的电视剧:
《中国仪仗兵》、《永存我心》、《沙场点兵》、《末路天堂》、《京都女警官》 、《全时空接触》、《给点阳光就灿烂》等等。
配音《午夜出击》(20集)
舞台演出
舞台剧张译在《樱桃园》
药
突围
成长岁月
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
支委会【2001年全军文艺新作品奖表演奖】
战斗间隙【2003年全国人口文化银奖编剧奖】
爱尔纳·突击【全军新剧目展演一等奖】
绿荫里的红塑料桶【1999年全军戏剧调演二等奖】
来自五连五班的调查报道【全军小品比赛作品一等奖表演二等奖】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000年全军比赛一等奖/2001年全国比赛二等奖】
樱桃园【合作导演:林兆华 合作演员:蒋雯丽】2009
小品
人老需有伴儿、逃学侠客游、战争狂人、离婚之后
今晚电视台要报道我们科研组、考场风云录、小站情、真心英雄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000年全军比赛一等奖、2001年全国比赛二等奖】
戏剧片断
野山、北京人、虎符、雷雨、天下第一楼、原野、情感操练、大雪地、万水千山、天边有一簇圣火、风铃、红磨坊、榆树下的欲望、故去的亲人、和天使在一起的二十分钟悲悼、物理学家、征友启示、奥古斯都斯尽了本分、饥饿海峡 等
广播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柳河情、山下那片红房子、山外有个世界、浪花飞过、夜渡微山湖、太阳花、两岸情缘、北风吹、山乡风云、我的采访日记、大墙里的春天、边防团长、沙海惊涛(19集)、家有高官、星星点灯、音乐之魂
【西街故事、魏公村路七号、父女情缘、佛头回归记、情定奇缘、等由国际频道于2004年对台湾广播】
战友话剧团——军营挚爱、零点起飞
小说联播
长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戎装女人
战友话剧团——军营挚爱、零点起飞
电视解说
北京电视台——走进南韩继
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东方时空·纪事之军鼓如歌
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军营风景线、之岁月寻珍(2002年三至十月每周一期)
中央电视台军事栏目《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纪录片——袁大嗓、陆航雄风、未启动的应急方案、在将军身边
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士兵突击》
导演作品
执行导演
文艺晚会——七彩的军营
小品——寻找坐标、切萝卜
中国教育电视台——学英语(64集学生英语教学片)
导演
小品——所长
文学创作
双簧——说三国(演出百余场)
短剧剧本——婚假七天
文小姐·武将军【刊载于剧本月刊2004-2】
战斗间隙【获2003年度全国人口文化文艺作品银奖、全军“抗非典”优秀作品奖】
话剧剧本大纲——宗贵兄弟、欲饮琵琶
广播剧剧本大纲——红一连
电影剧本大纲——早早归来、深爱如海、天广街审判、时间童话
电影剧本——燃烧的高原
电视剧本——穿越黑网(20集/合作)
教学短剧剧本——快捷汉语故事(100集)【即将拍摄】
二十家电视连续剧剧本大纲——6037
与《士兵突击》
钢七连三班班长·史今剧照《士兵突击》之前,演员张译这个名字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是陌生的。不是没演过,但多半是些不痛不痒的角色,很难让人记住。
《士兵突击》火了,许三多火了,班长史今也火了。喜爱《士兵突击》的观众都清楚:没有班长史今的“不抛弃不放弃”,就不会有“傻”兵许三多的“突击”。全剧中,属于史今的戏份不算多,但打动了无数人。
依然是配角,但这一次,张译真正实现了“突击”。
演活史今 不是史今 :
《士兵突击》是群体戏。除了许三多外,还有成才、史今、高城、袁朗、伍六一、吴哲、老马等众多角色。每一个,都很重要;谁演谁,很有讲究。
张译是第一个被导演康洪雷确定下来的演员。“可能因为现实生活里我比较喜欢小动物,导演说我有‘悲悯情怀’。”
除了善良,张译对史今的理解还有“胸怀博大、重承诺、一字千金,但有时候还很犯倔”等。“大家都说史今是‘军中之母’。母性的力量是最坚韧的。我不是说他像个娘们,他是个真爷们。他只是用一种柔软的方式传递了最巨大的力量,这就好比无招胜有招。”
张译眼里的史今也并非完人。“他对履行自己的承诺很执着,但他对事业的执着可能就不如袁朗、高城、成才。可是讨论史今这个人的缺点,意义并不大,他只是许三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守护者,遇到的情节也比较单纯,他没有成才那样跌宕的命运,也没有伍六一断腿的意外,他甚至也没有高城、袁朗那样鲜明的个性―――他就是一个……好人。”
张译说:“很多人都说生活中没有史今那样的人。我不同意。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浓缩。史今的优点和缺点就是许多人的集成。史今最大的特点是善良,善良的人身上或多或少有着史今的影子。史今也重承诺,承诺之所以为承诺,就是说出了并坚持做到。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人吗?很多。”
一个角色成功了,观众总会把角色和演员联想在一起。张译并不想“揩”史今的油:“史今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我不是史今,跟他相比,也许我的生活比他丰富一些,钱可能比他多一点,但我的胸怀没他宽广。论内心力量,我差他很远。”
三年场记 三年等待 :
出演史今之前,张译的愿望是演许三多、伍六一、成才。
《士兵突击》开拍前,张译给康洪雷写了一封《我的请战书》,把自己的优缺点一一列了下来,表明心迹:“做梦都梦见过自己演许三多,但我也知道,可能他根本就不适合我,这只是我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不管怎么说,能参加这部戏的拍摄,我就会很高兴了。”
张译后来才知道,写请战书之前,他已是康洪雷确定的史今人选。后来真的成了史今,张译也一样高兴。因为张译等《士兵突击》,足有六年。
2000年,张译所在的战友文工团开始排演《士兵突击》的话剧版《爱尔纳·突击》。分配给张译的,是袁朗B角兼场记。“知道什么是B角吗?就是演袁朗A角的演员如果没出什么大事,就永远没有我上台的机会。”
直到《爱尔纳·突击》最后一场表演结束,张译也没当成过袁朗。而长达三年的场记工作,让他对《士兵突击》的理解和感情已非一般人能比。“三年的场记加上三年的等待,总共六年,一直到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开拍。”
演员之路 曾到死角 :
《爱尔纳·突击》中,张译除了是袁朗B角兼场记外,还是全剧的龙套。“我一直在我们团里跑龙套。人在自信的时候,五官才会长开。我是部队学员,团里实行连队式管理,当新兵时天天挨训,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很不自信,人也挺难看的。团里很多角色都轮不到我。有时候轮到了,又因为题材的缘故上不了台。”
就这样,当兵十年,张译也跑了十年龙套。“战友们都成了主角,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跑龙套。那种心理落差很大。”
好在除了自己热爱的“主业”表演外,张译还有很多“副业”爱好:录广播剧、写剧本。“没人找我演戏,我就自己给自己写。”2004年,他写的《文小姐·武将军》短剧剧本,没被团里通过,却意外地发表在了《剧本月刊》。
那时,有人找他写电视剧剧本,当“枪手”,只出文字不出名字的“枪手”。电视剧一共有20集,写到第18集时,对方一句“我不喜欢你的本子”让张译已写的几十万字努力化为乌有。
不顺的事接二连三。“一个叫李轶华的副导演打电话给我,说康洪雷的《民工》里有一个角色适合我,我马上答应了。但是几乎同时,团里也要开拍一部电视剧,电视剧的导演是外请的,指名要我演剧中的男三号。”
渴望能在单位得到认可的张译,不得不辞演《民工》。但很快,他又失望了:因为“外请导演对演员不够了解”,该导演被辞退,张译也变回了场记兼群众演员。所幸,《民工》还是向张译敞开了大门,他也因此与康洪雷导演结缘。“康导给了我自信,但这点自信一回到单位又熄灭了,单位所有人还是认定你根本不会演戏。”
这种不自信,在《爱尔纳·突击》的最后一场公演时,达到了冰点。
“《士兵突击》里7连面临改编,2003年我所在的文工团也面临改编。改编之前,全团在西安进行了《爱尔纳·突击》的最后一次演出。那天演出结束,话剧导演喝了酒,搂着我说:‘张译,你们这拨人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你了……’我听了很感动。他接着说:‘但是,你一定要多读书……’我一听就更感动了。他接着又说:‘但是,张译,你不能再演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
那天,张译感觉自己真的要“死”了。深夜,他久久地站在西安街头,内心的沮丧也到了极点:“他是那么真诚地告诉我这番话,我难道真的不适合演戏吗?”
十年军龄 一朝转业 :
当张译开始怀疑自己表演能力的时候,外面剧组的橄榄枝却向他不断抛来:胡玫的《乔家大院》找他演长顺,《民工》之后,康洪雷的《士兵突击》也来找他了。
都不是主角,但都需要投入。
新的问题产生了。被团里认定“演戏是条死路”的张译,却成为面临改编的文工团的重点保留对象:相比于他的演戏天分,他的创作才能更被团里肯定。“团里需要编剧,如果我一年之内能完成三四个小品剧本,就准我外出拍摄《士兵突击》。”
此时,距离《士兵突击》开机不到一个月。张译清楚,自己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对始终热爱的表演事业,张译选择了不放弃,他打起了《转业报告》。
选择转业,有着十年军龄的张译并不后悔:“人在一个特定的年龄、一段特定的时间总归是要穿上军装的,不穿不行。不过,对我来说,继续留在部队,的确会很安稳,但自己的将来,也完全能一望到底。我选择把将来放到一个未知的世界里。”
不求风光 只求快乐 :
得到转业报告被批准的消息时,张译正好在拍史今转业那场戏。
那场戏里,史今哭了,许三多哭了,观众也哭了,但张译对自己的表演并不满意。“你经历过离别吗?有一种人面对离别时,只会在背着人时偷偷抹上一把眼泪,但一到人前就又笑上了,因为他知道离别时更需要有人调节气氛。我想演的史今就是那样的。但我没做到,第一遍就哭成那样了。我跟导演说,不行咱再来一遍,可是又哭了,第二遍也没完全止住眼泪。导演说,既然都是流眼泪,还是用第一遍拍的。”
对于《士兵突击》的成功,张译说:“我没塑造史今,史今是东北人,我自己本身就是东北人。我没有付出那么多的体力和精力,只是来点挤眉弄眼再来点方言就成了史今,实在占了他很大便宜。”
最大的“便宜”,莫如出名。出名,容易导致自我膨胀。坚持说自己还远不是名人的张译直截了当表示:“谁膨胀了,谁的艺术生命也就到头了。千万别觉得自己是在高处。没起来过,也就不存在摔下去的危险。”
张译说:“20岁出头的时候,有一次去部队演出,有些战士要求我们签名,觉得很风光。但演出结束回团,等待你的依然是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就明白了人生不会永远风光,这道理就好像四季轮回一样。那时,睡觉前偷喝一口可乐再打上个饱嗝,就觉得无比快乐。其实现在也一样,能够在平凡的日子里自得其乐,要比人前无限风光更有意义。”
附录:
我的请战书
张译和他的猫儿们尊敬的导演:
我是部队文工团的演员,我们团有着近七十年的光荣历史,我个人对部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和说不清的军人情节。我申请参加《士兵》这部电视剧的拍摄,仔细考虑,我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我热爱这部戏,热盼这部戏
2. 八年兵龄,出身于北京军区最穷的24集团军,最穷的70师、最穷的210团、步兵三营七连四排一班。做过副班长,内务、队列、口令、高低姿匍匐、射击、军体拳、拆卸枪支、保养武器及车辆、坦克步战车登车动作等单兵素质优秀
3. 是万岁军38集团军112师直属杨子荣侦查营名誉战士、112师防化营侦察连代职副指导员,参加过侦察兵训练,有一定的体能和侦察兵技能,熟悉八一步枪、九五式自动步枪、微型冲锋枪、五六式手枪、四零火箭筒等武器、熟悉手榴弹投掷动作,熟悉军营生活、熟悉部队上下级关系
4. 经历过坚苦的日子:修过靶场、滔过粪坑、通过垃圾道、参加过十天的负重60公斤长途野营拉练
5. 在草原八百里边防线上行走过,采访过只有两个人和一条狗的边防哨所,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孤独,认为吃苦是一种财富和人生最大的幸福
6. 在全亚洲最大的军事训练演习基地——内蒙古朱日和基地生活过,参加过军事演习、自愿参加过九八抗洪等一线工作,有血性,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激动、什么叫军人的豪情和荣誉
7. 身为话剧《爱尔纳·突击》的演员、场记长达三年,对故事很熟
8. 阅读小说《士兵》多遍,内心有强烈的共鸣,以至每次都会哭上几回,不仅熟知小说故事内容,而且每一次对人物和场景都有进一步新鲜的理解和想象
9. 农村人的脸,不漂亮,但是有傻也有坚定、执著的一面,更有农村人质朴、狡黠的特点。身体虽然略显单薄,但灵活、协调、应变能力强、有体能、有耐力,五公里越野、紧急集合、打背包程序熟、速度快
10.性格接近,不是很爱说话,但积极向上,从未放弃学习,喜欢做有意义的事情、好好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
11.成长经历接近,在部队经历过一段很长的低谷期,甚至曾经极度自卑过,深刻体会到“部队是一座大熔炉”的真正内涵——不仅是在身体,更重要的是在心理,用一种几近残酷的办法让人成熟,因此耐得住寂寞。更主要的是目前战友话剧团的状况与钢七连的命运非常接近:近70年的老话剧团不能再演话剧了。我掉过眼泪,深知自己热爱的部队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同时也存在如果不穿这身军装自己还能干什么的迷茫
12.年龄与角色接近,我生于1978年
13.演过一次农村兵、两次农村人、参加过三次部队题材电视剧的拍摄工作,塑造农村战士的障碍小些
14.八年来没有间断过基本功的训练以及演员自身修养的完善,读书、观察生活、沉下心来做人、踏踏实实演戏。自信,但不自负;自谦,但不自卑。2001年获全军新作品展演表演优秀奖,2005年获全军小品比赛表演二等奖
15.参加过《民工》的拍摄,与导演等几个主要部门合作过,会有一定默契,同时可以在现场协助导演组调整队列等群众场面
16.由于做梦都想参加这部戏,所以会倍加珍惜,但吸取《民工》经验和教训,不会置“接戏”问题于不顾,不会心理压力过大,只会乐观、努力!
我的不足之处在于:
1. 方言欠缺
2. 不会做单杠大回环
3. 射击成绩不理想,除第一次五发子弹打过48环之外,其余一律在30环以下
4. 武装泅渡没背过枪
5. 表演欠火候
6. 表演分寸易过
导演,我的确是做梦都梦见过自己演许三多,但我也知道,可能他根本就不适合我,这只是我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不管怎么说,能参加这部戏的拍摄,我就会很高兴了;就是没参加成,我也会很高兴的,最起码您看到了我心底里的话。谢谢!
此 致
军 礼!
学生:战友话剧团 张毅
2005年11月29日
『伍』 电视剧胡同里铁蛋是谁
电视剧胡同里,铁蛋是孙铁,也就是田枣的爱人,铁蛋小时候是跟着田枣父亲练摔跤的,后面加入了地下党,后面跟着其他同志破获了国民党反动派搞破坏的活动后,正式公开身份加入了公安队伍,
『陆』 演了这么多的娘,斯琴高娃和自己儿子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作为演员的斯琴高娃,从出道以来就饰演诸多成熟女性的角色。
不论是泼辣丑陋的虎妞、诙谐幽默的姨妈,还是凄惨可怜的香二嫂和霸气十足的慈禧,她饰演的角色都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么多年,斯琴高娃对儿子的爱一直没变过。因为种种原因,孙铁和母亲一直关系不和,好在最终得以化解,皆大欢喜。
任何一个母亲都是爱儿子的,斯琴高娃当然也不例外。
『柒』 胡同孙铁是什么身份
胡同孙铁的身份是共产党派出的卧底。
孙铁,中国内地演员,蒙古族,1972年生,著名演员斯琴高娃和第一任丈夫、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导演孙天相的儿子。主要作品有《东归英雄》中饰演:达什敦,《娘》饰演:大奎,《我的极品老妈》饰演:江大海。
《胡同》铁蛋原名孙铁,他曾经担任过北平国民党军队中的教官,不过他是共产党派出的卧底,铁蛋失踪是因为要去调查刺杀案,他被抓进监狱也是故意为之,是为了套出国民党安排刺杀的特务口中的杀手,找出杀手的藏身之处,保证开国大典安全举行。
《胡同》简介
这部电视剧是一部剧情题材,是由付宁执导并担任编剧,赵露思、侯明昊、蔡文静等主演的年代怀旧电视剧,于2022年9月25日在CCTV-8、芒果TV 、腾讯视频播出。该剧讲述了祖孙三代女性从居委会的开创、发展到发扬,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之初心的故事。
主要讲述田枣一家人为了社区事务忙里忙外,坚持多年的励志动人故事。这份事业不仅忙碌,而且辛苦,但她们一家人始终坚持了下来,有时候女儿忙不过来的时候,退休的田枣也会抽空帮把手,仍旧没有真正地离开自己的职位。
在新时代,她也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观念,用全新的思路与方法与大家相处,紧跟潮流。
『捌』 斯琴高娃之子孙铁,与母反目,父亲入狱,知道真相后哽咽认错,你怎么看
从柔美大气的玉贞到粗俗泼辣的虎妞;从苦命悲情的香二嫂到幽默诙谐的姨妈;从底层小人物的党员二楞妈居朝堂的女皇武则天;从雍容大气的大宅门二奶奶到兰州农村的西北老娘;斯琴高娃亦洋亦土、亦美亦丑、亦俗亦雅。
如今斯琴高娃得到了儿子的原谅,女儿的安心陪伴,她退出娱乐圈陪伴家人,28岁孙铁被母亲带进了演艺圈,现在他已经是位知名演员。
『玖』 斯琴高娃的儿子孙铁:我的沧桑母亲,我的瘫痪父亲,我带泪的亲情
孙铁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与前夫孙天相的儿子,1972年出生于内蒙古。他遗传了母亲优良的艺术基因,也是深受观众喜爱的演技派男星。
从艺以来,孙铁主演了《东归英雄传》《野火春风斗古城》《娘》《房战》《我的极品老妈》《兄弟兄弟》等一系列影视作品。
孙铁年纪不大,但人生坎坷。父母离婚后,妈妈远嫁瑞士,父亲又经历了两次失败婚姻,后因故意伤害罪入狱。孙铁16岁辍学南下深圳打工,他的成长岁月,他与父亲母亲的亲情,浸透着泪与痛……
孙铁两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姐姐孙丹跟随斯琴高娃生活,孙铁被被判给了父亲孙天相。
成年后孙铁才了解到,父母当初分手,父亲的责任要大一些。想起父母也曾经相爱过,并且诞下了自己和姐姐,孙铁心里就别有滋味。
妈妈斯琴高娃1950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中学还没毕业就被内蒙古歌舞团选为报幕员。年轻时候的斯琴高娃天生丽质,梳着两根长辫子,穿着蒙古裙翩翩起舞,仿佛就是画中走出的仙子。
爸爸孙天相比妈妈大9岁,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爷爷是一位抗日英雄,爸爸还没有降生,他就被日寇杀害了。奶奶诞下爸爸时才20岁,一辈子没有再婚。
当时爸爸对妈妈一见钟情,随即展开了追求。1968年,爸爸妈妈结婚了,次年姐姐孙丹降生。
3年后,斯琴高娃夫妇诞下了儿子孙铁。爸爸在单亲家庭长大,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脾气有些暴躁,经常与妈妈发生磕绊。
1976年,爸爸妈妈分开了。后来妈妈被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带着姐姐去了北京,孙铁与爸爸和奶奶在内蒙古生活。
那时,孙铁一年才能见妈妈和姐姐一两次,基本上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因为爸爸离异不久,就与单位的灯光师杨阿姨再婚了,并生下了一个儿子。
爸爸性格依然暴躁,这场婚姻只维持3年,杨阿姨就带着儿子与爸爸分开了。
上世纪80年代初,爸爸再次与方阿姨再婚,方阿姨受不了爸爸的急脾气,两人经常发生冲突。
1985年两人吵架时,爸爸冲动之下,用水果刀将方阿姨刺伤,被判刑5年。这时孙铁才13岁。
爸爸服刑期间,方阿姨与他离婚了,奶奶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整日以泪洗面。孙铁不仅不能享受父爱母爱,还因为爸爸的事遭受外界的奚落和歧视,他比同龄孩子有更多的沧桑和心痛。
1988年,16岁的孙铁初中毕业了。爸爸在服刑,奶奶年龄大了,没能力照顾孙铁。他就像一株野外的杂草,辍学南下深圳打工。
临走时,奶奶给了孙铁100块钱,将他送出了很远。孙铁回头一望,奶奶满眼泪水,白发在风中飞扬。
自己原本是一个有完整家庭,有父爱母爱的孩子,谁知家庭四分五裂后,自己的命运会被推到这种境地!孙铁抹一把泪水,登上了开往深圳的列车。
在陌生的深圳街头,没有人知道孙铁是斯琴高娃的儿子。这个忧郁的少年为了生存,做过保安、推销员,还当过门童。
他没有租过房子,不是住在集体宿舍里,就是向别人借宿,还在天桥底下住过。
一次孙铁高烧到39度,他没钱去医院,躺在集体宿舍里奄奄一息。一对好心的四川夫妇根本不知道孙铁是斯琴高娃的儿子,给了他600块钱。
当时因为病重,烧得失去了记忆,孙铁没有记住对方的名字,只知道他们是四川人。孙铁拿着600块钱挣扎着去了医院,住了两天院后平安出院。
20多年过去了,孙铁一直在寻找这对恩人,可至今没有他们的音信。有生之年,他发誓一定要找到这对夫妇,当面向他们说一声“谢谢”,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再说斯琴高娃,1986年与瑞士华裔音乐家陈亮声结婚后,带着女儿远赴瑞士生活。得知儿子在深圳打工,斯琴高娃与丈夫在广州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她觉得这样自己有机会见到儿子。
然而当时的孙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太多的人生坎坷,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以致他与妈妈有隔阂。
他不接受妈妈的资助,与妈妈之间鲜有交流,宁愿四处打工,也不愿去妈妈的公司上班。
1992年,斯琴高娃的公司因经营不善倒闭了,她开始回国内拍戏。
这时,孙天相早已出狱了。因为身体不好他提前退休了,奶奶年纪也大了,爸爸照顾起来力不从心,孙铁便回到了父亲和奶奶身边。
他向妈妈借了3万块钱,在家乡开了一家小餐厅。为了省钱,他没有请服务员,父亲和奶奶经常去餐厅里当帮工。
1994年,孙铁挣了3万块钱,将这笔钱还给妈妈。斯琴高娃坚决不收,结果儿子一句话让她哭了:“我现在长大了,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了。”
生活走到这一步,也不是斯琴高娃一个人能够主宰的,她内心也有很多痛和伤,可儿子为何这样排斥自己?
两年后餐馆倒闭了,孙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恰巧湖南郴州一家制药厂招推销员,孙铁便去湖南推销一款妇科药片。
儿子到处漂泊不是个事,斯琴高娃想送儿子去瑞士留学,孙铁说自己坚决不出国。可结果半年后,他却瞒着妈妈去了比利时留学。
1997年,斯琴高娃去比利时看望儿子,只见他与6个中国留学生住在阴暗的地下室里,里面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孙铁一上完课,就去当地一家华人餐馆刷盘子。他的双手全是被消毒水泡出的裂口。斯琴高娃心疼地哭了。
更让她心痛的是,儿子依然对她有些冷淡,岁月流水也没能洗去他心中的阴影。
1999年,孙铁留学回国,在北京一家网站做星探。一年后网站倒闭了,孙铁又做保健品生意。
这时孙铁能自己养活自己,但内心空虚,感觉自己就像无根的浮萍,没有根基。
2001年,斯琴高娃在北京拍摄电视剧《尚方宝剑》,不幸将腿摔伤了,在医院里住院。
孙铁的姐姐孙丹曾在法国开餐厅,找了一个法国籍丈夫。妈妈受伤后,孙丹关闭了在法国的餐馆,在北京开了一个内蒙古风味的餐厅。她一边打理餐厅的生意,一边在医院照顾母亲。
弟弟与妈妈的对立,让孙丹很心痛。她找到弟弟,诚恳向他讲述了这些年妈妈的不易,及对弟弟的牵挂。孙铁被姐姐说哭了。
他随姐姐去医院看望妈妈,斯琴高娃抓住儿子的手不松开。她难过地说:“妈妈没给你一个完整的家,这是我最痛心的事。这些年你过得很艰难,妈妈有一定责任。儿子,给妈妈一个机会,让我以后补偿你好吗?”
说着说着,斯琴高娃哽咽了。母子连心,孙铁也流泪了。母子俩敞开心扉进行交流,说的话比十多年来加起来还多。
孙铁遗传了父母优良的艺术基因,形象也不错。当妈妈问他未来的打算时,孙铁说自己想拍戏,斯琴高娃支持儿子的选择。
这年秋天,经斯琴高娃举荐,孙铁进入电视剧《人虫》剧组,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他谦逊低调,能吃苦,得到了剧组上上下下的高度好评。
2002年2月,孙天相突发脑梗塞晕倒在家,孙铁将父亲送往医院。经急救孙天相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了瘫痪的后遗症,从此与轮椅相伴。
孙天相本就患有高血压,还喜欢喝酒,这是导致他脑梗的重要原因。孙铁劝父亲:“爸,你以后别喝酒了好吗?奶奶年纪大了,以后要是我不在身边,你因喝酒引发身体不适怎么办呀?”
生活磨砺下,孙天相的性格改变了很多,不再像从前那样暴躁,他对儿子说:“我听你的。”
此后孙铁将拍戏当成主要职业,相继接拍了《东归英雄传》《国家公诉》《青花》《月影风荷》等影视剧。不拍戏的时候,他就回内蒙古照顾父亲,用轮椅推着父亲去外面散步。
孙天相天天要服药,每月花销不小。斯琴高娃知道儿子经济上有困难,经常给儿子钱,让他给爸爸买药,改善爸爸和奶奶的生活。
而且斯琴高娃还提醒儿子,不要让孙天相知道自己给钱的事。
2005年,孙铁无意中说漏了嘴,得知斯琴高娃一直在资助自己,孙天相落泪了。
2006年7月孙天相生日,斯琴高娃还带着孙丹来为他庆生。多年后再见到斯琴高娃,孙天相流泪了,说自己当年性格不好,对不起她。
时光洗刷下,斯琴高娃心中的恩怨早已荡去,她诚恳地说:“那一页早已翻过去了,不要再提了。现在你要好好保养身体,让孙铁和孙丹少一份担心。”孙天相含泪点了点头。
看到这一幕,孙铁热泪盈眶。
2009年,孙铁与一位圈外人结了婚,夫妻俩将家安在北京。
一年后,孙铁的儿子降生,他喜做爸爸。孙铁的姐姐孙丹也在北京生活。姐弟恋多次结伴回内蒙古看望父亲。斯琴高娃回内蒙古的娘家时,也会去看望孙天相。
斯琴高娃与孙天相因为儿子和女儿又有了生活交集,孙天相多次对孙铁说:“你妈妈不容易,你要孝顺她。”
斯琴高娃也告诫儿子:“你爸爸心地善良,就是脾气不好,况且现在改变了很多,你要对他多一份包容。”
2018年,斯琴高娃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为便于接戏,在北京生活的时间比较多。老伴陈亮声也来这边陪伴她。
为表示自己对斯琴高娃的感谢,孙天相托儿子给她带奶酪,斯琴高娃也买了保健品,托儿子带给孙天相。
爸爸妈妈给予自己生命,都是孙铁最爱的人,在他的心目中,爸爸妈妈的位置一样重要。而今见爸爸妈妈像亲人像朋友一样互相牵挂,孙铁热泪盈眶!
“细品名人”点评:2012年,斯琴高娃主演的电视剧《母亲,母亲》在北京大兴区的星光影视基地举行新闻发布会,笔者应邀去现场采访。
斯琴高娃老师态度和蔼,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她头发乌黑,脸上皮肤白皙紧致,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
笔者与斯琴高娃老师像拉家常一样,聊她的事业和生活,聊她与儿子和女儿走过的风雨岁月,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采访持续了3个小时,气氛非常愉悦。后来笔者又采访了孙铁,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及与父母的带泪亲情。
不可否认,斯琴高娃是个有责任有爱的好母亲,努力在用爱弥补儿子。而且她善待前夫,一定程度上也是替儿子减轻负担。
孙铁很争气,靠才华和努力成长为知名演员,从而拥有了称心如意的事业和家庭。
所有的经历和苦难都是财富,都会化作头顶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END-
『拾』 孙铁的人物经历
2004年3月执导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电影《秋雨》杀青 ,该片通过一对当代中日青年的爱情故事引出一段两个家庭乃至两个民族的历史恩怨 。
2005年7月19日执导的人物传记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首映活动 。
2007年执导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发事件》,影片是根据福建作家杨少衡的中篇小说《该你的时候》改编,影片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
2010年执导电影《长长回家路》。
2011年执导人物传记电影《吴大观》,影片讲述了被誉为“航空发动机之父”的科学家吴大观的感人事迹,影片获得第3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优秀制片人奖 。
2012年拍摄悬疑电影《近距离击杀》 ,影片获得第14届电影频道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二等奖,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围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应邀参加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市场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