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布拉格之恋电影男演员

布拉格之恋电影男演员

发布时间:2022-12-31 01:50:34

Ⅰ 要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 的有关介绍,越全越好~谢谢了!

英文名:Daniel Day-Lewis
职业:演员
出生:1958年4月29日 April 29, 1958
出生地:London, England, U.K.
父亲:Cecil Day-Lewis
母亲:Jill Balcon
妻子:Rebecca Miller
孩子: Gabriel Kane (母亲:Isabelle Adjani
丹尼尔戴刘易斯是英国演技派新秀。他在英国长大但同时又持有爱尔兰护照。他的父亲是一名爱尔兰出生的英国诗人,母亲是名演员。丹尼尔成长在伦敦郊外格林威治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当他被送到位于肯特的塞文诺克学校后,生存变得更加艰难。他既可以生活在学生时期的恐怖中,又可用讽刺、开玩笑的口吻来回顾这一切。

刘易斯知道塞文诺克学校不是毫无生机,恰恰是在那里他发现了他的两种职业:做木工活和表演。在塞文诺克的车间里,12岁的丹尼尔被要求做一张乒乓球桌,第一次与木头打交通的经验。1986年他出现在国家剧院的舞台剧《未来主义者》中。在该剧中,刘易斯旋风一般驶过舞台,就像一位感情夸张、躁动不安的年轻人延误了他的第一次约会。这之后是一个鲁莽、勇敢的转变,刘易斯放弃了舞台的表演,并从此一去不返。一时间关于他的谣言四起更有甚者说他在演出中看到了他父亲的鬼魂。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刘易斯总是与剧院保持一种既爱又恨的关系。但现在则完全是爱的关系。他说他对传统的认为电影就是浮土德的演出(一种舞台剧的表演形式)的观点十分恼火。

刘易斯成年后的电影工作始于1982中《甘地》中的一个小角色。很快他又在南海公司的《恩情》中亮相,在该片中他将安东尼.霍普金斯那位胆小的伴郎暴躁而鬼祟的性格演得活灵活现。 这是他众多角色中第一个反面形象。 他深信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艺无止境的过程,所以他不断地用各种怪异的角色向自己发起挑战:《布拉格之恋》中愤世嫉俗的外科医生,《星星和酒吧》中挑剔的艺术鉴赏家,《永远微笑,新泽西》中教会的牙科医生。

刘易斯是一位对艺术有执着追求的演员。他认为,一个好演员不仅是制片厂的摇钱树,也背负着巨大的道义责任。他喜欢不断地变换角色类型,对自己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十分投入,精益求精。

除奥斯卡奖外,刘易斯还因主演《我的左脚》一片,获蒙特利尔电影节、纽约影评人协会、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全美影评家协会颁发的最佳男演员奖,并被英国影艺学院授予“当代最佳男演员”称号

Ⅱ 丹尼尔·戴·刘易斯

姓名: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
职业:演员

出生:1958年4月29日 April 29, 1958

出生地:London, England, U.K.

父亲:Cecil Day-Lewis

母亲:Jill Balcon

妻子:Rebecca Miller

孩子: Gabriel Kane (母亲:Isabelle Adjani)

丹尼尔·戴·刘易斯因在英国影片《我的左脚》中成功地饰演了一位身残志坚的人物而荣获第62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殊荣。当他潇潇酒酒地登台领奖的片刻,人们见到的仿佛是一位长发披肩、神情调侃的美国街头嬉皮士,而不是英国绅士。

丹尼尔·戴·刘易斯出生于伦顿,父亲是已故的英国桂冠诗人C·戴·刘易斯,母亲是演员,外祖父是五十年代伊林制片厂的主管。由此,便能明了他进入演艺圈子的顺乎其然。

满头黑发的丹尼尔有着高挺如山脊的鼻和一双锐利得似乎能看透人心的眼睛,他脸色苍白、瘦能见骨,一见就知属那种纤细敏感的类型。

在英国贝戴尔革新学校就读时,丹尼尔就开始演戏。他全面开花,既上银幕、又上屏幕,还加入国家青年剧团和布里斯托剧才,并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同台演出扮党内莎翁笔下的情种罗密欧。

在电影圈子里,丹尼尔有“千面人”、“变色龙”之称。因为他一会儿是金发碧眼的彭克青年,敏捷干练一如狩猎中的野兽(《豪华洗衣店》);一会儿是留着漂亮小胡子的意大利矫情绅士,文质彬彬生如温顺的羔羊(《看得见风景的房子》);一会儿是面临中年生活顾机的四十岁男子(《南部联邦旗》)一会儿是生性风流的捷克外科医生(《布拉格之恋》)。有时真难以让人相信这些形象迥导的人物是同一个人扮演的,而这恰恰本现同丹尼尔的才华,表明了他的成功。 有趣的是,好几部片子都是在导演力排众议(甚至包括丹尼尔的自我否定)下,丹尼尔才得以出任主演的。《布拉格之恋》经纪人曾认为三十一岁的丹尼尔太年轻,竭力阻止导演菲尔·考夫曼与他见面,可偏偏丹尼尔当时为演《未来信徒》剃成光头在晨间电视节目中出现了一次看上去倒有五十岁,这成为菲尔·考夫曼不相信经纪人的有力依据,而丹尼尔则藉以成为《布拉格之恋》男主角的最佳人选。

丹尼尔出名后,经常遭人指指点点,“嗨,我认得他!”丹尼尔为此感屋。困感不安,觉得人们就象在辨识某种稀有动物,有一点点受屈辱的感觉。为了尽量避免这类场合,丹尼尔在《豪华洗衣店》和《看得见风景的房子》二部电影叫好又叫座之时,躲到苏格兰高地去徒步旅行,令所有的记者禾影这知望至极。

这倒不是丹尼尔清高,而是他生性如此,就象他在《看得见风景的房子》和《南部联邦旗》中饰演的角色,具有英国人特有的通病——忸怩作态,没有能力应付现拒绝透露谁想在他口中探出亲密女友的身份更是疾心妄想。

丹尼尔实在太累了。因为他贪心,舞台和电影都不愿放弃,而他又是个认真的人,始终要保持在最好的精神和身体状况下工作。丹尼尔认为拍电影要背负巨大的道义责任,不使投入的巨资付之东流,所以他同意把影片主演称为"钱"的说法,尽管有些反感。

从丹尼尔击败汤姆·克鲁斯,摘取最佳男演员桂冠那一刻的造型来看,也许他想学学美国佬的满不在乎,可骨子里仍流着保守的英国人的血,尽管他不是一个纯种的英国佬。

作品年表:

Gangs of New York 纽约黑帮 (2002)

The Boxer 因爱之名 (1997)

The Crucible 激情年代 (1996)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因父之名 (1993)

The Age of Innocence 纯真年代 (1993)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1992)

My Left Foot 我的左脚 (1989)

Stars and Bars 飞进美国 (1988)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布拉格之恋 (1988)

A Room with a View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1985)

My Beautiful Laundrette 年少轻狂 (1985)

The Bounty 叛逆巡航 (1984)

Gandhi 甘地传 (1982)

Sunday Bloody Sunday 血腥星期天 (1971)

http://gb.cri.cn/6851/2005/06/07/[email protected]

Ⅲ 朱丽叶·比诺什的人物经历

朱丽叶·比诺什于1964年3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她的母亲是个演员,父亲是个雕刻家。她于12岁开始接受演技训练,毕业于巴黎恺撒奖后座。1982年开始涉足银幕,《激情密约》中跃登为主角,获凯撒奖最佳女主角奖。接着以《布拉格之恋》打开国际知名度。曾与前导演男友里欧·卡霍合作过《坏痞子》及《新桥恋人》。
1992年,《新桥恋人》让比诺什拿下欧洲电影奖最佳女主角。接着1993年,她尝试改变形象与戏路,接演了基耶洛夫斯基《蓝红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蓝色情挑》,本片为她拿下威尼斯、法国凯萨奖两奖后座。隔年的《白色情迷》、《红色情深》,她也都参与客串演出。
1994年比诺什为了生育大事而暂别银光幕。当她再复出时,已成了法国片酬最高的女星。
1997年时,《英国病人》一片让她荣获奥斯卡金像奖及英国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柏林影后及欧洲电影奖最佳女主角。
2001年,比诺什尝试了充满梦幻感的《浓情巧克力》。凭本片,她再添一次欧洲电影奖最佳女主角获奖纪录,以及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卡等多项国际大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2006年 比诺什的《非法入侵》获英国独立影片奖提名最佳演员,同年的《隐藏摄像机》亦获伦敦人影评协会提名最佳演员等诸多奖项。
2006年与华人导演侯孝贤合作了《红气球》、以及拍摄概念新颖的《巴黎我爱你》。2008年,比诺什又与塞德里克·克拉皮斯导演合作了《巴黎》。
2010年,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举行颁奖礼,朱丽叶·比诺什凭借《合法副本》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朱丽叶比诺什1964年3月9日生于法国巴黎,她的母亲是个演员,父亲是个雕刻家。曾主演影片《卑贱的血统》《布拉格之恋》《新桥恋人》《蓝色》《英国病人》《屋顶上的轻骑兵》《雪地里的情人》等。
1988年她因出演影片《布拉格之春》(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第一次受到国际电影界的关注,时年23岁。在《布拉格之恋》中,朱丽叶比诺什扮演了丹尼尔·刘易斯美丽而纯洁的妻子,这位被命运捉弄而又富有个性的小女人,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灵,并赢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芝加哥“太阳时代”的著名电影评论员罗杰-埃伯特在他有关电影电视回顾的专著中这样评价朱丽叶-比诺什:她的“美丽和清纯就像清新的空气一样透明。”
世界电影的大门向她敞开了,两位电影大师几乎同时向她伸出了友谊的大手,那就是基耶洛夫斯基的《蓝色》和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日渐成熟的比诺什凭着对角色的艺术直觉,她选择了《蓝色》。
《蓝色》是一部关于爱情、信念与自由的影片,朱丽叶比诺什饰演了一位惨遭车祸,痛失丈夫与女儿的年轻女子。影片中,她忍受着极大的痛苦,走出了绝望与封闭,重获爱情和自由。基耶洛夫斯基对于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比诺什细腻、精湛的表演,使得这部影片荣获1994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而比诺什则摘取了最佳女主角的桂冠。
朱丽叶比诺什有一双坚定专注的眼睛,她沉默寡言,很少大笑,她那紧闭的双唇和意味深长的微笑,让人永远无法体会她的内心是怎样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在法国电影圈的丽人中,朱丽叶·比诺什算不上是最漂亮的,也不是作品最多的,却是演技最棒,最富智慧,最具国际影响的法国 女演员,有人称其为法国的梅丽尔·斯特利普。
在影片《英国病人》中,朱丽叶比诺什成功地扮演了女护士汉娜,展示了一个遭受战争创伤的女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虽然是配角,却掩饰不住朱丽叶比诺什的个人魅力,她因此而获得1997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69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在2001年3月25日揭晓的73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她又以影片《巧克力》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1992年朱丽叶完成了路易斯-马勒的影片《Fatale》后,她的清纯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影片放映后,比诺什说:“马勒正试图改变我的形象,他认为角色需要更多的久经世故的成份。”一年后,在1993年的《Bleu》一片中,比诺什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角色,这次埃伯特说:“比诺什有一张适合这个角色的脸庞,因为她能让人相信,她是个既有思想又有感情的人,她不需要做任何事就能充分地表达这些。”拍摄完这部影片,她稍作调整,1994年,比诺什做了一位母亲。
此后,她再次出山,在法国电影制作史上一部最为昂贵的影片(耗资达3500万美元)《Hussard sur let toit,Le》中担任女主角。“纽约时代”电影评论员斯蒂芬-霍尔登写道:“比诺什在这部影片中传达了一种炽热精神情感,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神秘且魅力四射的女性。”旧金山“主考官”杂志电影评论员巴巴拉-舒尔加瑟甚至对比诺什的喜爱程度超过了电影本身及片中的男主角奥立佛-马西尼斯,他认为比诺什的眼睛“晶莹闪亮,性感的嘴唇使她的面容生动无比。”代表作:《布拉格之恋》1988、《新桥恋人》1991、《蓝色》1993、《英国病人》1996、《屋顶上的轻骑兵》1995 所获奖项:1994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1997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第69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事业 如日中天的朱丽叶·比诺什,个人生活却似乎不那么一帆风顺。1986年的冬天,比诺什带着大围巾,只露出两只眼睛,独自走过巴黎的街头,被 迎面走来的年轻导演列奥·卡拉克斯一眼相中,成为《卑贱的血统》的女主角,两人也成为恋人。随后她又在卡拉卡斯耗时三年的大制作影片《新桥恋人》中担任主角。1991年当影片面世的时候,这对令世人羡慕的恋人也宣告分手。
此后朱丽叶·比诺什和一位潜水员共同生活了三年 ,儿子Raphaël.Binoche出生不久,两人又各奔东西。1995年在拍摄《屋顶上的轻骑兵》时,她与男主角奥里威·马蒂内坠入爱河,而后者最终不能忍受比诺什的 成功带给自己的巨大压力,主动提出分手。后来传闻她在拍《世纪儿女》时与比自己小12岁的男演员贝努瓦·马奇梅假戏真做结情缘 ,可如今的比诺什与儿子Raphaël.Binoche.Halle独自住在巴黎郊外。

Ⅳ 关于<布拉格之恋>

开什么玩笑,那是茱莉叶。比诺什,嘿咻一下得多少钱啊,男主角想导演也不肯出这个钱呐!

Ⅳ 海明威与盖尔霍恩时长第几分

二战][2012][美]《海明威与盖尔霍恩》(1920x1080.英语.中英字)(154m)[11100k-12G]wx24

[2012] [欧美] [剧情] [BD-1080P] [BT下载]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Hemingway.And.Gellhorn.2012.1080p.BluRay.x264-BRMP 12GB

◎译名 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片名 Hemingway & Gellhorn
◎又名 恋上海明威(台) / 海明威传 / 战地烽火情 / 海明威情史
◎年代 2012
◎地区 美国
◎类型 剧情/爱情
◎片长 154分钟
◎导演 菲利普·考夫曼 Philip Kaufman
◎编剧 杰里·斯塔尔 Jerry Stahl / 芭芭拉·特纳 Barbara Turner
◎主演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Martha Gellhorn
克里夫·欧文 Clive Owen ....Ernest Hemingway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Russian general
康妮·尼尔森 Connie Nielsen ....Tall blonde woman
罗德里格·桑托罗 Rodrigo Santoro ....Zarra
帕克·波西 Parker Posey ....Mary
莫莉·帕克 Molly Parker ....Pauline
托尼·夏尔赫布 Tony Shalhoub ....Koltsov
马克·佩雷格里诺 Mark Pellegrino ....Max Eastman
大卫·斯特雷泽恩 David Strathairn ....John Dos Passos
杰弗瑞·琼斯 Jeffrey Jones ....Charles Colebaugh
布鲁克·亚当斯 Brooke Adams ....Madrid woman

◎简介

影片故事主要聚焦海明威同其第三任妻子盖尔霍恩的情感纠葛,克里夫·欧文扮演欧内斯特·海明威,妮可·基德曼饰演他的妻子、也是著名的战地记者玛莎·盖尔霍恩。 海明威与玛莎·盖尔霍恩相遇于1936年、一间名为Key West的小酒馆中,他们1940年结婚,在欧洲蜜月旅行期间写出了他的名著《丧钟为谁而鸣》。不过,二人都专注于自己的记者事业,聚少离多让二人于1945年离婚。

◎电影相关

《鹅毛笔》、《布拉格之恋》导演菲利普·考夫曼携手克里夫·欧文、妮可·基德曼将海明威与他的妻子、也是著名的战地记者的玛莎·盖尔霍恩的故事搬上HBO。影片日前正式曝光先行版预告,克里夫·欧文饰演的海明威似乎不如《午夜巴黎》中的寇瑞·斯托尔版惊艳,但妮可·基德曼一颦一笑似乎把玛莎·盖尔霍恩,这个性感却冷静的女人演绎得丝丝入扣。

海明威与玛莎·盖尔霍恩相遇于1936年、一间名为Key West的小酒馆中,他们1940年结婚,在欧洲蜜月旅行期间写出了他的名著《丧钟为谁而鸣》。不过,二人都专注于自己的记者事业,聚少离多让二人于1945年离婚。

妮可·基德曼和克里夫·欧文联合主演的最新电影《海明威与盖尔霍恩》曝光新加入演员阵容,他们是:大卫·斯特雷泽恩(《谍影重重3》)、罗德里格·桑托罗(《300勇士》)、莫莉·帕克(《末日危途》)、帕克·波西(《超人归来》)、Lars Ulrich(《前往希腊剧院》)、桑地亚哥·卡布瑞拉(《切·格瓦拉》)、Saverio Guerra(《绝地战警》)、彼德·考约特(《永不妥协》)、黛安·贝克(《沉默的羔羊》)以及托尼·夏尔赫布(《赛车总动员》)等。

其中,大卫·斯特雷泽恩将扮演海明威的朋友John Dos Passos,罗德里格·桑托罗扮演他的另一位好友Zarra;莫莉·帕克和帕克·波西分别饰演海明威的第二任和第四任妻子;Lars Ulrich扮演荷兰纪录电影导演尤里斯·伊文思;桑地亚哥·卡布瑞拉扮演战地摄影师Robert Capa;Saverio Guerra饰演海明威的朋友Sidney Franklin,彼德·考约特扮演他的编辑Maxwell Perkins;黛安·贝克扮演盖尔霍恩的母亲;托尼·夏尔赫布扮演一位俄国记者。

◎获奖情况

第70届金球奖 (2013)
电视类 迷你剧/电视电影最佳男主角(提名) 克里夫·欧文
电视类 迷你剧/电视电影最佳女主角(提名) 妮可·基德曼

第64届黄金时段艾美奖 (2012)
迷你剧/电视电影 最佳迷你剧/电视电影(提名) Trish Hofmann / Mark Armstrong / Peter Kaufman / Nancy Sanders / 詹姆斯·甘多菲尼 / Alexandra E. Ryan / 芭芭拉·特纳
迷你剧/电视电影 最佳男主角(提名) 克里夫·欧文
迷你剧/电视电影 最佳女主角(提名) 妮可·基德曼
迷你剧/电视电影 最佳男配角(提名) 大卫·斯特雷泽恩
迷你剧/电视电影 迷你剧/电视电影/剧情类节目最佳导演(提名) 菲利普·考夫曼

第65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2013)
最佳电视电影/迷你剧导演(提名) 菲利普·考夫曼

第19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2013)
电视奖 电视电影/迷你剧最佳男演员(提名) 克里夫·欧文
电视奖 电视电影/迷你剧最佳女演员(提名) 妮可·基德曼

Ⅵ 求一部爱情电影的名字

真爱(李灿森)

这部电影如果你上网找,真的是难如登天,而且求这片的人很多,因为这是很好看的一部电影。

中文片名:真爱
影片导演:黎继明
主要演员:李灿森 小雪 罗兰
影片产地:香港 地区
剧情类型:剧情 片推荐指数:★★★★★www.影片大小:482M

影片片长:100分钟

影片格式:wmv

真爱简介:
自幼丧父受尽溺爱的小雪品学兼优,甚至校花选举唱歌比赛都很成功。天王Leo赏识力捧,但要小雪以身体作报答,雪不允加上首张唱片成绩未如理想而遭公司放弃。此时雪母又因交通意外去世。小雪因遭逢巨变终日借酒消愁及以药物麻醉自己,一直均以借钱渡日,弄至债台高筑。幸有男友李灿森支持,特请求城中名监制Mark帮助小雪。后来小雪再战乐坛,实时被外界接受,更被捧成玉女接班人,此时,森自觉小雪与自己之地位又出现距离,二人因压力而分开……

女主角小雪也是用真名,在戏里和现实一样是个歌手,而男主角是李灿森,演一个送外卖的孤儿,样子很平凡的他常被顾客叫做"怪兽仔",于是性格得孤避,唯有小雪当他是真心朋友,日久生情,"怪兽仔"爱上了小雪,但是他只是个送外卖的,而小雪是大明星会喜欢他吗?只有心里默默的爱着雪,当被人发现这秘密时,却引来了大家的嘲笑.难道爱真的要分阶级地位吗?小雪歌迷会里,灿森本来是买了礼物想当面告白,因为没信心而开摩托离去,但听到小雪在广播里说喜欢他的时候,又开车折返,就在这时车扎到了路上的一块小石头,因为太快了来不及倒下了,车子着火了,灿森在地上爬向送给小雪的礼物,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随着一声爆炸,我也忍不住流下热泪,灿森已粉身碎骨!结尾响起了小雪的歌

Ⅶ 《布拉格之恋》观后感

《布拉格之恋》该片改编自米兰·昆德拉编著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讲述了风流成性的脑外科医生托马斯和女招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布拉格之恋》观后感范文1

想想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还是在4年前,当时的感觉是故事情节变得不重要,情节只是为了将作者的哲学思考编串起来,现在看完电影才发现原著没有看懂。电影的改编剧本是成功的,略去了哲学思考,将情节放在第一位,让人看懂了这本书的内涵。

托马斯以前的生活中他逃避责任,不愿被束缚,周璇与众多女人之间而不愿陷入任何一段关系,对他来说,生命是如此之轻,没有包袱,不用认真对待,在得到感官享受后潇洒的离开。在短暂的对抗专制后他选择了离开,去日内瓦过着以往的生活。泰瑞莎的出现让他不自觉的陷入一段他自己都无法抽离的感情中,在泰瑞莎回国后他不得不回到祖国,面对专制时他的高傲让他宁愿放弃原来体面的生活,在与泰瑞莎归居田园后,他成了一个农夫,生命此时对他来说已不再是轻的,在直面苦难后,面对着沉重的生命,在死前,他说,我很快乐。胳膊脱臼被接回原位,象征着他已完成了转变,从前的他追求感官上的刺激,现在的他不再逃避,最终他获得了更大的快乐。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泰瑞莎原本是个小镇出身的普通女孩,她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却与小镇格格不入,在遇见托马斯之后仿佛找到了解救她的梯子。她去布拉格找托马斯,在托马斯的帮助下她展现了自己的不凡,一步步证明了自己,作为附庸,她时时刻刻担心自己被托马斯抛弃,终日活在这样的恐惧之中,终于有一天独立的意识觉醒了,她离托马斯而去,回到祖国。当她向警察交出自己的照相机时,她没有迟疑。托马斯回去以后,她欣喜万分,因为此时他们终于可以平等相处了。为了追求平等,她甚至会以同样不忠的行为报复托马斯。

萨宾娜的帽子象征着男权,喜欢那顶帽子象征着她对男性角色的渴望,这种渴望决定了萨宾娜是不可能被征服的,她只能被欣赏,而不能被拥有。托马斯喜欢她戴帽子,托马斯平等的对待她,欣赏她,从未想过独占她。弗兰兹不喜欢她戴帽子,他把她当做普通的女人,希望与她厮守终身,但只能导致萨宾娜离开他。

《布拉格之恋》观后感范文2

影片《布拉格之恋》里的托马斯医生职业是艰辛的。正在他有点不大讲究规范守则之期,紧之后电影银幕上出现了第二条字迹:“但是最明白托马斯的女生是萨宾娜……”。然后接下来,这些字幕一个跳切,直接进入另一组画面,是托马斯医生和他的女友萨宾娜同床共枕的情节。接在这些共爱的视听画页之后,第三条字幕跟着到来:“托马斯被派往往一个温泉疗养地做一个手术。”上方这三组字幕及其配合画面,有机并且浑然地构成了这一部电影开章以来的独有视听。这样一种跳立于电影画页之外叙述方法,在上一个世纪末叶的西方艺术影片中,也属于是比较别致的。

更加别致的还有,这个恍然物外的叙事者,除了讲完这三段话之后,就消声匿迹了,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一位叙事者的身影。拍摄这部《布拉格之恋》之际,小说原作者米兰昆德拉正值身为布拉格国立电影学院教授,想必这样的电影创作安排,一如米兰昆德拉特出的文字写作,必须是情有独衷的。透过浏览六七十年代东欧电影的基本范式,我们大约知道了,原来《布拉格之恋》的创作起点大致是这样的:六十年代捷克纪录电影和捷克新浪潮电影的.模式,影响和制约到了艺术影片的发展。其间也包括艺术电影的原创音乐等等专业化格式。

欢悦的小提琴曲伴送着托马斯医生从城里至乡间,八方纵情的个人生活,突示着一位专职人士在特定情局下方的生命之轻。我们观众知道,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摸式,一但进入故事情节,便不会多有另类的肢节异变。然而这一部《布拉格之恋》,属于典型的欧洲化的影视作品不一样于美国,《布拉格之恋》的电影叙事开头之余,便不再沿续巳有的叙述技巧,而是另起户头,从打锣鼓。

这种有些间离叙事的作法,或者能够说采用不一样视点讲故事的叙述,一般是不太好挥发的。除非才气过盛的大手笔。记得好莱坞只有一位导演胆敢试法,这位名导他是伍迪艾伦。至于欧洲的此类样式的电影编导俯瞰皆是,比如罗曼波兰斯基,比如法斯宾德,再比如伯格曼,又比如大名鼎鼎的罗西里尼等等数不胜数。然而问题在于,为什么非要打破即定的电影的程式化规范,进行多重角度的叙事格局呢?影片《布拉格之恋》开端的优点在于,一个开局一但预热了全片发展的走势,然后一泻千里。想收也收不住。

是不是这个样貌呢?恐怕一部电影走向终局的成败,这便是电影故事本身好看与否的要求所在了。说得更加妥协一点,那就是电影创作人依朝着电影情节本身所规定的脉络,固执地走了下去。那里的每一桢画面是否倒底好看不好看,是不是也有一个轻与重上的审视问题呢?我们当然能够从这样一部长达约三个小时的电影故事深层获取更多枝节上的眉目。由此看来,我们也并不好按照一般的电影常思路规来看待这一部影片《布拉格之恋》,正因它的电影主题,恐怕也是应当拥有多重意境的。

倘若单用一个所谓平常的猎艳之类的润词,怕是根本涵盖不了托马斯医生在他个人生活里面的那些生生死死以及悲欢离合。同时也无法承受得了托马斯大夫年轻多情的短促春华中的彷徨与无奈。其实认真观看了《布拉格之恋》之后,我们也必须能够蓦地发现,那位盛情广大的托马斯大夫在他自己的生命终结之前,必须还是审慎地选取了个人的爱与情的。从而也该在一番选取当中,随手抛扔掉了那个所谓的性自由?

《布拉格之恋》观后感范文3

从不写影评,只是简单记录一下自己观影的感受。因为记性很差,不写下来,就一定会忘记,或早或晚。曾经那么心动那么心醉,有一天就忘记了,多可惜。

大学毕业那年,我读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喜欢这个老版的书名,据说后来新版的名字变成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不过没关系,我的书橱里,是老版的那本,不会变。

22岁,那是个适合读昆德拉的年纪,百无禁忌,一切皆有可能。然而那也并不是个适合读昆德拉的年纪,生命之轻与重,人类之灵与肉,我什么都不懂。可以说,书读得浑浑噩噩,却莫名的神魂颠倒,似乎有什么东西,偷偷植入了我的世界。

好吧,现在来说电影。阴天,不开灯的房间,独自一个人看《布拉格之恋》,一切都刚刚好。电影的英文原名并非“布拉格之恋”,而是同书名的“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我喜欢它的原名,因为,根本就不只是“恋”而已。

看电影,我从不喜欢先做背景资料调查,所以,我甚至事先都不知道编剧就是昆德拉本人,更不知道这是一部由美国拍摄的电影——看完电影后才得知这一点,令我很惊讶,因为整部电影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太欧洲了,一点都不美国。

比诺什是我比较喜欢的女演员之一,她的长相说不上特别美丽,喜欢是因为她恰好主演了好几部我钟爱的电影,比如《英国病人》,《蓝》,《新桥恋人》,《浓情巧克力》。男主角丹尼尔,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不过这部戏这个人物,他演得精妙。很喜欢女配角,演萨宾娜的那个,不知道她叫什么,很美,充满不可抗拒的魅力,也许书中的萨宾娜就是这样的女人吧。

画面极美丽,却又自始至终带着沉重的阴郁色调,正是我喜欢的类型。想象中,布拉格这个地方,就应该是这样的吧。这份美丽与阴郁酿造了极好的张力,让人觉得有什么东西就要走到极限从而爆发出来了,可是最终没有,这就是所谓张力的极致吧。

情色镜头亦充满张力,远非其它一般般的情欲戏可以相提并论。最喜欢的是两个镜头,一个是萨宾娜和弗兰茨坐火车,窗外正下雨,萨宾娜忽然拉开车窗把头伸出去,然后满脸都淋上了雨水,脸上还莫名地欢笑着,弗兰茨就捧住这张脸亲吻起来。另一个是汤马士与萨宾娜久别重逢,互相问候着近况,充满试探,充满感情的激荡,却都压抑着,故作轻松愉快(直到压不住)。压抑本身就体现着一种张力吧,比上来就扑要有看头得多。

很多画面都妙不可言。比如俄国人入侵,战争爆发,泰丽莎拿着相机冲到街上去拍照,汤马士如影随形地陪在她身边,混乱的人群,暴力的场面,这时已经没有对白,画面全部变成了浓郁的黑白色,男女主角此刻好看得不可思议。

萨宾娜和弗兰茨坐火车那场戏,窗外的景色也几乎处理成黑白色,烟雨蒙蒙,竟很像中国画里的水墨江南,美极。

泰丽莎迷上摄影,在广场上拿着相机到处拍照,背景音乐响起,是《Hey Jude》,整个氛围完全是六十年代风情,让人心醉神迷。

还有最后汤马士、泰丽莎和其他人开车去小酒馆跳舞,微醺的汤马士含情脉脉地凝视着泰丽莎,同样微醺的泰丽莎巧笑嫣然地向他走过来,太美了。

能写出来的,大体也都是关于演员、画面、故事,写不出来的,是更难以言表的情绪,算了,懒得费力去想。其实,生命到底是轻盈还是沉重,灵魂与肉体到底是该结合还是该分离,这种命题是永恒的痛苦。嗯,想也没用。

翻了翻别人写的观影感受,喜欢这一句: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当然这话远未表达电影的全部,她是站在泰丽莎的角度说这句话。

那,我要为萨宾娜说一句:未必我就不深情。

Ⅷ 200分求一个部电影~和一些好的经典电影

有关儿童题材的影片,我认为比较不错的:
1、《纯真》,一部法国很另类、唯美的影片。描写的一片封闭的森林里,有一所奇怪的学校,学校内都是女孩,她们从够了年龄(4、5岁左右)便被装在棺材乘坐火车里来到这里,经过7年的,与外界彻底隔绝的生活和学习(包括舞蹈、运动、艺术、自然、生物...),她们又乘坐火车离开。她们每7个人分一个组,最大的照顾最小的。她们每个人头上都扎有一跟彩色的发绳,年龄不同‘颜色就不同,从小到大,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还有一部也是法国的《蝴蝶》,描写的是小姑娘和爷爷、母亲之间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天堂电影院》,托纳托雷的经典作品。只要将电影名字在网络里一搜,就会有很多介绍。

美国的一些不错的影片(我指的是以内容取胜的):
1、《飞跃疯人院》,要比《肖》深刻的多。
2、《女人香》(闻香识女人)

我比较喜欢欧洲片,尤其法国,但不知道你的年龄,不知是否适合你,给你推荐几部吧,仅供参考,我喜欢按照女演员来说:
朱丽叶·比诺什 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布拉格之恋》(根据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之著名小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改编)

朱丽叶·比诺什 奥利维耶主演:《屋顶上的骑兵》(爱情、战争与瘟疫)

朱丽叶·比诺什 德尼·拉旺主演:《新桥恋人》(法国影史上投资最高之文艺片,讲述流浪汉的爱情,关于生活的希望与绝望,对身体的爱惜与自残,以及自私的爱)

朱莉·德培 伊桑·霍克主演:《爱在日出前》、《爱在日落前》(两部电影有时也统称为《爱在日出日落时》。就如同一本配有图画的小说,男女主人公不停的对话,如果你爱思考并且喜爱阅读,那么可以看看这两部电影,如果你只爱思考不愿阅读,那么可以看看本帖中其他电影,如果你都不爱,就都不要看了。)

苏菲·玛索(我心中的女神) 樊尚·佩雷主演:《芳芳》(不是“郁金香方方”)(少女帮助年幼时亲眼目睹母亲的背叛的少年,走出爱的阴影,打破内心的封闭,用于去爱的浪漫爱情故事。)

苏菲·玛索 史蒂芬·狄伦主演:《心火》(爱情、母爱与父爱。典型欧洲文艺片的气息,全片笼罩在阴冷、清淡、萧条的背景下,看过之后却让人心中暖洋洋。)

苏菲·玛索 吉罗姆·卡内 帕斯卡·格里高利主演:《忠贞》(全片中充满了背叛:神甫对上帝的背叛、公主对家族的背叛、人体器官贩卖组织对伦理的背叛,惟独妻子对丈夫爱的忠诚却不停的受到诱惑。)

伊莎贝拉·阿佳妮 樊尚·佩雷 帕斯卡·格里高利主演:《玛戈皇后》(政治、宗教、欺诈、杀戮与爱情揉和在一起)

伊莎贝拉·阿佳妮 杰拉尔·德帕迪约主演:《罗丹的情人》(当艺术和女人相遇)

马丽昂·歌迪亚 吉罗姆·卡内主演:《两小无猜》(从童年开始的游戏,为了打赌什么都敢做,就是不敢承认相爱。)

埃玛纽埃尔·塞纳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彼得·科约特 休·格兰特主演:《苦月亮》(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之著名作品,爱与恨有时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凯特·温丝莱特 休·格兰特主演:《理智与情感》(根据简·奥斯汀同名小说改编,李安导演的极为细腻的文艺片,即使没看过原著,看了电影中的姐妹也会知道什么是感性,什么是理性。)

安迪·迈克道威尔 休·格兰特主演:《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美丽的爱情故事,英国的习俗和风情,众多英国名演员的完美表演。)

今天先说这些,另外如果你对艺术电影感兴趣而不单单是看“大片”,那么别忘了波兰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四部【不朽】之作:
《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两生花) 伊莲·雅各布主演
蓝白红三色之《蓝》 朱丽叶·比诺什主演
蓝白红三色之《白》 朱莉·德培主演
蓝白红三色之《红》 伊莲·雅各布
(光是这三个女人,这些电影就足以让我们记住)
2006年,为了纪念大师离世十周年,mk2公司发行了这四部电影的真藏DVD版本,其中《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两生花)是全球第一次发行DVD版本,很值得收藏。
1.<阿甘正传>课程:执着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奔跑,人们都会止不住的伤感,还有振奋.你相信一个智障儿的成功吗?你相信这世上收获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计得失的人吗?阿甘不懂得他不能总跟着一个女人帮她打架,也不懂得一个成年人不该总把"我爱你"的话挂在嘴边.阿甘什么都不知道,他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得跑,并且最终他跑到了终点.
另外,<阿甘正传>还会教给你一个男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身处困境中的幽默感

2.<东方不败>课程:才华
男人不应该不看武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侠电影,你会选择什么?应该是<东方不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剑客的身姿随着剑在空气中的游走而起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金庸的<笑傲江湖>讲的是对自由的追求,徐克,程小东,张叔平,李连杰等演员天才的用电影再现了金庸笔下的这个瑰丽无比的武侠世界.<沧海一声笑>的曲子传唱至今,成为我们一个幻想的凭借,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

3.<美国往事>课程:人生
<美国往事>包含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爱情,幻想,责任,冲突.它更像是一场让人不愿醒来的梦,当男主人公躺上床上,在温暖的灯光和迷离的电话铃声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岁月,这场梦便开始了,直到最后男主人公终于露出笑容,我们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继续那些不尽的故事.什么帮派,什么仇杀,原来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个毛燥的少年,偷看一个美丽女孩儿跳舞;只有一个负罪的兄弟,每天早早的上床睡觉;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背叛了的友谊,语调平和,不动声色,<美国往事>带你作了一次3小时45分的人生之旅.

4.<罗马假日>课程:爱情
也许<罗马假日>有点瞎浪漫的嫌疑,但奥黛丽.赫本的出现使它真的成了一部童话.她就像是游历人间的天使,美丽非凡.记者吻过湿淋淋的公主,然后看着她慢慢的走向自己官邸.那一刻,你是否会在心里默默的说"别走"?在罗马的宫殿里,两个人站得那样近,也离得那样远.乔只能说:"你的朋友绝不会让你失望".而公主也只能这样回答:"罗马,当然是罗马."在人的一生里,即使只有这样的一刻心灵的相通,也会少却多少的遗憾!

5.<勇敢的心>课程:勇气
也许英雄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当你站在霓虹闪烁的街头,当你面对卑鄙讨好的笑脸,你又想起了那个让你汗颜的华莱士,这时你收起脸上惯带的笑容,默默的向梅尔.吉布森致敬,从来没有这么庄重.因为他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Freedom(自由)!"华莱士临死的一声呐喊,把你的血也点燃了.

6.<辛德勒的名单>课程:责任
所谓责任,就是未必做得成但必须去做.对于辛德勒来说,救助落难的犹太人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责任.而把那段历史搬上银幕,则是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犹太艺术家的责任.<辛德勒的名单>包含着对受难者的祭奠,对拯救者的敬意,和对光明一定到来的信念.在影片放映后的一片赞誉声中,斯皮尔伯格平静的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给了美国的纳粹大屠杀纪念馆.

7.<肖申克的救赎>课程:信念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毛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一个人能够在15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的夺回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体制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排斥它,后来你习惯它,直到最后你离不开它.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已经有多大的一部分被体制化了?

8.<E.T>课程:童心
如果看<E.T>时你流泪了,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惭愧,不管你有多大的年纪.实际上,能够和孩子们一起为E.T的遭遇而悲喜,是一件多么让人庆幸的事,这表明我们还有一点童心未曾泯灭,我们有一些梦想还藏在心底.当长着一双孩子的眼睛的E.T用超能力让孩子人的自行车飞上夜空并穿过那轮明月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了震憾?是否对自已一些已经习惯了的东西产生了怀疑?

9.<现代启示录>课程:痛苦
战争是一种秩序的破坏,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战争,最痛苦的战争电影莫过于<现代启示录>.<现代启示录>讲的是人性的倒退,秩序的破坏,但文明的进程却没有人能够阻挡得住.

10.<第七封印>课程:哲思
也许不是人人都能看懂<第七封印>,但如果一个男人在告别人世之前看一部电影的话,那么最好选择<第七封印>.它向世人明示了人生的最后哲思:一个男人怎样做到虽死犹生.

还有一部 <<亚马孙蝌蚪>> 相信你看了一定能够震撼!!!你会体会到一个生命的存在,是多么可贵的事!!!!!

下面 的事..朋友告诉我的..
从某个所谓“人生必看的五十部电影”中挑出来的几

Ⅸ 找好电影

the piano 钢琴别恋
1900传奇
指匠情挑
低俗小说
两杆大烟枪
海豚湾
谜一样的双眼
Ma mère 我的母亲
入殓师
闻香识女人
大鱼
两小无猜
我的父亲、我的儿子
死神的精度
天堂电影院
楚门的世界
暖暖内含光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阅读全文

与布拉格之恋电影男演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间有大爱电影观后感小学生 浏览:604
新神榜哪咤重生电影免费突突兔 浏览:787
蜡笔小新最恐怖的十大电影 浏览:112
新疆人电影演员 浏览:156
一个人演的电影科幻 浏览:609
微信如何给对方发电影 浏览:585
如何把电影保存到优盘 浏览:770
有哪些特别好看的喜剧电影 浏览:639
适合离婚女人看的励志电影 浏览:86
去掉电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浏览:772
玩命快递1电影国语版 浏览:526
扣扣看电影 浏览:408
哪些电影有二元对立 浏览:817
哪个平台漫威电影都有 浏览:666
僵尸恐怖看电影 浏览:507
怀孕三个半月能看电影吗 浏览:46
青柠影咖都有什么电影 浏览:198
找搞笑视频电影大全 浏览:98
买房子就像看电影一样 浏览:887
四个人的搞笑电影 浏览: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