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爱情公寓演员表
《公寓》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高格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王源编剧,魏征、陈赫、娄艺潇、孙艺洲、李金铭、邓家佳、王传君、金世佳、赵霁、李佳航、赵文琪都市青春喜剧执导。Ipartment讲述了生活在Ipartment中的10个不同的人的平凡但有趣的故事。
Ipartment有五个赛季。第一季于2009年8月5日在江西卫视独家首播。第二季于2011年1月24日在龙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首播。2012年7月30日在安徽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首演。第四季于2014年1月17日在安徽卫视、龙电视台、黑龙江卫视和湖北卫视首播。2020年1月7日,导演魏征宣布《Ipartment》在第五季之后不会有续集。
一间不豪华的公寓,两间普通的套房,住着七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轻男女的理想。正是在这里,看似平凡却有趣的幽默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有时滑稽,有时离奇,有时浪漫,有时感人。胡一菲、曾小贤、卢展博、林婉玉、卢子乔、陈美嘉、关谷魔术,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一起用玩笑来传达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和价值观。他们一起用他们的笑点创造了搞笑的笑话和智慧的火花。
❷ 著名演员鲍国安:48岁走红,和妻子相守至今,儿孙满堂成骄傲
75岁的鲍国安肯定想不到,
自己27年前饰演的一个角色,
如今在网络上成了最活跃的几大鬼畜之一。
当初饰演曹操的时候,鲍国安已经48岁了。
在此之前,他的舞台生涯已经持续35年了。
1946年,鲍国安出生在曲艺之乡天津。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他已经成长在了红旗之下。
当初他能登上舞台,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演技,而是导演看上了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那是1959年,天津的人民艺术剧院,要拍摄一部关于儿童的话剧。
剧组到学校里去挑选儿童演员,导演就把鲍国安发掘出来了。
此时的他不但还是个孩子,而且在演艺上还是白纸。
即便如此,在剧组和导演的指导下,
他拍摄了自己演艺生涯中的第一部话剧——《少年英雄刘文学》。
从那之后,鲍国安成了剧院里的一名小演员。
又过了五年,国家正在号召全国各地支边。
那一年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正好也来天津招人。
18岁的鲍国安兴奋无比,他马上提出了申请,要到大西北支边。
就这样,鲍国安怀着满心的希望和憧憬,穿上军装来到了茫茫的戈壁滩。
此后的鲍国安,在新疆度过了五年的演出生涯。
虽然当地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基层的磨练,让他的演技得到了充分的积累。
23岁,鲍国安离开新疆来到了河南。
接下来9年的时间,他是在驻马店文工团与河南省的歌舞团度过的。
从新疆到河南,鲍国安积累了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
32岁那年,他得知高考重新恢复后,鲍国安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报考艺术学校。
按说此时的鲍国安已经有多年的舞台演出经验,
在歌舞团里他也已经开始担任导演,没必要再去折腾自己了。
不过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就因为当年入行太早,
虽然积累了经验,但是他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不行。
所以,他还是想趁着现在的机会再拼搏一把。
事实上,因为六七十年代中间十多年高考的中断,
很多人的想法都和鲍国安一样。
于是当鲍国安顺利考进中央戏剧学院之后,身边的同学都是像他这样的高龄学生。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由于成绩优异,毕业之后,鲍国安被学校挽留,
此后,他正式担任学院研究室的教师工作。
30岁之前,鲍国安主要活跃在话剧的舞台上。
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他也开始逐渐走进了大荧幕上。
他饰演的第一个荧幕角色,是一个从城里到乡下的人。
由于电影的背景是在南方的农村,为了找到那种感觉,
鲍国安特意在开拍前一个月,就来到了湖南攸县的农村。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在南方的盛热、潮湿、多蚊虫的环境里吃了很多苦。
体验完生活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开拍。
整整五六个月的时间,他逐渐适应了南方农村的气候和环境。
不过回家之后,孩子却不敢认爸爸了。
彼时的鲍国安早已结婚,
他的妻子朱兵年轻的时候,还曾经参加过香港小姐的竞选。
新中国成立后回到了内地。
那时候,鲍国安和妻子都在中央戏剧学院工作。
有了孩子之后,一家人可谓其乐融融。
演艺事业上,鲍国安出演第一部电影之后,
紧接着又接下了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宋江。
那是八十年代初期,山东电视台要筹拍《水浒》。
鲍国安在剧中,把宋江性格复杂的一面演绎得很传神。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成了古装剧,尤其是 历史 剧的“宠儿”。
于是在44岁那年,他又饰演了魏征。
鲍国安已经人到中年,他并不知道前面有一个更重要的角色正在等着他。
当时在拍摄《大唐名相》,另一个剧组《三国演义》也在紧锣密鼓地挑选演员。
对于央视的这种恢弘巨制,很多演员都抢破了头。
鲍国安因为正在饰演魏征,所以就没有去凑这个热闹。
但很快各种小道消息就传出来了,说他已经被列为了曹操的候选人之一。
一天,他接到了《三国》剧组副导演的电话,对方确认了这一消息。
副导演说了,总导演王扶林已经准备好了,要跟他聊上两天两夜。
得知这个消息,鲍国安非常地激动。
毕竟自己已经四十多岁,在舞台上饰演各种角色也二三十年了。
如果真能饰演曹操的话,那这辈子的演艺生涯可就无憾了。
三国中人物众多,当时王扶林特别提出,
剧中的其他角色可以很快就定下来。
不过曹操这个角色,他一定要亲自登门,和演员面谈。
约定好的当天,鲍国安在家里可谓是异常心焦。
此前他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就曹操这个形象,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王扶林来了,两个人接下来聊得非常开心。
原本王扶林还觉得,就曹操这个形象,可能得聊上两天两夜才能有结果。
谁料两个人谈了半个小时都没有,王扶林就兴冲冲地离开了。
曹操这个角色,就由鲍国安来演了。
其他角色的挑选,演员都得去剧组,
不但要试装,还得试镜试戏。
只有鲍国安被确定下来饰演曹操,他既没有试装,也没有试戏。
角色是定下来了,但接下来的路,对鲍国安来讲才刚刚开始。
那时候的鲍国安也很迷茫。
全国数以亿计的观众,每个人心中的曹操形象都不一样。
接下来该如何去诠释,成了鲍国安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那时候,他怀着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开始着手研究。
于是每天碰到一个人他就问人家,对于曹操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他问了有几百人之多,各个年龄段和各个阶层的人都有。
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都不一样。
这下子鲍国安更加迷茫了,他开始失眠。
最后还是王扶林给了他一个思路,三国的拍摄要忠于原著。
有了这个思路,他心中的困惑和迷茫感也就一点点消失了。
三国剧集数的筹划在八十集以上,
其中六十多集中,都有曹操的身影。
所以鲍国安在剧组中前后饰演曹操,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在确定了思路之后,因为时间充裕,他开始把自己一点点带入到曹操中去。
从言谈举止到动作,他几乎每天都在寻找曹操的那种感觉。
有一天儿子突然问他,爸爸你怎么越来越像曹操了?
回到家里经常什么都不说,眼睛看起来像三角眼。
儿子的这番话,才让鲍国安从那种感觉里一点点走了出来。
形象和感觉塑造起来难度大,至于在拍摄期间,遭遇的各种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很多戏都是外景戏,而且还得骑马穿铠甲。
刚拍了六集,鲍国安就病了。
急性肺炎,不得不住院治疗。
此前的鲍国安,还经常在妻子面前炫耀,说自己气壮如牛,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生病。
这下好了,他也体验了一番生病住院的滋味。
好不容易肺炎治好了,仅仅又过了半年多,
鲍国安因为心脏病突发,又一次住进了医院。
即使是在身体 健康 正常的拍摄期间,也经常由于感冒或者其他缘故而不得不打吊瓶。
往往刚输完液,就得继续接着拍。
室内戏拍摄还好,室外的镜头尤其是战争的场面,
对鲍国安而言,每一个镜头背后都是痛苦的回忆。
马是必须要骑的,而且每次骑马,还得穿上很重的铠甲。
在鲍国安看来,剧组中的每个人,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都很艰苦。
而且他自己的年纪,和一个道具师傅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级了。
剧组中有一个道具师,当时在拍摄的时候已经73岁了。
这个叫刘青标的老人,就带领着他的徒弟,
把成千上万的刀枪剑戟运到拍摄现场,而且还得分发到每个演员的手里。
到了晚上的时候,这些道具还得一件件再收回去。
年纪大了,剧组里的人都很心疼他,经常提醒他一些活儿让年轻的徒弟去做。
不过老人却很开朗,他经常跟大家伙儿说,三国戏拍不完,他是不会死的。
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老伴儿在那期间却得了重病。
之后老伴儿过世,刘青标回去料理后事。
没成想他很快又出现在了剧组。
很多人都劝他,回家休息吧。
老人却说,戏没有拍完,他在家里一直觉得不踏实。
所以在鲍国安看来,正是剧组中全体人员的拼命,才给了他无尽的动力。
而他饰演的曹操,一直从曹操的39岁饰演到了66岁。
年龄跨度大,鲍国安把曹操也饰演出了层次感。
于是,一个超级奸雄的形象,并且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感的曹操,就被塑造出来了。
在拍摄煮酒论英雄那段戏时,鲍国安极力去体现曹操的奸雄一面。
而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演绎中,他又要体现出曹操身上的雄才胆略。
至于曹操猜忌多疑甚至不择手段的一面,
在杀吕伯奢全家,以及杀杨修等人的时候,同样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在赤壁之战的表现中,曹操一身红色的战袍,
和他的霸气与傲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出兵之前的那种仰天狂笑,让鲍国安演绎得非常传神。
至于在兵败奔逃的路上,虽然已经是人困马乏十分地狼狈,
但是剧中的曹操,依旧时不时地发出笑声。
这其中的笑意,又让鲍国安演绎出了些许曹操癫狂的意味。
于是乎,这段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在时隔近三十年后,成了网上的表情包,
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鬼畜素材。
当《三国演义》播出后,观众都惊呼,鲍国安本人就是曹操。
于是,鲍国安一角定乾坤。
从那之后,无论谁来饰演其他版本的曹操,
很多观众都觉得,他们还是无法和鲍国安的曹操相匹敌。
凭借曹操这个角色,
也让鲍国安一举夺得了飞天奖和金鹰奖两大重量级的奖项。
饰演曹操之后,鲍国安接演的下一个重要的角色是电影《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
为了进入角色,他依旧采取了饰演曹操时的那种办法。
先是去林则徐的故乡,感受当地的生活,
随后在每天的生活中,无论是睡觉还是吃饭,
都把自己的状态变成林则徐的那种状态。
彼时的鲍国安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在这之后,现代剧中,他经常饰演警察和领导,
而在古装剧中,他又饰演了一系列诸如包拯、李世民等 历史 人物。
年龄在鲍国安的身上并没有成为累赘和限制。
相反,他的年龄反倒成了他在各类剧中饰演角色的加分项。
也因此,鲍国安的演艺生涯也一直持续到了古稀之年。
2012年,电视剧《聪明小空空》中的方丈。
成了他演艺生涯中饰演的最后一个角色。
出演方丈之后,鲍国安正式宣布息影。
此时,距离他第一次出演角色,整整过去了52年。
52年的演艺生涯,鲍国安塑造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
观众念念不忘的,则一直是曹操。
和 历史 中的人物,来一次全方位的对话,
成了鲍国安这一生中最大的快慰。
他曾经说过,三年多的拍摄时间,
自己按照曹操的行为逻辑在行动着。
等到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平民位置,
他说自己还有点不习惯。
鲍国安的妻子朱兵也十分贤惠,如今早已退休多年。
那些年,丈夫拍戏的时候,每部戏的基本都必须经过她的认可才可以演出。
10多年的时间,她一直在剧组陪伴在鲍国安的身边。
二人婚后有两个儿子,都没有进入演艺圈。
如今,鲍国安已经75岁,儿孙满堂幸福满满。
他演绎的经典形象,还停留在不同年龄段观众中的岁月记忆里。
文|Nancy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❸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说到魏征,大家都知道他是李世民手下出了名的谏臣,他犯颜直谏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魏征一生中跳槽六次,换了六个老板,而且死后被抄家。
魏征生于公元580年,祖籍巨鹿郡下(现晋州市),唐朝著名的贤相,魏征辅佐李世民创立“贞观之治”的大业,有“一代名相”的美誉。
魏征祖上是书香门第,因父母早亡,便出家为道士,隋末,武阳郡丞 元宝藏 起兵造反,于是把博学多才的魏征请来为自己出谋划策,元宝藏写给李密的信都是魏征写的,元宝藏投降李密后,魏征于是跟了 李密 ,授任为元师府文学参军,李密降唐后,魏征又跟着 唐高宗李渊混 ,不久浚县被夏王窦建德占领了,魏征被俘,于是便跟着 窦建德 干,窦建德兵败后,再次回到唐朝,成为 李建成 太子的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最终跟着自己的最后一个老板 李世民 混。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听说魏征以前一直劝大哥把他调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就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魏征说:如果太子听我的,就不会有如此下场,李世民见魏征说话直爽,赦免了他。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任魏征为尚书左丞,魏征任职期间,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都全部接纳,唐太宗其实很宽容,做了很多让步。
一次唐太宗的老部下濮州刺史庞相寿贪污,庞相寿被免职,于是便托人找唐太宗诉苦,说他跟着太宗南征北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于是李世民恋旧将庞相寿官复原职,魏征知道了极力反对,说这样怎么去教育别的官吏?结果李世民把下的令又收回来,搞得满朝皆知,都知道是魏征让他改的。
有次唐太宗到洛阳去,住在显仁宫,一看宫里的茶具都是旧的,而且也没有山珍海味,结果把总管给罢官了,魏征说这可不行,奢糜风气可不好,隋炀帝当年劳民伤财的开凿大运河,结果隋朝二世就灭亡了,唐太宗又把总管给叫回来。
还有次高句丽送来两个美女,魏征说不能接受,太宗觉得也对,高句丽送过来两只乌鸦,李世民天天想回去看乌鸦,若是美女,那更不想上朝了,于是唐太宗把美女退给人家。
魏征有次去找唐太宗商量事,唐太宗把玩了一个多小时的鸟放在手里,魏征说不可玩物丧志。结果一次魏征又来找太宗,唐太宗吓得,把小鸟藏到袖子里,结果鸟被捂死了。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皇太子李承乾不学无术,魏王李泰越来越受宠,朝廷内外有些流言蜚语,李世民很烦这些议论,对他们说:当今忠诚正直的大臣,没有人能与魏征比。于是便派魏征去辅佐太子,但魏征以有病为由推辞了,唐太宗却说有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李世民非常伤心,为此停止朝会五天。
唐太宗和魏征相处融洽,太宗为魏征送葬时,在宫廷最高处远远望着魏征离去,内心非常伤感,那么魏征到底做了什么让太宗抄他家呢?
第一、 魏征作为一名贤臣,清廉、勤劳、能干这些都做到了,却没有做到不跟皇帝争后世之名,魏征把自己前后写给太宗的那些谏辞给史官褚遂良,这件事被太宗知道后非常生气,这不是想自己留千古佳话吗?太宗想魏征所有的后世之名都是皇帝我赏赐的,还跟我争千古佳话。
第二、 唐太宗知道魏征非山东武人,也不是山东贵族,所以就派他监视山东贵族和关陇集团,以此来操控诸政治集团,结果魏征越权了,犯了大忌。魏征推荐杜正伦为宰相,而杜正伦出自山东望族,后来魏征还举荐侯君集出任武将,侯君集属于关陇集团。
所以魏征有联合东西文武两大势力的嫌疑,魏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太宗不能容忍,如果这件事暴露在魏征生前,魏征也没有好下场。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侯君集与杜正伦参与李承乾企图谋反一案,唐太宗非常生气,把侯君集处死,杜正伦流放驩州(今越南)。
魏征曾向李世民推荐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李世民怀疑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本来答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魏征长子的,后来出尔反尔取消婚约了,人都说君无戏言,想想太宗有多气吧。后来还跑去把魏征的碑给推翻了,太宗想亲扑其碑,让你死不瞑目。
不知道题目中所说的下场惨是不是指死后墓碑被推倒吗?
在我看来魏征生前位极人臣、荣华享尽,死后哀荣备极、位列凌烟阁,虽墓碑被李世民推倒,但是后来李世民又下令重立,一代名相魏征的下场并不惨!
魏征是中国 历史 上有名的谏臣,一生多次因劝谏触怒皇帝,有时候劝谏甚至不顾皇帝体面,唾沫星子飞到李世民脸上,好在李世民是一位大度的皇帝,知错能改,一直把魏征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来衡量自己的得失!
但李世民再有容人之量,他也是个凡人,难免心中不悦,这股子气终于在魏征死后发作出来。
魏征死后不久,侯君集因谋反罪被处死,杜正伦被流放,李世民就想起来魏征曾推荐这俩人,心中犯起嘀咕,“这几个家伙是不是在搞团团伙伙啊”,越想越气,越气越不爽,于是乎把亲自刻字的魏征的墓碑推倒了!
唐太宗李世民估计当时急火烧心,气的是火冒三丈,才做出这么极端的举动来,气顺之后,估计李世民又后悔了,但又不好意思直说,后来在一年多以后借着大胜高句丽的机会,下令重修魏征墓碑,算是侧面承认了自己的失误!
贞观十七年, 历史 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一代名相魏征病逝,唐太宗李世民为此十分难过,罢朝五日,更是为他亲书碑文,率朝廷众臣前往送葬,从此处看来,魏征的一生得到善终,怎么都称不上是下场悲惨。
魏征死后,曾被李世民推翻了墓碑,还取消了魏征的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新城公主)的婚约。正是如此,网上才有人造谣李世民挖了魏征的坟墓,魏征下场悲惨的说法。
而李世民推翻魏征的墓碑,究其原因有两点:
魏征曾经秘密的向太宗李世民举荐过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称他们有宰相的才能。而魏征死后,杜正伦和侯君集都因为参与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而被罢黜及诛杀。
太子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嫡长子的他十分受李世民的宠爱。
李世民对于李承乾是按照接班人的态度培养的,不仅让李承乾学着为君之道,更是前前后后派遣了十多位老师去教导太子。而魏征秘密推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李世民也让他们前去辅佐太子。据《旧唐书》魏征转中记载,贞观十六年,魏征就曾 拜太子太师, 虽然那时的太子已经开始不学无术,但李世民还是让自己最宠信的大臣魏征前去教导辅助他。
然而长孙皇后去世后,不幸身患腿疾的太子李承乾却越长越残,完全偏离了李世民为其安排下的人生轨道,对此李世民十分失望。这时李承乾的胞弟李泰就开始愈发受到李世民的宠爱,而且聪敏绝伦的李泰也早就存有夺嫡之心。
李泰经常在李世民面前不露声色的讲太子李承乾的坏话,这让李承乾危机感十足。
居心叵测的侯君集就给李承乾出了一个馊主意: 太宗玄武门之变夺位,您也可以借鉴这个事情, 于是李承乾就侯君集带着军队前去逼宫谋反了。谋反很快被镇压,太子李承乾因为李世民的不忍只是被废,贬为庶人充军,而直接参与政变的侯君集被诛杀。
而杜正伦虽然是因为在太子面前把李世民交代让其不能说的话说了出来而遭到罢黜,可据《旧唐书》的记载: “后承乾构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 李承乾派侯君集给杜正伦送过金带,可见杜正伦也卷入了李承乾和侯君集的谋反。而秘密举荐杜正伦和侯君集,同时又是太子老师的魏征自然就受到了李世民的怀疑。
这是李世民生气的主要原因。
魏征把自己谏言时,和太宗争论的一些记录给了史官褚遂良,而且这一过程是瞒着李世民的。
事后才知道的李世民是恼羞成怒的,李世民十分注重君臣之间的坦诚相待,可是魏征却私下里给史官一下两人相争的记录,这让喜欢美化自己的李世民觉得不能忍。
于是李世民推翻了自己给魏征写的碑,二是悔了自己女儿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李世民虽然推翻了自己写的碑,但是并没有下令不准魏家人给魏征竖碑。虽然悔了自己女儿和魏征儿子的婚,但是还是让魏叔玉继承了魏征“郑国公”的爵位,而且魏征儿子的官位都很高。
在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回朝后,消气了的李世民又下令把当初推翻的那块碑重新竖了起来。
我觉得魏征的下场不是很惨,已经相当不错了。 可是是他死后魏征家里的情况给了提问者一种错觉,感觉李世民清算了魏征。其实李世民对魏征是真的好,也正是因为有魏征的存在,李世民的名声才会如此响亮。
魏征去世的时候,李世民非常伤心,为了魏征而罢朝五天,似乎是想给自己放个假。他给魏征追封为司空,谥号文贞。后来更是将魏征的画像挂在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位列第三,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在魏征下场有多惨的情况,魏征本人也是善终。那么他们家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呢?
魏征去世以后,本来风平浪静的朝廷之中,涌动出了一阵争储的风潮。当时的太子李承乾桀骜不驯,唐太宗非常讨厌他,甚至有改立新太子的大算。 所以李承乾就约了两个人一起帮助他谋反,这两个人至关重要,一个是手握重兵的侯君集,还有一个则是太子庶子杜正伦。
按道理这两个人跟魏征是没什么关系,可是他们都是魏征推荐到重要位置上去的,一文一武,实在是惹人眼红。所以李世民似乎认为魏征主导了这场叛乱,主动取消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的婚约,甚至把魏征的墓碑给砸毁了。
魏征本人是敢于直谏的大臣,所以唐太宗一向都比较信任他,他说的话大多数都是非常正确的。可是魏征却先后推荐了那两个人。侯君集是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大将,立下的功劳不计其数,所以魏征推荐他给李世民,认为他有宰相之才。
此外,魏征还推荐了杜正伦这个人,认为他也是有宰相之才的。本来李世民也没太在意,有没有宰相之才,其实李世民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最关键的是,魏征去找史官褚遂良,让他把自己的这些谏词都记录在 历史 上,这就让李世民有些想不通了。
如果单纯是为了给国家推荐人才,你为什么非要史官记录下来呢?难道是为了以后邀功用的?一旦侯君集等人谋反成功,那么魏征的谏词就能成为他邀功的证明,所以李世民当时认为,魏征肯定是侯君集一伙的。
其实我觉得魏征绝对不是有谋反的心思,他虽然跟过很多主子,可是李世民是他最好的一个主子,因为李世民肯听他的劝告,甚至有些害怕他。魏征完全没有理由谋反,他在推荐这两个人为宰相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这两个人会参与谋反。
而且当时侯君集和杜正伦正是比较火的时候,压根就不会想到谋反。是后来太子不得宠了,可是魏征当时已经死掉了,关他什么事儿呢?所以魏征在谋反这件事上,是不需要负责任的。
结果也很显然,李世民在毁掉魏征墓碑以后,深感后悔,不久又怀念起魏征来。 唐高宗上位以后,更是重用魏征推荐的杜正伦为宰相,其实也是对魏征冤屈的一种补偿。
李世民在了解了一切以后,当然不会再怀疑魏征谋反。但是对魏征去找褚遂良这件事,李世民还是心有芥蒂的。褚遂良是史官,既然魏征不是想要谋反立功,那么他找褚遂良记载这件事,到底是什么目的呢?
史官是李世民比较忌讳的一个官职,因为他杀了两个兄弟的事情,必然是被记载在 历史 上了,但是他想要成为明君,所以也不敢擅自去篡改 历史 ,当然后来确实改了不少。 魏征去找褚遂良记录这些谏词,其实是为了博取名声。
当时的魏征确实认为侯君集和杜正伦有才能,而且是极有可能成为宰相大才的。一旦这件事成为现实,那么魏征的名声就会变得更好。可是李世民会觉得,这是在跟自己争夺名声,有些官员贪财,有些官员贪名,魏征可能就是贪图名声的那一种。
李世民对魏征还是非常尊重的,即使曾经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不过后来李世民了解到事情的始末以后,冰释前嫌,对魏征再次充满怀念。 尤其是在征讨高句丽打了败仗以后,他甚至认为,如果魏征在的话,一定不会让他前来打这一仗的。所以即使李世民记恨魏征求名心切,却依旧对魏征充满敬意。
魏征虽说是病死了,但是唐太宗的时候,魏征在此前曾推荐过,杜正伦和侯君吉,因为杜正伦负罪被罢免,侯俊杰,因参与谋反被斩首,李世民就开始怀疑这个已经死后的魏征,没人很老实,但是在此前在朝廷有结党营私的嫌疑。于是唐太宗心里就非常不高兴,虽然唐山东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长子,魏书玉,但这时候也后悔了,就下旨解除了婚约,以至于后来他越想越恼.以至于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就这样,以此为中了,十分让人叹息。
只是因为死前魏征的推荐,但是人都死了。只能说伴君如伴虎,君王的思想还是让人琢磨不透的。
一代名相魏征是唐朝鼎鼎有名的谏臣敢于直言上谏,死的时候李世民还是很伤心的把魏征比喻成镜子,魏征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唐太宗和自己的大臣魏征的关系是很好的,君臣两个被当做很多人甚至很多朝代的典范。魏征生平是最不喜欢浪费,他从来都是勤俭节约,在他去世的时候并没有风光大葬,只有一辆破旧的小推车,为此唐太宗还专门的提了一个碑。为什么魏征会得唐太宗如此重视 原因之一就在于魏征的性格方面,他一开始在李密身边的,作为足智多谋的他开始为李密出谋划策,但是不幸的是没有得到重用,导致一起被囚禁了。
后来辗转到李建成身边当起谋臣,李建成对他可是慧眼识珠,他也对他出了很多的计谋,不过大多数李建成并没有采纳魏征的建议,后来李世民看到他坦荡荡知道了他也是因为忠心护主,所以就没有治罪。 还把魏征拉拢过来并且承诺会采纳魏征的意见。
魏征此人非常有才华但是就是太直了,经常在朝堂上反驳李世民搞得李世民在大臣面前没有面子不过李世民对魏征又爱又恨的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题主所问的“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的台词:
唐伯虎欲进华府,假装卖身葬父,此时来了另一位卖身葬全家的也想进华府,于是两人在华府门口比惨。石榴姐问唐伯虎:“ 你有什么比他更惨的,快说出来啊? ”
唐伯虎说:“ 我……这……你看我这几天没有剪指甲,里面全是黑泥,难道这还不够惨吗? ”
魏征在归顺李世民之前都不怎么被重视, 瓦岗的李密不采纳他的建议,太子李建成也不听他的劝告 ,完全是一种怀才不遇的状态。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总会被人发现 。但要把才华展现出来,就必须要有一个知遇之人,李世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后,质问魏征当初为什么要向李建成提出把自己调到外地的建议,魏征还昂首挺胸地说:“ 太子要听了我的话,今日也不至于如此! ”
李世民看魏征可以啊,丝毫没有害怕的意思,而且确实也是一位有能力的人,于是就把给他安排了詹事主簿的工作。
魏征跟了李世民可谓是如鱼得水,他以帝师的身份时刻提醒着李世民,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他所提的建议基本上都被李世民采纳,而且给他的封赏也不少。甚至民间传说, 魏征不但被人间的皇帝重用,还被玉皇太帝聘为“监斩官”。( 以下为民间故事 )
传说贞观年间,长安干旱无雨,龙王变成凡人来到民间视察 ,在路边遇到一位算命先生,便想戏弄一番。他问算命先生什么时候会下雨?下多少?算命先生都给算出来了,龙王开心了,因为下雨是龙王说了算,于是就要打赌,想砸算命先生的招牌。
戏弄完算命先生后,龙王开心的回家了,他前脚刚踏进龙宫,玉帝的传旨童子就到了,要求龙王降雨, 降雨日期和雨量与算命先生说的完全一样 !龙王傻了,这下玩大了,为了保住面子,龙王把雨量改了,因此而抗了玉帝的旨意。
玉帝非常生气,决定要把龙王的头砍下来!龙王听到要斩自己的消息非常害怕,他跑到李世民面前喊救命。李世民纳闷了:“ 玉帝的事我管不了啊?你找我有什么用? ”
龙王说:“ 玉帝安排的监斩官是魏征,只要你在斩我的那个时辰拖住魏征,我就能活命。 ”
李世民答应了,到了要斩龙王的时候,他就找魏征下棋,这样魏征就脱不了身。 谁知魏征趴在棋盘上睡了,在梦中把龙王给斩了!
魏征就是这样一位大臣,深受唐王李世民的重视,而且病死后还追赠其谥号,送葬的时候李世民召来文武百官一起相送,还亲手刻了碑文。魏征的一生真的不惨!
魏征死后,因为侯君集和杜正伦谋反事件而牵涉到他, 李世民下旨砸了魏征的墓碑 ,还解除了魏征长子魏叔玉与新城公主的婚约。不过事后李世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点过激, 又重新给魏征立了新的墓碑 。
魏征的下场一点都不惨,反而是有个很好的善终。
从古至今,先贤后昏的国头多矣
❹ 魏征是谁演的,魏征扮演者,秦王李世民魏征
魏征扮演者为保剑锋。
保剑锋(Jeff Bao),1975年11月3日出生,中国内地男演员,199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1996保剑锋参演中国国内首部偶像剧《真空爱情记录》而出道。2002年主演青春偶像剧《十八岁的天空》而受到关注。2006年主演《薛仁贵传奇》获得更高的人气。2012年,保剑锋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贤妻》正式播出,同年参演《华胥引》。2015年,作为固定嘉宾参加云南卫视军事竞技真人秀节目《士兵突击之勇者奇兵》的录制。2016年,主演古装神话剧《朝歌》。2017年,主演古装武侠剧《新龙门客栈》。
❺ 隋唐英雄3中的魏征得扮演者是
隋唐英雄3中的魏征得扮演者是陈继铭
陈继铭,男,汉族,中国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❻ 电影大唐情史演员表
《大唐情史》演员表如下:
《大唐情史》是由龚若飞执导,沈傲君、聂远、唐国强、 张彤 、潘粤明、秦岚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讲述了大唐贞观年间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爱情故事。
评价:
该剧将正史、野史上所涉及的大唐丑闻——高阳公主婚外恋,用一种独特的视角、一种全新的文学表现手法加以人性化诠释,一改高阳公主历来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一个骄奢淫逸、放荡不羁的形象而成为一个冲破一切束缚、背叛封建礼教。
对爱情和幸福执着追求的正面形象,很有新意。在高阳与辩机这条爱情主线里,交织着贞观之治的繁荣表象下,后宫的倾乱和权利之争。
❼ 《武媚娘传奇》魏征是谁扮演的
武媚娘传奇(范冰冰版)魏征的扮演者是演员李光复
中文名: 李光复
籍贯: 北京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46年8月6日
职业: 演艺 一级演员
毕业院校: 北京艺术学校
李光复,北京人,北京艺术学校毕业,1960年进入北京人艺,一级演员,曾出演多部话剧和影视剧。
❽ 李世民传奇魏征是谁演的
王绘春
王绘春,1962年2月6日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国大陆男演员。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表演系。
1990年主演藤敬德执导电视剧《孔子》饰演孔丘,创造了一剧独获五项“飞天奖”的纪录。1998年参演大型历史剧《雍正王朝》饰演八爷(胤禩) 奠定了“王爷专业户”基础。2000年参演《李卫当官》饰皇八爷;在《人鬼情缘》中饰王化成。2005年参演《乔家大院》饰演胡沅浦;在《贞观长歌》中饰岑文本 。2006年参演热剧《闯关东》饰演张金贵;《大明天下》中饰演阴险狡诈又足智多谋的明朝宦官魏忠贤 。2010年参演《西游记》饰演佛祖如来;《大盛魁》中饰演费扬古;《天地民心》主演张观藜;同年在电影《孔子》中饰演黎鉏。2012年参演电视剧《红娘子》。 2014年参演《勇敢的心》饰演黑帮大佬龙爷;在大型古装历史剧《武则天》中饰演宰相长孙无忌。
❾ 魏征是谁演的,魏征扮演者,隋唐演义魏征
史天庚
演员
史天庚 ,中国内地男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出演过多部电视剧和电影,代表作品有《隋唐演义》、《焦裕禄》、《李小龙传奇》等。
❿ 隋唐英雄4魏征扮演者
1.人物背景: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生于巨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
2.扮演者:陈继铭
陈继铭,男,汉族,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出演过《大峡谷的女人》、《一夜富贵》、《西安杀戮》、《隋唐英雄》《三少爷的剑》等多部影视作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是兵将也死伤了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洛阳没有了粮食,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会与我军决战,这时我们却不跟他交战。”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说这是老生常谈的。魏徵说了一句:“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拂袖离去。
魏徵归唐献策
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然后押运粮草到李神通那里。
同年九月,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率军转驻黎阳,被窦建德击败。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虏。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徵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听说魏徵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带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徵,并用魏徵为詹事主簿。
魏徵犯颜直谏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进行安抚。路上魏徵正好碰见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让将二人释放,仍旧任命官职,这样河北太子旧属才会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们。
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定。
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魏徵说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核他的品德,以及爱好这些。
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贞观六年(旧唐书魏徵传为贞观五年)开始准备嫁妆,唐李世民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于是进言请求双倍于永嘉长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此举逾越了礼制。李世民回宫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叹魏徵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并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在李世民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直接对魏徵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徵注入了强心剂。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样的靠山,魏徵的正义直谏才会这般顺利。 不久魏徵晋升爵位为郡公。
贞观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任侍中,尚书省长期积压没有判决的诉讼案,李世民命魏徵秉公处理。魏徵不大熟悉法律,但能抓住根本原则,依实际情况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
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是毁谤。魏徵进言说:“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近似毁谤,陛下你应该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李世民觉得魏徵说的有道理,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葬于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对她思念无法停止,为了缓解思忆之苦,便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妻子的陵墓,还让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让魏徵陪同,并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徵装作没看见,李世民顿时着急,问“怎么会没看见,那是昭陵啊!”魏徵闻言回答说“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啊!” 李世民听后明白魏徵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于是便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尽管李世民这样追思妻子的行为是违背礼教传统的,却是一个天子的真情流露。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因州县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谴责。魏徵告诉李世民当初隋炀帝杨广曾在此让附近的百姓上贡,贡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费。
贞观十二年(638),礼部尚书王珪上奏说:“三品以上的官员在路上遇到亲王,都下车,违反法度来表示恭敬,这违背了礼仪的标准。”李世民说“:你们自己的地位都尊贵,就轻视我的儿子吗?”魏徵进言说“:从古至今,亲王列在三公之下。现在三品都是天子列卿和八座之长,为亲王下车,不是亲王所应当受的礼。求之于旧例,又没有可以作为凭证的依据;施行于现在,又违背了国法。”李世民说:“国家所以立太子,是准备他做国君。然而人的长短,不在老少,假如没有太子,那就依次立太子同母的弟弟。这样说来,怎么能轻视我的儿子呢?”魏徵说:“殷代崇尚质朴,有兄长去世其弟即位的礼义;自周以来,立太子必定要是嫡出的长子,以这杜绝各个兄弟的私念,堵塞祸乱的根源,这是国君应当十分慎重的事。”于是李世民同意了王珪的奏言。
贞观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子李象出生,因为皇孙诞育之喜,唐李世民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 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李世民对侍臣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于乱世,这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之后,尽心对我,进献忠直的劝告,安国利民,敢于冒犯国君尊严直言规劝,纠正朕的过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过他们。”于是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他们两人。
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
魏征
实,上奏《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纳,并对他说:“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方以所上疏,列为屏障,庶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遂赐黄金十斤、马二匹。
贞观十四年(640年),魏徵向李世民上谏,让李世民要善始善终。
贞观十六年(642年),后来皇太子李承乾不学习德行和术业,魏王李泰的宠爱一天天增长,朝廷内外众官,都有些疑虑和议论。李世民听到后很厌恶这些议论,对侍臣说:“当今朝臣忠诚正直的,没有人能超过魏徵,我派他辅佐皇太子,用这杜绝天下的怨言。”李世民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如旧。魏徵自称有病推辞,李世民下诏回答说:“汉朝的太子以四老为辅佐,我现在依靠您,也是这个道理。知道您患病,你卧病也可以保全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