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戴锦华的个人经历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2年7月至1993年7月,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
1992年被聘任为副教授;
1993年7月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1997年10月,被评审聘任为教授;
2001年3月,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② 戴锦华没有孩子
戴锦华有没有孩子这个在网上没有相关的文献资料,你想了解的是不是以下
戴锦华,女,1959年生于北京。
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从事大众传媒、电影与性别研究。
③ 戴锦华有儿女吗
父母把房产证改成孩子名字可以赠与和买卖。 赠与:先到公证处做赠与公证,再带公证书和房产证到房管局办转移登记。需要带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房产证。 赠与费用:公证费2%,契税3%,交易手续费每平方6元,登记工本费。受赠的房屋出售要追缴20%个人所得税。 买卖:带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房产证到房管局办理转移登记。 买卖费用:契税1.5%,交易手续费每平方6元,个人所得税1%,水利建设基金0.1%,登记工本费,5年外的可免5.6%营业税。
④ 戴锦华的主要著作
戴锦华的主要著作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与孟悦合著),1989年。
《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1993年。
《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十八例》,1995年。
《镜城突围》,1995年。
《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
《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1999年。
《拼图游戏》,1999年。
《镜城地形图--当代文化书写与研究》,1999年。
《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年》,2000。
《涉渡之舟》,2002年。
《电影批评》,2004年。
《蒙面骑士-墨西哥副司令马科斯文集》,2006。
人物简介
戴锦华,女,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至1982年就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987年参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影史论专业。1992年被北京电影学院聘任为副教授。1993年调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1994年10月至1995年7月,应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人类学系的邀请前往进行学术访问,并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十余所美国大学开设关于中国电影和大众文化的课程、专题讲座和座谈。
⑤ 戴锦华的主要论文
风声谍起:间谍片流行的初衷 戴锦华 【期刊】文艺争鸣 2010-09-15
中国电影是否需要“文化例外” 戴锦华 【报纸】人民日报 2010-07-01
揭开冷战历史的暮霭 戴锦华 【期刊】艺术评论 2010-06-04
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戴锦华; 高秀芹 【期刊】文艺争鸣 2010-05-15
谍影重重——间谍片的文化初析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2010-01-05
中国电影:文化现代化的特定实践 戴锦华 【报纸】社会科学报 2009-10-22
“五四”记忆中的精神与电影 戴锦华; 钟大丰; 王志敏; 周星 【期刊】电影艺术 2009-05-05
断裂处的幻影和幽灵 戴锦华 【期刊】中国图书评论 2009-01-10
时尚·焦点·身份——《色·戒》的文本内外 戴锦华 【期刊】艺术评论 2007-12-15
帐篷剧:流动中的呼唤——戴锦华对樱井大造的访谈 戴锦华 【期刊】艺术评论 2007-10-15
岁月留痕——西蒙娜·波伏瓦在中国戴锦华 【期刊】书屋 2007-10-06
幽灵之镜 戴锦华 【期刊】世界知识 2007-05-01
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透视 戴锦华 【期刊】学术月刊 2006-11-20
文化的位置——戴锦华教授访谈 戴锦华; 斯人 【期刊】学术月刊 2006-11-20
我的批评观 戴锦华 【期刊】南方文坛 2000-10-15
残雪:梦魇萦绕的小屋 戴锦华 【期刊】南方文坛 2000-10-15
在“苦涩柔情”的背后 戴锦华 【期刊】读书 2000-09-10
面对当代史──读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戴锦华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2000-07-25
关于韩国影片《低吟》 戴锦华 【期刊】世界电影 1999-08-20
文化研究面对后现代噩梦 戴锦华; 王昶 【期刊】当代电影 1999-03-15
见证与见证人 戴锦华 【期刊】读书 1999-03-10
中国电影:在快乐中沉没…… 戴锦华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9-02-15
自我缠绕的迷幻花园──阅读徐小斌 戴锦华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9-01-25
世纪之门 戴锦华 【期刊】创作评谭 1998-08-15
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 戴锦华 【期刊】妇女研究论丛 1998-05-15
智者戏谑──阅读王小波 戴锦华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8-03-25
清醒的立场——戴锦华访谈录 戴锦华; 陈岸英; 周濂 【期刊】艺术广角 1998-01-15
蒋韵长篇小说《栎树的囚徒》谈片 刘恒; 戴锦华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7-05-25
文化地形图及其它 戴锦华 【期刊】读书 1997-02-10
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 戴锦华 【期刊】文学评论 1996-09-15
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 戴锦华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6-05-25
个人写作与青春故事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6-05-05
世纪之门·对话与中国电影戴锦华 【期刊】外国文学 1996-03-28
池莉:神圣的烦恼人生 戴锦华 【期刊】文学评论 1995-11-15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4-11-15
乐观主义与电影困境 戴锦华 【期刊】电影创作 1994-11-10
梅雨时节──90年代中国电影笔记之三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4-09-15
真淳者的质询──重读铁凝 戴锦华 【期刊】文学评论 1994-09-15
《二嫫》现代寓言空间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4-09-05
“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 戴锦华 【期刊】文艺争鸣 1994-07-15
思索与见证:黄建新作品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4-03-15
本文的策略:电影叙事研究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4-01-05
《十诫》:现代人的两难处境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3-10-28
十诫 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3-10-28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一个心灵个例病案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3-04-01
谁要站直啰,别趴下!——一部影片 一次评析 一通感慨 戴锦华; 郑洞天; 倪震; 黄建新 【期刊】电影艺术 1993-03-02
《心香》:意义、舞台和叙事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2-08-28
逃脱中的落网:凌子风导演艺术笔记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2-05-30
《放大》:自反的艺术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2-03-01
《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个重述的爱情故事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2-01-31
新中国电影:第三世界批评的笔记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1-01-31
《红旗谱》: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0-06-30
断桥:子一代的艺术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0-05-01
断桥:子一代的艺术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0-04-01
历史与叙事 谢晋电影艺术管见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0-03-02
由社会象征到政治神话——崔嵬艺术世界一隅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89-08-29
斜塔:重读第四代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89-05-01
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表述 查尔斯·F.阿尔特曼;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89-03-02
电影:雅努斯时代 戴锦华; 李奕明; 钟大丰 【期刊】电影艺术 1988-09-27
《搜索者》——一个美国的困境 布里恩·汉德森;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87-08-29
时代之子 水华导演艺术散论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87-07-30
读夏衍同志《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87-03-02
电影创新之我见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86-12-27
文化研究的可能 戴锦华 【报纸】文汇报 2003-07-06
《色,戒》:身体·政治·国族 戴锦华 【报纸】文学报 2007-12-20
⑥ 戴锦华的评价影响
她游弋书海,有着清醒的立场,做电影批评,被人们公认将批评表达得深入而优美,使影评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意实践;做文化研究,执着地透过世纪末的华丽,探究大众文化背后的隐形政治学,被人们誉为看到了“月亮的背面”;做女性主义研究,在电影与文学的“镜城”中解读着一个个可见与不可见的女性形象。
她恐怕是北大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每次上课教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她恐怕是北大最有个性的女老师之一,从不用讲稿和PPT,在课间回答同学们五花八门的提问,穿起西装比男士都有风度。她坚定地主张反省和检讨中国的现代性及现代性话语的扩张过程。据学生的评价:听她的课,你得专心致志,,一串串的术语、一堆堆独到的知识点滔滔不绝的涌向你,稍不留神你就跟不上她的思路和节奏,刚开始搞的你会很紧张,慢慢的适应了你会被感染的思维活跃神采奕奕起来。
她说自己处在中心的边缘、边缘的中心;她说既然生在这个时代,就不要惧怕陷落,只要在陷落的地方站起,继续前进——她,就是独一无二的戴锦华。
2005年,戴锦华教授与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百家讲坛”栏目合作,讲解冯小刚电影,主题是“与我们一起探寻失去的冯小刚”、“冯小刚归来”。
⑦ 戴锦华的介绍
戴锦华,女,1959年生于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大众传媒、电影与性别研究。曾获北京市社科研究优秀奖,国家级精品课程。曾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澳洲数十个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专著10余部。专著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日文、韩文、阿拉伯文出版。1专业特长: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研究以及女性文学研究。曾多次出国出境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开设专题课程,进行中国电影系列专题讲座。
⑧ 戴锦华的影片精读测试答案
你们自己看 别记abcd 每个人的选项顺序可能不同 要去看具体的选项内容 希望能帮到你们
1_c_是好莱坞富有美国文化精神底色的类型片种。
A.黑帮片
B.科幻片
C.西部片
D.歌舞片
2
【单选题】(4分)
电影艺术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技术变革是__A_
A.数字技术制作
B.银幕比例由4:3到16:9
C.黑白影像到彩色影像
D.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
3
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大扩展了_A___的表现领域,出现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影片。
A.科幻片
B.西部片
C.黑帮片
D.歌舞片
4
不同于传统艺术门类,影视艺术主要通过___C__手法展示艺术美感。
A.视觉手法
B.声音手法
C.视听手法
D.综合手法
5
【单选题】(4分)
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是__C__,甚至超过美国的总数量。
A.韩国
B.中国
C.印度
D.美国
6
【单选题】(4分)
_A___是指体现最大限度的开阔视野,同时距离被摄物体最远的景别,如“一览众山小”。
A.远景
B.小全景
C.中景
D.全景
7
【单选题】(4分)
从叙事人的立场来说,电影的叙事视角包括____B_,客观视角。
A.全知视角
B.主观视角
C.主体视角
D.自知视角
8
【单选题】(4分)
苏联导演爱森斯坦综合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理念,提出_A___的艺术概念。
A.杂耍蒙太奇
B.平行蒙太奇
C.理性蒙太奇
D.叙事蒙太奇
9
【单选题】(4分)
根据蒙太奇在电影中的功能来划分,蒙太奇分为划分为___D_,修饰,表现
A.交代
B.再现
C.造境
D.叙事
10在电影艺术中,蒙太奇手法可以组接画面、镜头和___A_。
A.声音
B.人物运动
C.故事
D.场面调度
11根据电影镜头的拍摄角度,可以分为__A__,仰视镜头,俯视镜头
A.平视镜头
B.水平镜头
C.正视镜头
D.直视镜头
12
【单选题】(3分)
电影语言在单一静态画面中的核心造型元素包括____,___A__,构图等。
A.蒙太奇、光
B.角度、色彩
C.角度、蒙太奇
D.光、色彩
13
【单选题】(3分)
电影镜头通过四个方面来生成影像:___B_,焦距,____,角度。
A.蒙太奇、运动
B.运动、景别
C.景别、色彩
D.色彩、光
14
电影影像在直接、间接塑造对象时,有两个美学特征是___B_和____ 。
A.运动性与静止性
B.再现性与表现性
C.空间性与时间性
D.造型性与表演性
15
《阿凡达》作为数字技术制作的科幻电影代表,它的内在类型则是____B_。
A.英雄片
B.西部片
C.战争片
D.探险片
16
【单选题】(3分)
欧洲艺术电影在使用蒙太奇手法时相对谨慎,导演们更多地采用____A_手法。
A.长镜头
B.深焦距
C.大景别
D.固定机位
17
电影画面中的焦点,既是__A__,也是______。
A.意义中心 视觉中心
B.叙事中心 意义中心
C.影像中心 叙事中心
D.视觉中心 影像中心
18
【单选题】(3分)
在电影《钢的琴》近两个小时的时长内,讲述了一个横跨数十天的故事,这体现了电影在表现拍摄对象或者拍摄事物时的______A_。
A.假定性
B.空间性
C.时间性
D.真实性
19
电影的长镜头手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____C__,使得观众能够更为完整的捕捉画面信息。
A.构图统一性
B.色彩统一性
C.时空统一性
D.空间统一性
20
【单选题】(3分)
小说是借用文字来表达语言结构,电影是通过___D__来组织语言序列。
A.视觉
B.台词
C.画面
D.镜头
21在电影《简·爱》里,导演通过传统的点光源手法打磨出一种光感,而在表达情绪、情感等心理感觉时,电影在室内较多的使用了___B___来形成影调。
A.低光
B.暖光
C.冷光
D.高光
22
在电影《罗拉快跑》里,罗拉反复三次经历了同样的人或事情,造成不同的影响与结果,这种叙事方式是___D__。
A.非数码叙事
B.数码叙事
C.线性叙事
D.非线性叙事
23
【单选题】(3分)
在电影《花样年华》里,导演王家卫体现了他一贯以来的影像风格,这是一种有别于好莱坞电影制作的____B_。
A.艺术电影追求
B.作者电影追求
C.商业电影追求
D.诗意电影追求
24
【单选题】(3分)
在电影《盗梦空间》里,男主人公的救赎意义便是他穿越梦境的行动逻辑,这种救赎价值是基督教中的____D___。
A.恶感文化体现
B.罚感文化现
C.感文化体现
D.罪感文化体现
25
【在电影《最后的武士》里,男主人公在日本修炼为武士,并且与当地人一起反抗明治维新,这样的情节模式和叙事结构,和以下哪个电影比较接、近。A
A.阿凡达
B.星球大战
C.窃听风暴
D.盗梦空间
26
电影艺术产生于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门类之后,故又被称为“ D ”。
A.综合艺术
B.数码艺术
C.商品艺术
D.第七艺术
27
以下哪些导演是第五代导演群体?C
A.冯小刚、陈凯歌、谢晋
B.姜文、冯小刚、谢晋
C.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
D.张艺谋、姜文、田壮壮
28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指出,“电影最初是一种电影演出或者是现实的简单再现,以后便逐渐变成了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叙述故事和传达思想的手段。”在这段话里,专属于电影独有的“语言”是指?D
A.台词
B.音乐
C.蒙太奇
D.构图
29在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眼里,景深镜头体现出三种层次上的真实概念:D
A.戏剧真实、空间真实、时间真实
B.本体真实、戏剧真实、空间真实
C.空间真实、心理真实、戏剧真实
D.戏剧真实、本体真实、心理真实
30..
90年代以来的数字技术给电影制作带来了新变,使得电影的影像属性发生了变化,以下哪个电影种类体现了这种新转变:D
A.艺术电影
B.现实主义电影
C.3d电影
D.科幻电影
⑨ 戴锦华有孩子吗
没有。她在2018年岭南大学的讲座《电影与全球60年代》第六讲的前半部分直接说了,她没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