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伟人的孩子去上学居然请家长是什么电影

伟人的孩子去上学居然请家长是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2023-04-03 08:40:31

1. 寻美国电影《可怜天下父母心》电影的观后感。

可怜天下父母心
自从我看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电影,我总是感触良多母亲为了儿子可以冒着危险到军营中去,还有什么是母亲不能为孩子做的?
我也读过许多表现父母心的故事-----

就在前年就在苏州,一个小姑娘跟自己的母亲吵架,妈妈告诉她:"孩子,你都上高中了,妈每天打工,妈妈下岗给人家做清洁工一个月才八百块钱,你考试考这么少的成绩,妈妈多难过。”女儿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我马虎了嘛。”“孩子,如果妈妈马虎了,人家一分钱都不给呀……”那可恨的女儿把门一摔,就离家出走了。多么小的一件事情,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呐!就这样轻轻一摔就可以放弃。

妈妈发动家里所有的人去找,找不到这孩子。晚上八九点钟了,小姑娘一个人在街头,走在江边,她又冷又饿,流着眼泪恨着自己的妈妈,走到一个大排档那里看着人家吃东西,眼泪汪汪的站在那里。酒店的老板端了一碗面条:“孩子呀,是不是跟家里吵架了?把这个吃了,是不是饿了?赶快吃掉回家吧。”小姑娘接过面条,狼吞虎咽的吃着,忽然“扑通”一下,给那老板跪下了:“老板呐,你是我的恩人,我要感谢你,你比我妈妈好多了!”老板听过以后:“孩子,就凭你这句话,这碗面我都不该给你吃啊!我们俩素不相识,你连我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我就给了你一碗面条,你能这样的感谢我。你妈妈把你从小养到大,吃了那么多幸苦,你怎么不感谢你的母亲啊!”孩子恍然大悟的跑回家里,看到妈妈晕倒在床上。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对待父母亲,不要让人家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就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当我们的救援队员来到北川的时候,大家惊讶的发现,震得最严重的地方不是汶川而是北川。战士们在那里巡回着,忽然听到一个废墟下发出微弱的声音,一个小女孩的声音:“救我~谁来救我~”他们把那废墟搬开,用千斤顶支撑起预制板才发现,里面有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女孩,她已经被压了一天一夜。天就要亮了,战士们辛苦的把那孩子拉了出来,小姑娘奄奄一息:“叔叔,快去救我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解放军叔叔来了……”战士们听到以后,把预制板再撬起才发现,下边儿躺的是孩子的父亲母亲,而那一幕让所有的战士流泪: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妈妈面朝上,两只手支撑着一块预制板;父亲背朝下,像俯卧撑一样,背上压着一块预制板。就在父亲母亲二人手臂交叉的中间,那个小小的空隙里,这位小姑娘幸存了。亲爱的同学们,也就在那一瞬间,孩子活下来,父母离去……

这一切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啊,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不孝敬父母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正眼去看过自己的爹妈!所以第一件事,请你把头轻轻的低下来,看一看你的父母亲,看一看今天到会这位家长,你看一看那头上的白发,你看一看他们穿的衣服,看一看这几年他为你的操劳。
看看你的妈妈。一个年轻美丽的母亲啊,自打你来到这世界之后,你妈妈就放弃了她所有的爱好,妈妈没有再去唱过歌,也没有再去跳过舞,妈妈上班的路上想着你,下班的路上也想着你。孩子,小时候你生病去医院,你妈妈抱着你给医生都跪下了!为了你,你妈妈从来没要过面子。可是你怎么做的,在妈妈冬天最冷的时候,冷水里洗菜,手冻得红红的,你都没有说过一声“妈,你幸苦了!”这么多年来,妈妈为你做了那么多,你从来没有在你妈最难的时候说过一声“妈,我爱你!”因为你不好意思!
看一看你的父亲,一个刚强的男人,爸爸在家里像一座山支撑着这个家,爱着你和妈妈。没有爸爸的幸苦,就没有家里的幸福。可是你怎么做的?你经常抱怨你的父亲:你为什么不是老板?!你为什么不是当官的?!为什么我的爸爸没有别人的爸爸强?!孩子们,当你这样说话的时候,我告诉你,我们当爸爸的还希望我们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呢!你做到了吗?孩子啊~爸爸很不容易,爸爸太幸苦了,爸爸在家里啊,非常的难!他每天给你的笑,那是爸爸最真诚的笑!现在的男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忍受多大的压力,他们要忍受挣钱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但是无论多大的压力,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从来都表现出那种快乐和自豪。同学们,你还没有在你父亲最难的时候说过一声“爸,您辛苦了”,你还没有在你爸爸最累的时候,问过一声“爸爸,我爱你!”
好好的珍惜!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老师,永远不要忘了爱我们最大的家——祖国

我打了好久啊,给我分哦

2. 毛主席女儿被老师请家长电影求名字

毛主席女儿被老师请家此电影名字为《伟人儿女记实录》:

3. 印度神片《起跑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父母倾尽所有!

第一时间跑去影院看种草已久的《起跑线》,其中反映的教育和择校问题简直和国内如出一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对父母来说简直再熟悉不过,而电影中直指教育的一幕幕也带给我内心深深的触动。

整部剧用喜剧的手法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父母择校的故事,他们拼尽全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跟他们上一样的学校,他们希望通过选择名校,让孩子能上升到上层社会!

1、名校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起跑线》英文电影海报写道:

The parents who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right school.父母,就是那些会不遗余力,倾其所有让他们的孩子进入正确学校的人。

国内的现状也是一样,父母殚精竭虑都是为了一件事——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从选择幼儿园开始,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择校战争持续打响,真的是孩子的比赛,父母的赛场。

“读不了好的小学,就考不进好的初中,读不了好的初中,怎么去重点高中?重点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还用愁吗?”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上了名校, 享受精英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中文电影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

即使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也要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

片中折射出择校的困局,影片最终落脚在到底是要“起跑线”,还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线”。

电影的最后,父亲拉吉的一段演讲非常煽情:“你们想尽办法让他们进入这所学校,不是你们帮他们,而是他们帮你们。这个时代人们只重视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人品。”虽然有人诟病说太过鸡汤,强行煽泪,但我依然觉得精彩无比。

我们常说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想象力、创造力、阅读力、社会适应力、情商、逆商、财商等等。但我们却不能忘记了美德教育,更不要忘记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里,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这些人不缺能力,缺的是做人的底线。 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3、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就能赢得人生吗?

曾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对大学教授父母,儿子4岁半上小学,19岁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儿子却终日在家吃爆米花和零食,什么事都不想干,终日闷闷不乐。父母现在整天发愁怎样才能让孩子振作并快乐起来。

他们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却没有赢得人生。童年缺失了爆米花和零食,埋头学习,而今学位拿到了,父母给的任务完成了,人生却再也没有了方向和动力,爆米花就成了唯一的乐趣。

当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所有的神童长大都会出现问题,孩子的成长之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没有那么多的必然。

但我却想借此告诉父母,每个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

卢梭说:“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 我们应该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节奏生长,积累实力,蓄势待发,方能赢得人生的长跑。

4、起跑线折射出我们到底爱的是什么?

《起跑线》带给父母很多启迪,更给予一场心灵的洗礼。 我们到底爱的是孩子的未来,还是望子成龙的虚荣心。

回忆我的童年,在我小升初的时候,妈妈想提前把我的户口转入舅舅家,这样就可以就近上学,直接升入重点初中。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特别不开心,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去那个学校。

妈妈说,那个学校教学质量好,校风好,你以后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多啊!这样你就有机会上重点大学,毕业有个好工作。

可我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不想入校后被人指指点点,说我是走后门来的。于是最终我不让妈妈转户口,毅然决然地去了家门口的普通初中。

学校里同学们会嘲笑老师,上课不守纪律,下课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但在这里,我却一直很清楚地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因为我心里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我的努力,考上那所重点高中。

对于重点高中的无限向往激发了我学习的斗志,于是我成了这个初中里为数不多的佼佼者,老师对我青睐有加,常给开小灶,最终我参加重点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试,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那所重点高中。

现在想来,父母给我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尊重我的选择,但我回想起来不由得为我的父母捏把汗。如果是果果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我的内心是否能强大到允许他去一个如此校风的学校,我可能会无比担心他学会抽烟喝酒打架。

而父母对我的无比信任让我顺利地在那所学校成长,我没有沾染任何不良习气,遇到任何的事情,他们都会告诉我,有他们在,一切都不怕。现在想想,好感恩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把这份信任给到我的孩子。

5、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那到底什么才是起跑线呢?在我看来,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明年果果也会面临择校,到底是在家门口上一个普通的公立小学,还是买学区房进入一所重点小学,亦或者耗费巨资选择一所国际学校。

当选择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几年前的我也会无比焦虑,我生怕因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导致孩子一生的不幸,那时候我无限地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

在几年的自我成长之后,我现在全然放下了,或许我会选择公立小学,让果果去参加国内的高考,或许我们不会选择学区房,而会顺其自然。

因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个三角当中, 我不能改变社会教育,但我可以在我能力范围之内选择合适的学校教育,我会尽我所能做好家庭教育,那孩子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就交给他自己。

作为母亲,我会努力地生活,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他。至于阶层,其实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因为我并不认为这是阻碍人发展的障碍,正如影片中的孩子们所唱:

“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种渴望,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前行!”

是的,我坚信: 我们的命运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为一直在家庭教育领域奋战的创业者,我无力去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但我可以借由书籍,把人生智慧传递给父母。

我相信,无论我们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 成为智慧的父母,懂孩子的父母,是为人父母一生的职责!

4. 教育孩子有哪些经典的电影

如果你还在为怎样教育、陪伴孩子而烦恼的话,不如陪孩子看看电影吧。那么教育孩子有哪些经典的电影?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经典电影,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经典电影
(01)《地球上的星星》

年龄段:小学

内容:对于8岁的男孩伊夏来说,世界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万花筒,他正在用一切他能够想到的方式和这个陌生的世界进行着交流,同时也充分的享受着大地万物慷慨的赠与。可是,这样的伊夏却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的成绩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后,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在又一次闯下大祸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往了寄宿学校。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伊夏的人生开始了转变……

看点:这部电影通过伊夏的例子,来说明了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真正的需求,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人有很大的启发。

萌点:看《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男主角和可爱小屁孩之间搞笑又理智的趣事,轻松幽默又不失温情。

(02)《追风筝的人》(阿富汗)

年龄段:小学

内容:故事对焦在上世纪70年代生活在阿富汗的两个孩子--12岁的埃米尔,以及他家的仆人哈桑,两个人是感情很深的好朋友。

看点:友谊和嫉妒、负罪和救赎

萌点:读故事的朋友

(03)《放牛班的春天》(法国)

年龄段:小学

内容:一个落魄的作曲家不得已来到一所顽童寄宿学校当老师,他发现音乐正悄悄改变着这些孩子。

看点:艺术教育的力量、音乐神童、问题学生

萌点:音乐神童的吟唱,销魂,皮皮奴

(04)《八月迷情》(美国)

年龄段:小学

内容:孤儿院长大的男孩已经有11岁了,不仅勇敢活泼,还具有非同一般的天赋--任何发生在他周围的声响,到了他的耳朵里,都变成了美丽的旋律,只要他站在麦田间,甚至能将微风扫过麦穗的沙沙声变成宏大的交响乐,显而易见,奥古斯特是一个天生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从大自然中听到母亲的召唤,决定逃出孤儿院去寻母。

看点:音乐神童

萌点:天才的音乐感受力

(05)再见啦我们的幼儿园》(日本)

年龄段: 3-6岁

内容:幼儿园毕业之前的某日,5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画的地图一起溜出幼儿园,上了从新宿站开往高尾的中央线列车。5个人不跟家长说,打算用自己的力量去完全陌生的地方。

看点:友谊、教师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规则教育、日本的公民教育、家庭教育

萌点:芦田爱菜和其他小朋友的笑容和眼泪。生女儿要生芦田爱菜!给我一个芦田爱菜,我什么都不要了,真的。

(06)《小鞋子》(伊朗)

年龄段:小学

内容:经典电影了。阿里是贫穷人家的孩子,又一次他不幸弄丢了妹妹的鞋子。故事围绕着这对兄妹和小鞋子展开。

看点:贫穷生活与单纯、天真、善良、快乐之间的关系、兄妹情谊

萌点:阿里的眼睛

(07)《方糖》

年龄段:小学

内容:幼年丧母的诗恩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与一匹叫“雷鸣”的马更是亲密无间,视为亲弟弟。但诗恩的父亲不愿女儿走上赛马的道路,把“雷鸣”卖到了别的地方。固执的诗恩没有放弃当一名优秀骑手的梦想,更没有忘记过弟弟“雷鸣”。 命运安排诗恩与“雷鸣”再次相遇。在诗恩的调教下“雷鸣”具备了赛马的实力,诗恩准备带着“雷鸣”参加赛马大会。可此时“雷鸣”的身体却出现了异样……

马背上的诗恩张开双臂:“与它一起奔跑,感觉全世界都属于我自己!”

看点:讲述人与马的故事。

萌点:小时候的诗恩可爱有活力

(08)《忠犬八公的故事》

年龄段:幼儿、小学

内容:八公是一条谜一样的犬,因为没有人知道它从哪里来。帕克教授在小镇的火车站拣到一只走失的小狗,冥冥中似乎注定小狗和帕克教授有着某种缘分,帕克对小狗八公的疼爱感化了起初极力反对养狗的妻子。八公在帕克的呵护下慢慢长大,帕克上班时八公会一直把他送到车站,下班时八公也会早早便爬在车站等候,八公的忠诚让小镇的人家对它更加疼爱。有一天,八公在帕克要上班时表现异常,居然玩起了以往从来不会的捡球游戏,八公的表现让帕克非常满意,可是就是在那天,帕克因病去世。可是八公却依然每天傍晚五点准时守候在小站的门前,等待着主人归来……

看点:一条让人感动和震撼的宠物犬,为主人守候终生,情节感人。

萌点:小狗和主人玩耍,情节温馨有爱。
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上小学是我给她选的学校,对中学的择校,我没有盲目地按自己的想法给她选学校。小学毕业前,带她去看了两三所学校,问她准备上哪所中学,她说就上外语校吧。因孩子比较喜欢英语,有大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她一定会在外语校的培养下健康成长的,因此支持她的决定。

初中毕业了,又面临择校,这时她已有了自己未来的目标,虽然不太具体,但要去美国读大学的想法却是很坚定的。她参加了一些考试,义无反顾地再次选择了外语校。读普通班还是国际部的问题上,我还是很慎重的。多次咨询朋友,并结合她的具体情况,决定支持她读国际部的意见。

在一些兴趣爱好的培养上,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十岁之前参加很多所谓的兴趣班学习,朗诵、绘画、拉丁舞、长笛等,基本都是家长的意思,没有一样是她感兴趣的,所以全都半途而废了。唯一坚持下来的打乒乓球,找了重庆最好的教练,历经多年训练,但由于本人没有兴趣,每次训练都当任务完成,没有主动性,所以,并没有成为同年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收获了意志品质,锻炼了独立性,同时增强了体质。初二的某一天孩子突然给妈妈说,她喜欢唱歌。我们想,这是好事情,就找了一老师教她唱歌。自己选的就是不一样,每次学习都很认真,效果也不错,老师说孩子不走专业音乐道路太可惜了。现在是OAK HARBOR HIGH SCHOOL合唱团的成员,经常参加当地的一些演出。再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家长要有正确的定位

父母不只是给孩子生命并将其抚养成人的家长,同时也要是孩子的朋友。家长应在长辈的尊严与平等的交流中找到平衡点。家长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师,在孩子迷茫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要直言不讳地指出孩子的缺点。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并一起参加一些活动。我们常陪孩子做运动,或给孩子推荐一些书,经常和她聊天,了解她的内心的想法,鼓励她去尝试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事。家长不能管得太多,很多时候我是放手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事,如购物,或独自外出去找音乐老师或乒乓球教练。孩子小学三年级就独自坐公交车上学,本可以和我一起坐车走,但我没有那样做。对学习上的事,我向来主张孩子自己解决,决不做陪做作业的家长,即使是小学阶段也是如此。

第三、鼓励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积极融入寄宿家庭和学校的生活

孩子去美国三个多月了,我们主要是通过QQ和她交流,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总的来说,感觉她在那边过得非常好,与家庭相处非常和谐,已经克服了刚去时的念家与不适应。我们常给她说,要把自己当成寄宿家庭的一员,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已经学会一些中国菜,厨艺还得到美爸美妈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希望她积极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她参加了联合国儿童福利基金会组织的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活动,参加了合唱团的社区演出,参加了排球和篮球训练。本想参加乒乓球队的,遗憾的是学校没乒乓球队。
教育孩子的建议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

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猜你喜欢:

1. 教育孩子的超级演讲有哪些

2. 教育孩子好的建议具体有哪些

3. 教育孩子的几招妙招有哪些

4. 教育孩子的经典励志小故事

5. 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好的方法

5. 起跑线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现在随着家庭对孩子的重视能力不同的国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起跑线这部电影就是由印度创造的。是展现了现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为了让孩子从小接受到更优秀的人,不惜做出搞笑的行为,甚至是违背自己道德的行为,这件事情也是让家长们更正确的认识到如何培养孩子。不是让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环境,而是让孩子明白到做人的道理,才是家长需要做的事情。起跑线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位父母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因为家里面很有钱,但是为了女儿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是为了装作平民来抢名额。

三、带给孩子更好的成长

带给孩子更好的成长,不是一味的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优待,更多的是要给孩子提供上精神的帮助。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和精神上的品质,引导建立正确的三观,才是带给孩子最优质的财富。

6. 毛泽东小女儿上学老师让唱东方红是什么电影

我最近看了哲学方面的书比较多,思考的也比较多,其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发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多数都在进行金钱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女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做功课,遇到问题想找爸爸解决,结果爸爸告诉女儿说:我现在工作很忙,乖啦,去找你妈妈。
女儿又转头去问妈妈,此时,妈妈也忙的不可开交,对女儿说:你先回去,等妈妈忙完工作再来陪你。
此时,女孩哭了,哭的很伤心,爸爸妈妈听到后,还觉得女儿不理解做父母的,并丢给女儿一句话:不要哭了,爸爸妈妈忙工作,赚更多钱还不是为了你呀,为了这个家啊。
还有很多保守的家长,觉得现在要拼命赚钱,为儿女攒钱,想着为儿女就攒很多资产,儿女就会幸福一辈子,却忽视了儿女的心灵成长,身心教育等方面。
你看,其实这在告诉什么?在告诉孩子,金钱至上,父母却没有告诉孩子,钱只是自身所具有的工作价值换来的,也就是钱是价值交换后的东西。
因此,父母千万不要进行金钱教育,这会让孩子一生都不会幸福,甚至最后还会恨你。
父母应该在孩子快要懂事时,就要告诉孩子一句话:钱是这个世界上最便宜的东西,是价值交换后的结果。
带给孩子一生幸福的并不是金钱。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是具有矛盾的,金钱也不例外。
的确,金钱可以解决人生很多问题,但也不要忘了金钱也是王八蛋。
你应该告诉孩子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的热爱是什么?,你的价值观与伟大抱负是什么?
就连比尔盖茨都羡慕的赚钱英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留给自己儿女最有价值的并不是金钱,而只是38封信。
要知道,对一个孩子重要的,不是告诉ta一个秘密,而是给ta爱,给ta价值感,让ta自动自发的去探索过程中自己生长出一个秘密。
只有让孩子自己生长出的秘密,孩子才能幸福,才能走的远,才能持久。
当然啦,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该经历风雨的时候不要拦着,也不要心疼,对孩子而言,在学习知识与接受风雨洗礼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与好奇心,引导与探索兴趣,塑造优良品质,磨炼坚强意志,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拓展视野等变得尤为重要。
而毛泽东也是如此。
1:家族风气就是一个孩子最大的风水
有的孩子被童年治愈一生,有的孩子用一生在治愈童年。
而后者在少年毛泽东身上也曾发生。
1936年,斯诺就曾采访毛泽东,那时毛泽东就聊起了他的童年,令人费解的是,当谈到他的父亲时,毛泽东竟然说:那时,我就学会了恨他。
那这时就有点故事了呢。少年毛泽东与父亲之间到底有怎样的矛盾呢?为什么多年后毛泽东为此还经常耿耿于怀呢?
从古至今,很多学者要去研究一个伟人,都是按照毛泽东所说的,追根溯源,探究伟人的家庭背景,生活背景,工作背景,社会背景等,甚至可能会去寻觅到家族的家谱去考察。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认为伟人伟大的背后一定有着先天的因素。然而去探寻毛泽东伟大的背后到底与什么先天因素有关时,令人失望至极。
因为洞观毛泽东毛氏家族,发现都透着一丝平平无奇,毛泽东的先祖毛太华,祖籍江西吉州龙城,元末为避免战乱,就居住在云南南沧卫。
到了明初,为了生计,毛太华参军,因为战功显赫,明洪武十四年,以军官身份居住在湖南。十年后,两个儿子先后成家,扎根于湘潭,落叶在韶山一带。而毛氏家族就是开始从这里繁衍生息的。
如果按照家谱来看,即使把毛泽东这一代,往前推5代,竟然没有发现在朝中为官,也没进士,举人,秀才,毛式家族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这也就是为什么毛泽东经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
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毛氏家族都是比较注重实干,讲究殷实的家族。
刚开始,毛式家族虽然谈不上富裕,也算不上贫困,直到祖父一代,祖父毛恩普性格懦弱,做人太老实,不善经营之道,于是把家中田产抵押别人,毛式家族面临家道中落,生活十分窘迫。
而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性格刚毅,十分要强,十七岁就开始当家,稍微懂事后,因为交友不慎,欠了一屁股债,为了还债就只好背井离乡,但好在参加了湘军,去创业,攒了一笔见识与本钱才得以缓和毛氏家族的困境。
要不然,说实话,毛泽东不要说上学了,即使安心读书,解决温饱问题都在当时是不可能的。
话说,按常理来说,毛泽东出生本应该让毛氏父母喜出望外才对呀,反而让他们坐立不安呢?
因为,在毛泽东出生之前,母亲已经怀了两胎,很不幸都在出生不久在母亲怀抱中夭折了,因此毛泽东的母亲非常害怕毛泽东,万一有什么闪失,每天胆战心惊。
而且还四处烧香拜佛,希望毛泽东可以平安长大。而毛泽东给毛氏家族添加了喜气,还给父亲带来了财气。
在父亲毛顺生通过做小本买卖,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也让毛氏一家成了村里的富人家。
我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我的家庭条件也是一般,农民的孩子最应该懂得就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让我从小懂得:付出才能得到。勤奋,也就是土话说的,你要勤快一点。务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也就是曾国藩说的扎实彻底。
而艰苦的生活环境,激发我的斗志,磨炼了我的意志,塑造了我的品格,遇到任何困难绝不妥协,做不成就绝不放弃。
2:父母决定了孩子生长曲线
孩子就是父母的映射,反过来,父母也是孩子的投射。
在我们家乡有句俗语:别人通过看你的孩子就大概能判断你的父母是什么样。同样的,别人通过判断你的父母,就大概能知道你教的孩子是什么样。
在毛泽东身上也不例外。当时的毛泽东生于还算富足毛氏家族,不愁吃,不愁穿,没钱还能有书读,可以说毛泽东的童年生活应该是温暖的快乐的。
但实际上,少年时代的毛泽东过得并不愉快,而且很压抑。这都与他父亲残酷暴力的脾气有关。
因此,毛泽东经常跟父亲产生矛盾,一方面,这样的矛盾是表现在读书方面。父亲要求毛泽东苦读经史,希望日后能帮父亲在法庭上扳回一局。
而年少的毛泽东,并不对父亲说的那些书感兴趣。他更喜欢读那些引人入胜的闲书,也就是无用之书。
实则无用,方为大用。比如他还精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他对这些书非常痴迷,在学堂上课的时候都偷着读。
他的这些做法,让教学死板保守经典的老师们,经常教训他,还给父亲告他状,结果父亲也不明事理,不分青红皂白就上手揍毛泽东,而毛泽东与父亲的关系也搞的非常紧张,于是10岁的时候,他就第1次离家出走。
有人问他:你怎么不回家?毛泽东回答道:我不敢回家,怕挨打。他跑了三天之后,被家人找到,回去后,老师和父亲的态度也变温和了。
有时候,他觉得他自己的抗议胜利了。
当然除了读书上的矛盾外,父亲的管教粗暴,过于严苛,吝啬抠门,在毛泽东的眼里,父亲就是一个严厉的监工。以至于他后来回忆道:父亲性情暴躁,经常打我和两个弟弟。
这也给少年的毛泽东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另外在对穷人的态度上,毛泽东和父亲也大不相同。父亲认为:一个人受穷是因为他习性懒惰,命运不济,没什么值得可怜的。
而毛泽东则不同,他富有母亲一般的同情心,慈悲心。
除此,在人生目标的选择上,毛泽东与父亲也常常志向不同。毛顺生总想着让毛泽东按自己的人生模板来塑造儿子的未来,还给儿子憧憬成为腰缠万贯的土财主。
但这些毛泽东根本就不感兴趣,而毛泽东他向往的是像梁山好汉一样,去过有血有肉的生活,渴望能像三国豪杰那样,拥有丰盈的一生。
而造成父子产生矛盾对立的根本原因就是性格上的冲突。
但毛泽东对母亲则是一往情深。他夸赞自己的母亲,说道:母亲总是愿意帮助别人,慷慨厚道,是个心地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
每当和父亲发生矛盾,母亲总是偏爱毛泽东,站在儿子这边,极力维护儿子的尊严。
从那时起,毛泽东对父亲的坏脾气学会了忍耐和忍受,他倔强的性格让他非常叛逆,他认为对的事不管别人怎么反对怎么阻拦,他都要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而他认为不对的事,即使再压再逼再打再骂,他也绝不妥协,更不会屈服。
但在毛泽东抗父爱母关系过程中,回顾毛泽东的性格,你会发现,毛泽东受父亲的影响最多,勤奋的执着,刚毅果敢,坚强不屈,永不服输,理性务实,脚踏实地等,在毛泽东的身上生生落下了印记。
而母亲带给毛泽东的是情感丰富,富于想象,有很强的同情心,多愁善感。
而毛泽东成为浪漫的诗人,就是母亲的性格塑造的。
3:孩子的改变与觉悟来源于家庭或社会变动。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以及家庭或社会的大的变动与跌宕起伏,顺风顺水,那这个孩子很难得到真正的改变与觉醒。
毛泽东在念私塾时,父亲要做生意,他白天要上学,清早傍晚要去田野干活。
看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于是毛泽东就结束了他的读书生涯,开始在田间辛勤的劳作。虽然毛泽东告别了学堂,但对于书本的迷恋依旧放不下。
稍微有点空闲时间,他就会停下来阅读,即使去地里干活也要带着书,看到书中的精彩故事,人物,都手舞足蹈。
其中《盛世危言》介绍了西方发展,分析了中国落后的原因,这更加激起了毛泽东救国救民的伟大构想。但是在16岁之前,毛泽东一直生活在乡村,他所受的教育都是四书五经,程朱理学。
而对社会的认知,只是在书本上得到了一些了解。而这本书拉近了他与时代的距离,并使他有了新的想法。
而就在此时湖南发生了两起暴动,都是由于饥荒的严重,成千上万的饥民,聚集在官府门前申请救济。
遇到这种情况,官府不仅没有做处理反而去镇压饥民,饥民示威游行,结果被拉去砍头。
这种种惨无忍睹的景象,让少年毛泽东都看在眼里,替这些饥民感到不平。
正是年少时代,毛泽东所受的这种冲击,让他内心的世界,早就埋下了造反的种子,有了反抗意识的心灵,也正是那个时期,毛泽东有了政治上的觉悟。
在我小的时候,也是因为家庭与社会的变动,让我尽早醒悟的。不然我现在还可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
因此,一个孩子的觉醒与觉悟取决于家庭,少年时期,以及社会的一些变动。
4:为梦想而求学。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上学期间,饥民的暴动,深深的刺激了毛泽东,他开始为祖国未来而担忧,他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但是父母一直反对他读书,反对他出去闯荡,但毛泽东哪能甘心,心中的伟大抱负如何实现?于是他想要去上学,还要去当时最好的学堂,东山学堂,这个学堂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西式教学方法。
虽然学校很好,但是学费也很好。昂贵的学费对于父亲毛顺生来说,哪里交得起啊?
念书可是要花钱的,你让老子给你出钱?告诉你,门都没有?
最后在毛泽东和表兄,还有家人,朋友的劝说下,父亲毛顺生才愿意让儿子读书。那一年毛泽东16岁,到离家5十里外的地方去上学,接受先进的教育。
而在东山学堂的求学时期,也是毛泽东人生的第1个中转站。
毛泽东也知道想要实现这样的梦想,必须要去更大的舞台去创造去开阔视野。
所以,萌生了他要去省城读书的想法,刚去东山学堂的那段日子,别的同学,都看不起他,觉得他是一个乡下来的土包子。一年四季,把一件衣服穿来穿去,还不舍得扔,而别的同学穿的绫罗绸缎。
那时他也不和别人一般见识,更不想逞一时之快。只想发奋读书,狂热学习,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忘却烦恼,心灵得到滋养。
而毛泽东小时候就练得一手文笔,他写的文章,特别精彩,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和敬佩,这样让很多同学老师对他刮目相看。
在此时他也接触到了梁启超,康有为的书籍,对梁启超的变法主张特别感兴趣,还大量模仿他们的文章风格,写出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而当时的长沙是个大城市,是湖南的省会。在东山学堂的求学,给了他最初的思想启蒙,让他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哪里上学?为什么而上学?对一个孩子的生长极其的关键。
5:拥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不止于探索与学习。
来到省城的毛泽东,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感觉特别新鲜,特别好奇。
此时他对两个人非常感兴趣,一是孙中山,二是黄兴。
他的思想又受到这两个人的冲击,开始坚决拥护推翻清朝,建立共和的政治主张。
为此他还写了一篇文章贴在了学校的墙壁上,不料当时引起了大面积轰动。
为什么呢?
因为在当时的湖南,白色恐怖笼罩,官府人员专门抓革命党,毛泽东这种行为极其危险,可能有被拉去砍头的危险。
当然,后来他也给学校捅了很多篓子,但是和那些观念保守的家长与老师来说,毛泽东的头脑非常清醒,他要捍卫他的梦想,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事,没有人能够阻拦。
在《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中有句话:
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事,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要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
所以,孩子,当你有了好奇心,不止于探索时,你要去捍卫你的梦想,听从你内心的声音。
6:多去体验,去做为你未来实现志向打基础的事,一旦决定了的事,就不要回头。
在辛亥革命开始时,毛泽东听了革命家的演讲,他恨不得马上投入到战争中去。
于是他在同学那儿借了钱,然后和几个朋友去参加革命军。
当时有很多人劝他,在正规军中,有很多社会上的流氓和骗子,跟这些人打交道你会吃亏。
但毛泽东一旦决定的事,没有谁能改变。刚好在毛泽东能文能武,文笔非常好,帮助他们写家信。
而且毛泽东还很会讲故事,他为战友们讲三国,说隋唐,讲的生龙活虎,战友们经常追着他,让他给他们讲故事,为了让毛泽东多讲,战士们还抢着帮他擦枪械,打扫卫生,干各种杂活。
在参加革命军的这段时间,毛泽东陷入了深深的层次,他要为未来做打算。
在革命过去之后,毛泽东就重新回到了书本上,开始钻研学术思想。因为当时南北统一,全国和平,他要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建设国家上,这就需要思想理论上的指导。
虽然军旅生活很短,但这几天的亲身体验,让毛泽东充分了解士兵的痛苦和渴望,了解了旧军队的弊端,这让他为日后创建新型军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才能让孩子看到更大的未来。
毛泽东离开湘乡中学后,给自己制定了庞大的自修计划,一头扎进了省立图书馆,每天博览群书,研读思想学术。
每天早上进去,中午随便吃两个米饼充饥,下午闭馆才出来。
那为什么他放着老师的课不听,好好的中学不上,偏偏要去图书馆自学呢?
因为他想要自由的学习,不再为学校的繁琐规矩所累,自己的学习自己做主,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
在图书馆他读了许多书籍,读到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还有《逻辑学》,他将古希腊的诗歌,罗曼史,神话和枯燥的俄美英法等国的历史,以及哲学等方面的书混合着来读。
这让他在图书馆,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见识,对自己的未来也开始有了打算。
如今,你会发现,我们都被体制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很多在体制内的人,包括学校教育都在教育我们如何当一个合格的体制内的人,然后再告诉下一代,你也要走这样的路。
发现了,大多数人的人生路,都是在让自己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体制内的人,然后再把自己的人生路复制给下一代。
因为体制很稳定,让他们放弃了自修,学习,也不在考虑实现自己的社会抱负与人生价值了。
当然啦,很多人说,我不知道自己的社会抱负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其实,这个答案,毛泽东已经回答了,他在新体制下,作为一个没钱,没背景的农家子弟,又如何成为政治精英,实现自己的社会抱负呢?
就是在博览群书,自修尝试中找到的。
由此可见,没有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社会抱负又是什么?
但是,这些是可以通过不断在读书学习,自修,折腾,尝试中找到的。
因此,对孩子而言,在学习知识与接受风雨洗礼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与好奇心,塑造优良品质,磨炼坚强意志,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拓展视野等变得尤为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给孩子注入生态化教育与引导,而不是机械化教育与引导。

7. 孩子学习不好家长是局长那个电影是什么

您好,您提到的电影是《家长们》,它是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以及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们成长的故事。电影中,家长们面对孩子们的学习困难,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家长采取了管教的方式,有的家长采取了更加温柔的方式,有的家长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方式,有的家长采取了更加理性的方式,最终家长们都发现,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管教,更多的是温柔、关心、理解和爱。通过家长们的努力,孩子们最终都取得了成功,家庭也变得更加和谐。

8. 励志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2)

励志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篇6

《小孩不笨》是一部教育片,对家长教育孩子,以及孩子自我发展有特别的意义。

在新加坡,华人的孩子需要精通英文、数学,而中文学不好没关系。但如果中文没学好,还是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到中国的发展。

有两对父母,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虽然十分不同,但是结果一样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对父母,他们把大部份时间用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上,和两个孩子的密切关系很少,而导致姐姐叛逆,和不良分子混在一起,只因妈妈老是不履行诺言。弟弟Terry变成一个没有主见,不会反抗的“听话”的孩子。这对父母,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要,却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需要。这一家子,没处理好家庭关系。

Terry从小就听话,主动性很弱,只会顺从他人的意见,显然的,他的权力动机很弱。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友谊等的需要,这种需要促使人们交朋友,寻找他人的支持、参与群体的活动,然后形成交往动机。从影片中看,Terry的交往动机是挺强的。

另一对父母,父亲是设计师,母亲是中文教师,他们两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国彬)上的方式很不同。父亲在孩子的课业上,从不施加压力,任孩子自由发挥。而母亲,在孩子的课业不能进步时,很焦躁,很烦恼,总是有“恨铁不成刚”的感觉。于是她用打骂的方式表现她的心焦。而她这样子做,不断地刺激了孩子的幼小心灵。孩子也很无奈,很气自己。严重的后果是,孩子想不开,有了轻生的念头,也差些做出了傻事。看到这时,片中人物哭了,我们观看者也流泪了,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影片中的李老师,教育孩子们,不要逃避困难,要去了解、认识困难,把困难的底细摸清楚,然后克服困难。她给了孩子们很多的鼓励和信心。在国彬考试作弊后,她帮忙劝德育主任不要告诉他父母,因为她了解国彬的情况。国彬把自己画的图画送给李老师,李老师就替他投稿,参加比赛。那画上是一个孩子的脸孔,戴着学士帽,而左眼却泪流不止,眼神黯然。看了这幅画,我很难过,因为我知道这个孩子——国彬,很痛苦。

该片结尾部分,我们当时在看的人都流泪了,包括我们的老师。Terry很胆小,但他逐渐长大,很勇敢地用自己的骨髓挽救了国彬的妈妈,两家人逐渐淡化了以前的误会,互助互爱,共享欢乐。

往往,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当人们由于发展受挫时,会下意识的将自己看得很低,从而产生一种轻视自己的自卑情绪。影片中的国彬,他虽然成绩总是不及格,但他有很强的绘画能力。他能将一个人的头像,画得惟妙惟肖,可谓是天赋异懔。然而,因为学习差,他常被高级班的同学嘲笑、欺负,间接导致他有自卑感。

我们要抛开自卑的情绪,在被他人看不起时,我们应当将其看作动力,赶超他人,再来,从新塑造自己的形象。在被鄙视时,我们得自己看得起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到特别之处,来发展自己。如果我们坚信自己能进步,并常保持自信,那么,自卑的情绪就不会深刻的侵扰我们。

不管是家长,还是小孩,都要信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家长不该一味地强迫孩子,让孩子的童年蒙上阴影,不该自以为是地对待孩子,不该不以为然地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将孩子陪养成“死书呆”。作为孩子,我们要体谅父母,做事情要尽自己的所能。我们大家要处理好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事业问题和学业问题等。

励志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篇7

上个星期,我跟父母一起看了《小孩不笨》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使我感触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小孩不笨》描述了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终于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剧中的学谦、杰利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这种失落感我们也有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没有鼓励和赞赏我们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们沟通的时间也没有。当然,我们也了解父母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我们吧,哪怕是半个小时,我们也需要你们的关心,也期待你们的赏识。如果我们因为缺乏教育而像电影中的学谦走上一条不归路,那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是爸爸临终前才觉悟的,他不是不爱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和表达自己的爱,才导致今天的悲剧,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成长和回头。

如果说父母打孩子还可以理解,但学校通过全校师生的颜面鞭打孩子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学生,我觉得很残忍,我不赞同这样做。这样做也许可以令孩子吸取教训,但是你们知道吗?这样的做法同时也使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剧中也曾说过:烂苹果削去烂的部分,剩下好的还可以吃,全部丢掉就没有了。

正因为在孩子进步时,家长没有及时表扬,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好好教育,只是一个劲地责怪孩子,才导致孩子一错再错。剧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说: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

励志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篇8

“小孩不笨”的电影版及电视版都推荐看。对于比较忙的朋友,可以选择只看电影版,如果有空,看看电视版也不错。戏中,主要讲述了3个家庭:一个开始只懂得听妈妈话,没有自己主见,饭来张口的小胖子Terry;一个有绘画天赋,却得不到任何支持的国彬;一个很讲义气,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帮助妈妈,照顾弟弟的小男子汉文福(在电视剧中,多了一个读书很棒,不肯认输,自尊很强的女孩)。

在学校,学生们被分了等级,那只是一个小学的学校,在孩子们弱小的心灵里,已经觉得,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被分到差的班里,自己的人生已经失败了一大半。不但如此,学校的老师,大多都戴着很深的有色眼镜,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随意打骂,侮辱成绩差的学生,却没有任何惩罚;成绩差的他们,即使什么都没做,却总是被请到校长室,让被请来家长,和老师们一起责骂。他们没有机会为自己辩解,或者说即使他们说出真相,却总被认为是为了减轻惩罚而说出的谎言。学习不好的孩子,又有什么错呢?分数,文凭,对大人们而言,对整个社会而言,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夺取高的分数,大人付出了高昂的金钱,更甚的,付出了他们的时间,精力,他们有想过,他们所谓的“for you rown good”是否真的是为孩子们好吗?真的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吗?孩子失去了天真的童年,失去了属于他们欢乐的时光,是谁的错?“不是我们的错,是这个社会的错”对,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总是无奈地被这个社会的舆论和眼光牵着走。父母们谈起孩子,分数,学校,课外学习,都是他们主要的攀比话题,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只好把这种压力,转到了孩子身上。大人们自己也意识到了,然而,几乎没有人敢逆流而行。这,就是人生的无奈吧!

老师眼里,对一帮扶不上壁的烂泥,也放任自流。有经验的老师说的自有他们的道理,而新的老师也有她一套把烂泥扶上壁的做法。不知道,过多几年,当新的老师成为有经验的老师的时候,她的想法,会不会有所改变呢?教育,究竟是育人,还是愚人?教育工作者,又有没有好好想过?特别是小学的老师,他们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毫不起色的孩子变成伟人,也可以让一个聪明有灵气的孩子变得精神分裂。他们是否了解自己对孩子来说,是会产生多大影响的人呢?当看到同伴受欺负,有孩子站出来一起面对,也有孩子因为家庭压力变得对身边发生的事情“no ne of my bus in ess(这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在共同经历中,不断体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大人的话,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自己的决定……大人们不也需要好好思考,连自己都经常做矛盾的.事,怎么不令孩子在没建立正确的判断能力之前感到“confuse(困惑)”呢?戏中,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是一部轻松,励智的戏,却让我流下无数复杂的眼泪。

“小孩不笨2”则是与第一辑不太相连的剧,可以说是一部轻松搞笑的喜剧,戏中,也有含泪思考的部分,相对第一辑来讲,这样的成分已经少了很多。可能孩子长大了,要带出的,是另外的寓意。看戏的朋友,就自己用心体会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相信,这个世界造了自己出来,一定有自己有用的地方,千万不要因为前面有石头,就停步不前,勇敢走上去,把石头搬开,继续走下去!

励志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篇9

一年前,一个朋友推荐我看了一部电影《小孩不笨》,当我第六遍欣赏这部电影时依然感动于电影里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情感升华点……“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几时?很久了,对吗?”——这三句问句出现在影片一开始,叩问每一个人的心。也让我想起了曾经最初想找寻的那把走进可爱的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小孩不笨》里的每一个故事都那么平凡却往往又更能触动我内心的那份感动。我为学谦花费了自己卡里所有的钱给父亲买剃须刀修电脑而感动;为杰利想让父母去看他的演出而付出的努力而哭泣;为学谦妈妈为了儿子辞去工作而感动;为了学谦父亲为了儿子下跪而感动;为成才爸爸——一个不识字又残疾的男人对成才的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感动……其实在整个情节里无论是成才的爸爸、学谦、杰利的父母、还是华文老师,每一个角色里都流淌着满满的爱,而也正因为这深沉的爱的名义让成才的爸爸对成才拳打脚踢以为那是最好的管教方法;让学谦、杰利的父母每天忙着工作赚钱,同时对两兄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值;让很敬业的华文老师总是带着一份焦虑责骂学生,也许孩子不够优秀,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给足够的舞台让他们表达,以至于离教育的幸福感越来越遥远……

这一切明明都是美好的,可却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悲剧。一切只因为缺乏沟通,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从而让爱的表达方式偏离了正轨,进而迷失了那把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一份带着赏识的沟通。

“其实这把钥匙一直都在大家的身上,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经常都在鼓励和称赞下,跌倒了又站起来,当时有多幸福,自己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称赞和鼓励我们的话,在我们长大后,也慢慢变了,门也慢慢关了。”

这让我想起了偶然看过的一励志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篇文章《心的第三道门》:我的心有三道门,第一道门是开着的,爸妈随便进,第二道门是关着的,爸妈总是不敲门就进,第三道门锁上了,钥匙藏在我的心里,想进来就得先要钥匙,须用心来。因而带着一份赏识之心去沟通去打开他们心中那把锁、那扇门才是必要的。作为老师的我更懂得了如何珍惜这把钥匙——学会用放大镜来鼓励、赞美和欣赏孩子的优点。往往学生只需要老师一句暖人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就能使他们从软弱走向坚强,从懒散走向勤奋,从失败走向成功。“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就如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就如一座桥,能沟通师生间的心灵之河,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

工作第一年的第一节课上我记住了一个叫李小颖(化名)的女孩,她也许不算聪明甚至反应有点慢,但从最开始她回答问题时我都用心的关注她,鼓励她,她有什么学习生活上的心事会来找我沟通,在后来的每次单元测试卷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我同样感受到了她的努力。赏识就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而这股推动力的发生,是因为你简单的几个字,几句话,或许是你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改变了许多事,也许你自己都不知道。是的,每个小孩的潜能都是无法估量的,只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赏,他们的潜能就可以更好的被激发出来。

所以我喜欢在学生的作业评语中画上一张笑脸,有时会写上“加油”!我觉得这样的评语能鼓励学生。这正如影片结尾杰利所说的“在每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的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有句话说得好: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

事实上需要鼓励的又何止是孩子,每个人都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和欣赏。在孩子们的笔记本里曾经写着的一句话“我喜欢政治,因为您而喜欢”,何尝不是对我的一种真诚赞赏,07(2)班的一个叫赵小康(化名)的智力相对较弱的男生的一个祝福电话(我当时很好奇他怎么会有我的号码,他一句不经意的话传递着他的一份用心“老师我是以前悄悄在门卫室记下来的”)这些何尝不是一直鼓励着我工作两年多以来的每个日夜。

心理学家为威廉杰姆斯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原来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寻寻觅觅的那把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一直都在那就是——赏识之匙。

励志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篇10

《小孩不笨》这部电影的名字听着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刚刚接触这部电影时,我就想着:这肯定是讲述一个孩子上学的经历。正想着发生了什么事,电影就慢慢拉开了帷幕。

我看着这部既带有搞笑部分,有怀有感人部分的电影,有时两眼放光,忍不住捧腹大笑;有时两眼扑闪扑闪的,有几颗晶莹的东西在眼眶里直打转。其中有一个镜头我至今都难以忘怀:因为父母太严厉,动不动就对儿子大喊大叫,而且不关心儿子的成长,所以儿子就整天与混混搭在一起,学会了抽烟、喝酒、偷东西……但做父母的竟然什么都不知道。从而儿子慢慢地发展到了下手抢东西!他不管男女老少,都抢!一次,抢东西后,儿子知道错了,便回去归还。但周围的人看不下去了,立刻报了警。儿子的父母赶了过来,本想打他,但警察正踏着步子朝这边走来。父亲为了能让儿子安全回家,给儿子一个悔过的机会,他一把抢过金项链,求受害人谎称是父亲所为。受害人不肯,说是要给孩子一点儿教训。父亲见状,紧紧握住受害人的手,当着众人的面“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这时,

那个屡教不改的儿子早已泪流满面,嘴里只喊着一个字:“爸,爸!……”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其实,你的父母越打你,越骂你,就说明他们心里越有你。我记得有句老话:“打是亲,骂是爱。”要是哪天父母对你不闻也不问,那么说明他们心里再也没有你这个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比被父母打骂更痛苦、更难受、更想发泄!所以,如果你的父母很爱你,就一定要感谢他们给你带来的温暖、给你的帮助!同时,我从“父亲下跪”的情景看出,父母真的很爱很爱你。每次打骂完你,可能都会自己默默地伤心一次。因为打在你身,骂在你身,而都痛在父母心!因此,我们要更珍惜这段父母情,常常说一句“我爱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可能会使他们十分欣慰,让他们去发现我们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存在,从而更加的爱护我们、关怀我们!同时,我又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孩子的脚扭伤了,父亲只是冷淡地问了一句:“你怎么样了?”然后就很绝情地说:“没事的话,自己站起来走!快!”孩子既惊讶又满怀伤心地望着父亲远去。正当绝望时,父亲在拐角处却突然回过头来善意地看了孩子一眼……看来,父母对我们的严厉、绝情都只是表面现象,让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味父母内在的真正的良苦用心!

阅读全文

与伟人的孩子去上学居然请家长是什么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悬浮城市大都会哪个电影 浏览:820
国产限制r级电影 浏览:481
用什么软件做电影视频好 浏览:48
关于电影经典俗语台词 浏览:278
电影胶片如何染色 浏览:411
有场外国电影叫什么忠诚 浏览:159
霸王别姬电影故事介绍 浏览:59
爱情食物链韩国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764
台湾大尺度吻戏电影有哪些 浏览:53
中国动画搞笑恐怖电影大全国语版 浏览:225
电影字幕打开方式不小心改了 浏览:571
长沙拍的电影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721
女人的肚子瞬间变大的电影 浏览:828
比悟空传更好看的电影 浏览:828
2020新上任的电影 浏览:391
her电影截图台词 浏览:522
赵又廷戚薇电影名字 浏览:483
为什么wifi一看电影就断网 浏览:791
电影2020年有哪些新片上映 浏览:500
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的英语翻译 浏览: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