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闪亮的军号》曝全新预告,这部儿童电影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点
《闪亮的军号》这部儿童电影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全国上映,这部影片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将红色记忆传递下去,让大家了解到在革命老区的少年们在参加“小红军夏令营”之需要面对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也可以感受到当时红军们面对敌人、面对困难时的各种挑战,让他们可以在这样的夏令营之中获得成、获得锻炼。因此这部剧的看点也是非常的多,除了革命老区的展现之外,所传递出来的思想价值也很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看点,又在教师节这样特殊的日子播放更加显得非同寻常了。因此非常值得大家们带孩子去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除了要对自己的老师表达感谢之情之外,还要真正的体会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B. 你的童年时光里陪伴你的零食是什么
唉这事问的我有点心酸,我的童年父母不叫吃零食,春天饿了吃点树叶槐花苦菜,夏天吃点污墨甜杆,秋天吃豆粒地瓜萝卜,冬天就只有吃点生地瓜干花生米了。说了这些你吃过吗?都知道是什么吗?
在地瓜、胡萝卜陪伴下长大的孩子来报道。
我是60后,我的童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零食,小时候饿了就吃生地瓜,渴了就啃生胡萝卜,一年365天过个年,能吃上一把爆米花是不错了。
那时候我们连饭都吃不饱,那来的零食。
随着时光的流失,记忆中的童年时光是快乐的,都是吃纯天然粮食和疏菜长大的,不用化肥和农药,无污染、无公害,幸运的是我们的童年时代没有垃圾食品。
雪糕大脚板,酸溜溜的话梅,还有小包装的辣条,
对于我们六十年代初出生在农村的人来说,童年时光里根本就没有零食陪伴,真正要说有零食的话,那就是做饭所结的锅巴。估计这样的锅巴,现在的孩子都没有吃过,因为现在基本上都是电饭锅做饭了,结不了那样的锅巴。
那时候,真要说零食的话,那唯一能拥有的零食就是锅巴。因为农村做饭用的都是大铁锅,材草烧饭,所以做的饭很容易结锅巴。一般是把饭吃完后,对于粘在锅底的一层饭,也就是锅巴,再用小火漫漫烤一会儿,使锅巴发黄,然后将其翻个身,再用小火烤一会儿,这样锅巴两边都黄生生的,等其冷却后,搞碎成小块子,再装入罐子里存起来,等想吃的时候,就从中拿几块出来吃,很脆、很香。这就是童年最美味的零食了。
在农村,那时也偶尔会有炸米花的人来到庄上,各家各户也会炸上一碗米,炸出的米花也不少呢。不过,炸米花必定还是很稀少的!
对于锅巴,作为零食还有另外一种吃法,那就是拿一些放入碗里,加点盐,放一点猪油,然后用开水冲泡,也是很好吃的!
如今,童年的锅巴已经很难看到了。儿时唯一的零食— —锅巴也只能留在美好的记忆里了!
小时候在河南洛阳农村,最好的零食就是跟着妈妈赶庙会(赶集),一把炒花生,几个花米团,一根油条都是佳肴了,更多的是去别人菜地拔萝卜,胳肢窝里一擦就吃,秋天拔毛豆角,嫩玉米烧着吃,柿子树爬无数次。
黑胶糖,一分钱一块,一毛钱12块,这是奢侈品,必竟小时候有钱的日子不多。陪伴最多的零食是爆玉米花,离家不远有个村庄叫周堂,那个村上有个烧砖窑,上学时口袋里面装两把苞谷粒,爬到高高的砖窑上面找个合适的地方刨开烫烫的土把苞谷粒放进去,听到有苞谷粒开花的声音就把苞谷友余扒出来,会有一小部分开花开的很好,一大部分半开花的样子,还有一部分虽没开花但也熟了,搜啰干净装进口袋当零食吃。
六十年代的人,小时候的零食大多数就是:苞米花、炒黄豆、各种糖果,饭锅巴、喂马吃的豆饼、瓜子花生;然后就是胡萝卜、大萝卜、烤土豆。反正能吃的东西都往嘴里塞!有的人家困难的,连这样的食品也吃不着,那个年代多么贫困啊!
家家户户孩子多,大人们整天忙着讨生活,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顾孩子,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小伙伴们,像一只只小鸟一样出去觅食玩耍,也有痛苦伴着欢乐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大人们很少给我们小孩子零钱!像我这样的小孩子们鸡贼的狠,常常去捡点铁丝和废铁卖掉换钱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吃。那个感觉就像过节一样的开心快乐!
有些小型告绝孩子没有我们这种福气,常常看着我们买零食吃,馋得慌。有的为了能得到一点好吃的零食,心甘情愿为你跑前跑后,特别像现在的一些成人之间的 游戏 !
没钱买零食的时候,急得挠头抓耳般的难受,几个小伙伴们凑到一起想卜姿办法搞钱!偶尔捡一二次废品,那个年代哪有那么多废品可捡啊!终于有一天灵感大发,像拿破伦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于是我们盯上了废品收购站。
那时候的废品站周围都是小木杆夹的杖子,二米多高,只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打更,是一个红军老干部,无儿无女。我们白天观察好了之后,晚上悄悄的把小木杆一根根拨起来放在一边,然后我们几个十来岁的伙伴进去拿废铁,弟弟们一个个在外面接着往家运。一个晚上每个人能弄百十来斤的废铁,然后再悄悄把木杆恢复原样子,一点都看不出来什么痕迹!
废品站的生意很好,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废品收进来,根本就看不出来少什么。这样的日子让我们开心快乐了好久,连家里的大人都搞不懂我们从哪里搞来废铁?每一次都能卖十几和二十多块钱!但是后来这老头有些怀疑我们了,一帮小孩子隔三差五的去他哪里卖废品!我们也害怕他抓住我们,消停了好长时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再干这种丢人的事情!都是中学生了,生活条件也比小孩子时候好多了。总体来说,小时候挺有意思的,零食从来不断。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包装好看五颜六色的小食品!几分钱的冰棍、五分钱一杯的汽水、一角钱能买十块糖果。一张电影票一角钱!什么都便宜!想想童年时光的故事!令人留恋和怀念!真的羡慕八十九十年代的小孩子们!简直生活在幸福的天堂!
红薯片是陪伴我整个童年及少年。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早上5点闹钟 喊我起床。自己急急忙忙做早饭,稀里糊涂的吃一点点,然后去上学,上学要走一个钟头的山路才到学校。
在学校上一天课,要下午5点左右才回到家吃晚饭。中午学校没饭吃的,中午我就是吃从家里带的红薯片。70后在农村生活过的应该脑海有熟悉的的画面感。红薯干,也叫“牛筋薯”!还有红薯片,经历了阳光的暴晒,非常有韧性,越嚼越香。可我那时真的吃腻了。
晒好的红薯片剪成小块,放在油锅里炸至金黄就成了香脆的炸薯片了!淡淡的香、微微的甜,确实是最让人回味的小吃。只有过年才有吃。
那种香脆,永生难忘!如今随着茶油价格的高涨,用茶油炸薯片,成为了奢侈品。
红薯片童年时最好的 美食 ,
记忆中的冬天妈妈便选了好天气把红薯煮熟,打红薯片或切成条晒干。
这便是我们童年时代最讨厌但又要吃
的唯一零食。长大后我真不喜欢吃,就是用红薯变着各种花样做的 美食 我都不吃。
红薯片这种风味零食没有任何防腐剂,是原汁原味的食品,是当之无愧的手工纯洁产品!而如今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见。估计再过个十几二十几年后,这门手艺也会跟着时间一起,消失在这个时光里!
我的童年时光里陪伴我的零食时 莲花豆 ,记小时候没有什么好东西吃,妈妈为了让我们吃饱吃好,总是想很多的办法。就是让我们营养丰富,身体 健康 长得好
莲花豆很好看,很漂亮,但我想它是因形而得名。它很好吃,很香,有点象孔乙己的茴香豆。一颗一颗的吃,慢慢悠悠的品,回味无穷
莲花豆的做法:在童年的时光里,我觉得很难,要在油锅里炸一下,妈妈 提醒会烫,就害怕躲的远远的。现在想起来就很温馨了
想念童年时光,想念童年的一切,特别是零食,因为现在的很多零食味道已经和原来的不一样了,很多也没有小时候的好吃。
雪糕是夏天必不可少的,绿舌头,吃一会了就会变软,摇摇摆摆的,很好玩;小布丁; 七个小矮人,各种颜色,甜滋滋;大脚板,脚板的形状,牛奶味和巧克力味各占一半;夏威夷冰棍,外面是黄色的冰,里面是黄色的奶油; 大冰,各种颜色,一毛钱一个;玉米雪糕。都很便宜,5毛钱一个。
小时候很爱吃糖,首选就是可以吹泡泡的泡泡糖了。西瓜形状的,还有一个泡泡糖有一张贴画,可以贴手上的那种。
很喜欢喝哇哈哈,各种系列,尤其是ad钙,一箱一箱的买来喝。
辣条就多了去了,整天不想吃饭也想吃辣条。北京烤鸭,里面的辣条脆脆的,香辣味,一块一块的; 大刀肉,一毛钱一个,一口一个;辣片,真的是用豆腐皮做的,质感又很好;还有牛板筋,臭干子,神厨小福贵等等。味道简直不摆了,吃完了还要撮手指的那种。
还有一些一毛钱一根的香脆面; 一大张的果丹皮;有玻璃珠的红萝卜丝。
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小时候的零食,但是味道到底是变了,可能配方变了,也可能是人变了。
C. 16岁红军裹着糖纸石头电影叫什么名字
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搜备》激拦中世铅毁第8集《雪国的篝火》
D. 儿童电影《闪亮的军号》在北京举行首映礼暨研讨会,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
儿童电影《闪亮的军号》在北京举行首映礼暨研讨会,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这部儿童电影《闪亮的军号》也是对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真实写照,也讲述的是革命老战士对于小学生们的一种传承,小学生们接过红军战士所珍藏的军号是一种传承和弘扬,而这种红色基因是必须刻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所以传承中国精神、红军革命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来说,作为时代的新人,传承老革命的红色精神是势在必行的事情。通过儿童电影的拍摄也将会对青少年带来更多的启示,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也就是把这种照金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贯穿全影片,所以传达出来的思想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而作为青少年也需要真实的体会到红军的力量,这才能传承和发扬中国精神。
E. 我想问问一部动画片,我91年的,那部片子大概上个世纪的吧。是一部中国的传统剪纸动画片,但感觉像皮影哈
剪纸片是借鉴南宋流传至今的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美术电影片种。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制成平面关节纸偶。环境空间由绘制的纸和天片,贴在前、后玻璃板上构成背景。拍摄时,将纸偶放在玻璃上,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把分解的动作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影象。
1957年初,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之一万古蟾带领陈正鸿、詹同、刘凤展、谢友根、车慧及杜春甫、胡进庆等试验小组成员,经过一年多研制,于1958年9月在美影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此后,艺术家采用各种绘画和造型手段,形成了绢像画像砖风格、装饰画风格和水墨拉毛风格等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片。
从1958年到1995年,美影共摄制剪纸片101部。
一、五六十年代的剪纸片
1958年,美影艺术家们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研制成功了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和民间色彩的剪纸片,为中国美术电影增添了一个新品种。从1958年至1965年,美影摄制剪纸片共16部。
1.《猪八戒吃西瓜》
《猪八戒吃西瓜》编剧包蕾,导演万古蟾,摄影陈正鸿,1958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取材于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讲述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途经荒山野地,大家又饥又渴,便在一座破庙前歇息。唐僧派孙悟空去找食品,回来时见八戒只顾自己吃西瓜,就用法术变成西瓜皮一路跟着八戒,让八戒摔了不少跟头,八戒只好在师父面前承认了错误。
1957年春由万古蟾带领的试验小组,开始筹备试拍,他们自己动手,用木头做成摄影台架子,每拍一个镜头,都用人工将粘有人和景的玻璃板抬上或抬下,这样拍一个镜头,摄影师和工作人员都要上下数次爬木架。操纵时由于人物没有定位,拍出来的人物动作很抖动。第一次试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1958年初,第二次全部重拍,大家针对第一次易动的教训,献计献策,把人物运动的幅度、速度、力度及运动的轨迹都枯历羡事先做好记号,控制在摄影表预先设没拍计的运动范围内。经过日夜奋战,终于在同年9月底获得成功。
[《猪八戒吃西瓜》]
2.《渔童》
《渔童》,集体改编,万古蟾导演,1959年美影制完成。影片讲述老渔翁在黑夜冒着风浪出海捕鱼,只捞了一个绘有渔童的古老鱼盆。他把鱼盆带回家。深夜,渔童从盆里跳出,垂钩钓鱼,溅出的水都变成了珍珠。洋教士得知后,勾结官老爷要霸占这件宝物,遭到渔翁的痛斥。为了不让鱼盆落入洋人之手,渔翁在公堂把鱼盆摔碎,这时渔童从盆里跳出,甩起钩竿把洋教士扔进大海。《渔童》是继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之后的第二部剪纸片。影片内容健康,人物性格鲜明,充满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中国风格。影片取材于张士杰搜集的农民起义军义和团的民间故事,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精神,歌颂了劳动群众的勇敢和智慧。为了塑造渔童和老渔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摄制人员冒着七级大风浪,到蚂蚁岛去体验生活,到幸福院同七、八十岁老渔翁座谈,到幼儿园观察天真活泼的小孩的形象,还到普陀山观看一些庙里的金童玉女,才把神话色彩的渔童和老渔翁形象肯定下来。该影片于1980年5月荣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渔童》]
3.《山羊与狼》
《山羊与狼》导演胡雄华、沈祖尉,摄影游�,1960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凶狠的大灰狼借口小山羊喝了它河里的水,嚎叫着要在晚上吃掉它。小花猫、小刺猬、小猴和小象想出了打狠的好主意。在小动物们的密切配合之下,一只恶狼终于遭到了灭亡。它讲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启发孩子们要认识狠欺人、吃人的本性,只要团结起来,就可以消灭恶狼。这是一部黑白片,充分显示出中国民间剪纸和皮影的艺术特色。
4.《人参娃娃》
《人参娃娃》由包蕾根据张士杰原作改编,万古蟾导演,摄影王世荣,造型设计胡进庆,1961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财主胡刮皮的小长工小虎,在一次排水时巧遇人参娃娃,从此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人参娃娃为了帮助小虎还债,送他一棵人参。胡财主见后,逼问小虎人参来历,并强迫他去找人参娃娃。小虎知道财主没安好心,当夜悄悄地去告诉人参娃娃,不料被偷偷跟踪的财主一手抓住人参娃娃的辫子,小虎猛扑过去咬烂档住财主的手臂,财主一松手,人参娃娃遁入土中,财主怒冲冲地把小虎推进峭壁边沿。在这危急关头,人参娃娃出来解救了小虎,并和小虎一起将财主埋在泥土里。这部剪纸片在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方面比较成功,尤其是人参娃娃又白又胖、光屁股、穿着红兜的形象和济困夫危、团结互助、富有正义感的性格,令人喜爱。该片获得1961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和1979年埃及第一届亚力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1963年获中国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二名。
[《人参娃娃》]
5.《丝腰带》
《丝腰带》改编金之平,导演钱运达,摄影段孝萱,1961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河北地区带有寓言色彩的民间故事改编。描写一老汉,在清早拾粪时捡到一条丝腰带,便想入非非,一味梦想好吃、穿好、住好,最后在梦里栽了一个大跟斗,头脑才清醒过来。影片采用漫画的风格,由温画家韩羽担任人物设计。人物造型粗看“稚拙”,却耐人寻味,动作揉和着一些京剧程式化动作,与京戏音乐相配合,别具风格。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第五名。
[《丝腰带》]
6.《金色的海螺》
《金色的海螺》改编包蕾,导演万古蟾、钱运达,摄影王世荣,1963年11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金色的海螺》是根据阮章竞的同名抒情长诗改编,描述打鱼青年经过种种考验,终于与珊瑚岛上的海螺姑娘共同生活的故事,说明坚贞不移的精神最终定能战胜一切邪恶。影片人物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背景设计色彩优美,镂刻精细,海底珊瑚仙岛的景色尤为迷人,成功地体现了剪纸片的艺术特点和民族风格。该影片于1964年4月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洲国际电影节“卢蒙巴奖”。
[《金色的海螺》]
7.《红军桥》
剪纸片《红军桥》编剧林蓝,导演钱运达,美术设计柯明,摄影徐俊田,1964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湖南一个民间传说改编的,讲述1930年红军从江西向湖南浏阳地区进军,胖财主和瘦财主纷纷逃命。逃跑时还把浏阳河上的便桥烧毁了,妄图阻挠红军前进。红军进村后,和老百姓一起很快就修起了一座新桥。人们为了纪念红军,特地在新桥上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刻着“红军桥”3个大字。影片不仅内容好,色彩美丽动人,尤其在气氛渲染上,斗争场面的描写上都相当写实。人物造型吸取了皮影的艺术特色,充分运用了剪纸的特长,还有略近漫画的夸张,使人物有血有肉,既有革命传奇的色彩,还有浓厚的民间风味。
[《红军桥》]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剪纸片
“文化大革命”中,美影仅生产剪纸片7部。
1.《东海小哨兵》
《东海小哨兵》剧本集体讨论,潘国祥执笔,胡雄华导演,金志成摄影,197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浙江省温州地区同名瓯剧改编。描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海前哨等地少年儿童与国民党派遣的特务进行斗争的故事。影片通过路遇敌人,识破假面、巍然对敌、合力聚歼等几处斗争场面的描写,刻画了主人公小红的机智勇敢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形象。1974年该影片获南斯拉夫第二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荣誉奖状。
[《东海小哨兵》]
2.《金色的大雁》
《金色的大雁》编剧冉丹,导演特伟、沈祖慰,摄影唐益楚、柴莲芳,1976年4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讲述藏族少年和他的小伙伴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坏人进行斗争的故事。这部影片受“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潮影响,违反剪纸片的艺术规律,想用剪纸的艺术手法去追求真人表现的逼真效果。结果,没有取得成功。但在运用夸张形式塑造少年英雄形象和其他人物形态方面,主创人员作了努力,下了功夫的。
[《金色的大雁》]
3.《长在屋里竹笋》
《长在屋里的竹笋》编剧黄新心,导演胡进庆、周克勤,摄影蒋友毅,1976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把中国山水画运用到剪纸片的制片工艺上,创造了水墨剪纸片,丰富了美术片的样式。影片描述姐姐秀秀和弟弟葵葵为了一只长在屋里的竹笋要不要归还生产队集体而发生矛盾,在姐姐热爱集体思想的教育下,姐弟俩高高兴兴地把竹笋挖出来交给生产队。影片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风格,受到行家们的好评。
[《长在屋里的竹笋》]
三、新时期的剪纸片
1977年至1995年,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极大地调动了美影广大职工创作生产的积极性,摄制剪纸片77部计117本,其中系列剪纸片3部38本。
1.《狐狸打猎人》
《狐狸打猎人》编剧金近,导演胡雄华,摄影游涌,1978年11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讲述狐狸披着狼皮,把年轻猎人吓得丢枪逃命,后来幸亏老猎人赶来打死了狐狸。影片构思新颖,把猎人打狐狸的常规颠倒过来,变成了狐狸打猎人,既奇特、有趣,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该影片1980年6月荣获南斯拉夫第四届萨格拉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奖。
[《狐狸打猎人》]
2.《刺猬背西瓜》
《刺猬背西瓜》编剧顾汉昌,导演王柏荣、钱家锌,摄影柴莲芳,1979年10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刺猬母子俩上山采野果,发现了一只大西瓜,刺猬妈妈用老办法,把西瓜背在背上,结果刺戳破了西瓜,连自己也陷进西瓜里,后来还是小刺猬用推的方法把西瓜背回家。它告诉人们办事不要墨守陈规,要善于开动脑子。影片中展现的田园景色优美,刺猬形象活泼可爱。
[《刺猬背西瓜》]
3.《丁丁战猴王》
《丁丁战猴王》编剧欧阳宇平、余又晨、胡进庆,导演胡进庆,背景伍仲文、沈同春,动作设计吴云初、薛梅君、查侃、姜菊芬,摄影唐益楚,1980年6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美影拍摄的第一部科幻美术片,也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美术片。影片描写丁丁学习认真,掌握着象征科学知识的金钥匙,孙悟空不相信丁丁的本领,要与丁丁比高低。他们经游太空、潜海底的反复较量,猴王终于甘败下风,并要求丁丁教他科学知识。影片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用孙悟空与丁丁比武接连失败的事例,告诉人们“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影片在摄影中特技运用比较多,形式也较新颖,有些特技在美术片中第一次运用。如海底比武一场戏,以黑丝绒为背景,用一只8瓦日光灯管小台灯(冷光代表丁丁)与一只15瓦钨丝灯(暖光代表孙悟空),交替接触。并利用戏装闪光片的余料闪光粒,粘在背景、道具上,再加上灯光角度,摄影机转动等手法,产生了特殊的光怪陆离的海景,从而收到了海底大战的银幕效果。
[《丁丁战猴王》]
4.《猴子捞月》
《猴子捞月》编剧凌纾,导演周克勤,摄影蒋友毅,造型设计阿达,1981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民间流传的“水中捞月一场空”的寓言改编。导演针对幼儿童观赏的心理特点,采用“简单、明快、生动、有趣”的样式格调和具有中国民间水墨拉毛的猴子造型,使影片增添了强烈的儿童情趣。该影片1982年8月获加拿大第六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一等奖,1987年5月获保加利亚第四届卡布洛澳国际喜剧电影最佳短片奖。
[《猴子捞月》]
5.《南郭先生》
《南郭先生》编剧熊耕发、钱家锌、王柏荣,导演钱家锌、王柏荣,摄影柴莲芳。1981年5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根据战国末期《韩非子·南储说上》中的寓言《滥竽充数》改编的。影片描写战国时期,齐宣王爱听吹竽,要300人合奏,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混进竽乐队里,滥竽充数。后来新王继位,喜欢听独奏,南郭原形毕露,逃之夭夭。影片主题思想深刻,告诫人们一是不混,二是要知人善任。影片主创人员选用汉代画像砖和石雕作为人物造型背景设计的依据,显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色彩,既古朴,又大方,既典雅又浑厚,既妙在含蓄又异常鲜明,既有古代艺术气氛又有现代艺术手法,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影片。该影片1982年4月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南郭先生》]
6.《鹬蚌相争》
《鹜蚌相争》编剧顾汉昌、墨犊,导演胡进庆,摄影耿康,198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国策·燕策二》中“鹬蚌相持”的寓言改编,描述鹬蚌原是好朋友,老渔翁几次都没有捉到它们,后来它俩为了一条鱼争吵翻了,鹬啄住了蚌,蚌夹住鹬,各不相让,老渔翁因而捉住了鹬和蚌。影片突破了剪刻技法,采用水墨拉毛风格,制出鹬有毛茸茸的感觉,一寸长的脖子上装有36个薄型关节,活动自如。整个影片墨韵清新优美,洋溢着诗情画意,既富于哲理又具有中国艺术特色。1984年该影片获第三十四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评委评论这部影片时说:“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它出类拔萃地成功。”同年,该影片获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南斯拉夫国际青少年电影中心动画片特别奖和加拿大第七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鹬蚌相争》]
7.《小八戒》
《小八戒》编剧欧阳宇平,导演金雪林,摄影耿康,背景刘凤展,1983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关人物故事改写的,讲述小八戒捡到钱罐,老八戒据为己有。在孙悟空的教诲下老八戒认识错误的故事。影片使用贴布的方法制作形象,即用一般平布染上各种颜色制作。这种方法有别于一般剪纸片用纸镂刻剪裁的做法。贴布的形象色彩鲜艳而富有民间风味。这是中国第一部贴布剪纸片。
[《小八戒》]
8.《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编剧包蕾,导演王柏荣,摄影柴莲芳,198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黑老鼠娶妻,为满足岳父、岳母索取财礼,偷了桂圆、鸡蛋和麻油之后,又去偷奶油蛋糕,陷入岳父、岳母设的圈套,被关进了老鼠笼。影片以黑色为背景,象征老鼠正在黑夜中偷窃。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只用音乐和效果配合,时时发出“吱吱”的鼠叫声,十分形象和饶有趣味性。
[《老鼠嫁女》]
9.《火童》
《火童》编剧王瀛,导演王柏荣,摄影王世荣,1984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取材于云南哈尼族的民间故事,描写深明大义的明扎为了千百万乡亲的生死存亡,一人进入深山与妖魔搏斗,夺回了被抢走的火种。当他带回火种时,全身着了火。他以自己生命换来了人民的光明世界。哈尼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小英雄,以“明扎”作为火的代称。这部影片把敦煌壁画、民间剪纸与现代绘画的表现技法揉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色彩浓重、线条流畅、画面饱满的装饰画的艺术风格。该片于1985年3月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同年8月获日本第一届广岛动画电影节C组一等奖。
[《火童》]
10.《草人》
《草人》编剧何郁文,导演胡进庆,摄影柴莲芳,1985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渔翁以假为真设草人和以真为假扮草人,终于捉住偷鱼水鸟的故事。这部影片采用工笔画结合羽毛画的艺术方法,是对传统剪纸片的一个突破。影片中老汉和草人披的蓑衣采用清代画家任伯年《群星拜寿图》中工笔画法,在透明纱上勾画出一万六千多根蓑草,水鸟即用鸡身上的真羽毛经过制作一片片贴上去,使水鸟栩栩如生。影片在“以真为假、以假为真”及“以静制动、以忍制胜”之间展开了有趣的戏剧性冲突,是本影片立意所在。影片1986年8月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1987年8月获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C组儿童片一等奖。
[《草人》]
11.《葫芦兄弟》
《葫芦兄弟》(1~13集)编剧姚忠礼、杨玉良、墨犊,导演胡进庆、葛桂云、周克勤,摄影吴华荣,1987年5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中国第一部系列剪纸片,是根据中国民间传说编写的。它描写红、橙、黄、绿、青、蓝、紫7个葫芦娃,为救出被蛇精抓去的爷爷,凭着个人的本领,先后深入妖洞与蛇精搏斗,但都一一败退下来。后来在爷爷和山神的帮助下,7个葫芦娃连成一条心,团结一致消灭了蛇精。该影片故事情节曲折、惊险,人物造型新奇,节奏强烈,音乐明快,加上风、云、水、光等特技使用,引人入胜。该影片1989年获广播电影电视优秀影片奖、童年奖、红花奖,1989年获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电影奖提名,1992年春获埃及第二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铜奖。
[《葫芦兄弟》]
12.《智斗乌鸦》
《智斗乌鸦》编剧胡进庆,导演胡进庆、吴云初,摄影耿康,1992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乌鸦偷叨老熊家的肉,小狐狸竭力阻拦,老熊误以为小狐狸也参与了偷肉,将其训斥一顿。小狐狸巧妙施计,从小乌鸦口中夺回了老熊家的肉,物归原主,老熊十分内疚,称赞了小狐狸。影片采用水墨拉毛工艺制作人物,造型优美。
[《智斗乌鸦》]
13.《葫芦小金刚》
《葫芦小金刚》(1~6集)是系列剪纸片《葫芦兄弟》的续集,编剧墨犊、姚忠礼,导演胡进庆、沈祖慰、葛桂云,199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讲述葫芦7兄弟变成葫芦小金刚后继续同前来报复的蛇精(被葫芦兄弟化为7座山镇压在山峰下)的妹妹青蛇精之间斗法,直到群妖歼灭。续集除了继续保持民族风格和浓郁民间色彩外,导演特别强调:“置死地而后生,置绝处又逢生”的艺术安排,影片获1991年度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1993年获第五届“童牛奖”和第二届全国影视动画展播荣誉奖。
[《葫芦小金刚》]
14.《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1~13集)编剧凌纾,导演沈如东、伍仲文、龚全福,摄影邱小平,人物造型刘泽岱,1995年6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十二生肖》描述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只动物,为保护人类和动物生存,分别与自己相对应的霹雳精、独角精、黑凤婆、呼噜怪、倒海魔王、九头怪、绿鼻鬼王、混天妖、长爪王、三眼女妖、红毛怪、冷血公主等12个魔鬼作斗争,最后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们就把这几种动物作为人类生肖,以此作为纪念。影片告诉人们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影片在人物造型上吸取中国民间年画风味,在背景上采用水墨渲染和装饰画派民族风格。
[《十二生肖》]
楼主你说的那部应该在里面。
F. 影片《闪闪的红星》的简介(20字)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
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影视评价
该片利用电影手段,将许多画面点染成深远的意境,比如,用红军帽上的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G. 儿童电影《闪亮的军号》发布最新预告,这部电影有哪些可贵之处
《闪亮的军号》这个电影是牛犇、裴炯棋、王侃共同主演的,而且已经发布了预告,会在9月10号上映。这是一部传递红色回忆的影像,也是用银幕的故事把信仰的力量,还有精神的传承给诠释出来了。主要讲述的就是在陕西省革命老区,这些少年在暑期的时候参加红军夏令营。发现了红军时期的老军号,然后去追寻红色的足迹。这也激励这些少年克服一些困难,并且锻炼成长的这样的故事。
他已经85岁的高龄了,这次饰演的老红军也是把这种但是骨子里的坚韧,对晚辈的亲切演绎的非常好。这部影片也能让现在生活非常富足的青少年,对于现实生活能够了解到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所以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也能够挖掘出少年们对于团结还有英雄的一种渴望,所以这个影片也是很好的把儿童电影里的童真,跟红色基因以及传承的这种主题能够结合起来。
H. 歌曲共产儿童团歌出自195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什么电影
《红孩子》。
《红孩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儿童片,由苏里执导,陈克然、宁和、王和永等出演,于1958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后,留在苏区的红军子弟苏保和小伙伴们与白匪军展开英勇斗争的故事。
剧情简介
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江西苏区李家坳的赤卫队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上山打游击。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伙伴们想随赤卫队上山,但没被批准。目睹白匪的罪行,孩子们决意为乡亲们报仇。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无一枪一弹的情况下于岩洞中成立。
他们与国民党匪兵作斗争,打流动哨,得了第一枝枪。尔后贴标语、打匪徒,竟战果累累。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被捕,孩子们先抓来匪大队长肖振武审问,然后由李公公带领,深夜进人村庄,救出李主席。李主席和孩子们胜利突围,他们迎着朝霞向前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