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电影演员挂历没有了

电影演员挂历没有了

发布时间:2023-04-26 13:02:33

㈠ 当初上午被免职,下午就被带走的国家一级演员黄宏,现60岁过得怎么样

从春晚走出来的众多笑星之中,黄宏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他成名于春晚,也是在过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成为了春晚不可或缺的小品演员。他曾带给全国观众带来了很多的优秀作品,在除夕夜那个欢快的节日里让脊桥,黄宏曾经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而且,他每次奉献给观众的作品都很优秀。

但是,在二零一三年的时候,他在春晚的时候缺席了,而黄宏的艺术生涯,似乎也遭遇到了巨大的转折。那时候的黄宏,他突然离开春晚,很多人都觉得有点意外,甚至感觉对他恋恋不舍。后来人们得知,黄宏离开春晚,是因为他被调去了八一制片厂,并且由他担任厂长,人们在得知了这个原因过后,很多人不舍的心情似乎也得到了释怀。毕竟,对于黄宏来说,能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当负责人,对他来说,也算是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了。

但是,在几年过后,也就是二零一五年的时候,黄宏卸任了该职位,并且他被曝出上午被免职,下来就被带走的事情,这显然大大坦猛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当时这条新闻关注度很高,而且传得也是神乎其神。但时至今日,六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相关权威媒体,也没有公布黄宏任何违法的事情。但同时,黄宏也逐渐离开了演艺圈,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六、总结。

看似漫长的人生,其实就像是一个轮回。黄宏从十三岁进入文工团开始,一直到现在,他在艺术方面,其实已经走完了一个轮回了。对待这种给观众们带来过无数欢声笑语的老艺术家,大家应该记着他曾经带来的美好,同时,也应该祝福他能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㈡ 张卫星演员怎么没有其它影视作品了

张卫星是一位中国内地的演员,出生于1982年。他曾经在2006年拍摄了电视剧《爱情公寓》中的角色曾小贤,这个角色深受观众的喜爱。然而,自从《爱情公寓》拍摄完毕后,张卫星没有再出现在其它电视团烂镇剧或电影中历樱。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例如他的经纪人或他自己选择了不再从事演艺工作,或者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角色或剧本。无论是什么原因,他的演艺事业已经停滞了很长时间。塌粗

㈢ 电影完了后面的演员表的顺序有讲究吗

有讲究。

最上面的是领衔主演。

其次是主演。

然后是一些重要的配角。

再然后是特别演出。

最后就是一些不太重要的配角。

一般影片参与人员顺序:

1-出品发行公司

2-制片制作公司

3-XXX 作品

4-片名

5-主要演员

6-演员

7-选角导演

8-音乐/作曲

9-服装设计

10-联合制片人

11-声音设计

12-剪辑

13-美术

14-摄影指导

15-执行制片人

16-制片人

17-编剧

18-导演

㈣ 国家一级演员黄宏上午被免职,下午被带走!今60岁现状如何

黄宏曾经是春晚舞台上的常客,他当时的名气可以和赵本山、郭达、冯巩相提并论。他表演的小品既搞笑又有讽刺意义,深得观众观众朋友的喜欢。后来黄宏去做了八一电影制品厂的负责人,干了三年多就被免职了,从此很少再能够听到他的消息。

结束语:

黄宏曾在春晚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他演的小品深得广大观众朋友的喜欢。他在小品中的经典台词至今都是被人模仿的对象,他给观众带来了那么多幽默风趣的作品,是一个值得大家尊重的好演员。

他在八一电影制品厂经历了一些坎坷,也因此逐渐归隐,不过他在很多观众心中依然是那个优秀的小品演员。他众多优秀的小品,依然值得大众去回味。

在此祝福黄宏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希望他可以再次走进大荧屏,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欢声笑语,让喜欢他的观众再次能看到他。

㈤ 现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那里的群众演员什么情况有在那的朋友说说吧!

一、关于北京电影制片厂

1、关于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旧址介绍。

北京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77号,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基地之一,简称“北影厂”。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国共产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并从延安及东北抽调一批文艺工作骨干,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

像北京长期做演员的老师,谁不认识一些群头,演员经纪或者职业副导演,同时,手里都是有不少圈内演员通告群,方能保证自己平时有戏。现在是信息时代,不是蹲戏等戏时代,手里拥有靠谱的信息渠道才是最重要。新手入行北京跑演员最好手里有一些专业靠谱的演员通告群,这样不仅有了圈内副导演,演员经纪,群头以及演员带队等人脉资源,同时每天及时接收到圈内拍戏用人信息,第一时间报戏接戏通告,然后投递简历资料报名,再或者就是能够掌握各类剧组筹备建组所在的酒店,然后自己才有门路去跑组。如您北京跑演员没接戏渠道和门路资源,可以找小瓶子人力资源工作室-北京专业提供演员与靠谱拍戏通告信息渠道服务,解决你北京跑演员而没有接戏渠道门路问题,一定北京跑演员最好的基础渠道和人脉之一。

很多新人想北京跑龙套当演员,面临最大问题就是去哪里找戏接戏,如果你想走这个行业,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蹲戏是不可能的了,如何找到正规靠谱接戏的渠道和门路,才真是你跑演员真正的开始。


要是北京跑龙套当演员,没有好的接戏渠道门路资源,可以找:小瓶子人力资源工作室

㈥ 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为什么说没就没了呢为什么不再有新明星

简言之,曾经辉煌的不是香港电影,而是以那一代人为代表的香港电影,都老了。

几个关键词,邵氏,香港无线TVB,周星驰,洪金宝,成龙,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李嘉欣,关之琳,钟楚红,梁家辉,张家辉等等的老去,他们经风华绝代,气质卓绝。

而现在,随着香港电影电视支柱的TVB的衰落,几易其主,没有了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的TVB,没有造星机制的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逐渐“失血而亡”。

随着50,60年代生人的这一代巨星老去,剩下的70,80年代的人,能打的有几个?

谢霆锋?张智霖?答案是没有。

虽然香港电影翻拍很多,即便是原班人马,限于主演年纪太大,也不复当年的倜傥潇洒。

曾几何时,香港电影的最大买家是台湾电影,但是因为香港电影制片商的过于盘剥,台湾又通过了引进好莱坞电影的制度,台湾抵制香港电影,成了香港电影衰落的导火索。

明星都老了,就连成龙大哥的功夫电影,这两年都勉强维持个不赚不赔,有时候甚至是赔钱。

内地电影人的崛起,张艺谋陈凯歌之后的徐峥,宁浩,黄渤,陈思诚等人逐渐展露才华,而与此同时,王晶江郎才尽,王家卫手中的棋子,也越来越少,好不容易出了个曾志伟的儿子曾国祥,导演了《少年的你》,主演还是易烊千玺和周冬雨。

香港的演员?就跟他们逼仄的住房一样,困在所谓的千尺豪宅里,走不出来,格局的过小,导致人才缺乏锻炼的空间,又没有专门的培训机制了,一个个的不成才。

没有造星机制,哪有新明星啊。35岁的陈伟霆都扛起大旗了,可他的演技,也不咋滴。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格局变了,香港不再是亚洲电影的中心,中心在内地,人才当崛起。

香港电影的衰落,发生在1997-2002年这5年,这个时候的香港电影海外市场开始大片沦陷,而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2,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之后,院线制改 革,释放市场活力,大陆市场才开始起飞,香港电影才认识到大陆的重要性,开始大规模的进入。

3,大陆市场虽然在大幅扩大,但是香港电影并没有获得恢复的机会,因为大陆电影的本土文化亲和力和大制作电影的投资力度,是香港电影所无法比拟的。香港电影无法跟大陆的本土电影力量竞争,导致失去复活的机会。注意,是失去复活的机会,而不是进一步衰落,因为她的市场实际上是增加了的。

4,审查制度对大陆本土电影的抑制作用是同时存在的,不构成香港电影的威胁。香港电影一直以来就有面向海外和大陆制作两个版本电影的手法。

5,即使审查制度放开,大陆本土电影同样可以制作江湖黑暗题材的电影,在适应本土文化上有天然的优势,香港电影也难以重拾辉煌。 香港电影的制作水平和能力,我认为并没有下降。 烂片是每个时期都有的,在优秀的电影中,寒战、毒战系列电影的制作水平与1990年代中期的作品相比,并没有大幅下滑。

但是,这些电影的票房吸引力,明显无法跟大陆本土的大特效魔幻片,像画皮、狄仁杰这些竞争。 香港电影的衰落是由于香港经济的衰落这个问题,我认为也是不合理的。 香港经济在今日虽然无法像1990年代那样耀眼,但是gdp仍然是在增长的,金融业、房地产业、零售业、 旅游 业等很多支柱产业仍然繁荣,香港电影市场的总体票房也没有减少。 在其他 娱乐 产业方面,香港的电视剧、音乐虽然在大陆失去了影响力,但是在本土仍然是受到欢迎的,同样受到盗版的影响,但香港仍有陈奕迅这样的歌手,TVB的电视剧在本土的市场份额也没有受到冲击。但是电影,确实衰落的更加严重了,连香港人也主要去看美国大片,而不再追捧本地的港产片。

在面对盗版的冲击方面: 全世界的电影业都在面临这个问题,但是在所有的 娱乐 产业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小成本制作的 娱乐 产品,比如小说、音乐,受到盗版的冲击要比电影严重的多。相对来说,电影产业的整体规模并没有缩小,否则无法解释近年大陆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 电影产业和其他文化产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 其单个产品制作成本的投入,要远高于其他文化商品,尤其是如今这个多媒体时代,电影要想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大特效大场面的幻想片模式是最重要的法宝。 在大片时代,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可以提供天价成本的大制作投入,可以通过高投入的数字技术和其他国家电影拉大视觉效果差距,是美国电影能够在世界重新建立霸权地位的重要原因。

2010年的阿凡达,全球票房收入27亿美元,所过之处一片炮灰,管你是什么国家的电影,莫不俯首称臣。从此之后,美国电影纷纷制作立体电影(特别是动画片,全部3D化),其视觉体验、制作成本要求与其他小地方的2D电影的差距更加拉大。 即使是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本土电影也只是依靠一些接地气的影片来维持生存,比如日本的动画片、电视剧片,比如韩国的谍战片、黑帮片、情色片。

只要美国大片一上映,基本上纷纷躲避。 香港电影与日韩相比,其本土市场的狭小,在大片时代的严重不适应,是一个致命的原因。 而香港电影,要想接上大陆的地气,很难很难。

希望能帮到你

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走向没落,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

香港电影断代十分严重,最为辉煌的一代现在已经都是50多岁60岁的人了,这部分人现在还能撑起香港电影的一片天,但是这部分人终于有一天是会老去的,至少在十年左右会慢慢淡出 娱乐 圈、电影圈,一旦这部分人淡出,那么香港电影圈中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多少人能够撑起这偌大的市场。

现在我们看香港的电影,就本上都是一些老面孔,年轻一代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人物,对此我对香港电影的继承问题十分担忧,断代现象十分严重,新一代难以崛起。随之而来的就是老一代老去之后,香港电影就真的走向没落了。

即使你们不相信,但是内地 娱乐 圈正在崛起,虽然产出的作品参差不齐,但是有点我们必须的承认,那就是内地电影市场并没有出现断代的问题,无论是老一代还是中生代又或是年轻一代都是在蓬勃发展,虽然现阶段还是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就是这样有问题的电影人,源源不断的支撑起这个电影市场。

最后:香港电影的没落,会让更多的内地电影人进入香港电影圈中,或许后面香港电影圈要靠内地无数年轻电影人去支撑了

总结说一句:香港电影圈的没落已经是肯定了,短时间内基本上很难再回到正常水平,至于说再次回到巅峰,基本上是没有多少机会了,就现在的电影市场,香港电影很难再一个时期内诞生这么多优秀电影人了。

香港电影黄金时期,可谓是是百花齐放,各种类型的香港电影层出不穷,全部都是一流水准,哪怕和今天的电影相比,仍然是有过之而不及,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英雄本色、五福星系列、逃学威龙系列等。

但是香港电影到了1995年以后就开始慢慢的走下坡路了,特别是到了2003年更是到了香港电影界最黑暗的一年,除了经济低迷的原因之外,好莱坞电影的崛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特别是香港两位重量员的逝世,就是张国荣和梅艳芳,对香港电影更是雪上加霜。

第1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资金问题,因为那一些粗制滥造的电影想要回收成本,基本不可能也无法投入到新的电影当中拍摄,外商在向外寻找新的派出市场,香港的经济也受到了冲击。

第2个原因就是香港演员本身青黄不接,想一下以前香港电影有多人,周星驰、周润发、成龙等,现在香港演员好像都拎不起来,都没有几个能称得上台面的。

第3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外电影行业的崛起,特别是好莱坞,比如1997年泰坦尼克号获得了21亿美元的票房,而香港全年的票房却只有4500万。

香港电影的海外票房也在逐渐的败退,本土的市场也在受到了排挤和挤压,在国外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香港电影确实停滞不前乃至在退步。

最后一点原因就是人们喜好的改变,经济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电影的期望也发生了改变,更加追求高制作高新颖的电影,比如美国的那种科幻大片。

香港电影曾经的确是辉煌过,几乎每天都有新电影上映,一个二流演员,每天都要跑十几个剧组拍戏,因此也成就了不少演员,明星。到了1997年之后,到了21世纪,香港电影开始走下坡路,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点:我觉得以前的香港电影大多是在讲故事,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剧本也都是根据真实故事、人物事迹来改编的。香港的环境不同,所以很多电影题材都可以上映,所以香港电影产量很高。不过呢,题材虽然很多,但也会走到黔驴技穷的地步,电影编剧们的创作灵感也会少很多了。

第二点:大陆的电影市场崛起,成为香港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时,大陆市场更是香港电影工作者,演员们向往的地方,毕竟市场大,钱更多。香港大牌演员,老戏骨纷纷北上发展,也导致香港电影的没落,有好剧本,也不找不到好演员来演。

第三点:年轻一代的演员,在演技方面完全无法超越前辈们,因为以前的演员是靠演戏吃饭,演得好,才会有更多工作。现在的演员呢!公司可以打造,会不会演,会不会唱都无所谓,只要你漂亮。这样一来,到了看脸的时代,剧本、演技都不被看中,老一辈演员根本又不会去接烂片。

不过,总得来说,就是香港电影题材无法创新了,即使创新,也要面临审查,所以收到了诸多限制。

首先,香港电影经历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约三十年的辉煌之后,从90年代起到现在一直在衰落,当然,我们要限定一下,在这里只考虑商业片。在肯定这个事实的前提下,我就总结一下香港电影的衰落,之所以称为总结 是因为,我本身对于这个问题非常好奇,就在各地找了大量的评论,经过认真的阅读之后,便将介于主流和边缘的、但是比较符合事实情况的观点剥出,并用上所有先人们的论据,得出此文。

天时、地利、人和皆备

首先说香港电影三十年辉煌的原因,这一小节从外部原因讲。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电影产业的发达程度与所在地经济、 社会 环境密切相关,好比现在的大陆电影,绳索太多、限制过死,自然发展困难。

而六十年代的香港是什么景象呢,经济开始起飞,商贸逐渐繁荣,人口迅速增加,文化日益多样,地区影响力迅速崛起,是不是看着像高中 历史 课本,对,就是这样,在这种环境大背景下,加上以邵氏电影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投资电影产业,香港电影业在获得了充裕资金的滋润后,迅速崛起,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在当时的年代都是亚洲领先的。香港一度成为好莱坞之后世界第二大电影产地,并在东亚、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自己独有的影响力。

接着,为什么香港电影就在东亚和东南亚就势如破竹呢,这就是当时这些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日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电影产业,而东南亚国家的实力说实话来讲离香港差了点,首先经济起飞时间就晚了十年。

并且东南亚大量的华人也为香港电影的快速及普遍的接受提供了可能。

人和呢,就不用说了,以小龙为代表的几代电影人(包括演员、导演、编剧等等)的实力直到今天来看仍是空前的。

武侠、动作片一统江湖

这里就不多说了,主要就是香港电影在当时以邵氏电影为代表的武侠片、功夫片的 娱乐 性、观赏性已经能够满足香港及东南亚的大部分观众的观影要求,毕竟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大片还没有进来,可以说,大部分的观众的眼光要求还不高。

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注定不长久

接着第二小节,问题随之就出来了。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香港电影在纵横了三十年的江湖之后,终于发现观众开始不买账了,电影吸引力不管是在香港本土还是在海外都开始急剧下降了。

为什么?很多人说了很多的外部原因,这些外部原因我会在下一个小节全部列出,但是我想在这里重点说的是是香港电影的内部原因注定会给港影带来这样的后果。

哲学讲内因决定外因,用在这里特别恰当。我在上面已经说了

电影仅仅是形式,吸引人的是新鲜。现在香港有的,全国都有,包括顶级富豪。以前电影是烧钱的 游戏 ,下海的不多,现在门槛降低,不易垄断。互联网时代,玩法变了,发行方式改变。

㈦ 何炅写的文章

何炅些的文章有,《那些有颜的年轻人》,《做个靠谱的人》,《最美好的毕业季》。

做是个靠谱的人

何炅,中国内地主持人。获得第二十二、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电视节目主持人30年年度风云人物、湖南卫视最佳主持人奖,入围2009年亚洲电视节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

二十岁的时候,我大学三年级。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那时候的状态,就是“疲于奔命”。

三年级的阿拉伯语的学习越来越辛苦,语法难度升级,也有越来越多的词汇和课文要背。

那时的我除了学习,还担任学生会干部,兼任文艺部和宣传部的“要职”。此外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我也有了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经由刘纯燕的邀约,我开始在央视主持节目。因为节目组的信任,每期节目的台本也交给我来写。节目是日播的,平日撰稿录像,有时还要出差去外地录制,作为学生兼职来说,强度是很大的。

那时我经常很晚才回到学校,同学们可能已经下了晚自习,甚至都已经睡了,而我只能先在学生会里将自己学生干部的事情都做完,再回到宿舍开始背第二天上课要准备的内容。我们那个年代,学校是限制用电的,每晚要按时熄灯,所以回到宿舍后,我只能搬把椅子去水房学习,因为在整栋宿舍楼里,只有厕所和水房的灯是整晚都不拉闸的。水房的灯为了节约用电都是声控灯,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就得咳嗽一声,或者轻轻地跺下地面,让灭了的灯亮起来。多年之后回想起校园的学习生活,这是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场景。

冷静地回想,那个时候的我还是要得太多了,什么都想做好,将自己置身在一个比较慌乱的状态里。这样的慌乱可能也是青春期的一种普遍状态,因为不是特别确定自己到底要去哪里,很多事情都处在一个努力尝试、努力要做好的阶段。当然这样的慌乱阶段也并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也许是一定要自己经历了才知道到底收获了什么,才知道要如何选择。

如果可以有重返二十岁的机会,我会选择让生活更饱满有趣一些。比如,好好出去玩一玩,北京有那么多的博物馆,我应该去看看;我也许还可以多花一点时间谈个恋爱;也可以多跟同学们在不错的天气里一起出游。

毕业那一年,我拥有了第一部手机,那部手机是我爸送我的毕业礼物。因为从大三开始有主持的酬劳,我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已经可以自理了,爸妈觉得我太省心了,就送了我这个手机。那是1997年,一部手机居然是爸爸几个月的工资,多可怕!

那时候手机还很少,大家打电话还都得去公用电话亭排队,很不方便,于是我就把手机拿给同学们用,可想而知当时我人气爆棚的程度。哈,其实是因为在疲于奔波的大学生活中,如果不是同学们罩着我,根本没法想象我要怎么撑得下来,无以回报,手机当然要乖乖交出来啦!

而我就这样,在父母和周围人的各种关爱下,在匆忙和波折中,迎来了属于我的毕业季。

其实,毕业最美好的回忆,对于每一代人来说可能都差不多,忙着告别、拍照、散伙饭还有毕业晚会……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北外的图书馆就在我们阿语楼的旁边,那里有一条两旁全是树的路,我们穿着学士服,在那条路上跑来跑去,找地方拍照、合影。

宿舍里,大家都忙着收拾东西,然后扛着大包小包离去。我因为是从学生宿舍楼搬到教师宿舍楼,所以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我的离开像蚂蚁搬家一样,每次带一点东西,渐渐地离开那个待了四年的宿舍。

那时候,我们还在宿舍里做了一个挂历,在毕业前的一个月贴在门背后,宿舍成员每天轮流在上面写一段话。我们宿舍里的六个人,在那个挂历上记录下了最后一个月的心情,比如:“今天最后一天考口语,我好紧张。”“苗,今晚一起睡。”……可惜的是,后来这个挂历下落不明了,肯定没丢,可就是想不起来是谁最后收的、收到哪里去了,这样的一份记忆,就真的存在于记忆里了。

也许青春就是这个样子,记住一些,忘掉一些,保留一些,丢掉一些,但所有最珍贵的,一直会在心里。就像那个挂历,不知道在哪个角落,但毕业那年的心情,一直被放在心里随时够得到的地方。

三十岁的时候,毕业已经很多年,我还保留着之前留下来的一个习惯——不爱讲心事。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在北京过,娜娜他们几个朋友赖在我家,他们在谈心事,我靠在沙发上昏昏欲睡。一个朋友指着我说,炅炅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爱交流。是的,其实我是不会交流。我可以和大家一起K歌、一起看电影、一起玩乐,但是对聊天我常常提不起精神来,我是真的不擅长讲自己的心情。

这可能跟大学的生活有关。虽然我和同学们的关系很好,他们一直保护我、纵容我,但是回想起来我和他们实际交流、相处的机会还是很少。我在央视做少儿节目时的状态他们几乎是不了解的,我也不是那种主动将人生所有细节跟别人分享的人。我会参与宿舍的卧谈会,他们的话题我可以非常开心地参与,我也偶尔会讲一部分自己的事情,但也有不少事情没法和他们分享。在央视做节目时,节目组的同事对我很关心照顾,但他们同样不会了解我在学校的部分。而和最亲近的父母,我们之间是什么都可以分享的,但他们远在千里之外,打电话或者偶尔见面团聚时,我也不会特别提起心事。我本是一个报喜不报忧的人,即使再累,我也不可能立刻打个电话跟妈妈讲我特别累,通常在妈妈问起我好不好的时候说一句“我很好”。

㈧ 80年代一线女星赵静,巅峰时挂历上都是她,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01

上世纪80年代,挂历还是每家每户的生活必需品。

有一位电影明星,几乎在当时每一本挂历上都会占据一席之地。

她就是演员 赵静 ,因为中途息影多年,她名气如今或许不及刘晓庆、斯琴高娃等女星。

但如若细细品读,她的人生同样精彩,且更贴近与大众。

1957年,一个漂亮的女孩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母为她取了个好听的名字, 赵静 。

赵静一家原籍本在河南,但因为当时父母工作在大连,所以大连也就成了她的出生地。

赵静出生后,一家人在大连生活了好几个年头,在1964年才举家迁回郑州。

漂亮的赵静从小就能歌善舞,还学习过多年芭蕾。

1973年,河南曲艺团发布了对外招生的消息,16岁的赵静报考后成功被选上。

当时虽然说是招生,但其实进团没多久,赵静就成了可以正式参加演出的演员。在这她不仅要登台唱歌,还兼职报幕,工作充实紧张。

对于赵静来说,那也是一段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时光。

因为河南曲艺团属于省团级别,在那个年代是需要演员下乡演出的。

在芹败条件相对艰苦的岁月态型,每一次下乡他们几乎都是打着背包,坐着大卡车、拖拉机辗转在各个乡村县镇,困了睡的是铺满稻草的板车。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年,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锻炼出赵静坚韧不怕苦的性格。

02

对80年代的演员来说,机会远比野心重要。

很多当时走红的演员,都是在比较被动的情况下走上了从影之路,赵静也不例外。

1976年,曲艺团的演员们听说有电影厂来郑州招演员,安于现状的赵静并没有把这个消息放在心上。

当时嫌闭颤的她对电影的了解非常有限,虽然在看 《英雄儿女》 的时候,她也很喜欢女主角王芳,但她从没想过,这事会和自己有什么联系。

她当然也不知道,来选演员的电影 《新风歌》 剧组导演鲁韧,把郑州数得上名字的演出团体跑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他们心中的女主角。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司机建议他们去调演大会碰碰运气。

剧组相关人员一听说那里都是戏曲演员,顿时觉得希望渺茫,不过迫于无奈,他们还是跑了一趟。

《新风歌》剧组赶到调演大会的时候,赵静正在安稳地睡着午觉。

接到通知后她匆忙洗了洗脸,就素面朝天见导演去了。

赵静虽然表现得十分随意,但却正中导演下怀。

要知道这部《新风歌》讲述的正是一位农村女厂长的故事,赵静这样朴实的样子正好契合了片中人物的形象。

试了一些台词后,导演通知她下午正式试镜头。在等待期间他们还给赵静开了个房间。

赵静当时虽然只有20出头的年纪,心里素质却非常不错。她没有一点紧张情绪,而是在房间里又补了一觉。

就是这样,在下午的试镜中她还是把之前试过的大段台词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

03

凭借出色的表现,赵静成功当选为 《新风歌》 的演员。

但这个时候她却纠结起来,原来此时团里正准备去北京演出。这对赵静来说是太难得的机会,她思前想后将这个消息告知了 《新风歌》 剧组。

剧组却告诉她,那些都不是她需要顾虑的事情,她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好好拍电影。

万事开头难,跨界似乎是难上加难。

赵静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一是她毫无拍片经验,二是她一个姑娘家要演的却是个泼辣的新嫁娘。

在拍摄中赵静有时候还会不自觉流露出舞蹈功底,这时候导演就轻轻踢她一下,给她一个小小的提示。

在整整两个月的拍摄过程中,赵静熟悉了拍电影的流程,也改掉了很多习惯。

表演的天赋也渐渐显露出来,剧组的人见她条件不错,提出想要她留在上海电影厂。

这是个别人抢破头都难得的机会,没想到赵静却一口回绝了,在她眼里这儿虽然好,却背井离乡且语言不通,实在不是能让她适应的环境。

她虽然没同意这个提议,上海电影厂的戏却一部接一部为她安排下来了。

不过也许是造化弄人,赵静最初拍摄的三部影片都没能和观众见面。

04

1978年,峨眉电影厂找到赵静,希望她能参与拍摄他们的一部新片。

这部影片就是讲述藏民生活的 《冰山雪莲》 ,在参与演出的演员中,还有大众比较熟悉的87版《红楼梦》贾宝玉的饰演者,欧阳奋强。

在这部戏中赵静饰演的是一位藏族女孩,拍摄过程中她将一头秀发扎成藏族女孩常见的细细的小辫子,这个发型梳好后足足坚持了一个多月没有拆开。

每当赵静头痒的时候,都只能用木梳或指甲简单挠一挠来缓解。

除了头发上的小困扰外,赵静的皮肤也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为了画面的真实感,剧组选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常驻,时间久了赵静的脸蜕了一层的皮。

那个时候她与当地居民站在一起,没人能看出她是演员。

经过多部电影拍摄锤炼的赵静,那时已经拥有了稳定自然的表演技巧。

《冰山雪莲》 一出她便夺得了小百花奖。

在业界出名后,各电影厂的邀约也纷至沓来,赵静此时已经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她考虑一番,最后还是加入了上海电影厂。

1980年到1985年间,赵静在影视方面非常高产,断断续续拍了十几部影片。

其中 《海之恋》 可以算得上是赵静的成名之作,她在这部影片中上演了一段美好却遗憾的恋情。

影片中她所饰演的角色立秋,有一个帅气有才的男朋友,不过在特殊年代中他遭遇了被诬陷的窘境。

而赵静在真实生活中恰好亲历过那种场面,在表演过程中她将自己的切身体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05

虽然赵静本人总是给人一种温婉恬静的感觉,但她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却很渴望能有所突破。

在拍完 《冰山雪莲》 后,赵静在为自己选剧本的时候,会着重挑一些与自己荧幕形象反差比较大的来演。

影片 《车水马龙》 正是诞生在这一时期,在这部片子里赵静饰演的角色泼辣直爽,骑着摩托车、穿着休闲装,人物特点十分鲜明。

1982年,古装电影 《笔中情》 找到了赵静,从没有出演过古代女子的她愉快地接下了这个角色。

当时与她搭档的是演员王伯昭,他前些年曾出演过《小鱼儿与花无缺》,

在2020年出品的《大江大河》中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笔中情》 这部影片中出现的另一个大众熟悉的身影是演员迟重瑞,他后来凭借出演《西游记》中的唐僧而被全国观众熟知。

而此次赵静在电影中所饰演的是一位端庄秀丽的才女,书法和琴技尤为出色。

为了完美诠释片中人物,赵静坚持练习书法,向专业琴师请教抚琴手法和技巧,因为做了充分准备,在拍摄时她完全可以准确而流畅地表演了。

1985年,正在事业上升期的赵静决定暂缓拍戏进程,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进修班。

说到进修。

就不得不提到赵静的坚实后盾,她的丈夫 丹宁军

06

丹宁军最初是一位东海舰队文工团的军人,在赵静刚刚崭露头角的那几年,他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漂亮的女演员。

当时的通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想要沟通基本靠的是写信。

丹宁军也是凭借着这种颇具文艺气息的方法慢慢俘获了赵静的心。

交往了一段时间后,赵静认定这个身材高大、豁达体贴的男人,正是自己心中期待的伴侣。

于是两人携手走入了婚姻殿堂,婚后丹宁军转业到了上海电视台工作,形象伟岸的他也曾在多部影片中露脸。

虽然丹宁军是一名军人,但在生活中他身上没有一点大男子主义。他理解赵静对工作的投入,宁可自己多为家庭付出一些,也不愿意耽误妻子的前途。

在赵静进京进修期间,丹宁军将家庭的担子一肩挑起,全力支持妻子精进业务能力。

赵静从进修班毕业后,也是丹宁军鼓励她再次进军影视业,不要荒废了一身的本领和才华。

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默默支持的家人,原本赵静的事业该蒸蒸日上才对。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当赵静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疾病悄悄找上了她。

07

赵静有过两次比较痛苦的治疗经历。

第一次是因为她总是感到头疼,还以为自己是得了感冒,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脑部毛细血管出血导致的。

那个年代的医疗水平不比现在,相对来说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承受的风险和痛苦要大一些。

得知自己的病情后,赵静也纠结了很久,最后她还是决定积极配合大夫手术。

用赵静的话来说,那真是一场复杂而又令人后怕的手术。

第二次手术是因为赵静脑部长了一个肿瘤,医生会诊后决定用伽马刀为她进行治疗。

考虑到赵静的职业是演员,医生还选择了隐藏创口的方案。最终手术是在赵静的眉毛中打了两个孔,将螺丝从孔中穿进去。

当赵静完成了生儿育女,经历了两次手术后,演艺圈中已将换了一番新天地。

面对事业的瓶颈期,沉稳的赵静没有放弃自己。在不拍戏的日子里她将画笔拾起,品尝镜头之外的生活乐趣。

在长期不懈的坚持下,赵静的画还得到过奖项。

此外她拜师重学唱歌,考取心理学和教师资格证。在不疾不徐中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位近乎完美的女人。

08

近年来赵静的状态越来越好,她也重新回到了镜头前。虽然她已经不再年轻,但敬业态度却丝毫不减。

2017年11月,赵静参演的电影 《勇敢往事》 在黑龙江黑河开机,当时正值寒冬,黑河当地的气温有时可以低至零下40度。

在这样的条件下演员们为了不耽误时间,在冰天雪地中一拍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候拿到的盒饭都是冰冷的。

而赵静作为老前辈并没有搞特殊,年过60的她和年轻演员一样坚持。2018年这部电影获得了多个奖项。

从1978年的《冰山雪莲》到2018年的《勇敢往事》,赵静怀着好好拍戏的信念走过了风风雨雨的40多年。

与同时代的演员相比赵静的人生似乎总显得平淡了一些,论名气她不及斯琴高娃、刘晓庆,论阅历她不及出国闯荡过的张瑜、陈冲。

但赵静的幸福却一点不比她们少,也许对于赵静来说这辈子能认认真真演戏,踏踏实实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㈨ 为什么有些老电影片头无演员表,只有一段语录例如打击侵略者、平原游击队、奇袭等

过去的电影前面没有人员名字,因为那个时间人员的名字都在后边

㈩ 是所有电视剧,电影的演员,只要去世了,都会在片尾框起来吗

应该是参与拍摄后,厅薯正式播出前去世的演员,会在演职员表里打方吵改框。以后重播时不会再改演职员表,那些在首扮碰者播后去世的演员,名字不会也在片尾框起来。

阅读全文

与电影演员挂历没有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达看电影时多高先要买票 浏览:80
哪个电影字幕特效做得好 浏览:224
看电影能硬做的时候起不来 浏览:202
爱奴国语版电影在线 浏览:998
电脑上看电影的软件 浏览:915
英语犯罪大全电影 浏览:739
韩国伦理电影俄罗斯美女出演的 浏览:106
最受欢迎的儿童电影 浏览:997
色戒电影哪里可以看完整版观看 浏览:983
哪里能参投电影 浏览:416
洪金宝和利智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339
下载中国电影百团大战 浏览:405
怪物猎人电影台词在几分 浏览:765
河间哪里有电影院 浏览:125
零基础看的英语电影 浏览:493
剪影的电影开幕效果哪里设置 浏览:927
电影天空之城哪里好 浏览:973
侠盗飞车电影名字 浏览:55
电影添加字幕软件 浏览:159
女孩网络跟线被杀死的电影 浏览: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