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父母在家孩子都不和父母拥抱电影

父母在家孩子都不和父母拥抱电影

发布时间:2023-05-03 06:10:00

孩子几岁才能和父母分床、分房睡4个步骤就4个辅助帮孩子顺利分房睡!

我一朋友,女儿4岁。朋友最近正设法「训练」孩子在自己的房间睡觉。已经进行了一周多了,每晚都要上演一次「哭戏」,妈妈和孩子一整夜都不得眠。每次孩子夜里哭醒,她都不得不反复过去安抚、哄睡,每天都顶着黑眼圈、睡眼惺忪地去上班,崩溃极了!

后来我给她讲了另外一个妈妈和孩子分床睡的经历:

一位妈妈,在孩子4岁生日那天,开始尝试跟孩子分屋睡。第一天晚上,孩子意料之中地来敲门,一会儿说有蚂蚁爬进房间;一会儿又说,自己的玩具熊落在妈妈房间里。爸爸隔着房门对孩子说:「你那点小心思唬谁呢?赶紧回去睡觉,不然打你 *** 。」之后,一整夜都没有听到孩子的声音,夫妻俩放心地一夜安眠。

第二天一早,妈妈打开房门的那一刻,竟然发现孩子蜷缩在门口睡得正酣。原来他自己半夜从房间拖来了、小枕头、小被子,怀里还紧紧的抱着妈妈的一件衣服……

听完这个妈妈和孩子的分床经历,朋友竟然哭了。她说:原本我以为,只有早点让孩子学会自己睡觉,孩子才能更独立一些,没想到却伤了孩子的心。

是呀,有多少妈妈抱着同样的心态,按部就班的计划著跟孩子分房睡:想藉著分床睡、分房睡,让孩子更独立;不想孩子太粘人、太娇气,想早点和孩子分开睡;「3岁分床、5岁分房」过了这个年龄就更不好分了;听说很多妈妈,孩子一出生就要自己睡了……

这些都是真的吗?

■到底有没有最佳分床、分房睡的年龄? ■和孩子分开睡是不是越早越好? ■怎么才能让孩子适应分开睡?

那些一出生就和妈妈分开睡的孩子 后来都怎样了?

我生孩子那时候,很多妈妈都特别奉行「宝宝一出生,就该自己睡」的原则。而这个说法来源于几十年前,很多外国的孩子,一出生就和父母分房睡了,美其名「这样可以让孩子变得独立、听话、不黏人」。但是后来,很多妈妈发现,过早和宝宝分床睡,导致了更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一位追悔莫及的妈妈,分享了她戚兄的经历:

她是个极其热衷于国外各种育儿理念的妈妈,孩子一出生就和宝宝分开睡,即使孩子哭闹她也依然坚持。慢慢地,孩子渐渐长大,的确越来越习惯一个人睡,却也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更不爱笑。

一次旅行的时候,她原本打算跟孩子一起睡,却听到孩子说:「我不要备仔弯和妈妈一起睡,妈妈从来也不喜欢和我在一起。」那一刻,她后悔极了……试想,曾经的一天中,孩子小小的背影,一次次被父母拒之门外、一次次陷入无尽的黑暗和害怕之中,是有多让人心疼呀!

妈妈真的忍心,就这样把还没有准备好的孩子,推出门外吗?!

过早分开睡的孩子, 将来可能和父母的关系会比较淡漠

西方国家有些家庭,从孩子刚出生就开始就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听过的「哭声免疫法」也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孩子哭了不会立即得到安抚和拥抱,而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适应和修复,宝宝在襁褓里就实现了分房睡。

虽然孩子的确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独立性的培养,但同时却牺牲了孩子对妈妈的信任和依恋,安全感缺失,成长中可能和父母的关系会比较淡漠。

白天上班的妈妈 更需要晚上陪孩子一起睡

很多父母白天要上班,不能陪孩子,晚上回来已经很晚了,陪伴的时间非常短。但即便如此,你会发现,仍然有很多孩子最依恋的还是自己的妈妈,而不是白天带养他的爷爷奶奶/外祖父母。关键就在于夜间的照料和及时安抚,对建立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更为重要!说白了,孩子晚上跟谁睡,就跟谁更亲近。

孩子和妈妈一起睡 睡眠品质更高仿闷

人类学教授詹姆斯·麦肯纳用几十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婴幼儿在生物学上就习惯性地靠近母亲,母亲的身体是婴儿真正适应的唯一环境。」 就是说宝宝与妈妈睡在一起,感受到彼此的体温、气味、声音、抚摸等身体信号,宝宝睡得更好,有助于提升婴幼儿的睡眠质量。

和妈妈一起睡 大大减少「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

詹姆斯·麦肯纳教授还说:母婴间基于母乳喂养的合睡情况,是人类最古老,最有效的睡眠方式。「合睡」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具有普适性,可以最大化保证婴儿的生存概率。

下图中可以看出,婴儿发生猝死综合症的好发年龄是在出生后的1〜4个月之间,这个月龄的宝宝抬头和翻身还都不太行;如果单独睡在距离妈妈较远的地方,夜间妈妈很难感知到孩子处于危险之中,导致意外的发生。

反倒是母婴睡在一起时,互相都能更好地感知到彼此,妈妈对孩子的反应也更加敏感和警觉,孩子稍有不对,妈妈就能迅速做出反应,避免意外的发生。妈妈和孩子一起睡并不是必须要睡在同一张床上。而是在床边放置一个睡篮或小床,而且父母能在可触及范围内感受到宝宝,反而是一种更安全的选择。

二、但是!孩子和妈妈太晚分房睡也不好

之前某星二代,因涉恐言论而被逮捕。告知同学某日不要来学校,因为他要在那天进行枪击。受到惊吓的同学随后选择了报警,警方介入后,在他房间内发现了近千枚子弹和一些军用物品及枪支。

面对警察时,孙安佐和母亲都异口同声表示「枪击」只是一句玩笑话。但警方并不以为然,他们对星二代拥有如此数量庞大的武器表示怀疑!儿子在出事后还是妈妈第一时间飞过去给儿子「擦 *** 」,处理后续问题。

星二代11岁的时候还和妈妈睡同一张床,直到15岁才和妈妈分床睡。从生活上可联想到爸妈对这大孩子的迁就和宠爱是否过多?长期和父母同床睡的孩子是否会过分依赖父母,独立性差?

虽然孩子对父母的过分依赖、独立性差,未必是因为一直不分房睡造成的。但太晚和孩子分开睡确实会造成孩子的身心成长的阻碍,限制了探索与不同的发展可能!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 *** ,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

对于所有母亲来说,接受与孩子的分离,让孩子慢慢成长,学着勇敢和独立,才是所有母亲给孩子的最好的爱!

孩子一直和父母同睡,影响夫妻关系。网路上有个提问:「有孩子第一年要不要和老公分床睡?」之前,有位妈妈也给我们发来留言:因为爸爸忙,每天都是妈妈陪孩子睡,当有一天爸爸想跟妻子和孩子一起睡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早已成了孩子眼中的外人,成了妈妈和孩子间的「第三者」……

很多新手妈妈在有孩子后,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孩子,也体谅老公白天上班的辛苦,会选择跟老公分房自己带孩子睡。但数据告诉我们:自从有了孩子,夫妻的亲密关系和对彼此的满意度就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本来有孩子后女人就不自觉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了,晚上再一分房,没有二人空间,渐渐聊不到一块儿,从夫妻变成「室友」。即便是夫妻没有分房睡,房间里有个孩子,妈妈也是会把关注力更多的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种以「孩子」为开端的,对彼此的忽视。久而久之,即便是同床共枕也是各做各的,缺少交流,亲密关系就越来越淡了。

推荐阅读:夫妻分床只是开始,如何面对育儿期与另一半关系?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该不该和孩子分床睡、几岁分呢? 有没有一个分床、分房睡的年龄界限? 网路流传的「3岁分床、5岁分房」对不对呢?

三、孩子分床的最好时机应该是当他准备好的时候

最近有一位妈妈留言说,女儿已经六岁了,是不是应该要跟父母分房睡,可是孩子很抗拒这件事。曾经尝试过几次,可是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每次答应的好好的,可是一走到自己的房间,她都会临时变卦,然后要回到我身边睡觉。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将她哄睡着了,但她半夜起来又哭喊著说:怕黑,一个人睡觉太可怕了……其实这正是孩子在告诉妈妈「我还没准备好」,孩子可能会怕黑、怕独处、怕各种他担心的事情发生……这时,与其强迫孩子接受,不如顺其自然。

正如一句曾说的:孩子迟早都会的事,为什么那么着急?

你的宝宝就是独一无二的,他也许有些地方成长快一些,有些地方比别人慢一些,但你要相信他是独一无二的,你是创造他最初世界的人,让他拥有自己人生的步伐,而你只是用心引导,有时候也耐心等待,让他自信快乐,也许他不是伟人,但他却是独一无二最美自信的自己。

可能某天,孩子要求自己睡,就在你猝不及防的那一天。

某位艺人就提及女儿在得知同学自己单独睡觉后,愉快地提出自己也要跟妈妈分房睡,并很快习惯了。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当他们做好准备的时候,就会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新的状况、新的成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地陪伴和等待,并时刻准备好放手,让孩子自己向前走。

有心理学家指出:10岁前,和孩子完成分房睡,就不晚!

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一个具体的分床、分房年龄界限能适合所有孩子,大家常说的「3岁分房、5岁分床」只不过是根据多数孩子的情况给出的一个建议年龄。不必追求那些量化得很精确的时间,与其把焦虑带给孩子,不如放松下来,想些适合的引导方法。

推荐阅读:【胖胖麻经验谈】孩子分床或同床睡?四模式利弊分析

四、4个步骤+4个辅助帮孩子顺利分房睡

第一步:小宝宝,分床,贴紧大床

首先,我们是提倡宝宝出生后就该分床睡的。只不过宝宝的小床要紧贴妈妈的大床,让宝宝在睡觉时能够感觉到妈妈的气味和温度,也方便妈妈在夜间照料宝宝,更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

《英国医学杂志》报告:

「分析了近1500例婴儿猝死案例,该报告显示睡在父母床上的婴儿,猝死概率达22%。」

第二步:大宝宝,分床,和大床拉开距离

大一些的宝宝,婴儿床已经睡不下了,就可以换儿童床,放在距离大床有一定距离的位置,最好是妈妈和宝宝伸手能摸到彼此的距离。既有彼此的独立空间,又能随时感知到彼此,大人孩子都能睡得更安稳。

第三步:大孩子,分房、不关门

等孩子长大一些,和妈妈分床睡得也比较踏实了,就可以考虑给孩子分房睡。但是,最初分房阶段,妈妈可以陪孩子睡着后再离开,而且两间卧室都不要把门关死,让孩子知道,即使不和爸妈在一个房间睡,妈妈也随时听到他的声音,有需要叫妈妈,妈妈马上就能过来。

第四步:最终,分房、独立睡

到了这一步,就离彻底分房独睡的大功告成不远了,孩子表现出越来越适应睡在自己的房间。妈妈可以每天晚上给孩子讲完故事,或陪孩子聊聊天后就离开房间,熄灯关门。如果孩子不愿关门,可以巧妙点跟孩子说:「是不是关门睡更安静,即使关着门,你喊妈妈,妈妈也是能够听见的。」

辅助一:和孩子一起布置他自己的小房间

早在正式分房睡之前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布置自己的房间。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床、灯、小书桌、小柜子等,一切都布置成孩子喜欢的样子,并让孩子参与到布置当中,给孩子一种即将可以住进来的小期待。

比如女孩子喜欢的公主风格,男孩子喜欢的英雄风格,告诉孩子:「这里就是属于你的小世界,你是这里的主人……」让孩子对自己的房间有归属感,将来再分床就容易多了。

辅助二:允许孩子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陪睡」

起初,孩子自己一个人睡的时候会感到孤独、害怕,妈妈可以允许孩子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做「睡觉小伙伴」。手中握著或抱着自己熟悉的、喜欢的玩具,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有被陪伴的感觉,可以消除孩子的孤独感。

辅助三:为孩子举行一个分房仪式

选择一个有仪式感的时间点,比如孩子生日或者新年第一天,告诉孩子:「宝贝又长大1岁啦,从今天起,你就是大孩子了,可以自己一个人睡觉啦!」然后为孩子举办一个分房仪式,比如在房间挂上彩带,换上新床单、新被套,在房门上挂一块牌子,写上孩子的名字等。孩子也会从内心里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真的很了不起,都可以自己睡觉了。

辅助四:睡前陪伴非常重要,一定不能省

爸妈睡觉前,最好在孩子房间陪伴,给孩子讲讲故事、玩玩小游戏、说说悄悄话。让孩子感觉即使分床了,爸妈还是那个疼爱自己的爸妈,自己还是那个被爱着的孩子,更利于他们接受跟父母分开睡的事实。

❷ 如何看待父母从不主动联系孩子的现象

父母不主动联系孩子的情况,非常常见,不足为奇。反过来,孩子联系父母,工作之前,是为了要钱,工作之后,是想让父母照顾一下小孩子,就这么现实。

我们只谈父母从不主动联系孩子的情况。第一,怕磨瞎要钱,一打电话,就要钱,钱包伤不起。第二,怕孩子谈,我(我老婆)怀孕了,你们来照顾一下吧,一照顾,就是孩子上小学啊,六年,父母受不了。第三,说明父母身体还好,有钱花,不用人照顾。

这三个情况,导致很多父母,从不主动联系孩子,也不打电话。

但父母一旦半自理,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了,那就会经常性的联系孩子。

相对于亲情,其实,父母和孩子,更是因为相互需要,而存在的。

话糙,但理不糙。生活,就是这么个理。

哈哈,这个问题我可以用我和老公的实际情况来回答。我们两个人的故事或许就代表着两种家庭,代表着两种家庭沟通相处的模式。没有好坏,就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这种模式,深深的影响着父母子女孩子的日常相处交流。如果想改变,那就从自己当爸妈开始,改变自己家庭的沟通模式。

我老公家的情况
我公公婆婆也都是很好的人,当然也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倾尽全力的给我们帮助,哪怕自己再苦再累,都希望我们能过的好,能减轻压力。老公呢人品好脾气好,也孝顺自己的父母。可是呢,他平时很少会主动的给我公公婆婆打电话,一年难得打两次,还每次说两三分钟就挂掉了。不仅他这样,他姐姐也是这样,也很少给父母打电话。即使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感觉也不是特热情那种,就是有事说事,没事各干各的。我公公婆婆呢也很少给她们打电话,除非有什么事。

我们家的情况
我们家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家里孩子比老公家多。虽然姐弟几个都已成家,而且在不同的城市,相隔甚远,而且工作都比较忙,但我们总是会利用一切机会相聚,一起去玩一起逛街一起聊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跟爸妈也是这样,从小啊,我们家最幸福的事儿,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我们说好多学校的新鲜事给爸妈听,爸妈讲讲村里的事儿亲戚家的事儿给我们听。我们有什么烦恼也会说给他们听,即使他们帮不上忙。而爸妈呢家里有什么事儿也会跟我们商量,即使我们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现在回家仍然是这样,一年难得回去一次,回去以后家里最多的 娱乐 活动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即使弟弟是个男孩子也特别热情,已经是孩子爸爸了还特别有趣,经常聊得大家开心的不行。而平时大家分散在各地,我和妹妹都在千里之外,可平时的电话,视频是很频繁的。,有时候我们忙了,忘记了,几天没联系,老爸肯定会给我们打电话。现在有微信里,怕打扰我们工作就发语音问问我们,等到周末就会跟我们视频。而每次不管是通话还是视频基本都是30分钟以上,想说的话总是很多。

现在我们一家三口的相处模式
我和我儿子很喜欢在一起聊天,我会把自己的事情说给他听,他也会把自己的事情,学校的事情说给我听,我们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也喜欢邀请儿子参与家庭事务,从他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家就有个活动吃吃喝喝家庭会,这是我儿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其实就是弄点吃的喝的摆在桌子上,三个人围坐在一起俩聊闹雀天看看书,反省自己最近不好的行为,接受他人的监督,表扬好的行为,鼓励保持。还有家里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拿个主意。

我经常跟老公说我最怕的就液游早是一家人却无话可说,都藏在心里。爱要表达,要让对方感受得到。所以我从不吝啬跟儿子说爱,同样儿子也是。而且我觉得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好处。如果孩子有什么话都不愿意跟我们说,我们又怎么了解他,怎么引导他呢。前几天,我在加班,儿子用奶奶手机给我打个电话,你们知道他要说什么吗?他学拼音了,第一次学拼音,学了a,o,e。他特别激动,急于要跟我分享,要读给我听。

我和儿子也慢慢的影响着老公,从一个不怎么喜欢说话不怎么善于表达的人,慢慢的也会经常跟儿子聊聊天,爷俩的话题也挺多。也会积极的参与家庭活动,甚至都开始加入我和儿子的日常斗嘴了。而且特别善于制造冷笑话。让我和儿子事后哈哈大笑开心不已。带的我儿子都经常会跟我讲冷笑话。而且讲完了我还必须配合着演一下瑟瑟发抖。

这种相处模式也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简单很多,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达成一致。既锻炼了他独立自主,又让我们之间保持亲密。

所以我觉得长久以来形成的家庭氛围,家庭相处沟通的模式都会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包括家里的孩子们长大以结婚以后新家庭的相处模式。我不能说孰好孰坏。但我更喜欢父母子女之间能够保持沟通交流和互动的相处模式,感觉更亲密更幸福更能感受到爱。

如何看待父母从不主动联系孩子,这个问题,我可能和别的家长答案不太一样。现实就是,不是家长不主动联系孩子,而是主动联系孩子,往往十次有八次会被孩子怒怼。

给孩子打电话,想问问最近怎么样了,她常常不会接你的电话。我每次遇到不接电话的情况,就会胡思乱想,害怕孩子有什么事情?就会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结果就是因为紧张而不停的给孩子拨打电话,然后孩子生气了,冲着我一通嚷嚷,最后就是不欢而散,两人都不痛快。

要不就是打电话孩子接了,然后会问啥事,忙着呢,你能说啥,你能说想聊聊天?想知道孩子的情况?美死你了,两句话不到,电话放了,没时间和你聊天。

我女儿就和我明确的说,有事微信,她看到了会回我的。一般情况不要打电话,打了也不接。女儿还说,家里有事需要她做随时打电话,聊天没时间,她的一切,想和我说的自然就说了,不想说的,问了也没用。所以,做父母的,哪是不主动联系孩子,是没法联系。

打电话不能聊天,他忙。打电话不能问她工作生活怎么样了,你知道了也帮不上忙,知道有什么用。还剩下什么需要打电话的?

做父母的,知道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知道孩子生活工作压力大,所以不会轻易打电话给孩子的。主动给你打电话,那是实在想你了,想和你说说话。不要除了要钱的时候有电话,其他的时候杳无声音。

做父母的还能奢求什么,就希望你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健 健康 康。我想说的就是,孩子,在闲暇之余,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说说闲话,时间一晃,父母就会老去,等你想打电话的时候,父母不一定还能和你唠叨啥了。

中国绝大部分的父母感情是内敛沉默,很少主动表达自己的 情感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拥抱的动作不会做,谢谢的话不会说,爱得深沉。

大部分父母还是自觉懂事的,孩子读书什么都不用管读书就好了,家务什么的怕影响孩子学习,外出上大学了打电话怕影响孩子上课,出来工作了怕影响孩子工作,打个电话之前会想很多很多。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像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一样,务实勤劳,供养孩子上学,也像很多父母一样,他们几乎从不主动联系我,从外出上大学到工作,平时联系,90%的电话都是我打回家的,有段时间可能忙得忘了,忘打电话回家,他们才会打一次,开头总是“你没在上课吧?”

我妈絮絮叨的时候,才会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你爸不让说”、“本来前两天想给你打电话,我们怕你在忙”、“你爸又嫌我多说了”、“这些事情告诉你没用”等等之类的,直到现在父母还是这样,不会主动打电话给我,为此我专门还设置了提醒“打电话回家”。

大部分的父母也是不会表达爱的,做得很多说得很少,孩子只觉得父母越来越严厉,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紧张,尤其到青春期时,沟通甚至完全无效。

从现在起,学做一个会表达的父母,父母先学会如何沟通、如何表达爱,才会收获一个充满爱的孩子。

这样温暖有爱的家庭,以后才不会出现孩子不打电话回家、父母从不主动联系的情形。

女儿十四岁离家求学,一直是女儿主动联系我们,有时老公叨叨想联系我也按住他,静等女儿联系。

有时女儿也会希望我们主动联系她,记得一次我无意中碰到电话,女儿说自己很激动地接电话,结果发现没有回应……

我跟女儿解释:我们的生活很有规律,而我们希望你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联系你担心影响你的生活,我们没有什么怕打扰的,下班时间都可以联系,不主动联系不代表不牵挂。

至今女儿离家已经十年,一般都是每周六联系,如有特殊情况,女儿会提前告知,以免我们担心。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也曾羡慕过每天都要被联系的同学,我告诉她:这不是妈妈的风格,否则你也不会那么独立;如果我换个风格,每天电话骚扰你,也许你会烦呢!

后来出国,室友的母亲就是喜欢夺命连环call,对比之下她感觉还是喜欢我们的方式,让她拥有生活上的自由。

孩子长大以后离开家庭,我们应该把牵挂藏在心里,放手锻炼孩子的精神独立能力,为以后的独立生活做准备。

我最近就是这样的。因为我孩子从上大学开始就离开家已经将近十年了,刚开始我们沟通还很频繁,最近一两年,忽然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每每是我发N多条信息,他都不回一句。自从他离开家,无论在哪座城市,我都立马关注当地的气象预报,遇风雨冰雪的及时提醒他,平时看到啥自认为对他有用的文章也会转给他,可是他就像消失一样的不回复,也从不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他拿到工作offer时,我们曾跟他说不用给家里钱,自己存着就好,花钱计划好了,既不要亏待自己,也不要大手大脚的,这方面他还真做的到,工作年薪百万却从不给我们买任何礼物,说实在的我们很寒心!我也一直觉得是不是我教子无方,还是说了啥伤到他了,百思不得其解啊。好几次打电话他都借口正在忙,微信极少视频,通话次数也有限。可是只要他发来信息我都是秒回啊!被拒绝几次后我真的非常非常伤心,情绪很低落,后悔要孩子有啥用,辛苦养大并不指望他为我们做什么,为什么他这么冷血呢?慢慢的我也看开了,缘分这事不能勉强,人注定是孤独的,他不理我我也落个清闲,每天上班、家务、抄经,学画画、听有声书、锻炼走路的忙自己的事,让自己充实起来,尽量不去想他免得伤感,一切随缘吧!

不主动给孩子打电话是怕影响孩子。上学时怕影响孩子学习,工作后怕影响孩子工作。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经常会加班,所以也没有正常的工作时间,父母不知道孩子在哪里?在干什么?不是不想孩子,而是时刻在想。

我每次打电话前都会先在微信中问一句:干嘛呢?如果孩子说在地铁上,我就等她回家再打电话。有时候是刚刚进门,那就等她吃饭,或者洗澡后再给我打电话、视频。有时候孩子一边和我视频,一边还要在电脑上工作,听见敲键盘的声音,就快赶结束,好让孩子早点结束工作,早点休息!

父母的心一直牵挂着孩子,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多,家务劳动又少。闲的时候多,就更想孩子了。

我的孩子在外地读书,刚开始我几乎天天都联系他,非常想知道他每天都干什么、吃什么、很担心他能否把自己的身体、学习、生活搞好。一段时间以后,每天问七问八的,孩子都烦了,他说他很忙,没有时间每天这样事无巨细的跟我聊这些事情的。

我才意识到自己确实联系孩子太多了,挺打扰他和浪费他时间的,后来我没什么事情也不主动联系孩子了,把心思都放在经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我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了,应该相信他一个人在外地会学会自己生活和学习,照顾好自己的。

所以现在我也不主动联系孩子了,他如果想念我或者有事情需要我帮助的时候,他会主动联系我的。

我也很少主动给孩子打电话连糸,是这样想的,不知道孩子的时间安排,怕打校了他的正常生活,给他造成不方便,只有在他十几天没电话来给他打一个,响几声不接会挂掉,提心他是不是在班上,是不是开车在路上,或者正在吃饭,正在睡觉,正在处理什么事情,总之给他打电话很小心。

我从不主动联系孩子们,因为我不知道她们哪一会有时间,你给她打过去电话,说正忙着,回去给你回,你等到半夜也等不到个信息,所以很失望,不想再热脸贴冷屁股啦,自己越来越没什么用啦,我有自知之明,把老伴伺候好,把自己的身体养好,是最重要的,养孩子跟养鸟一个道理,大了就飞走啦,

❸ 孩子多大可以去看电影记住做好哪几点,家长和孩子都能开心观影

孩子多大可以去看电影?记住做好哪几点,家长和孩子都能开心观影?

孩子多大可以去看电影?

一、自我测评父母值得一试问自己:你们家孩子能否在家里面看一个动画片20min,甚至更长时间时间内彻底潜心?是不是由于家里有人闲聊谈笑或者一些音乐的打搅就看不下去,或是要吃的要喝得?是不是当听到突然出现响声的时候会担心或是痛哭?又哭又闹时是否一两句话就可以哄好?是否平常胆量也非常大?

二、提议a.生理方面一般建议3岁之后,小宝宝眼球发育健全些再看一遍。b.精神上海外有专家称“假如是专门针对低龄化小宝宝定制的影片,那样4岁以后能去看。”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了解繁杂的情节,并且能够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坐一个个小时以上。

❹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呢

孩子与父母沟通存在的问题1、不能互相理解父母和孩子没有正确理解彼此的需求。这是因为父母和孩子的需求在内容和标准上不同,这使得双方都积累了对彼此的不满,而没有让对方充分看到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心理层面的差异是导致父母和孩子不能够进行正常沟通的问题之一。2、对孩子宣泄负面情绪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工作会积累很多的负面情绪,再回到家中之后,他们会因为孩子的一丁点不对,就会把负面情绪通过指责批评,宣泄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在默默忍受之后便会把父母拉进自己的“黑名单”中,因为和父母沟通动不动就会被骂、被批评指责,所以孩子会变得逐渐拒绝和父母沟通。3、忽略非语言方式的沟通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学之后,就已经放弃了原始的感察败情表达方式,如拥抱、抚摸、亲吻等等,剩下的只有喋喋不休的败清颤说教,干巴巴的语言表达,当然是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沟通不光是自己说,学会倾听也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用心倾听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当家长能够很好的倾听孩子心里话的时候,孩子正洞会更容易打开自己的心门,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4、沟通意识淡薄有些父母根本意识不到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孩子年龄比较大的家长,觉得孩子完全可以自理了,很少抽时间与孩子沟通,出门在外的家长甚至十天半个月不与孩子联系一下。有时候孩子主动寻求与家长沟通,家长也只是心不在焉地哼哈了事。

❺ 五年级,男孩,很叛逆又有点内向,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怎么办

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怎么办?

第一,家庭教育应该与时俱进。

很多父母认为给孩子好的生活就是给孩子富裕的物质,其实玩具和零食对孩子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理解、认同,必要时给他一个拥抱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和思想。父母不能再用以前那种方式来教育和干涉孩子了,要多关注社会的发展,用与时俱进的方式教育孩子,同时也要多了解孩子的想法,经常与孩子沟通,孩子如果告诉父母的想法后也要与老师互动,在老师的配合下一起合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原因有哪些?

一、害怕家长的嘲笑。

孩子与大人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有些家长习惯于承认的眼光与看待孩子,嘲笑孩子天马行空,不合常理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受到了打击,不愿与父母交流。

二、出于对父母的爱。

有些家庭的孩子比较早熟,很早就能体会父母的辛苦,不愿意给父母增加负担。平时觉得父母工作忙,就会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不给父母添麻烦。当自己犯错的时候,就更加害怕,不敢承认,担心会让父母为难。很多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孩子可能会有这种行为。

三、家长的不良影响。

家长是孩子言行的模板。有些家长本身就不是很喜欢与人交流,不太透露内心的想法。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与人沟通的需求也会比较小。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沟通。

四、担心受到批评。

大部分的孩子在犯错时不敢跟父母讲都是因为担心会受到批评,他们对于父母怀有怯意,不敢犯错。一旦自己做错什么事,就会各种找理由。

五、陪伴太少。

亲子间缺少共同兴趣、共同经历,亲子间缺少交流话题,孩子不知和父母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

❻ 孩子虽然很小但是却不喜欢让我们抱,这是什么原因呢

实际上,一个两个月大的孩子正在成长,喜欢踢腿和挥手。这些都是正常的。这表明孩子的发育是相对完整的,但是如果一个成年人抱着它,他就不能这么自由地运动,因此他会抵抗。但是,如果您发现孩子不习惯母乳喂养和睡眠,则应多加注意,因为一个2个月大的孩子可以进食和睡眠。母乳喂养或睡眠会不会成为身体问题?特别是在孩子进入第三个月的时候,这是孩子骨骼发育最快的时间,也是婴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我们必须确保有足够的母乳。因此,如果您发现孩子不喜欢母乳喂养,则应将其送至医院进行检查。但是,孩子缺乏母乳喂养也可能是母亲的原因。因此,母亲也可以检查自己的身体。

人们常说血浓于水,从襁褓小儿到长大成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最亲近的。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却不愿意让父母抱呢?

有时,孩子的表现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反映出父母的各种错误的教育行为。当孩子不愿与父母亲近时,父母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存在问题以及他们的公司是否成立,然后修改他们的教育策略并给孩子足够的钱。关心和爱。只有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才能越来越紧密,同时,两者才能牵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❼ 孩子为什么不让老人抱

孩子为什么不让老人抱

孩子为什么不让老人抱,很多人连孩子都是不愿意让老人抱的,在如今这个时代,似乎老人帮忙带娃已经成了一种隐秘的潮流。很多年轻父母需要趁,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努力工作、挣钱养家和提升自我上,在育儿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疏忽。下面是孩子为什么不让老人抱。

孩子为什么不让老人抱1

第一种情况是有可能是老人抱孩子的姿势,孩子不舒服,所以老人一抱孩子就会哭 第二种情况就是有可能是老人身上的味道,孩子不喜欢,所以老人一抱他就会哭 第三种情况就是孩子有可能是在认生也就是不认识的老人一抱她,她就会哭

现在的小孩,为何说不能让家里老人带?

一、怕孩子受凉,穿得太多或夏天不开空调

世上有种冷叫奶奶觉得我冷。老人一般身子比较弱,所以常常比照自己给孩子穿衣服,岂不知小儿是纯阳之体,新陈代谢旺盛,最怕捂。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而且孩子衣着过多,内热从生,灼灼汗出,毛孔时时处于开放的状态,易为风邪侵袭而发病,所以穿的越多的孩子反而档弯越容易感冒咳嗽。还有夏天的时候老人身子弱怕凉不开空调,而这样也很容易引起孩子中暑发烧的。

二、怕孩子出门调皮,宅在家里

老人年纪大了,带孩子出门,孩子乱跑老人跑不动,索性就带着孩子在家看电视、玩玩具。如果孩子长期这样,轻则由于孩子长期不锻炼导致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重则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内向、怕生,长大后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

三、怕孩子饿着,追着喂饭

世上有种饿叫奶奶觉得我饿。孩子不好好吃饭,怕孩子饿着,经常满屋子追着孩子喂饭。还是那句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日常进食量只要能满足代谢需要,不能吃得过饱。伤食则积热,热则伤阴,故体内阴阳失调,病由之而生。另外,这种追着喂饭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不利于独立性格的培养。

四、用零食哄孩子

孩子哭闹时:只要你别哭,想吃什么都给你买!

后果:

1、孩子一旦发现,哭闹能够吃到好吃的,就会用发脾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变得更加任性。

2、孩子吃垃圾零食,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长期食用添加剂过多的零食还会影响大脑的发育。

3、吃零食影响孩子的食欲,到了正餐时间没有胃口。

五、安慰孩子没有原则

孩子撞到桌子摔倒了哇哇大哭,老人抱起孩子,“桌子撞到宝宝了,宝宝不哭,我来打桌子……。”这样做会让孩子不善于自我总结和纠正,容易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

六、小心谨慎,限制多多

老人总担心孩子受伤:不能动这个!不能碰那个!这样做等于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让孩子长大后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情

担心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好,什歼蠢悉么事情都自己代劳。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和独立,容易让孩子养成极度依赖的心理。

八、搬弄是非,总唱红脸

妈妈不给你吃巧克力,我们偷偷给你吃一颗,你可不要告诉你妈妈!

后果:

1、破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日后的教导和亲子关系。

2、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学会撒谎。

3、老人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搬弄是非,说三道四,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学会背后“抵毁”别人,影响他以后的为人处世。

九、溺爱孩子

老人绝氏乎大部分都是比较溺爱孩子的,因为孩子在老人这里要啥有啥,什么事情都是有求必应,再加上相处的日子久了,孩子自然和老人亲了。结果,等到孩子要上幼儿园了,父母接管过来的时候,发现孩子身上哪哪都是缺点。

心想着一定要一点一点纠正过来,好好给孩子立立规矩。可孩子宠溺惯了,再加上和父母相处的少,感情自然比较淡,你再一严格管教,孩子不乐意了,更加觉得自己的爸妈不亲了。

十、迷信害人

孩子发烧是因为孩子被吓到了,喝点符水就好了!孩子高烧不退,是家里的祖先们喜欢孩子,给祖先们做场法事,孩子就好了!这样的后果有时候很严重,新闻上经常看因为这个耽误孩子病情最后孩子不幸夭折。

孩子为什么不让老人抱2

为何孩子不愿让老人带?老人带娃或出现六个问题,想明白了再决定

前不久,婆家的哥哥的女儿和婆婆准备来我们家,说是放暑假了,带她出来转悠转悠。我当时就一口答应了。家里多个小孩,家庭氛围会活跃一些,婆婆在我们这也没有那么无聊了,反正,小孩在老家也没地方去。通过几天的想处,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婆婆对孙女过于宠爱,训斥也非常直接。老人疼爱孩子也是真心的,对一个七岁的女孩,可以自己来解决穿衣、吃饭、洗漱问题。但是,每次吃饭时,婆婆总是给她喂饭,怎么也不能理解,一个这么大的孩子,还这样被伺候着。

而婆婆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孙女身上,她的言行不对时,就是一通训斥,孩子本来正在专注于一件事,突然就分了心,女孩看起来很烦躁。孩子坚持要看电视,老人拗不过她,就让她随便看,想看多长时间就看多长时间。

对于这样教养孩子,真是一脸的无奈,但又无可奈何。已经七岁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没那么强,习惯没有定型,自控力也不强,还要大人的监督。婆婆的教育方式过于粗放,比如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该吃饭了,怎么喊也不灵。

婆婆会直接上去把电断了,自己去吃饭了。女孩带着气来吃饭,开始哭,有时候自己很委屈进房间反锁不出来。有时候,居然拿着东西打奶奶,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还需要有人帮她穿衣、喂饭,不顺心时,还骂人。

每当一件事出现时,先给人的感觉是不可思议,沉思孩子的教育问题。婆婆带了孩子六年了,虽说每周回家,但是大多数时间都是陪在孩子身边,照理讲跟奶奶最有感情,事实上又不是这么回事。因此,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一定要引起父母、家人的重视。

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显得有点俗气,以后她会老师无数,但确实有其中的道理。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老人带娃或许会发生这些

一、婆媳关系不和

在国内,很多父母和孩子是没有界限感的。老人觉得生活在子女家里就是自己家。两代人的观念易发生冲突,有时候一两岁的小孩吃手,媳妇不乐意了,认为是婆婆没有把孩子带好,有时候再加上之前的小摩擦,就会控制不住情况,大吵一架。

两代人很容易因生活习惯、教育孩子等问题,升级为婆媳之间的矛盾。因此,老人带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得分割点在何处?不知何时该哄娃?何时不能由着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各杼己见,又互不相容。

二、教育孩子问题

宝妈与老人的教育观念容易发生冲突,现在的孩子从小父母都开始教唐诗宋词和简单的英文。但是,老人觉得能解决孩子的温饱、安全问题,就心满意足了。老人与父母带娃要分出侧重点。父母上班时,可由老人负责看管,在家或外出参加户外活动、

休息日,工作日的晚上,由父母来带,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抚养全部交与老人。另外,年轻人要与老人互相体谅、包容、加强沟通,多给老人讲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孩子采取相同的教养方式,以免父母一套,老人一套,孩子不知该听谁的。

三、孩子饮食问题

老人也心疼孩子,经常会买零食给孩子吃,孩子有什么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即使父母苦口婆心劝说的情况下,有时候,老人也会瞒着父母悄悄满足宝宝,你说老人不说吧,他们也花钱了,也出力了,吵也不是,说也不是。

有位宝妈近来一直感觉很累,越长大越孤单,明明觉得自己学是个孩子,很快已经也为人母,生活的杂七杂八的烦心事接踵而来。女儿真的还太小,急一工作撇下她,错过她这两年成长最好的时期,会不会太自私,生了她却没有时间带她,让老人带孩子,又心生愧疚。

老人带娃溺爱孩子很溃见,表现在各个方面。衣服每天那两套,每天吃的那两种,各种溺爱事事满足,感觉这叫纵容。她现在一天天的长大,她的思维、模仿能力、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脾气也长了不少,我以后会不会因此而后悔。

有关专家强调,宝宝未满三岁时,父母最好留在自己身边,辛苦一些又有何妨!有的宝妈上班时担心家里的孩子,在家时又担心公司,最后发现一个都没顾全好。如果两个选一个,我会全心全意去做,毫不犹豫地选择女儿,因为女儿的这两年一旦错过就没有了。

四、不给孩子规则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会不断学习育儿经验,带孩子去玩时,给其讲好规则,如果违反规则会怎么样,即使孩子受罚后,也让他明白父母是先礼后兵。而老人不会讲这些,犯错了就要受到惩罚或者纵容。

两个老人带孩子去游乐场玩耍,孩子一生气就在地上打滚,临走时号啕大哭不想走,被奶奶严厉训斥,爷爷打了屁股。这就是老人带孩子的一个弊端,事先不给孩子讲规则,一出现问题,不是连哄带骗,就是你看斥责动手。

五、老人溺爱孩子

老人带孩子的弊端比较明显,对孩子过于宠溺,无任何理由地宠爱孩子。有时教育批评孩子时,老人会不乐意,数落宝妈不对,大家都不开心。不让老人带,有时候又没有时间,到家每天都是孩子临睡觉的时间,孩子困了,就容易闹脾气,批评孩子吧,姥姥就不愿意了,孩子哭,她也哭,我这么一个泪点低的人却哭不出来,只有气愤、震惊和无奈。

六、限制孩子发展

很多老人带孩子,害怕发生磕磕碰碰,几乎不离孩子左右,这样限制了孩子探索外界的机会,缺乏冒险性,只要认为可能有危险的就要阻止和拒绝,总担心孩子万一受到伤害了,无法向其父母交差。

这或许与老人溺爱及个人年纪相关,年纪越大看孩子的体力不支。现在老人也开始玩智能手机了,一个爷爷坐那玩手机,他孙子跑开了,他都不知道,一个阿姨提醒他,才赶紧慌着去找了。

孩子为什么不让老人抱3

老人带孩子值得提倡吗?不愿老人帮忙带娃的4个原因,很现实

年轻宝妈拒绝婆婆帮忙带孩子,给出的理由让人无法反驳

身为90后的杨女士,在去年成功晋级成为了一名宝妈。一家人都欢天喜地地迎接新生儿的到来。而婆婆在照顾杨女士做完月子之后,还自告奋勇地要留下来帮杨女士照看孩子。

但是杨女士却拒绝了婆婆的帮助,这让杨女士的家里人十分不解。有人要把你照看孩子,这是一件多幸运的事情啊,这样就不用把所有的育儿责任全都担在自己的头上了。

宝妈身上的负担能够减轻,带孩子也没有多累人,可为什么要拒绝呢?

对此,杨女士解释说:“网上的育儿专家都说,在孩子三岁之前,父母的养育是最重要的。在妈妈身边长大的孩子,他的安全感比较充足,而且和父母的关系也会更加紧密。如果在孩子最重要的这段时间,我将他交给别人照顾,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不负责,我自己的良心上也过意不去。毕竟我是孩子的妈妈,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教导好我的孩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他最重要的时期缺少父母的陪伴。”

杨女士的一番话让家里人都没法反驳,杨女士的婆婆也认为这一番话十分有道理,于是断了自己要过来帮忙的念头。

但是在回老家的时候,还是嘱咐杨女士说如果自己忙不过来,一定不要自己强撑着,家里的人随便使唤,千万不要客气。

对于婆婆的这番话,杨女士十分感激。

在全家人都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情况下,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拥有一个快乐无比的童年时光。

为什么不提倡老人帮忙带孩子呢?

父母没有办法体会到育儿责任的重要性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我们把育儿这件事情的责任推到老人的头上,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而且这种行为会让父母难一体会到育儿责任的重要性,不懂为人父母到底应该承担什么。

这种做法会让年轻父母对育儿这件事情产生懈怠,不关注孩子的成长,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老一辈的育儿观念可能比较落后

时代的变化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一些在老一辈人眼中奉为真理的育儿观念,在年轻一辈的父母眼中,已经十分落后了。

这种落后的育儿观念,只会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变成绊脚石,阻碍孩子们健康发展。

如果老人的育儿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在照顾孩子这件事情上还是由父母亲自上手比较好。

孩子和父母的.感情难免会生疏

如果孩子长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在老人的照顾下成长起来。那么孩子和父母的关系,难以避免地会出现生疏。

著名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在孩子三岁之前,孩子再累也要亲自带,以免将来后悔。

孩子小的时候,正是需要父母温暖与关爱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段时间父母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将来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难以弥补这个遗憾。

育儿观念不一致,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不提倡老人带娃的原因之一,剩下老人在育儿的过程中对孩子出现溺爱、无底线的纵容等现象。

导致老人和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双方的育儿观念不一致,这样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育儿观念不一致带来的后果,其实不仅仅是产生家庭矛盾这么简单,他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及其负面的影响。

父母自己带孩子,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给予孩子爱、尊重和陪伴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在亲自带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孩子的爱、尊重和陪伴。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

只有满足孩子在童年时期所需要的情感需求,才能够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父母的尊重和陪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所带来的温暖,同时对促进亲子关系也有良好的作用。

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必须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将来无论在生活中面临多少风雨,他都不会轻易被打败。

注重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健康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将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各种信息分析判断孩子出现了问题,并帮助孩子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一个优秀出色的孩子。

❽ 孩子越大,为什么越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呢

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这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对此,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年龄阶段的差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逼近社会和社会生活,自然而然地会和自己的年龄相仿的朋友们更为接近和共鸣,而不是一直跟父母呆在一起。相比于和父母沟通,孩子更愿意寻找独立空间,与自己的同龄人互相交流。

以上原因只是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的一些主要原因,家长可以通过创造一个友好开放、信任和尊重的环境,倾听孩子的心声,并通过培养孩子的独立拆纤思考能力、键塌唤起孩子的兴趣等等逐渐建立交流渠道,如此一来,彼此之间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就会获得更好的提高,从而实现良好的沟通。

❾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不愿和父母沟通呢

01、父母的冷漠会让孩子变得冷血
孩子生下来最依赖的就是自己的父母,需要从父母这里得到关心和爱护,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可以得到自身想要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可以支撑孩子去更好的生存。可是家长的冷漠就相当于切断了情感的来源,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更没有办法获得安全感,长大之后也会和父母一样冷血冷漠。

父母情感的冷漠会让孩子备受打击,他们对父母永远充满着热情,而且也渴望父母对自己情感的回应,而每当孩子热情的去和家长互动的时候,家长总是冷漠的对待,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感,时间久了会自我怀疑,感觉自己不够好,所以父母才会不喜欢自己,慢慢的孩子的这种积极性被打击的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就是消极抑郁。
法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纳伯格在《缺爱》中说过:“关系就像一个交换,我在他人眼中存在时,他人在我眼中也存在”。两人的关系是相互的,孩子和父母之间也是如此。
每次孩子热情高涨的来和家长互动的时候,迎来的总是冷冰冰的一句话,换做是谁心理都歼兄不会好受,更何况是一个急需要关注的孩子。
02、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面对孩子的互动家长应该怎样做?
《水知道答案》这本书曾经提到过,经常夸奖一盆水,水的结晶都是漂亮的,经常对着一盆水打骂,水的枯搏结晶是不规则的,如果把一盆水放在那里无人问津,水的结晶则是杂乱无章没有一点生机,一盆水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

第一:积极回应
当孩子想要和家长互动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积极的去回应孩子,哪怕自己当下工作比较忙,但是家长可以回应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可以给孩子拥抱,告诉孩子等自己一会,等到自己忙完之后再去和孩子互动,至少这样可以给孩子心理上安慰。

第二:耐心倾听
当孩子积极来和家长互动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一个冷屁股,家长要耐下心来去倾听,用心倾听孩子想要表达的是什氏败袭么,也许孩子要的只是家长认真赞许的眼神而已,当孩子说完也许家长不用做什么,孩子内心就已经很满足了。

第三:给予情感交流
当孩子想和家长互动时,家长一定要抓住机会和孩子进行情感的链接,因为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这个时候的链接孩子会接受到80%,孩子会觉得自己备受关注,在父母这里自己特别有存在感和价值感。

❿ 如何看待父母从不主动联系孩子的现象

父母不主动联系孩子的情况,非常常见,不足为奇。反过来,孩子联系父母,工作之前,是为了要钱,工作之后,是想让父母照顾一下小孩子,就这么现实。

我们只谈父母从不主动联系孩子的情况。第一,怕要钱,一打电话,就要钱,钱包伤不起。第二,怕孩子谈,我(我老婆)怀孕了,你们来照顾一下吧,一照顾,就是孩子上小学啊,六年,父母受不了。第三,说明父母身体还好,有钱花,不用人照顾。

这三个情况,导致很多父母,从不主动联系孩子,也不打电话。

但父母一旦半自理,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了,那就会经常性的联系孩子。

相对于亲情,其实,父母和孩子,更是因为相互需要,而存在的。

话糙,但理不糙。生活,就是这么个理。

哈哈,这个问题我可以用我和老公的实际情况来回答。我们两个人的故事或许就代表着两种家庭,代表着两种家庭沟通相处的模式。没有好坏,就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这种模式,深深的影响着父母子女孩子的日常相处交流。如果想改变,那就从自己当爸妈开始,改变自己家庭的沟通模式。


我老公家的情况

我公公婆婆也都是很好的人,当然也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倾尽全力的给我们帮助,哪怕自己再苦再累,都希望我们能过的好,能减轻压力。老公呢人品好脾气好,也孝顺自己的父母。可是呢,他平时很少会主动的给我公公婆婆打电话,一年难得打两次,还每次说两三分钟就挂掉了。不仅他这样,他姐姐也是这样,也很少给父母打电话。即使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感觉也不是特热情那种,就是有事说事,没事各干各的。我公公婆婆呢也很少给她们打电话,除非有什么事。


我们家的情况

我们家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家里孩子比老公家多。虽然姐弟几个都已成家,而且在不同的城市,相隔甚远,而且工作都比较忙,但我们总是会利用一切机会相聚,一起去玩一起逛街一起聊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跟爸妈也是这样,从小啊,我们家最幸福的事儿,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我们说好多学校的新鲜事给爸妈听,爸妈讲讲村里的事儿亲戚家的事儿给我们听。我们有什么烦恼也会说给他们听,即使他们帮不上忙。而爸妈呢家里有什么事儿也会跟我们商量,即使我们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现在回家仍然是这样,一年难得回去一次,回去以后家里最多的 娱乐 活动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即使弟弟是个男孩子也特别热情,已经是孩子爸爸了还特别有趣,经常聊得大家开心的不行。而平时大家分散在各地,我和妹妹都在千里之外,可平时的电话,视频是很频繁的。,有时候我们忙了,忘记了,几天没联系,老爸肯定会给我们打电话。现在有微信里,怕打扰我们工作就发语音问问我们,等到周末就会跟我们视频。而每次不管是通话还是视频基本都是30分钟以上,想说的话总是很多。


现在我们一家三口的相处模式

我和我儿子很喜欢在一起聊天,我会把自己的事情说给他听,他也会把自己的事情,学校的事情说给我听,我们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也喜欢邀请儿子参与家庭事务,从他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家就有个活动吃吃喝喝家庭会,这是我儿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其实就是弄点吃的喝的摆在桌子上,三个人围坐在一起俩聊天看看书,反省自己最近不好的行为,接受他人的监督,表扬好的行为,鼓励保持。还有家里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拿个主意。


我经常跟老公说我最怕的就是一家人却无话可说,都藏在心里。爱要表达,要让对方感受得到。所以我从不吝啬跟儿子说爱,同样儿子也是。而且我觉得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好处。如果孩子有什么话都不愿意跟我们说,我们又怎么了解他,怎么引导他呢。前几天,我在加班,儿子用奶奶手机给我打个电话,你们知道他要说什么吗?他学拼音了,第一次学拼音,学了a,o,e。他特别激动,急于要跟我分享,要读给我听。


我和儿子也慢慢的影响着老公,从一个不怎么喜欢说话不怎么善于表达的人,慢慢的也会经常跟儿子聊聊天,爷俩的话题也挺多。也会积极的参与家庭活动,甚至都开始加入我和儿子的日常斗嘴了。而且特别善于制造冷笑话。让我和儿子事后哈哈大笑开心不已。带的我儿子都经常会跟我讲冷笑话。而且讲完了我还必须配合着演一下瑟瑟发抖。


这种相处模式也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简单很多,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达成一致。既锻炼了他独立自主,又让我们之间保持亲密。


所以我觉得长久以来形成的家庭氛围,家庭相处沟通的模式都会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包括家里的孩子们长大以结婚以后新家庭的相处模式。我不能说孰好孰坏。但我更喜欢父母子女之间能够保持沟通交流和互动的相处模式,感觉更亲密更幸福更能感受到爱。

如何看待父母从不主动联系孩子,这个问题,我可能和别的家长答案不太一样。现实就是,不是家长不主动联系孩子,而是主动联系孩子,往往十次有八次会被孩子怒怼。

给孩子打电话,想问问最近怎么样了,她常常不会接你的电话。我每次遇到不接电话的情况,就会胡思乱想,害怕孩子有什么事情?就会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结果就是因为紧张而不停的给孩子拨打电话,然后孩子生气了,冲着我一通嚷嚷,最后就是不欢而散,两人都不痛快。

要不就是打电话孩子接了,然后会问啥事,忙着呢,你能说啥,你能说想聊聊天?想知道孩子的情况?美死你了,两句话不到,电话放了,没时间和你聊天。

我女儿就和我明确的说,有事微信,她看到了会回我的。一般情况不要打电话,打了也不接。女儿还说,家里有事需要她做随时打电话,聊天没时间,她的一切,想和我说的自然就说了,不想说的,问了也没用。所以,做父母的,哪是不主动联系孩子,是没法联系。

打电话不能聊天,他忙。打电话不能问她工作生活怎么样了,你知道了也帮不上忙,知道有什么用。还剩下什么需要打电话的?

做父母的,知道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知道孩子生活工作压力大,所以不会轻易打电话给孩子的。主动给你打电话,那是实在想你了,想和你说说话。不要除了要钱的时候有电话,其他的时候杳无声音。

做父母的还能奢求什么,就希望你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健 健康 康。我想说的就是,孩子,在闲暇之余,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说说闲话,时间一晃,父母就会老去,等你想打电话的时候,父母不一定还能和你唠叨啥了。

中国绝大部分的父母感情是内敛沉默,很少主动表达自己的 情感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拥抱的动作不会做,谢谢的话不会说,爱得深沉。

大部分父母还是自觉懂事的,孩子读书什么都不用管读书就好了,家务什么的怕影响孩子学习,外出上大学了打电话怕影响孩子上课,出来工作了怕影响孩子工作,打个电话之前会想很多很多。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像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一样,务实勤劳,供养孩子上学,也像很多父母一样,他们几乎从不主动联系我,从外出上大学到工作,平时联系,90%的电话都是我打回家的,有段时间可能忙得忘了,忘打电话回家,他们才会打一次,开头总是“你没在上课吧?”

我妈絮絮叨的时候,才会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你爸不让说”、“本来前两天想给你打电话,我们怕你在忙”、“你爸又嫌我多说了”、“这些事情告诉你没用”等等之类的,直到现在父母还是这样,不会主动打电话给我,为此我专门还设置了提醒“打电话回家”。

大部分的父母也是不会表达爱的,做得很多说得很少,孩子只觉得父母越来越严厉,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紧张,尤其到青春期时,沟通甚至完全无效。

从现在起,学做一个会表达的父母,父母先学会如何沟通、如何表达爱,才会收获一个充满爱的孩子。

这样温暖有爱的家庭,以后才不会出现孩子不打电话回家、父母从不主动联系的情形。

我有三个孩子,一儿两女,两个孩子有正式工作,一个自由职业。三人都已成家立业 ,各自为生。大女儿和女婿在郑州搞铝合金门窗,个体。因为外甥女曾跟了我们两年多,现在被她爸妈接到了外地。也许是因为外甥女的原故,我们三天两头都会视频通话,双方对彼此的情况都十分了解。原来外甥女跟着我们 在这上幼儿园时,大女儿三天两头都会主动用微信和我们视频聊天,名义上是想跟我们说话,其实是想她闺女。

如今外甥女去郑州了,自然就少了联系,没事的话从来不会主动联系我们,除非是外甥女想我们了,才视频一下。虽然时间很短 ,但是毕竟我们可以在视频里 见到外甥女 ,半年没见孩子,确实是十分想念的 ,毕竟她在我们这里待了两年多 ,说不想她那是假的 !

二女儿在外地上班,每逢过星期回家,经常见面,也经常聊天,她从来没有怼过我俩,每逢过节,都会主动给我们打电话,我们老两口过生日她都会记得一清二楚 ,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 都会主动的给我们打电话 。我俩遇到什么问题 ,也会常常的和她联系 。

几乎每个星期最少通活一到两次,她工作的情况我们都十分了解 。记得有一次有事儿找她,连打了几个电话她都没有接 ,这下我就着急了 ,又让我爱人给她打了几个电话 ,直到和她取得了联系这才放下了心。都说父女连心 ,从这次件事当中我是深有体会的 。

总担心女儿一个人在外地吃苦或者有什么事。所以说儿女的一切,始终会令父母牵肠挂肚 。而父母的一切 ,子女是很少关心的 ,在这一点儿上 ,我觉得女儿要比儿子做的好的多 。难怪会有人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 ,看来人老以后还是女儿能想着我们,牵挂着父母。而儿子和女儿相比那差的可是太远了。

儿子同样在外地

上班,可我们老两口如果没有事是从来不会给他打电话的。就连他妈脾气那么不好,却从来不敢在儿子媳妇跟发脾气,做事都是看他们的脸色,对他们那是百依百顺 ,说一不二 。就这还时常受怼,甚至给他们说话,他们都懒得理你 。每次煮好饭 ,让他们吃饭 ,还总是达不到他们的胃口 ,不是嫌东就是嫌西 。

做一次不吃, 做两次不吃 ,最后我们四口人 就各做各的 ,各吃各的。也许是年轻人和我们 口味不同吧 ,总是吃不到一块儿 。所以就由他们去吧 。他们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我们也不去打扰 ,尽量达到他们的满意 !

老婆脾气不好 ,却在儿子跟前没有了脾气 ,甚至说个话 都得小心翼翼的 ,生怕说错了什么 ,做错了什么 ,让小两口生气 。所以说做老人真的是太难了 !就这样给儿子打电话,想问问最近怎么样了,他都会没好气的问你。

昨了,有啥事?不是三言两句 就挂了电话 ,就是说不到两句就开始怼你。无论如何 不管怎么的都是老人不对 ,都是我们没理 。自从他上班儿以后 ,很少关心过我们,到现在上班了几年,我们连他每月工资多少都不知道,也没见过他一分钱。人都说:“”花喜鹊尾巴长 娶了媳妇忘了娘。 “”依我看 ,这句俗语说的 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其实我们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在外上班不容易,也知道他们生活压力大,所以不会轻易打电话给孩子们。凡是主动给他们打电话,不是因为有事,就是因为想他们了,想和儿子聊聊天,说说话。令外想见见孙子,多日不见,实在想念,想看看小孙子,吃胖了没有 ?长高了没有 ?想看看他的样子。 听听他的声音 。这样我们就放心了 !

做父母的还能奢求儿女什么呢?就希望他们能平安,开心, 健康 ,快乐!小家庭能过的红红火火 ,小两口能和和睦睦 ,孙子们能 健康 活泼 ,快点儿长大成人 。除此之外 ,别无他求。但我也想对孩子们说一声。在你们不忙时,如果有可能的话 ,也要给我们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免得让我们牵肠挂肚 ,老惦记着你们一家 。

“”时间荏然,光阴如梭 “”,“”记得少年骑竹马 ,转眼已是白头翁 “”人生在世,只不过曲曲的三万六千天,转眼间我们已,发如白雪 ,垂垂老矣!不知道还能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多久?多则二十年,少则十来年!也不晓得还能否陪着孙子们 健康 长大?愿你们一家人幸福,愿孙子们能快乐长大,宏图大展,愿老天保佑我们家,人才辈出 ,世代平安,兴旺发达,永续百年!

自打儿子去年结婚后,我便不再主动联系他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辛苦大半辈子都在为儿子服务,虽然没能让他大富大贵,但我也竭尽全力让他娶妻安家,就像一个爬到山顶的登山者,早已气喘吁吁,我想休整一下,喘口气。

二、儿子结婚后,他的生活空间不再是他一个人,多了一个儿媳妇,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生活方式,父母老是不愿放手还是像原来那样牵肠挂肚,凡事亲力亲为,我觉得没必要,自己累不说,甚至会招来小两口的烦。

三、不主动联系他们倒不是想真撒手不管,人们只注重表面现象。就像我,即使忍着不主动联系他,但每天看好几遍微信运动,看看儿子每天走多少步,上班累不累。父母的家永远是他们的家,只是静等他们的一声召唤,力所能及的出手相助。只要他们过得平安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所以,大家不要纠结父母主不主动联系孩子,父母对儿女的心,天地可鉴!

女儿十四岁离家求学,一直是女儿主动联系我们,有时老公叨叨想联系我也按住他,静等女儿联系。

有时女儿也会希望我们主动联系她,记得一次我无意中碰到电话,女儿说自己很激动地接电话,结果发现没有回应……

我跟女儿解释:我们的生活很有规律,而我们希望你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联系你担心影响你的生活,我们没有什么怕打扰的,下班时间都可以联系,不主动联系不代表不牵挂。

至今女儿离家已经十年,一般都是每周六联系,如有特殊情况,女儿会提前告知,以免我们担心。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也曾羡慕过每天都要被联系的同学,我告诉她:这不是妈妈的风格,否则你也不会那么独立;如果我换个风格,每天电话骚扰你,也许你会烦呢!

后来出国,室友的母亲就是喜欢夺命连环call,对比之下她感觉还是喜欢我们的方式,让她拥有生活上的自由。

孩子长大以后离开家庭,我们应该把牵挂藏在心里,放手锻炼孩子的精神独立能力,为以后的独立生活做准备。

母亲,我从不主动联系孩子,让他安心工作,只要把小家搞好,把儿媳妇照顾好,能走一辈子是两口子,父母给了他生命,只能陪他走人生一半的路程。

不想给他增加负担,孩子们现在生活压力大,养孩子还房贷,每每看他们俩加班我心疼 ,我帮不了他们!

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这么多年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所有的事情,我对自己说,能做好一切,他们 健康 平安就是我的幸福!

我就是从不主动和孩子联系,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怕女儿管我要钱,第二个原因就是年龄有代沟,她总嫌弃我啰嗦,有时候说话还很噎人,后来我就干脆不主动联系她了,都是她主动给我打电话的。

先说说第一个原因吧,现在的孩子从小没吃过苦,不知道节俭,花钱如流水,自己赚的钱都不够自己花的,也可能是上学时候我给她钱花习惯了,也可能是她小时候我太惯着她了,每次给她打电话,她都管我要钱,我教育她不能乱花钱,她却说你赚钱不就是用来花的么,你不花我帮你花,你说气不气人。

每次给她打电话,我就怕她要钱,因为我赚钱也不容易呀,可以孩子不管你那些,她可没有我们这一代人知道攒钱,她是有一分花一分,我攒钱不也为了她么,想等着她结婚时候给她攒点嫁妆,再留点钱养老,不也是给她减轻负担么,可是她就是不理解。

再说第二个原因,就是当父母的都爱教育孩子,每次给她打电话,我就忍不住给她讲做人的道理,还有勤俭节约之类的,,可是她就是不爱听,我一说她就烦,有时候直接拿话怼我,要不就是直接挂我电话,后来我就懒得给她打电话了。

其实父母从不主动联系孩子,都是有点原因的,就比如我这两个原因,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女儿的爱,做母亲的永远都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我现在把这份爱放在心里了,免得给她打电话她要钱我还心疼,也免得她嫌我烦,这样子也好,等她想我了,给我打电话,她也不嫌我烦了。

阅读全文

与父母在家孩子都不和父母拥抱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香港电影房东与 浏览:796
谁知女人心美国电影 浏览:864
新新电影到哪里去了 浏览:729
橙色印度电影免费国语 浏览:980
台湾大陆农村老电影 浏览:308
在哪里可以看到电影十面埋伏 浏览:847
电影剧情改写 浏览:184
电影院将会有什么电影上映 浏览:152
梦游电影剧情 浏览:894
青春校园电影男主得癌症 浏览:604
电影男主重伤晕倒前打电话给女主 浏览:900
名字是成语的电影 浏览:7
一部电影女主会魔法控制树根 浏览:688
韩国电影食物链的中文字幕迅雷下载 浏览:484
香港90年代吸血鬼电影大全 浏览:912
好看的电影推荐全部 浏览:710
电影保罗演员 浏览:95
印度要拍电影和中国对峙 浏览:579
多久看一次电影英文翻译 浏览:641
来看我吧这部电影哪里看 浏览: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