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跟我几年了两年了是什么电影

跟我几年了两年了是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2023-06-04 05:04:15

❶ 电影《后会无期》表达了什么寓意

首先,我要说,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但这部电影给我很多启示感悟,以及引发了共鸣。要说它表达了什么,我个人觉得要结合每个观众的生活经历来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每个人看到它所表达的东西都有差别。===================================================================

附上我之前看到很不错的一篇转自韩寒贴吧的观影分析,作者小雪山。
一、故事背景
本影片以胡生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要了解故事背景,必须得把开头胡生的旁白看一遍:
“我住在中国几乎最东边的岛屿上。你别看这里现在这么繁华,几年前,它不这样。在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搬走了,我和我的两个兄弟,是最后离开的。大家都说,我的脑子有问题,只有他们两个,说我是正常的。所以,我很崇拜他们。浩汉哥,是个在外面闯荡过的男人,他的父亲,出海时发生了意外,死于一九九四年的十七号台风。那年,浩汉哥十岁。他很坚强,我很欣赏。江河老师,是岛上唯一的老师,他人很怪,吃面包要涂辣椒酱,他被分配到几千公里外的西边去教学。浩汉哥送他去。我们三个一起开车上路,计划穿过整个国家。这一路,我会看见小时候的邻居,周沫姐姐。还有浩汉哥通信了很多年传说中的,连他自己都没见过的刘莺莺姐姐。我好高兴啊。可是第一天,他们两个就不见了,我好难过啊。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他们三年了,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一位游客,看到了他手里的书我才知道,故事在那个时候,是那个样子的。”
根据这段旁白我们可以得出故事背景的以下信息:
1、东极岛现在很繁华(画面上在放烟花)。
2、东极岛几年前所有人都搬走了,胡生和江河、浩汉是最后离开东极岛的人。
3、胡生脑子有问题。
4、浩汉是十岁的时候爹死了,并且浩汉出去闯荡过。
5、江河老师是个怪人。
6、三个人计划横穿整个国家,江河分配到最西边去教学。
7、途中会去见周沫、刘莺莺。
8、出发的第一天,胡生就丢了。
9、故事发生在三年前。
10、接下来讲的,全部是胡生看到游客手里的《旅行者》书的内容。
二、故事的日程计划
这里还得引用一下胡生唱的歌:第一天我们去见周沫姐,第二天浩汉哥约会刘莺莺,第三天第四天,他们俩要睡两晚,第五天我们俩要送江老师去西天。
根据上述计划可以得知:
1、本次计划共经历5个工作日。
2、第一天和第二天全部是顺路见邻居和笔友。
3、第四天和第五天浩汉拟打算和刘莺莺睡两天。有人或者问,为什么不是江河和浩汉打算休息两天呢?如果是休息,就应该是“我们仨要睡两晚”,而不是“他们俩要睡两晚”,并且唱到此句时,由于胡生“脑子有问题”,暴露了浩汉此行并非纯送江河老师,有睡女人的计划,浩汉喊了“闭嘴”,故这里的“他们俩”是指浩汉与刘莺莺,无误。
4、去除计划的睡女人的两天,实际行程只需要三天便可送江河老师入职。
三、人物分析
1、【江河】
江河的性格:
“我的工作都是分配的,我觉得安静的地方挺好。我也不太喜欢往上爬。”
“你一个男人,这么不思进取啊,不进则退,你不往上爬,就会往下掉。”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被同学排挤,那时候我觉得,只要把门关紧,风雨都是进不来的。”
“总是被支配来支配去,从来不知道替自己争取一下。”
“他呀,投身于小学生教育事业十年,读万卷书,行三里路。”
从以上台词可以得知,江河性格如下:
⑴比较安于现状,自己并不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不思进取。
⑵喜静,不喜热闹。
⑶从小就是个怪人,同学们比较排斥他。
⑷小时候遇到挫折,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自认为这样会免收伤害。换句话说小时候有自闭症的倾向。
⑸读书多,知识面广,但不出门。
总结:向命运低头的孤单的书呆子。
江河和浩汉一样,在这次旅途中,两人的三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河的变化如下:
⑴江河遇到了苏米,并且爱上了苏米,并且明白了三个道理:
①你眼见的或许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苏米是鸡吗?不是);
②就算是你以为的人,也有他(她)本身的苦衷(苏米是骗子,但她被男人伤害过,骗钱是为了去国外产子)。
③即使是你觉得很差的人,也有他(她)的可取之处(苏米本质不坏,是个可爱、诚恳、美丽的女人)。
⑵江河遇到了阿吕,明白了两个道理:
①人真的不应该只蜷缩在一个角落,应该出去走走。
②天无绝人之路,即使遇到困境,也会自然过去。
可见,江河性格的三观是从消极转往积极。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内心点燃了不凡的渴望,有了真正意义上走出去瞧瞧的冲动。他有了不安于现状、不畏惧困难的想法。
2、【浩汉】
浩汉的性格:
“那年,浩汉哥十岁。他很坚强,我很欣赏。”
“我两年前回来,想振兴家乡的旅游业。”
“不管走到哪里拉屎,总有人给我送纸。”
“到了最后,我彻底把她征服了,每封信都对我嘘寒问暖。”
“就像我,你看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犹豫。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牵制。我爹也是这种性格。”
“记不记得十九年前九四一号台风,你父亲贸然出海,再也没回来。这都是你告诉我的,你还说这是冒险精神,你视他为偶像,他死得其所,其实没有。”
总结:自认为人缘好、对女人有一手、崇拜父亲想干一番事业的坚强的男人。
浩汉的这次旅程,三观的变化如下:
⑴浩汉遇到苏米明白了一个道理: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并且教导江河“小孩才分对错,成年只看爱恨。”
⑵浩汉遇到刘莺莺知道了两个真相:
①自己崇拜的父亲并没有死,而是回到了他的前妻身边“偿还”“欠了这么多年的债”。并且他父亲只是死于酗酒后床上抽烟引起的火灾。
②打算睡两晚的女友居然是同父异母的姐姐。
浩汉遇到阿吕得到了一个结果明白了两个道理:
结果是刚刚信任的朋友欺骗了自己。
道理是所谓的乐观只是你一事无成还在那傻乐;“天无绝人之路”纯属扯蛋,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走投无路的人。
可以说,浩汉从旅程开始(东极岛人全部搬离)到旅程结束,他的三观是从积极渐渐转往消极的,自己亲手盖上锅盖的那一刹那,三观尽毁。所谓的亲情、爱情、友情、事业“一事无成”,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他最后的心态,一定是“了无生趣”。
3、【周沫】
周沫的性格:
“日子过得就这样啊,温水煮青蛙。其实大城市和这个片场差不多,没什么大意思”
“在小地方想要往上爬,得靠人际关系、家庭势力,在大城市起码公平点嘛。”
“反正呢,背井离乡就要出人头地。”
“不过无所谓啊,人各有志,各取所需,你看我就很想得开。”
总结:如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过着煎熬的日子,却想去大城市争取公平发展的机会,能够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很想得开。
周沫是喜欢浩汉的,只是浩汉并不自知。从以下细节可以看得出周沫喜欢浩汉:
⑴“你这么挂念刘莺莺,为什么不早点见面?”
打听浩汉的感情事。
⑵“幸亏我十岁的时候就及时不喜欢你了。”
听浩汉说自己混得一般,不想见刘莺莺,摸了浩汉的头,说着言不由衷的反话。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我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你了。”
⑶“我记得你很喜欢一个明星,几年前我拍戏遇到他,所以帮你要了一张签名照。送给你。”
这么多年,依然记得浩汉喜欢的明星,并且帮他要了签名照,藏到现在只到遇见浩汉想亲手给他,让他惊喜一下,结果浩汉表示早已不喜欢那个明星,听到这话时,周沫的表情从开心慢慢变成失望。这里要给陈乔恩的演技点赞。
⑷“要是你们以后还混得不好,可以来找我。”
这里的“你们”只是客气的说法,其实是针对浩汉说的。联系上面浩汉说的“混得一般,留个念想”,所以没有早点见刘莺莺,可以看出周沫的言外之意:如果以后你还是不想见刘莺莺,就来找我吧。
混得一般→不见刘莺莺。
混得不好→找我周沫。
至于没有要鲜花和水果篮,并不代表拒绝浩汉,只是因为,那是胡生拿在手上准备献给周沫的。换成天下任何一个女子,会在自己心仪的男人面前接旁边男人的花?有人会说,那是浩汉叫送的,我想说对女人来说思维是这样的:要送就自己亲手送。否则,我不认为代表你的心。
4、【苏米】
对于苏米,我不想做过多的剖析。简单说一下,她只是天下不少女孩的一个缩影:憧憬美好的爱情,却遇到一个王八蛋。对江河有了爱情,却自卑的选择了逃避。
我们可以从对话中获得“王八蛋”的一点消息:
浩汉:我姓马。苏米:我很不喜欢你这个姓。
可得知,那个“王八蛋”正是姓“马”。
我们也可以从对话中获得她将去哪里产子的大概信息:
江河:可是每年都会有冬天。苏米:我要去的那个地方没有。
可得知:苏米去的国家定是在北纬23.5°和南纬23.5°之间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出去生小孩无非是想获得很好的福利,福利好的国家有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在这南北回归线区域的城市,只有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和新加坡。像苏米这样的单身妈妈,又是中国国籍,想生小孩享受新加坡的福利很难,美国相对容易些。所以,苏米去美国檀香山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檀香山华人颇多。
5、【阿吕】
阿吕这个人,在他们旅行中真的存在吗?
阿吕的故事如下:
阿吕是东莞人,同学聚会,觉得修摩托车这个职业相比衣锦还乡的同学过于寒酸,自己组装了台摩托车自驾游,由于北京堵车,回去的那天耽误了时间。没有人关心他的存在,没有人在乎他的自驾中国游,但是他小学苦追七年的女同学嫁给了她,和他一起自驾游。由于某天下雨赶路,发生车祸,老婆死了。于是阿吕把老婆的照片印在头盔上,陪她一起旅行。他们都喜欢卫星,他这次旅行的目的就是去边境观看nt3m5p卫星的发射。他自己觉得自己就是nt3m5p,火箭把他发射出去追寻旅行者一号,自认为自己是旅行者二号。在途中上了浩汉和江河的车,最终因和江河发生争执,一个要求入职,一个要求看卫星,第二天偷了汽车(去观看卫星)。
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大概以下的信息:
1、阿吕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旅行者,不同于江河和浩汉。
2、阿吕的老婆死了,死于雨天赶路。通过浩汉说他掉下悬崖没死命硬,他后来又说自己老婆命没那么硬可以推测,两人是雨天赶路摔下了悬崖。
3、阿吕的生活来源为拍拍照、写写游记获得稿费。
4、阿吕和江河有过一次争执。一个是服从命运安排入职,一个是追寻自由,观看卫星发射。
然而,阿吕身上却与浩汉存在太多的共同点:
1、他们的车都被偷了。阿吕被偷摩托车;浩汉被偷汽车。
2、他们都让拉斯加斯吠过(拉斯加斯整部电影里出声就这两次)。阿吕不小心坐到拉斯加斯身上;浩汉一巴掌扇过拉斯加斯。
3、他们都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东西。浩汉“积累了很多资源”,阿吕“积累了十四万公里路”。
4、他们都向往自由。阿吕说“我为的是自由,而你确是为了生活”,但浩汉骨子里存在着自由,浩汉说过“你看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犹豫。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牵制。”
5、他们都在电影里失去了亲人。浩汉死了爹,他死了老婆。
6、他们都曾撒尿淋湿了手,擦到了别人身上。阿吕擦到浩汉身上,浩汉擦在江河身上。
7、浩汉打算“明天等我把朋友送到目的地,我们就骑摩托车回去。”和他一起做骑士。
8、江河曾经叫去见刘莺莺的浩汉“洗把脸,把胡子剃了就好了”,而准备见发射卫星的阿吕特地洗了脸,刮了胡子。
仅仅如此吗?
阿吕和江河有没有存在共同点呢?
1、阿吕出去旅行前,和江河一样蜷缩在一个角落默默开着摩托车修理铺。
2、阿吕回同学聚会耽误了行程,江河入职耽误了行程。
3、江河说写一部小说叫《旅行者》,阿吕称自己为《旅行者2号》。
4、江河能说出nt3m5p这个代码意义。
阿吕带给浩汉的影响是彻底的绝望,仿佛就是锅上的那个盖子。
阿吕带给江河的影响是自由的希望,让江河有了不再蜷缩的冲动。
阿吕这个人,我认为自始至终更本没有存在过。只是江河小说的虚拟人物,代表的是江河的梦想。只是随着送卫星的火箭爆炸,江河的梦醒来,回归平凡,所谓的《旅行者》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美好的愿望,或者说是江河内心对自由的渴望。那种摆脱现实、无拘无束的旅行,江河知道并不能实现。套用网络上的话:那些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人,你们考虑过钱吗?
江河在塑造阿吕这个人物的时候,情不自禁将自己和浩汉的影子加了进去。还记得阿吕的生活来源是拍拍照、写写游记获得稿费吗?其实拍照的是浩汉和江河,写游记《旅行者》的是江河。
于是,没有听江河的话刮胡子的浩汉,最终在小说里刮了胡子。
记不记得阿吕说浩汉是个教师?好多人看到这里笑了,其实并不好笑。浩汉确实是江河的老师,豁达的乐观、 “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牵制”骨子里的自由精神,都深深影响着江河,所以才有阿吕丰满的形象。只不过,在见过刘莺莺后的浩汉,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浩汉。
四、主角人物命运
1、【浩汉之死】
为什么我说浩汉死了呢?许多网友都提到过狗。对的,就是狗。
我们先来看电影里出现了几次狗。
⑴第一次是在雨中,停车有狗走过,这时候浩汉打电话问酒店查问胡生的消息,然后报给电台寻人启事,接着雨中捡钱。
⑵第二次,汽车驶离汽修厂时,旁边有黑狗被栓着,朝汽车吠。
⑶第三次,汽车开到刘莺莺的台球室门口,车右前方一条黄狗。
⑷第四次,遇到拉斯加斯。
我为什么说是遇到拉斯加斯,而不是撞上拉斯加斯,是因为江河亲口说没撞到它。
第一次出现狗,是离开周沫后;最后一次出现狗是遇到阿吕前。这中间段浩汉去见谁?刘莺莺。也就是去见刘莺莺的路程始与终。
这一次见面是注定的杯具。因为这次见面他得知了两个真相,前文有述。
他失去了什么,他失去了心中的偶像,他崇拜的父亲,他的父亲不是勇敢的死在海上,死在台风里,而是死在喝酒后抽烟的火灾。这是一个巨大的嘲讽,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模仿着他的父亲,以至于胡生那个“脑子有问题”的人都觉得他很坚强,结果他崇拜的只是个懦夫,只是个有婚外情的混蛋,雪上加霜的是,他喜欢了十八年的刘莺莺,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在乎他的想知道他消息的原来不是刘莺莺,只是他那个混球父亲。
当《女儿情》响起时,那个乐观的笑眯眯的浩汉,精神已经死亡。
为什么是男生版的《女儿情》?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只不过是浩汉的自问罢了。就好像浩汉自己问自己:关上心门的浩汉啊,刘莺莺美吗?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是浩汉问刘莺莺:你敢抛弃世俗抛弃婚姻法和我长相厮守吗?
答案自知,不用刘莺莺回答。韩寒选择这首《女儿情》在《快乐大本营》里说得很清楚,就是因为“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这两句话叛逆。
最直接暗示浩汉死亡的,是那则广播,一直养着四只猫的人,选择了养狗,然后站上了天台,跨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步。
何谓选择狗?
⑴是上文叙述的出现的四次狗。也就是从第一次狗的出现,到出现拉斯加斯。慢慢寓意着浩汉接近死亡。
⑵狗的寿命只有十四年,那也比情义两个字长啊。相比情义,浩汉选择了狗。
四只猫代表什么?
如上条,相比情义,浩汉选择狗,那么猫就是代表的情义。
浩汉的情义是什么?
我们前面分析过浩汉的性格,总结浩汉是个自认为人缘好、对女人有一手、崇拜父亲想干一番事业的坚强的男人。
第一猫,人缘好,友情。
第二猫,对女人有一手,爱情。
第三猫,崇拜父亲,亲情。
第四猫,干一番事业,乡情。
前三只猫都好理解,乡情怎么解释?还记得东极岛之歌么?“东极岛我们不会离开你,生是你的老百姓,死是你的小精灵”“东极岛啊东极岛,除了这里我们哪儿都不想去。”可是一旦出现“大岛建小岛迁”的政策后,所有人都离开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东极岛之歌成了笑话。但是有人从没想离去,甚至还“上了这个台不怕下不了台”的想号召别人留下,那就是浩汉。浩汉热爱自己的家乡,两年前回来一直在为能将东极岛开发成“海上的丽江”而努力,虽然这里“路还没车宽”。所以说,他想成就的事业,正是他对东极岛浓浓的乡情。
这四只猫在《旅行者》。
东极岛居民搬迁→事业破灭;
父亲未死丢下了他→亲情破灭;
刘莺莺是自己姐姐→爱情破灭;
阿吕骗了他的车→友情破灭。
有人说,前面你不是说阿吕是虚拟的人吗?而且按照你说的,他是死在拉斯加斯出现前,何谈友情破灭?
这并不矛盾,因为所谓的“四猫换狗”本身也是小说虚构的部分。
还有其它暗示浩汉死的地方吗?有。
雨天。
整部戏里下雨的镜头,只有两场。
一是第一条狗出现的时候,也就是去见刘莺莺路程的始。
二是见完刘莺莺后天突降大雨,在车上江河问浩汉,你跟刘莺莺怎么样了?浩汉答:没事,还是送你去入职要紧。
提到雨的就一次,就是阿吕说的“我真不应该下雨赶路的”,阿吕的老婆死于这次雨中赶路。
可以获得的信息是,浩汉死于这次雨中赶路,之所以赶路是因为急着送江河入职。
而江河“命根子硬”,活了下来,浩汉“命没那么硬”,死了。
还有其它暗示浩汉死的地方吗?还有。
电影结束时,将第二场雨中只是把“还是送你入职要紧”后面的话说出来了,那就是“真没想到我们在这样一个地方告别,但跟人告别的时候吧,还是得用力一点,因为你多说一句话,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
这场雨中赶路,是浩汉见刘莺莺的最后一眼,说的话也是最后一句。
这段雨中车里的对话为什么放在电影最后?下文有述,暂按不表。
为什么雨中会失事?
拉斯加斯的出现,便是答案。
江河说过,没有撞上拉斯加斯。潜台词是这场车祸是避开了拉斯加斯。根据前面分析的,这场车祸应该是拉斯加斯的乱入导致浩汉开车时急打方向盘坠入了悬崖。
自然,车便在此时毁了。这就是为什么小说最后车被虚拟的阿吕开走了。因为最后,车和阿吕,都是不存在的。
那么江河是怎么去的西部教学?
2、【江河老师】
前面有说过,江河有想不再被支配的梦想,有自由的向往。但是最后他并没有实现他的梦想。
可是《旅行者》这本小说火了,东极岛三年后重归热闹,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因为胡生在片头交代得很清楚:“你别看这里现在这么繁华,几年前,它不这样。”,“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一位游客,看到了他手里的书我才知道,故事在那个时候,是那个样子的。”
东极岛终于成了旅游胜地,旅客甚至携带着江河的《旅行者》前来旅游。
江河完成了浩汉的事业。这是整个故事唯一让人值得欣慰的地方。
但是真如故事快结束时那样,江河回到了东极岛,坐上了旅游船,抱得苏米归吗?
NO。
这只是《旅行者》臆想的部分。
江河:“我决定把我们所有的经历都写下来,就叫做旅行者。千里之行,后会无期。”
浩汉:“好啊,记得结尾的地方,把我美化一下。”
江河:“不,浩汉,那个位置不是留给你的。有很多话,我们在生活里说不出口,所以在书的结尾,我要对苏米说……”
江河最后美化了结局,那就是他回到了岛上,带着苏米去旅游。
江河奔跑着,走着以前三人走过的路。江河去看望了他们夷为平地的家。江河走过弄堂,那些学生们从身边欢快的跳跃着,奔跑着。
这一段,只是江河对故乡东极岛的缅怀。他并没有回东极岛,只是自己书中的幻想。
他书中幻想着东极岛变成了浩汉期待的那样。因为那时候,岛上只有他一人,更本没有所谓的导游,也没有可以买纪念品的地方。
还记得江河幻想的登岛那一刻,在空中绽放的烟花吗?它成真了,因为片首的时候,胡生旁白时,繁华的岛上正在放着烟花。
至于苏米,她出国生孩子了,她是个动了心却没有勇气而选择逃避的女人。江河在做什么?江河有自由的冲动,却告诉自己这只是个不可实现的梦,他依旧在西部教着他的书。江河丢了苏米的联系方式,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汽车坠毁后,江河是怎么入职的?摩托车。这就是阿吕为什么环中国游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的原因。由于自己受伤治疗(堵在北京),最终骑摩托没赶上同学会(入职)。
江河说:“所以在书的结尾,我要对苏米说……”一张报纸盖住了他的脸。他最后想要对苏米说什么?
还记得电影的结尾吗,那就是书的结尾:“真没想到我们在这样一个地方告别,但跟人告别的时候吧,还是得用力一点,因为你多说一句话,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江河要对苏米说的,就是这些。
我为什么反复说江河最终回归平凡之路,继续在西部教学。难道他没有把去西部的摩托车骑下去,像阿吕那样吗?
还记得阿吕说看不清那个人,那个人藏得很深吗?江河是在说自己。他始终都无法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江河爱分对错,这在电影里有几次表现,他对骗子团伙说“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在和浩汉打架前说“你这样说是不对的”。可是他自己一直没有分清自己的对错,蜷缩在一个角落里,或者是抛下一切不受支配的去享受自由,哪个对,哪个错?这就有了阿吕和江河那夜之争,是去西部教学,还是自由自在的去看卫星?这次吵架只不过是他自己思想的挣扎。最终的卫星爆炸,告诉了我们答案——他最后还是江河老师。
五、关于电影
1、电影的表达方式和电影的主题是什么?
韩寒说得很清楚,幽默与忧伤,告别与告白。表达方式是“幽默与忧伤”,主题是“告别与告白”。
你从“但跟人告别的时候吧,还是得用力一点,因为你多说一句话,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这句话里看出什么?有人会想到《来自星星的你》,是的,我看电影时第一反映就是星星里的那句台词“告别要趁早,否则真到那个时候,就没法好好告别了。”
2、不看这篇文章你注意到以下细节了么?
⑴首尾呼应的烟花。
⑵四次出现的狗狗。
⑶老公命根子不硬,打电话咨询的女人问的是“韩大夫”,韩寒过了把大夫瘾。
⑷浩汉去见刘莺莺,下车前对着汽车化妆镜摸了下络腮胡子,进门坐在轮椅上的中年人也是一脸的络腮胡子。你有想过为什么刘莺莺怎么会找个残疾人看店?
⑸电影中的数字:
1994.17——浩汉父亲死于1994年的17号台风。
36.11.4——周沫作为替身下场后,主角上场是36场11镜4次。
568.868——568包钟,868包夜。
140000——阿吕行了14万公里路。
4321——浩汉出海捕鱼4年,出租车司机开了3年,跑运输跑了2年。幼儿园保安干了1年。
3980——他们的旅程总长度。
36——旅行者一号36年冲破太阳系。
18——浩汉喜欢刘莺莺18年。
14——狗的寿命只有14年。
10——江河执教10年,浩汉的爹出事时他是10岁。
7——阿吕小学喜欢他的老婆7年。
6——电话里的男人孤单的生活了6年、阿吕曾途径在浩汉和江河迷路的地方6次。
4——电话里的男人养了4只猫。
3——浩汉在大陆上攒了3年的钱才买了汽车。胡生在东极岛等了浩汉和江河3年。
2——浩汉回到东极岛2年。命根子不行的“丈夫”还需要2个疗程。阿吕的名字叫旅行者2号。
1——商人打电话给浩汉:这里有1套底楼商铺,租到赚到,满地数钱。电话里的男人后来养了1只狗,跨出了他人生的最后1步。
⑹江河的两次口误:
“放心吧,交在我身上。”说成“交心吧,放在我身上。”
“记住,我是交配到最西边的岛去发书的。”,可能你看到了前面的“交配”两个字,没注意后面是“发书”。
⑺江河拉窗帘两次全部拉坏,浩汉拉了一次没坏。
3、这是不喜剧片么?公路片么?文艺片么?
你可以认为都是。但在我眼里,他只是部灰色调电影。
4、这部电影是心灵鸡汤。
纯属扯蛋。电影里对“心灵鸡汤”这四个字有明显的讽刺,江河说“好渴”,浩汉说“那你去喝点偷车贼的心灵鸡汤吧。”
5、狗狗最后为什么选择了江河而不是浩汉?
因为浩汉那时候其实已经死了。陪在拉斯加斯身边的,一直是江河。因为在《旅行者》小说中江河还活着,所以只是对拉斯加斯最终跟着自己的隐晦处理。
6、平凡之路究竟是什么?
温水煮青蛙,周沫说过。我们活着,并且煎熬着,或许,真有跳出锅的那一天。至于有没有锅盖,谁人又能知?
六、我想对电影说的话
1、谢天谢地,没让我看到A喜欢B,C喜欢D,最后A喜欢C,B又喜欢上D的人物关系。你知道的,现在看电视电影,不群P一下都不好意思放出来。
2、这是部我认为值5星的电影。我写的影评和分析并不多。
3、这部电影的奇妙之处在于,你看第一遍或许觉得韩寒水平不过这样,四五年都筹备的啥东西,但是你看了各个网友的分析,会陷入思考,会有重新观看的冲动。
4、这部电影并不是讲道理的电影,但它确实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无常,与你的友人、亲人、爱人分别时,多一份在意,多一份珍重吧。

注:帖子仅发往"后会无期“和“韩寒”贴吧。如需转载,请著名作者——金铃雪山或小雪山。

❷ 韩国电影《朋友》影评。

刚看完了朋友2,然后影片朋友2的开头是俊硕坐了17年牢要出狱了,这里就涉及了第一部朋友1,俊硕要坐牢是因为第一部的结尾他承认派人杀了他的四个朋友之一的东姝,很多人都不知道俊硕到底有没有杀东姝,东姝出卖了大老板,俊硕肯定也是有接到杀东姝的命令,所以第一部的后面叫他去夏威夷躲几年,结合第二部来看,俊硕应该是不想杀死,只想致残,但是恩基却命令手下杀死了,应该是大老板的意思,从第二部杀副会长恩基来看,也是致残,后面被东姝的儿子医院杀了,因为他杀了东姝他老爸。第一部是真实故事,第二部是改编的,其实第二部的改编是想承认俊硕杀了东姝吧,这样才能有故事可写,我看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其实关系有点牵强。

❸ 时隔24年张艺谋再演影片我和我的父辈,全国上映时间是什么时候

沈腾执导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将于10月1日在全国上映。

归根结底,对于艺术家来说,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开对待。例如,冯小刚经常被批评为油腻的恶棍,但这并不妨碍观众像徐峥和张艺谋一样饶有兴趣地观看他的电影。我非常期待。他的表演很好。他成名多年,有许多优秀作品。这是值得期待的。

❹ 陈可辛:北上12年,我的小心与冒险|独家专访

“虽然我是做商业电影,但是我永远做不了那十几个亿、二十几个亿的东西,这本来就不是我的路子。其实我很多东西都很小心,但小心之余做大决定的时候,又很乐观。只要说服了自己,我就认为一定会成功。”

编辑 | 俞斯译

坐在会议室长桌对面的陈可辛说出这句话时,语气坚定。考虑到这是在谈论由他监制,刚刚上映的电影《喜欢你》,这种鲜明的态度反倒让人有些意外。

《喜欢你》剧照

陈可辛也是这批“买家”之一,他说自己必须赶上和适应这一波IP改编的热潮,如果他们不出手,那就会被别人买走。而买下这个“不喜欢”的故事的理由也很简单:有一批粉丝,是自己擅长的爱情和现实题材。而满足这两个条件还没有被抢走的故事寥寥无几。

与他上一部监制的作品《七月与安生》一样,陈可辛和他的团队对《终于等到你》进行了大幅的改造。实际上,决定启动这个项目,也正是因为两位内地编剧创作的第一版剧本在原著故事之上给他制造的惊喜。

陈可辛

剧本打磨贯穿了电影的整个制作过程。陈可辛和两位女编剧一直在片场驻场工作,随着拍摄的进行不断调整剧本。改造比想象得还要彻底,最终电影《喜欢你》只保留了原著霸道总裁的设定和’吃’这个元素,其他桥段“差不多都拿掉了”。

作为导演,在《亲爱的》之后陈可辛已经有两年没有推出自己的作品了。无论是《七月与安生》与是《终于等到你》都没有让他喜欢到自己来拍,而电影《李娜》的剧本开发也比想象中更困难一些。

中等成本的《七月与安生》在市场并不景气的2016年获得了近2亿票房,把周冬雨和马思纯同时送上了金马影后的位置,这让人们又一次想起了这个穿着考究,、有理的“三姑丈”。

《中国合伙人》之后,你很少在那些不断被刷新的票房记录中看到陈可辛的身影。实际上,他所有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仍然是四年前的《中国合伙人》。但另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事实是,也是从这一部电影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帮助投资人赚到了钱,同时获得了观众在口碑上的认可。

在进入内地超过10个年头之后,这个香港人似乎找到了另一种面对市场和观众的方式。他更冷静地看待豆瓣上网友对电影的评价,也不再理会那些说他“价值观庸俗”的评论和报道。相反,他开始留出时间去参加苹果发布会,在mini的活动上谈论自己对于时尚和流行的理解,了解周冬雨这样的90后有怎样的审美和世界观。

他一贯的“谨慎”、“小心”让他在市场最疯狂的时期错过了不少商业机会,少赚了不少钱。但也让他在风云突变,巨浪滔天时站在幸存者的队伍中。

他的应对方式,就是去弄懂心里的这些问号。要在第一时间,跑在别人的前面。

“(电影的)盘子一定要算,你不算投资方就会帮你算”

陈可辛的电影生涯要比同为导演的父亲陈铜民成功太多,不过这个“不得志”老爸却教给了儿子最重要的一课:“电影这东西是商品,要收回成本,不可以只成为艺术。”

多年以后,这种“商人思维”成为了外界给陈可辛打上的最显著的一个标签。他也并不排斥被称为“商人”的说法,他觉得拍商业电影本身就是得做生意,通过计算去减少艺术作品本身给商业带来的不确定性。

“(电影的)盘子一定要算的,其实所有导演都算的,就是有些人不讲而已。”陈可辛告诉《三声》,“因为你不算投资方也算。与其他们算完强加给你,不如你自己来。”

电影盘子“计算”中最得要的是明星的使用。从《投名状》的李连杰、《武侠》的汤唯到《亲爱的》中黄渤与赵薇,每一部片子他都在小心地挑选着那些有人气同时适合角色的演员,来为电影的商业表现保障和加码,“我哪部电影不用大明星?如果可以我连走过路过的都想用大明星。”陈可辛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说。

对于什么样的角色用什么样的明星,多年的经验使他愈发相信自己的直觉。说服想要的那个明星加盟自己的电影并不容易,《亲爱的》在被黄渤拒绝之后,他亲自跑去看当时黄渤主演的话剧《活着》,约他喝咖啡;为了说服金城武来演《喜欢你》,他答应对方自己每天都会在片场,给电影的品质把关。

对电影的“计算”还包括如何搭配明星使他们能产生足够的化学反应。你会发现陈可辛导演和监制的电影中很少出现大明星配绝对新人的主演组合。《喜欢你》中金城武早早就被确定为男一之后,女主角的人选找了大半年。周冬雨虽然与原著设计有巨大差异,但陈可辛被她在《七月与安生》中表现出的气场所吸引,坚持应该用她来搭戏。

“我每部戏都想找新人,但即使你知道这个人十年后会成为大明星,气场也不是一天能够建立出来的,他所有的优点都放在那儿、但和大明星放在一起,你还是会出戏。”陈可辛告诉《三声》。

在确定了明星之后,通常就可以跟据影片类型、上映档期大概计算出一个电影能够达到的“盘子”,然后再根据这个预测去进行成本的控制。

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些费用不能被“拿掉”。比如在拍摄《十月围城》时,陈可辛坚持要进行1:1的实景搭建,而不是把电影架设在大量绿幕之上。但有一些地方却需要做出妥协。比如这一次在拍摄《喜欢你》的过程中,租用酒店每天的租金就高达二十几万,所以只能采取每次开机就拍足24小时的方式。为此他还特地与金城武商量,放宽合约中每天只能拍12个小时的限定。

十几年前就进入内地市场,并逐步站稳脚,陈可辛靠的正是他的计算和经营。

陈可辛一直以“经营”的心态看待内地电影市场。最开始拍摄《如果·爱》时,陈可辛并没有过多地介入到除导演和监制以外的项目流程中,而是一边拍摄一边学习内地的规则。而到《投名状》取得优异票房成绩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了相当的谈判条件与话语权,继而开始增加对项目的控制力。

对于布局与经营的作用,陈可辛看得很清楚,“你自己经营整个电影之后其实就能了解那个市场的状况,你了解之后就不会有人告诉你要干嘛,而是你自己掌握主动权,这是我一向的做法,在香港的时候也是这样。”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有了对市场的整体把控,在具体项目的操作上,花起钱来就会更加有底气。《喜欢你》的拍摄过程中,导演许宏宇对爱情片有许多浪漫想法——拍摄有点“跳戏”的歌舞片段,以及传递超现实感的魔幻梦境,尽管陈可辛认为这些东西并不是“必要”的,甚至担心会有点跳戏,但仍然在计算成本后允许导演按自己的想法发挥。

陈可辛和许宏宇

“当你做一个那么大的商业片,其实也不差那一点钱。我觉得一定要给他尝试一点他觉得嗨的东西,可能好的东西就出现了。”陈可辛说。但在最后的成片中,那个关于河豚的噩梦还是被删除了,因为陈可辛背后的团队甚至比他本人更精于计算,“他们是比我更实的,就更反对这些花俏炫技的东西”。

这一次《喜欢你》的制作成本要大大高于《七月与安生》,五一小长假的原因,但这也就意味着要与更多更强大的对手竞争。陈可辛认为这是一个好选择,“没有竞争对手的档期,可能也不是好档期”。

“每个人永远都回到自己的安全感中去找一些东西出来”

陈可辛在不同场合强调过自己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向来谨慎,现在还能回忆起小学时候因为组织活动被人在背后讲坏话的往事,并且耿耿于怀,“我从小就体会过,所以我是一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我永远都是退一步,不会很天真地冲出去。”

1996年因《甜蜜蜜》“少年得志”,他很快经历了香港电影产业的疲软,于是转移到好莱坞拍片,他觉得自己是“唯一一个有空间去做这个事情的香港电影人”,后来融了点钱,又去做泛亚洲电影,试图在其他地区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但这些尝试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很难。做了两三年,除了恐怖片没有什么别的可做。”

2002年前后,内地电影市场因为院线制改革进一步放开,这里的情况对他来说未知又陌生。一贯谨慎的陈可辛并不想冒太大风险,但此时他似乎别无选择。

从2005年的《如果·爱》开始,陈可辛在内地不断进行各种题材的尝试。那时候内地市场正在经历“大片时代”,在通过两部电影建立一些信心后,他也开始拍那些投资体量更大、自己并不熟悉的大题材。

结果并不理想。2011年《武侠》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重失败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多年之后他开始明白,这个时期内电影表现好与不好,完全是看市场大势。他找不到一个熟悉的人给他写剧本,本身也不熟悉武侠世界,他所做的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押注,然后期待幸运的降临。

其实直到《武侠》遭遇滑铁卢之前,陈可辛在内地市场商业上是成功的,他的小心谨慎让他始终未偏离航向太多,但这个过程中他一直缺乏安全感。歌舞片、战争片都不是他喜欢并擅长的题材,在内地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也是悬在他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那年年底,他站在没有暖气的北京朗园工作室里“感觉凄凉”,手里拿着《中国合伙人》却找不到一个编剧做剧情分场。

一定程度上说,陈可辛是幸运的。在遭遇一场大败,内地市场这艘大船逐渐离他远去的时候,突然间又掉转了船头,重新朝他驶来。

《武侠》的失利是内地大片时代尾声中的一个休止符,市场在接下来开始拥抱了《失恋33天》、《北京遇上西雅图》等一系列中等体量的情感类电影。与此同时,《阿凡达》的横空出世一下子启动了整个电影市场的增长引擎,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市场空间也被打开了。

即便是现在回想起《中国合伙人》,陈可辛仍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我做了电影这么多年,这是唯一一次踩中市场,而且踩得这么准的。”陈可辛告诉《三声》。

回到熟悉的赛道,他通过《中国合伙人》与《亲爱的》两部作品重新找回了久违的安全感。并且开始相信自己擅长的那套东西在这个市场也能行得通。用陈可辛自己的话来说,他“进入了一种比较舒适的状态”。

安全感的来源除了做回自己擅长的领域,团队的成熟给了他更多地支持和信心。

在《亲爱的》之前,陈可辛一直苦于在内地找不到合适的编剧。2011年底最困难的时候,《中国合伙人》的分场剧本还是回香港找林爱华写的。

后来他遇到了编剧张冀。后者在《亲爱的》的剧本写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在与陈可辛的据理力争中,定下了黄渤与郝蕾这一对已存在阶层差异的离异夫妻的人物关系,这相比一个完整的普通寻子家庭,增加了矛盾的复杂性,并且使得戏剧冲突更为强烈与合理。

张冀对于内地现实情况的把握让陈可辛印象深刻,这也正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想要学习的东西。他也在后来不止一次地强调张冀的团队核心地位,在与张冀合作之后,内地团队的成长进入了正轨,目前陈可辛在内地已经拥有5-6人的核心编剧。两位从营销行业转行的年轻女编剧也通过《七月与安生》和《喜欢你》迅速成长起来,陈可辛在采访中不止一次表达了对这些编剧的喜爱。

在内地创作团队之外,陈可辛一直保留了一个香港的核心制作团队,包括跟随他多年的搭档许月珍,即便这意味着这些人都要跟着他香港北京两头跑。团队在创作过程中特别强调“集体创作”,而不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别人只是帮他执行。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内地导演,陈可辛不得不“从身边的人找起”,把《喜欢你》交给了与自己合作多年的剪辑师许宏宇。而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团队也没有少“折磨”这个和陈可辛一样留着显眼长发的年轻人。

这种做法被证明是有效的。《七月与安生》和《喜欢你》两部作品都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再创作,但最终两部电影都呈现出了令陈可辛满意的质感和新意。而在豆瓣上这两部电影目前的评分都超过了7分。

陈可辛也见了一些内地的年轻导演,不过能够达到合作层面的却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集体创作制”相当于给年轻导演带了一个紧箍,“前后左右很多人围着你,每一步你都很艰难”。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太好,年轻导演在外面有更多“自由”的机会——更自由地拍摄,更自由地花钱,因此许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后面一条路。

连续几部电影的成功或许让陈可辛“安全感”的范围有所扩大,但他仍然给自己设定了清晰的边界,不冒不必要的风险。

原定于去年年底开机的《酱园弄杀夫案》已定好演员,却在开机两个月前被陈可辛叫停了。他不得不跟演员们一个个道歉,所有人都很失望。

他给出的叫停理由是“未雨绸缪,不想亏本”。“或许我亏个一部两部投资人也不会太在乎,但我想的是我要往前走,我要怎么走下去。这部戏帮不上什么忙。”陈可辛告诉《三声》。

刻骨的安全感的缺乏,让陈可辛始终是那个小心谨慎、不愿冒太大风险的人。你也可以认为,持续获取一种规模不大但稳定的成功,使自己在牌桌上能够一直处于一个领先的位置,可能是陈可辛在现阶段的策略。

《七月与安生》的院线票房是1.67亿,相比投入只是小有盈余。明确了自己不属于大体量电影的操盘者之后,陈可辛明白高回报也很难在他身上出现。

对于他来说,在电影市场风险越来越大的现实之下,“不输”比“赢”要来得重要。

“电影其实就是一个赌博,你一定是赌自己的东西,双倍押进去”

陈可辛和许宏宇

陈可辛的小心并不能让他摆脱电影的“赌性”。而随着这几年电影市场的增长和变化,游戏的风险正在不断被放大。

其中的一些风险来自电影市场本身的特征。比如创作上的滞后性,由于一部电影开发周期通常都需要2年,而在两年时间里观众的口味与市场的风向就有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当初流行的东西在电影上映时或许已经过时了。

受前几年前兴起的IP热潮影响,大银幕的IP作品上映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观众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许多低质雷同仅仅想依靠原有IP知名度的产品已经被影院观众抛弃。

《七月与安生》和《喜欢你》都是紧随IP热潮开发的产物,陈可辛承认创作速度“永远跑不过时间”,因此他能够想到的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用电影的品质去对抗市场的不确定性。

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料市场的爆发点和换档时间。2010年《阿凡达》的出现,随后两年的《失恋33天》和《泰囧》,再到去年的《美人鱼》票房奇迹之后整个市场的突然降温。陈可辛幸运地踩中过一次市场爆发点,但他并不指望能遇上第二次。大部分时候,他还是在摸索、计算,同时观察别人。

2004年以《如果·爱》进入内地市场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和许多大导演一样,陈可辛都在这个不熟悉的市场上进行着类似的“赌博游戏”。

在2011年《武侠》之前,由于市场整体对大片的高需求,陈可辛下的赌注多数收到了不错的回报。从《如果·爱》到《投名状》,再到《十月围城》,陈可辛看起来步步顺利,但如果现在回顾那个时期,你会发现他的博弈策略并不好——类型过于分散,也不属于自己擅长的范畴,成功中带着更多的侥幸——一定程度上是靠着市场红利生存。

在这种情况下,2011年《武侠》的失利几乎是一种必然,在观众对大片的审美疲劳集中爆发的时候,并不擅长大制作的陈可辛用这样一部作品撞在了枪口上。票房与口碑的双失直到现在还让他觉得“很伤”。

所以《中国合伙人》的出现对于陈可辛来说真正的意义在于,帮助他重新聚焦自己熟悉并擅长的领域,弱化了他的“赌博”色彩。

这一点在后来看来极为重要——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集体转冷,陈可辛监制的《七月与安生》却通过口碑效应在上映一周后实现票房逆势上扬。即便是在一个不好的市场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布局和计算,增加自己“赌”赢对手和市场的概率。

陈可辛身上那种“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心态在这几年体现得得更为彻底。“其实我很多东西都很小心,但是小心之余我做大决定的时候,我很乐观。当我自己说服了自己的时候,我很容易会觉得这个东西一定会成功。”陈可辛告诉《三声》。

多年的制作经验训练了陈可辛一些“做大决定”的直觉。在他提出用周冬雨做《喜欢你》的女主角时,遭到了团队所有人的反对。原著中的女主角设定与周冬雨差别太大,而当时《七月与安生》还没有上映,周冬雨也不是金马影后。无论从艺术还是商业来看,这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对于这个大胆的决定,陈可辛很有底气。周冬雨在《七月与安生》里的表演让他意识到,她和当年的周迅一样,都是在各自时代里不太一样的女演员。“现在许多内地演员表演都很套路,仿佛戴着面具,你看不到真实的他是谁。”陈可辛说,“而电影其实就是抓瞬间,只要你把真实的人交给我,不要作不要假,我就能给你抓住。”

陈可辛说这是在香港拍戏时就建立起的一个习惯和方法论。因为大部分香港演员都不是表演科班出身,没有什么表演的讨论,而是交给导演一个真实的人,事实就会变得简单,“这是许多香港导演的拍戏方式。”

所有人的反对反而坚定了陈可辛选择周冬雨的信心,金城武和周冬雨这样的一对组合放在一起形成的“反差”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我觉得如果一个东西是一个大问号,那就对了。这是我做任何事情的一个总的大方向。我觉得这样就好了,有一个大问号你就有好奇,你才会有关注这件事情。” 陈可辛说。

女主角人选的改变意味着整个剧本人物设定、造型、制作节奏都被打乱,这部电影超过一半的剧本都是在拍摄现场边拍边写。但陈可辛认为这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值得付出的赌注。“电影其实就是一个赌博,那赌博你当然是赌自己的东西了。我要是在《七月与安生》里发现一个宝,为什么不押上去?”

这种基于自己经验和判断的”赌博“是陈可辛工作中最有乐趣的部分,但也有一些东西却令他充满担忧。

影院排片的排它性决定了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放映空间,所有人都不得不选择把电影“做大”——用更多的演员,制造更多的视觉奇观,故事更符合大众品味,以此来打动院线经理。

制造视觉奇观、故事符合最大众的观影口味——这些恰恰是陈可辛不太擅长的事。“我的电影很多都不用进电影院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去说服和吸引观众?”这是陈可辛最大的疑惑和挑战。陈可辛电影中的精英主义和中产阶级价值观,并不是最受欢迎的。

“虽然我是做商业电影,但是我永远做不了那十几个亿、二十几个亿,那本来就不是我的路子。”他明白自己不是能操盘大体量商业大片的导演,在现实的情况下就无法获得更好的排片资源倾斜。在一次梳理《七月与安生》数据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另一条或许能让自己的优势得到发挥的路。

《七月与安生》按其1.67亿的院线总票房、平均票价40元一张来计算,该片院线的观影人次不超过420万。但在优酷仅仅上线一周后,《七月与安生》的付费用户点击量就超过了6000万,截至目前,总点击量已达1.2亿。

这些数据验证了陈可辛的判断——网络将是延长此类非大体量影片生命力的重要载体,并且网络平台的非零和性使得院线渠道的排它性从此消失,每一部电影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长尾消费者。

近些年好莱坞大导演和演员纷纷转向美剧,让陈可辛对这一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我接下来会全力做网剧。我觉得这件事我能干到七八十岁。”陈可辛说。

网剧符合陈可辛的现实需求——相比于直接面向观众的变数太大的院线市场,网剧的生意直接和平台方交易,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与此同时视频网站们也正在努力培育自己的付费业务,网剧是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也成了各家愿意大手笔投入的方向。

陈可辛要做网剧的消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传出,一些嗅觉敏感的资本很快找到了他,希望可以进行投资,不过都被陈可辛推了回去。

“前期肯定不是想着赚钱,而是要把所有的钱都砸到制作上,让大家看到一个全新的东西,发现“哇,原来网剧还可以做到这样。”陈可辛说。他认为过早地加入投资方进行资本运作,会给创作上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一些网剧的项目已经进入了初期开发阶段,包括一直没有拍摄的《李娜》。他认为从商业考量上看,可以参考美剧的开发模式,网剧长度最好是在每一季10-12集。不过也不用严格设限,“还是从讲故事的角度出发,8小时讲完就8小时,6小时讲完就6小时。如果是2小时讲完,那也很好,那就是网络电影了嘛。”

陈可辛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赌博”方向,他身后的整个编剧团队给了他做这件事很大的信心,而视频网站对于网剧的热情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消散,在这个时候入局是一个不错的时间点。

不光是陈可辛,陈国富、王家卫等人都对网剧市场摩拳擦掌,大家都明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也是未来分到大蛋糕的人。

起跑的速度可能比以往来得更关键。一向不喜欢第一个冲出去的陈可辛,又面临了一道新的选择题。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首发于三声(tosansheng)微信公号

❺ 我好几年看过一个电影,忘了叫什么名字,哪位大神能回忆一下

应该是《情笛之爱》

下面是这电影简介你看看对吗?

患有艾滋病的少年天乐(林浩饰)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从小和爷爷(牛犇饰)长大。在爷爷的教导下,天乐的笛子演奏水平十分高超,但爷爷却怕别人知道天乐患有艾滋病的秘密,不让天乐上学,更不让他考艺校。天乐偶然结识了东东(黄英棋饰)等一帮小伙伴,在他们的鼓励下决定参加艺校的考试,就在这个时候爷爷的眼睛却出了问题,如果不马上手术的话就会失明。天乐得知自己手中的“传家宝”笛子是古董,而东东的父母希望高价购买,于是他瞒着爷爷偷偷地将笛子卖给了东东的父母,希望换钱给爷爷的眼睛做手术。爷爷得知后十分生气,但感念天乐的孝心原谅了天乐。天乐在卖爷爷做的笛子时,偶遇要还给天乐古董笛子的东东,东东因玩球而走上了机动车道,天乐为了救东东而被车撞倒。在医院,东东的爸爸(文祥饰)和妈妈(苏瑾饰)知道了天乐患有艾滋病,勒令东东不要在和天乐一起玩耍,但东东不从。经过一番波折,天乐的笛子回到了他的手中,而天乐也将前往艺校学习。

阅读全文

与跟我几年了两年了是什么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伙白天被打晚上直接抄家是什么电影 浏览:751
中国贫困孩子励志学习电影 浏览:888
电影分类伦理电影 浏览:275
常用电影背景音乐搞笑 浏览:212
小女人电影名 浏览:164
永恒的恐怖电影 浏览:789
儿童几岁购买电影票 浏览:351
电影改编英文剧 浏览:565
韩国古装新丧尸电影排行榜 浏览:348
电影海鸥食堂剧情 浏览:789
我和爸爸去看电影唐3 浏览:79
高以桥台湾演员新拍的微电影 浏览:272
你好李焕英电影里面下雨的歌曲 浏览:251
电影票半价票怎么买 浏览:402
学生踏入黑道的电影 浏览:387
电影不要回头结局解析 浏览:745
关于母亲的英文电影推荐 浏览:998
院线电影你的婚礼简介 浏览:332
韩国伦理电影丝袜诱惑 浏览:253
近两年拍的英雄人物事迹电影 浏览:607